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0 April 2013

北方的金絲雀

本的東映電影公司創立 60 週年,把湊かなえ(湊佳苗)原作的短編集《往復書簡》中收錄的其中一個故事《二十年後の宿題》拍成電影,由阪本順治執導,易名為《北方的金絲雀》(北のカナリアたち),由日本當代殿堂級女演員吉永小百合主演(是她第 116 齣參演的電影)。V 回老家前要跟我看電影,連這麼一齣日本電影也不放過。

在北海道沿海小島上有一所只得六名學生的小學校,川島はる(吉永小百合飾)帶着本任大學教授的丈夫川島行夫(柴田恭兵飾)回小島生活,並在學校任教。後來發生了一宗意外,徹底影響了はる的一生。20 年後,はる在一家圖書館工作,剛好退休,有警探(石橋蓮司飾)登門調查,原來當年小島學校上的其中一名學生信人(森山未來飾)涉嫌殺人。はる放棄了去溫泉度假,改為回去北海道老家,之前她逐一探訪其餘幾個學生真奈美(満島ひかり飾)、直樹(勝地涼飾)、結花(宮﨑あおい飾)、七重(小池栄子飾)和
勇(松田龍平飾),從中發現當年那宗悲劇背後另外的一些故事……

《北方的金絲雀》在今年的日本電影金像獎獲得最多的十二項提名,最後贏得最佳音樂、最佳攝影和最佳燈光三項大獎。電影片長 130 分鐘,節奏略慢,幸而沒有拖曳的感覺。六個飾演小學生的小演員很可愛,據說是從約 3100 名試演者之中挑選出來的。至於成年之後,以森山未來和満島ひかり兩人比較搶鏡頭,尤其是前者。

這戲有兩句話讓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一個是はる對曾是神探的英輔(仲村トオル飾)所說的「你只要活下來就好。」另一句是信人對在東京碰見的七重說的「愛上了,難免有點失控。」

はる跟丈夫回小島居住,是因為丈夫得了末期癌症。病痛消磨了行夫的生存鬥志,使他脾氣日差。剛好はる發現孩子都有唱歌天分,就把他們訓練成合唱團,希望通過歌聲為行夫甚至其他意志消沈的人打氣。某天下班時,はる遇上打算自殺的英輔,兩人一見如故,情愛火花暗暗迸發。最後,英輔要走,はる沒有跟着去,就如《麥迪遜之橋》的芬西斯卡。她不忘勉勵英輔要活下去。對英輔來說,那可需要無比的勇氣,而那一股勇氣就是源自於他對はる的愛慕。

信人想起他和愛人的生活,對同樣陷於苦戀但情況不盡相同的七重說:「愛上了,難免有點失控。」愛情招來的美好幻想往往會遮掩了部分的理智,結果很容易出狀況,容易失控。這句話不但適用於信人和七重,對はる、直樹和結花都派上用場。

另一方面,《北方的金絲雀》也教人想起《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特別是老師帶着孩子在夏天的山水綠草間唱歌的情景。然而,故事中的小孩都不可愛,小小年紀,好幾個已經明顯會跟其他人勾心鬥角,黑暗面清晰可辨。日本的影視作品特別多這類「早熟」的孩子。
 
當然,電影的焦點還是擔當女一現年 68 歲的吉永小百合。環顧世界影壇,像吉永小百合這般年紀依然拍片不斷,並大部份時間繼續堅守女主角地位的演員,只想到將滿 70 歲的法國女星嘉芙蓮丹露 (Catherine Deneuve)。吉永小百合拍《北》片絕對戮力,除了多場在冰天雪地拍攝的戲分外,還被石頭砸得頭破血流,更要跳海救人。畢竟是 68 歲的前輩,歲月痕跡掩藏不了,但較諸「越老越嫩」的劉曉慶,便不能不佩服吉永老師在銀幕上的風度。

Monday 29 April 2013

鐵甲奇俠 3

星期沒有幾齣新上映的電影,鋪天蓋地盡是《鐵甲奇俠 3》(Iron Man 3)。雖然《鐵》片已經佔去大部份的戲院檔期,要買好一點的座位,還是不太容易。

毫無疑問,Iron Man 是屬於 Robert Downey Jr. 的,別人演不出這個水準,也說明他的演技和明星魅力已經壓倒一些,至於有沒有新鮮感,則是另一回事。Marvels 漫畫上一齣電影《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也可以說是靠 Robert Downey Jr. 撐起了半齣戲。《鐵甲奇俠 3》的故事看來跟《復》片的連繫甚至比《鐵 2》還要多一些。

香港上映的是國際版,王學圻只有兩個鏡頭,演他老婆的范冰冰被消失了,演生化士兵的吳京也好像不見蹤影。反正去看《鐵 3》不是一心為了捧同胞的場,所以沒有像內地一些網民那樣憤憤不平。據說中國版的特別戲份不是由導演 Shane Black 執導的,而是有關團隊拍完後,導演看過一下而已。既然在國際版(好像還有美國版)抽掉了,拍得怎麼樣他可不在乎。這個「中國版」的做法從商業角度看來很合理也很聰明。中國市場那麼大,人人都想去賺錢,搞一個中國版算什麼?法國經濟不景氣,不就剛剛非常友好地把兩個圓明園大水法的銅首像歸還中國了麼?十年前,內地企業希望引進國外的產業,簽約成功,獲利的是內地一方。十年後,內地企業吸收了外國的經驗,剛好其他國家經濟下滑,國內的市場更顯強大,如今反而是內地企業紛紛要求外國提供「符合中國需要的產品內容」,否則休想在內地市場分一杯羹。形勢逆轉,現在簽約成功,可變成是外商自覺中了頭彩。

《鐵甲奇俠 3》聰明之處在於它的中國元素沒有詆毀中國人。「大反派」滿大人(The Mandarin;Ben Kingsley 飾)是英國人,並說成是來自南美,並塑造出中東恐怖分子的形象。演壞科學家的 Guy Pearce 則是在英國出生、在澳洲成長。

電影說 Tony Stark 在紐約一役(《復仇者聯盟》中大戰神界和異星的敵人)後,患上失眠和焦慮症,只管躲在大宅的工作室研製不同的鐵甲戰衣,跟女朋友 Pepper(Gwyneth Paltrow 飾)間中有小磨擦。十多年前跟他有過一夜情的女科學家(Rebecca Hall 飾)突然現身,在同一晚有過一面之緣的科學毒男變身帥氣才俊,又再次出現,加上滿大人到處發動恐怖襲擊。原來,這三人背後都互有關聯……

對不少觀眾來說,這正是他們追求的電影,特技出色,娛樂性豐富,(大部份時間)拍得專業精準。男主角的毒舌包含了幽默和自嘲,卻不是見多識廣的才會發笑,確實讓不少人感覺良好。

儘管說 Robert Downey Jr. 好看,但 Tony Stark 和 Iron Man 都已經有些開到荼微的感覺,也許拍完《復仇者聯盟》續集以後,不一定再有《鐵甲奇俠 4》。前兩集當大花瓶的 Gwyneth Paltrow 終於有稍具突破的演出機會,同時跟男主角有一兩幕「耍花槍」,倒不算毫無情趣。兩個反派 Ben Kingsley 和 Guy Pearce 都突出。

