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8 February 2012

HKIFF 2012

港國際電影節又舉行了。翻閱訂票冊子前,一直提醒自己不能挑超過十齣戲,最後還是選了十三齣。

跟去年一樣,今屆電影節舉行期間,也會有一段時間離開香港,剛好有一齣想看的電影兩場放映都在那段時間,真的是注定無緣。

之前提醒自己盡量別挑在藝術中心 agnes. b 電影院放映的場次,無奈有些老電影只在那兒放映,還是硬着頭皮買票了。

也提醒自己最好不要買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放映場次的票,因為快達票收取的行政費高得離譜,然而最後因為遷就出差時間,還是買了兩場的票。

自問看電影不追求冷門、高深或純藝術的戲,主要從題材和故事大綱着眼。對一些難得在大銀幕看的經典電影也感興趣。今年選了以下的:

陽光抗癌大作戰》(Declaration of War)
多看含正能量的電影有益身心
三人華爾茲》(Take This Waltz)
女主角 Michelle Williams!
德國歡迎你》(Almanya: Welcome to Germany)
題材有意思
插班先生》(Monsieur Lazhar)
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候選作品之一
註腳風雲》(Footnote)
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候選作品之一
色辱》(Shame)
儘管應該會正式公映,還是想先睹為快
解穢四人幫》(Alps)
故事人物的設定看來挺有趣
明信片》(Postcard)
99 歲的新藤兼人最新力作,也可能是他最後的作品
危險療情》(A Dangerous Method)
看明星罷了
飲食革命‧分子料理之秘》(El Bulli: Cooking in Progress)
確實覺得分子料理有點如行屍走肉,但沒有經濟壓力的話,也想嘗一下。就先到電影院試一試菜吧
零用錢》(Small Change)
就覺得導演拍成此片的背景很溫馨
硝子的尊尼》(Glass-Hearted Johnny)
沒空看太多老電影,只挑一齣
黃飛鴻傳上集之鞭風滅燭 + 黃飛鴻與我》(The Story of Wong Fei-hung, Part One: Wong Fei-hung's Whip that Smacks the Candle + Wong Fei-hung and I)
難得在大銀幕看「黃飛鴻」系列電影的首作

以下是因為時間不配合被迫放棄或較感興趣但不想勉強去看的影片

普京之吻》(Putin's Kiss)
核能國族》(Nuclear Nation)
教宗不見了》(We Have a Pope)
花姐》(My Piece of the Pie)
奇蹟》(I Wish)
庫爾德情人》(If You Die, I'll Kill You)
再見初戀》(Goodbye First Love)
巨企現形記》(The Jewel)
兄情歲月》(My Brother the Devil)
無光歲月》(In Darkness)
幕末太陽傳》(The Sun in the Last Days of the Shogunate)
恐嚇》(Intimidation)

閣下又會看哪些呢?

延伸閱讀
- 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官方網頁:中文 / English
- 之前四屆所選片目:2008200920102011

Monday 27 February 2012

奧斯卡競猜遊戲

斯卡今天揭曉得獎名單了,現在才來一個有點晚的賽果預測,純粹是因為這是歷年來在頒獎禮舉行前候選電影看得最多的一屆。

有九個獎項的候選影片全看了:電影、導演、原著劇本、音響剪輯 (sound editing)、錄音 (sound mixing)、美術指導、攝影、剪輯、視覺效果。閒話不說,來個簡單競猜就好。



Best Picture
The Artist
The Descendants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The Help
Hugo
Midnight in Paris
Moneyball
The Tree of Life
War Horse

Best Director
Michel Hazanavicius – The Artist
Alexander Payne – The Descendants
Martin Scorsese – Hugo
Woody Allen – Midnight in Paris
Terrence Malick – The Tree of Life

Best Actor
Demián Bichir – A Better Life
George Clooney – The Descendants
Jean Dujardin – The Artist
Gary Oldman –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Brad Pitt – Moneyball

Best Actress
Glenn Close - Albert Nobbs
Viola Davis - The Help
Rooney Mara -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Meryl Streep - The Iron Lady
Michelle Williams - My Week with Marilyn
也相信影后最終會頒給 Viola Davis,她演得好,但戲份比 Emma Stone 還少,真的贏了,就有點不爽。就希望投票諸公在最後關頭網開一面,考慮 Meryl Streep。

Best Supporting Actor
Kenneth Branagh - My Week with Marilyn
Jonah Hill - Moneyball
Nick Nolte - Warrior
Christopher Plummer - Beginners
Max von Sydow -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Bérénice Bejo - The Artist
Jessica Chastain - The Help
Melissa McCarthy - Bridesmaids
Janet McTeer - Albert Nobbs
Octavia Spencer - The Help

Writing – Original Screenplay
The Artist
Bridesmaids
Margin Call
Midnight in Paris
A Separation

Writing – Adapted Screenplay
The Descendants
Hugo
The Ides of March
Moneyball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Best Animated Feature
Une vie de chat
Chico & Rita
Kung Fu Panda 2
Puss in Boots
Rango
始終不明白怎麼《丁丁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會落選?只看過《功夫熊貓 2》,不大好,友人說《無敵貓劍俠》不錯。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Bullhead - Michael R. Roskam, Belgium
Footnote - Joseph Cedar, Israel
In Darkness - Agnieszka Holland, Poland
Monsieur Lazhar - Philippe Falardeau, Canada
A Separation - Asghar Farhadi, Iran

Best Original Score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The Artist
Hugo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War Horse

Best Original Song
"Man or Muppet" from The Muppets
"Real in Rio" from Rio

Best Sound Editing
Drive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Hugo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War Horse

Best Sound Mixing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Hugo
Moneyball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War Horse

Best Art Direction
The Artist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 Part 2
Hugo
War Horse

Best Cinematography
The Artist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Hugo
The Tree of Life
War Horse

Best Makeup
Albert Nobbs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The Iron Lady

Best Costume Design
Anonymous
The Artist
Hugo
Jane Eyre
W.E

Best Film Editing
The Artist
The Descendants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Hugo
Moneyball

Best Visual Effects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Hugo
Real Steel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Saturday 25 February 2012

滅口佈局

期一有奧斯卡,不寫新電影了。《滅口佈局》(Safe House) 又不像會有很長的放映期,趕快簡單寫一下就是。

翻閱幕後製作人員名單,來自瑞典的導演 Daniel Espinosa,以及編劇 David Guggenheim 都是新手。此片從故事到拍攝手法,確實都欠創意。

故事說,中央情報局探員 Matt(Ryan Reynolds 飾)派駐南非開普敦的安全屋已經一年,工作甚少,他要求上司 David(Brendan Gleeson 飾)調派他到其他大城市去。剛好前中情局探員、變節多年兼到處販賣情報的 Tobin Frost(Denzel Washington 飾)為躲追殺而入住安全屋,旋即引來大批僱傭兵襲擊,護送 Tobin 的小隊全遭擊斃。對立的 Matt 和 Tobin 既要對抗僱傭兵,又互相對峙。兩人發現來襲的人背後另有黑手,漸漸開始聯手抗敵……

Ryan Reynolds 該是很用心地去演,只是表情生硬,他還是適合演《求婚的惡魔》(The Proposal) 一類的愛情喜劇多一點。上次在《綠燈俠》(觀後感)演超級英雄,有一半時間戴着眼罩,劇本又差,沒能如預期般上位,這次改演較接近現實的英雄人物,無奈碰上半力出擊、向來慣見的亦正亦邪角色的 Denzel Washington,馬上高下立見。

曾奪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和男主角的 Denzel Washington 在本片的發揮機會也不多,只是嫻熟地把角色得體地演繹出來罷了。

女角 Vera Farminga 戲份不多,又是一派專業女性的形象。此片跟她在《危機解密》(Source Code) 中的角色尤其相似。

片中一些飛車追逐和槍戰場面拍得挺刺激,同時沒有泛濫之感。但說情方面,明顯薄弱多了,經營最多的是 Tobin Frost 提醒 Matt,假事說多了也會讓人甚至自己都信以為真。從結果所見,Matt 該是受教了。

此外,Tobin 也告誡 Matt 當特工不能有什麼感情牽絆,因為一有設想或考慮,就會影響工作。假如特工真要這樣,那他們都是機器人了吧?

