Wednesday 30 September 2009

100 電視星 (21):17-18

18 郭晉安

起來,郭晉安已經出道 24 年(1985 年)──著名填詞人盧國沾跟郭晉安簽約(同時還簽約了羅嘉良),準備捧郭當歌手,但郭的發展不見起色。次年,在接着《香港八六》推出的《城市故事》中,郭晉安跟唐麗球演一對小夫妻,亦是溫兆倫的同事,性格木訥,帶點傻氣。當年郭在《城》劇倒是俊男,卻沒有走紅。然而,又因為他長得跟張國榮有點像,在某年(大概是搬到清水灣電視城第一年)台慶夜的歌舞表演中,張國榮演唱時,毫不介意搭着在他身旁的郭晉安,說了一句「my brother」,從此郭更引起了各界廣泛注意。

在《城市故事》後,TVB 給了他不少機會。在《誓不低頭》演謝文武鄭少秋)的兒子謝平安,坊間評價不錯。繼而在《嬴單傳奇》任男主角,再主演在紐約國際電視節得獎的《萬家傳說》,以及在全台藝員演出的五集金裝劇《花月佳期》跟李嘉欣任男、女主角。可是,幾齣劇都沒能讓他穩站一線小生之列,大概演技未到家,「乖仔」形象太鮮明,也局限了他的戲路。

接着,TVB 讓他演處境劇《同居三人組》。之後的《日月神劍》《捉妖奇兵》紅了搭檔張衛健,而《超能幹探 Supercop》焦點則在劉錫明身上。那幾年,郭晉安先跟盧國沾打官司,拍電視劇、電影、到內地和台灣發展都沒有太大起色,當時的女朋友劉小慧也另投草蜢蘇志威懷抱。期間比較突出的演出大概是《生死訟》和《笑看風雲》,尤其是在《笑》中飾演大反角潘朗清。可惜,此角點起的火花並不長久,郭晉安在 TVB 始終無法大紅。後來,他索性到台灣和大陸拍劇,包括參演曾在亞視播映、李亞鵬吳倩蓮主演的《京港愛情線》(當時有個內地來的女同事因為此劇深深迷上了李亞鵬)。

1998 年,郭晉安在爆冷取得高收視率的 TVB 劇集《離島特警》中再現熒幕,同時踏出了他大器晚成的第一步。在《刑事偵緝檔案 IV》只於最後幾集亮相,跟當紅的古天樂對決,郭的表現絕對搶鏡頭,替劇集掀起了高潮,也為他在 TVB 重新出發邁出了重要一步;在《創世紀》演馬志強,回復最擅長的正直憨厚。此外,角色的悲慘下場加上本身的紮實演技,使郭晉安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同。

他在 2002 年登上了事業高峰,在《戇夫成龍》扮演智力遲鈍(末段神奇地突變智勇雙全)的丁常旺,不但劇集在香港創下了很高的收視率,「阿旺」也成為很多人喜愛的角色。郭晉安奪得了 TVB 的我最喜愛的男主角獎。

之後一改戲路,在《美麗在望》演有點「討厭」的過少哲 (Leonardo),在《謎情家族》和《隔世追兇》就是推理、偵查一類的戲劇,《同撈同煲》則是懷舊搞笑劇。儘管這幾齣劇我都不大喜歡,但郭都有穩定而具水準的演出,充分表現出演技的多面化。2005 年,丁常旺換上了時裝,郭以《阿旺新傳》隔年再奪 TVB 的最佳男主角獎。

去年和今年郭主演的兩輯《古靈精探》有很不錯的收視率,他也演得揮灑自如,但我覺得他在《與敵同行》和《ID 精英》的演出更值得一提。莫論《與》的劇本水準如何,這回郭晉安演歹角,可謂義無反顧。儘管不是第一流的反角演出,但足以把同劇另一個(所謂)「視帝」比了下去。《ID 精英》是一齣悶劇,但郭對於其角色的內心掙扎演繹得很不錯。

郭晉安生於長洲,總覺得這在他身上加上了一點點的鄉土味,讓他看來很親切。憑藉多年的演出經驗和娛樂圈生涯的人生體驗,我期望他將來能多演出成熟複雜的角色。

代表作
《誓不低頭》(1988)
《笑看風雲》(1994)
《刑事偵緝檔案 IV》(1999)
《戇夫成龍》(2002)
《美麗在望》(2003)
《阿旺新傳》(2005)
《古靈精探》(2008)


17 陳秀雯

知不覺,原來今年是陳秀雯加入娛樂圈第 30 個年頭──出身於麗的電視台 1979 年的藝員訓練班。畢業不久就機會不斷,從 1980 到 82 年,拍了至少十齣電視劇,最為人識的當然是《驟雨中的陽光》。也是通過這劇集,她認識了丈夫林國雄

陳秀雯在麗的時代的演出我看得少,印象也模糊。最初聽說她的名字,除了是長輩口中的「麗的花旦」外,就是因為她推出專輯當歌手。出道之初,她已經主唱兒童節目《醒目仔時間》的歌曲。在麗的時期,還推出了幾張電視劇歌集。直到 1983 年,她開始全面投入歌唱事業,有幾年時間沒拍劇,每年灌錄一兩張專輯,唱得街知巷聞的卻是一反她在麗的時期塑造的「乖女」形象的《震盪》和《甜蜜如軟糖》。

到了 1986 年,陳秀雯在流行音樂圈有知名度,但頂多只屬二線中游份子,樣子成熟,卻常唱「西歌」(參看 1 2),難成大器。在 1986 年到 TVB 拍了《達摩》,跟呂良偉合演。後來又拍過《天龍神劍》,之後結婚息影一段時間,直到 1990 年左右全面復出熒幕,簽約 TVB,更成為 1990 年代前半部 TVB 裏實力與觀眾緣兼具的第一線花旦。

復出後,連拍了《孖仔孖心肝》和《自梳女》,前者演劉青雲女朋友,後者跟邵美琪合演。兩齣劇集陳的演技都已見成熟內斂,尤其是《自》。在《情陷特區》演性格有點強的李彤,頗有丰采。到了《壹號皇庭》系列,她演的丁柔奠定了她在 TVB 的地位,從 1992 年第一輯拍到 1995 年第四輯。這時候,陳的演技和號召力已經相當不錯,跟黃日華合演了韋家輝監製的台慶劇《馬場大亨》,飾演錢淺──看名字已能猜到幾分性格的角色。因為《大時代》,《馬》推出時外界是頗有期待的。收視率好像還成,我的同學更是瘋狂,在陸運會時,走到運動場草坪上模仿李大有(黃日華)最後中槍的一幕。然而,我當年對韋氏的「瘋狂劇集」就提不起多大興趣。

陳秀雯在 TVB 的演出一直沒有間斷,每年至少拍兩齣劇,到了 1994 年,她走上了電視生涯的高峰,演出《再見亦是老婆》,把「懦弱囉嗦肥師奶」和「中女大翻身」兩個並不新奇的點子(至少之前毛舜筠鄧萃雯合演的《又是冤家又聚頭》已經有差不多的情節)演活了,把元佩佩變成了一個傳奇角色。當然,同劇另外幾名主要演員姜大衛、鄧萃雯、周嘉玲的演出也很不錯。《再》劇大概讓陳秀雯成了 TVB 甚至全香港最受歡迎的女藝員,並連連入選最受歡迎電視藝人之列。

後來,TVB 讓她跟鄭少秋合演《男人四十一頭家》,似乎要把《再》劇換成男裝版,企圖再闖收視率的高峰,可惜成績有點強差人意。不久,陳就「回巢」亞洲電視,接拍《再見艷陽天》,謝秀巧一角讓她再上高峰。因為收視理想,劇集越拍越長,角色也越加越多,包括邵美琪、黃仲崑等。陳秀雯再次推出專輯《女人背後》,但這次則以成熟形象示人。此外,她繼續入圍最受歡迎電視藝人之列,誠如網上文章所言,在 TVB 一台獨大的香港電視圈,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然而,拍攝《再》劇時,爆出了陳秀雯跟男主角馬景濤鬧不和的新聞。儘管兩人之後還合作拍了其他劇集,但似乎從那個時候開始,是非就開始跟着陳秀雯。她的演出再怎麼有水準,媒體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鏡頭以外的八卦消息,對她的演出和她本人的形象也有影響。

論演技,陳秀雯比很多當紅花旦都好,特別愛看她跟鄧萃雯演對手戲,如果兩人再加上一個毛舜筠(或關詠荷),可能迸出很大火花呢。不過,她首先得整理好自己,不要再這樣揹着是非演下去。

代表作
《驟雨中的陽光》(1980)
《自梳女》(1990)
《情陷特區》(1991)
《壹號皇庭》(1992)
《馬場大亨》(1993)
《再見亦是老婆》(1994)
《再見艷陽天》(1996)



   16       陳秀雯  郭晉安  廖偉雄  張衛健  20
   21  周星馳  梁朝偉  秦 沛  陳秀珠  石 修  25
   26  劉德華  周海媚  謝 賢  馮寶寶  關海山  30
   31  劉 丹  陳玉蓮  蔡少芬  苗僑偉  任達華  35  
   36  呂良偉  關詠荷  劉青雲  陳慧珊  黃杏秀  40
   41  石 堅  古天樂  溫兆倫  羅 蘭  薛家燕  45
   46  陶大宇  盧海鵬  鄧碧雲  林建明  商天娥  50
   51  邵美琪  林保怡  廖啟智  吳鎮宇  毛舜筠  55
   56  曾 江  吳啟華  郭 鋒  曾華倩  湯鎮業  60
   61  張家輝  韓馬利  狄波拉  梁家仁  劉 江  65
   66  黎 姿  鄭伊健  翁美玲  郭可盈  林家棟  70
   71  繆騫人  許紹雄  秦 煌  李琳琳  鄭則士  75
   76  陳 豪  吳孟達  張可頤  宣 萱  黎耀祥  80
   81  張兆輝  林嘉華  何家勁  陳敏兒  戚美珍  85
   86  關禮傑  黃韻詩  藍潔瑛  莊靜而  曾慶瑜  90
   91  馮淬帆  劉嘉玲  郭藹明  江 華  呂有慧  95
   96  謝天華  歐陽珮珊 張智霖  黎 明  黎美嫻  100

Monday 28 September 2009

時光旅的戀人

道 Audrey Niffenegger 的小說《Time Traveler's Wife》會搬上銀幕是比較遲的事,那時候幾乎立刻就決定,會去看電影。原著小說(英文)擱在一旁很久了,內容有點零碎,還是覺得看過電影,在腦海裏存下一些影像,然後再看小說,好讓電影畫面來豐富自己對小說文字想像和記憶。