這也可以說是一齣給男人(或者說「大男孩」)的電影,那些科技狂想、能上天下地卻又如同玩具的機器人,還有保家衛國、英雄宿命之類的情節/調子,都該能滿足不少的男性觀眾吧。

Wednesday 24 April 2013

不道德的夫妻

齣《不道德的夫妻》(夢売るふたり)在算是有點無聲無息的情況下公映。

這是女導演西川美和另一齣自編自導的電影。她可說是另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半個徒弟,從對方拍攝電影的幕後工作開始,再晉升為助導。及至她首次執導電影,是枝裕和為她擔任監製。

《不道德的夫妻》從頭到尾是一齣比較平靜的電影,也許導演是希望藉此製造更強的荒謬感,但戲劇節奏把握得不夠準繩,134 分鐘的片子,看過一半後就開始有點拖拉。

故事以一對夫婦市澤貫也(阿部サダヲ飾)和里子(松たか子飾)為重心。最初兩人經營居酒屋,一場意外使心血付之一炬。在偶然的機會下,貫也從其中一名客人的情婦玲子(鈴木砂羽飾)那裏得到了一筆錢,也跟玲子逢場作戲。里子洞悉真相,大怒之餘,也忽生惡念,認為丈夫可以去安慰感情缺失的女子,並向她們「借取」金錢,好使他們快點存夠錢東山再起。貫也先後向咲月(田中麗奈飾)、紀代(安藤玉恵飾)、舉重選手皆川ひとみ(江原由夏飾)等埋手,差不多達成存款目標。然而,錢存得越多,里子和貫也之間的嫌隙也日深,女人老覺得男人出軌,男人則認為女人其實藉此報復自己和玲子那次的不忠。這時候,貫也跟帶着兒子和傷殘家公的女公務員滝子(木村多江飾)好像過從甚密;咲月不甘受騙和遭人訕笑,找私家偵探調查貫也去了……

劇本可以分成幾個段落,貫也選擇埋手的幾個女人除了性格不同之外,也代表着貫也心理變化的幾個階段。

看這齣電影時,我不十分投入,除了坐旁邊的老伯那陣頗強烈的「阿伯味」之外,男主角阿部サダヲ也是一大原因。雖然看過不少真實的新聞報道,知道很多騙財騙色成功的男人毫不英俊帥氣,但在電影世界中,編導應該更注意角色的形象。塑造真實的感覺沒有問題,但貫也這個人不夠立體,口才普通,完全缺乏提供幻想的空間。當然,編劇有盡力描寫貫也的過人之處,例如對條件好卻無姻緣的小「毒女」提供肉體和心靈的呵護,給女舉重選手打氣和做按摩,為要照顧老幼的在職單親媽媽做飯等。

女主角松たか子演得不錯,其中她發現丈夫對自己不忠,直至想到利用類似的機會來弄錢的一段,演得尤其好。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戲中客串演出的人不少,例如「怪相」妓女紀代的小混混前夫(伊勢谷友介飾)、玲子鍾情的有婦之夫和他的攣生弟弟(香川照之分飾),還有江湖味十足的私家偵探(笑福亭鶴瓶飾)。

總的來說,《不道德的夫妻》於製作細節見精巧,但故事和導演手法一般,真有點悶人。

Tuesday 23 April 2013

東京家族

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飲譽國際,很多人從這齣電影開始認識小津。十年多前,香港某片商發行了多齣小津電影的 VCD 和 DVD,我大概都買了,《東京物語》是那時候看的。2003 年,小津誕生一百週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搞了個小津回顧展,看了他最後的一齣電影《秋刀魚之味》。

當代日本殿堂級導演山田洋次執導筒 50 週年紀念,重拍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一來藉此總結自己的導演生涯,二來向該位影響他甚深的大師致敬,新版名為《東京家族》。有關《東京家族》和《東京物語》的異同,很多影評人或電影愛好者在不同的平台上已經發表過不少意見,不想多贅,倒想多談從《東京家族》得到的一些感想。

我把《東京家族》當一齣全新的電影看,不計較編導對《東京物語》所作修改和二者的高下。故事說平山家兩老,退休教師周吉(橋爪功飾)和妻子とみこ(吉行和子飾)從広島県大崎上島町老家到東京探望三名子女。長子幸一(西村雅彦飾)在市郊經營兒科診所,跟老婆(夏川結衣飾)和兩個兒子前鋪後居。次女滋子(中嶋朋子飾)經營理髮廳,丈夫(林家正蔵飾)大大咧咧,有點害怕嚴肅的岳丈,在店裏幫忙打雜,似乎是失業了。幼子昌次(妻夫木聡飾)吊兒郎當,從事舞台佈景工作,生活條件一般,交了個在書店工作的女朋友紀子(蒼井優飾)。

電影一開始,昌次搞錯父母下車的地點,兩老自己打車到達幸一的家,長孫不滿要讓出睡房給祖父母住。週末,幸一因為突發工作而爽約,沒能帶父母去玩。兩老轉到滋子家,又乏人照顧。幸一和滋子合資讓父母到橫濱住豪華酒店吃西餐,但兩老不完全享受,提早回滋子家,滋子要在搞派對招呼商店街鄰里,要兩老外出留宿。結果,周吉醉倒居酒屋,とみこ在昌次家過夜,見到紀子,大為欣喜,終於對昌次放下了心頭大石。可惜,とみこ來不及告訴大家就倒下了。

《東京家族》講的是家常事,通過一個家庭三代人的尋常互動,既看到父子與子女兩代之間溝通的矛盾和困難,也體現人生的無奈和無常。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都平淡樸實,在靜聒的氛圍裏揭開人倫的悲歡離合,不教人狂喜狂悲,卻讓觀眾都有所體會,進而思考。比較之下,山田洋次的觀點積極一些,儘管兩老來到東京之後有如「人球」,從沒有大吵大鬧,面對下一代跟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處世風格,大都抱着包容和寬讓的態度,更會說些打氣的話。但觀眾該能看出,編導對(日本)社會現今和未來的憂慮。在居酒屋那場,更讓周吉說出口了。

兩老出城,除了在橫濱「見識」過五光十色的摩天輪和無福消受的高床軟枕外,就只得最讓他們放心不下的幼子帶他們出去走過,看到比五十年前象徵日本經濟躍進的東京鐵塔高大得多的晴空塔 (Skytree),也遊過他們應該不會特別感興趣的秋葉原等地方,最後去了吃鰻魚飯。這特別對老父來說,不無一點諷刺,因為只有他心目中誌為最不長進的孩子願意花時間陪伴自己。事實上,到故事最後,也始終是幼子和他的女朋友願意花心思照顧老父。編導沒有批評(長子和次女)為口奔馳的冷淡,卻不忘頌揚傳統溫情的可貴。

在橫濱一段,請來了財大氣粗的大陸遊客客串演出。演員的表情動作,對白內容,以外國人拍的電影來說,真的異常到位。今天中國人出國消費旅遊,除了飽受國家恩情的殖民地餘孽外,那股氣焰早已燒開了。