Friday 24 February 2012

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

屆奧斯卡獲最多提名的候選電影就是 Martin Scorsese 執導的《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Hugo),共十一項。在情人節前一天晚上看的優先場,很晚才開始,電影片長 126 分鐘,看了大半個小時後,支持不住睡了幾分鐘。也就是因為這幾分鐘,儘管《雨》片後半部拍得特好看,讓我投票的話,「最佳電影」會選《星光夢裏人》(觀後感)。

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 Brian Selznick 在 2007 年出版的小說《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故事以 1930 年代的巴黎為背景,Hugo(Asa Butterfield 飾)的鐘錶匠父親(Jude Law 飾)在一次神秘爆炸中身亡,酗酒的叔父又自顧不暇,後來更溺死於塞納河中。Hugo 寄居於巴黎火車站,代叔父打理車站的掛鐘和其他報時裝置。自小受薰陶,Hugo 對鐘擺、齒輪等特別感興趣。父親死前留下了一個丟在博物館收藏室裏待修的精巧機械人和一本相關的筆記,裏面好像暗藏一些秘密的信息。Hugo 為了修理機械人,冒險到火車站裏的玩具店偷零件,卻被店主(Ben Kingsley 飾)逮到。與此同時,車站警察(Sacha Baron Cohen 飾)盯上了 Hugo,要把他送進孤兒院。Hugo 腹背受敵之際,跟玩具店店主的孫女 Isabelle(Chloë Grace Moretz 飾)結成好友,一起到書店向老闆(Christopher Lee 飾)借書看。一天,兩人發現某本電影圖書中提及 Isabelle 的祖父,剛巧碰上作者(Michael Stuhlbarg 飾),竟然發現玩具店店主在過去赫赫有名……

影片真正的主角是那個玩具店店主 Georges Méliès(獲 Charlie Chaplin 尊稱為「光之煉金術師」),他原是表演幻術(即魔術)的,但也可說是電影特效之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Georges Méliès 執導超過五百齣無聲影片,最著名的就推《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後來戰爭爆發,Méliès 經營的攝影棚毀了,黑白默片漸被淘汰,他憤而燒毀所有的道具,心血作品的菲林給送了去做鞋跟,從此鬱鬱寡歡,在巴黎火車站內經營玩具店糊口。這一點跟《星光夢裏人》有點異曲同工。

《雨》片的前半部主要是交代角色,當中花了一些篇幅去描寫那個神秘的機械人。下半部集中講述 Georges Méliès 年輕時在電影製作上的輝煌業績,更像是導演給電影寫的一封教人感動的情書,配合出色的美術設計和 (3D) 特效,讓觀眾明白電影本身就是一場華麗的冒險。

就是因為電影的下半部拍得好看而且完整,更顯出上半部失焦,很多伏線或看似必有蹊蹺的地方,到最後才發現原來都是旁枝末節,跟影片的題旨沒甚關係。沒讀過原著小說,不曉得這是不是由於從原著小說改編為電影時所作的改動令某些章節變得像半途而廢一樣。

本片雖獲十一項金像獎提名,但是演技獎從缺。基本上,就是飾演 Georges Méliès 的 Ben Kingsley 最搶鏡頭。飾演車站警察的「波叔」Sacha Baron Cohen 的造型比較突出(但談不上演得精彩),其他演員都演得稱職,但沒有哪個讓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就想提提飾演 Georges Méliès 妻子的 Helen McCrory,看《雨》片時覺得似曾相識,原來是十多年前 BBC 重拍俄國文豪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的名著《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 的女主角。當年電視台要播(丟在週末下午無啥觀眾的時段播映),一連兩集由我翻譯字幕。那時候沒有維基百科等速食資料庫,動手之前,連忙買了中譯本,囫圇吞棗,就是該劇不特別好看,對該劇仍滿有印象。

昨天提到《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中的 3D 效果用得其所,而非賣弄或斂財,其中一個例子就是 Georges Méliès 看到 Louis Lumière 的短片《火車到站》,當時的觀眾以為火車真的要從銀幕裏駛出撞向觀眾席。本片的 3D 效果不但加強了當年觀眾以為火車真的要衝來的效果,後來還套進 Hugo 的夢境中,把火車「撞人」的規模拍得更立體更有聲有色。此外,影片採用了好些 Georges Méliès 經典舊片,配合 Martin Scorsese 的重拍版本,百多年前的黑白低科技製作與今天的高科技 3D 影像交錯呈現,對比強烈之餘,也顯出導演對經典老片的敬意。

總的來說,本片倒是齣娛樂性豐富並對電影藝術注滿感情的作品。

Thursday 23 February 2012

星光夢裏人

人節的晚上,跟身世相若的友人去了看《星光夢裏人》(The Artist)。進場前,一直對這電影有挺高的期望;完場後,沒有失望,更對它奪得奧斯卡的最佳電影滿有信心(剛好在情人節前一天晚上看了另一熱門之作《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

《星光夢裏人》和《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Hugo) 都是對電影注滿感情之作。《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採用了 3D 技術,並不止於在細節上追求更高的感官享受,而是跟劇情有實際的關係,讓觀眾看到新的光影技術如何賦予電影更豐富的肌理。有人認為,單憑這一點,奧斯卡就應該將大獎送到《雨》片手上。《星光夢裏人》卻是反潮流之作,在廿一世紀再拍默片,只靠配樂、佈景、演員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去講故事,沒有什麼高科技,就帶着點點原始的感覺。

《星》片提到無聲電影的沒落,有聲電影取而代之。故事說,默片天王巨星佐治Jean Dujardin 飾)絕不苟同,結果慘敗而回,更賠光身家,妻子下堂求去。他昔日的影迷拍肶Bérénice Bejo 飾)最初得到佐治提攜入行,後來搭上有聲電影潮流的順風車,成了新時代的巨星。拍肶一直心繫佐治,設法幫助,但天王自傲,拒不接受,更發生意外,身陷火海…… 

這是 Michel Hazanavicius 自編自導之作,在去年參加康城影展之初,沒得到什麼注視,雖然最後角逐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失敗(由《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 奪得),但男主角 Jean Dujardin 登上了影帝寶座。從那時候開始,有關此片的好評慢慢積累,就把它定為必看之列。

在《星》片之前,也看過古早年代真正的默片,包括《大都會》(觀後感)、Charlie Chaplin 的《城市之光》(City Lights)、《摩登時代》(Modern Times),還有阮玲玉的《神女》(觀後感)、《新女性》(觀後感)等。但算起來,我第一齣看的默片該是改編自張樂平漫畫的《三毛流浪記》,小學年代在早已改建為酒店灣仔南洋戲院看的。

跟很多經典默片相比,《星光夢裏人》的故事和製作其實只屬小品,既沒有演員親身上陣的危險動作,也沒有很多龐大的佈景或精巧的手造道具。表面看來,它更像一齣愛情電影,並巧妙地還原了默片年代的技法,影片的背景是從 1920 年代末到 1930 年代(美國)電影的發展歷史,以 1930 年好萊塢歌舞片的黃金時代作結。僅以 100 分鐘的篇幅,《星光夢裏人》輕鬆自然地交代了電影史上其中一個大時代。

