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February 2007

最佳電影

今年奧斯卡把大獎頒予《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本地支持者當然笑逐顏開,港產片的擁護者可能覺得與有榮焉。我的感想是──?!……

回顧金像獎歷史,一些得獎電影後來似乎經不起時間考驗,像 1951 年的《花都艷舞》(All American in Paris),其影史地位顯然及不上競爭對手《慾海奇女子》(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東非抗暴記》(The African Queen)、《郎心如鐵》(A Place in the Sun) 等。1952 年又有《戲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帶點「恥辱」地奪魁。其他平庸「片王」尚有《金粉世家》(Gigi, 1958),較近代可數《寫我深情》(Shakespeare in Love)、《有你終生美麗》(A Beautiful Mind)。它們得獎,多少因為時勢造英雄,或者宣傳人員戮力拉票。

一些電影在技藝方面表現平凡,但評審為了突出它們的創作勇氣或社會功能,可能頒授超過影片本身藝術成就的獎賞,像《君子協定》(Gentleman's Agreement, 1947)。此外,類型電影或商業上成功的電影也容易攫取評審歡心,例如歌舞片《芝加哥》(Chicago, 2002),破盡票房紀錄的《鐵達尼號》(Titantic, 1997),演而優則導的處女作如《普通人》(Ordinary People, 1980)、《與狼共舞》(Dancing With Wolves, 1990)、《豪情蓋天》(Unforgiven, 1992)、《驚世未了緣》(Braveheart, 1995) 等。

老外有句說話:May the best man win(讓強者在比賽中獲勝),很有意思。從體育競技到藝術獎項,這句話從來不能算真理。像上述一批電影,我就說他們的競爭對手中有更精彩作品,例如:《狂牛》(Raging Bull, 1980)、《盜亦有道》(GoodFellas, 1990)、《哭泣的遊戲》(The Crying Game, 1992)、《幕後嫌疑犯》(L.A. Confidential, 1997)、《魔戒首部曲之魔戒現身》(LOTR: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2) 等。

《無間道風雲》也為已經吃過五記悶棍的馬田史高西斯 (Martin Scorsese) 贏得最佳導演殊榮。坦白說,他沒能憑巔峰作品《的士司機》(沒有提名)、《狂牛》、《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1988) 或《盜亦有道》得獎,之後的《紐約風雲》 (Gangs of New York, 2002)、《娛樂大亨》(The Aviator, 2004) 和這次的《無間道風雲》已不算上佳作品。今屆得償夙願,多少靠累積分數。但見他上台領時的興奮模樣,可見他的確在乎,也替他高興,至少不必等領終身成就獎,像前輩希治閣 (Alfred Hitchcock) 一樣可憐。馬田史高西斯無疑是出色的。我最欣賞他對場面的調度,像《紐約風雲》一開場有個極富動感的長鏡頭,所展示的氣魄就非一般導演所能效。
〔說起長鏡頭,不少名導演也喜歡用,各有特色,我最先想到小津安二郎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說《無間道風雲》,怎能不提原作《無間道》?我覺得香港版以佛家思想貫串,內容更豐富、完整,人物性格也更立體,而馬田辛 (Martin Sheen) 和麥迪文 (Matt Damon) 則比不上黃秋生劉德華。不過,國際名導懂得欣賞港產片,讓該片更發揚光大,也值得香港人高興。

Saturday, 17 February 2007

流連音間 之十二 當時年紀小

大除夕,「忙」於做點小掃除,就簡單地送您幾首 1990 年初期的群星合唱歌,都是標記是紅色的煙草商所贊助的,熱熱鬧鬧,有些新年氣氛,順便看看歌者舊模樣。

火熱動感 La La La

一班華星新秀,十幾年來,星運潮起潮落,但似乎沒怎樣走樣。
順祝各位青春常駐!

熱力節拍 Wou Bom Ba

跳到眼花,吵聲喧天,但最近竟常於廣播電台聽到這首舊作,拜草蜢、關淑怡再度活躍之故吧。世界是圓的,沒有永遠當紅或走背運。
謹祝大家新年鴻運當頭!

