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8 February 2011

看奧斯卡 2010

沒在此預測過奧斯卡的賽果,因為在公佈賽果之時,通常只看過一小部份的候選電影。今年情況好一點,下面 20 個獎項共 100 個提名席位中,有 72 個來自看過的電影。其中男主角、攝影、美術指導、視覺效果的提名電影全都看了,即管考考自己的眼光。

儘管奧斯卡的收視率和影響力早已不如從前,但作為一個大型娛樂節目,它的製作規模和嘉賓陣容還是睥睨全球,是每年娛樂圈的焦點之一。曾經在很微不足道的層面參與過兩三次,算是個小小的工作經歷。

下面的電影譯名全取香港的版本。沒有在香港公映的、沒在本地電影節中放映過,或者不曾發行影碟的,盡量取外地譯名。仍找不到者,從缺。

最佳電影
"Black Swan" 黑天鵝
"The Fighter" 擊情手足
"Inception" 潛行凶間
"The Kids Are All Right" 非單親關係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127 Hours" 127 小時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Toy Story 3" 反斗奇兵 3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Winter's Bone" 凍死骨

個人:社交網絡
預測:皇上無話兒

沒看《反斗奇兵 3》,《凍死骨》過些時候在香港國際電影節 (HKIFF) 看。最佳電影只是兩大熱門之爭。《皇》片勝出,我也高興。畢竟,它拍得雅俗共賞。

最佳導演
"Black Swan" 黑天鵝 Darren Aronofsky
"The Fighter" 擊情手足 David O. Russell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Tom Hooper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David Fincher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Joel Coen and Ethan Coen

個人:David Fincher《社交網絡》
預測:David Fincher《社交網絡》

儘管導演公會(爆冷)把大獎頒予《皇上無話兒》的 Tom Hooper,還是覺得從經驗到技法,David Fincher 勝一籌。

最佳男主角
Javier Bardem "Biutiful" 美麗末日
Jeff Bridges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Jesse Eisenberg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Colin Firth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James Franco "127 Hours" 127 小時

個人:Colin Firth《皇上無話兒》
預測:Colin Firth《皇上無話兒》

全看了。 Javier Bardem 演得很好,但形勢一般,而且未見重大突破;Jeff Bridges 戲路縱橫,但風頭給 Hailee Steinfeld 搶去了不少;Jeff Eisenberg 獲提名,實致名歸,亦僅此而已;James Franco 瀟灑自若,給選為大會司儀,整晚亮相,已算得獎了。去年覺得 Colin Firth 演《單身男人》(A Single Man) 可以奪魁,但天時、地利、人和都差一點。今年形勝大好,不勝無歸。

最佳女主角
Annette Bening "The Kids Are All Right" 非單親關係
Nicole Kidman "Rabbit Hole" 心靈觸洞
Jennifer Lawrence "Winter's Bone" 凍死骨
Natalie Portman "Black Swan" 黑天鵝
Michelle Williams "Blue Valentine" 有人喜歡藍

個人:Natalie Portman《黑天鵝》
預測:Natalie Portman《黑天鵝》

Annette Bening 的演出同樣精彩,但角色未如 Natalie Portman 般從頭帶到尾。Nicole Kidman 和 Michelle Williams 都不錯,但顯然表現和光彩不如 Portman 甚至 Bening 了。

最佳男配角
Christian Bale "The Fighter" 擊情手足
John Hawkes "Winter's Bone" 凍死骨
Jeremy Renner "The Town" 狂盜之城
Mark Ruffalo "The Kids Are All Right" 非單親關係
Geoffrey Rush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個人:Geoffrey Rush《皇上無話兒》
預測:Christian Bale《擊情手足》

未看《擊情手足》和《凍死骨》,但大膽預測 Christian Bale 可奪獎,因為男配角的賽果一向跟美國絕大部份影展的主流賽果比較吻合。

最佳女配角
Amy Adams "The Fighter" 擊情手足
Helena Bonham Carter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Melissa Leo "The Fighter" 擊情手足
Hailee Steinfeld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Jacki Weaver "Animal Kingdom" 野獸家族

個人:Hailee Steinfeld《離奇復仇事件》
預測:Melissa Leo《擊情手足》

四個演技獎項中,向來女配角爆冷機會較高。Hailee 有高水平的演出。Helena Bonham Carter 也好,但來到美國,恐怕未必能夠順利重溫 BAFTA 奪獎的美事。Amy Adams 前兩三年提名過幾次,實力不容懷疑,只是聲勢減弱了。聽說澳洲舞台劇演員 Jacki Weaver 演邪惡外婆很棒,可惜《野》片在 HKIFF 的兩場放映都因為時間不配合而要放棄。Melissa Leo 憑《擊》片已經得了很多女配角獎。今年 HKIFF 則會看她年前提名奧斯卡影后的《冰河劫》(Frozen River)。

最佳原著劇本
"Another Year" 一年未緣
"The Fighter" 擊情手足
"Inception" 潛行凶間
"The Kids Are All Right" 非單親關係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個人:一年未緣
預測:皇上無話兒

未看《擊情手足》。《潛行凶間》巧妙,但不是破天荒之作;《非單親關係》的故事顯得有些一廂情願。《一年未緣》屬家庭、人情小品,平實、細膩、溫馨。《皇上無話兒》大氣、正面,故事也很完整,機會最高。

最佳改編劇本
"127 Hours" 127 小時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Toy Story 3" 反斗奇兵 3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Winter's Bone" 凍死骨

個人:社交網絡
預測:社交網絡

儘管有兩齣候選電影沒看,但從選材、對白、結構上看,《社交網絡》都很出色,奪獎沒有懸念。

最佳攝影
"Black Swan" 黑天鵝
"Inception" 潛行凶間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個人:離奇復仇事件
預測:離奇復仇事件

全看過。比較喜歡《離》片的色彩和角度。

最佳美術指導
"Alice in Wonderland" 愛麗斯夢遊仙境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I
"Inception" 潛行凶間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個人:潛行凶間
預測:皇上無話兒

全看過。《潛行凶間》搭建的佈景很棒,《皇上無話兒》和《離奇復仇事件》的道具很細致。

最佳音響剪輯
"Inception" 潛行凶間
"Toy Story 3" 反斗奇兵 3
"Tron: Legacy" 創戰記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Unstoppable" 煞破天劫