往較深的層次看,面對有聲電影,佐治天王不願意也不屑於參與。剛入行的拍肶則擁抱轉變,在新的演出媒介發光發熱,成為譽滿影壇的明星。在電影技術日新月異的廿一世紀,編導選擇以最古老的形式去講一個關於面對現實和努力求變的故事,既有妙思,也不無諷刺。

全片最精彩的大概還是男主角 Jean Dujardin,其造型和氣質都有默片時代巨星的丰姿,加上如練過瑜伽的五官和四肢,表情靈動自如,絕非擠眉弄眼,舉手投足散發自信和光彩,完全牽動着觀眾的情緒。雖然還沒看《諜網謎蹤》(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的 Gary Oldman 和《情繫一生》(A Better Life) 的 Demián Bichir 的演出,我還是義無反顧,支持這個在片中只開口說過一句話的摩登默片男主角 Dujardin。

女主角 Bérénice Bejo 的演出也不錯,戲份也多,卻提名女配角獎,情況有點像當年《有你終身美麗》(A Beautiful Mind) 的 Jennifer Connelly。然而,Bérénice Bejo 的主要對手《寫出有共鳴》(The Help) 的 Octavia Spencer 演得好也已經幾乎拿下所有主要頒獎禮的女配角獎。她的演出也不如當年 Jennifer Connelly 那麼突出,要爆冷不容易。

至於其他配角,演電影公司老闆的 John Goodman 和佐治的忠心司機的 James Cromwell 戲份較多。兩人的演繹比較現代化,但也算恰如其分。不能不提狗明星 Uggie,真的活潑機靈。

《星光夢裏人》在奧斯卡獲得十項提名(電影、導演、男主角、女配角、原著劇本、配樂、美術指導、攝影、服裝指導、剪接),個人覺得在電影、導演、男主角、美術指導和配樂五項的奪獎呼聲較高。

Wednesday 22 February 2012

歡看台劇或自命「台灣精」的人,該對鈕承澤執導的這齣《愛》感興趣。

《愛》這種帶着群星譜味道的小品電影不容易拍。已故名導 Robert Altman 是高手,日本三谷幸喜也寫過、導過一些很不錯的作品。Altman 和三谷的很多作品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人物角色再多,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還是密切的,這種密切的關係在某程度上是由於故事的場景變化較少,例如 Robert Altman 的《雲裳風暴》(Prêt-à-Porter) 拍時裝表演會、《高斯福大宅謀殺案》(Gosford Park) 就在一所莊園裏;三谷幸喜的《爆肚風雲》主要在電台的直播室,《有頂天飯店》就在一所西式飯店裏。Altman 和三谷的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也比較鮮明,彼此之間的互動更多。

至於《愛》,較接近從《真的戀愛了》(Love Actually) 開始越來越流行的模式,場景不再局限於某一兩個點,人物角色給分成不同的小組,各有獨立的故事,但小組之間人物雖有關聯,相互的牽引卻比較輕鬆。也許,如此設定看來或較符合現實,少來生硬的巧合。但稍有考慮不周,劇情便見鬆散,觀眾失卻焦點,就不那麼投入。看着看着,《愛》顯然便是這一類。電影刪剪至 127 分鐘仍覺過長。四個故事可以獨立成章,編導將之共冶一爐,幾條主線之間的連繫不夠緊密,剪接也有點散亂。

《愛》講述在北京台北四對 / 組男女之間的愛情糾葛。宜珈(陳意涵)暗戀好友小甯(郭采潔)的男朋友(彭于晏),更意外懷孕。小甯有性功能障礙的富商爸爸陸平(鈕承澤)包養社交名媛柔伊(舒淇),柔伊則搭上宜珈的健壯口吃宅男哥哥小寬(阮經天)。陸平的生意夥伴馬克(趙又廷)是個花花公子,從不對女人動心,馬克竟在北京喜歡上帶着小兒子有點麻辣的熟女小葉(趙薇)。

跟這陣子風頭較勁的愛情片《高海拔之戀 II》相比,《愛》優勝之處是語言統一,不管在台北還是北京,演員都說國語/普通話,當然口音和用詞有別,但不覺得彆扭。趙薇趙又廷那段最獨立,也比較有趣,套上了內地的節奏和風格,到北京的小單元、胡同、四合院(該是後海梅府家宴)實景拍攝,看來最討好。

至於其他演員,舒淇阮經天欠一點火花,陳意涵郭采潔彭于晏的「愛情三角錯」重點更多落在兩女的友情之上。全片的最大敗筆,也許就是「豆導」鈕承澤亮相太多(有人笑說他是為了擁抱舒淇、郭采潔,甚至阮經天),跟其他演員相比,他顯得格外笨拙,把剛熱起來的氣氛一下子冷卻了。

很多的台灣愛情電影也細膩、婉若,音樂和美術都見心思,但在這些方面,《愛》卻顯得有點粗糙,有些情節像中國大陸的時尚都市愛情電影,例如富豪的紅酒派對等。台灣當然有富裕階層,在他們中間也一定有值得一書的愛情故事,但我死心眼,看台灣的愛情片,還要是以年輕演員為主的,更喜歡講平民百姓的。

Tuesday 21 February 2012

爭女特務王

兼多齣動作電視劇執行監製之職的 McG 在大銀幕上只拍過五齣長片,前四齣作品包括兩集《神探俏嬌娃》(Charlie's Angels) 和《未來戰士 2018》(Terminator Salvation)。看完這張履歷表,還有《爭女特務王》(This Means War) 的故事大綱,大概曉得電影會是怎麼一回事。

《神探俏嬌娃》中那些搞笑的港式打鬥基本上都用在這電影裏。故事說 FDR(Chris Pine 飾)和 Tuck(Tom Hardy 飾)是特工,既是同事也是好友,但同時愛上 Lauren(Reese Witherspoon 飾),互不相讓,更使用特務設備互相監視,甚至搞砸對方的約會。

一對男好友同時愛上一女的電影不少,《爭》搞笑之餘,更弄得情場如戰場,完全不講理性邏輯的話,也算熱鬧,但這戲顯然過了火,再隨便的觀眾也會感到(有點)胡鬧。

三個主角,論名氣,當然是金像影后 Reese Witherspoon 最響。今時不同往日,她不如《律政可人兒》(Legally Blonde) 時的爽趣。在本片中,最初是被甩掉的單身中女,也有其另一舊作《我要嫁得好》(Sweet Home Alabama) 的影子。但論戲份,她不如兩個男角搶鏡頭。自《弦途有你》(Walk the Line) 扮演已故女歌手 June Carter 成為影后,Reese Witherspoon 片運平平,至今沒有遇上有發揮或適合她的角色。

兩個男主角一美一英。美國代表 Chris Pine 在《星空奇遇記》(Star Trek) 有挺優異的表現,但之後的角色都沒有帶起什麼話題,甚至或多或少重複《星》片的演繹方式。在《爭》片,其角色在兩男之中明顯常佔先機,但角色的性格描寫較不深刻,Chris Pine 演來只算稱職。英國代表是近年星運不錯的 Tom Hardy,角色的心理變化算最見層次:離了婚,兒子跟前妻生活,一直隱瞞特工的身份,想再成家,卻跟好友愛上同一個女人。Tom Hardy 有內心戲,也能演繹出來,對他在蝙蝠俠新作《The Dark Knight Rises》演大反派挺有期待。

基本上,《爭女特務王》就是一齣熱鬧而兒戲的愛情動作片,純粹要 98 分鐘輕鬆的娛樂的話,也可以接受。

下星期一是奧斯卡,這個星期是電影週,明天至星期五都談電影,分別是《愛》《星光夢裏人》和《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

