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0 June 2011

變型金剛:黑月降臨

管不會有什麼驚喜,幹嘛還去看《變形金剛:黑月降臨》(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1. 放假沒事幹,正好看便宜一點的早場;
2. 大製作,片長 157 分鐘,感覺更划得來;
3. 兒時看《變形金剛》卡通片的情意結;
4. 屬本週話題作,有空便看。

星期三上午十點半,有超過一百名觀眾進場,(讀國際學校的)孩子只佔三分之一,像我這般「無事幹」的成年人確實不少。

上一集大而無當,一味靠炸,挺乏味的。今集嘗試加入一點歷史元素,穿鑿附會,希望讓故事看來引人入勝一點。美國總統甘迺迪 (J.F. Kennedy) 和尼克森 (Richard Nixon)、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等都給拖下水,手法倒談不上新意。

《黑月降臨》把故事拉回 1960 年代美國和前蘇聯的太空競賽上去。原來人類要上太空,是因為探測到月球上發生猛烈的撞擊和有異物。踏出「人類一大步」的太空人一看,竟發現是一艘先進的巨大宇航船,上面更有金屬臉孔的機器人。那是來自斯比頓星的博派金剛。四十年後,狂派以此佈下陷阱,除了欲打敗博派,更要攻佔地球……

演員方面,最大的轉變是換了女主角,另外像其他漫畫英雄電影一樣,請來大班明星或演技派當配角,讓場面看來鼎盛一些,也好助「弱勢」主角一把。

本集的焦點演員可能是接替 Megan FoxRosie Huntington-Whiteley。基本上,兩人在片中的作用大同小異,都是以性感的造型去捕捉男性(或部分女性)觀眾的眼球。稍有不同的是,Rosie 的戲分不遜於男主角 Shia LaBeouf,演出也不算太生硬。

配角陣容鼎盛得多。上兩集都在陣的 Josh Duhamel(上校)和 John Turturro(退役特工)繼續登場。不計外形,只看演技和搶鏡頭本領,當然是憑《才子夢驚魂》(Barton Fink) 20 年前在康城稱帝的 John Turturro 大大領放。明星綠葉還有 John MalkovichPatrick Dempsey 和《雪花高離奇命案》(Fargo) 的金像影后 Frances McDormand。Patrick Dempsey 憑電視劇《Grey's Anatomy》走紅,近年也拍電影,而且演了一些金玉其外的角色,這次也不例外。Frances McDormand 表現穩當,但沒有任何驚喜。

總的來說,導演 Michael Bay 繼續大搞規模宏大的破壞場面,影片的特效水平高,立體效果算過得去。觀眾一心看這些的話,不會失望,但兩個半小時不停的高速動作和對白,看完也真的有點累。

Monday, 27 June 2011

建黨偉業

是沒看過「主旋律電影」,去年的《唐山大地震》算是。但如《建黨偉業》這麼旗幟鮮明的主旋律影片,還是第一次放開懷抱去看。看了,才能比較實在地說,到底自己接受不接受這種電影。

兩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60 週年 (2009),拍了一齣群星雲集的《建國大業》。沒去看,後來買了 DVD,卻仍未開封。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 90 週年 (1921),上星期在上海,很多內地電視頻道在播放相關的宣傳歌曲或電視節目,便安心看直播的溫布頓網球賽去。回港後決定看《建黨偉業》,多少因為之前友人一句話,愛寫、想寫或要寫電影觀後感,應該敞開胸襟去看一看,才好說到底喜歡不喜歡。

《建黨偉業》是《建國大業》的前傳,這兩齣群星雲集的電影加起來就是「黨國‧偉大」。真要說句:不喜勿看。我不大熟悉中國近代史,不好評論《建黨偉業》有多忠於歷史。再說,歷史從來是勝利者的資產,流傳後世的「公認」版本其實不完全可信。本片自然有歌功頌德的劇情,抱平常心去看,也算可以接受,就是一頭一尾兩段「紅」得太厲害,大概連內地的年輕同胞也可能看不慣罷了。

顧名思義,影片講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前因和歷程,由 1911 年辛亥革命開始,從民初動亂、五四運動,最後到 1921 年中國共產建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三部分組成,覆蓋了那十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不少重大歷史事件。劇情的「精粹」還包括毛澤東陳獨秀李大釗等中共創黨領袖選擇並確立共產主義政治信仰的經過。