個人:創戰記
預測:潛行凶間

很喜歡 Daft Punk 的音樂和電影冷竣帥氣的氛圍,希望它得獎,可能是愛屋及烏。《潛》則已經得了一些獎項。《煞》也不錯,但變化較少。

最佳視覺效果
"Alice in Wonderland" 愛麗斯夢遊仙境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I
"Hereafter" 通靈感應
"Inception" 潛行凶間
"Iron Man 2" 鐵甲奇俠 2

個人:潛行凶間
預測:潛行凶間

全看過,《潛》該能再下一城吧。

最佳剪接
"Black Swan" 黑天鵝
"The Fighter" 擊情手足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127 Hours" 127 小時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個人:社交網絡
預測:社交網絡

未看《擊情手足》。《127 小時》的剪接為單調的故事豐富了肌理;《皇上無話兒》屬「名門正派」式的示範;《黑天鵝》講心理變化,剪接不錯,但劇本太着跡,也顯造作。《社交網絡》的今昔平衡敘事有條不紊(《有人喜歡藍》也是,只是影片沒《社》那麼受注目)。

最佳原創音樂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馴龍記 John Powell
"Inception" 潛行凶間 Hans Zimmer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Alexandre Desplat
"127 Hours" 127 小時 A.R. Rahman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Trent Reznor and Atticus Ross

個人:社交網絡
預測:社交網絡

沒看《馴龍記》。感情上,倒希望 Alexandre Desplat 得獎,但《社交網絡》太精彩。《潛行凶間》和《127 小時》的候選人都得過獎,他們這次的候選作品也未見很大的特色或突破。

最佳外語電影
"Biutiful" 美麗末日(墨西哥)
"Dogtooth" 狗牙(希臘)
"In a Better World"(丹麥)
"Incendies" 母親的告白(加拿大)
"Outside the Law (Hors-la-loi)" 法外兄弟(阿爾及利亞)

個人:--
預測:--(媒體說是《美麗末日》)

只看了《美麗末日》,篇幅較長,有點零碎,但部份情節倒見神采,也配合我目前的心境。《狗牙》在去年的 HKIFF 和前年的金馬影展(台譯《犬齒之家》)放映過;《In a Better World》在本屆金球獎掄元;《母親的告白》在今屆 HKIFF 放映一場,已買票;《法外兄弟》在去年香港的法國電影節放映過。

最佳動畫電影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馴龍記
"The Illusionist" 幻影師
"Toy Story 3" 反斗奇兵 3

個人:--
預測:反斗奇兵 3

HKIFF 將放映兩場《幻影師》,但因為時間不配合而作罷。

最佳服飾設計
"Alice in Wonderland" 愛麗斯夢遊仙境
"I Am Love" 私情狂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The Tempest" 暴風雨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個人:--
預測:皇上無話兒

未看《私情狂》,《暴風雨》則多半不會看。《離》是不錯的,但宮廷電影在這方面似乎有點優勢,《皇》有望得獎。

最佳化妝
"Barney's Version" 巴尼正傳(台譯)
"The Way Back" 亡命千萬里(台譯)
"The Wolfman" 狼人

個人:--
預測:--

三片都未看。《狼人》已在香港放映。對另外兩片較有興趣。

最佳原創歌曲
"Coming Home" from "Country Strong" 鄉謠情緣(台譯)Music and Lyric by Tom Douglas, Troy Verges and Hillary Lindsey
"I See the Light" from "Tangled" 魔髮奇緣 Music by Alan Menken Lyric by Glenn Slater
"If I Rise” from "127 Hours" 127 小時 Music by A.R. Rahman Lyric by Dido and Rollo Armstrong
"We Belong Together" from "Toy Story 3" 反斗奇兵 3 Music and Lyric by Randy Newman

個人:--
預測:--

不熟悉,放棄。

最佳混音
"Inception" 潛行凶間
"The King's Speech" 皇上無話兒
"Salt" 叛諜狂花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個人:--
預測:--

非專業,少研究,放棄。

Saturday 26 February 2011

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選(下)

(續上星期六)

1981 (54th)《For Your Eyes Only》For Your Eyes Only(鐵金剛勇破海龍幫)提名

直到 1980 年代,James Bond 電影還是一個金漆招牌,製作規模、票房收入,甚至觀眾口碑,幾乎都是一致向好的(我老爸就是個忠心的 007 粉絲)。在本地有新片上映,電視台會跟片商配合大力宣傳,所以當年才幾歲大,就聽過這首主題歌不少次了。

1982 (55th)《Up Where We Belong》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衝上雲霄)得獎

那是男主角 Richard Gere 走紅之時,女主角 Debra Winger 也片約不斷。在香港,這片名翻譯得很不錯,主題歌動聽更不用說。但有趣的是,直到現在,還是沒興趣看這齣電影。

1982 (55th)《It Might Be You》Tootsie(杜絲先生)提名

其實更喜歡同一屆角逐歌曲獎的《It Might Be You》,感覺更浪漫。

1983 (56th)《Flashdance… What a Feeling》Flashdance(勁舞)得獎

電影的故事挺無聊的,當中的舞蹈場面卻又容易令人興奮。低成本、大賣座。留給觀眾最大的回憶可能是 Giogrio Moroder 譜寫旋律的這首主題歌。女主角 Jennifer Beals(當年香港譯作「珍妮花比兒」)仍在拍戲,但以客串居多。

1984 (57th)《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The Woman in Red(紅衣女郎)得獎

對電影內容已經毫無印象,卻反而記得當年在頒獎禮上 Stevie Wonder 沒有自己演唱,而是他彈琴,由 Diana Ross 演繹。現在聽來,竟覺得這首歌有點 camp 味。

1985 (58th)《Say You, Say Me》White Rights(白夜逃亡)得獎

1980 年代前半段,奧斯卡跟流行榜的關係較密切,得獎歌曲大都非常流行,所以我也比較記得,例如當年紅得不得了的 Lionel Richie,也曾染指小金人。

1986 (59th)《Take My Breath Away》Top Gun(壯志凌雲)得獎

今天看來,《壯志凌雲》是一齣高成本、故作嚴肅但拍得有點像「腦殘」青春片的徵兵宣傳電影。它另一個歷史意義是捧紅了 Tom Cruise。於我而言,當初印象最深的是林憶蓮把這首動聽的主題歌改編作《激情》,使她乘着《放縱》止跌回升之勢繼續進步。

1987 (60th)《Nothing’s Gonna Stop Us Now》Mannequin(穿梭夢美人)提名

林子祥把它改編成《敢愛敢做》,在 1987 年的夏天跟張國榮的《無心睡眠》和林憶蓮的《灰色》都紅翻天了。數年前翻看此片,才發現女主角是《Sex and the City》中的慾女 Kim Cattrall,而 Kim 原來又是我小時候在明珠台看過的《學警出更》(Police Academy) 和《妖魔大鬧小神州》(Big Trouble in Little China) 的女主角,失敬!

