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0 June 2012

蜘蛛俠:驚世現新

頭一看,第一次到戲院看蜘蛛俠系列電影剛好是十年前 (2002)。Sam Raimi 在 2004 和 2007 年執導了兩齣續集。據說,他本來打算再多拍兩集,但是沒有合適的劇本。這個系列的電影一向在全球錄得很好的票房收入,電影公司自然不願意放棄,便打算換上另一名導演續拍,卻沒料到前三集的男主角 Toby Maguire 在 Sam Raimi 離隊後也不想再拍,電影公司索性把一切推倒重來,將向來被大部份觀眾抨擊貌醜的女主角 Kirsten Dunst 也換掉,實行以新陣容將這個漫畫英雄人物從頭再拍,頭炮便是《蜘蛛俠:驚世現新》(The Amazing Spider-Man)。

新系列的蜘蛛俠電影換上了執導電影資歷尚淺的 Marc Webb,他之前只拍過一齣不落俗套甚獲好評的愛情文藝小品《心跳 500 天》(觀後感;(500) Days of Summer)。這次轉拍英雄片,倒為故事注入了青春活潑的氣息。新的男女主角 Andrew Garfield 和 Emma Stone 從氣質到角色和他們的演繹,跟之前的 Toby Maguire 和 Kirsten Dunst 都有明顯的分別。從同場那大批國際學校的中小學生(特別是女同學)看戲時的熱烈反應(尤其是看見娃娃臉 Andrew Garfield 為女主角施展一顰一笑而發出連連驚呼)來看,新的蜘蛛俠電影可能成為「吸血新世紀」式的英雄電影。

新一輯的男主角依然叫 Peter Parker,父母在他小時候意外身故,他由父母認識的一對夫妻朋友( Martin Sheen 和 Sally Field 顯然較演 Peter Parker 生父母的 Campbell Scott 和 Embeth Davidtz 年老,不可能是 Peter 的叔父和嬸母)撫養。Peter 意外獲得混種基因蜘蛛的神奇力量,在叔叔意外死後,他決心找出兇手,順便除暴安良。Peter 喜歡的女同學 Gwen 老爸是紐約警隊高層,認為蜘蛛俠是壞份子,誓要把對方抓到。另一方面,Peter 發現父親當年參與混種基因研究,藉機混進大企菜研究室接觸亡父昔日科研拍檔,卻間接為自己和整個紐約市製造出一個大敵……

Andrew Garfield 比 Toby Maguire 俊俏,也更精靈活潑,Emma Stone 也沒有 Kirsten Dunst 那麼一本正經。演叔叔和嬸嬸的 Martin Sheen 和 Sally Field 舞台感和明星氣質較強,統統都讓新的蜘蛛俠電影有點脫離前一輪蜘蛛俠電影塑造的「平凡英雄」形象。演反派的英國演員 Rhys Ifans 演出紮實,但劇本對他這個悲劇人物的塑造不夠立體和深刻,也進一步沖淡了本片的英雄味道。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演 Peter Parker 父親的 Campbell Scott。他佔戲不多,一出場便覺得眼熟,再看演員名單,原來是當年跟 Julia Roberts 合演《留着有情人》(Dying Young) 的那個他。Kenny G 吹奏的同名電影主題音樂可謂膾炙人口。

說到製作,畢竟屬於 A 級,特效、美工等都保持好萊塢的一級水平。但是蜘蛛俠在窄巷或紐約市摩天樓之間飛簷走壁的場面,雖然水平更優勝,但已非新概念,失去十年前第一次看的驚豔。

總的來說,《蜘蛛俠:驚世現新》確實是為新一代孩子而拍的。二十歲或以上的觀眾,或對前一輪三齣蜘蛛俠電影記憶猶新的粉絲,未必可以從本片得到什麼新的樂趣。也許,看 2D 版本便足夠。

Tuesday 26 June 2012

我的單身爸爸

一篇關於電影的文章,總會提及去看的理由。《我的單身爸爸》(Being Flynn) 很簡單:看 Robert De Niro。

電影故事從美國當代作家 Nick Flynn 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劇本也參考了他的小說。全片真正的主角其實是 Paul Dano(飾演 Nick Flynn),香港觀眾最熟悉他的前作該是《陽光小小姐》(Little Miss Sunshine)。Robert De Niro 和 Julianne Moore 演 Nick Flynn 的爸媽。論演出,這三名演員都有優異的表現。

《我》片不是一齣讓人開懷的電影。故事講述 Nick 的父母在他年幼時已經離異,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十八年來跟生父未嘗一見,只有一批爸爸在獄中寫給他的信。後來,Nick 的母親也離他而去。Nick 對生活茫無方向,後來重遇自詡傑出作家的生父。之後 Nick 到露宿者之家工作,竟又在那裏遇上了父親。父子關係沒有因為重逢而修補,反而越趨惡劣……

儘管 Nick 跟父親沒有多少感情,但他似乎遺傳了老爸在文字方面的天分,只是他沒有好好接受教育,也搞不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培育自己這方面的才華。恰恰是因為重遇尖酸刻薄又狂躁的老父,才讓沒有人生目標的 Nick 認識自己的才華。