比對之下,兩老家鄉的鄰家女孩由紀就活潑、善良、親切,很明顯是編導對城市和文明的慨嘆。所以就是周吉一直不喜歡昌次,但在東京之旅後,他看到昌次性格像母親溫順的一面。全片最溫馨好看的,也是母親到昌次家作客的一段。

《東京家族》也歌頌女性,母親為沉悶疏離的家庭帶來生氣,大嫂默默打點一切,活潑的鄰家少女是好幫手,紀子更可以說一個救贖的希望(不僅對昌次,甚至是整個社會)。

當然,這電影還讓觀眾反省,父母和子女,到底怎麼相待才算愛?才可以令對方感到溫暖和快樂?這足以說明老導的功力。

Monday 22 April 2013

黃金花四重唱

北京的航班上,有《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和《孤星淚》等電影供選擇(重溫),卻意外地發現這齣本週在香港(最大規模的那家電影院)以介紹形式放映兩三場的英國電影,自然「先睹為快」。

《黃金花四重唱》(Quartet) 改編自同名舞台劇,當年在倫敦西城上演過四五個月,完全談不上什麼經典。電影版受注目是因為這是兩屆金像影帝 Dustin Hoffman 首次執導的作品。英文片名叫 quartet,意即四重唱(或四重奏)。香港的中文片名加上了「黃金花」,大概是提醒觀眾這跟前年的《黃金花大酒店》(觀後感;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一樣,都是以一班樂齡老人為主角的(英國)電影,而且剛好本片的女主角 Maggie Smith 也參演了《黃金花大酒店》。

故事發生在一家貴族式老人院,院友都是退休音樂家。退休前是節目導演的 Cedric(Michael Gambon 飾)想趁音樂家威爾第誕辰紀念,籌辦一場募款音樂會以解決老人院的財政困難。全院上下都開始排練,一名新住客在這個時候搬進來,吹皺了一池春水……

《黃金花四重唱》這類電影在現今華語社會不常見,幾個主角都是七十歲以上的長者。片中的音樂家甚有尊嚴地活着,既有自我,也為別人付出,在黃昏暮年依然可以享受到生活的樂趣。這甚至比對年輕人的鼓舞勵志電影更值得嘉許。

說回電影,新搬來的院友原來是一代歌劇女高音 Jean(Maggie Smith 飾),她和已經住在院中的 Reginald(Tom Courtenay 飾)、Wilf(Billy Connolly 飾)和 Cissy(Pauline Collins 飾)曾是合作夥伴,Jean 與 Reginald 還有過短暫的婚姻關係。四人在威爾第《弄臣》一劇中合作演出過四重唱,譽為歌劇經典。Cedric 希望他們再度攜手作壓軸演出,但 Jean 強烈反對,一來自覺年華老去,害怕無法演出水準而砸了招牌,二來她和 Reginald 還有多年未解的心結。幸好在開朗且帶點不覊的 Wilf 和返老還童(間中失憶或癡呆)的 Cissy 來回勸解下,Jean 終於同意重踏台板,也和 Reginald 重續前緣。

把故事都說了沒什麼關係,因為看《黃》片的重點在於演員。劇本四平八穩,勝在對人情看得通透,尤見於對那些老藝術家心理狀態的描寫。一班老牌演員的演繹將各個角色鮮明的性格詮釋得栩栩如生。不要期望演員會親自演唱,編導也巧妙地避開了這個「難題」。另一方面,片中倒有一批真正的老音樂家以本尊身份演出,扮演院友,在電影中大演功架,所以在多場排練和演出的戲分中,音樂氛圍生動自然。

近年演出質和量並重的 Maggie Smith 佔戲最重,跟演她前夫的 Tom Courtenay 都好看,但兩個主要配角 Billy Connolly 和 Pauline Collins 同樣精彩,間中甚至更搶鏡頭。

Dustin Hoffman 初執導筒,節奏和氣氛調控得宜,場面調度和手法也見流暢熟練,大概這樣就足夠了,才不期望他拍什麼大製作或科幻片,看 Kenneth Branagh 拍《雷神奇俠》(Thor) 就是個難過的經驗。

片首提及的特別放映,發行商選了四齣跟音樂有關係的電影。基於時間所限,只選了吉永小百合等主演、改編自《告白》作者湊佳苗一個短編的《北方的金絲雀》(北のカナリアたち)。

Tuesday 16 April 2013

誣網

麥電影《誣網》(Jagten) 是一齣文藝冤案片。男主角 Mads Mikkelsen 憑此片贏得去年康城影帝,是讓我買票的最大原因。

失婚兼失業的小學男教師 Lucas(Mads Mikkelsen 飾)轉到幼稚園當校工,一直善待孩子。可是老友 Theo(Thomas Bo Larsen 飾)的小女兒偶然講了一個大話,連累 Lucas 涉嫌非禮幼童,學校、家長、朋友和社區一致把 Lucas 當作罪人。雖然最後有個相對圓滿的結局,看來一切和好如初,但對 Lucas 來說,就留下了非常大的陰影。

電影描述的冤案,因為成年人「相信」小孩子不會說謊,幼稚園校長察覺到一些所謂的蛛絲馬跡便草率行事,還有其他人受群眾心理影響而統統爬上道德高地執行「家法」,結果全部因為不用腦而變成幫兇。《誣》片拍得平實而緊湊,讓故事提升到較高的層次,甚至帶出哲理味道。

當然,最後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當成沒事發生一樣,跟 Lucas 嬉笑如昔。同樣地,Lucas 也知道他跟這些曾經對他施以身心虐待的人都回不去從前的親密關係。那份黑暗的感覺可能比一發幾乎命中的冷槍更令人心寒。

故事中段 Lucas 的兒子 Marcus(Lasse Fogelstrøm 飾)登場,他因為老爸「闖下的禍」而受連累,全片劇情也從這部分開始有更強的張力。

Mads Mikkelsen 飾演被全村人冤枉的鐵漢,表現十分投入,淚眼模糊的時候,也讓人同情。其他演員都演得十分稱職,讓這齣小格局的影片散發出教人窒息的壓迫感。

Monday 15 April 2013

攻‧元 2077

本上,《攻‧元 2077》(Oblivion) 是一齣影像凌駕故事的電影。話雖如此,主要場景的構思和演繹卻不是漫天花火耀目璀璨的一類,而是跟導演 Joseph Kosinski 上一齣執導的電影《創戰記》一樣,走簡約流麗的路線為主。《創》片以黑色和藍色為主調,《攻》片則以灰白色來粉飾主場景。

《攻‧元 2077》的原著是導演 Kosinski 在 2005 年創作的 12 頁科幻故事,後來改編成同名漫畫,據說挺受科幻迷歡迎,在動漫節賣出了幾萬冊,讀者包括 Tom Cruise 的經紀人,之後的事無需多說。電影版的故事很簡單,2017 年地球人跟外星人大戰後慘勝,倖存者移居太空。60 年後,技術人員 Jack(Tom Cruise 飾)和他的伴侶兼通訊員 Victoria(Andrea Riseborough 飾)給派到地球收集僅餘的資源。Jack 受奇怪的記憶困擾,又對古老事物莫名地喜歡。任務即將完成,有艘太空船失事墜毀,Jack 發現一名神秘而美麗的女子,對方自稱 Julia(Olga Kurylenko 飾)。同時,Jack 又遇上匿居地球的 Beech(Morgan Freeman 飾)和 Sykes(Nikolaj Coster-Waldau 飾)等人,逐漸發現他眼前的一切並不是他以為是真實的一切……