Monday 20 February 2012

情迷夢露 7 天

年角逐奧斯卡影后的五名女演員,除了《Albert Nobbs》的 Glenn Close 外,其餘四人的候選電已經看了。《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Rooney Mara 不錯,只是我始終喜歡瑞典版的 Noomi Rapace 多一點。《寫出友共鳴》(The Help) 的 Viola Davis 不是不好,但戲份如同女配角,入圍女主角大概是觀眾緣真的好,而且很有機會奪標。原來的兩大熱門都是模仿名人,而且雙雙在金球獎的兩個組別封后。但隨着頒獎禮越來越近,《情迷夢露 7 天》(My Week with Marilyn) 的 Michelle Williams 聲勢一直往下沈,而本來的頭號熱門《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傳》(The Iron Lady) 的 Meryl Streep 雖然剛又在英國稱后,但似乎有點力挽狂瀾之感。現在讓我投票,大概也是投給「梅姨」,她實在嫻熟、神似、精準。但身材和樣貌絕對及不上一代尤物 Marilyn Monroe 的 Michelle Williams,其實在掌握角色的內心世界,還有模仿扮演對象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都很優異迷人。說實話,上年《有人喜歡藍》(Blue Valentine) 角逐影后失敗,之前《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提名女配角也敗陣,我當然希望她以後能像 Natalie PortmanKate Winslet 守得雲開,卻也擔心她會如 Cate BlanchettRenée Zellweger 角逐影后時有實力但輸氣勢,最終只能撈個配角獎,甚至如前輩 Glenn Close 那樣一直擔當候選人下去。

說回電影,《情迷夢露 7 天》不是愛情片或什麼小品電影,而是談到一點影壇眾生相的情趣之作。Michelle Williams 在金球獎拿到喜劇或音樂劇類女主角,可能就因為她在片中有些歌舞場面罷了。全片的題旨也許就通過本片真正的男主角(因為喜歡電影而去製作公司當跑腿的富家子)Colin ClarkEddie Redmayne 飾)口中說出來了:大明星想當演員,名演員想當明星。

故事說(其時已經憑《王子復仇記》(Hamlet) 得了奧斯卡影帝的)英國著名演員 Laurence OlivierKenneth Brangah 飾)邀情紅遍全球的性感美國女星 Marilyn Monroe(Michelle Williams 飾)到英國合演自己兼任導演的《游龍戲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Monroe 想藉此機會向世人證明自己有演技,反而給自己製造無窮的壓力。她邂逅了片場小子 Colin Clark,一段霧水情緣讓她慢慢放開了懷抱……

有人說,此片像《娛樂插班生》,借一個無甚名氣的人物去看大明星的所謂真實一面,包括 Laurence Olivier 和 Vivien Leigh(即經典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的女主角)的離婚原因,劇作家 Arthur Miller 埋怨 Marilyn Monroe 令他無法專心工作等。電影是根據主角 Colin Clark 的傳記而改編,是真是假,也許絕大部份觀眾也無能力史海鈎沈。但片中的老英國風景,濃濃的英國口音,懷舊而優雅,加上篇幅不長,看來挺有妙韻。

Michelle Williams 在片中的造型和丰姿都很不錯。達成「不可能的任務」的 Eddie Redmayne 雖然不是帥哥,倒也演得純情、稱職。他本身也是伊頓公學 (Eton College) 的畢業生,然後在劍橋大學修畢美術史學位。當代莎劇名伶 Kenneth Branagh 扮演上一代莎劇之王 Laurence Olivier,在演繹上沒有太多值得挑剔之處,但他要拿下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恐怕過不了在《基爸愛留情》中臨老「出櫃」的 Christopher Plummer 一關。

扮演老牌女演員 Sybil Thorndike 的 Judi Dench 繼續戲路縱橫,當 Monroe 工作拍檔的 Dominic Cooper 看來不夠成熟,演片場服裝間女工的 Emma Watson 發揮不多,飾演 Vivien Leigh 和 Arthur Miller 的 Julia OrmondDougray Scott 造型見心思,前者還算有戲可演,後者戲份很少。

看完《情》片,翻查了一下其中幾個角色的過去。Judi Dench 跟其飾演的 Sybil Thorndike 一樣是女爵士。在 Sybil 超過六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最著名的一筆莫如文豪蕭伯納 (George Bernard Shaw) 以她為藍本寫出了《Saint Joan》的劇本。

Laurence Olivier 自導自演《游龍戲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時已經 50 歲,而 Marilyn Monroe 則 30 歲。當時跟 Laurence Olivier 仍是夫妻的 Vivien Leigh 44 歲,但在片中看來格外蒼老,可能跟她在現實中抽煙太兇,還有精神狀況不好有關。拍攝《游》時,Vivien Leigh 已經拿了她的兩尊奧斯卡影后獎座。她在片中常怕丈夫對她不忠,叫 Colin Clark 當她線眼。電影沒提及的是 Leigh 本身也有很多婚外關係,維持最久而且最為廣傳的是跟由她和 Laurence Olivier 一手發掘並帶回英國發展(後來在身故後才憑《電視台風雲》(Network) 得奧斯卡影帝)的澳洲演員 Peter Finch。Vivien Leigh 本身的 bipolar disorder 就像片中異常缺乏安全感的 Monroe 對 Arthur Miller 施的緊箍咒一樣,讓 Laurence Olivier 十分為難。

拍完《游龍戲鳳》後,Monroe 拍了《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非常賣座。Olivier 則在舞台劇圈再上高峰。明星回去當明星,演員回去當演員,馬上又獲成功。不是說明星當不了演員,演員注定無法成為明星,只是各有先天障礙,有時候刻意求變,事倍功半。

Monroe 的電影看得不多,但如片中 Olivier 所言,對一個沒有受過戲劇培訓,純靠天分的人來說,Monroe 的確很有光芒。

今年的奧斯卡有幾齣候選作品都是跟(老)電影有關,《情迷夢露 7 天》外,兩大熱門《星光夢裏人》(The Artist) 和《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Hugo) 也是向舊影壇致敬,前者提及默片、有聲電影,以及早期好萊塢的歌舞片風潮,後者既以電影特技先軀為中心,又配上最新的 3D 技術,一新一舊,卻互相搭配得非常出色。

Saturday 18 February 2012

響在耳邊 近在眼前

迫清理(放不完的)假期,一口氣看了兩齣有份角逐今年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情迷夢露 7 天》(My Week with Marilyn) 和《響在耳邊 近在眼前》(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前者較有話題性,星期一再談。

電影改編自 Jonathan Safran Foer 的小說,是出身於舞台劇的 Stephen Daldry 第四齣執導的電影。連同前作《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此時此刻》(The Hours) 和《讀愛》(The Reader),他可算是奧斯卡寵兒,每齣電影都獲最佳電影或導演的提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跳》是原創外(後來搬上舞台演出),其餘三齣都是改編自小說的。

看見 Stephen Daldry 的名字,還有片長 129 分鐘,最初擔心會比較悶藝,看完覺得還好,只是 IMDb 上只得 6.4 分,似乎低了點。

故事以 911 為題材,有影評人質疑為何事件才過去十年,導演便要拍攝這個題材,揭開死難者家屬的傷疤?我倒同意 Daldry 的回應,911 不只是美國的事,它的影響遍及全球。

故事的主角 Oskar(Thomas Horn 飾)有社交障礙,爸爸 Thomas(Tom Hanks 飾)想出以尋寶遊戲刺激兒子思考,鼓勵他接觸外面的世界。好景不常,Thomas 在 911 事件中喪生。Thomas 死後,仍在哀悼的妻子 Linda(Sandra Bullock 飾)跟 Oskar 的溝通變差了。後來 Oskar 無意中在花瓶裏找到一把鑰匙,想起父親生前為他安排的遊戲,認為這是父親遺下給他的一個任務,決定走訪紐約市各大城區,找尋鑰匙所開啟的鎖。同時,他又發現祖母家裏突然多了一個啞巴房客(Max von Sydow 飾)。Oskar 踏上征途,遇上各式各樣的人物,包括失婚婦人 Abby(Viola Davis 飾)等。後來,啞巴房客更跟 Oskar 一起上路。漸漸地,Oskar 開始主動與人溝通,更把母子之間的心鎖也解開了。