本來以為這齣電影有些情節跟自己一些經歷頗有共鳴,眼淺如我,一定淚如堤缺,怎料卻遇上了一班「瘟神」。那天的倒霉遭遇在右欄寫過,不重提了。儘管滿不是意兒,但因為常常分神,最後沒怎麼流過眼淚,出乎意料。開場後一直攥在手中的紙手巾沒有派上用場,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了。

》片的故事說 Clare (Rachel MaAdams) 在 6 歲時遇上來自未來的 Henry (Eric Bana),兩人從此展開彷彿早已注定、穿梭時空的緣分。原來 Henry 患有罕見的遺傳病,身體會不受控制的在時空閃移。後來兩人真的結為夫婦,Clare 就得忍受 Henry 常常突然消失又忽然回來的生活。

關於兩人的愛情故事,電影最初說 Clare 上大學時在圖書館遇上了 28 歲的 Henry。當時 Henry 根本不知道 Clare 是誰,但 Clare 卻非常熟悉 Henry 過去的一切。從這一點開始,Henry 展開了他和 Clare 的時光之旅。第二站是步入中年全身赤裸的 Henry 在大草坪上遇見當時只得 6 歲的 Clare,告訴她日後二人非同尋常的微妙緣分。Henry 每次不由自主地人間蒸發,都會留下身上所穿的衣服;在另一個時空出現時,就會一絲不掛,總是到處躲避和找衣物蔽體。片中有一幕是雄赳赳的 Henry 穿上了女性化的衣服,遭仇視同性戀者的光頭黨找麻煩。結果 Henry 出手狠狠教訓了那個政治不正確的阿飛。不曉得原著小說有沒有此段,但放諸本片,這幕卻有點刻意。此外,Henry 跟老爸介紹未來岳丈時,損了共和黨 (the Republican Party) 一句,見到一點小幽默(但這跟結局似乎又有點關聯)。

《時光旅的戀人》無疑是一個超現實科幻愛情故事。原著作者 Audrey Niffenegger 是個美術老師。這是她第一部小說,套用時空穿梭的概念來訴說一段充滿遺憾但又矢志不渝的愛情,據說靈感來自她本身的愛情經驗。

小說最初給多家出版社退回稿件,最後送到一家小型獨立出版社,編輯看後再交給老闆看,很快就決定購下版權。怎料幾家紐約出版商又通知 Niffenegger 對書稿有興趣,她就把版權公開競投。儘管有書商出價更高,她還是把版權賣給最初賞識她作品的獨立書商。小說於 2003 年發行,非常暢銷,也得了一些小說獎項。Brad Pitt 的 Plan B 電影製作公司買下了小說版權,並拍成電影。教我鬆一口氣的是,Brad Pitt 沒有自己主演。

改編劇本由《人鬼情未了》(Ghost) 的編劇操刀,效果也有點《人》。男女主角有情人卻難成眷屬,人鬼殊途換成時空交錯,但同樣是幻得幻失。本片沒有在時空轉換之上大玩特效或製造驚奇,107 分鐘都是直截了當講故事,以一些簡單的設置去產生感人的效果。有評論談《時》片時,提到 1990 年代劉鎮偉導演的古裝科幻片《西遊記》,還有 1980 年代初的浪漫經典《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多少反映同類型題材在中外都有捧場客。以拍攝手法來看,《時光旅的戀人》很平實,擺明催淚的戲份不多。


男主角 Eric Bana 的身材儘管不如《木馬屠城》(Troy) 時那麼壯碩,但為了應付不少光着身子的場面,總算有鍛煉過。Bana 來自澳州,其父母都是移民,爸是克羅地亞人,媽是德國人,雖然他身高 1.89,但原來在家族裏談不上高大。把演技、外型、(對我而言的)觀眾緣湊在一起看,我挺歡喜 Eric Bana。他在澳洲的成名作《斬出個未來》(Chopper) 真不錯,也是此片讓 Brad Pitt 對他注意起來,邀他參與《Troy》的演出。在《時》,他沒有時刻流露深情難了的神態,反而是一種體貼和歉疚的孤獨,算挺到位。

女主角 Rachel McAdams 樣子平凡,對於置身苦難般的愛情似乎沒有太多怨言。朋友勸告她三思甚至放棄的時候,她也堅貞得不為所動,觀眾難免覺得是為了戲劇效果而佈置出來的柔順忍讓、一廂情願。要是你在生命裏也邂逅了一段深刻而難解的緣分,也不一定會輕易放手吧?

假如喜歡的人經常消失,甚至人間蒸發,然後只會忽然在你人生中的某些階段短暫重現,你還會對他/她付託終生嗎?《時》的男主角人間蒸發不是因為他是個浪子,而是因為他有病。假如喜歡的人因為某種原因總得常常缺席,你還會繼續付出愛情嗎?

也許,很多人都覺得在實際生活中類似本片的「絕世鴛鴦」都是不符戀愛邏輯的,然而愛情又該容納多少邏輯才算「正確」呢?Clare 會愛上經常人間蒸發、突然消失的 Henry,唯一的答案就是愛情。

Wednesday 23 September 2009

100 電視星 (20):19-21

21 周星馳

比於在電影方面的輝煌成績,周星馳的電視生涯不算突出。他在 TVB 超過十年,但從開始演戲份較重的角色到獨當一面,只是最後四年左右。跟其他很多藝員比資歷、比角色的多樣性,周星馳不算突出,只是他後來成了獨一無二的「星爺」,在影圈橫行的個人風格是初見於其電視演出,所以他也算一個富代表性的電視人物。

周星馳一向崇拜李小龍,也渴望當演員,最初在麗的電視台一些劇集當臨時演員,之後跟入行前已認識的朋友梁朝偉一起投考 TVB 的藝員訓練班。梁一擊即中,周卻遭淘汰,後來周託當時已經考進了訓練班的街坊戚美珍向導師劉芳剛(八卦消息說,劉芳剛跟劉嘉玲是有一種「淵源」的)遊說,終於考進藝訓班的夜訓班。讀藝訓班時,周與同班的吳鎮宇歐陽震華等開始跑龍套。網上資料說,他在(黃日華主演的)《射鵰英雄傳》演過有對白的宋兵梅超風練九陰白骨爪的靶子。

藝訓班畢業時,梁朝偉已經成名,從兒童節目《430 穿梭機》調到戲劇組,周則接梁的棒主持《430》,一做四年。周在兒童節目內常演反面的角色:在單元劇《黑白殭屍》中,儘管周演黑殭屍的確很搶鏡頭,我還是喜歡永遠被戲弄的白殭屍龍炳基多一點(然而最令我不爽的,還是外型一般的曾華倩總當美女,她在《黑》中演 Beautiful 一角)。

最後,周星馳要求調往戲劇組,卻給先安排到《歡樂今宵》去,然後才演出由李力持導演的單元劇,還有一些電視電影。周參演的第一個劇集是《生命之旅》,再有《鬥氣一族》《大都會》等。其演藝生涯的轉捩點是得到李修賢賞識(據說,李是陪孩子看《430》時才注意到周的),演出電影《霹靂先鋒》,並奪得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從此 TVB 對他刮目相看,派演的角色戲份越來越重,包括他兩套電視生涯代表作:《蓋世豪俠》和《他來自江湖》。

在《蓋世豪俠》中,周星馳是第一男主角,劇集也甚得好評。他於劇中初露「無厘頭」風格,其中口頭禪「坐低,飲啖茶,食個包」成為當時的流行語。後來因為工作關係,又重看了此劇一次,很多場戲還是教人忍俊不禁。劇中其他主要演員如吳鎮宇、吳孟達藍潔瑛羅慧娟等都有很好的演出。周星馳和李力持拍完此劇,當時成了好拍檔。

同年的台慶劇《他來自江湖》李力持也任編導,周繼續發揮他的搞笑功力,搶去男主角萬梓良不少風頭。周演的何鑫淼(劇中人唸「金水」,真正讀音為「音秒」)是另一經典人物。他和吳孟達的父子組合也很搞笑,從此展開了他倆在幕前合作無間的一段日子。

也喜歡他在《鬥氣一族》和《孖仔孖心肝》的演出。《鬥》夥拍吳君如夏雨盧宛茵,火花四濺。《孖》跟劉青雲演失散多年的一對攣生「龍兄鼠弟」,但焦點其實在周跟養父梁家仁的一段。在 1980 年代末那兩三年,周星馳一在熒光幕出現,自然大放笑彈。

代表作
《黑白殭屍》(1983)
《鬥氣一族》(1988)
《蓋世豪俠》(1989)
《他來自江湖》(1989)
《孖仔孖心肝》(1990)


20 張衛健

找事業經常大幅起落的知名藝員,一定包括張衛健。他有兩三齣劇集我覺得不錯,但整體而言,就不十分喜歡他。不過,他彷彿有一種打不死的精神,說不定何日又會捲土重來。

中學畢業後,張衛健參加了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進入前 30 名。第二屆,進了決賽卻退出,因為當時有唱片公司與他簽約,但最後竟是一場空。到了第三屆,終於勇奪金獎和最突出台風獎。只是得獎後唱片公司沒替他製作個人專輯。1985 年,加入 TVB 拍劇,因為一張娃娃臉和 1.68 米的身高,戲路頗受限制。為了生活,只好到酒廊當駐唱歌手。

等到 1991 年,憑年底的《老友鬼鬼》,以搞笑本領脫穎而出,有很高的收視率。1992 年,張衛健視歌雙飛。電視方面,先在《捉鬼奇兵》再下一城(前一年《日月神劍》的續集),再於大製作《巨人》飾演表面市井內心純真的麥守正,搶去了萬梓良、陳玉蓮林俊賢等主角不少風頭,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年底,擔綱主演《我愛牙擦蘇》,一下子成了娛樂圈風頭最勁的人。音樂方面,張衛健跟華納唱片簽下合約,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真真假假》(同名主打歌改編自林志穎的成名作《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也是《捉鬼奇兵》的主題歌),在香港電台、商業電台、TVB 三個頒獎禮的男新人獎中拿了一金兩銀,同屆勁敵是「小旋風」林志穎,其他對手還有鄭伊健張智霖陸家俊等。

張憑詼諧的表演風格獲電影片商青睞,傳媒封他為「周星馳接班人」,但片酬比周便宜很多,加上有一定的票房保證,光是 1993 年便拍了十多部電影。這年在電視比較觸目的演出,就是年底跟萬梓良合作的《龍兄鼠弟》。

然而,張的曝光率太頻繁,觀眾都看膩了,聲勢很快滑落。後來到台灣推出專輯、拍劇兼主持節目,又從台灣紅回香港。1996 年,回到 TVB 拍《西遊記》,讓張衛健登上高峰。他把美猴王孫悟空一角演得生動、傳神,轟動全港。可是,據說在跟電視台洽談續集片酬時,雙方又鬧得不歡而散。張又離開 TVB,繼續在台灣和內地發展,憑《少年英雄方世玉》再響名堂,緊接的《小寶與康熙》更讓他入圍台灣的金鐘獎。一時間,又成為兩岸三地家喻戶曉的香港明星。