此片的戲劇元素滿豐富,有些情節充滿張力,例如父子在露宿者之家相遇,兒子是職員,老父是宿友,自吹自擂之餘,更容易變得狂躁,製造麻煩。然而,再討厭也好,畢竟是自己父親,Nick 為此面對一個很複雜的處境。Nick 不想變得像老父那麼惹人討厭,但老父振振有詞地對他說:你是我造出來的。Nick 算是個「好兒子」,沒有動口或動手,只有無奈。

Paul Dano 演得好,但鋒芒當然被 Robert De Niro 搶過了。Julianne Moore 戲份不多,跟 Robert De Niro 在片中沒有正式的對手戲,但她的內心戲不少,最突出的莫如她在兒子面前表現出對 Nick 生父的怨和恨,還有她對兒子的愛。

然而以戲論戲,電影的調子低沈,節奏也不夠爽快,中間確實有些悶場,顯得有點鬆散,主要靠 Nick 兩父子的對手戲,還有 Robert De Niro 強大的「戲場」支撐着。

Monday 25 June 2012

依戀在生命最後 8 天

為《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決定去看《依戀在生命最後 8 天》(Poulet aux Prunes),兩齣電影同是漫畫原作者 Marjane Satrapi 有份執導的電影。上次《我》片拍成動畫片,這次《依》片野心更大,結合了真人演出和動畫片段。然而,論整體成績,新不如舊。

《我在伊朗長大》成功,全賴突出的繪畫風格,也有黑色幽默,而且並不抽象難明,從作者的個人成長經歷等取材,故事充滿伊朗本土的味道,包括傳統、文化、宗教、生活等,也有濃厚的人文主義。女孩主角可愛,但同時思想世故,反叛,也反強權,那些戴黑紗穿黑服教訓女孩恪守紀律的伊朗女人都像死神。來到《依戀在生命最後 8 天》,死神再次出現跟主角對話,手法一樣幽默,但顯然不如《我》片以卡通來表達那麼突出、過癮。

《依》片的故事關於原作者兼導演 Marjane Satrapi 的長輩。男主角 Nasser-Ali(Mathieu Amalric 飾)從演奏伊朗傳統樂器變成了一個小提琴家。他年輕時愛上了一個美人 Irâne(Golshifteh Farahani 飾),但遭對方父親反對,Nasser-Ali 最後跟母親一手撮合的 Faringuisse(Maria de Medeiros 飾)結了婚,並生下一對子女。因為一次爭執,Faringuisse 把 Nasser-Ali 的小提琴砸毀,並從此引發出連番事情,最終導致 Nasser-Ali 決定躺在床上,以絕食方式了結生命。電影在描繪 Nasser-Ali 生命最後的 8 天之餘,也追溯 Nasser-Ali 的過去和現在,包含了他的童年、初戀、婚姻,還有他對孩子將來的幻想,既有現實,也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

大概本片想說一個對初戀情人懷着至死不渝思念的偉大愛情故事。也許藝術家感情特別豐富,對逝去的、得不到的愛情存在無邊的幻想。另一方面,電影也道出了藝術家的命運。除了愛情外,Nasser-Ali 的人生還有藝術和生活。Nasser-Ali 懷才不遇,長期貧窮。Irâne 迷戀他的才華,卻因為 Nasser-Ali 太窮而遭父親反對。後來 Nasser-Ali 跟一直暗戀他的 Faringuisse 結婚生子,揹負生活擔子,妻子埋怨他對家庭沒盡責任,他就是理直氣壯卻又帶着可憐地說:「我本來是個藝術家。」輕鬆、搞笑的手法背後,《依戀在生命最後 8 天》是一齣愛情悲劇,也是一齣藝術家的悲劇。

然而,以戲論戲,雖然《依》片手法多變,美術出色,男主角 Mathieu Amelric 也演得好,但劇本有點鬆散,沒法一直扣住觀眾的情緒,成績一般。

Thursday 21 June 2012

神探加賀:麒麟之翼

是在從吉隆坡回香港的航班上看的電影,比電影在香港的發行商搞的優先放映還要早。

日本新一代天王級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去年三月發表的作品《麒麟の翼》改編成電影《神探加賀:麒麟之翼》(麒麟の翼 〜劇場版・新参者〜),今年一月底在日本公映,由步入中年後越見味道的阿步寬飾演主角加賀恭一郎。跟大部份日本電影一樣,篇幅較長,達 130 分鐘。

故事說,一天晚上,有刀傷的青柳武明(中井貴一飾)負傷走到日本橋的麒麟像才倒下死去,死時手中握着一隻紙鶴。警方派加賀恭一郎(阿部寛飾)和松宮脩平(實為加賀恭一郎表弟;溝端淳平飾)去調查,發現青柳武明的家人有異樣。另一方面,事發當晚,在現場附近神色可疑的八島冬樹(三浦貴大飾)被車撞倒重傷昏迷,他的同居女友中原香織(新垣結衣飾)需要助查。加賀恭一郎調查下去,開始發現嫌疑最大的並非八島冬樹,而是青柳的兒子悠人(松坂桃李飾)……

加賀恭一郎跟東野圭吾筆下另一個神探湯川学(即神探加利略的主角)各具特色。加賀恭一郎感性,善於從人性角度去調查,湯川学則代表理性,以科學的證據去找出真相。

本片的主題不是有關兇案的動機,而是父愛。青柳武明代表一種父愛,加賀恭一郎和他亡父加賀隆正(山崎努飾)有點糾結的關係,是另一種父愛。可以把《神探加賀:麒麟之翼》當成父親節的獻禮。