因為事件和人物眾多,很多情節都一閃即過,比較讓人留下印象的可能是以下幾場:蔡鍔(劉德華飾)和小鳳仙(Angela Baby 飾)在火車站道別、朱德(廖凡飾)幾乎獨力大破吳佩孚(呂良偉飾)軍隊、北京大學裏新派學者〔陳獨秀(馮遠征飾)、李大釗(張嘉譯飾)、胡適(吳彥祖飾)〕和舊派學者〔辜鴻銘(劉佩琦飾)、蔡元培(王學圻飾)〕辯論國政何去何從、宋教仁(張涵宇飾)在火車站遇刺、陶成章(郭濤飾)在醫院被蔣介石(張震飾)暗殺等。

有份參演兩片的演員不少,但似乎沒人在兩片飾演同一角色。論星光,《建黨偉業》似乎有點比不上《建國大業》。飾演毛澤東的劉燁戲分最重,飾演袁世凱的周潤發較受注目。劉燁演毛澤東,從造型上看,也許真的不如古月唐國強,但總算自然穩健。周潤發最具氣勢,對白也是自己發聲,不如其他大部分國外演員,像任達華、張家輝、方中信、吳彥祖、梁家輝、吳宇森等要配音。教人有點意外的是王力宏(飾演羅家倫)、王柏傑(飾演蕭子升)也要配音。

其他演員方面,在眾星中突圍而出的包括有一段英語對白的周杰(飾演李漢俊)、顯得挺聰明正義的李晨(飾演張國燾)、明顯跟真實人物外型相差很遠的陳坤(飾演周恩來)、拒簽《巴黎和約》的陳道明(飾演顧維鈞)。

《建黨偉業》是男人戲,女角不多,演李達妻子王會悟的周迅,以及演毛澤東第二任妻子楊開慧的李沁戲分最多。演宋慶齡董潔、演小鳳仙的 Angela Baby、演隆裕太后光緒帝皇后,而不是慈禧太后)的「戲霸」范冰冰也算讓觀眾留下印象。然而,整體而言,表現最活潑、鮮明的倒是演陳公博妻子李勵莊的葉璇!

不要以為通過這電影可以學習歷史知識,這確實是齣得到大規模商業包裝的政治樣板戲,沒有什麼創作視野或藝術上的追求。稍為值得慶幸的是,新時代的樣板戲不如從前的在「教育大眾」方面那麼給力,大部分時間看來算挺輕鬆的。

Monday, 20 June 2011

婚前借愛

前說過,有時候很想看電影,卻沒什麼好選擇,會專挑不必動腦筋,間中使人莫名其妙的片子。昨天看的《婚前借愛》(Something Borrowed) 就是這一類。

兩個女編劇嘗試寫出一個「不同一般」的愛情故事,結果卻回歸最傳統的結局之一。

一對青梅竹馬的好姊妹 Rachel(Ginnifer Goodwin 飾)和 Darcy(Kate Hudson 飾)性格迥異。Rachel 謹慎、內斂,Darcy 自我、浮誇。Rachel 在大學唸法律時迷戀英俊男同學 Dex(Colin Egglesfield 飾),兩人本來互相喜歡,一念之間的陰差陽錯,俊男給好姊妹搶去了。六年後,Dex 和 Darcy 要結婚。在婚禮舉行前兩個月,Rachel 卻和 Dex 睡了一覺,但彼此終於說出了自己的心意。只是,兩人拖泥帶水,跟 Rachel 相交多年而且一直心儀 Rachel 的 Ethan(John Krasinski 飾)看不過眼。與此同時,Darcy 欲撮合 Rachel 和 Ethan 的「野人」朋友 Marcus(Steve Howey 飾)……

這樣的愛情(喜劇)故事大概在美國電影才會出現,所有人物的設定都十分典型。演員的表現沒有太大驚喜。女主角 Ginnifer Goodwin 不特別漂亮,但總算是個平淡的可人兒。曾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 Kate Hudson 身型越見豐滿龐大,失去昔日的靈巧,但開始浮現出一份霸氣。她演 Darcy 這個不算討好角色挺投入,總算達到該有的戲劇效果。

三個主要男角相對失色。演「萬人迷」的 Colin Egglesfield 曾經是名牌時裝的模特兒,拍戲也有十年,演技卻仍有點爛,外型和演出讓我想起出道之初的 Tom Cruise。John Krasinski 的角色雖然討好,卻稍欠男子氣,而且內心戲寫得很淺薄,無法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戲份較少的花心性鬥士 Steve Howey 反而有點趣味。

女主角 Rachel 處處容讓霸道的 Darcy,實在是一廂情願的安排。Dex 對 Darcy 和 Rachel 搖擺不定,並不討好,以 Rachel 的精明,對 Dex 的死心塌地也讓人不很過癮。Darcy 跟 Dex 和 Rachel 攤牌那場也寫得不好,看來典型而且匆忙。