影片的剪接有點零碎,配上不少節奏急遽的音樂,彷彿在反映 Oskar 躁動不安的心靈。劇本較見心思之處,是嘗試通過 Oskar 道出小孩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去瞭解他們眼中不可理喻的世界。Oskar 本來就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只是他有時候沒法好好整理自己思緒。

全片的主角是只得 14 歲的 Thomas Horn。儘管未獲奧斯卡青睞,他的演出已經贏得普遍的好評。他跟 Sandra Bullock 半夜吵起來的那幕是全片最有張力的一段。Tom Hanks 是水準演出,但戲份不多。Sandra Bullock 到末段才比較多出場,但她其實也是在襯托 Oskar 一角。

影片得到最佳電影和男配角兩項金像獎提名。角逐男配角的 82 歲瑞典男星 Max von Sydow 不是泛泛之輩,1989 年度憑《赤子雄心》(Pelle erobreren) 提名過最佳男主角(敗給憑《手足情未了》(Rain Man) 第二次得獎的 Dustin Hoffman),但他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大概是在同鄉兼已故名導英瑪褒曼 (Ingmar Bergman) 的《第七封印》(Det sjunde inseglet / The Seventh Seal) 中飾演那個跟死神對奕的中世紀騎士。其他作品還有在《萬世流芳》(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演耶穌,在《驅魔人》(The Exorcist) 演神父等。

五個候選男配角,除《Warrior》的 Nick Nolte 沒看外,其餘四人之中,還是以 Christopher Plummer 的行情看漲。《情迷夢露 7 天》的 Kenneth Brangah 也不錯,但當代莎劇名伶演繹上一代莎劇王帝,表現恰到好處,似乎又不足以大肆褒揚。

總的來說,《響在耳邊 近在眼前》在技法上不脫賣弄,篇幅也長了一點,但基本上演員都好看,劇本對於小孩主角的心理描寫也算細膩,不是最佳電影的料,但某些細節倒能讓人細味。

Thursday 16 February 2012

魔球

查紀錄,這是超過一個月前看的電影,現在印象真有點模糊。

《魔球》(Moneyball) 以美國職業棒球聯盟 (MLB) 為背景。在香港棒球從來不屬於主流(消閑)運動,電影得以公映,幾乎全是因為男主角(兼監製)Brad Pitt 的關係吧。

球圈向為財雄勢大的球隊所壟斷,主角 Billy Beane(Brad Pitt 飾;真有其人)擔任領隊的 Oakland Athletics(奧克蘭運動家)相比之下是「小本經營」。後來 Billy 認識了本科唸經濟的耶魯大學高材生 Peter Brand(Jonah Hill 飾),利用對方運用數據和算式推演出來的模型,不以球員的實力或名氣為根據,而是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去管理球隊和排出比賽陣容。所謂 Moneyball,就是指 Billy Beane 這種以科學和數據看待球員的管理方式。2002 年,Oakland Athletics 就憑此在常規賽創下破紀錄的 20 連勝驚人成績。

個人覺得片長 132 分鐘的《魔球》也算好看,主要是因為喜歡體育運動,看見戲中人為了目標而迸發出的爭勝決心,挺激動的。然而,情侶拍拖,要是女孩很喜歡 Brad Pitt,除非她熟悉或喜歡體育運動甚至棒球,男孩最好不要讓她看這電影,否則自擾也擾人。

電影拍得理性而抽離,不帶太多主觀的情感。儘管沒讀過原著小說,但相信書中對於通過數據分析來選秀會有很詳盡的描述。在電影,這方面倒沒有太深刻的描寫。

這是導演 Bennett Miller 第二齣執導的長片,其處男作是《冷血字傳》(Capote)。算起來,他是演員進軍奧斯卡的出色推手。上次《冷》片讓 Philip Seymour Hoffman 當了影帝,Catherine Keener 提名女配角。這次《魔球》讓 Brad Pitt 角逐影帝外,Jonah Hill 也提名男配角。

全片焦點 Brad Pitt 演得落力稱職,卻也僅此而已。他沒錯幾乎從頭演到尾,但沒有很多大耍演技的時間。跟在《生命樹》(觀後感)的演出相比,他在《魔球》並沒有教人眼前一亮。論外表,演年輕 Billy Beane 的 Reed Thompson 比 Brad Pitt 還「養眼」一點。在今年奧斯卡的影帝角逐中,Brad Pitt 像是幫助大會搶收視點的籌碼多一些。

其他演員,Philip Seymour Hoffman 從造型到演出低調得幾乎隱形。Jonah Hill 有點戲味,站在 Brad Pitt 身旁,不會搶主角的風頭,但演出恰如其分。只是要奪獎,看來今年未是時候。《基爸愛留情》(觀後感)的 Christopher Plummer 實在是大熱。

在片中,Billy Beane 分別下了兩個讓人看來值得商榷的決定。一是年輕時他放棄 Stanford University 的獎學金而決定打職棒,結果作為一個球員,他以失敗告終。二是憑科學和數據的管理方式異軍突起,巨富的紅襪隊 (Boston Red Sox) 重金邀請加盟,他卻另有打算。難說 Billy 兩次下的決定是對還是錯。他的經驗只能提醒銀幕下的你我他,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去奮鬥,不管結果如何,用心堅持的話,還是會得到別人的敬佩。

商場中人看《魔球》可能會挖掘出其他更多的趣味。舉例說,Billy Beane 的 Moneyball 完全顛覆傳統,他大腳踢走所有球探,篤信數據的力量,別說「參考」歷史,連「尊重」歷史也沒有。儘管球探的眼光會出錯,但幾十年的場邊經驗總有難以扳倒的業績和理論。例如帥哥在數據上可能很爛,但他們容易吸納粉絲,再帶動票房和其他收入。球隊賺錢了,就有更多資本去大展拳腳。從這個角度看,《魔球》可以當商業科目的軟性教材。

Monday 13 February 2012

昂山素姬

是一個星期前去看的公開售票優先場。因為反應熱烈,院方轉到大影室放映。吾等一早買票的觀眾臨場才知道有此安排。之前來這家電影院看戲試過幾次了,每次都給換到更差的座位。換了票,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進入影室,意外的是這次給換到我個人認為是全場最好的座位。放映完畢,導演 Luc Besson 和女主角楊紫瓊到場跟觀眾談了半個多小時,提及一些之前沒在媒體讀過的背景資料。就是《昂山素姬》(The Lady) 不算傑作,這場電影也看得挺滿足。

歐洲導演之中,法國的 Luc Besson(洛比桑)和西班牙Pedro Almodóvar(艾慕杜華)特別喜歡拍個性強的女人。Luc Besson 的《墮落花》(Nikita) 拍女殺手,《這個殺手不太冷》(Léon) 有矢志為父母報仇的小女孩(由 Natalie Portman 飾演)。至於昂山素姬 (Aung San Suu Kyi),她的政治才能如何,大家都沒有很具體的概念,但二十幾年來,她為祖國緬甸爭取民主的決心和毅力,至少在很多如我這般的局外人眼中,便足見她的堅強個性。

《昂》片跟導演很多舊作相比,明顯拍得非常平實,血腥暴力的場面不多。故事說昂山素姬在牛津跟丈夫和兩個兒子生活,一天收到電話,知道媽媽病重,趕回老家,同時目睹軍政府箝制人民的暴力手段。她父親昂山將軍在她小時候想在國家推行新政,遭對頭人謀殺。昂山素姬此次回國,一批教授、作家、學生等來游說她留國參政。她明白一旦回英國跟丈夫和孩子團聚,軍政府絕不讓她回國。另一方面,軍政府為打擊她,不准她丈夫和兒子去緬甸去看望她……