推理作品最著重佈局和解謎,電影在這兩方面的表現就算中規中矩。從案發到調查,再帶領觀眾逐步揭開青柳武明和第一嫌犯八島冬樹之間的關係,尚算條理分明,但節奏有點緩慢。後來逐步揭開真兇身份,以及背後的殺人動機,也談不上峰迴路轉,劇情勉強說得過去就是。基本上,電影沒有太多的高潮,一切來得頗為平淡。

演員方面,阿步寬雖為主角,但戲份沒有比其他主要配角重很多。其他大部份演員都表現稱職。值得一談的是在片中飾演中井貴一下屬的那個男演員看來有點面熟,上網查考一下,原來是曾經來香港拍電影的鶴見辰吾。那是楊凡改編亦舒同名小說的電影《流金歲月》,鶴見辰吾演男主角家明。女角之中,新垣結衣戲份最重。

改編偵探或推理小說成戲劇作品,還是喜歡電視劇多一點。篇幅短的,拍得更緊湊;篇幅長的,可以對細節多加描寫和潤飾。電影往往介於兩者之間,在節奏和內容密度方面,更不好掌握。

Monday 18 June 2012

魚躍奇緣

為男、女主角 Ewan McGregor 和 Emily Blunt 都是比較喜歡的演員,在英國的地鐵站又看到了不少這電影的宣傳海報,便在今期新片中挑了這齣戲。《魚躍奇緣》(Salmon Fishing in the Yemen) 改編自流行小說,算是喜劇,除了剛提及的男、女主角外,還有 Kristin Scott Thomas,演員陣容不弱。

跟不少英國喜劇一樣,《魚躍奇緣》有(一些)幽默睿智的對白,可惜整體而言,故事牽強,有無謂的枝葉,只靠場景和三個要角的演出來支撐大局。

故事說,富有的也門酋長(埃及演員 Amr Waked 飾)喜歡在蘇格蘭釣鮭魚,希望把這玩藝意引入祖國,通過投資顧問 Harriet(Emily Blunt 飾)聯絡上英國漁農署的 Alfred 博士(Ewan McGregor 飾)研究怎麼把計劃落實。Harriet 跟剛拍拖的英軍上尉男友(Tom Mison 飾)難捨難離,但男友奉召到阿富汗執行任務。Alfred 的老婆(Rachael Stirling 飾)事業心重,冷落了老公和家庭。此時,英國跟中東關係緊張,首相的公關大員 Patricia(Kristin Scott Thomas 飾)認為在也門養殖鮭魚作垂釣的計劃可以緩和緊張氣氛,就全力推動。Alfred 跟酋長見面後,漸漸改變對計劃的看法。Harriet 的愛郎執勤時失蹤,生死未卜;Alfred 跟 Harriet 發生了微妙的感情……

在也門養殖鮭魚只是一個設計的故事背景,電影當然沒有嚴肅探討這個計劃。富貴酋長那「妙想天開」的計劃讓男主角對工作和感情有了新的看法,願意放開懷抱,一心要完成那個他本來認為荒唐的計劃,這才是全片的焦點。結果,不可能的幻想變成了可能的夢想。

Ewan McGregor 和 Emily Blunt 兩人都演出討好,尤其是前者。可惜故事實在有點「搵戲來做」,影響了投入程度。對我來說,純粹個人感受,Emily Blunt 跟 Tom Mison 那段情看來更有感覺。然而,論搶鏡頭,演公關大員的 Kristin Scott Thomas 最有趣,敏銳、幽默、毒舌,以往很少看到她演出這類型的角色,讓人耳目一新。

片長 107 分鐘,篇幅剛好,但有些枝節影響了整體的成績,最明顯的是也門反對派搞破壞和暗殺,跟電影的主題和調子格格不入。

然而,另外有些細節可以考慮寫得豐富一點,例如把 Alfred 和 Patricia 作一個比對。Alfred 老婆工作至上,也時刻提醒當公務員的 Alfred 安份守己,因為他要還房貸。她不曉得 Alfred 有個壞上司,不想生孩子,對房事也很敷衍。反觀 Patricia,照顧老公和三個孩子的起居不假手於人,工作一樣幹得有聲有色。是 Patricia 能力太高,還是 Alfred 的個性讓他在公在私都陷於慢性衰敗?編劇在這方面多花一點筆墨,人物和故事也許會更有趣。

本片導演 Lasse Hallström 來自瑞典,憑《狗臉的歲月》(Mitt liv som hund) 成名,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改編劇本,1990 年代到好萊塢拍片,頭炮《Once Around》由《再見女郎》(The Goodbye Girl) 的金像影帝 Richard Dreyfuss 和後來憑《鋼琴別戀》(Piano) 登上影后寶座的 Holly Hunter 主演,接着就是 Johnny Depp 和 Leonardo DiCaprio 演兄弟的《不一樣的天空》(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總有驕陽》(The Cider House Rules) 得到七項金像提名,包括電影和導演,最後贏得男配角 (Michael Caine) 和改編劇本兩座小金人。後來的《濃情朱古力》(Chocolat)、《筆下友情天》(The Shipping News)、《秋田犬八千》(Hachiko: A Dog's Story)、《分手的情書》(Dear John) 等水準參差,但都比不上從前。