鼓舞飛揚

這是 1994 年度寶麗金群星演唱的賀年歌。當年才是新人的鄭嘉穎,只是靠邊唱幾句口水歌《新鴛鴦蝴蝶夢》,13 年後卻已成電視台最佳男主角,最近還拍電影,看來形勢不俗。
祝福您來年東成西就!

打開天空

四個新人合唱的重頭廣告歌,推出後邱詠恩即時消失,陳建穎浮沉多年,改了名仍載浮載沉。陳曉東和陳慧琳已轉戰內地,尚算力保不失,可見人生除看際遇、機緣,也講個人選擇。
在此祝您順風順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啟:

本專題將休業一個月,農曆二月再見。

Friday, 16 February 2007

日本……一再沉沒

《日本沉沒》(にほんちんぼつ)是小松左京 1973 出版的得獎科幻小說。同年東寶將之拍攝成電影,也成為了災難電影熱潮的先驅。2006 年東京廣播公司再次把小說搬上銀幕。

最近,舊版電影推出了影碟,內容跟新版頗有不同,也間接反映出三十多年來日本以至世界潮流的一些轉變。

人物設定
兩個版本登場人物的角色設定大有差別:在前作中,主角是田所博士和山本首相,小野寺俊夫阿部玲子的交往是次要情節;在新作中,後者成了電影主線之一。
舊版的政府內閣全是男性;小野寺為找女友而間接當了 Newsweek 封面人物──救援敢死隊象徵。33 年過去,社會環境已變,女性角色戲分吃重,角色更剛強。舊版的玲子柔弱,新版變成東京消防廳消防救助機動部隊隊員;在政府裏,於危難時指揮若定的鷹森大臣也是女性。
新版的田所博士主動參與救災工作,不再是重靈感、靠直覺和想像去做科研的又惡又戇的老學究。

劇情
日本列島沉沒的成因是故事的骨幹,兩個版本都說主因是地幔對流,但因對流最終導致日本陸沉的連鎖反應的成因卻不盡相同,新版比舊版複雜得多。
在前作中,花了一些篇幅說災難發生前自然界的異變,新版近乎隻字不提。現代人崇拜科學,似乎對自然的感悟越來越淡薄。
在新作中,美國地質學會主動向日本首相解說日本沉沒的成因和事實。但在舊作中,卻是在災情轉趨嚴重時,學會才開記招解說事件,使日本政府不再試圖隱瞞真相。
山本首相的態度在新作中也有明顯轉變:在舊作中搖擺不定;在新作中,則主動出國求援。
在前作的最後階段,日本政府和世界多國盡力拯救日本人,但在新作中,其他國家卻是相對的冷酷,像美國突然拋售日圓和日本國債等。社會越進步,人情越涼薄,非黑即白的不多見了。
日本人面對天災,在前作中借渡老人之口點出與國家同歸於盡的「情操」,而新作的人道主義精神濃厚一點,首相更是身先士「瘁」。

製作
新作的特效不完美,但當然遠勝前作,而舊作則有較多血腥場面。
1973 年版實地場景盡是繁囂的大城市和熱鬧的祭典,2006 年版卻以靜態景觀為主。
舊版的服裝很隨便,小野寺駕潛艇時也只是穿便服。新版的角色穿戴都比較合理和考究。至於道具、佈景,當然也是新版的出色多了,最明顯的莫如災難指揮總部了。
至於配樂,舊作沉鬱、單調,跟畫面一樣灰暗;岩代太郎的版本比較活潑,旋律豐富一些。


兩齣《日本沉沒》,我較喜歡舊版。雖然很不認同片中人寧願殉國也不自救的思想,但故事比較完整,演員表現也比較好。舊作的結局跟新作剛好相反,有些出了國的日本人流離失所,小野寺和阿部到最後仍天各一方,保留了一點浪漫情懷。反觀新作則過分理想化,男、女主角談情極悶,劇情犯駁之處不少,只靠偶然一兩段特效提提神。

不曉得喜歡日遊的朋友看了此片有何感想?