編劇安排的結局跟我估計的有點出入。作為一個保守的旁觀者(觀眾),這樣安排當然使人感覺溫馨,但那一層糖衣未免又太厚了一點。

假如我是 Rachel,大概在編劇安排的結局很早之前便已經抽身而退。對自己的夢中情人愛慕再深都好,卻實在無法容許自己繼續去傷害自己。人該有基本的自愛,為了不確定自己情感或無法奉上承諾的對象貢獻自己,不很值得。不過,愛情不容易講道理,也正所謂當局者迷。或者說,一個面對愛情時刻都能保持清醒的人,其實也不那麼可愛。

Saturday, 18 June 2011

優先放映

知道有電影優先場這回事,只是以前一直沒機會參與。沒有抽獎命,省得花郵費參加抽獎。反正抽到了,有些優先場早把好座位留給關係密切的單位或嘉賓。省下幾十塊錢,卻要坐在第二排仰觀大銀幕兩個小時,我覺得不值。另外,「朝中無人自然辦事難」。

最近情況有點改變,在某個網站得到了一個小專欄,是個有趣的嘗試,沒怎麼計較報酬就簽下合作協議。坦白說,寫了半年,一毛錢稿費也沒收到,卻也不是無償工作,間中會得到首輪電影優先放映的戲票。對我來說,也許這更實際。不是什麼名家,收不收稿費,根本分別不大。繼續寫,是因為有點意思,也想給約稿的朋友一點支持。

半年過去,參加了八九場優先放映。開始發現這些場合總有一批相同的面孔,包括一些電台節目主持人,還有(觀其行、聽其言)相信是報章、雜誌的記者等。在等開場的時候觀察這些人,聽聽他們的對話,有時候也是個小小的娛樂。

大部份優先放映都不設劃位,好座位先到先得。不同主辦單位有不同的做法。有時候會把戲票分類,把好位置留給 VIP。間中也會「劃位」,可能是看去取票單位和大會的關係,再給你劃了位的戲票。但總的來說,八成要觀眾排隊等候入座(當然間中會有名人或友好可以加塞兒)。

儘管戲票已經是免費,不少人本着不吃虧的精神,還是會盡力搶佔隊伍或放映室內的有利位置。這是人之常情,只要手法和態度夠文明,倒沒什麼所謂。幸好,暫時來說,我覺得大部份觀眾都守禮。

如果優先放映的片子要大製作,香港跟(美國)本土或全球(主要電影市場)公映的日期是一致的話,那麼優先場很多時候只會在公映前一到三天舉行。反正在公映留一兩天時間,已經足夠讓媒體安排版面登稿子了。

有些優先場的戲票設計得挺精美,像最近的《綠燈俠》。電影公司偶然會派發小禮物。如果是文件夾,敬謝不敏。不方便攜帶,也不愛「招搖過市」。《綠燈俠》送了枚小戒指,有趣,會保留着,但不會打開來玩了。

優先場也看觀察電影院、電影公司(或公關公司)辦活動能力的好機會,尤其是時間和人流管理兩方面。

看完電影,喜歡不喜歡也好,通常都得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回家太晚。大部份都是晚上 9:30 或 9:50 的場次。加上一點臨場事故而延後放映,很多時候接近甚至過了午夜才散場,想打車也不容易。當然,我也明白香港人工作忙,也非常重視工作,而且時間管理能力普通,定在晚上 8:00 或 8:30 的話,可能很多人都來不了。再說,小便宜可能就更不值得尊重吧。

Friday, 17 June 2011

禽獸該死

法國新浪潮導演之一查布洛 (Claude Chabrol; 1930.6.24 - 2010.9.12) 大名,其作品我這偽影癡看得少,只有兩齣較近期的同為伊莎貝雨蓓 (Isabelle Huppert) 主演的作品《冷酷祭典》(La Cérémonie) 和《亡情朱古力》(Merci pour le chocolat)。這齣《禽獸該死》(Que la bête meure) 則是 1969 年的舊作。

查布洛跟另外三個新浪潮同輩杜魯福 (François Truffaut)、尚盧高達 (Jean-Luc Godard)、伊力盧馬 (Éric Rohmer) 一樣,曾經為《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 寫影評。提起查布洛,其作品常跟懸疑、兇殺、偵探等扯上關係,這齣《禽獸該死》算得上具備這些元素。