電影分成兩條主線:昂山素姬為祖國爭取民主之路,她和丈夫 Michael Aris 之間的感情。前一個大概不少觀眾已有一定的概念(最新消息是她即將參加四月的國會補選),所以看到「她」在片中面對危險和脅迫的「緊張」場面,大家都知道可以化險為夷。另一條主線,如楊紫瓊在答問環節所說,昂山素姬遭軟禁在家多年,不很知道丈夫和孩子的生活過得怎樣,丈夫如何為她奔走,以及在牛津病重時的情況。我孤陋寡聞,也是看了電影,才知道昂山素姬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原來其夫是重要推手之一。

有觀眾問,昂山素姬看了此片沒有。楊紫瓊說,昂山素姬曾經表示,也許有一天,覺得自己夠堅強,可能會獨個兒看這電影。也是的,把《昂》當一齣愛情片看,可能更合適。

楊紫瓊扮演昂山素姬,造型滿分,氣度也不錯,演技則算稱職。看得出她非常用心去演,畢竟是個難得的機會。雖然本地觀眾應該都聽不明白緬甸語,但楊紫瓊在大金寺以緬甸語對群眾發表演說那一幕確見感染力。

演丈夫的 David Thewlis 戲分也多。可能本地觀眾最熟悉他的演出是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最後勇戰捐軀的鳳凰會成員路平教授。最近也在《雷霆戰駒》(觀後感)中也演討厭的地主。這次他演得低調、溫情,跟楊紫瓊的化學作用則一般。

整體上,《昂山素姬》拍得平鋪直敘(但個別開槍的戰面還滿有力量的),但 132 分鐘的片子看來條理分明,不算沈悶。基於昂山素姬的身份,還有她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還一直發展下去,不宜搞得太戲劇化。總的來說,影片較我預期的好看。

Thursday 9 February 2012

高海拔之戀 II

小便宜的確是人之常情。本來沒打算看《高海拔之戀 II》,但友人來電說有票,又馬上答應去。

看得出拍攝本片並不輕鬆,在高海拔地方取景,天氣變化大,又可能得高山症,加上運送物資等也比較麻煩,真的需要比較充裕的投資才能成事。既然資本多了,自然可以(考慮)找明星演員擔綱,所以在大銀幕上的是鄭秀文古天樂

翻看片商發給媒體的資料包,導演杜琪峰對《高海拔之戀 II》有這樣的說法:「高海拔地區就像高難度愛情,只差一點點你便承受不到,可能你會出現抗拒反應,令你不能繼續前行而作出停留。以地理環境去代表愛情,當你的戀情停滯不前時可以怎樣?又或是當你失去某些信念令你無法堅持,再走下去可能會更傷身,因為那裡的空氣愈來愈少。」原來劇組勞師動眾攀上高山是要配合這個構思,但看完電影,便覺得如此題材並非一定要這樣處理。但一個個優美的拍攝場地,不是一般人隨便會去生活或旅遊的地方。抱着這種心情看,就覺得自然一點。

據說韋家輝因為日本富士山區內的(自殺勝地)青木原樹海而構思出這個故事。《高》片中的白茫樹海也跟現實中的青木原樹海一樣,又大又像迷宮,因為蘊藏磁鐵礦而會引致指南針失靈,遮天蔽日的濃密古樹阻隔電波訊號,令全球定位系統 (GPS) 亦無用武之地,所以十分危險。

故事說天王巨星劉柏謙(古天樂飾)跟內地影星女朋友圓圓高圓圓飾)結婚當日,竟被礦工張行王寶強飾)當眾搶婚。柏謙失意出走,意外流落到海拔 3800 米上的一所旅店。老闆娘阿秀(鄭秀文飾)原是柏謙的超級粉絲,也因為柏謙,才成就她和旅店老闆小田李光潔飾)的姻緣。小田為救人而失蹤於白茫樹海之中,年復一年,搜救隊仍找不到小田。阿秀和柏謙兩個失意人擦出愛火,但突然傳來有關小田的消息……

《高海拔之戀 II》的故事並不複雜,劇情也不拖泥帶水,但讓我看得不很舒服,主要原因是這齣中、港合拍片又粵語又普通話,兩種語言和文化沒有好好地混和融合,例如一開場以說粵語為主,到聽慣了,那兩個誇張聒噪的大妹小妹橫空殺出,鬧得人頭痛欲裂,演繹方式和語言文化好像完全對不上。類似的突兀場面還有很多,讓我難以投入影片的世界,更別說感動了。

兩個主角都演出認真,卻始終無法教我相信他們之間培養出美好深刻的感情。男的付出,女的難以忘記;男的一直等待,女終於梳理好心情,回心轉意。從劇情到表達手法都是公式的套路。

比較讓我感動的反而是阿秀和小田的一段,劇戲性也豐富一點。如果說,阿秀和小田的愛情美好又轟烈,就像在高海拔享受美景,同時要承擔稀薄的空氣可能引致的生理危害,那麼,阿秀寧願賠上生命,還是要執迷於自己的幻想之中。這比阿秀跟偶像柏謙終於成為真正的戀人浪漫而深刻得多。所以,就覺得鄭秀文和古天樂是在表演愛情,而不是(在片中)真正陷於愛情。兩人臉上流露的幸福,不免更顯貌合神離。

片中比較好看的是演小田的李光潔和女醫生的恬妞。李光潔長得一表人才,小田這角色也挺討好。恬妞則在一班演員之中,算是在生動活潑中較不失自然。

我確信,在現實生活中,還有比阿秀和小田的「高海拔之戀」更曲折奇情令人難以放下的感情,但它們大概不是電影中那麼美麗的畫面。從戀愛而來的痛苦,也許不遜於任何血淋淋的皮肉之苦。

對了,片名叫「高海拔之戀 II」,不是因為它是續集。夠聰明的觀眾可能不用把電影看完也猜得出是什麼意思吧。

Tuesday 7 February 2012

狙煞特攻

些電影在買票之前也可能讓人大概察覺得到其質素的高低,《狙煞特攻》(Haywaire) 便屬這一類。執導的是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的 Steven Soderbergh(儘管一向覺得此君作品水準平平),主演的包括一班挺有名氣的男演員,但不管在外國還是香港,都不見有很多的宣傳,評論也少,看來有點無聲無息。買票之時,沒有對影片有什麼期望,純粹為看明星而去。

《狙》全片的主角是出身自海軍陸戰隊的雇傭女特工 Mallory(Gina Carano 飾)。她受聘於 Kenneth(Ewan McGregor 飾)旗下,跟 Aaron(Channing Tatum 飾)等人完成巴塞隆那的營救人質任務後,打算淡出集團。那任務是由 CIA 高層 Coblenz(Michael Douglas 飾)外包給 Kenneth 和 Rodrigo(Antonio Banderas 飾)兩家公司去做的。接着,Kenneth 馬上安排 Mallory 跟 Paul(Michael Fassbender 飾)去都柏林做另一份差事,沒料到這原來是針對 Mallory 的行動。神勇女特工當然逃出生天,但不久又受 Aaron 追捕。Mallory 再次逃脫,回到老爸(Bill Paxton 飾)的家躲避,但「仇家」窮追不捨,而 Mallory 終於開始明白幕後黑手是誰,要為自己和「愛人」進行報復……

女主角 Gina Carano 是退役女子搏擊選手,從某些角度看,樣子有少許像 Catherine Zeta-Jones。Gina 身手不錯,惡鬥一班男人,動手動腳勝過所有鬚眉,講演技,則過得去吧。此片僅 92 分鐘,部份場面也見趣味,但整體劇情沒有新意,當中的倒敘、跳接不見緊湊,氣氛就是熱不起來,很散漫似的。