不過,之後他拍攝的《機靈小子》《方謬神探》《齊天大聖孫悟空》《功夫足球》《伙頭智多星》等角色性格變化不大,加上劇本不夠好,張的娃娃臉開始有歲月的痕跡,之前拍古裝劇時沒好好保養而頭髮長不出來了。我在熒光幕上看到他,就有點煩厭。

不過,就憑孫悟空一角,足可讓他成為香港電視史上一個令觀眾難忘的演員。

代表作
《老友鬼鬼》(1991)
《捉鬼奇兵》(1992)
《巨人》(1992)
《我愛牙擦蘇》(1992)
《西遊記》(1996)
《少年英雄方世玉》(1999)
《小寶與康熙》(2000)


19 廖偉雄

是因為一個角色的成功而名留香港電視歷史的藝員──廖偉雄

以現在香港電視圈甚至娛樂界的標準來說,假如廖偉雄遲出生 30 年,到現在才去考藝員訓練班,別說畢業,可能根本沒可能考上,原因是他長得一點也不帥。但回看 1970、80 年代人才輩出的 TVB 和麗的藝訓班,那時候似乎還真的廣收並蓄,只要有條件,就有機會。那樣不是更可愛嗎?畢竟,並非所有人都長得漂亮,硬要俊男美女來演你我他的事,只會讓編撰出來的劇本更顯得是一個劇本而已。

廖偉雄 1977 年藝訓班畢業,也許就是因為其貌不揚,兩年後獲派演《網中人》裏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程燦,從此為他帶來了「阿燦」的外號。時至今日,看過或沒看過《網》劇的觀眾,很多仍會這樣稱呼他。廖在劇中一口氣吞下 30 個漢堡包,既是熱門話題,也是編劇的神來之筆。「阿燦」從 1970 年代後期到 1990 年代,一直是香港人對大陸新移民(一個有點不禮貌的)最常用的俗稱之一(還有更早就開始流傳的「表叔」「表嬸」等)。時移勢易,近年內地經濟發展比香港強,香港人從天之驕子變成「港燦」。此外,也有「加燦」之類說法,形容與香港民風、社會發展、生活節奏顯得有點脫節、已移居或旅居外地多年的香港人。要編流行語或文化詞典,「阿燦」一詞一定榜上有名。

憑着《網中人》的成功,廖偉雄開始了拍連續劇、演出當年的王牌綜藝節目《歡樂今宵》,以及拍電影等多線發展。打着「阿燦」之名的電影就有《阿燦出千》 《阿燦當差》《阿燦有難》。記憶沒錯的話,在電影院看過廖有份演出的《提防小手》《佳人有約》《空心大少爺》《叔侄縮窒》等。廖在《叔》片中更大開金口,唱了《白衫白褲》一曲,歌喉不差。

1980 年代,他在《歡樂今宵》的搞笑演出最受觀眾喜愛,期間在惡搞的「電影頒獎禮」「金像獎歌曲頒獎典禮」等特備搞笑節目中,有不少經典的模仿演出,像蔡燶華蔡楓華)、荔枝利智)、撻成一塊達明一派中的劉以達)、甘桔亮甘國亮)、劉級華劉德華)等。這些搞笑節目當年在我心中可是年度之選。

到 1980 年代末,香港雖然經歷過股災(1987 年),但整體發展依然強勁向上,很多電視藝員把握機會外出發展了(也有些移民外國去了)。電視不再是香港人最主要的娛樂,《歡樂今宵》的收視率不斷下降。廖偉雄卻留在電視台,以拍劇、主持搞笑節目為主。他一本正經主持過懷舊節目《香港倒後鏡》。跟胡大為合作的《笑聲救地球》更成了淡市奇葩,當中的趣劇「乜太與李」,廖偉雄以醜女造型扮演電視烹飪節目主持,諷刺人情、時弊,成為當時的經典(他在《笑》中常常扮女人,看得多,但通常仍教人捧腹)。

拍劇方面,廖跟劉嘉玲在《檸檬丈夫》演夫妻,拍了處境劇《茶煲世家》,還有《富貴超人》《兄兄我我》《飛星尋龍》等。到 1990 年代,再有《豪門插班生》《娛樂插班生》兩劇滿受歡迎的劇集。廖偉雄成功的角色/演出大多都有模仿成分。另一個他擅長的角色類型是「小男人」,例如跟關詠荷合演《河東獅吼》,演懼內的陳季常,挺揮灑自如的。

他拍罷《盞鬼老豆》後離開 TVB 從商去,但做過多門生意都不成功,還欠債了,因而重返演藝圈一段時間,包括在亞視拍過《呆佬賀夀》。據說,近年他在廣東省定居,當了羅定市的政協委員。一個以扮演大陸移民成名的藝員,兜兜轉轉,最後回到大陸定居,並參與公職。有時候,事情就那麼巧。

代表作
《網中人》(1979)
《歡樂今宵》(綜藝節目)(1980 – 92)
《檸檬丈夫》(1988)
《笑星救地球》(搞笑節目)(1990)
《豪門插班生》(1994)
《娛樂插班生》(1995)
《河東獅吼》(1996)


從下星期開始,每篇《100 電視星》改為介紹兩位藝員。


   16                 廖偉雄  張衛健  20
   21  周星馳  梁朝偉  秦 沛  陳秀珠  石 修  25
   26  劉德華  周海媚  謝 賢  馮寶寶  關海山  30
   31  劉 丹  陳玉蓮  蔡少芬  苗僑偉  任達華  35  
   36  呂良偉  關詠荷  劉青雲  陳慧珊  黃杏秀  40
   41  石 堅  古天樂  溫兆倫  羅 蘭  薛家燕  45
   46  陶大宇  盧海鵬  鄧碧雲  林建明  商天娥  50
   51  邵美琪  林保怡  廖啟智  吳鎮宇  毛舜筠  55
   56  曾 江  吳啟華  郭 鋒  曾華倩  湯鎮業  60
   61  張家輝  韓馬利  狄波拉  梁家仁  劉 江  65
   66  黎 姿  鄭伊健  翁美玲  郭可盈  林家棟  70
   71  繆騫人  許紹雄  秦 煌  李琳琳  鄭則士  75
   76  陳 豪  吳孟達  張可頤  宣 萱  黎耀祥  80
   81  張兆輝  林嘉華  何家勁  陳敏兒  戚美珍  85
   86  關禮傑  黃韻詩  藍潔瑛  莊靜而  曾慶瑜  90
   91  馮淬帆  劉嘉玲  郭藹明  江 華  呂有慧  95
   96  謝天華  歐陽珮珊 張智霖  黎 明  黎美嫻  100

Monday 21 September 2009

「止癮」的《海雲臺》


榜製作水準/規模的災難片對我有一定的吸引力。今年最期待 11 月上映的《2012》,而之前先來這一齣在韓國賣個滿堂紅的《海雲臺》。碰巧這星期沒有什麼可觀的新片,週六加班後沒事好做,就到公司附近票價較低的戲院看了《海》,調劑生活也好,當吃藥止癮也好。

上星期《明報》的影評人石琪在專欄中對《海》片的評語相當差,也導致我沒帶什麼期望進場,集中看號稱請來好萊塢技師搞的海嘯特技就是。

《海雲臺》在韓國本土觀眾超過了一千萬人次,另外幾齣有同樣的成績的電影包括《太極旗飄揚》《實尾島》《王的男人》《韓流怪嚇》。這些電影有個共通點:都有生靈塗炭的情節。加上《海》,五齣千萬人次的韓片之中,以改編自真人真事慘烈的《實尾島》和別樹一格的怪物電影《韓流怪嚇》比較出色。

海雲臺 (Haeundae) 真有其地,是釜山一個著名海灘旅遊勝地。劇情說,韓國雖然不在地震帶上,但從數據推算,也要提防在附近海域發生地震引起連鎖反應而觸發的大海嘯,因為巨浪會淹沒遊人如鯽的海雲臺。

107 分鐘的片子,最初的一個小時是打情罵俏,安排了三條愛情線:打魚男女(薛景求河智苑)、仳離的氣象學家和工作狂妻子(朴重勛嚴正化)、海洋拯救隊的害羞小子和野蠻漂亮的首爾女大學生(李民基徐英珠),還有漁民街一班街坊的一些恩和怨。要是沒有了「災難鉅製」的招牌,就是一般通俗搞笑韓片。看韓片、韓劇多了,對於片中的漫畫式錯摸情緣、撞板鬧劇等就有熟口熟面之感。

到大災難降臨,這幾條感情線,加上「大食懶」的母子情,氣象學家的父女情、野蠻女大學生搞出的爭風呷醋、漁民街商業發展惹起的公私不滿,在頗單調的巨浪特效之下,其實成了不錯的點綴,借天災替角色之間的矛盾、衝突來個了結,當中有喜也有悲。始終,亞洲的災難片講人情較多。

《海》的「主菜」自然是電腦特效,以東亞標準來說過得去,但整體佈置、場面實感都沒有新意,更別說跟好萊塢的一級製作比較。

最不爽的一段是在海嘯來襲時,那「大食懶」(金仁權)在大橋上撞來撞去的搞笑。雖云災難片都是幸災樂禍,但這一段實在玩得低俗。

一般災難片在最後也喜歡來一記「善惡到頭終有報」,但《海雲臺》沒有嚴守這一道。然而,也許世事就是如此,所謂的因和果,到最後可能並沒有必然的關係。作為觀眾或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生真實災難的旁觀者,或者只好放開懷抱,相信事情早有注定,儘管那不一定是出於(凡)人容易窺知的因由,就如《海》片中「安排」賣小吃的婆婆照顧氣象學家的女兒那樣。

演員方面,薛景求是影帝級人馬,跟宋康昊一樣賣演技而沒俊臉可賣。他在《愛的綠洲》和《薄荷糖》都有很出色的演出。三個女主角不醜,卻也不是一見難忘的美人:河智苑像松隆子,是非多多的嚴正化(也譯「嚴正花」)有點像官恩娜(碰巧昨晚第一次看《超級巨聲》,就見官唱《Endless Love》,有板有眼)。在眾多角色中,以演拯救隊員的李民基最討好。沒有很帥的臉,但角色討好。同是捨己為人,他比《日本沉沒》中的草彅剛死得好樣多了。

不少網上評論拿《海》跟宋康昊主演的《韓流怪嚇》比較。《韓》片只看了一半(但不是目不轉睛地看),有驚有笑,有黑色幽默,有親情,也趁機諷刺美軍,構思和技法都比《海雲臺》優勝。可是怪物片一向不如災難片那麼「親民」,加上是韓片,我想當年捧場的人不多。看完《海雲臺》,反而想重溫《韓流怪嚇》。

