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罷《愛,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並讀了鄧小宇今年初在《號外》雜誌發表比較原著小說和電影版的文章,我該會好好去讀在長崎出生的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的同名原著。
本片讓我想起《謊島叛變》(The Island),但它遠不如後者商業味道濃厚。故事有少許科幻成份,講述在上世紀 60 年代後期,英國人已經得享百歲高壽,原來背後有個「國家器官捐贈計劃」,由一批批的複製人向病人捐出器官。電影分成三個部份:1978 年在寄宿學校、1984 年暫居於農舍、1994 年的終結。
三個小孩 Kathy、Ruth、Tommy 入讀同一家寄宿學校,和其他孩子受到嚴格的教育,師長一直訓示他們要保持身體健康。女校長 Emily(Charlotte Rampling 飾)看來嚴厲。之後一個新來的年輕且平易近人的老師 Lucy(Sally Hawkins 飾)說出了關於孩子命運的真相……
數年後,Kathy 等畢業離校,搬到中轉宿舍居住,等候捐出主要器官的指示。Ruth(Keira Knightley 飾)跟 Tommy(Andrew Garfield 飾)是戀人,Kathy(Carey Mulligan 飾)雖然曾經跟 Tommy 互相愛慕,卻因為 Ruth 介入而沒有成為一對……
到了 1994 年,Kathy 成了器官捐贈者的護理員而暫時不用捐器官,但那時候 Ruth 和 Tommy 已經進行了兩次捐贈。與此同時,三人也已經彼此失去聯絡十年了。在偶然的機會下,三人重遇,同時面臨他們相連的命運中最後一個轉折點……
影片瀰漫着一陣淡淡哀愁,主要談關於生命、成長、尊嚴、愛情的無奈和掙扎。幾個主角血氣方剛,正邁向人生的黃金年代,卻因為別人早替他們寫下的命運而要犧牲。他們的人生沒有屬於本身的意義;他們的成長要在既定計劃和範圍內進行;他們對愛情的價值扭曲了,或將之視為一種「爭取」的手段。除了捐出器官外,複製人唯一讓其他人覺得其存在有丁點意思的,是他們希望活得有尊嚴。
電影/小說名為《Never Let Me Go》,來自寄宿學校賣物會那段,Tommy 用自己的代幣買了一盒女歌手的流行卡帶送給 Kathy。Kathy 獨個兒在房間細聽一曲《Never Let Me Go》,以為兩人的情苗從此正式滋長,卻很快被 Ruth 的妒火燒去了。這大概表示複製人也有人類的情慾,甚至不是如電影/小說中側寫一些普通人所言,複製人是次等貨。事實上,Kathy 他們上的那所寄宿學校着意把學生的出色詩畫送去展覽,是想做點「匡謬正俗」的功夫。
《愛,別讓我走》沒什麼超現實元素,而是寫情為主,但很淡然,深刻之處也不多。演員方面,Carey Mulligan 不徐不疾,有點韻味。演寄宿學校校長的 Charlotte Rampling 有氣勢。常覺得她和另一英國女星 Julie Christie 是兩生花,一剛一柔。還有演 Tommy 童年的 Charlie Rowe,俊美純良,反而長大後變成 Andrew Garfield 沒那麼好看。
電影拍得不過不失,有了影像之助,我想讀書時會覺得更精彩。
Tuesday, 29 March 2011
愛,別讓我走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