最後送上新版《日本沉沒》的主題曲 Keep Holding U,MV 內附電影片段。

Thursday, 15 February 2007

巢於幕者(七)

節譯原文是字幕翻譯首重的要求
到底有什麼刪節標準?

同一場戲,重複的或明顯的可刪
(代名詞)主語是最常重複的
例如某角色老把「我」掛口邊
連詞和冠詞也是可省之物
漢語複句不用連詞也能闡明邏輯
感歎詞、累贅口語、重複內容
統統須簡化
抓出重點譯出就是
看以下一段(斜杠顯示斷句處):
Oh, okay that explains it./ I got a call at two in the morning,/ but all I could hear was, like, this high squeaky sound,/ so I thought okay it’s a mouse or an opossum./ But then I realized … like,/ okay, where would a mouse or an opossum get the money to make the phone call./
試譯:
 原來如此
 零晨兩點有人來電
 聽筒裏就是傳來一些吱嘎聲
 我還以為是老鼠打來
 後來才想到…
 老鼠哪有錢打電話呢?
取材於處境喜劇《老友記》(Friends)
劇中人偶然說話顛三倒四
不必逐字譯出
但要將逗笑妙語的效果重現
對白不能像書面語般處處修飾
整段一氣呵成,主語多能省略
上文說了「我」四次
按情況譯一次便夠(甚至不譯)
此外,不影響理解的內容宜簡化
a mouse or an opossum 只取意象
譯「老鼠」已夠明白
又看以下例子:
Some huge force had hurled the lifeboat out of its metal pins 20m up above sea level,/ but what this force was a mystery./
試譯:
 一股猛力把吊起的救生艇都撞脫
 但那是什麼力量卻是個謎
第一句的重點是救生艇給撞脫
20m up above sea level 可略去
另一個例子:
A lay-by on the A6 trunk road had become the scene of a mysterious act of shocking violence./
試譯:
 A6公路避車處成了迷離兇案的現場
這句旁白唸得快,不能分兩句翻譯
只能把重點譯出
a mysterious … violence 得簡化
壓縮成「迷離兇案」
隱去較不重要的 violence
再一個例子:
The black cap was draped on the Judge’s wig./ “James Hanratty, the sentence of the court is that you suffer death in the manner authorized by law/ and may God have mercy on your soul.”/
試譯:
 法官在假髮上戴上黑帽說:
 漢拉提,本席依法判處你死刑
 願主憐憫你的靈魂
翻譯對白未必須完全重現原文結構
第二句點明重點已功德圓滿

從理解層面看
節譯靠略去次要訊息
從操作層面解構
修辭、造句技巧便成關鍵
看以下例子:
The freak wave is a huge, steep wave coming out of the blue without any prediction, any expectations. It’s just there./
試譯:
 那怪浪是個突如其來的陡峭巨浪
coming … expectations 譯「突如其來」
意思對應,原文十字譯成四字
可見善用熟詞、成語非常重要
還有,中文多用動詞
看最後一例: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study waves like this/ because we need to know how frequently they occur/ because if they occur quite frequently/ they could actually pose a serious danger to offshore structures and ships./
試譯:
 我們需要研究這種浪
 看它有多頻密
 假如經常發生
 會對離岸建築和船隻造成很大危險
翻譯時,先找出原文主語和動詞
略去重複的主語後
譯文以動詞為重心
這樣解構句子就明白得多

* * * * * * * * * * * * * * * * * * * *
後話:
忍耐一下,這專題還有兩三篇就結束,之後我不會再「拋書包」了(一笑)。

Monday, 12 February 2007

流連音間 之十一 永恆天籟 The Carpenters

想寫 The Carpenters 很久了
Karen 一把美麗嗓子嬌艷欲滴,音色甜潤不單薄
唱什麼歌曲都那麼醉人


Rainy Days and Mondays
不想上班的日子,就像今天,腦海裏通常響起這首歌。

Top of the World
愛聽 The Carpenters 的人,該不會討厭這首讓人心情萬里無雲的歌曲。到現在,我心情愉快的時候,偶爾也會哼起一兩句。


That’s a Kind of Hush (All Over the World)
昨天找 MV 時本選了 The Carpenters 1974 年在日本的演出,演繹比唱片版本活潑,最喜歡那樣的 Karen。可是今早卻發現那 MV 已給刪除。現在選的 MV 是跟 (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 合在一起的。Karen 唱得如泣如訴。後者也是 The Carpenters 第一張冠軍細碟。