1992 (65th)《A Whole New World》Aladdin(阿拉丁)得獎

從 1989 到 1995 年度,迪斯尼的動畫電影七年內得了五次奧斯卡最佳歌曲獎。《Beauty and the Beast》(1991; 美女與野獸)、《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1994; 獅子王)、《Colors of the Wind》(1995; 風中奇緣)都不錯,但我特別喜歡《A Whole New World》。當年陳淑樺和周華健唱了個國語版《萍水相逢》,不是不好,但沒有太大特色。

1996 (69th)《You Must Love Me》Evita(貝隆夫人)得獎

娜姐唱 Andrew Lloyd Webber,大家又賞面,打倒 Celine Dion 唱的《Because You Loved Me》順利得獎,實屬意料之中。

2001 (74th)《May It Be》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提名

在頒獎夜 Enya 親自演繹,還以為能順利勝出,最後敗於第 11 次提名歌曲獎的 Randy Newman 手下,非戰之罪,嘆不夠老(資格)矣。《May It Be》較後來 Annie Lennox 得獎的《Into the West》(魔戒最終曲:王者再臨)絕對更出色。

2008 (81st)《Jai Ho》Slumdog Millionaire(一百萬零一夜)得獎

繼《Al otro lado del rio》(捷古華拉少年日記)後,又一首非英語的奧斯卡最佳歌曲。毫無疑問,「齋河」一出,大家就血脈沸騰。

……要不是上星期已經一併寫好這一篇,該沒心思寫了。

Thursday 24 February 2011

離奇復仇事件

下星期一舉行的奧斯卡頒獎禮中,高安兄弟 (Coen Brothers) 的新作《離奇復仇事件》(True Grit) 獲得十項提名,僅次於《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按理也該是金像獎的次熱。但論口碑,《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似乎在《離》片之上。三齣電影都看了,《皇上無話兒》大氣、正面,《社交網絡》緊湊、時髦,《離奇復仇事件》完整、紮實。我喜歡《社交網絡》,但論得獎機會,《皇上無話兒》值得看高半線。《離》片應該掄元無望。

本片一開場就說明題旨:善惡到頭終有報,凡事都要付上代價。比起高安兄弟上一齣電影《非常戇男離奇失婚》(A Serious Man),《離》片無疑比較淺白。

故事說 14 歲少女 Mattie(Hailee Steinfeld 飾)的父親遭工人 Tom(Josh Brolin 飾)無辜殺害,小鎮內的執法人員都表示無法協助。後來通過警長介紹,Mattie 找上了賞金獵人 Rooster(Jeff Bridges 飾),打算付對方 50 元為酬,要把 Tom 緝拿歸案,以命償命。與此同時,來自另一個州矢志要捉拿 Tom 歸案的警長 LeBoeuf(Matt Damon 飾)又加入追捕……

四個主要演員,飾演惡匪的 Josh Brolin 戲份很少,沒有充分展露他的窮兇極惡便已經「完成使命」。近年產量甚豐、演技更趨成熟的 Matt Damon 是個大配角,戲份不算少,但在片中總是神出鬼沒,突然亮相一幕,然後又消失,再出現一幕,又退場,插科打諢似的。真正的焦點落在 Jeff Bridges 和 Hailee Steinfeld 一老一少之上。

Jeff Bridges 演表面不修邊幅,實質本領高強的賞金獵人,舉手投足都見粗獷魅力。年僅 14 歲的 Hailee Steinfeld 面對金像影帝毫不怯場,表現充滿自信,令 Mattie 這個角色深得觀眾認同。儘管獲提名女配角獎,其實戲份跟女主角無異。

不是西部電影的粉絲(老爸年輕時可看得多),覺得塵土飛揚的野外漠地很沒趣。但《離奇復仇事件》還行,故事情節交代清楚,節奏不太慢,佈景和服飾細致,主角演出有水準。

看過幾齣高安兄弟的電影,卻不包括讓他們在康城 (The Cannes) 影展和奧斯卡登頂的《才子夢驚魂》(Barton Fink) 和《200 萬奪命奇案》(No Country for Old Men)。他們的電影就予我一份幽秘的感覺。就是題旨並不高深,可是表達手法通常透着懸疑、荒謬、黑色幽默,間中帶血腥。他們的作品節奏不快,鮮會刻意製造高潮,但不能說是沉悶。比較之下,《離奇復仇事件》拍得平易近人,取了中庸之道。

Wednesday 23 February 2011

艷舞巨星‧枕邊冇情人

星期還是歡天喜地,為自己認為是五光十色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包括看了幾場電影,但值得深入去談的不多。也可能是我膚淺,看不到有太多值得一書的地方。

從《情陷紅磨坊》(Moulin Rogue) 把歌舞片再次帶回主流電影開始,真正有聲有色的作品不多。以獎論英雄,當以拿了半打小金人回家的《芝加哥》(Chicago) 最風光,但之後可以說是無以為繼了。去年的《華麗后台》(Nine) 和重拍的《我要高飛》(Fame) 便可列於難看之列,致命傷就是故事粗陋。看完《艷舞巨星》(Burlesque),更決定從今以後,就是看到色彩變幻的預告片,也不要隨便入場。

歌舞片不易拍,選角更不能馬虎,這卻正是《艷舞巨星》最詭異之處。女主角是有少許過氣的流行歌壇「小天后」Christina Aguilera,演出經驗不多。為她助陣配戲的雖是金像影后兼老牌女歌手雪兒 (Cher),但亦早非影圈焦點。看來比較有生氣的,竟然是兩個在片中不唱不跳、名副其實的男配角 Stanley TucciCam Gigandet