這電影不十分好看,因為節奏慢,將 126 分鐘的篇幅刪減至 96 分鐘便差不多。故事的內容和細節也沒有太多新意。內容看來帶點環保意識,卻又欲言又止。每次劇情快要推上高潮,總是無以為繼。到結局揭開背後的陰謀,又有「熟口熟面」之感。假如購票進場是一心追求視覺的刺激,那基本上只有結合直升機和戰鬥機特色的「泡泡船」(Bubbleship) 比較有趣。

在劇本裏要挑出值得討論的地方,該是 Jack 能「死而復生」。這部分牽涉劇情關鍵,不能拆穿,大概是想說明人性之可貴和獨特在於天良和感情。然而,Jack「劫後重生」,是不是能讓愛人和周圍的人都可以無條件地接受他,又是一個包含道德和邏輯的問題。在電影有限的空間裏,我們明知道 Jack 是怎樣的一個人,在情感上還是義不容辭,照單全收。從這一點也大概說明為什麼 Kosinski 總是拍這一類科幻片──他不擅長講故事,也不善於處理一切包含文藝色彩或人文意義的素材。

行年五十的 Tom Cruise 大概明白,他再努力也無法讓所有(或者說大部分)人相信他是有演技的,所以乾脆回去拍動作片好了。他在本片的演出當然沒有任何突破之處,但正是這樣才顯出他「稱職」。我真心認為,他和劉德華都不是零演技的,只是他們的偶像光芒太厲害,即使他們演好一個嚴肅的角色,觀眾多半只會抱着看明星的心態去欣賞,然後「好專業」地批評說,他們拋不開偶像的光環。

至於 Jack 的兩個女伴,演 Victoria 的英國女演員 Andrea Riseborough 表現較佳,Olga Kurylenko 這回真的像花瓶。反而客串飾演皮笑肉不笑的總部聯絡員 Sally 的 Melissa Leo 還讓人印象深刻一些。

這戲是 Morgan Freeman 第一次跟 Tom Cruise 合作,角色沒什麼發揮。說起來,他們兩人也有一點淵源。他們第一次提名金像影帝同是在 1989 年度的奧斯卡。前者在贏得最佳電影的《山水喜相逢》(Driving Miss Daisy) 中扮演司機,後者則苦心經營,在 Oliver Stone 執導的《生於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飾演斷腳退役越戰士兵,結果兩人雙雙敗給「黑馬」,《無悔今生》(My Left Foot) 的 Daniel Day-Lewis。二十幾年過去,Daniel Day-Lewis 繼續捧獎,Morgan Freeman 憑《擊情》(Million Dollar Baby) 得過男配角,但似乎影帝夢難圓。至於 Tom Cruise,沒有長高,但繼續是充滿明星丰采的男一。所謂「命」,大概就是這麼樣吧。

Saturday 13 April 2013

電影馬拉松(2013 年 4-6 月)

段時間有五個星期不在香港,該不會看太多電影。

「★」代表入場指數

4-11
《攻‧元 2077》(Oblivion) ★★★★
《明天記得愛上我》★★
《誣網》(Jagten) ★★ 1/2

4-18
《東京家族》★★★★★
《天煞逆緣》(The Host)★★★
《不道德的夫妻》(夢売るふたり)★★ 1/2

4-25
《鐵甲奇俠 3》(Iron Man 3)★★★★

5-2
《催眠潛兇》(Trance)★★★
《非常大婚》(The Big Wedding)★★ 1/2
《DNA 白金數據》(プラチナデータ)★★

5-9
《騙地謊言》(Promised Land)★★★ 1/2

5-16
《星空奇遇記:黑域時空》(Star Trek: Into Darkness)★★★★★
《The Great Gatsby》★★★★ 1/2

5-30
《Now You See Me》★★★

6-6
《醉爆伴郎團 3》(The Hangover Part III)★★
《After Earth》★★

6-20
《地球末日戰》(World War Z)★★ 1/2

6-27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

Thursday 11 April 2013

HKIFF 2013 之 10:愛是神奇

在英、法兩地上映,明天才於美國公映的《愛是神奇》(To the Wonder) 稍後應該也會在香港正式上映。選它作為今年國際電影節的壓卷篇,純粹巧合。

前年看《生命樹》(觀後感),進場前有心理準備會昏睡到尾,結果卻挺喜歡的,因為劇情較預期的紮實,也沒有想像的晦澀難懂。這次看《愛是神奇》,攝影、配樂、美術同樣流麗,故事也不至於教人完全摸不着頭腦,但劇情的比《生命樹》更意識流,更遠離傳統的敘事風格。Terrence Malick 繼續縷述他對愛和宗教的思考。看《愛是神奇》,覺得電影最初只是一個純粹的文本,充滿詩哲味道,但沒有任何畫面或構圖。文本既就,編導才去想怎麼把這些像詩歌多於散文的對白拍成電影,配上音樂(這次是華格納和柴可夫斯基)。有人甚至說,《愛是神奇》更像 Malick 的本色,對比之下,《生命樹》是 Malick 版本的《變型金剛》(Transformers) 而已。

電影一開始,一對異國戀人 Neil(Ben Affleck 飾)和 Marina(Olga Kurylenko 飾)在巴黎街頭和天主教徒聖地聖米歇爾山 (Mont-Saint-Michel) 依偎談情,灰濛有雨,卻不損一對漂亮男女的熱情。女的走起路來像跳舞,男的總是穩如泰山溫柔守護。漲潮之前,兩人走在浮沙之上,看見大西洋海水一直漫進,既是美景,也似乎是個隱喻。末了,Marina 對 Neil 說,她願意跟他走一段。

鏡頭一轉,Neil 把 Marina 和她的女兒帶回自己俄克拉荷馬州的老家,陽光明媚,金黃草原,是另一番味道。最初兩個歐洲女子十分享受美洲大陸的一切新奇,例如把大型超市當成遊樂場。晚上在家帶着電烅和燈罩也玩個不亦樂乎。然而,風向很快便改變。Neil 從事環境評估的工作,發現土地受污染。儘管 Marina 仍然享受跟 Neil 的肉體歡愉,但她開始覺得生活沈悶,女兒也不完全融入當地。他們的三口之家住了很長一段時間,裏面仍仍空空的,表示他們一直未能在這片地方建立起一個新的家,更遑論其他。

Marina 和 Neil 上教堂,遇上神父(Javier Bardem 飾)。神父原來對信仰存有疑問。這和 Neil 發現人類破壞土地其實是同一類的反思。與此同時,Marina 把女兒送回歐洲,但她始終無法好好修補跟 Neil 的關係。原來 Neil 在當地有個舊愛 Jane(Rachel McAdams 飾)。光看外表和談吐,便感覺到 Jane 跟 Neil 應該更匹配。Marina 美麗,但她對愛的追求和態度,還有她敏感脆弱的性格,逐漸讓 Neil 感到吃不消。