Thursday 17 September 2009

難忘 15 齣

陣子看到幾個網誌都寫了這個題目,覺得挺有趣。一直也想寫差不多的,只是害怕掛萬漏一,寫的時候會把任何自己心愛的或認為值得推薦的電影都忘了。擔心也是多餘,把這一刻覺得難忘寫下來便是。

片子按推出年份排列。

《相見恨晚》(Brief Encounter) 1945 英國

看完這齣黑白電影,寫了一篇觀後感(按此)。

古今中外,關於外遇的電影很多,越是近代,內容可能越奇情。六十多年前的老片子,篇幅不長,但故事完整、枝葉豐富,對白單刀直入,敘事手法毫不單調。儘管結局也算意料之中,但餘韻裊裊。英文名片《Brief Encounter》簡潔而帶詩意,中文片名《相見恨晚》雖已滲進主觀感情,但尚算恰如其分。

這是芸芸「外遇」電影之中,我認為最美麗動人的一齣。


《單車竊賊》(Ladri di biciclette) 1948 意大利

奧斯卡金像獎從 1947 年開始給外語片頒發獎項,從 1947 至 55 年以特別獎形式頒發,1956 年正式設立最佳外語片獎。意大利費里尼曾經四奪殊榮,他的同鄉寫實主義名導第昔加 (Vittorio De Sica) 也曾四次得獎,不過頭兩次在 1947 和 49 年,憑《擦鞋童》(Sciuscià) 和《單車竊賊》得特別獎。再於 1964 和 71 年以《昨日今日明日》(Ieri, oggi, domani) 和《故園風雨後》(Il giardino dei Finzi Contini) 兩奪外語片獎。

我喜歡《單車竊賊》,完全拍出了在艱苦年代低下層生活的困境和人文風貌,實而不華。電影的背景時代早成過去,但電影縷述的人情、生活掙扎卻永不過時。


《金枝玉葉》(Roman Holiday) 1953 美國

大部份人管叫這片《羅馬假期》,我卻始終鍾情香港的老戲名,不必說《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紅粉忠魂未了情》(From Here to Eternity)、《美人如玉劍如虹》(Scaramouche) 等,就是這齣浪漫經典,我就只會喚它《金枝玉葉》,這名字才襯托出電影的品位。

兩名主角 Gregory Peck 和 Audrey Hepburn 都賞心悅目。故事簡單,但通過一些小情小趣,把一段從萍水相逢到刻骨銘心,最後必須點到即止的愛情,輕鬆愉快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男、女主角那遺憾的愛也是一段 brief encounter。


《艷陽天》(Summertime) 1955 美國

奧斯卡女王 Katharine Hepburn(儘管 Meryl Streep 在提名次數上已經超越了 KH,但似乎她演得再好或再有突破,也難追平 KH 四奪金像影后的紀錄)曾經 12 次提名金像影后寶座,包括這一齣由《相見恨晚》導演 Dean Lean 執導,主要在「水都」拍攝的愛情片。

強悍、自主的女主角是個秘書,人到中年仍小姑居處,從美國威尼斯旅遊,遇上了風度翩翩的意國男士(Rossano Brazzi 飾),以為可以從此結束苦悶的單身生活,然而好事多磨,延續了老姑娘情路多舛的命運。簡簡單單的故事,鏡頭下盡現 1950 年代的水都風情,色彩豐富。對我來說,最後一幕是催淚位。


《野玫瑰之戀》1960 香港

早聽說國語片時代有位很紅的女明星叫葛蘭,不是絕代美人,但演技、歌藝都出眾。數年前香港國際電影節選映了一批電懋電影公司的老片,我特別選這一齣《野玫瑰之戀》在大銀幕上觀看。那次影展後,電懋的片子陸續製成影碟出售。

電影宣傳文案說,本片是東方《卡門》。葛蘭不光會演,把那表面看來好像會「吃男人」的義氣歌女演得立體多面,她也很會唱,不比近代的巨肺甄妮葉麗儀遜色,這才是可貴之處。她在片中高歌《卡門》,是經典場面之一。女配角是千面「女二」王萊,男主角則是正氣木訥的張揚。電影配樂和歌曲/編曲由日本著名作曲大師服部良一負責。兩個多小時的片子沒有悶場。


《砂の器》1974 日本

看電影的時候,還沒有讀松本清張的原著,對故事內容一無所知。當年此片在香港公映,片名換成《曲終魂斷》,該是片商因應故事內容而作的調動。又因為影片超過 140 分鐘,據說在戲院放映時,有些段落給刪剪了,好「配合」放映時間。

在一個寒冷的晚上看本片的 DVD,不用等到後來真相慢慢揭開,已覺寒意襲人。電影原聲帶十分精彩,是為片子特別編寫的交響樂章。更精彩的是在電影最後以這支交響樂作襯托,沒有一句對白,一幕一幕把引發命案的前因縷述出來,讓觀眾跟主角走過寒天暑天,在充滿詩意、意境深遠的聲畫之間,默默領受案情關鍵和主角的心路歷程。這十多二十分鐘的戲不光是導演野村芳太郎的代表作,也是我看電影以來一次美麗的體驗。


《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1981 英國

Warren Beatty 自導自演的《亂世情天》(Reds) 以波瀾壯闊的俄國十月革命為背景(光看中文片名,別以為是氣魄差很遠的 Cold Mountain);Katharine Hepburn 跟 Henry Fonda 主演的《金池塘》(On Golden Pond) 是首齣引來廣泛迴響的老人電影;法國名導 Louis Malle 以高雅手法表現賭博人生的英語片《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堪稱一代冒險動作片經典的《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 四齣各具千秋的電影,在奧斯卡最佳電影的項目上都敗給了來自英國的黑馬《烈火戰車》。

題材古老,主角不見經傳,製作上也只能稱為小品。然而,《烈》是一齣紳士風度十足的電影,加上激勵人心的體育精神,以豐富的細節描寫和生動的性格塑造,把一段真人真事的歷史事件改編得雅俗共賞。當然,它的主題音樂也是電影歷史上的經典之作。


《星光伴我心》(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意大利

也許,很多看過此片的人,該都同意它是一齣精彩、難忘的電影。

電影跟主角一生結下不解之緣。因為電影,他和放映員成了忘年之交;因為電影,在他青春歲月裏寫下了難忘的戀愛腳註;後來,他更成為了電影導演。

很認同網友的看法,看了原版就最好不要看導演足本。那些刪掉的劇情絕對刪得有理。因為一時的好奇,很多時候都會造成傷害。看電影會,做人處世更是。


《兩生花》(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1991 法國/波蘭

喜歡電影,愛看不同語言電影的人,應該知道、看過甚至喜歡《兩生花》。

兩個長相一樣,名字相似的女孩,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彼此的命運、際遇、心情卻有種神奇的牽引。嚴格來說,我覺得《兩》片沒有具體的題旨。但觀眾的眼、耳、心隨着故事走下去,就已經是一次很美麗的觀影經驗。簡單地說,任何愛美的人,不為什麼,都應該去看看《兩生花》,感受銀幕上光影的流動。

電影的配樂也很精彩,數不清聽過那張原聲帶多少次了。

要選最有感覺的場面,該是學校的木偶戲表演和女主角把玩玻璃球兩幕吧。


《92 黑玫瑰對黑玫瑰》1992 香港

港產片中精彩的喜劇不少,有兩齣至今還是看一次笑一次:群星拱照的《家有喜事》是居家必備的笑藥、怪趣荒誕的《92 黑玫瑰對黑玫瑰》是我另一選擇。

1990 年代初,全球刮起了一股懷舊風潮,香港自不例外。《92 黑玫瑰對黑玫瑰》在這股風潮下應運而生,也是港產片中懷舊 cult 片的代表作。之後的《情天霹靂下集大結局》已經及不上「元祖」的一半。

馮寶寶黃韻詩梁家輝毛舜筠都有精彩演出,連一向正經的邵美琪也有一點喜劇感。


《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Il Postino) 1994 意大利

很懷念學生時代在影藝戲院灣仔)看電影的經歷。不是在那裏遇上過什麼難忘的人(事實上,我從沒在那兒見過俊男或美女),而是很多好看的電影都是在那小小的映室裏第一次觀看、第一次受感動。

《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是個生硬而說得太白的二流片名,曾經因為這個爛名而不想去看。但知道它以外語片的身份去角逐奧斯卡的主要獎項,又想看看到底是什麼回事。幸好,我沒有錯過這齣風光怡人、故事溫馨的小品。

故事說意大利某小島上一個膽怯的郵差跟流亡當地的智利詩人成了朋友。郵差同時愛上了一個女孩。在詩人的鼓勵和幫助之下,郵差為美女寫情詩,打動了芳心。而詩人的愛國情懷也開啟了郵差心靈中的另一道大門。

電影配樂很動聽,可惜找來一班明星朗讀詩人的作品,有點煞風景。


《Love Letter》(情書)1995 日本

《情書》也是在影藝戲院看的。對於岩井俊二中山美穗,我幾乎還停留在《情書》的框架裏。

電影中的「藤井樹之戀」感動了很多觀眾,也讓北海道小樽市成了一個旅遊點。我不覺得《情書》着墨於愛情故事,而是說受了(各種)感情創痛後,如何重新振作起來。

去過小樽兩次,都是在冬天。第一次是初冬時分,在細雨中走過手宮線遺址,還特意走到五角街,在寒雨中回憶兩個中山美穗相遇的一幕。離開時,在火車站的月台上剛好遇上了那年第一次飄雪。我以為那是瑞雪。第二次去是隆冬,地上鋪了厚厚的白雪,天色藍澄,替我的療傷之旅架起了一個完美的背景。

我沒有嘗試過藤井樹式的愛情,但我覺得已經把自己的愛情故事跟《情書》裏的藤井樹連繫上了。


《ワンダフルライフ》(下一站,天國!)1999 日本

對於《下一站,天國!》,我不是觀眾,而是譯者。《下》是我半工讀時掙學費的其中一份零工。當然不是從日語對白直接翻譯成中文字幕,而是從英文對白本翻譯成中文字幕。記憶中,這不是一份容易的稿子。對白不艱深,但因為劇情十分零碎,很多場戲獨立成段,只好看一場、譯一場。雖然花時間,但一直做下去,慢慢感受到電影中的人文情懷。

故事說人死後會到達一個過渡的地方,那裏的「職員」會把往生者認為一生之中最難忘的回憶拍成短片,讓他們重溫一遍,然後才繼續上路,再次轉迴。好一個浪漫的點子。片中有十多段互無關聯的人生片段。有些往生者看後哈哈大笑,有的從壓抑轉到釋懷,有的看至淚流披面。負責拍片的「職員」也在生和死之間盡看世情。