Christina Aguilera 在 1990 年代末走紅,當年是 Britney Spears 的勁敵。Britney 觀眾緣較好,Christine 則歌藝佳。論聲勢,始終是 Britney 勝一籌。Christina Aguilera 的衣著品味一向不好,以前就常穿看來破破爛爛的艷舞舞衣。這次當艷舞孃,反而穿得好一點。

Cher 自 1967 年開始拍片,產量甚少,至今才拍了十三四齣,雖挾影后之名,《艷》片更是她七年來再度「復出」之作。不能說她沒演技,但看來那張塑膠臉實在無法讓她隨心展示各式表情。然而,她的身材還是保持得很棒,全片最有力量的一首歌,也是她唱的《You Haven't Seen the Last of Me》。

故事老套至極,鄉下姑娘(Christine Aguilera 飾)憑天聰和苦練,歌精舞勁。到大城市碰運氣,順利當上了艷舞歌廳台柱,得到老板娘(Cher 飾)賞識,惹來年輕有錢商/玩家(Eric Dane 飾)的青睞,更獵得時刻放電的純情精壯帥酒保(Cam Gigandet 飾)。最後,更機智過人,助舞廳轉危為安。如果本片不是安排女主角跑去跳艷舞,簡直可以當現代童話來看。話說回頭,可能現在的孩子和年輕人,已經覺得「艷舞」很普通,甚至很落伍了。

如此故事拍出 119 分鐘的電影,中途打幾次瞌睡也說得過去。要「拯救」這個劇本,乾脆把它拍成限制級片,找個有點演技也能唱歌的女演員來搞些靈慾交纏的苦澀艷情戲,或者再加一些同性戀、異性戀,不就豐富摩登得多了嗎?

Natalie Portman 而看的電影。

《枕邊冇情人》(No Strings Attached) 確實是一齣悶片。這類愛情小品電影太多,就是故事題材偶有不同,但拍攝手法大同小異,導演難見太多新點子,連演員也變得有點熟口熟面。像本片男主角 Ashton Kutcher,除了演技平平外,他那些帶點傻氣、鮮富侵略性的的年輕好情人角色,這兩三年看得開始有膩了。

故事說在高中的夏令營暗生情愫的 Emma(Natalie Portman 飾)和 Adam(Ashton Kutcher 飾)數年來幾番轉折,再次重遇對方。Emma 聰明,但不善表達感情,並由此認為自己對愛情並不着緊,覺得與其發展長久的感情關係,跟合適的對象痛痛快快地有性無愛,避開一切愛恨煩惱豈不更灑脫?她選上了 Adam,其實是暗中已經看上對方。

從二人重遇開始,觀眾就曉得故事的結局會是怎樣。此片難為觀眾的是這麼簡單的故事也拍得拖泥帶水,將 108 分鐘的篇幅壓縮至 90 分鐘左右就差不多。

好像有報紙專欄作者說這是一部女權主義的電影,因為由最初執行「肉體關係」到分開然後復合,都是由 Emma 提出。確實是女方作主導,但說成是女權,未免有點自貶吧?時移時易,現代女人在愛慾之上比從前進步、開放之餘,也因為不成熟、窩囊的男人越來越多。

近年的愛情片喜歡找些資深而有演技的演員來助陣,《枕》片就有我很久沒看的 Kevin Kline。角色本身無甚特色,但他又裸露上身又自彈自唱,沒有欺場。

不計提名影后的《黑天鵝》(Black Swan),Natalie Portman 今年稍後還有兩齣電影上映。在我這些看着她入行拍戲到長大成人並快當媽媽的叔叔眼中,她還是那麼聰慧可愛。《枕》片唯一可愛之處,大概就是 Natalie 吧。

Saturday 19 February 2011

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選(上)

2010 年度第 83 屆奧斯卡金像獎本月底舉行,一連兩個星期六挑選一些曾經候選或贏得最佳電影歌曲獎 (Best Original Song) 的歌曲。這獎項自 1934 年度第 7 屆開始頒發,今年已經是第 77 屆。在 1980 和 1990 年代,曾經有兩三段時期比較多流行歌曲入圍,最近幾年又減少了。唯一不變的是幾乎每年都有動畫電影的歌曲入圍。

共選了 24 首,分兩個星期介紹(中文譯名以香港版本為準,不確定的加 * 號)。

1935 (8th)《Cheek to Cheek》Top Hat(高帽情緣*)提名

在 1996 年看《別問我是誰》(The English Patient) 時聽到這首歌,編導選得好,配合電影時代背景的氣氛,也「順便」開啟了我對英文老歌的興趣。

1939 (12th)《Over the Rainbow》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得獎

給無數人翻唱過無數次的經典金曲。

1940 (13th)《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Pinocchio(木偶奇遇記)得獎

總覺得老片的歌曲更容易成為經典。不是因為它老,而是旋律和歌詞多半簡練而深刻,跟電影的內容也更加配合。

1942 (15th)《White Christmas》Holiday Inn(假日酒店*)得獎

Irving Berlin 第三次提名,終於得獎。這既是歷史上其中一張銷量最高的單曲專輯,也可能是古今中外最著名的一首聖誕歌曲。

1950 (23rd)《Mona Lisa》Captain Carey, U.S.A.(古堡殲仇記)得獎

記得此曲出自哪齣電影的人大概不多,但知道它是 Nat King Cole 主唱的一首經典歌曲的就該很多。

1955 (28th)《Unchained Melody》Unchained 提名

跟《Cheek to Cheek》一樣,也是因為後來的電影選了它,我這「新生代」才認識這首歌。電影中的版本由 Todd Duncan 主唱(試聽),但據說此後有超過 500 個翻唱的版本,包含上百種語言。我是 1990 年看《人鬼情未了》(Ghost) 時聽到 The Righteous Brothers 於 1965 年發行的版本而認識並愛上這歌的。這個版本可說是 20 世紀其中一首點唱機經典,The Righteous Brothers 的演繹的確精彩。

1961 (34th)《Moon River》Breakfast at Tiffany's(珠光寶氣)得獎

也是從翻唱版本認識這首歌的。不同的是,那是個只得少量伴唱的演奏版本。1989 年看 Tom Cruise 瞄準奧斯卡影帝寶座的《生於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之後買原聲帶的卡帶,A 面最後一軌就是短短的《Moon River》演奏版,是片中男主角於高中舞會上跟心愛的女生共舞時的背景音樂。

1966 (39th)《Born Free》Born Free(獅子與我)得獎

氣氛堂皇的前奏一響起,就有一陣濃濃的懷舊味道。

1969 (42nd)《Raindrops Keep Fallin’ on My Head》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神槍手與智多星)得獎

好萊塢兩大型男合演,同樣風華正茂,加上這首瀟灑的主題歌,妙哉!