在俄克拉荷馬,Marina 有個女朋友,但對方比她更自我開放。那女朋友彷彿是 Marina 的一個反照,從對方身上 Marina 看到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最後 Marina 鼓起勇氣,任性去「追求」一次,電影從如花如詩的氛圍掉回現實的深淵裏。

《愛是神奇》拍得很美,但該不會教所有人從頭到尾都享受。編導的看法也比較消極。

導演把兩個主角都拍得很美。來自烏克蘭的 Olga Kurylenko 是上一齣 007 電影《量子殺機》的「邦女郎」,本星期公映 Tom Cruise 的新片《攻‧元 2077》(Oblivion) 也是由她當女一。Olga 學過芭蕾舞和畫畫,在莫斯科得到賞識當上模特兒,再主動尋找試鏡機會,轉型成為演員。她在《愛》片中就像一個多愁善感的舞伶。至於一向木訥的 Ben Affleck,這次歪打正着,角色對痛苦默默承受,處之泰然,他演來不慍不火,加上拍攝前鍛煉過一下,從外型到氣質都挺配合的。也可以說,Malick 慧眼,送了一個配合 Affleck 條件而不需要太多演技的好角色給 Affleck。

Wednesday 10 April 2013

HKIFF 2013 之 9:苦兒流浪記

知道《苦兒流浪記》會全院滿座,所以提早一個小時去排隊;也早知道觀眾以長者為主,那天在會場所見,把所有觀眾的年歲加起來,一定超過二萬歲。

《苦兒流浪記》最為人所熟悉的,要數女主角蕭芳芳和她在片中主唱的那一曲《媽媽好》。電影在 1960 年公映,但早於 1955 年便開始籌備、劇組為讓當年剛憑《梅姑》在亞太影展奪得最佳童星獎的蕭芳芳演出小梅一角而一波三折,延至 1958 年才拍成《苦》片,當時蕭芳芳 11 歲。這戲製作認真,為了拍攝雪景而跑到日本的北海道去,加上其他阻擾,結果成本大增,花了一般黑白片兩倍的製作費。電影後來又給積壓了兩年才能上映。幸好賣座很好,才沒有血本無歸。

故事說小梅(蕭芳芳飾)本為孤兒,媽媽(陳燕燕飾)收養小梅後視如己出,如珠如寶。長期在外打工的「爸爸」受工傷回家,要把小梅賣掉。最後,小梅給一名江湖賣藝人(王引飾)買了,但對方視小梅為女兒,教她耍把戲之餘,也教她認字,兩師徒相濡以沬。後來一次意外,師傅給收監兩個月,小梅帶着猴子和三條小狗遇上了(很可能是她親生母親的)甘太太(胡蝶飾),對方見小梅和自己跛腳的女兒投緣,想把小梅留下,但小梅不忍離開師傅,師傅則希望藉賣藝教會小梅自立的本事和處世之道。於是,兩師徒又繼續到處賣藝,直到遇上一場大風雪……

蕭芳芳演小梅,靈巧敏銳,十分討好。片中的雜耍場面都是芳芳親自表現,沒有花假。前輩藝人認真嚴謹,成名除了看運氣和機緣,本身的實力也非常重要。除蕭芳芳外,陳燕燕、胡蝶、王引都是出色演員。

胡蝶和陳燕燕是舊上海的知名女星。胡蝶出道早,以一人兩分飾兩個性格迥異姐妹的《姊妹花》成名,曾當選「電影皇后」,擊敗陳玉梅、阮玲玉等女星。她拍《苦兒流浪記》時,已經是二度復出了。

陳燕燕在上海時演過《苦》片導演卜萬蒼的《戀愛與義務》,在《一剪梅》(觀後感)中演過阮玲玉的女兒。她從小在北平長大,說得一口標準的國語,所以從默片轉演有聲電影時比較順利。陳燕燕在 1950 年代定居香港,拍了不少電影,包括跟林黛合演《金蓮花》,在亞太影展上林黛得最佳女主角,陳燕燕拿下最佳女配角。

王引也大有來頭,憑《手槍》奪得第一屆金馬影帝(1962 年),後來憑《緹縈》再得第九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電影的結局來得有點突然,看來顯然是要拍續集了。《苦》的製片人朱旭華的長子朱家欣在電影資料館編印的刊物中說,他爸爸很想拍續集,叫《萬里尋親記》,劇本也寫好了,苦兒(小梅)會找到媽媽,母女重逢,只是後來沒有拍成。

從《苦兒流浪記》可以看到國語老片製作認真的一面。不管是在日本實地拍攝的雪景,還是在郊外拍攝的鄉村景色,甚至甘太太坐的那艘船,都看得出當中的考究。《苦》片的一些情節在今天看來很單純,甚至幼稚,但畢竟在那個時代,生活就是那麼純樸。電影沒有複雜的語言,卻有一份濃濃的人文氣味。

Tuesday 9 April 2013

2013 第一季觀影小結

2012 年 12 月末尾看的茂瑙電影《最後一笑》(Der letzte Mann) 和《浮士德》(Faust) 計算在內,剛過去的一季共看了 48 齣電影,打破了自己的紀錄,但相信以後要再打破這項紀錄的機會不大。

每年的第一季通常是全年看電影最多的時候,歐洲電影節、奧斯卡候選電影,還有三月中下旬開始的國際電影節,光是這幾個活動加起來,一般已經超過二十齣戲了。

特別突出的電影不算多,水平不錯的倒有一批,選出十大真要費一點心思。

本季自選十一齣首輪電影(最後三齣同分),排名按先後:

林肯》(Lincoln)
一代宗師
追擊拉登行動》(Zero Dark Thirty)
向政府說不》(No)
皇家風流史》(En kongelig affære)
黑殺令》(Django Unchained)
大師》(The Master)
神探亨特張
巴黎聖騎士》(Holy Motors)
大渡海》(舟を編む)
雲圖》(Cloud Atlas)

Monday 8 April 2013

HKIFF 2013 之 8:斷了線

聯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讓很多人都迷上了各種社交網站或通訊平台,《斷了線》(Disconnect) 由三個據說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故事組成,都是跟這張處擬的「網」有關係。