兒童小說作家 Charles(Michel Duchaussoy 飾)的兒子回家途中被高速行駛的汽車撞死。司機不顧而去,還要女伴裝作若無其事。Charles 發誓要以命償命,替兒子報復。警方調查沒有結果,Charles 按自己的推斷加上一點運氣,知道肇事汽車上的女乘客是演員 Helene(Caroline Cellier 飾),就假意追求 Helene。後來推定兇手是 Helene 的姊夫 Paul(Jean Yanne 飾),待時機成熟,Charles 要 Helene 帶他去探訪 Paul 一家,準備下手。Paul 撞死孩子不顧而去教人齒冷,他對家人、生意夥伴等的粗暴言行同樣令人髮指,簡直跟禽獸無異……

最後,該死的禽獸死了,表面看來 Charles「大仇得報」,但他對於以暴易暴感到迷惘。此外,結局也留下了一個「疑團」:把 Paul 幹掉的到底是 Charles,還是之前告訴 Charles 恨不得老爸 (Paul) 早死早着的 Phillippe?兩種說法都有支持者,儘管其中一方一定佔大多數。

《禽獸該死》改編自 1938 年 Cecil Day-Lewis 以 Nicholas Blake 之名寫成的小說《The Beast Must Die》。電影故事結構緊密,叙事節奏統一,110 分鐘的片子沒有多少廢話,就是營造氣氛的畫面,篇幅也恰到好處。

男主角 Michel Duchaussoy 在 1962 年出道,一直以來多拍電視劇和電視電影,至今仍在拍戲。今年較早前看的《穿梭少女夢》(L'âge de raison) 他就演那個年老的公證人。他年輕時也挺帥。在本片中,他把兒子枉死後的悲痛、迷惘、憤怒都演得不錯,也有一點文人的氣質,配合角色的作家身份。片中的「禽獸」Paul 由 1973 年的康城影帝 Jean Yanne 飾演。簡而言之,他的嘴臉真的很禽獸。

這是個不錯的查布洛經驗,有機會的話,會多找他的作品看。

Thursday, 16 June 2011

綠燈俠

大陣營 Marvel 和 DC 的漫畫英雄電影版一齣接一齣。暫時看來,Marvel 在數量、票房收入、口碑都較 DC 優勝。Marvel 今年有雷神 (Thor)、變種特攻 (X-Men) 和美國隊長 (Captain America) 登場,DC 的王牌超人 (Superman) 和蝙蝠俠 (Batman) 未有新作出爐,今年只派出在遠東地區知名度不高的綠燈俠 (Green Lantern) 迎戰。

撇開對漫畫故事和主角不熟悉,《綠燈俠》作為一齣電影,拍得中規中矩而已。導演 Martin Campbell 拍過《黑俠梭羅》(The Mask of Zorro)、《終極天險》(Vertical Limit)、《新鐵金剛之智破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 等節奏緊湊的商業動作片。這次《綠燈俠》也算爽快,卻欠缺讓人印象深刻的高潮。作為一個英雄電影系列的序篇(有機會拍續集的話),同類影片故事典型的起承轉合本片都有,像主角(因為童年陰影而起)的思想包袱,發掘或獲得超人潛能時跌跌撞撞的過程和自我醒悟,跟反派對決,以及平亂後突然懂得如何在救急扶危和兒女私情之間取得平衡等。可惜的是,這些《綠燈俠》都拍得很平淡。有關主角童年陰影的描寫不算深刻,獲得超人力量後練功的過程不夠好玩,展示超能力的場面和跟反派對打的戲份不夠豐富多采,男主角跟愛人從鬥氣到諒解沒有動人之處,兩人像青梅竹馬的鬥氣冤家多於深愛對方的情侶。

這是 3D 電影,立體效果過得去,但仍未算很突出。

演員方面,來自加拿大Ryan Reynolds 登上 A 級製作(費)男主角寶座。他出道以來,第一齣受注目之作已經是 2002 年的《凸種高才生》(Van Wilder)。前年的《求婚的惡魔》(The Proposal) 算是另一齣成功之作。這次在《綠燈俠》演男主角 Hal Jordan,仍見他一本正經地說出諷刺幽默的笑話,算是表演得很自然。如此風格,Ryan Reynolds 挺拿手的。編導有心讓他表演,他的表現也算聰明、討人喜歡,但不見傳統俠士的風範(可能現在也不流行這一套吧)。

女主角 Blake Lively 在電視劇《花邊教主》(Gossip Girl)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年在《狂盜之城》(The Town) 演吸毒且有點不修篇幅的單親媽媽,以及再早一點在《李太的秘密生活》(The Private Lives of Pippa Lee) 扮演女主角的年輕時代,都演得不錯,並非外表掛帥。這次當千金小姐,反而把漂亮的金色頭髮染成棕色並將長髮盤起,一開始有點認不出她來。戲份有點零碎,角色性格也不算十分討好,談不上是出色的演出。