Please Mr. Postman
第一次聽這首歌,是我第一次看演唱會──1991 年林憶蓮首次個人演唱會上與倫永亮的愉快合唱。迪士尼於我,可遠觀不可褻玩,不想也未必敢去。


Jambalaya
初時對歌詞實在摸不著頭腦,後來知道夾雜了法語,又有不少文化詞彙。歌曲本屬 country 風格,可以聽 Emmylou Harris and the Nash Ramblers 的版本比較。Emmylou 跟 Dire Straits 主將 Mark Knopfler 去年開了個演唱會,也是唱 Brokeback Mountain 主題曲 A Love that Will Never Grow Old 那位。

Sweet Sweet Smile
好甜蜜的初戀、熱戀的感覺!

Calling Occupants of Interplanetary Craft
一首挺有趣的歌曲。那激光 UFO 有點老套,但小時候初看這類效果時,樣子就是差不多。這是 The Carpenters 云云作品中編曲少有華麗的一首。


Only Yesterday
挺勵志、陽光的一首哀悼舊情的歌。尤其喜歡伴奏的色士風。

We’ve Only Just Begun
年輕時聽有陣青澀味,現在聽已微帶悵然。

Goodbye to Love
得不到愛情其實是 The Carpenters 的一大題材。雖然歌詞有點灰,但 Karen 的嗓子總讓淡淡哀愁中透出一絲清朗的神釆。所以,聽 The Carpenters 一點都不會難過。

Superstar
Karen 唱什麼類型的歌都好,不費吹灰之力就已情深無比,觸動聽眾的每一根神經。

This Masquerade
這個 MV 看不到木匠兄妹,換來的是《情人》(The Lover) 的梁家輝和珍瑪琪 (Jane March) 的「禁戀」。喜歡這 MV,但願不是意味著自己會變成 Prof. Humbert Humbert 或傅于琛(一笑)。


Yesterday Once More
聽 The Carpenters 就是從 Yesterday Once More 開始。這也是我第一首會從頭唱到尾的英語流行曲。

另一個陳年 MV,其實是一個電視特輯的片段。音效、畫面素質不佳,但更有味道,還有兄妹兩人圍琴對話,很感人。Karen 唱得實在很精彩。

I Need to be in Love
很有故事性的一個 MV。拍法雖然膚淺,但在 The Carpenters 云云 MV 中算非常罕見。總覺得這首歌對 Karen 有特殊意義。

桑田佳佑在演唱會上也演唱過,英語發音相當標準,只是有少許緊張。舞台效果很有《白い恋人達》的味道。

Friday, 9 February 2007

惡魔再臨

上個星期天,天氣仍是冷冷的,難得家人不看電視,也難為自己沒事幹,便再看《穿 Prada 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我之前是在中秋節看的,進場是因為 Meryl Streep。第一套看梅麗史翠普的電影是《非洲之旅》(Out of Africa),當年似懂非懂。這回梅麗姨以陰柔方式詮釋「惡魔」,外表雖然尖酸刻薄、藐嘴藐舌,另一方面卻也深藏不露,很有真正惡魔的味道。真正惡人甚少隨便拍枱拍凳,因為他們都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理所當然的。梅麗史翠普對角色掌握層次分明,雖然今年再膺影后大概無望,但獲破紀錄第 14 次提名(得過獎兩次;其中 3 次提名屬女配角)奧斯卡,已算捧了獎。

其實,影片的女主角該是那初出茅廬的小女生 (Anne Hathaway),但是沒有「惡魔」就不成故事。較有印象的是上司提出不可理喻的難題,像去取未出版的 Harry Potter 書稿,下屬卻(拚死)照辦如儀。現實生活中,不少下屬都是這樣慣壞上司的。這樣下來,通常只有兩種情況:一是上司質地太差,給捧到半天高卻承受不來,直墜谷底;二是如魚得水,上司變本加厲,最終回頭太難。片中的惡魔該是後者。

