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KINO 德國電影節只挑了這一齣《生命的軌跡》(Halt auf freier Strecke),純粹意思意思。電影節冊子說,《生》片是去年德國評價最高的電影之一。
電影一開始在醫院裏,Frank(Milan Peschel 飾)在太太 Simone(Steffi Kühnert 飾)陪同下去看醫生。在診療室裏的七八分鐘,大部份時間醫生只是畫外音,鏡頭對準 Frank 和 Simone,觀眾看着他們聽到 Frank 得了絕症,只剩下幾個月生命的噩耗,既是事實,卻冰冷絕情。
同是絕症電影,《生命的軌跡》跟今年較早前在香港公映的《陽光抗癌大作戰》(觀後感)感覺大不相同。比對之下,《陽》片顯得精巧、修飾,《生》片更貼近現實一些,這不僅是基於演員的外表和造型而言,還有編劇對於絕症這個命題所選取的觀察角度。
Frank 在速遞公司上班,Simone 是電車車長,二人育有一對子女,長女 Lilli(Talisa Lilly Lemke 飾)比較好動,開始步入反叛的年紀,幼子 Mika(Mika Seidel 飾)性情溫順,未諳世情。一家四口剛搬進新房子,老天卻送上「男主人命不久矣」作為入伙賀禮。110 分鐘的電影描述 Frank 最後的歲月,以及 Simone 和其他家人的生活和生命如何因為 Frank 的絕症而改變。
《生命的軌跡》以死亡為主題,希望觀眾可以像 Simone、Lilli 和 Mika 一樣,學習面對死亡。Frank 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初時他還希望努力讓自己保持狀態,但隨着行動和思維的能力越來越差,他也變得越來越害怕死亡。Frank 的病情和他的情緒讓家人越來越吃苦頭,例如常常無理取鬧,以為 Lilli 的房間是廁所跑了進去撒尿等。家人罹患重疾,臥病在家,不管日子長短,對雙方都可能是一個非常沈重的負擔。
相對於很多絕症電影,這戲算寫實,至少編劇沒有把 Simone 寫成因為愛情偉大的力量而像神奇女俠般默默承受所有的肉體和精神的煎熬。面對 Frank「不合理」的要求,她會反擊,也去尋求幫助。片中提到家居醫生,既幫助家人看護病人,也教導家人怎樣處理病人的情緒問題,以及如何面對死亡和死亡所帶來的變化。這一段不禁令人想到,所謂文明進步的社會,是指重視生命、體貼生命的社會。
故事發生在冬天,天色灰暗,窗外白茫茫一片,跟編導描繪這個絕症故事的觸覺一樣冷峻、凜冽。家居醫生曾對 Simone 說,不要讓病人害怕死亡,要設法讓 Frank 面對,最好能讓他在家中安詳離世。在 Frank 彌留之際,所有他生命中重要的人(包括親人、舊愛、要好的同事)逐一到他床前和他告別,除了他的媽媽,因為她崩潰了,不願來看兒子的最後一面。但 Frank 看來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反而逐漸放開懷抱,在每一個會面中盡情釋放情緒。
當然,電影也有美化現實的地方,但無損整體的風格。
男主角 Milan Peschel 演出十分精彩,幾場戲他的無聲眼淚都是那麼的震撼人心,他憑本片贏得了去年的德國影帝。飾對一對子女的年輕演員也很自然。這是一齣好電影,但覺得絕症很遙遠,或者無法以較深刻的目光去體味家庭、疾病和死亡三者關係觀眾來說,《生命的軌跡》不會是他們那杯茶。
Monday, 5 November 2012
生命的軌跡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