大反派由 Peter Sarsgaard 飾演,戲份不多,表現邪惡力量的機會不多,教人失望。

跟之前的《雷神奇俠》(觀後感)一樣,一些具名氣或有份量的演員來當配角了,包括 Mark StrongTim RobbinsAngela Bassett 以及聲演的 Geoffery Rush 等。他們當中有一個會是續集(如果拍得成)的關鍵人物。

看漫畫英雄電影,我重視主角的超能力,其次是主角的背景和他/她的性格。綠燈俠本身沒有什麼超能力,要把賦予力量的戒指帶上才可以施展超能力。綠燈俠的「力量」本可以更好玩,只是編導的想像力未夠豐富,只在主角練功時和在晚會中救人時匆匆地具體表現過兩次,不夠過癮。

人物的背景和性格嘛,DC 系漫畫英雄電影的主角終始未如 Marvel 系的那麼多人性掙扎和富劇戲性,難免讓人覺得稍欠層次。

Wednesday, 15 June 2011

左輪 357

諳法語,但不得不承認,法語是一種動聽的語言。如果說「我愛你」唸來比不上 I love you,那麼「I love you」就較「Je t'aime」差一些。把法語音譯成中文,尤其是名字,往往特別賞心悅目。初小的時候乍聞母親一句「阿倫狄龍」(Alain Delon),未見其人,光聽「狄龍」(那時候反而不知道香港那個影星狄龍),就教我有不少遐想。後來忘了是在《歡樂今宵》還是《香港早晨》,聽到不曉得是盧大偉還是余文詩提起了「嘉芙蓮丹露」(Catherine Deneuve) 和「伊芙蒙丹」(Yves Montand),以為是兩個絕色美人。結果,只猜對了一半,伊芙蒙丹原來是男人(另一個曾讓我有相同誤解的是短命、俊俏但麻煩多多的老牌羅賓漢「愛路扶連」Errol Flynn)。對這已故法國影帝的樣子和演出一直很陌生,這次黑色電影‧法國 X 香港 NOIR 選映了他的舊作《左輪 357》(Police Python 357),決心去嗜嗜這一顆「丹」。

《左輪 357》算是黑色電影,故事黑色,人物的遭遇黑色,連美工佈景也有不少黑色。

伊芙蒙丹飾演的神探有勇有謀,冷靜自信。開場一幕,煮早餐和製子彈,風格截然不同,彷彿同時進行。後來看見一個肩膀寬廣的男人背影步出陳設簡單的房子,才恍然之前做兩件事的是同一人。至此,神探才正式亮相銀幕。這個神探也是人,要挑弱點,就在他的感情生活。從上司夫婦的對話中,知道他仍然獨身。故事發展下去,這齣看似剛陽味十足的片子,原來是因為愛情而起的黑色電影。

今天看這 1976 年的老片,也許會覺得部份場面拍得有點造作。可喜的是,導演沒有連篇累贅,125 分鐘的片子拍得點到即止。

男主角伊芙蒙丹演出此片時,已經年過半百,歲月留痕再難掩飾,但高大(且仍算健壯)的身軀,仍是一派鐵漢風範,讓我想起日本高倉健

神探終於闖情關,卻陰差陽錯,成了謀殺案的頭號疑人。他雖是正義勇警,現實的荒謬卻讓他百詞莫辯。加上躲在暗處的真兇推波助瀾,結果事態越來越失控。內心戲不少,伊芙蒙丹表現出影帝風範。

女角方面,演神探上司不良於行老婆的法國老牌女星 Simone Signoret(憑《金屋淚》(Room at the Top) 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樣搶鏡頭。她精明、世故,加上對老公和自己的愛和恨,演技爐火純青。

電影最後一場警匪槍戰,儘管跟故事核心沒有任何直接關連,卻成全了本有隱衷卻再不完全清白的男主角和銀幕下看得投入的觀眾。正義和真相,情非得已,可能再也不是絕對的終點。

Monday, 13 June 2011

S8 驚世檔案

是驚慄或恐怖片的粉絲,能讓我鼓起勇氣買票去看《S8 驚世檔案》(Super 8) 的,不是當監製的 Steven Spielberg,而是身兼編劇和導演、原名 Jeffrey Jacob Abrams 的 J.J. Abrams。開始注意 J.J. Abrams 並非因為電視劇《迷》(Lost),而是前年重拍的《星空奇遇記》(Star Trek)。翻查他的「舊賬」,才知道多年前翻譯過的青春劇《青春無罪》(Felicity) 竟然也是他的作品。