Thursday 14 June 2012

機上娛樂:21 Jump Street

香港搭飛機到馬來西亞,航程三個多小時,只足夠看一齣電影,選了今年較早前在美國上映的超齡校園喜劇《21 Jump Street》。

電影大概是取材自從 1987 年起播映了五季的同名電視劇。當年電視版的《21 Jump Street》其中一名演員後來成為了國際巨星,就是 Johnny Depp。

本片故事跟電視劇大同小異,21 Jump Street 是一個特別行動小組的總部,隊員主要負責調查跟年輕人有關的罪案。Schmidt(Jonah Hill 飾)和 Jenko(Channing Tatum 飾)是中學同學。Schmidt 成優優異,但其貌不揚,遭女同學嫌棄,也常遭其他同學作弄。Jenko 是典型的風頭人物,精於運動,受(女)同學歡迎,但學業成績甚差。畢業後,兩人竟然同時投考警校,從此成為好朋友,更一起執勤。後來兩人調到 21 Jump Street,奉命回到中學調查校園販毒案。Schmidt(竟)跟可愛女學生互相吸引,Jenko 愛上了化學。與此同時,他們跟毒販逐步接近……

故事跟周星馳的《逃學威龍》很接近,也說不定是當年周星馳受到電視劇《21 Jump Street》的啟發。以戲論戲,其實拍得甚為粗糙,而且髒話多,部份情節相當粗鄙,未必人人受落。

Jonah Hill 年初憑《魔球》(Moneyball) 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演出自然,今年彷彿時來運轉,連續有數齣電影上映的 Channing Tatum 還是不脫間中木訥的本色。此外,James Franco 的弟弟 Dave Franco 飾演校內販毒黑手的手下學生。他一亮相,再一開聲,幾乎就馬上就想起他哥哥。然而,最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電視劇《21 Jump Street》的幾名主角都有份客串演出本片,不說是哪幾個,反正看見了,就是驚喜吧。

Tuesday 12 June 2012

普羅米修斯

古希臘神話中,天神普羅米修斯偷取火種傳給人類,造福了凡人卻得罪了天神,因而遭受殘忍的懲罰。原籍英國的 Ridley Scott 拍《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並不是拍攝這個神話故事,而是以偷傳火種的典故來借喻片中的探險隊到達遙遠的神秘行星上進行的探索任務。這支隊伍的任務可能比偷取火種更重要,因為他們要調查人類的起源。

電影有個富詩意的名字,調格也比(近年)絕大部份太空科幻片高出很多。除了影像和配樂優異之外,劇情和題旨也不同於很多的科幻片著重官能刺激,不通俗,有哲學思辨的色彩,更挺富劇力。

故事發生於未來,大企業老闆(化妝搞至面目難辨的 Guy Pearce 飾)花費一萬億美元聘請兩名相信從古代文明中證實人類始祖正是外星人(同時是情侶)的考古學家(Noomi Rapace 和 Logan Marshall-Green 飾)主持探險計劃。太空船上有一個聰明的機器人(Michael Fassbender 飾),企業高層(Charlize Theron 飾)也隨行。探險隊抵達遙遠的外星,考古學家證實了他們的想法,但那些「造物者」卻早已被兇猛異形消滅,結果眾人大禍臨頭……

《普羅米修斯》可說是 Ridley Scott 在 1979 拍成的《異形》(Alien) 的前傳(後來 James Cameron 拍了《異形續集》,第三集我沒有看),劇情大概解開了外星異形的來龍去脈。雖然《普》片的視覺效果和場景設計都很出色(特別是那個立體素描環境地貌的球儀),但個人認為,故事帶來的思考問題更引人入勝:凡人把創造者神化,來到源頭卻發現一個毀滅的真相。當凡人找不到符合信仰的結果,無法以理性解釋所謂「源頭」的問題或自己所追尋的答案,一切又重新回到信仰之上。

進電影院之前,確實擔心會看到很多鮮血淋漓的場面,結果編導在某幾場戲也真的沒有手軟。從探險隊抵達異星開始,劇情便越來越驚險和緊張,最令觀眾目瞪口呆的大概是 Noomi Rapace 知道自懷有異種後怎麼絕境求生的一場,實在驚心動魄。

Ridley Scott 找來主演瑞典版《龍紋身的女孩》揚名的 Noomi Rapace 演歷劫女英雌,造型沒有《異形》的 Sigourney Weaver 那麼富戰鬥能力,但氣質更倔強。另一女角 Charlize Theron 外表冷艷,作風冷漠,演出和氣質都不錯,看來在富經驗的導演手底下她才可能有較佳的演出,比對她在《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中的浮誇演出便清楚不過。男角方面,扮演機器人 David 的 Michael Fassbender 可謂一枝獨秀。其實難說 David 是否完全沒有人性,因為他也表現出妒忌和心計。但到後來發生了意外,卻又因為作為一個機器人沒有「人性」而能夠保持冷靜。看目前的結局,有機會拍攝續集的話,主線便會落在女考古學家和機器人身上。

其實,不該把《普羅米修斯》當成科幻片看,因為在科學層面上看,這電影不夠科學,片中的那班科學家,好些確實跟醜角無異。《普》片更像一齣科幻文藝動作片。

順便談談本片導演 Ridley Scott,今年底滿 75 歲,1965 年開始執導筒,多年來拍攝超過 30 齣電影和短片,剛出道的頭幾年拍攝電視劇為主。看他執導的片目,第一齣得到廣泛認同和票房成功的正是 1979 年的《異形》(Alien),之後比較出名的作品包括《2020》(Blade Runner)、《黑雨》(Black Rain)、《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帝國驕雄》(Gladiator) 和《黑鷹 15 小時》(Black Hawk Down)。這次拍《普》片也算水準之作。