三個故事平衡推進:夫婦在兒子早夭後關係越趨冷淡,曾當兵的丈夫(Alexander Skarsgård 飾)工作表現一般,私下沈迷網上賭博,妻子(Paula Patton 飾)一直對兒子夭折耿耿於懷,常往討論區找知音人傾訴。突然捲來一場盜用信用卡風暴,夫婦倆找退休警探(Frank Grillo 飾)調查,懷疑騙徒就是老婆的其中一個知音人(Michael Nyqvist 飾)。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學校,退休警探的兒子(Colin Ford 飾)和同學在社交網站建立假的賬戶,扮成少女惡作劇色誘同級愛音樂的「宅男」同學(Jonah Bobo 飾)。社交網絡無孔不入,很快玩出火,「宅男」自殺昏迷,全家的關係亦陷於緊張。當律師的老爸(Jason Bateman 飾)找到兒子的社交網站賬戶,跟「少女」對談,逐漸翻出對方的真正身份。第三個故事發生在電視台,女記者(Andrea Riseborough 飾)有少許才華,卻苦無機會上位。在色情網站找到年輕男伴遊(Max Thieriot 飾),覺得是個好題材,又知道對方原來跟一大班未成年男女給「關」在一起做網絡色情表演甚至真正的性交易。終於徵得男伴遊同意做了一個訪問,不但獲得 CNN 賞識,更引起 FBI 注意,要女記者交出受訪者資料。律師告訴女記者沒有退路,只能合作,不然前途盡毀,但女記者擔心一旦供出資料,男伴遊會有生命危險……

劇本寫得工整,但情節大多在意料之中。信用卡騙案再次告訴觀眾要注意網上安全,至於年輕夫婦的感情問題,描寫卻不夠細膩。「知音人」的出現本來可以掀起高潮,編導卻沒有再加發揮,故事有戛然而止之感。網上惡作劇一段側寫網絡欺凌,還有家庭關係疏離。律師和警探都跟他們自己兒子的感情疏遠,律師忙於工作,很少和子女溝通;警探父兼母職,跟孩子相處時間較多,卻沒有以較感性的角度去誘導兒子。這算是全片層次最豐富也最完整的一個故事。女記者一心希望事業成功,找男伴遊做訪問之餘,也靠肉體討男上司歡心博取機會。她後來擔心男伴遊的安全,當然是出於良心自責,但男伴遊反過來質問她的那番話也有值得思考之處。這一段除了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外,也牽涉到職場手段,甚至姐弟戀。無疑元素豐富,情節卻比較散亂,看來未夠一氣呵成。

參與的演員大都表現稱職,但沒有哪個敢說異常出眾。比較之下,演警探的 Frank Grillo 大部份時間表現剛強,到最後為了保護兒子而終於「心軟」下來,戲份不算多,但性格鮮明。演他兒子的 Colin Ford 和演男伴遊的 Max Thieriot 各有一兩場戲要表現出激動的情緒,兩個年輕演員都做得不錯。

坦白說,《斷了線》的故事沒有太多新意,劇本結構和拍攝手法也談不上新鮮,能讓我買票去看,除了因為是群戲,演員較多之外,也因為時裝設計師 Marc Jacob 首次演戲。電影甫開場,他就亮相,全片共有四五場戲,對白不多,倒也不算打醬油。他飾演控制未成年男女做色情勾當(包括男伴遊)的男鴇,挺有男子氣,出乎意料之外。不能說他有演技,但表現還是稱職的,日後行走江湖,總算保得住名號。

電影已經配上中文字幕,看來應該會正式公映。

Saturday 6 April 2013

HKIFF 2013 之 7:婚約指環

初決定買票看《婚約指環》(エンゲージリング)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三個名字:木下恵介、田中絹代、三船敏郎。他們全都是日本影史上超響亮的名字。

電影拍成於 1950 年,由木下恵介執導和編劇,講述有夫之婦戀上丈夫的醫生,發展出一段近乎 David Lean《相見恨晚》(Brief Encounter;觀後感)和費穆《小城之春》混合體的苦戀故事。《相》片和《小》片分別拍成於 1945 年和 48 年,說不定木下恵介寫劇本時真的受到兩者的啟發。

典子(田中絹代飾)在銀座經營珠寶店(九鬼貴金屬店),跟丈夫九鬼道雄(宇野重吉飾)結婚多年,但道雄健康欠佳,長年卧病在床,後來更搬到熱海附近的別墅靜養,每個周末有醫生上門問症,典子也趁這時候從東京過去陪丈夫過周末。在婚後不久,因為道雄的健康問題,兩人早已過着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某個星期六下午,典子在公車上巧遇英挺的江間猛(三船敏郎飾),原來對方是替道雄看症的新大丈。典子埋藏已久的熱情碰上江間的肉體,慾望一發不可收拾。病人的身體或許衰敗,心思卻可能更澄明。道雄看穿典子的心事,江間對典子的好感越來越深,但典子作為人妻,既對江間難以抗拒,又不願意辜負深愛自己的丈夫……

《婚約指環》好看之處在於導演的鏡頭調度和男女主角的演出。片首男女主角從公車、小鎮到路上多次相遇,一氣呵氣。典子手上的婚戒和江間腳上的白鞋連番出現,含蓄卻直接道出兩人的背景、性格和心理變化。96 分鐘的電影,不管是室內對談,還是海邊暢泳,都拍得那麼利落。末段典子到旅館找江間,離開時拍典子的背影,跟行車隧道光影和汽車燈光的對比層次豐富,流動而富詩意。

田中絹代和三船敏郎幾乎可以說是日本電影史上最重要的男女演員。拍攝《婚》片時,女的已經 41 歲,男的剛好 30 歲。以往看過田中絹代演出的角色,不是靜態端莊,就是不好相處的一類。在《婚》片中竟然一反常態,變成多情少婦,更流露出誘人的魅力。反觀猛男三船敏郎變成肉體橫陳的慾望對象,更被田中絹代多番「輕薄」。更教人意外的是在這段苦戀中受傷較深的竟然是三船敏郎!兩人都演得好。儘管從修復的黑白畫面中看得見女人明顯比男人經歷更多的歲月洗禮,但出奇地無損這對相逢恨晚戀人的匹配程度。

演病夫的宇野重吉看來真的很瘦弱,特別是三船敏郎應該為此片鍛煉過一下。宇野重吉原名寺尾信夫,也是日本知名演員,他的大兒子是得過唱片大賞和日本影帝的著名歌手兼演員寺尾聰。

這齣 1950 年的老電影經過修復,跟另一齣在電影節看的修復經典《苦兒流浪記》(拍成於 1958 年,1960 年才公映)比較之下,《婚約指環》的畫面質量明顯優勝。不是說誰的修復功夫更到家,而是從此看出,電影(拷貝)的護養和保育也是很重要的。很多華語老片的拷貝往往都是在外地重光,然後才拿去修復,這種情況可反映了什麼呢?