電影公司對此片的保密工夫也算做得挺充足,優先場只安排在影片公映前一天舉行。當時身在台北,所以昨天才自掏腰包去看了。

沒有失望,沒有嚇破膽,相對於近年大部份科幻電影而言,完場時竟有少許如沐春風的感覺。

《S8 驚世檔案》不是一般的科幻片,而是以一班初中生為主角,穿插笑料、青春感情甚至一點親情的科幻電影。影片的首三分之二尚能保持神秘感,卻沒有太沉重的感覺。真正讓人大吃一驚的場面其實不很多,我膽小又欲求刺激,此片竟然正對胃口。

有人說,此片是 J.J. Abrams 對 Spielberg 舊作《E.T. 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致敬」之作:主角同樣是一班孩子,男主角又騎自行車,同樣有外星生物,而外星生物的某些性格也有點類似。要比較的話,可能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在我看來,說「致敬」是言重了,但說其中一些地方如舊瓶新酒,倒不為過。總之,沒看過、不熟悉或忘記了《E.T. 外星人》的觀眾,大多會覺得《S8 驚世檔案》可觀。本片算是拍得不落俗套,但角色之間的感情關係,還是《E.T. 外星人》深刻。

對於故事,不好說太多,談演員好了。一班小演員大多表現出色。演兩個主角 Joe 和 Alice 的年輕演員 Joel CourtneyElle Fanning 都很不錯,尤其是後者,在火車站排演的那一場予人最大驚喜。比較她在《迷失某地》(Somewhere) 中的乖巧女兒,本片的角色不見得更複雜,她演來卻更具自信,也開始有點成熟韻味。至於其他小演員,演胖子導演 Charles 的 Riley Griffiths 和專門搗蛋的 Cary 的 Ryan Lee 也挺活潑、生動。

成年角色方面,只有演 Joe 爸爸的 Kyle Chandler 戲份比較多,但只屬配角。他的舊作看得不多,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領銜主演了五季、也有點科幻味道的電視劇《早報》(Early Edition)。

總的來說,一班年輕演員的水準演出替影片注入了一陣清新氣息,在神秘的面紗下原來藏着這麼一副面貌,教人有點意外。

對未看而想看本片的人有個溫馨提示:打出片末字幕的時候,千萬不要匆匆離場。

Thursday, 9 June 2011

暗黑刑警

年到了「五窮六絕」的時期,情況不算太壞,因為有復活節、美國的 Memorial Day,以及在六月底搶佔暑期「頭香」三個檔期的大製作,不致完全沒電影好看。但想看較另類或有點深度的片子,大概得從不同的小型影展中物色了。坦白說,對這個黑色電影‧法國 X 香港 NOIR 的題材談不上很喜歡,但既然花時間和金錢去看戲,也想有點得着,就當開開眼界,吸收不同的養分。

買了三場的票,兩齣是老電影,第一齣看的動畫片《暗黑刑警》(Renaissance),是 2006 年的舊作了。此片花了六年時間攝製,成本 1400 萬歐元,但全球票房收入還不到兩百萬美元。在評論圈的迴響只屬一般。拍動畫電影不容易,花的心血絕對不比真人演出的電影少,很多時候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拍動畫片技術成本高,能省的就是演員的片酬吧。

《暗黑刑警》不是純粹的動畫,而是由演員穿上特製的戲服在藍幕前演戲,通過電腦收集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等數據,然後再加工製作成現在看到的黑白動畫電影(實際上,也有少量鏡頭是彩色的)。動畫角色的肢體活動仍可見一點不連貫,但面部表情則挺生動。較顯失色的是角色的配音。這次放映的是英語版,替男主角 Karas 配音的是 Daniel Craig,表現不過不失。替兩個主要女角 Bislane 和 Ilona 配音的 Catherine McCormack 和 Romola Garai 有點生硬。薑還是老的辣,為反派 Paul 和悲劇人物 Jonas 配音的 Jonathan PryceIan Holm 表現理想得多。

故事背景是 2054 年的巴黎,沒有《2020》(Blade Runner) 的破爛,但新型建築沒有把傳統或舊市統統淹沒掉。刑偵隊長 Karas 有勇有謀,間中不依常理出牌。他出身自黑幫,過去經歷使他如今活仍在夢魘之中。龐大美容醫藥集團 Avalon 的出色研究員 Ilona 遭綁架,副總裁 Paul 大為緊張。警方派 Karas 偵查。他跟 Ilona 的妹妹 Bislane 見面,又與昔日在 Avalon 工作的醫學研究天才,如今在社福診所當醫師(兼任 Ilona 研究導師的)Jonas 談過,發覺事有蹊蹺。追查下去,原來案件牽涉到一個在 2006 年時結束關於早衰症的秘密研究和有關的商業陰謀……

