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齣漫畫英雄電影。看主角的服裝,還有片名《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就知道是另一齣大美國主義的電影了。
此片可說是明年五月上映的同系漫畫英雄聚頭之作《The Avengers》的最後一齣序篇電影。美國隊長 (Captain America) 將聯同已經各自登場的「變形俠醫」(Hulk)、「鐵甲奇俠」(Iron Man)、「雷神」(Thor),還有在《鐵甲奇俠》中亮過相的 Black Widow 和在《雷神奇俠》(Thor) 驚鴻一瞥的 Hawkeye,齊齊對付在《雷神奇俠》中沒死去的邪神 Loki。
包括我在內,很多香港觀眾大概並不熟悉美國隊長這個漫畫人物,加上故事的背景和原來的人物造型,本來吸引力一般。但電影公司終於說服了 Chris Evans 接拍,加上特效和立體效果 (3D),作為一齣成本和製作水平屬 A 級的娛樂片,《美》片的官能刺激過關有餘,立體效果也不錯。比較之下,儘管之前《變型金剛:黑月降臨》(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的 3D 也做得不錯,但畫面的變化太多太快,反而不如《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搞得紮實傳統。《美》片以爆破、飛車,還有主角的(回力)飛盾去表現立體效果,看來還突出、討好一些。
片名叫「復仇者先鋒」,不是因為此片是首齣 The Avengers(復仇者)系列的漫畫英雄電影,而是 Captain America 這個角色是「復仇者」內第一個面世的人物。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軍中迷信神秘力量的野心家 Johann Schmidt(Hugo Weaving 飾)找到了蘊含強大力量的神器(在《雷神奇俠》中出現過,但觀乎兩齣電影的年代背景相差幾十年,就不曉得在本片中出現於地球上的是怎樣得來的),以此製造成超級武器,企圖統治世界。在美國,於戰爭陰霾下,孱弱的 Steve Rogers(Chris Evans 飾)一心參軍報效國家,屢次遭拒諸門外。機緣巧合下,研究提升人類身心能力的 Dr. Abraham Erskine(Stanley Tucci 飾)看上了 Steve,請他當自己和富商兼發明家 Howard Stark(Dominic Cooper 飾;即鐵甲奇俠的爸爸)的「試驗品」。結果,瘦弱男變成了體能甚至智慧超乎常人的猛男。Schmidt 走火入魔,變成了紅骷髏 (Red Skull),變身成功的 Steve 則成為了「美國隊長」,盡力打擊 Schmidt 的陰謀……
執導的 Joe Johnston 作品不多,當中不少是針對兒童觀眾的特效片,例如《豆丁小靈精》(Honey, I Shrunk the Kids; 1989)、《火箭人》(The Rocketeer; 1991)、《逃出魔幻記》(Jumanji; 1995)、《侏羅紀公園 III》(Jurassic Park III; 2001),暫還未見突出的佳作。認真看本片,自然發現很多不合邏輯的情節和場面,例如先進的飛機在高速飛行,駕駛艙窗玻璃破了個大窟窿,機艙裏卻一切如常,主角依然可以安穩地控制飛機緊急逼降。只好提醒自己,這不過是一齣不要動腦筋的商業電影罷了。
男主角 Chris Evans 外型討好,為了此角而把身體鍛煉得非常壯碩,但還是影片初段以特效製造的孱弱身軀更搶鏡頭。事實上,他的氣質跟 Steve Rogers 的性格也挺配合。演第一歹角的 Hugo Weaving 稱職,但無驚喜。演主角愛慕對象 Peggy 的 Hayley Atwell 不過不失。按劇情推斷,大概她沒有再次出場的機會了。數演員中最突出的,該是演軍人的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Tommy Lee Jones,角色變化較多,演來恰到好處。另外佔戲不太多的好萊塢「奇男」Stanley Tucci 在戲中操德國口音,有點新鮮感。至於扮演「鐵甲奇俠」爸爸 Howard Stark 的 Dominic Cooper 火候就差一些。
怎說也好,120 分鐘的電影沒有冷場,想在盛夏躲於冷空調大得驚人的放映室裏讓腦袋休息一下,這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Friday, 5 August 2011
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片尾字幕後有The Avengers 電影的預告片。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