Friday 5 April 2013

HKIFF 2013 之 6:大渡海(字裡人間 / 宅男的戀愛字典)

月十三日才於日本正式公映的《大渡海》(舟を編む)是少數以編纂詞典為題材的電影。電影改編自三浦しをん前年得獎的同名小說,據說銷量超過 60 萬冊,現在由石井裕也執導,改編和拍攝的速度算挺快的。

一翻今屆電影節的訂票手冊,純粹出於個人情意結,認定《大渡海》非看不可。故事從 1995 年開始,在一家大型出版社玄武書房的辭書部,主編松本朋佑(加藤剛飾)決定開始編纂一部收錄 24 萬詞的中型日語詞典《大渡海》(跟広辞苑、大辞林的篇幅差不多),並多收錄當代日本的常用語(甚至潮語),但得力助手資深編輯荒木公平(小林薫飾)要辭職回家照顧病妻,留下個性活潑的年輕編輯西岡正志(オダギリジョー飾)和編務助理佐々木薫(伊佐山ひろ子飾)。荒木從市場部找來不擅辭令的「宅男」馬締光也(松田龍平飾)替代自己。項目展開,每個工序需時以年計算,期間出版社最高領導村越局長(鶴見辰吾飾)打算停止成本超高卻回報甚低的詞典業務。西岡努力斡旋,終於保住了《大渡海》和辭書部,但他卻要付上代價。另一方面,馬締光也在居住的公寓邂逅了希望成為料理師傅的林香具矢(宮崎あおい飾)。《大渡海》從選詞、編寫、設計、排版到校對,經歷了十多個寒暑終於完成,成書之日,卻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從劇本所見,原作者應該做了很充分的資料搜集,對於辭書編纂的骨幹工序描寫得有條不紊,大致精準。故事有風趣也有感人的地方,節奏不徐不疾,一路看着沒有沈悶的感覺。

男主角松田龍平是已故影星松田優作的長子,在成名作《御法度》中是個迷倒一班大哥哥的「美」少年,那戲至今還沒看過,他的舊作只看過《Nana》和《蟹工船》(觀後感)。這回演宅男編輯,造型加上演技,滿稱職的。オダギリジョー(小田切讓)演的西岡前半部戲份較多,角色活潑多言,挺討好的。兩個資深編輯加藤剛和小林薫則氣定神閒。只得四五場戲的鶴見辰吾,對三十歲以上的香港觀眾來說,可能並不陌生,因為他在二十出頭時來香港拍過兩齣楊凡導演的電影《海上花》(1986) 和《流金歲月》(1988)。至於女演員,不管戲份多寡,都有點打醬油的感覺。

電影中編纂的那部詞典叫《大渡海》,意思是為一個詞語在茫茫字海中找出最準確的釋義,可能有如渡海之難,而幫助讀者解答疑難,把他們引領到目的地,亦如泛舟詞海。在片中,主編松本教授時刻帶着卡片,努力收集新詞,編寫釋義和例證。其實自踏進 1990 年代,這種編纂辭書的方式已經為分析和編集語料庫所取代。具體一點說,就是通過電腦系統收集真實的語料(文字和說話),通過科學化的分析,編寫釋義,並直接從語料庫挑選例證,放棄由編輯造句,避免生硬或與時代脫節的例證。唯一不變的,是詞語的釋義仍由專家來寫、再由編輯潤色。此外,《大渡海》中收集詞彙、撰寫例句的工序,到現在仍然沒有完全消失。在一些歷史悠久的辭書出版社裏,還保存着一套套叫 background framework 之類的文本,跟《大》片中那些放在書架上一箱又一箱寫滿釋義和例句的卡片異曲同工。

出版詞典幾乎等於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要注意的細節非常多。例如片中馬蹄光也跟紙商代表說,紙張要不透光,還得觸手不黏。紙商帶來的 45gsm 紙是好貨色,但用來刷《大渡海》那種規模的詞典還嫌厚一點。紙越薄,價錢越高,對印刷技術的要求也更高,印刷時間亦較長。在香港有本事也願意刷詞典的印刷廠就那麼兩家。

在內地,不少出版社都計劃出版詞典,但到最後出版成功的卻沒有太多。今時今日,詞典出版也有點像形象工程,因為有能力編纂詞典的出版社越來越少,設立辭書部的更少(在香港只有兩家)。出版詞典可以體現出版社的實力。其實能夠恰當運用,詞典的內容還有很多可供開發的空間,只是看得見又願意做的沒有幾人,除了成本外,很多人都認為免費的網上詞典多的是,搞辭書是無謂的生意。然而,網上詞典資料的來源是什麼?沒有新的語料,任何平台上的詞典都會被淘汰。新的語料來自哪裏?靠「維基百科」那樣的集約編輯方式做得來嗎?任何的詞典都需要一個系統,那就是在《大渡海》中主編訂下的一份體例(或說「稿例」)。

看《大渡海》最親切的一段,莫如荒木編輯退休時,送給馬蹄光也的那雙護袖。長期做案頭工作的話,這東西十分有用。做詞典跟戴護袖一樣,得實用、老實,時刻努力把錯誤減到最少。

Thursday 4 April 2013

HKIFF 2013 之 5:莫言上師一身蟻

年電影節總有中伏時,這齣《莫言上師一身蟻》(Mouna guru) 也算是。電影不是拍得很差,但跟期望明顯有一段距離。唯一有「新意」的是好多年來再次在電影院看配音的真人演出電影。

三年前的《作死不離 3 兄弟》(3 國際電影節譯《三傻大鬧寶萊塢》;台灣譯《三個傻瓜》)令人耳目一新,從此多了印度電影在香港公映,現在幾乎每季(至少)一齣。同時受《作》片的譯名風格影響,後來大部份印度電影的中文譯名求誇張諧趣並滲入廣東話俚語。本片的中譯名顯然受英譯片名 Guru of Silence 中 guru 和 silence 兩詞影響,也因為中國作家莫言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再配合劇情,於是便合成為「莫言」「上師」「一身蟻」。這麼理解的話,這中文譯名還過得去。然而看到最後,便曉得 silence 其實還指聽障人士,guru 可指老師,所以電影的另一英文譯名是 The Silent Teacher。這樣,「莫言」和「上師」就不全對了。

電影片長 153 分鐘,中間設有「中場休息」,但在香港放映時當然沒有真的讓觀眾小息了。有趣的是,電影要進入中場休息時,讓男主角背着鏡頭解手。這是近年看過的印度電影中,引入中場休息最風趣的一個安排。

故事說心地善良、寡言自我的 Karunakaran(Arulnithi 飾)意外惹上一個小麻煩而被逼轉學。他讀書成績好,但我行我素。在新學校無意中搶了小器同學的風頭,更慘的是,糊里糊塗地墮進了一起警察謀財害命的犯罪漩渦裏,結果裏裏外外都受打擊……

《莫》片的故事包含挺多的細節,拍成三四集的短篇劇集,每一集有不同的主線,效果更佳。主角 Karunakaran 跟嫂嫂的妹妹有一段感情戲,交代得有點沒頭沒腦。女孩第一眼便看上了還算高大英俊的 Karunakaran,男的也有無意,卻多是女孩的熱臉貼上男生的冷屁股上。編導不想搞出傳統的團圓結局,但整齣電影不停提醒觀眾印度對階級和親疏的(勢利)觀念,最後安排兩人各自為理想而努力,不夠盡興。

愛情是其中一道(配)菜,其他的菜可多了,有壞警察為錢殺人,正氣校長為護短而說謊,精神病院黑幕,大肚女神探冷靜地破案,警察首長因為地方勢力和政治考慮而放過貪贓枉法的同僚,家人為生活和面子而算計親人等。雖然電影以男主角為重心,實際上他是串連起上述所有支線的軸心。比較之下,Karunakaran 一角的性格反而不及一些配角的那麼深刻。