導演是枝裕和看來是個敏感的人,新作《橫山家之味》(按此)也是很不錯的片子。


《高斯福大宅謀殺案》(Gosford Park) 2001 英國

我知道,喜歡這齣電影的人少,嫌棄它又長又悶的人多。當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把此片選在「頒獎禮之夜」放映。我看後對群戲導演 Robert Altman 產生了興趣,陸續看了幾齣他的作品。

《高斯福大宅謀殺案》不是 RA 最好的作品,《風流軍醫俏護士》(MASH)、《普世歡騰樂滿城》(Nashville) 出色得多。但《高》片以英國莊園宅第為背景,加上大群演技出眾的英國演員,例如 Maggie SmithMichael GambonKristin Scott ThomasHelen MirrenClive Owen 等,把格調提高了不少。


《魔戒首部曲之魔戒現身》(The Lord of the Rings: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美國

《西遊記》也沒看完,更別說老外的神幻經典了。知道《The Lord of the Rings》搬上銀幕,而且要分幾年播完三集,一開始未有感到十分期待,直到看完第一集,就知道它會是一個銀幕經典。

三集《魔戒》電影各有特色,第二集的戰鬥場面很精彩,但夾在中間,不少人覺得「沒頭沒尾」,看得很不爽。第三集是大結局,特效做得最好,一切劇情都要來個了斷,當然吸引觀眾。然而以戲論戲,我覺得第一集《魔戒現身》最出色,它展現的中土世界奇幻多變,氣勢恢宏,把觀眾引進了一個全新的映像世界。片中幾幕大場面都拍得緊張細膩,成績斐然。只是作為三集之首,一開始就把大獎統統送上,那麼後面兩集怎麼辦?

《魔戒》系列正在上映之際,收到一封 J. R. R. Tolkien 親筆信的複本,討論他在小說裏所創的新詞收進詞典裏該如釋義。那一刻,感覺就像捧着「魔戒」呢。





另外五齣「推薦電影」

《火燒圓明園》1983 香港

《這個殺手不太冷》(Léon) 1994 法國

《論盡我阿媽》(Todo sobre mi madre) 1999 西班牙

《觸不到的戀人》(시월애)2000 南韓

《千年女優》(動畫)2002 日本
我的觀後感

Wednesday 16 September 2009

100 電視星 (19):22-24

24 陳秀珠

1960 年代出道的三大花旦黃淑儀汪明荃李司棋,近年保持演出,在(比較)資深的視迷心目中,她們的地位無人可替。要說哪些女藝員接她們的棒,有點莫衷一是,因為三大阿姐在 1980 年代依然演出不斷,最多讓趙雅芝選上,變成四大花旦。然而,1980 年代上位的 TVB 花旦,不能缺了陳秀珠,當年她演出機會很多,演技也不錯。可是 1980 年代末她淡出經商,回歸熒光幕時,花旦之位已經幾番轉手,記得陳秀珠曾經紅了又紅的人不算多,如今她在電視劇裏也轉當姑姑、阿姨、母親去了。

陳秀珠 1979 年參選香港小姐,同屆冠軍是大熱門鄭文雅。儘管三甲不入,陳獲得 TVB 賞識,簽約後主持過《K-100》,並跟林嘉華當上《體育世界》第一代主持人。她表現滿不錯的。

轉往戲劇組,時裝劇、民初劇、古裝劇齊發,各方面的造型都不錯,特別喜歡她的民初造型,頗清麗的,也許因此在譚詠麟的《霧之戀》MV 中,她穿民初服裝亮相。當紅時,陳秀珠產量甚豐。有趣的是,她並非每一齣劇都演女主角。但演配角的話,還是戲份頗重或有戲可演的,像《風雨晴》《超越愛情線》。

演女主角,不能不提《癡情劫》《笑傲江湖》和《陸小鳳之鳳舞九天》。拍《痴情劫》時,曾與石修傳緋聞,但兩人均否認。《笑傲江湖》中飾演任盈盈,跟周潤發合作。也許是先入為主,就覺得陳演的「聖姑」替角色增加了一份成熟美,是後來者所沒有的。後來翁美玲去世,她替補演出了《陸小鳳之鳳舞九天》,跟萬梓良合作,卻比較平淡。

演配角,陳也有不少值得圈點之作,當中首推《鍾無艷》和《碧血劍》。在《鍾》劇飾演九尾狐夏迎春,大概是首次演反角,造型和演技都頗稱職,也是在《火鳳凰》後再跟鄭裕玲合作。私底下,兩人也是好朋友。拍《碧血劍》時,雖然還是當紅花旦,但一班更年輕的女藝員已經開始從後湧上,陳飾演何鐵手,剛柔並濟,演技開始成熟。

對陳秀珠有好感,還因為多年來她的負面新聞不多,在當紅時派她演閒角,例如在《射鵰英雄傳》只分得程瑤迦一角,她也沒有什麼是非、怨言(當年李青山因為只獲派演全金發而離開 TVB)。在 1980 年代中期,TVB 開始力捧一班年輕女藝員,陳秀珠退居二線,在《雪山飛狐》《大運河》《大班密令》《季節》《誓不低頭》等都不再擔戲。她多年來最大的新聞,就是未婚產子,然後獨力撫養兒子陳迪加罷了。

1990 年代中返回 TVB,在《闔府統請》《西遊記》《師奶強人》開始演帶點巴辣的角色,迴響不錯,一度跟劉家輝成了「熒幕情侶」。我喜歡她演鐵扇公主,搞笑之餘,隱若有點當年夏迎春的影子。然後在《刑事偵緝檔案 IV》《美麗在望》《十萬噸情緣》《衝上雲霄》等成了阿姨/母親,也算轉型成功,演出機會不斷。陳參加選美前是航空公司地勤職員,在《衝》演飛機艙務長。如果她沒轉行當演員,或者到 2004 年她也是做一樣的工作。同年,在《金枝慾孽》飾演手段狠、心計重的皇后,陳秀珠又紅起來,讓很多年輕觀眾認識她。可惜之後獲派的角色發揮不多,直到去年在長劇《珠光寶氣》飾演女首富虞葦庭,才算比較驚艷的演出。

關於陳秀珠,有個奇怪的發現:她重返熒光幕後,說話的速度好像比從前快了,反而減少了她年輕時的淡雅氣質。

代表作
《癡情劫》(1982)
《笑傲江湖》(1984)
《碧血劍》(1985)
《西遊記》(1996)
《金枝慾孽》(2004)
《珠光寶氣》(2008)


23 秦 沛

學時,聽家人說秦沛姜大衛爾冬陞是兄弟,當時就奇怪怎麼三兄弟(儘管樣子有點樣)不同姓,名字之間也毫無聯想意義。後來才知道秦、姜是親兄弟,兩人母親紅薇在他們爸爸嚴化患肝癌去世後,改嫁製片人爾光,爾冬陞是他們同母異父的弟弟。

秦沛 1945 年出生,五歲開始當童星,在有名的英文中學畢業,1960 年代到台灣拍片。“秦沛”這藝名是當時導演李翰祥替他起的。在台灣待了幾年,1970 年回香港加盟邵氏公司,到 1976 年簽約佳藝電視台。我看過且記得的秦沛最早一齣電視劇,就是他在佳視拍攝的《仙鶴神針》,飾演奸雄曹雄。翻查資料,他也在佳視經典作《射鵰英雄傳》中飾演楊鐵心。1978 年,佳視倒閉,秦沛轉投麗的電視台,期間他主演的連續劇我沒看過。到 1981 年,他加盟 TVB,我才正式開始看他的演出。

在 TVB 初期,對《十三太保》《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兩劇較有印象。前者他演李克用,後者演鐵木真,兩個角色都不怒而威。從外型到演技,我尤其覺得秦沛演鐵木是一絕。後來的萬梓良太火爆,外表也年輕了一點。

在 1990 年代以前,秦沛演古裝劇不少,不管戲份多少,角色也比較矚目。記得他在《歡樂今宵》內播映的《寶蓮燈》演大反角大魔神、《南拳蔡李佛》中只客串了最初幾集的李有山,還有《吉星報喜》中頗有妙趣的荒唐鏡。同一時期,他也拍電影,在弟弟爾冬陛執導的《癲佬正傳》中扮演因失去兒子受刺激的精神病人,連奪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

1990 年代,秦大部份時間效力於亞視,拍過《勝者為王》《碧血青天楊家將》《飄零燕》《再見艷陽天》等劇。到 1997 年,回到 TVB,最初幾年頗受重用,演出多個夠份量的角色,同時也減少拍攝古裝劇。在長劇《天地豪情》和《創世紀》演大亨,然後在《外父唔怕做》《絕世好爸》演愛護女兒的單親老爸,替這兩條戲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演藝界工作整整半個世紀,秦沛依然保持旺盛的演出精力,不管是演哪類型的角色,都各有特色,揮灑自如。儘管他不是頭牌主角,但哪個戲有了他,自然會生色,當實力派,毋庸置疑。

代表作
《十三太保》(1982)
《射雕英雄傳之鐵血丹心》(1983)
《天地豪情》(1997)
《創世紀》(1999-2000)
《絕世好爸》(2002)


22 梁朝偉

成名時間,梁朝偉是「五虎將」裏最晚的一個,直到 1984 年才憑《鹿鼎記》和《新紮師兄》大紅起來。25 年後,今天看「五虎」,在演戲方面,一定以梁朝偉的成就最高。他主演的劇集我幾乎全看過。從比例上看,梁是五虎中演時裝劇最多的一個。

梁朝偉在單親家庭長大。維基百科說他 15 歲輟學,與周星馳是好朋友,受到周慫恿才報考 TVB 的藝員訓練班。我知道梁朝偉是通過藝訓班入行的,英語也講得挺不錯,但他早年輟學和跟周星馳識於微時,恕我孤陋寡聞,真的沒聽說過呢。

藝訓班畢業後,跑了一年龍套,主持過兒童節目《430 穿梭機》。後來在黃日華湯鎮業主演的《香城浪子》中演湯的弟弟應子謙,是個乖孩子,表現不過不失。之後再拍了四五齣時裝劇,包括跟周潤發合演了《天降財神》和《北斗雙雄》,梁有點喜劇感。在《鬼咁夠運》演葉德嫻兒子,有一段戲嘗試演繹心術不正。《再見十九歲》第一次當男主角,我卻沒怎麼看過。《再版人》則有點悶,直到堪稱經典的《鹿鼎記》,梁朝偉與劉德華的合作十分過癮,眼神、動作充滿默契。始終覺得梁演的韋小寶是歷來最好的。