1972 (45th)《The Morning After》The Poseidon Adventure(海神號遇險記)得獎

昔日明珠台重播了 N 次的特效巨製。幾年前重拍的版本不提也罷。舊版這首主題歌倒是挺有韻味的。

1973 (46th)《The Way We Were》The Way We Were(俏郎君)得獎

歌曲本身已經很棒,配合劇情和結局的那份無奈,值得成為經典。

1980 (53rd)《Fame》Fame(我要高飛)得獎

就是不重拍,這齣電影和這首主題歌早已成為經典。真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搞電影的要重拍舊片?補充一句,Irene Cara 這個 MV 也有夠經典。

(下星期六繼續)

Thursday 17 February 2011

有人喜歡藍

是過年前看的電影,那時候情人節的氣氛沒有這陣子濃,完全沒想到片商連《有人喜歡藍》(Blue Valentine) 也不放過,把它也拉到情人節的頭上去,說除了甜蜜的愛情片外,今年情人節也有慘慘的愛情片云云。

話在前頭,《有人喜歡藍》沒有大帥哥、大美人,跟主流愛情片比較起來,角色造型甚至顯得有點衣衫襤褸。沒有很多甜絲絲的對白,更沒有「齊歡唱、同慶賀」的大團圓結局。編導交出的是愛情一些真實、殘酷的面貌。雖非血肉淋漓,倒也不是「連體嬰」情侶的節日首選。

這齣獨立電影在本屆奧斯卡只得最佳女主角一項提名。男、女主角 Ryan GoslingMichelle Williams 都有精彩的演出,在其他一些影展上,兩人憑此片也角逐過演技獎項。《有》片好看,兩人佔了很大功勞。男的沒有帥氣的造型,但把角色的血肉呈現得肌理分明。女的一向不是美人,這回更增肥演出,把對愛情逐點從身上溜走而無力掙扎的少婦演得自然流露。

故事講一對多年前排除不少困難走在一起的夫婦 Dean(Ryan Gosling 飾)和 Cindy(Michelle Williams 飾),經過六年相處,分歧越來越大。兩人從相識到結婚,從產子到分手,有過溫馨、甜蜜、浪漫的時光,但漸漸地迷惘、失落、猜忌、怨懟也越來越多。結果,就是彼此心中都有不少美好的回憶,愛情卻還是逐步滑脫出軌,雙方越走越遠,任丈夫苦苦追問「我該怎麼辦」,始終於事無補。最後在暮色之中,迎着寂寞的煙花,步入殘酷的現實裏。

《有人喜歡藍》沒有太多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場面或對白,然而,通過剪接,把觀眾帶進兩個主角在不同階段的同一件事的回憶,逐步揭開甜蜜的愛情為何慢慢變酸。片中的倒敘、插敘大都表達得有條不紊。對白不是字字珠璣,但勝在平白易懂,並不悶藝。本來導演 Derek Cianfrance 請了來自紐約 Brooklyn 的樂隊 Grizzly Bear 為電影配樂,但經費有限,加上後來彼此檔期不配合,最後 Grizzly Bear 提議,讓導演從他們所有的作品中挑選合適的歌曲,再加上其他一些舊歌,以及男主角 Ryan Gosling 的作品,拼湊而成《有》片的配樂,效果卻挺討好。

之前本地有個舞台劇叫《戀愛總是平靜地意外身亡》。事起必有因,愛情也不例外。濃情轉淡,火花熄滅,愛慾消逝,哪會是「平靜地意外身亡」?像片中 Dean 和 Cindy 吵完一架又一架,但每一場架都有必要吵嗎?當局者迷,看不清楚分歧是怎麼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堆疊起來,到一切走到盡頭,達到極限,茫然對着感情的斷崖時,才會有此慨嘆吧。《有》片的故事就是這麼樣的情況。

儘管《有人喜歡藍》是個覆水難收的愛情故事,它仍有甜美,像深夜街頭的歌舞,天真浪漫的簡單婚禮,戀人間的無聊笑話。只是,愛情也會教人受傷,例如分手、墮胎、捱揍等。

愛情的結局是喜是悲,難以逆料,但愛情本身該還有它美好的一面。

Monday 14 February 2011

看華語老片

差了那麼四五年,跟香港攝製的國、粵語老片的距離彷彿給拉得好遠。

在上小學的頭兩三年時,白天和深夜,電視台仍會播放黑白老電影,又以粵語片為主,畢竟在香港還是以廣東話最為通行。國語片通常在深夜和清晨時分播放,晏睡或早起,才可以看到。

那時候太小,看老片的時候,又沒有長輩從旁解說劇情或介紹演員,所以對香港的華語老片沒有很深的印象。聽過一些經典,知道一些明星,卻都是後來靠看書或從其他渠道所得悉。

香港的電影資料館有很多老片的拷貝,經過修復,按不同的主題在館內的電影院作有限度放映。對影迷來說,資料館算是個寶庫,但覆蓋範圍有限。間中會看幾場,很隨意的。最近館方搞了個「館藏精選」,買了四場的票,已經看了兩場,都是超過五十年的老片。

「華南影帝」吳楚帆鼎鼎大名,早有所聞,直到去年國際電影節搞的李小龍回顧展,去看《人海孤鴻》(觀後感),才第一次認真看他演戲。《人》片頗有說教味道。去年底上映的半傳記式娛樂片《李小龍》(觀後感),則略提吳氏邀李小龍拍《人》片和搞中聯影業的事。在《漢武帝夢會衛夫人》中,吳楚帆演漢武帝,有少許風流自恃,但因年少即位,政權、兵權實際掌握於陳皇后和國舅手中。吳楚帆身型高大,卻就覺得他有少許造作。