至於吸引我進場的一班男演員,講演技,當然以 Michael Douglas 最有看頭,他戲分也不算少,繼續是那種(帶點)正邪難辨的味道。兩個英國男星 Ewan McGregor 和 Michael Fassbender 都有動作戲。論身手,別說(在片中)二人都敗於女主角,實在也很一般。Ewan McGregor 有點反派味道,也有點窩囊,間中看來有點滑稽。Michael Fassbender「露點」演出,角色有點冤大頭。比較之下,Antonio Banderas 和 Bill Paxton 的角色最沒看頭。Channing Tatum 是眾有名氣的男配角中唯一有感情戲的,不過點到即止,他的演出繼續是普通水平。

總的來說,這大概就是在戲院公映一個星期,然後盡快安排推出影碟的那一類電影吧。

Monday 6 February 2012

選戰風雲

今年好萊塢頒獎禮的本地風頭人物,非 George Clooney 莫屬:《繼承大丈夫》(The Descendants) 角逐影帝,自導自演的《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 也風評不錯,可惜在奧斯卡只提名一項最佳改編劇本獎(原著為舞台劇《Farragut North》)。但在我看來,《選》比《繼》好看。此片在美國總統大選年撈不到好處,教人有點意外。

電影的主角其實是這兩年迅速上位的 Ryan Gosling。故事說,身為州長的 Morris(George Clooney 飾)角逐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席位,競選團隊由 Paul(Phillip Seymour Hoffman 飾)和其年輕副手 Stephen(Ryan Gosling 飾)帶領。Morris 對手的競選團隊經理 Tom(Paul Giamatti 飾)欣賞 Stephen 的才幹,私下探問 Stephen 可會考慮跳槽。與此同時,Stephen 跟 Morris 團隊中的見習生 Molly(Evan Rachel Wood 飾)發生感情。Tom 和 Stephen 見面(意外)曝光,加上大報政治記者 Ida(Marisa Tomei 飾)為搜集消息而攪局,還有 Molly 意外懷孕,陰差陽錯,Stephen 慘成犧牲品。Stephen終於發現在自己的理想背後有太多道貌岸然之輩,太多教人齒冷的算計、妥協、利益輸送。他不甘心,決定反撲……

據說,最初 George Clooney 是搜集有關華爾街的題材。後來看到《Farragut North》的劇本,加上他父親當過新聞主播,知道一些有關大選的內情,例如在本片中看到的政治妥協,才促成拍攝這齣電影。

在我看來,George Clooney 當導演比做演員出色。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明星」演員,演得再好,他的星光也會轉移觀眾的視線,或因此而提高評論員對他的要求。他執導《選戰風雲》,片長才 101 分鐘,故事也不複雜,卻點出了在選舉之中的政治交易、傳媒黑幕和辦公室忌諱,手法相當利落。他本人扮演有才有貌的政治明星也恰到好處。要不是犯了不該犯(又看似不容易避免)的低級「辦公室」錯誤,這顆新星可是有機會風流到底。

Ryan Gosling 繼續使出他的表情三部曲:皺眉、揚眉、不動聲息,但看來冷峻、帥氣,表現優異。事實上,本片可謂「群星拱照 Ryan Gosling」。今年沒法再提名奧斯卡影帝,明年或以後還有機會。

此片的配角好看,出身耶魯的 Paul Giamatti 和《冷血字傳》(Capote) 的金像影帝 Phillip Seymour Hoffman 都好戲,前者繼續大施演技氣場,後者內斂沈穩。新晉女星 Evan Rachel Wood 演苦命傻女見習生也不錯。多年前看她演電視劇《再續前緣》(Once and Again) 已經注意到她了。曾奪奧斯卡女配角獎的 Marisa Tomei 也有點火花。Jennifer Ehle 演 Morris 老婆,戲分不多。上次《世紀戰疫》(觀後感)佔戲意外地重,可惜是爛片,浪費了機會,還在等她能放異彩的大銀幕演出。

一邊看,一邊想,理想始終是珍貴的,但在現實社會,一旦爬上高位,或者有機會接觸權力階層,便可能發現在那裏理想是難以生存的。要擁抱理想,追逐理想,只能另覓場地。

此外,虛榮和好奇也可能害死人。再聰明的人,稍有把持不住,便會成為周圍實力旗鼓相當或權力更大的人的鬥爭籌碼,Stephen 的遭遇就是一個例子。況且,他是搞政治,而不是寫論文,通過了自身的論證,也(可能)避不過他人的算計。要搞政治,就不能當好人,越心術不正,贏面越大。也許,還是當(有票在手的)選民好,看別人的明爭暗鬥和情色是非過癮得多。

Saturday 4 February 2012

J. 艾德格

然不是所有提名今屆奧斯卡的電影都看了,但《J. 艾德格》(J. Edgar) 慘吞鴨蛋,一個提名也沒有,在我看來,實屬「冤案」。老而彌堅的 Clint Eastwood 繼續拍出水準之作。影片色調蒼冷,穿梭時代,就靠道具、佈景、演員造型來告訴觀眾那是在什麼時候的胡佛(Leonardo DiCaprio 飾)。同片的演員(還有他們演出的角色)也算一個小小的大觀園,對 20 世紀美國歷史有認識或感興趣的會覺得更有趣味。

《J. 艾德格》是前聯邦調查局 (FBI) 局長胡佛 (John Edgar Hoover) 的傳記片。也許今天沒太多人對胡佛的故事感興趣(此「胡佛」跟著名的「胡佛水壩」Hoover Dam 沒有關係。水壩是以政績平庸的前美國總統 Herbert Hoover 來命名。Herbert Hoover 在任時,J. Edgar Hoover 是 FBI 前身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的局長),然而導演是 Clint Eastwood,男主角是 Leonardo DiCaprio,再不熟悉的題材也要看。

故事從胡佛取得法學士加入司法部情報科工作開始,把有關胡佛正史和野史的精華都融進 136 分鐘的篇幅裏。全片節奏不徐不疾,兼有插敘和倒敘,整體脈絡清晰,拍得有條不紊,觀眾就是不懂美國歷史(如我),只要對電影語言具備合理水平的理解能力,便不會看得一頭霧水或悶出鳥來。當然,知道一點歷史會更好,看見 Ginger RogersShirley TempleRobert F. KennedyJeffrey Donovan 的造型好像)和他那跟秘密情人只露雙腳和發聲的總統哥哥 JFK 等,不免有點興奮。

反正不是專家,不評論有關(編導看)胡佛的業績、功過了。較想談談此片寫情的部份,包括胡佛跟母親的母子情,以及跟副手(兼盛傳為同性愛人)和女秘書的感情。

在片中,胡佛母親 Anna Marie Hoover(Judi Dench 飾)對兒子有着深厚的影響,例如從小就告訴胡佛他有本事光宗耀祖,可能是日後這 FBI 霸王矢志立業的藥引之一。然而,影片其實沒怎麼說 Anna 明顯左右兒子的工作,最多是叮囑愛兒要替世紀英雄 Charles Lindbergh(好久不見的 Josh Lucas 飾)找回遭綁架的兒子(此案直接推動了搜證和法證兩門科學從此作為偵辦刑事案件的重要環節),還有「提醒」兒子該找個女孩搞對象。但至少在本片裏,Anna 也有母親對孩子的溫柔和包容。Judi Dench 再一次於有限篇幅裏大曬功架,在車上回看兒子和情人那個意味深長的眼神讓人難忘。