《鹿》之後又拍了幾齣時裝劇,其中《新紮師兄》可謂 TVB 的經典劇集之一,後來再多拍了兩輯。梁朝偉扮演的張偉杰英俊陽光,青春可愛。儘管他不如苗僑偉英偉,也沒有劉德華的典型俊臉,而他內向、不張揚的個性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通過每一個角色,梁朝偉(竟)讓我以為他是五虎中最容易親近的一個。他跟藍潔瑛、鄭裕玲合演的《家有嬌妻》,就挺好看。

差不多同一時候,劉德華、苗僑偉都拒絕跟 TVB 簽 5 年長約,湯鎮業又因翁美玲自殺深受打擊,黃日華的偶像星味似乎在減退,在沒有競爭的情形下,差不多所有 TVB 大製作都找了梁朝偉做男主角,包括《絕代雙驕》《倚天屠龍記》《大運河》等,但很多電視迷認為《倚》《大》都是選角錯誤。其實梁在這幾齣劇集的演出還是滿紮實的,可惜外型上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在《絕》劇中,演小魚兒比較好,但跟黃元申比較,缺了一點「街頭」味。在梁主演的《絕代雙驕》,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演移花宮主陳美琪

梁朝偉一雙憂鬱滄桑的眼睛有「電眼」之稱,大概跟他成長時期過得不快樂有關係,但看他主演的電視劇,又沒有太多坎坷的角色。

在離開 TVB 前最後一齣電視劇,是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的《俠客行》。梁朝偉的電視生涯最後兩年,劇集在香港的收視率起落很大。這也可能是導致梁朝偉跟 TVB 約滿後不再續約,一心一意投身電影圈發展的原因。

代表作
《香城浪子》(1982)
《北斗雙雄》(1983)
《鹿鼎記》(1984)
《家有嬌妻》(1984)
《新紮師兄》(1984)
《絕代雙驕》(1988)


   21       梁朝偉  秦 沛  陳秀珠  石 修  25
   26  劉德華  周海媚  謝 賢  馮寶寶  關海山  30
   31  劉 丹  陳玉蓮  蔡少芬  苗僑偉  任達華  35  
   36  呂良偉  關詠荷  劉青雲  陳慧珊  黃杏秀  40
   41  石 堅  古天樂  溫兆倫  羅 蘭  薛家燕  45
   46  陶大宇  盧海鵬  鄧碧雲  林建明  商天娥  50
   51  邵美琪  林保怡  廖啟智  吳鎮宇  毛舜筠  55
   56  曾 江  吳啟華  郭 鋒  曾華倩  湯鎮業  60
   61  張家輝  韓馬利  狄波拉  梁家仁  劉 江  65
   66  黎 姿  鄭伊健  翁美玲  郭可盈  林家棟  70
   71  繆騫人  許紹雄  秦 煌  李琳琳  鄭則士  75
   76  陳 豪  吳孟達  張可頤  宣 萱  黎耀祥  80
   81  張兆輝  林嘉華  何家勁  陳敏兒  戚美珍  85
   86  關禮傑  黃韻詩  藍潔瑛  莊靜而  曾慶瑜  90
   91  馮淬帆  劉嘉玲  郭藹明  江 華  呂有慧  95
   96  謝天華  歐陽珮珊 張智霖  黎 明  黎美嫻  100

Monday 14 September 2009

「惡魔」對「教祖」


要說明,我是為了男、女主角去看《求婚的惡魔》(The Proposal) 的。在《生死時速》(Speed) 以後,一直對散發「十三點」味道的 Sandra Bullock 頗有好感。她不是美女明星,15 年前演《生》片走紅時已經 30 歲。我一開始就看慣了她比較成熟的樣子,在《求》片中,她勇敢地正面赤裸(重要部位當然統統蓋住),狀態過得去。這次變為「惡魔」,實在比傻大姐、俏佳人有趣,是她回勇之作。

溫哥華出生的男主角 Ryan Reynolds 正向一線紅星位置邁進,能否成功尚不知道。看過他幾齣電影,都是演自嘲搞笑的角色,即使動作片如《Blade: Trinity》《X-Men Origins: Wolverine》也不例外。讓我對他留下印象的是 7 年前的半校園青春片《凸種高材生》(Van Wilder),演一個害怕投入社會而千方百計不要從大學畢業的搞怪超齡學生,頗自然的。到獨立電影《Waiting》更揮灑自如了一點。在本片中,他那些定睛看着鏡頭,時而情深款款、時而若有所思的表情,部份也頗堪玩味。總的來說,就是英俊正派。最有趣的一幕,大概是「惡魔」女上司臨急抱佛腳,向他「求婚」,他就把握機會報仇出氣。

除了兩個主角外,老祖母、小狗、身份百變的脫衣舞男都很妙。

《求》是一般通俗愛情喜劇,無謂深究故事情節是否合理,只要皆大歡喜、具娛樂性,加上山明山秀的外景就成。片子節奏明快,看完有少許心曠神怡。

同是出版社的女強人編輯,Sandra 跟《穿 Prada 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的 Meryl Streep 一樣刻薄狠辣、人見人怕。我公司也有一些麻煩份子,幸而表達方式不是銀幕上的「惡魔」那樣。

如今女性的才學和職位越來越高,女上司男下屬不是新鮮事。跟女性朋友談起女上司的種種,大家就覺得男上司做事多喜歡大而化之。儘管容易教人無所適從,但下屬的生存空間比較闊。至於女上司,觀乎我在電視台時的那個女魔頭,或者現在公司內一兩個女董事,她們喜歡在小處跟你計較,填好表格或出席所有公司活動就比準時交上高質的課業來得重要。把工作交給下屬,除了時刻審察進度、質量外,她們也愛修改標點符號,要你改某條線的顏色,還有討論字體到底該 demi-bold 還是 semi-bol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過「惡魔」,小休半小時,就覲見「教祖」去了。

上次《波叔出城》(Borat!) 買了 VCD 但未看,這次《波兒出城之妖壇教祖“搞硬”美國佬》(Brüno) 就決心要去會一會 Sacha Baron Cohen。看罷,不能否認他是個出位的諧星,且有點鬼才。

片中 Cohen 扮演奧地利基佬(為了尊重角色,尊重 Cohen 先生的演出,一本正經地說「男同性戀者」反而不美),華衣美服,風騷俏麗。較諸《波叔出城》,這一回造型跟他本人也算有點俊朗的外型比較接近。Cohen 從鄉巴佬變為妖冶基男,在歐洲搞得神憎鬼厭後,決定進軍荷李活,希望繼希特勒 (Adolf Hitler) 和 Arnold Schwarzenegger 之後,成為另一位個奧地利曠世奇男。

我看《波兒》在全球的票房收入應該及不上《波叔》,因為影片拿同性戀大開玩笑,手法非常露骨過火,有幾幕敢情是大玩色情把戲,令擁同派、反同派都反感。自問「開通」,但也覺得有點倒胃。石琪在影評中也寫:「最放肆是猛搞色情狂,由同性戀荒淫招式到異性戀換妻派對,都像妖精春宮,甚至弄出生殖器官『雜技』,非常離譜。」儘管不道德,以戲論戲,Cohen 演得很妙、很癲,肆無忌憚。相信不少觀眾是抱着獵奇的心態而進場,以為這是一齣講時裝、嘲名人的「古靈精怪東南亞」。

片中主角 Brüno 從歐洲轉攻美國,想當明星/名人,既是自戀狂,表演慾又旺盛,通過他尋找成名之路的「奇妙」過程,也嘲笑(美國)人保守和迷信宗教的一面。

在一些情節顯出了 Cohen 的喜劇感,例如有一幕戲中戲他當臨時演員,演那個陪審員就挺富幽默感。去學大明星搞慈善活動,找來一對所謂的「搞手」,乘機幽了對方一默。收養非洲黑童那段更是諷刺。最後,他認為必須把自己轉變成異性戀(那樣)才可出頭,然而臨門卻生波折,配上顯得格外諷刺、庸俗的《My Heart Will Go On》,那一幕其實挺發人深省,但同時也削弱了最後一場群星拱照的諷刺感。換個角度看,多位樂壇巨星的客串演出可能對不少觀眾有寧神定驚之效。

《Brüno》並非之前期待的狂笑不止,有幾段的確玩得過火了一點,但 Cohen 有風格,也見光芒,只是觀乎他之前的瘋狂鄉巴佬和這次的妖媚基男,下次可能仍會演富爭議性的角色。

Wednesday 9 September 2009

100 電視星 (18):25-27

27 周海媚

來是 1200 度大近視的周海媚 1985 年參加香港小姐競選,雖然在準決賽出局,卻為 TVB 高層所賞識,簽約成為藝員,很快便在當年為抗擊亞視主辦的亞太小姐競選決賽而集合全台藝人拍攝的五集金裝劇《楊家將》亮相,飾演閒角楊九妹。同屆港姐中,只有周和冠軍謝寧(演楊五娘)有份演出。

沒有港姐頭銜,讓周海媚一開始就在演藝跑道上全力衝刺,1986 年 5 至 8 月,在《流氓大亨》《真命天子》《小島風雲》《赤腳紳士》四劇中都找到周海媚。在《流》劇中,方學寧遭歹角鍾偉舜吳啟華)整得遍體鱗傷,惹盡觀眾憐惜;在《小島風雲》跟呂良偉拍檔,在鏡頭以外種下情苗,後來還曾經結婚;在《赤腳紳士》跟呂方演一對,形象討好。

之後兩年拍的如《錯愛》《生命之旅》《嬴單傳奇》等,未能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直至 1989 年,周走進了事業的轉捩點。先在年初跟溫兆倫合演賀年劇《吉星報喜》,再憑大受歡迎的《義不容情》步上了一線花旦之列。較諸同劇的劉嘉玲邵美琪商天娥,我最喜歡周海媚的柔美性感,實在嫌她在劇中死得太早。

1990 年,她跟黎明主演《回到未嫁時》,周飾演楊八妹,是個人表演的機會。樂壇天王加上性感電視女星,儘管劇集有點胡鬧,收視率還不錯,也造就了男、女主角戲外的一段緣分。次年兩人再度合演《今生無悔》,讓周的一線花旦位置更穩固。1990 年代初,是周在香港的高峰期,多次獲選為受歡迎電視藝員,據說也是當時 TVB 最高薪酬的花旦。她開始到外地拍劇,例如跟泽田研二合演《長流不息》、拍台劇《末代皇孫》等。因《末》大受歡迎,台灣製作人楊佩佩邀請周去拍《倚天屠龍記》,飾演周芷若。在我看過的四個周芷若中,論氣質,還是趙雅芝優勝。周海媚值得記下的大概是她在故事後期流露的狠勁,比鄧萃雯和後來的佘斯曼都凸出、賣力。