Monday 11 June 2012

潮爆生仔秘笈

看電影而看電影,通常都會失望離場,《潮爆生仔秘笈》(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 也不例外。在英國時看到這電影不少的宣傳海報,某天又在 BBC 上看到演過《吸血新世紀》(Twilight) 並憑《寡佬飛行日記》(Up in the Air) 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 Anna Kendrick 接受早晨節目主持人的現場訪問。儘管主演的大牌明星不多,也早知道不會有什麼新意,還是抱着娛樂無妨的心態購票。

《潮》片並不是拍得沒頭沒腦,人物雖多,但還是能分拆出幾條比較明顯的支線,看來不覺沈悶,只是太誇張也太美式倫理,沒有什麼略為深刻的體會不在話下,甚至原以為熱鬧歡樂的電影,拍成 110 分鐘,最後也有少許「捱」的感覺。

電影的角色大多是中年人,基本上把從懷孕到生產到養育的很多大事小節都談了一下。只是電影電視看多了,身邊當父母的朋友多了,這些都沒有太大的新意。一對年輕男女(Chace Crawford 和 Anna Kendrick)的懷孕「意外」看來只屬插曲。

既是懷孕電影,當然以女角的戲份較重。名氣最響的 Cameron Diaz 和 Jennifer Lopez 演出沒有驚喜。Cameron Diaz 演星級健體教練,跟同樣算是名人的男友(電視劇《Glee》男星 Matthew Morrison 飾)因意外懷孕而產生分歧、疑慮,她的角色和演出都太誇張了。Jennifer Lopez 演自由攝影師,跟做廣告配樂的男友(Rodrigo Santoro 飾)求子不得而考慮領養,卻中途發生經濟問題,J. Lo 星味太濃,Rodrigo 顯得有點生硬,沒有火花。

比較之下,飾演兩父子的 Dennis Quaid 和 Ben Falcone 跟他們的老婆這條支線略為有趣。Dennis Quaid 是退役賽車手,再娶嫩妻 Brooklyn Decker。兒子才華和身家完全跟老爸比下去,跟開嬰兒用品店兼育兒專家的老婆(Elizabeth Banks 飾)渴望生孩子。結果,兩對夫妻同時榮升爸媽,過程卻截然不同,一個辛苦到不行,從懷孕到生產的痛苦統統嘗遍,另一個卻彷彿得天獨厚,敢情是所有懷孕婦女的夢想。這四人之中,Dennis Quaid 好玩,Elizabeth Banks 演出最戮力。生孩子以外,對 Dennis Quaid 和 Ben Falcone 的父子情也有描寫,但筆觸陳腔濫調。

另一方面,編導也安排了一個「爸爸同盟」,一班帶孩子的父親定時聚會交流育兒苦樂。雖然這班有點奇形怪狀的男人沒有提出什麼警世道理,倒也側寫出男人要愛護妻兒。

總的來說,《潮爆生仔秘笈》以迎合女性觀眾為主.尚算熱鬧,間中有些不錯的笑料(多是出自「爸爸同盟」成員之一 Chris Rock 之口),但沒有深刻的場面。

Friday 8 June 2012

彗星美人

期香港電影資料館「修復珍藏」專題放映的最後一齣電影是曾經創下最多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1997 年度的《鐵達尼號》(Titanic) 同樣獲得 14 項提名)。這是 1950 年的電影,但在 62 年之後,節奏依然明快,劇力依舊逼人。劇本和演員同樣出色,是本片成為經典的最大要素。

電影劇本改編自 1946 年 Mary Orr 創作的《The Wisdom of Eve》,由本片導演 Joseph Mankiewciz 執筆,不少段落充滿舞台劇風格,長篇大論的對白語言精彩,主要靠演員的表情和唸白便已經緊扣觀眾的情緒。這次電影資料館放映的版本沒有任何字幕,有某幾段看來確實不算很容易,絕對是考驗觀眾英語水平的高階考試。

故事的主題是一個新晉女演員 Eve 不擇手段往上爬,把每一個有恩於她的人都出賣了,如願以償,成為巨星。然而,當 Eve 攀上了高峰,另一個比她年輕的女孩已經虎視眈眈,又一個忘恩負義的故事可能將要發生。

《彗星美人》一開場是一個劇戲界的頒獎禮,場面豪華,順勢介紹了故事背景和所有主要人物。Eve(Anne Baxter 飾)將要領取最佳女演員獎,但提拔她的五個關鍵人物:老牌巨星 Margo(Bette Davis 飾)、導演 Bill(Gary Merrill 飾)、編劇 Lloyd(Huge Marlowe 飾)、Lloyd 的老婆 Karen(Celeste Holm 飾)和劇評人 Addison(George Sanders 飾),卻沒有一個表現得高興,因為他們都知道 Eve 的「成功之路」是如何走過來的。