《漢武帝夢會衛夫人》拍於 1954 年,為唐滌生拍攝自編的粵劇,以古樂替代粵曲,棄伶人而用電影演員,並和李鐵合導。把粵劇轉變為古裝文藝片,明顯較同期的古裝片製作考究,佈景服飾細膩華美,攝影亦見心思,例如漢武帝初遇衛夫人(白燕飾)一幕,從衛夫人獨抱琵琶的水中倒映而起。後來漢武帝夢見衛夫人,以為是人鬼相會,看來疑幻疑真。

片中幾個主要演員中,倒覺得演衛青張活游比吳楚帆表現得更自然。至於演他姊姊的白燕,那把沉厚的嗓子,對她和其角色的女性柔美都打了個折扣。

整體來說,《漢》片製作優異,故事完整,有哀艷的中國愛情,也在靜觀人性,批評人性。

一齣《清宮秘史》是國語片,且更老,在 1948 年耗資過百萬港元拍成,曾經參加外國影展。

《清宮秘史》幾個主要演員表現出色,但其中兩個女人特別搶鏡:「金嗓子」周璇珍妃唐若菁西太后。《清》是周璇在香港所拍的電影中比較好的一齣。祖籍湖南的唐若菁,講普通話時有些字唸不準。本片男主角舒適知道四大名旦之一、說得一口流利京片子的舒繡文想演西太后,就向劇組推薦舒繡文。但因為導演朱石麟看過唐若菁的戲,並和唐約好了,此角才落在唐的手上。

周璇漂亮,她演珍妃,剛柔並濟,自然討好。她在片中唱了兩首插曲,但我看的版本沒有歌曲。據說其中《冷宮怨》只在第一版出現。唐若菁拍《清》片時才二十六歲,比周璇還年輕四歲,但她的眼神之中有一股凶狠的氣勢,唸對白強有力(鄧小宇在他最近再版的《女人就是女人》中也提到過)。看過她在 1960 年邵氏電影《倩女幽魂》演姥姥的劇照,有點像年輕時的馮淬帆

光緒帝的舒適,代表作是他後來自導、自演的《林沖》。他在《清》片的演出不錯,卻無法打動我。其中他挑皇后的那一幕,那份身不由己顯得有點樣板。那一場戲,讓我起電視劇《流氓皇帝》其中一幕,覺得有點眼熟:鄭少秋選皇后,陰差陽錯,選李司棋,卻變了沈殿霞。也許編劇是參考了《清宮秘史》。演李蓮英洪波原名王洪波,據說甚有鬼才,從《清》片的演出也可見一二。我記得洪波這名字,是因為小時候看李司棋、葉德嫻鄭裕玲主演的電視劇《星塵》時,老媽說夏雨的角色就是影射洪波。老媽記得洪波,則是因為她小時候和舅舅們及其他孩子玩拍戲,某個舅舅有個紅色的小球(粵語中,球兒稱「波」),每次都被迫當洪波(洪波多演歹角或不大正面的角色)。網上資料說,他脾氣暴躁,更有毒癮、酒癮,1968 年在台灣西門陸橋自殺身亡。

《清宮秘史》改編自姚克原著的舞台劇《清宮怨》,片中的故宮頤和園是實景拍攝,然後再合成於攝影棚的片段之中。佈景服飾都美輪美奐,規模看來甚至較《漢武帝夢會衛夫人》更大。

此片提及維新變法,後來在中國大陸卻淪為政治工具,更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遭禁演的影片。好好的一部佳作,愛國卻變成賣國,世事荒謬,大概如此。

Thursday 10 February 2011

127 小時

然是過年前兩星期看的電影,對《127 小時》(127 Hours) 很多場面還是記憶猶新。在今年到目前為止看過的新片中,就覺得此片和《讓子彈飛》、《通靈感應》(Hereafter)、《有人喜歡藍》(Blue Valentine) 比較出色。

我很怕血,害怕得為此不修讀生物科,而得罪了中學的神長;也因此而不大願意嘗試學燒菜。然而,就是曉得本片有非常血腥的斷臂自救場面,卻一早是決定非看不可,因為對導演 Danny Boyle 和男主角 James Franco 太感興趣了,而且聽了 A.R. Rahman 的配樂,十分喜歡,所以收到邀請可以免費看戲,大着膽子馬上答應了。

《127 小時》改編自真人真事,主人公 Aron Ralston 在 2003 年 4 月獨自到美國 Blue John 峽谷遠足、攀石,失足墮落崖石夾縫之中,動彈不得,呼天不應。被困五天後,他自行把夾在大石下受了傷而且組織開始壞死的右前臀切除而脫險。Aron 當年 26 歲,後來把經歷寫成書,本片就是根據他的著作改編而成。我沒看過原著,只覺得本片的故事確實十分簡單,拍成 94 分鐘的電影,卻毫不沉悶單調。Danny Boyle 以動感澎湃的音樂,色調斑斕的攝影,快速利落的剪接,變化多端的拍攝角度,互相搭配,炮製出很多分割畫面、回憶片段、幻想情節,將主角的孤獨、絕望、自省、冷靜、勇氣以很帥氣的手法表達出來。去年《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 的絢爛技法,如今在《127 小時》中再次發揮,也許失卻驚艷,但既然用得其所,同樣教人難忘。

觀眾早知道 Aron 吉人天相,電影也很爽快地交代出意外始末。那幕三四分鐘血腥殘酷的斷臂場面,儘管是一般人的焦點,卻實在不是影片最核心的部份。《127 小時》說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之一:情。

開場時,男主角顯得開朗、積極,且富陽光魅力,不旋踵直墮死亡幽谷,水盡糧絕,意識游移於清醒和迷糊之間。在痛苦和孤獨之中,Aron(James Franco 飾)被逼停下急速的腳步,注意起天上的飛鳥、太陽,回憶起家人、朋友、舊愛,想起老爸帶他看日出,和家人拍 DV,跟女朋友感情生變等。這些回憶片段影像流麗,更有點哀怨。另一方面,回憶似乎激起了 Aron 的求生意志。他表現冷靜,付出了無比的勇氣去拯救自己,可能就是為了贖清自己欠下的親情、友情、愛情等的債。