劇情不算太峰迴路轉,推演很直接,不怎麼故作高深。總的來說,製作有特色,見心思,但沒有充分利用動畫媒介去把故事講得更立體多變。說到這方面,更是覺得已故的日本動畫導演今 敏優秀。

延伸閱讀:今 敏作品觀後感
藍色恐懼
千年女優
東京契爺
盜夢偵探

Wednesday, 8 June 2011

愛情潛水

票時,曾經想過,到底《愛情潛水》(Submarine) 會不會跟《記得香蕉成熟時》有點類似?到我這把年紀看會有什麼感覺?說實話,在某程度上,我不覺得自己比片中的小男主角 Oliver Tate(Craig Roberts 飾)要成熟多少。

談不上影癡,但從片首字幕的字體開始,就常常隱若覺得此片似曾相識。事後讀了一些寫影評的文章,原來不少段落佈置和拍攝手法可能都是從一些經典電影(特別是歐洲藝術電影)中擷取靈感。無意批評導演(兼把小說改編成劇本的)Richard Ayoade,因為那些文化符號我不是全都知道。到底借用了多少?是否恰當?可有眼高手低?統統無法評論。姑且把這 97 分鐘的電影看成嶄新創作的影片,倒是輕鬆活潑,在懷舊包裝之下爆出點點青春火花,間見神采飛揚。加上英倫搖滾樂隊 Artic Monkey 主將 Alex Turner 創作的六首歌曲,挺能說出慘綠少年對感情茫無頭緒的點滴情懷,整齣電影看來還算不落俗套。

還有,在英國的民居住過兩個星期,對片中展示的房子、家居佈置特別有親切感。

故事說 15 歲的 Oliver 好想入情關,甚至有點急於初試雲雨情。他看上了同班同學 Jordana(Yasmin Paige 飾),一切看似快有着落之際,媽媽 Jill(Sally Hawkins 飾)的舊情人 Graham(Paddy Considine 飾)突然搬到隔壁。Jill 和 Graham 好像舊情復熾,跟丈夫 Lloyd(Noah Taylor 飾)的關係變得緊張。Oliver 一方面想搞定愛情,另一方面又為父母可能分手而頭痛……

影片拍得挺爽快,沒有把任何一個人物打成妖魔,連媽媽的舊情人,以及在學校裏欺負同學的學生,都沒有給演繹成壞蛋,讓觀眾看得很輕鬆、舒服。

在片中擔大旗的年輕演員 Craig Roberts 表現討好,演他女朋友的 Yasmin Paige 也挺機靈。三個大人 Noah Taylor、Sally Hawkins 和 Paddy Considine 都是水準演出,尤其是 Sally Hawkins,演神經質的 Jill 毫不造作。某程度上,她的臉也替她的演出加了分。

《愛情潛水》在老套中滲出甜美,儘管沒有讓我十分感動,看完還是感覺呼吸了一口清新的氧氣。

Monday, 6 June 2011

醉爆伴郎團 2

眾進場之前,大概都明白《醉爆伴郎團 2》(The Hangover Part II) 和第一集除了地點改了,由「賭城」拉斯維加斯 (Las Vegas) 搬了去曼谷之外,其他地方該不會有太大分別。果然如是。

想看一齣不用帶腦袋進場的戲,就選了它。

故事說,上集在賭城撞壞了門牙兼糊里糊塗結了婚的牙科醫生 Stu(Ed Helms 飾)要到未婚妻的娘家泰國舉行婚禮,但怕重複上次 Doug(Justin Bartha 飾)在賭城失蹤和自己「失憶」的可怕經歷,起初連老友 Phil(Bradley Cooper 飾)和 Doug 都不邀請去觀禮。後來,卻索性把最麻煩的 Alan(Zach Galifianakis 飾)也請了。路上還多了一個人,就是 Stu 未婚妻的弟弟 Teddy(導演李安次子李淳 Mason Lee 飾)。在泰國,起初 Stu 不搞婚前單身派對,後來帶着 Teddy,以為幾個男人在沙灘上喝喝啤酒,吃點棉花糖就安全不過。結果,第二天,即婚禮舉行的一天,除了 Doug 在會場酒店外,其他幾個男人醒來,發現自己躺在曼谷一所破公寓裏,而一向敵視 Stu 的未來岳丈最疼愛的 Teddy 卻「失蹤」了……