雖然《彗》片是講述 Eve 的故事,但全片是通過幾個不同的視點去闡述,包括 Margo、Addison 和 Karen。最初,Karen 受到 Eve 的精心計畫而打動,向 Margo 引見 Eve。然後 Eve 取得了 Margo 的信任,逐步模仿後者,介入 Margo 和 Bill 的感情關係,挑撥 Margo 和 Karen 和 Lloyd 的關係,最後取得重要的角色,並把握機會展露自己的才華。此外,Eve 又利用 Addison 打擊 Margo,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這就是 Eve 的「成功之路」了。然而,到 Eve 成為了舞台焦點,她本來的目標兼勁敵 Margo 卻另有打算,選擇跟 Bill 結婚,演好自己「女人的角色」。Eve 以為自己掌控一切,未料騙子遇上無賴,遭 Addison 揭穿真正的身份(編導也順便解開了全片最後的一個謎團),聰明一世,最後卻免不了被人玩弄,真可謂「一山還有一山高」。

看完《彗星美人》,回家馬上搜尋硬盤,把差不多九年前為論文搜集資料時找到完整的《彗》片英文劇本搬到電腦桌面,很快的重讀了幾場戲,不少段落的對白寫得精練、嚴謹,配合演出提示,馬上就想起演員精彩的演出。

在奧斯卡獲得的 14 項提名,其中 5 項來自演技獎,而四名女演員同時獲得提名,至今仍是一項紀錄。Bette Davis 和 Anne Baxter 的演出均十分精彩,但可能因為票源分散,最終雙雙落敗(主演《紅樓金粉》(Sunset Boulevard) 的老牌女星 Gloria Swanson 也輸了)。Anne Baxter 在拍《彗》片前得過一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在本片顯得冷靜自信。至於 Bette Davis,曾經十一次提名奧斯卡影后,高峰時期更連續五年入圍,最後一次角逐的《蘭閏驚變》(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演得好但也嚇壞人,跟同片女主角 Joan Crawford 台上台下的鬥爭也是一時熱話。

演 Karen 的 Celeste Holm 戲份並不輕,在片中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至於演本來任 Margo 女助手 Birdie 的 Themla Ritter 可說是好萊塢的著名女綠葉,包括本片,曾經六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男演員方面,飾演世故狡猾劇評人 Addison 的 George Sanders 造型和演技都在本片的男角之中眾脫穎而出,贏得男配角獎,實至名歸。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跟 Bette Davis 是一對的 Gary Merrill,拍畢本片後,真的跟 Bette Davis 結婚了,是 BD 第四任也是最後一任丈夫。

對於現代觀眾來說,最搶眼的演員可能不是上面介紹的任何一位,而是在片中只得一場戲,扮演一個急於鑽營前途的新星的一代性感象徵 Marilyn Monroe。雖然戲份很少,卻令人留下挺深刻的印象。

這電影我也是早買了 DVD,大概會拿着劇本再好好看一次,說不定興之所致,會把劇本翻譯成中文字幕。

Wednesday 6 June 2012

感官失樂園

時候聽到美國女作家 Helen Keller 的故事,看不見又聽不到,後來卻獲頒文學士,並成為作家。不要說 Helen Keller 是盲聾人士,日常生活中,四肢受了輕傷,多少也會打亂了生活秩序。假如像《感官失樂園》(Perfect Sense) 中所描述的世界,一種神秘病癥不斷蔓延開去,患者的各種感官會逐一喪失,人類又可以怎麼面對?

電影以一對男女為中心。Michael(Ewan McGregor 飾)是餐館主廚,跟流行病學家 Susan(Eva Green 飾)發生一夜情。雖然二人起初互有好感,但 Michael 表現冷漠,令 Susan 無所適從。不久,一種神秘病毒在世界各地開始爆發,患者無故痛哭一場後便失去了嗅覺。然後味覺、聽覺和視覺也逐一喪失。每次一種感官要喪失之前,患者都會情緒低落或者歇斯底里,一輪發作之後,那種感官便從此消失。

在神秘疫病之下,Michael 因為失去味覺而令工作大受影響。Susan 為找出病源而忙個不停,但同時跟 Michael 的關係卻因為「感官消失症」以及由此導致的社會變化而逐漸好轉,終於成為情侶,只是好事多磨。

當人失去了感覺,還可以怎樣感覺世界、感覺愛人?《感官失樂園》的故事構思挺有趣味,電影配樂營造出貼切的氣氛,但導演手法未夠爽快,縱然現在片長僅 92 分鐘,個別情節卻仍有點沈悶。

編劇安排患者每次要失去一種感官時,就要無端傷心痛苦一輪,也許那都是為失去而哭喪,然後跟世界再斷絕一重聯繫。所謂擁有,很多人會聯想到各種物質的生活。健康、大自然、感受這些(一般來說)伴隨一生的生命元素卻可能越來越不受重視。諷刺的是,它們跟人生的關係應該比任何物質生活都更密切,我們卻沒有好好珍惜或愛護它們。

影片充滿「末世」色調,灰沈,泛着絕望的感覺。起初在每一次人類感官受到新一輪侵蝕(或者說吞噬)之後,人類總會重新適應,甚至設法要「回到從前」,在形式上盡量過着從前的生活。例如在失去嗅覺和味覺後,廚師和食評人便針對菜式的造型和食物質感的層次來「精益求益」。到失去了聽覺,電視畫面便成為純文字的通訊版。