此片幾乎是 James Franco 的獨角戲,他氣質討好,也會演戲。十多年看他跟《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 的 Seth Rogen 等合演只拍了一季便停播的迪士尼電視劇《高校歲月》(Freaks and Geeks)。James Franco 在片中演個有點酷又有點帥的 punk 小子。後來他演出的角色挺多元化,包括男妓、蜘蛛俠 (Spider-Man) 系列電影中主角的對頭人、同性戀者、詩人等。也曾經扮演永恆偶像 James Dean,得過金球獎。他藉本片提名金像影帝,並且獲邀主持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事業有望再上一層樓。

《127 小時》另一個讓我留下印象的是植入廣告 (product placement)。現在看電影、電視劇常見植入廣告,但絕對是低手多,高手少。前陣子兩齣內地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和《非誠勿擾 2》便手法拙劣。同樣是打廣告,《千禧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用 Mac 電腦幫助調查,抽絲剝繭;在《127 小時》裏主角糧水將絕,想到自己落下的那一瓶 Gatorade,還有取平價質差的中國貨而捨瑞士品牌的萬用刀,因而沒無法鑿碎半吋石頭自救,手法都高明(深刻)多了。

這電影無疑很痛很多血,看後除了讓人記住「人間有情」和推銷的產品外,還有攀山嬉水,千萬要通知家人朋友自己的去處。

Monday 7 February 2011

非常外父 3

是農曆新年以前的週末看的電影。沒有太多感想,就擱着直到現在才寫。

Jack (Robert De Niro 飾)和 Greg(Ben Stiller 飾)這對淘氣的岳婿,在前兩集已經鬥個不停,先是戇護士 Greg 通過退休中情局探員 Jack 的考驗,可以跟愛人 Pam(Teri Polo 飾)繼續拍拖,然後 Greg 和 Pam 帶同彼此父母見面,商談婚事。來到第三集,Greg 已經晉升為醫院的護士團隊主管,跟 Pam 育有一對龍鳳胎。姊姊 Samantha 跟 Greg 不大親近,醒目而有點暴力傾向,弟弟 Henry 較親近 Greg,生得矮小而比較幼稚。影片背景是 Greg 倆口買了房子,並打算替孩子搞生日會,邀請 Greg 的爸媽(Dustin HoffmanBarbra Streisand 飾)和 Pam 的爸媽(Robert De Niro、Blythe Dinner 飾)出席。因為性感的藥廠推銷員 Andi(Jessica Alba 飾)和 Pam 的富有舊愛 Kelvin(Owen Wilson 飾)無心插柳的攪局,Jack 和 Greg 又來了一輪又一輪 的岳婿鬥法……

故事、笑料、拍攝手法都是一般通俗喜劇的格局,男女錯摸、黃色笑話、性聯想,加上少許育兒苦樂、男人自尊,炒作成 97 分鐘的電影。片子在去年底於北美公映,正好是感恩節、聖誕節的檔期,看《非常外父 3》(Little Fockers) 的時候,覺得自己在看香港的賀歲片,由一大堆知名演員擔綱,影片旨在要觀眾發笑,節奏明快,希望能夠「合家歡」。

兩個男主角 Ben Stiller 和 Robert De Niro 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演出,頂多是 De Niro 有一場「金槍不倒」,跟 Ben Stiller 齊齊搞了一場挺港式的黃色笑料。上集加入的 Dustin Hoffman 和 Barbra Streisand 也沒有太多突破。自演出上一集《非常外父生擒霍老爺》(Meet the Fockers觀後感)後六年來再拍電影的 Barbra Streisand 繼續一味談情說性,但她看來挺自得其樂。而「臨危受命」,後來才加入拍攝的 Dustin Hoffman,戲份確實很少,自然不比上一集搶鏡。

昨天上茶樓,點了一道沙薑雞。老媽不大滿意,問我覺得怎樣。我說,只要沒有怪異的味道,吃後不會上吐下瀉,就行。她大感詫異,認為我對吃有很高的要求才是。老媽這一問,讓我想起了《非常外父 3》和其他類似的沒頭沒腦的喜劇。想看的電影已經多得看不完,幹嘛還要花時間、精神、金錢在這些「沒勁兒」的片子之上?原因很簡單,腦袋和身體需要休息。因為工作和其他生活的壓力,有情緒波動,神經緊張。要紓緩精神壓力,我選擇電影、音樂、網誌。看些沒頭沒腦的喜劇,看看擔綱的明星,就是一種娛樂。另一方面,對電影等喜歡的事物,當然是有要求的,但得看場合。看《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黑天鵝》(Black Swan) 之類的時候,自然會「嚴肅處理」;看《非常外父 3》《神奇俠侶》等,就很沒所謂了。

有時候,「雙重標準」並不是壞事。

Saturday 5 February 2011

神奇俠侶

有電視台大氣電波私有化的強迫促銷,也沒有媒體推波助瀾的龐大明星效應,《神奇俠侶》就在電影院播放了幾個不同主題的預告片。有人認為《變型金剛 3》的預告片是借鑑《神》片的登月篇預告片(喜歡「超人篇」多一點),我倒不認為有什麼借鑑或抄襲。儘管《神奇俠侶》幾個預告片跟電影內容沒有太大關係,但就是過癮,讓人感到好奇。今年春節,便帶家人看了這齣戲。

小時候在大除夕一早吃過團年飯,會舉家看一場七點半的電影,然後再逛花市,多數是去新浦崗花墟。一晚可以做這麼多事情,主要是因為老爸開車。後來車沒了,錢也緊張了,看電影便取消了,再後來連花市也少去了(因為乾濕年貨在之前已經辦好)。現在春節不用拜年,前天年初一下午就去了看《神奇俠侶》。

連續兩天分別到 iSQUARE 和 The ONE 兩家電影院,後者去過很多次,前者則是最近看《新少林寺》和《青蜂俠》。比較之下,覺得 iSQUARE 好一點。同是設在商場的高層,從地面走到電影院計,iSQUARE 比 The ONE 方便和容易一些。前天到 The ONE 最高層的 6 院,等升降機等到天老地荒。改乘扶手電梯,又搞得暈頭轉向。途中第一次經過那裏的健身院,那個坦蕩蕩的設計,絕對不是我那杯茶。