1995 年的《情濃大地》夥拍羅嘉良張兆輝,在電視業吹淡風之際,創了一個收視率小奇蹟,我挺喜歡這齣劇的。後來跟林家棟合演《大鬧廣昌隆》,拍竣後被 TVB 冷藏了一年多,乘《難兄難弟》掀起收視高潮借勢推出,沒想到竟成為當年的收視冠軍。小芙蓉也成了周的經典演出。

之後周在亞視拍了《縱橫四海》《影城大亨》等。我看得很少。這時候,她除了開始把事業重心轉到外地,又受身體健康的影響,但在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她一直拍劇,主要在中國大陸發展。

2008 年,周海媚在胡歌當主角的《射雕英雄傳》演包惜弱,同時重返 TVB,接拍《學警狙擊》。不能說她美艷如昔,但總算能夠保持狀態,只是在演技方面沒有太大驚喜。

代表作
《義不容情》(1989)
《回到未嫁時》(1990)
《今生無悔》(1991)
《情濃大地》(1995)
《大鬧廣昌隆》(1997)


26 劉德華

1980 年代 TVB 有「五虎」,寫過湯鎮業苗僑偉後,第三個出場的是到現在依然當紅的劉德華。他大概也是五人之中在 TVB 當合約藝員時間最短、拍劇最少的一人。

初出道的劉德華尚有一點虛胖,1981 年跟陳安瑩(代表作是 1980 年代 TVB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傻姑)、劉美君劉少君合演了單慧珠導演、李碧華編劇的香港電台電視單元劇《江湖再見》。故事算是悲劇收場,有人毀容,有人坐牢。那時候,我已經對劉德華留下印象。

在《蘇乞兒》和《花艇小英雄》演了佔戲頗重的男配角後,1982 年底,憑獨擔大旗的《獵鷹》一舉成名,成為 TVB 的當紅偶像小生。在《獵》劇中,劉跟葉德嫻結出了水銀燈下的母子緣。此劇讓也我知道什麼是「臥底」。在接着的《奔向太陽》演長跑手,卻屈居於李青山下演回第二男主角。然而那時候,女同學和我的幾個堂妹都已經給「華仔」迷得暈頭轉向了。

隨後主演《神鵰俠侶》,繼羅樂林佳藝電視版)後成為香港熒幕上第二位楊過。這不光是劉德華的電視頭號代表作,也是他演藝生涯的重要一擊。儘管演技不是爐火純青,劉卻把角色的性格融進他的俊臉和舉手投足之間。後來古天樂就未能把楊過年輕時古靈精怪和偏執狂傲兩個方面好好表現出來。

TVB 繼續力捧劉,讓他在《鹿鼎記》演康熙。我覺得,至今劉德華仍是最人性化、最討人喜歡的「小玄子」。接着主演《魔域桃源》《寶芝林》《皇上保重》等劇,表演平穩,卻沒有引起廣泛迴響。劉德華在電視台時演古裝戲多,到拍電影時,就演時裝戲為主。

1985 年,因為拒絕與 TVB 續簽 5 年長約而被雪藏。據說,《雪山飛狐》本來屬意他當主角,結果改由呂良偉演出。劉德華演胡斐該會很不錯(一定比陳錦鴻像古裝俠士),但演胡一刀的話,則未必及得上呂良偉的豪邁、氣魄。

後來,TVB 陸續推出劉德華拍下的《聖劍天驕》《真命天子》《天狼劫》等劇。劉剛離開電視台,很快便在電影圈站穩陣腳,且越來越紅,無形中替那些「倉底劇」做了宣傳,只是三齣劇都不好看,未有再替「劉華」在電視演出多寫傳奇。其實談電視代表作,劉德華真的不多,然而只是江大偉、楊過、康熙三角,已教他鋒芒畢露了。

代表作
《獵鷹》(1982)
《神鵰俠侶》(1983)
《鹿鼎記》(1984)


25 石 修

小的時候,就是在「五虎」走紅以前,我覺得石修是 TVB 長得最好看的小生,比鄭少秋周潤發更帥。那時候不懂看演技,只要演員的外表、角色造型好看就成。來到今天,不曉得是電視台沒有派給石修好的角色,還是石修的演技終究不甚了了,有時候只覺得他是一個熟練的樣板演員而已。然而怎說也好,童星出道的石修,已經演了三四十年電視,倒也演過一些令人難忘的角色。

1971 年,石修跟鄭少秋合演了電視劇《冷暖親情》。看過劇照,當年石修 21 歲,英俊帥氣,可以想像他該俘獲了很多少女的芳心。事實上,石修絕對是 1970 年代 TVB 的當家小生,跟當時幾乎所有的當紅花旦,包括汪明荃、趙雅芝、黃杏秀黃淑儀等都合作過,參演的劇集包括《功夫熱》《心有千千結》《奮鬥》《不是冤家不聚頭》《絕代雙驕》等。我不是每一套都看過或者記得內容,但就是對《絕代雙驕》中一身白衣、武功高強的花無缺念念不忘。石跟黃元申米雪、黃杏秀的組合恐怕後無來者(看梁朝偉吳岱融、謝寧、黎美嫻,沒一個能勝過前輩)呢。

數石修經典的演出,我選的多是 1980 年代的古裝戲,包括《楊門女將》的江上風飛魚太子、《英雄出少年》的洪熙官、《天龍八部》的慕容復。1984 年,石修到台灣拍劇,包括《江湖夜雨十年燈》。返港後,他再進 TVB 拍劇,包括在《楚河漢界》演西楚霸王項羽。從造型上看,石修絕對較江華有霸氣。後來又曾在《書劍恩仇錄》演文泰來。總的來說,石修的古裝造型確實比時裝的好看。

1989 年,石修攜妻兒離開香港移民加拿大,轉而從商,直到 1997 年應亞視之邀復出,拍了李婉華陳煒主演的《非常女警》,再憑《縱橫四海》中財大氣粗的馬壽南一角成為觀眾的焦點。2000年,他重返 TVB,一直拍劇至今,可惜在這段時期,石修沒有什麼代表作。也許《流金歲月》中的反角熊百韜是最多人記得的,但是這角色有馬壽南的影子。近年石修在 TVB 演的其他角色發揮空間不多,像《衝上雲霄》《烽火奇遇結良緣》《隔世追兇》《我的野蠻奶奶》《同事三分親》等。不曉得是否缺乏磨練的機會,演技好像在倒退。

代表作
《心有千千結》(1976)
《絕代雙驕》(1979)
《英雄出少年》(1981)
《天龍八部》(1982)
《楚河漢界》(1985)
《縱橫四海》(1999)



   21                      石 修  25
   26  劉德華  周海媚  謝 賢  馮寶寶  關海山  30
   31  劉 丹  陳玉蓮  蔡少芬  苗僑偉  任達華  35  
   36  呂良偉  關詠荷  劉青雲  陳慧珊  黃杏秀  40
   41  石 堅  古天樂  溫兆倫  羅 蘭  薛家燕  45
   46  陶大宇  盧海鵬  鄧碧雲  林建明  商天娥  50
   51  邵美琪  林保怡  廖啟智  吳鎮宇  毛舜筠  55
   56  曾 江  吳啟華  郭 鋒  曾華倩  湯鎮業  60
   61  張家輝  韓馬利  狄波拉  梁家仁  劉 江  65
   66  黎 姿  鄭伊健  翁美玲  郭可盈  林家棟  70
   71  繆騫人  許紹雄  秦 煌  李琳琳  鄭則士  75
   76  陳 豪  吳孟達  張可頤  宣 萱  黎耀祥  80
   81  張兆輝  林嘉華  何家勁  陳敏兒  戚美珍  85
   86  關禮傑  黃韻詩  藍潔瑛  莊靜而  曾慶瑜  90
   91  馮淬帆  劉嘉玲  郭藹明  江 華  呂有慧  95
   96  謝天華  歐陽珮珊 張智霖  黎 明  黎美嫻  100

Monday 7 September 2009

電影馬拉松(9 月 - 12 月)

至出差前看的《小豬的教室》,不計 3 場在電影資料館看的舊電視片集,也把重看的電影剔除,2009 年至今在電影院看了 69 齣電影,該是我歷年最多的了。在今年餘下的 17 個星期(包括本週)裏,還想看下面的電影:


《求婚的惡魔》(The Proposal)

上映日期:9 月 10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對兩個主角都有一點好感。這陣子工作有點壓力,宜看喜劇





《波兒出城之妖壇教祖三點“畢露”搞硬美國佬》(Brüno)

上映日期:9 月 10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始於無法把中文名片記住……算了吧,記得住也未必有膽向誰讀出來啊




《尋找快樂窩》(Away We Go)

上映日期:9 月 10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如果有心情看嚴肅一點的小品,會考慮這一齣,但想看要快,怕它映期不長,可能一個星期就謝幕




《海雲臺》(Haeundae)

上映日期:9 月 17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販賣人類感情而非血腥斷肢的大型災難片一向容易讓我注意,何況此片班底有些參與過《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而之前《韓流怪嚇》(只看過其中幾場)也拍得挺有水準


《時光旅的戀人》(The Time Traveller’s Wife)

上映日期:9 月 24 日

官方網頁:按此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故事本身讓我有點共鳴,會握着紙手巾進場,或者休假一天,在較少觀眾的時候去看


《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上映日期:10 月 1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不知道為什麼,由李安拍(以)胡士托音樂藝術節(為背景)的電影,就覺得導演和音樂會的風格和精神有點接近(《色戒》就沒有這種感覺了),至於內容,反而沒大所謂



《阿童木》(Astro Boy)

上映日期:10 月 8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目前只有 UA 院線的網頁(仍)把它列在即將放映的電影中,是 UA 院線獨家放映,還是此片會延期上映?IMDb 倒仍是寫着它 10 月 8 日在香港公映



《心跳 500 天》[(500) Days of Summer]

上映日期:10 月 8 日

官方網頁:按此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看預告片,覺得會是一齣挺清新的愛情小品,而且選的歌曲好像都不錯,但會等看完電影才決定是否買 OST


《生命最後一個月の花嫁》(余命1ヶ月の花嫁; April Bride)

上映日期:10 月 8 日

官方網頁:按此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從預告片所見,該是使盡吃奶力去刺激觀眾淚腺的片子。在比較年輕的日本男星中,對瑛太的印象不錯


《快樂的傷逝》(Cherry Blossoms)

上映日期:10 月 15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在某程度上,這是真人演出的《沖天救兵》。出差前此片還沒有中文名片,現在發現用上「傷逝」一詞,是對題,卻也太直白殘酷了


《單身大急救》(The Ugly Truth)

上映日期:10 月 15 日

官方網頁:按此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典型漫浪愛情喜劇,在香港乾熱的十月天,或者可以給我這棵越來越殘的永遠「十月芥菜」灑點續命甘霖


《饑渴誘罪》(Thirst)

上映日期:10 月 22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1/2

中文片名實在很爛很爛!據說,有很血腥的場面。但讀了故事大綱,又挺想看




《2012 末日預言》(2012)

上映日期:11 月 12 日

官方網頁:按此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明日之後》以後,Roland Emmerich 再來驚世災難片。光看甘迺迪號航空母艦給巨浪沖去砸毀白宮 (White House) 就教觀眾屏息以待。不曉得有沒有 IMAX 版?