到底這個神秘病症成因如何?有沒有根治方法?不同於《極度驚慌》(Outbreak) 之類的電影,企圖表現得有情有理且緊張刺激,《感》片沒有提供答案。看着一對彷彿愛得太遲的男女主角,觀眾可能隱然明白,愛和珍惜,大概就是對抗喪失感官的最後防線。所謂「感官」,不止說肉體的,還包括個人感受甚至社會狀況。

男、女主角 Ewan McGregor 和 Eva Green 演出合格有餘。Ewan McGregor 有個帶點純真的笑容,在後半部逐漸回復/變得深情,看來不覺突兀。Eva Green 總是帶點不覊的樣子,氣質上挺適合 Susan 這個角色。唯一有點唐突的是她演什麼角色都好,可能是她本人的作風,也可能是編導的意思,就愛穿胸前坦蕩的上衣。這跟從前香港女星溫碧霞的露肩裝和心形紅唇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Tuesday 5 June 2012

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

年是好萊塢的「白雪公主」年,連續推出兩齣改篇有關童話故事的電影。之前金像影后 Julia Roberts 飾演皇后的《魔鏡‧魔鏡:白雪公主決戰黑心皇后》(Mirror Mirror) 走比較喜劇化的路線,現在這齣請來另一名金像影后 Charlize Theron 飾演惡毒皇后的《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Snow White and the Hunstman) 則走黑暗兼動作片路線。

感覺上,《白》片加入了很多不同電影的元素,白雪公主身穿鋼甲,帶領將士平民反抗殘暴女皇(即惡毒皇后),從造型到故事取材,教人想到《聖女貞德》(Joan of Arc) 和《帝國驕雄》(Gladiator),皇后的魔法又有《未來戰士續集》(The Terminator 2) 和《異形》(Alien) 的氣味。整體來說,此片比《魔鏡‧魔鏡》可觀,但只限於製作規模,包括特效、音響、演員陣容等。初次執導的 Rupert Sanders 在場面調度方面,合格有餘,但是電影拍得太長了(127 分鐘),刪剪 20 分鐘便差不多。另一方面,演員的表現也不及《魔鏡‧魔鏡》的出色或討好。

《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說會法術的 Ravenna(Charlize Theron 飾)運用魔法和施計殺害 Snow White(長大後由 Kristen Stewart 飾)的父皇,自封大統,從此黑暗籠罩大地。後來 Ravenna 從魔鏡處知道 Snow White 既是她的剋星,又是她永久保持青春的關鍵,決定要殺死 Snow White。但 Snow White 逃離皇宮,躲進皇后無法施行法術的黑森林,便找熟悉該處的喪妻獵人(Chris Hemsworth 飾)去捉拿 Snow White。獵人和 Snow White 後來化敵為友,並遇上了靠盜劫維生的小矮人。這時候,Snow White 青梅竹馬的戀人 William(Sam Claflin 飾)又來設法拯救 Snow White。然而,眾人一離開黑森林,皇后的黑暗力量便馬上掩至……

本片的致命傷是演員的表現不濟。理論上,Charlize Theron 是焦點所在,她的戲份跟女主角 Kristen Stewart 不相上下,而 Kristen Stewart 憑《吸血新世紀》(Twilight) 系列電影成年輕偶像。可惜的是,這兩個女人都是各自憑着一個表情演完全齣戲。Charlize Theron 常常怒目而視、尖叫狂呼,浮誇得很。Kristen Stewart 就是那個露出兩顆門牙的迷惘表情,彷彿瞌藥後剛甦醒過來似的。

男演員方面,演 huntsamn 的 Chris Hemsworth 沒有太多光采。其角色最大的作用是代替了原著的主角,負責弄醒沈睡的公主,但 huntsman 跟 Snow White 的感情戲膚淺得幾乎不着痕跡。至於演青梅竹馬戀人的英國演員 Sam Claflin 發揮機會更少。編劇對他最大的恩德是沒有讓他在銀幕上演繹感情三角的失敗者。其實一班演小矮人的演員都非閒人,包括 Bob Hoskins、Toby Jones、Ian McShane 等,但戲份太少,更像客串。

上星期寫《中女翻叮日記》時提到 Charlize Theron 憑《美麗女狼》(Monster) 贏得奧斯卡影后,之後一直沒有比較值得談論的演出。我一直沒看《美》片,不是嫌女主角造型醜怪,而是對題材不感興趣。看過一些她得獎後的演出,十分普通,一來她不是演技派出身,二來也不覺得她有挑選角色的智慧。這次演惡毒皇后,隔空跟另一位奧斯卡影后 Julia Roberts 過招,儘管 Ravenna 一角的造型和特效都算精心打造,但 Charlize Theron 本身的功架和氣度遠遠比不上 Julia Roberts。後者不僅在同片的年輕演員中輕鬆突圍,而且演來彷彿談笑用兵,觀眾感受到黑心皇后的氣勢,這便是演技和經驗一同累積的成果。這星期 Charlize Theron 又來了,且看她在《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中的表現如何。

Saturday 2 June 2012

波斯尼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代好萊塢銀幕第一性感女英雄 Angelina Jolie 自編自導兼任監製,拍出這齣處女電影,以上世紀 90 年代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Bosnia and Herzegovina) 中塞爾維亞人對穆斯林進行種族清洗為背景,用戰爭包裝的愛情片《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在香港,電影片名譯作《波斯尼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執筆的大概聽過鄭秀文主唱、林振強填詞的《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或者說,林振強和 Angelina Jolie 都聽過同一個關於塞族男生跟穆斯林女友在逃避戰亂時遭冷槍打死的故事)吧。這電影拍得跟它的英文和中文譯名一樣的累贅。