回說電影好了。總覺得拍賀歲片,古裝比時裝容易拍。像《神奇俠侶》,人物穿(新派)古裝,角色配上現代思維,編劇和導演可以盡情地天馬行空,不一定(刻意)寄託很多時代寓意。賀歲片就是要讓觀眾看得過癮,無須太重視邏輯,東拉西扯笑過便算。作為賀歲片,《神奇俠侶》絕對沒有「不吉利」的元素。例如武打場面誇張,但點到即止。兩個退休大俠吳君如古天樂未見大俠風度,但全場戮力搞笑,女的表情豐富一點,男的偶見冷幽默。令人有點意外的是,笑彈竟然多由古天樂發放。

故事說武林高手炯炯俠香香俠退隱江湖,匿居民風純樸的窮鄉僻壤,相親相愛。儘管偶然因為生活太平淡而靜極思動,兩人始終還是開心、安穩至上。一天,朝廷大隊人馬殺到,要在人跡罕至的中立小鎮辦武林大會,鄉村馬上熱鬧起來。原來武林大會只是個幌子,背後藏着重重陰謀……

100 分鐘的片子,就如兩個深愛對方的主角所追求的那樣,開心、安穩為上。

電影以古天樂、吳君如兩人擔綱,其他戲份較重的演員包括王柏傑文章李沁。像《神奇俠侶》這樣的片子,沒有太多值得探討演技的地方可言。三個年輕演員都表現自然,但難說有什麼特出之處。看過文章演《海洋天堂》,很投入,但李連杰演的催淚老爹搶鏡一點。王柏傑很年輕,看罷此片,跑去買了一張(前年電影節沒看的)《九降風》的影碟。主角以外的角色全由「外援」擔演,替這些演員做粵語配音的可是陣容頗為鼎盛的本地演員。憑聲鑑藝,其中同為八卦胖婦配音,商天娥就比曾華倩江美儀高半線。男的就以詹瑞文鄭中基溫超較為突出,同替影片增加了一點爆笑的分數。

《神奇俠侶》的明星效應或市場策略不如《最強囍事》和《我愛 HK 開心萬歲》,票房收入也該會輸給對手。但如果想擺脫上世紀八十年代那些最單純的賀歲片格式,例如像全盒般的雜碎式明星喜劇,或者以小人物生活反映世態炎涼並彰顯希望在人間的狂想曲,《神奇俠侶》是個另類的選擇。

Friday 4 February 2011

青蜂俠

近一兩年多了立體 (3D) 電影,又以製作規模較大的好萊塢片子為主。這也拉開了外語片和華語片在票房收入上的差距,因為一打上 3D 的標籤,票價馬上要脹四五成。然而,在近年的 3D 電影中,真正在立體效果方面做得出色的只有《阿凡達》(Avatar) 一齣。

《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 也打着 3D 的招牌,但立體特效並不優異,最出色的可能是完場時打出的演員名單和那個類似蒼蠅的「青蜂俠」標記。從故事內容考慮,《青蜂俠》也沒有太值得搞立體效果的地方。主角開着去「辦案」的改裝汽車黑美人 (Black Beauty) 機關雖多,外型和功能卻不如蝙蝠車那麼誇張突出,是否立體,也沒關係。

儘管如此,卻在公映的第一天到位於鬧市的那家 IMAX 電影院看早場去了。不是為了 3D,也不是為了周杰倫,而是想到那家開業一年多的 IMAX 電影院看一場戲。買到看來位置是最好的座位,看完 119 分鐘的電影,影院的設備是不錯的。儘管交通便利,但買票不易(加上有什麼重頭戲上映並預售戲票的話,院方常常強迫觀眾以某種特定方式購票),票價也較高,以後還是寧願多到偏遠一點的那家 IMAX 電影院,反正年中看 IMAX 的機會不多。再說,假如看 IMAX 卻買不到好座位的票,不如不看。

說回《青蜂俠》,故事氣氛跟陳年的電視劇版本很不一樣。假如沒有 3D,這齣戲就是 A- 級製作、B+ 級水平的搞笑片。跟辦報的老爸(Tom Wilkinson 飾)關係麻麻的闊少 Britt Reid(Seth Rogen 飾)游手好閒,到老爸離奇死後,繼承了龐大的事業王國。Britt 跟搏擊高手兼機械天才 Kato(周杰倫飾)想警惡懲奸,借助副修犯罪學的女秘書 Lenore(Cameron Diaz 飾)的知識,又帶點莽撞,惹上了黑幫老大 Chudnofsky(Christoph Waltz 飾)。但原來在黑幫背後,還有另一股惡勢力……

故事毫無特色。但既然是搞笑電影,所有不合邏輯或陳腔濫調式的情節可以不必大力深究。來自加拿大的 Seth Rogen 身兼演、編、監三職,擠眉弄眼,動手動腳,精力充沛,又減了肥,就是沒有英雄的氣魄和外表,但心地善良,附以徵歌逐色,膚淺笨拙,這些 Seth Rogen 都算演得稱職。周杰倫演 Britt 的助手加藤 (Kato),表現身手的機會不算多,但得到少許特效之助,倒沒有丟了李小龍的臉。他英語爛,但劇本已經為他打圓場,無謂投訴太多。至於兩大配角,Christoph Waltz 的角色和演繹彷彿有他在《希魔撞正殺人狂》(Inglourious Basterds) 時的影子,Cameron Diaz 則繼續當(超齡)傻大姐。

看《青蜂俠》最好不要遲到,因為在開場後不久有個跟 Seth Rogen 識於微時、現正上位的男星客串一場,跟 Christoph Waltz 演對手戲,是片中最有演技火花的一幕。

籌備此片之初,劇組曾經跟周星馳斟洽,甚至據說邀請他扮演加藤,但最終沒有成事,也不曉得是不是周星馳自己放棄了。周星馳不拍也好,他跟 Seth Rogen 走在一起的話,便顯得太老。

今年春節,香港的賀歲電影之中,看製作規模,確實以《青蜂俠》算最大。

文首說立體電影,這類片子以前很少,就記得近三十年前明珠台播映上世紀 50 年代的《黑湖妖復仇》(忘了是《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還是其續集《Revenge of the Creature》),儘管故事、造型、特效都不濟,當時颳起過一刻立體電影的熱潮。除了《黑》片外,好像在 1983 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開場時,也有一段三數分鐘的立體歌舞片段。當年嘗試自製立體眼鏡去看,但效果麻麻。想不到的是,過了二十多年,這玩意又廣泛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