《阿凡達》(Avatar)

上映日期:12 月 17 日

官方網頁:按此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在飛去北京的航班上看了《末來戰士 2018》(Terminator Salvation),對 Sam Worthington 留下了印象。還有,此片花大錢搞特效,一定要看 IMAX 版


《吸血新世紀 2》(Twilight Saga: New Moon)

上映日期:12 月 17 日

官方網頁:按此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狼人變身一幕很好看,加上我是個媲美女性觀眾的「死浪漫」,在聖誕節自製一點浪漫的空間也好


《風雲 II》(Storm Warriors)

上映日期:12 月 17 日

官方網頁:按此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港產片中,古裝動作(特技)片較容易引起我的興趣。當年的《風雲雄霸天下》也是在電影院看的


《十月圍城》(Bodyguards And Assassins)

上映日期:12 月 18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雷聲很大,希望雨點也大

Wednesday 2 September 2009

100 電視星 (17):28-30

30 關海山

我看過的一眾資深電視男演員中,不能不提關海山。關海山原名關銘覺,人稱「蝦叔」,曾經參與數百齣電影、電視劇演出。在 1976 年加盟 TVB 時,關海山剛好年屆半百,已經有三四十年的演出經驗。他年輕時隨父親學習粵劇,能文能武,抗戰後開始拍電影,到 1960 年代成為當紅演員。既是梨園出身,關海山身手了得,故拍了不少武俠片。

到加入 TVB 後,關海山才開始他演藝事業的黃金歲月。我第一齣看他演的電視劇是鄭少秋版的《倚天屠龍記》,關演武當派掌門張三丰。雖然一直演配角,但憑着爐火純青的演技,可謂戲路縱橫,老父、大亨、醫生、律師、小販、野心家……通通難不倒他。在 TVB 工作了 25 年,關參演的電視劇應該超過 100 齣。

踏入 1980 年代,他拍了《女黑俠木蘭花》《佛山贊先生》等劇集。我特別記得他在《女》劇中演反派幫會的頭目「太陽」。在兩齣改編金庸小說的電視劇《天龍八部》和《鹿鼎記》中,關演戲份不多的反角慕容博鰲拜,我認為都是經典。他把慕容博的陰沉、狡詐、狠辣演得栩栩如生(石堅演的蕭遠山同樣精彩),演鰲拜或許外型不夠威猛,但氣燄凌人,教徐錦江等後來者無法望其項背。有一段時間,關海山經常扮演武功高強的反角,例如《六指琴魔》中的琴魔、《楚留香之蝙蝠傳奇》的薛衣人等。

在 TVB 拍劇表現優秀,同時也引起了片商注意,讓他在 1980 年代開始再拍電影,比較矚目的有《男與女》《家有喜事》《五億探長雷洛傳》等。他更憑《五》片連奪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殊榮。

時裝劇方面,對他兩個角色印象特別深刻。首先,在《誓不低頭》最後客串大律師楊鼎基。他為反角陸國榮曾江)辯護,跟為謝文武(鄭少秋)擔任訴訟律師、說話結巴的徒弟(胡楓)對壘。結局竟然出人意表,楊鼎基要陪審團判他的當事人有罪。另一個角色,就是《真情》中無戲可演但曝光不少的梁友。從 1995 年演到 1999 年,讓很多觀眾都記得他這個角色。

關海山在 2001 年拍罷《公私戀事多》,因健康問題退休,從此再沒新作。2006 年 9 月 11 日,因病去世。

代表作
《倚天屠龍記》(1978)
《天龍八部》(1982)
《鹿鼎記》(1984)
《六指琴魔》(1985)
《誓不低頭》(1988)
《真情》(1995-99)


29 馮寶寶

初,我曾經以為馮寶寶是男人,因為她在《一劍鎮神州》和《楊門女將》反串男角南宮逸楊文廣(分別在 TVB 和 ATV 反串扮演哪吒陳儀馨方國珊同樣使我產生過性別疑惑,不同的是陳、方二人讓我以為哪吒是女人),而且「寶寶」這個名字帶中性。因為馮寶寶頗俊美的男裝扮相,到後來在現實世界看見某些著名電台女節目主持人,我不覺得突兀,更益發懷念馮的男裝演出。

馮寶寶在馬來西亞出生,比我媽小兩歲,1950 年代末出道,五歲當童星。至 1960 年代,已經名氣很大,大受觀眾喜愛,票房價值很高,產量也高,每年拍片可以多達 30 部以上,當時很多紅星也望塵莫及。1961 年底,馮寶寶與當時最紅的國語片女星林黛結為誼母女。

馮寶寶曾說自己沒有童年,所以渴望像一般孩子上學讀書。1970 年代初,她得到經濟支援,到英國去修讀櫥窗設計。回港後,開了設計公司,卻因缺乏經營管理的經驗,不久便倒閉了。憑豐富的演出經驗和波折跌宕的人生經歷,二十多歲的馮寶寶重返影壇,已經演技精湛。

然而,正是因為馮寶寶早已出道,閱歷很深,她在 TVB 時期的演出,從造型到演技,都成熟得遠超乎她的年紀,有時候甚至過份世故、老練。她 24 歲時拍甘國亮編導的《不是冤家不聚頭》,演技超班,只有惡奶奶黃曼梨和風華正茂的汪明荃招架得住。網上資料說,《風雲》是她的代表作,我完全忘記了這套劇集。在《神女有心》遇上李司棋,只是常念奴一角太精彩了,馮、李兩人高手過招,卻沒有迸出太多精彩火花,煞是可惜。

馮寶寶演古裝更優勝。1984 年,到亞視拍了 50 集的《武則天》,已經三十出頭,可是演少年武媚娘,秋波流轉,把少女的嬌態表現得絲絲入扣,而且她會跳舞,跟另外兩個知名的「武則天」──玩權的劉曉慶、美艷的潘迎紫──比較起來,毫不見拙。後來她演跟瀛政發生感情的孟姜女,雖然也出色,劇情卻教人失笑。1980 年代中,到台灣替華視連續拍了《楊貴妃》和《西施》,是她電視生涯的又一高峰。舉手投足間,馮流露出渾然天成的古典氣質,遠非他人矯揉造作可以學到。

馮寶寶演戲認真,全力投入角色,溫馨細膩。最近一次主要的幕前演出是 2003 年替亞視拍攝《萬家燈火》。鄧水喜一角讓我想起《真情》的梁潤善,不同的是,前者人生坎坷得多,而回看馮寶寶的真實人生,似乎也不遑多讓。

代表作
《一劍鎮神州》(1978)
《不是冤家不聚頭》(1979)
《楊門女將》(1981)
《武則天》(1984)
《楊貴妃》(1986)
《萬家燈火》(2003)


28 謝 賢

在的觀眾知道謝賢可能是因為他是謝霆鋒的爸爸,其實謝賢在 1950 年代出道,1960、70 年代是香港紅透半邊天的影壇巨星,其成就和受歡迎程度就如近二十多年來一直當紅的劉德華。

謝賢 1978 年開始為 TVB 拍劇,當時已經 42 歲(維基百科說他在 1936 年 8 月出生,今年 73 歲),除了資歷深外,他獨有的風度和派頭,也迷倒了很多女觀眾。在 TVB 的日子不算長,不到十年(1978 到 1986 年),但一直維持穩定的產量,平均年拍兩劇,當中不少是經典劇集。

以謝賢的級數和資歷,合作的女演員自不是等閒之輩,又以當年的三大花旦黃淑儀、汪明荃、李司棋比較多。他在 TVB 拍的第一齣劇《蕭十一郎》,便跟李司棋、黃淑儀合演。另一個較受矚目的便是其前妻狄波拉,兩人合演了《離別鈎》。謝賢主演的《萬水千山總是情》《天虹》《千王之王》都很受歡迎,尤其是《千王之王》和《萬水千山總是情》,前者是臨危受命,幫 TVB 力挽狂瀾,擊退麗的電視異軍突起的《大地恩情》,他因《千王之王》的南神眼羅四海一角而得了「四哥」的外號;後者則是跟汪明荃合作、風靡大江南北的劇集。

數謝賢的經典角色,還包括《天龍八部》中到處留情的段正淳,《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裏型神俱妙的楊鐵心,以及在《雪山飛狐》中飾演金面佛苗人鳳

離開 TVB 移民加拿大之前,謝賢開始演反角,例如在《武林世家》中演野心勃勃的方存信,還有在《黃大仙》演文武雙全卻墮進魔道的飛龍太子

1995 年,謝賢重出江湖,為亞視拍了大製作《千王之王重出江湖》,儘管老態畢現,但氣度猶在,合演的還有劉松仁米雪葉童等。十年後,再拍亞視劇,還是連拍兩輯的《情陷夜中環》。

回顧香港的電視歷史,以中生姿態出道,並一直(堅持)演出風度翩翩角色的男演員,捨謝賢其誰?


代表作
《千王之王》(1980)
《天龍八部》(1982)
《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1983)
《雪山飛狐》(1985)
《千王之王重出江湖》(1995)




   26            謝 賢  馮寶寶  關海山  30
   31  劉 丹  陳玉蓮  蔡少芬  苗僑偉  任達華  35  
   36  呂良偉  關詠荷  劉青雲  陳慧珊  黃杏秀  40
   41  石 堅  古天樂  溫兆倫  羅 蘭  薛家燕  45
   46  陶大宇  盧海鵬  鄧碧雲  林建明  商天娥  50
   51  邵美琪  林保怡  廖啟智  吳鎮宇  毛舜筠  55
   56  曾 江  吳啟華  郭 鋒  曾華倩  湯鎮業  60
   61  張家輝  韓馬利  狄波拉  梁家仁  劉 江  65
   66  黎 姿  鄭伊健  翁美玲  郭可盈  林家棟  70
   71  繆騫人  許紹雄  秦 煌  李琳琳  鄭則士  75
   76  陳 豪  吳孟達  張可頤  宣 萱  黎耀祥  80
   81  張兆輝  林嘉華  何家勁  陳敏兒  戚美珍  85
   86  關禮傑  黃韻詩  藍潔瑛  莊靜而  曾慶瑜  90
   91  馮淬帆  劉嘉玲  郭藹明  江 華  呂有慧  95
   96  謝天華  歐陽珮珊 張智霖  黎 明  黎美嫻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