Karunakaran 有些特質跟不少印度電影的男主角類同,例如心地好,但性格總是酷酷的,對心儀的女孩很專情,會保護弱小,能文能武,陷於麻煩卻可獨力扭轉乾坤。坦白說,看多了,便越來越覺得有點惱人、不真實。同是男人,怎麼電影的歹角可以那麼義無反顧,壞事做盡?難道印度的男人與別不同,就是如此兩種?當然不,只是那裏的電影世界似乎仍是這麼單純。

Wednesday 3 April 2013

HKIFF 2013 之 4:向政府說不

是打進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後五強的電影之一,跟得獎的《愛》(觀後感)和另一齣不久前看過的入圍作《皇家風流史》(觀後感)比較,《向政府說不》(No) 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配合目前本地的政治環境,在香港的這個中文譯名唸起來特別有意思。

故事以 1988 年智利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讓已經執政十五年的軍人獨裁者皮諾切特 (Augusto Pinochet) 再擔任總統八年的歷史時刻為背景。全民公投只是塗脂抹粉的政治把戲,實際上多年來以各種暴力手段打壓異己,軍政府自信根本不會受到任何挑戰。只是面對國際壓力,便假意製造開明的形象,讓自己和反對陣營在公投之前大約一個月在電視上播放時間相同的政治宣傳節目。反對派找來父親是異見人士的廣告才子 René(Gael García Bernal 飾)當顧問,策畫廣告和政宣攻勢。經歷二十七天的廣宣攻防戰後,奇跡真的降臨智利了。

電影以舊攝影機拍攝,畫面略顯昏黃,間中有點不對焦,加上在服飾、造型、佈景、道具等方面着意重塑 1980 年代末的效果,並跟故事背景當年真實的電視節目片段和廣告交錯出現,劇情富張力,也營造出一份荒謬感。

同是仿古,《向政府說不》比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Argo-救參任務》(觀後感)可觀、有趣,因為加入了真實的時代回憶,劇情的張力源於對自由的追求,還有在這原則之下的堅持、忍耐和角力。墨西哥男星 Gael García Bernal 早已跳出南美,但跟很多進軍歐美的外國演員/影星一樣,在國外就是水土不服,一回家就重拾光芒。

從那些舊舊的片段,看得見時代的標記(例如在公投前一年當選環球小姐的智利代表 Cecilia Bolocco),還有時代的變化(用錄像帶的錄像機,給視為新產品的微波爐等)。

在我看來,René 不是什麼熱血青年。他接受反對派聯盟的邀請,最初大概僅視之為一份工作,儘管有人認為這跟他的出身(其父是有名的異見人士)大有關聯。他不大清楚自己的客戶是什麼人,所以最初曾經遭聯盟內一些人激烈的反對。但後來執政陣營的爪牙伸到他頭上,也可能被「罵醒」了,他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做的是什麼,可能會為國家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在今天,利用廣告做政治推廣並非新鮮事,但在故事發生的時代和國家,可是一個新概念。嚴格來說,《向政府說不》的廣告戰未到戰爭的級數,保守一方(執政陣營)從頭到尾沒有什麼創意,到後期甚至只是複製反對派廣告的概念。這場對陣另一看點是兩派的幕後顧問在同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一個是老闆,一個是員工。上司 Fernando(Néstor Cantillana 飾)本來不完全接受下屬的作品,最初知道 René 替(看來)全無勝望的反對派獻策,更對 René 冷嘲熱諷。後來反對派越做越好,政府沒有對策,便邀請 Fernando 這類相信「穩定便是最好」的右派加盟,更配合政府機器去偷 René 一方的點子。但就是找到 Fernando 幫忙,始終黔驢技窮,到最後還是不能不承認 René 超越了自己。儘管 Fernando 不全是一個可愛的角色,但作為上司,他最終沒有使出長官意志壓倒一切的卑劣手段,更勇於接受事實,還是可敬的。

現在的香港仍是一個可以向政府說不的地方。我們當然想在一個能夠說不的地方生活。「其他國家」不是我愛喝的茶。

Tuesday 2 April 2013

北京遇上西雅圖

說這戲在中國大陸賣個滿堂紅。在香港,從情人節(二月中)開始,就搞了好幾次售票的優先放映活動。因為都在周六或周日的晚上,那是我最不喜歡外出看電影的時間,所以就是喜歡女主角湯唯,也不為所動,直到電影正式公映才去看。

《北京遇上西雅圖》是薛曉路繼《海洋天堂》後第二齣執導的電影。就故事來說,並沒有什麼新意。北京暴發戶的情婦文佳佳(湯唯飾)懷孕,給送到美國的西雅圖待產,遇上同來自北京本是知名心臟科醫生的移民司機 Frank(吳秀波飾)。文佳佳是「敗金女」,在月子中心跟主持黃太太(金燕玲飾)和其他待產媽媽時有磨擦。但故事發展到最後,文佳佳當然覺悟前非,還跟 Frank 發生情緣了。

這齣愛情喜劇主要以西雅圖和紐約為背景,也借用了不少美國愛情片的內容和意象,其中帝國大廈就是核心。《緣分的天空》(Sleepless in Seattle) 的主角最後在帝國大廈相會,玉成美事。帝國大廈的浪漫情懷又來自於《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 甚至《金剛》(King Kong)。坦白說,一直對紐約沒有特別的好感(卻並不討厭),但受到這戲密集式「推介」,忽然想攀帝國大廈一趟,儘管我不會是 Cary Grant、Deborah Kerr、King Kong、文佳佳或是 Frank。

現在中國大陸什麼行業都要走出去,這戲就是一個明顯的樣板。劇本所涉獵的其實還滿多的。文佳佳對金錢、愛情和下一代的看法,她跟 Frank 還有他女兒的互動,Frank 對感情、事業和女兒的無奈和改變。導演並沒有什麼破格的手法,劇本希望盡量配合時代,但好些設計和對白仍流於傳統的套路,例如文佳佳那個從頭到尾只聞其聲未睹其貌的金主,Frank 那個能幹且會向上爬的前妻,甚至那個娘娘腔的老外婚紗店男職員。看的時候儘管會笑或有所感觸,但那都是剎那的觸動,完場後沒有引起什麼思考。

湯唯在大半齣電影演敗金女,很生動,很戮力,在間中有點做作。在戲中演出跟本身年紀相若的落魄移民的吳秀波低調、自然,好男人形象十分突出,更搶鏡頭。吳秀波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除了拍戲外,多年前還灌錄過專輯。他在魯豫的清談節目清唱過一段,還行;曾經退出娛樂圈從商,生意失敗後重回表演事業,這幾年成績越來越好,得過多項電視劇男演員獎,代表作包括《黎明之前》和《心術》。出席活動還挺注重打扮,有人稱他為「花樣大叔」。

《北》片以女演員為主,除了金燕玲外,另一個香港觀眾比較熟悉的是客串演婦科醫生的李綺紅(曾獲香港小姐季軍;選她在 TVB 時的「代表作」,我挑 1995 年古天樂、李若彤版的《神鵰俠侶》,她演的那個 ABC 郭襄)。她的普通話未算十分標準,但發音一定比她說的廣東話好,演出還算挺自然。

《北京遇上西雅圖》談不上佳作,但娛樂性不錯,假如你不是時刻頭腦清醒的知性分子,看完感覺應該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