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6 July 2013

致褒曼的情書

今瑞典電影史上有兩個異常出色的褒曼 (Bergman),一男一女,他們不約而同在感情路上都有讓觀眾「震驚」的舉措。一個是三度贏得奧斯卡金像(兩次影后,一次女配角)的英格烈褒曼 (Ingrid Bergman)。她去意大利拍片時戀上導演 Roberto Rossellini,拋下了丈夫和女兒,遭美國媒體的道德警察猛力鞭撻,令她留在意大利拍片,誕下了一對孿生女兒(其中 Isabella Rossellini 後來也成為了出色的演員),直至在英國拍攝的《真假公主》(Anastasia) 讓她第二度成為金像影后,才重返好萊塢。另一個是著名導演、電影大師英瑪褒曼 (Ingmar Bergman)。他在拍攝《假面》(Persona) 時遇上了女演員莉芙烏曼 (Liv Ullmann),二人年齡相差二十載,但愛火一發不可收拾,導演狂追演員,最後兩人各自離婚走在一起。同居五年,誕下了一個女兒,最後分手,卻成為了終身的朋友,相知相交四十多年。《致褒曼的情書》(Liv & Ingmar) 這齣紀錄片主要講述 Ingmar Bergman 和 Liv Ullmann 的愛情關係,由 Liv Ullmann 現身說法,輔以兩人合作電影的片段,台上台下光影交錯,見證兩人有愛有痛的深厚關係。

印象中,Ingmar Bergman 的電影只看過《芬妮與阿歷山大》(觀後感),他電影的 DVD 倒買了不少。《致》片沒有深入探討大師的作品,但通過 Liv Ullmann 感情充沛的演述,觀眾可以看到 Ingmar Bergman 在世時生活和性格不少的點滴。看這電影的時候,沒有細究拍攝技巧或內容選材,卻老在細味 Liv Ullmann 回憶跟 Ingmar Bergman 相交數十年的幾件事情。

兩人在片場相識,那時候眼中只有對方,愛情的開始總是很美,也可能很簡單,滋味卻可以教人畢生難忘。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產生出一代又一代數之不盡的情痴。

終於排除萬難,Liv 和 Ingmar 一起生活,不久男人的不安全感(或佔有慾)成了女人頭頂揮之不去的陰霾。男人在房子周圍築起了高牆,不讓好事之徒進入他們兩人的世界,同時也把女人擋在自己內心的圍牆之外。Liv Ullmann 說自己跟囚徒沒有分別。愛得太狠或是愛得太自我,就很容易讓彼此掉進不同的囚牢中。

同居五年,育有一女,兩人的分歧一天比一天大,最終分手。之後繼續合作拍電影,男人憑藉在片場的無上權威,把妒火恣意往寒水上的舊愛身上燒。回憶兩人關係最痛苦的時刻,Liv Ullmann 說,Ingmar Bergman 就會說讓你很受傷的話。大導既能寫出詩意的情書,也能吐出嚇人的毒舌。想起了一句舊歌詞:「傷人的話總出自溫柔的嘴。」真是再對了沒有。

兜兜轉轉,陸續再合作多齣電影,Liv Ullmann 和 Ingmar Bergman 再見亦是朋友,這可不簡單呢。

2007 年,大導逝世那天的早上,女優似受感召,特意趕去看了老朋友一下,只是簡單打了一下招呼。那天深夜,男人化成殞落的流星。能在愛人離開前相見,莫論長短或形式,也是莫大的福氣。她說,她覺得 Ingmar 從來沒有離開,可能是在周圍吹拂的風或灑落的雨,甚至會因為她在受訪時說了不得體的話而讓蒼蠅在她頭上亂飛。說時遲那時快,一只蒼蠅就插到她和鏡頭之間。

舊人離世五年,Liv Ullmann 重訪 Ingmar Bergman 故居,看到昔日兩人在白色的門上寫下的「日記」,女優難免感觸。她說,以前大導會為褪色的舊日記補上顏色。然而,故友已去,舊情逐天消退,終有一天完全湮滅,逝去無痕。事實上,宇宙萬事萬物難有永恆,唯有在意識裏的紀錄,美的醜的,才有意義。

看完這戲,有衝動為那個人寫一封情書。然而,千頭萬緒,下筆無從。也許,最好的情書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種在靈魂裏。

1 comment:

  1. i bought a ticket right after seeing your review. it's worth it! they infused quite a lot of scenes from "scenes from a marriage", one of the movies from Bergman that I like most :) and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