胡佛年輕時對打字員 Helen GandyNaomi Watts 飾)一見鍾情,但 Helen 面對這「萬人迷」(年輕的胡佛的確跟 DiCaprio 一樣長得很不錯)竟拋出一句「以事業為重」而拒愛。結果,Helen 成了胡佛的私人秘書,也始終(在工作上)忠於胡佛。Helen Gandy 是個有趣的角色,她不是對胡佛所有的作為都喜歡或認同,但在對方身後,仍然效忠於這看來自私、多疑、野心勃勃、好大喜功和不容挑戰的正邪難定的男人。到底是出於什麼感情?從她的角度出發拍一齣戲看胡佛這個人,也許會很有趣。Naomi Watts 表現沈穩,讓人看得舒服。

至於演胡佛副手兼密友 Clyde TolsonArmie Hammer,表現比他在《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中一人分飾孿生兄弟又進步多了,只是後段扮老卻顯得生硬。他有三場戲表現特別好,跟 DiCaprio 旗鼓相當:胡佛委任他當副手、兩人度週末時在酒店房中從八婆般的說三道四轉到吵架再「動手腳」、晚年時在飯桌上 Clyde 直揭胡佛為建立個人威望和鞏固 FBI(或自己)地位而說過的謊言和幹過的不法勾當。這三場戲也是全片最好看之處。尤其喜歡胡佛委任 Clyde Tolson 當副手那一幕:Clyde 高大威猛,但性情(和感情)絕對不及胡佛剛猛。他回應胡佛時,只提出一項要求:「能保證以後的午餐和晚餐都一起吃嗎?」Armie Hammer 那情深款款是那麼自然又不露骨,令人難忘。

事實上,除了 Clyde Tolson 外,編導也在其他一些細節含蓄地指出胡佛好男色,包括在年輕時批評男下屬 / 同事的衣著和外表,在晚年時要調查員代筆寫自傳,(大概基於保障隱私和多疑性格)換了好幾個人,儘管膚色和種族不同,但統統都是帥哥。

在幕前,整齣電影的靈魂自然是 Leonardo DiCaprio。跟兩個有幸入圍金像獎的帥哥 George ClooneyBrad Pitt 相比,他在《J. 艾德格》的演出看來自然又真實,明顯技勝一籌。同是「明星類」演員,怎麼 DiCaprio 的奧斯卡之路就比別人坎坷?

儘管今年才過了差不多十分之一,《J. 艾德格》很大機會是我本年度的十大電影之一。

Friday 3 February 2012

回憶‧那蓮 (17):傷痕

歌曲:《傷痕》(國語)
專輯:《Love, Sandy》(國語)
年份:1995

作曲:李宗盛 作詞:李宗盛
編曲:Mac Chew
主唱:林憶蓮


些年,周圍還很容易找到唱片店,每天都聽廣播電台,有看頭和實力的歌星會亮相電視台的音樂節目,家裏仍看到 Channel [V]。總之,接觸本地流行音樂非常容易。

同是那些年,林憶蓮轉投台灣滾石唱片公司,又到日本等地推出專輯,很少在香港曝光,每次現身,彷彿都成了一個特別事件。看在眼裏,怪不自在。

又是那些年,正在上大學,如今回想當年所謂繁重的課業,其實不值一提。課餘做家教導師,替舊生會承辦活動之餘,仍有大量時間聽歌、打球、看雜誌、讀小說,甚至看點日本漫畫,包括《愛情白皮書》《男兒當入樽》等。

不熱衷參與課餘活動,卻重視做兼職和享受無聊時光,後來也沒有因此埋怨自己疏懶,讓自己在起跑線前輸得更多。那時候根本不曾有那些想法。

知道林小姐推出新的國語專輯,在台灣的銷售很好,馬上天天都把握時間聽廣播電台,希望盡快欣賞到她的新作。奈何是首國語歌,加上歌手人氣下滑,在香港宣傳不多。《傷痕》在台灣高踞 KTV 點唱榜冠軍很多個星期(後來鄧麗君離世,由《我只在乎你》接力坐莊),《Love, Sandy》又賣出八十多萬張。比較之下,這首歌在香港談不上流行,專輯銷量可能不到台灣的八十分之一。

第一次聽《傷痕》是出奇的失望,主要是因為驟聽之下,旋律和歌詞好像很平凡。直到在 Channel [V] 上看了 MV,仔細讀了歌詞一遍,才覺得歌詞有點智慧,不同一般的「怨婦」歌,只會投訴、埋怨或自憐,《Love, Sandy》這張專輯也一樣。儘管當時沒有任何戀愛經驗,整張專輯就是越聽越有感覺。然而,不少人討厭林憶蓮的「滾石時代」,認為她那個時期音樂的種類、題材特別教人沈悶。

最初《Love, Sandy》是買卡帶的,現在仍保留着,但已經沒有播放的器材了。至於 CD,給轉換成 MP3 後,也藏身於抽屜中好多年了。

Thursday 2 February 2012

雷霆戰駒

初一下午頂着寒雨出去看了《雷霆戰駒》(War Horse)。看過預告片和故事大綱,對我來說,其實不十分吸引。但導演一欄填上了 Steven Speilberg,馬上又列入必看之列。

今屆奧斯卡金像獎有九齣候選最佳電影,這是第六齣看的,剩下《星光夢裏人》(The Artist)、《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Hugo) 和《響在耳邊 近在眼前》(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 未看。《雷霆戰駒》是一齣製作精良的電影,特別是美術、音效和攝影。影片共得六項金像獎提名,最佳電影外,其餘都是技術獎項。

故事說酗酒農夫 Ted(Peter Mullan 飾)半賭氣地跟地主在拍賣會上競標,以高價投得一匹駿逸而不適合耕作的馬 Joey。他兒子 Albert(Jeremy Irvine 飾)跟 Joey 早有緣分。此駒善跑,通人性,跟 Albert 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時脾氣也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Ted 為還債保住家園而將 Joey 賣予英軍。Joey 在軍中屢有奇遇。Albert 後來也入伍了。漫天烽火,卻不斷人馬之情……

電影算是以年輕演員 Jeremy Irvine 掛頭牌,其戲份卻不比其他較主要的角色超出很多,全片主角其實是駿馬 Joey。在 Ted 和 Albert 的農舍,在軍營,在前線,在戰火下的鄉郊民居,在敵軍營中,在戰場上的無人地帶,有點給神化了的 Joey 憑牠的天賦、運氣,甚至弱點,多次化險為夷,也見證了人性和戰亂時代中幾頁不平凡的小事。

儘管 Joey 沒有對白,飾演此角的馬演員在導演、攝影、特效技師等的巧手之下,一變而成善良而深具勇氣的靈駒,在人性和愛早已貶成爛泥的浴血戰場上,讓曾經與牠擦身而過的人或畜生的心靈都得到了一點滋養。

至於其他演員,比較突出的數演 Albert 媽媽的 Emily Watson、與患病孫女在法國鄉郊相依為命的老農 Niels Arestrup,還有 Joey 在軍中的第一個「主人」Tom Hiddleston。曾經憑《愛情中不能承受的痛》(Breaking the Waves) 和《她比煙花寂寞》(Hilary and Jackie) 兩度角逐金像影后的 Emily Watson 演出細膩、豐富。Niels Arestrup 在前陣子上映的《隔世心鎖》(觀後感)也有優異的演出。至於 Tom Hiddleston,最近的力作就是《雷神奇俠》(觀後感)和四月底上映的《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中的頭號歹角邪神 Loki。這次演愛馬情深的軍官,戲分不多,但表現討好。

Speilberg 的電影總有一份童心,就是表達殘酷的現實,煽情之餘,通常會留一手,《雷霆戰駒》也不例外,例如那一對逃兵小兄弟和那個愛騎馬的患病小女孩。此外,「無人地帶」那一場也有戰場幻想曲的味道。如上所言,此片製作精良,但不是「最佳電影」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