場景換成泰國,加入了毒品、僧人、人妖、猴子等,令人容易聯想到神秘的東方來。儘管 Teddy 失蹤了,找尋他的過程跟上一集比較起來,稍欠一點懸疑。

至於幾個主要演員,Ed Helms 和 Zach Galifianakis 比較搶鏡頭。Bradley Cooper 名氣最響,但繼續表現平平。「失蹤人口」李淳尚算眉清目秀,但沒什麼演技可言。觀眾大概認為片中最難忘的角色是韓裔演員 Ken Jeong 飾演的瘋狂「古惑佬」周丁丁。還有一個,就是跟上集一樣前來客串幾場的前體壇巨星。

近年在美國本土薄有名氣的 Paul Giamatti 也來參演一角。儘管戲份不多,但僅兩場戲,就能看出主角的演技跟他頗有距離。

影片以曼谷為背景,但鏡頭之下,卻有點烏煙瘴氣。編導也間中拿曼谷開玩笑。不曉得泰國人,特別是住曼谷的人看這電影,會有什麼感想?

《醉》片沒給列作限制級電影,但實在兒童不宜。除了髒話和屎尿屁不文笑話之外,也有些意識挺大膽的裸露場面。家長不要帶孩子去看。跟第一集一樣,在我看來,全片最過癮的反而是最後眾人看手機拍下的照片那一場。倒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顯得有點可悲?

Thursday, 2 June 2011

變種特攻:異能第一戰

到《變種特攻:異能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 優先場資料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片長 130 分鐘左右,真有必要拍那麼長嗎?編導把觀眾帶回從前,講述一班擁有變種基因的異能人的往事。換句話說,就像 12 年前《星球大戰》(Star Wars) 那樣,以前傳來替整個系列延續生命。然而,《星球大戰》的背景是未來,前傳也一樣發生在未來世界,創作限制少一點。《變種特攻》系列不以科技以本,如今拍前傳,更是回到二次大戰至 1960 年代的時候。沒有太多先進的科技支持,發展特效的空間大打折扣,還會有看頭嗎?

散場時,已過午夜,心情有點興奮,因為有意外驚喜。

今集換上《勁揪俠》(Kick-Ass) 的導演 Matthew Vaughn,跟前幾集《變種特攻》電影比較起來,多了兩分輕鬆幽默。

為了交代多名變種人的背景和相遇經過,其實本片的文戲較多,但編導適時安排一些動作場面,打鬥也好、訓練也罷,看了幾段文戲之後,觀眾可能開始喊悶之際,就來一場動作戲作提神劑,倒是個聰明的點子。儘管片長 131 分鐘,看來一氣呵成,是此片予人最大的驚喜。

另一亮點是選角,演 X 博士和磁力王 (Magneto) 年輕版的 James McAvoyMichael Fassbender 佔戲最重,然後是演大反派的 Kevin Bacon。此外演妖后 (Mystique) 和藍獸 (Beast) 年輕版的 Jennifer Lawrence 和 Nicholas Hoult 也有不少演出機會。這五個「變種人」角色都恰如其分。

James McAvoy 其貌不揚,但向來演技不錯。年輕的 X 博士不僅聰明,為人幽默也重情義,他對磁力王動之以情,啟導對方如何運用異能那一場,兩個大男人的演出挺感人的。帥氣的 Michael Fassbender 把 Magneto 的悲慘童年和成魔路上的顛簸、掙扎都演得到位,甚至讓人開始同情並愛上 Magneto 這個角色。Kevin Bacon 演反派絕對不成問題,這次沒有失手,沒有過火。對於謎樣的妖后,這前傳算是解開了她的性格和身世之謎,雖然 Jennifer Lawrence 大部份時間以人樣登場,卻沒有失掉 Mystique 的魅力。《單身插班生》(About a Boy) 的小童星 Nicholas Hoult 之前在《單身男人》(A Single Man) 再試啼聲,這次演有悲劇英雄味道的 Beast,尚算紮實。反而恍以「女主角」身份登場 Rose Byrne 有點平淡。

看《變種特攻:異能第一戰》此類電影,本來只求官能刺激,劇情能夠達致基本邏輯,不譁眾取寵,就已經挺不錯了。但此片除了借真實歷史事件講杜撰的野心家陰謀外,還有點到即止的人性哲理,看得懂又不致說教,有豐富元素卻不致於(過分)誇張、花巧或賣弄,讓它比同類科幻動作娛樂片看高一線了。片商為《變》系列拍前傳,本來不是人人看好,但現在初步看來,倒是真有機會可以重新提升這個系列的形象和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