故事說,塞族警察 Danijel(Goran Kostic 飾)和祖籍土耳其的穆斯林女畫家 Ajla(Zana Marjanovic 飾)本是一對異族壁人。內戰爆發,拆散戀人。Danijel 追隨當將軍的父親 Nebojsa(Rade Serbedzija 飾)成了塞族軍隊的將士,對波黑境內的穆斯林進行種族滅絕。某天,Ajla 被送進 Danijel 麾下派駐的軍營,Danijel 想方設法保住 Ajla,但隨着內戰年復年地打下去,遭屠殺的穆斯林越來越多,Ajla 和 Danijel 都開始對自己和愛人甚至面對的時代產生了不同的懷疑,逐步走向無可挽回的結局……

這樣的一個故事,拍成 127 分鐘的電影,實在太長。Angelina Jolie 的導演手法沒有什麼風格可言,就是模仿其他同類作品,也顯得有點左支右絀。想把故事寫成迴腸盪氣,卻顯得拉牛上樹,光是讓男女主角來幾場床戰並不足夠。Ajla 和 Danijel 的心理描寫很膚淺,一些可以製造浪漫或趣味的場面都沒有搞出效果,例如 Danijel 帶 Ajla 去看美術館,就拍得平鋪直敘。有時候,真的懷疑男、女主角二人究竟有多愛對方。如此這般一場又一場「談情戲」,跟《殉情記》中的羅密歐和茱麗葉差太遠了。

男、女主角演出勉強稱職,但沒有火花。假如讓他們用回母語演出,而不是像現在跟片中其他所有角色一樣,都逼着用不流利的英語去演繹一個發生在前南斯拉夫的(愛情)故事,也許表現會好一些,觀眾也會看得投入一些。

全片表現最佳的該是飾演 Nebojsa 將軍的 Rade Serbedzija,從 1960 年代出道至今拍片無數,曾經憑《山雨欲來》(Before the Rain) 奪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這電影確實令人失望。

Friday 1 June 2012

七重天

公室附近有一家開業挺久的西餐廳,不曾光顧,不曉得食物質量,但它的名字早已刻進腦海之中──七重天──以民國初年至戰後為背景的港劇,常常也用這名字泛指比較高級的西餐廳。

荷李活也有一齣《七重天》(7th Heaven),更是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大贏家,連奪導演、女主角、改編劇本(原著是舞台劇)三個獎項。今年的「法國五月」竟然選映了這齣老電影(大概是因為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巴黎),好奇心驅使,買票去看了。

Diane(Janet Gaynor 飾)遭惡姊欺負,之後惡姊遭警察逮捕,想把 Diane 拉下水,幸得自信比天高的無神論下水道清潔工人 Chico(Charles Farrell 飾)所救。Chico 冒認為 Diane 老公,讓 Diane 避過警方拘捕。警方聲言登門查證,Chico 只好讓 Diane 住進他的七重天──七樓頂層的公寓。Diane 從 Chico 身上重拾自信,二人也成為真正戀人。正當 Chico 欲與 Diane 結婚,大戰卻爆發,一對有情人被迫分離,但 Chico 聲言每天早上十一點會來找 Diane……

以那個年代的標準來說,《七重天》是經典的浪漫愛情片。片長 110 分鐘,編導對於場面的剪裁和調度都很嚴謹,劇情不見拖曳,間中來一點幽默笑料,加上一些大場面,確是默片時代的經典之作。

現在的版本配上了音樂,加上英文插入字幕,有幾場戲的拍攝手法和對白都很有心思。例如 Chico 帶 Diane 回家,那個從地面一直爬到七層的長鏡頭就很精彩。類似的手法在後來的中外電影裏一定還有不少例子,要選另一個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大概是 Roman Polanski 的《鋼琴戰曲》(The Pianist) 有一幕拍着納粹鐵蹄從大街進入大廈,然後逐層爬上去,宵禁的猶太家庭一戶戶開燈,到最後看着一個坐輪椅的老伯因為不能站起來敬禮只遭士兵連人帶椅拋下樓。《七重天》的一幕,就是一步一步走向希望卻不免有點步步驚心,兩者當然很不一樣。

另一幕是 Diane 終於聽到 Chico 發自內心親口說出「我愛你」,之前一直不認為自己能夠擁有快樂的 Diane 開心得不行,笑得狠了,痛得流下開心淚,並說:「真奇怪,原來快樂是會痛的!」

兩個主角 Janet Gaynor 和 Charles Farrell 曾經連續合演多齣電影,可謂銀幕情侶。Janet Gaynor 憑本片和《日出》(Sunrise) 以及跟 Charles Farrell 合演的另一齣電影《Street Angel》成為首位金像影后。她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都很生動細膩,讓人又憐又愛。當代法國影后 Marion Cotillard 從氣質和演技跟 Janet Gaynor 倒有幾分相像。男主角 Charles Farrell 高大俊朗,像個陽光的 James Dean。兩人後來都順利過渡至有聲電影時代,Janet Gaynor 更是 1937 年第一齣《A Star is Born》的女主角。

看默片不多,但看過的製作都很不錯,包括《七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