這也是一齣淺談關於工作和愛情的選擇的電影。

關於工作,惡魔站於高峰,萬人膜拜,卻身不由己,無法輕鬆決定人生的每一步。小女生雖然差點受同化,但勝在還有選擇空間。在影片最後 10 分鐘,很清楚說明惡魔是羨慕小女生的。在惡魔心深處,與其天天面目可憎地指揮下屬,倒不如當一個有選擇的平凡人稱心。所以,後來小女生要走,惡魔也願意成全。

關於愛情,小女生除了在工作上想尋回自我外,也希望「贏回男友的心」。這一段讓我有點納悶。坦白說,那貌似森柏斯 (Pete Sampras) 的小男友最後那副勝利者姿態教我有點倒胃。女角為工作賣身,但都是實幹,並非賣弄風情撈好處。況且,惡魔上司的要求也不是完全不合理。舉例說,小女生分不清兩條顏色差不多的皮帶,爆出帶點不屑的傻笑,上司馬上「曉以大義」,那一場就很爽。不樂業,不等於能夠不敬業。敬業也是對自己的一份尊重。回到家裏,小男友卻只管埋怨女友冷落自己,打扮花哨是背棄本身信念云云,確實相當幼稚。難道他一心學廚,想女友常伴左右又不自私麼?只能說這一段太理想化,甚至有點膚淺。

假如女角選擇跟那風流才子在一起,結局又會怎樣?可能像亦舒小說的一些女主角般,逐步變成堅強傲然的玫瑰花──漂亮但有刺,甚至化身成下一個「惡魔」。都市人,不管男女,面對機會如何選擇是一個大課題。電影的威力,其中一項是讓觀眾思考。從這角度看,《穿 Prada 的惡魔》不盡是空洞的商業噱頭片。

Wednesday, 7 February 2007

巢於幕者(六)

做翻譯要鍥而不捨,不能敷衍了事
執著的人也許較易取得成就
這樣說或許有點武斷、刻薄
但倒是經驗之談
字幕翻譯亦不例外

譯者必須刻苦
因為工時長,稿件題材廣泛
所以理解原文和翻譯都要快而準
其次,是會看電影
認識一般戲劇語言
翻譯對白本不能搬字過紙
理解原文還須考慮畫面等因素
因此,譯者該心思慎密
為能給每個角色當稱職的代言人
譯者的文字面貌必須多變
最好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
遇上不懂的事情須查證明白

說到字幕翻譯技巧
我大致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視乎情況刪節原文
二、補充原文不清晰的地方
三、適當地把影像化成文字

刪節原文是首要技巧
翻譯字幕須把長度不一的對白斷句
考慮說話速度、停頓、語氣外
還要看原文的句子結構
宜於每個子句或片語後斷句
這有助減低譯者誤解原文意思
經驗豐富的譯者
不會把對白胡亂剁成碎塊
而是考慮畫面、劇情等因素
刪去次要內容
即略去不影響理解的地方
紀錄片或時事節目不易翻譯
翻查資料需時外
原文信息含量高,次要內容少
別迷信把原文刪節的就是好字幕

補充乃針對原文不清晰之處
對白跟我們日常溝通一樣
視乎對象、環境,會略去一些訊息
譯者須察言辨色
補述所指不明確的人、地、事
例如同一角色在不同場景
跟不同的人談起相同的事
原文中所指的事或只用代名詞
翻譯時按情況可能要重複一遍

最後,也是字幕翻譯所獨有的
就是翻譯影像
有一些很簡單對白
譯者得靠畫面去理解原意
或需補充原文
有時候畫面已經充分交代劇情
將對白逐字譯出反而多餘
便得略去部份內容不譯
因此,在翻譯前看戲為斷句之外
譯者還得明察秋毫,記下畫面訊息
最理想就是看一段、譯一段

只是不管是增是刪,還是安份守己
每行字數不能超過規定,就像本篇

後面將分三篇逐一說明
可以通過哪些技巧做到上述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