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來香港拍外景的《變形金剛:殲滅世紀》(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 在香港辦完全球首映,再比美國本土提早一天於香港公映。當日戲組在鰂魚涌拍外景,有兩三次路過看到工作人員在搬電纜和放置器材。看此片純粹是湊熱鬧,別一心看重情節或要挑出劇情的大小毛病就是。
翻查一下資料,第一集《變形金剛》(觀後感)在 7 年前上映,撇開特效,看來還算勉強靠譜。兩年後上映第二集《變形金剛 2:狂派再起》(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2009),拉到古文明去。又過兩年,第三集《變形金剛:黑月降臨》(觀後感)走到外太空。來到第四集,角色全換了,表面上看來有新鮮感,但其實不脫前三集的公式:特效超強、劇情胡鬧、篇幅宏大(片長 165 分鐘),節奏急速。
潦倒發明家 Cade(Mark Wahlberg 飾)是單親爸爸,對女兒 Tessa(Nicola Peltz 飾)嚴加看管。Cade 一天去收買舊物回家拆取部件搞發明時,意外把隱姓埋名的變形金剛博派領袖 Optimus Prime 買回家。原來上一回芝加哥大戰後,地球(主要是美國)人認為外星人都是有害的,連幫他們打退狂派敵人的博派分子都要逐一殲滅。其實這背後都是不同野心家的把戲,各自企圖從中漁利。與此同時,變形金剛創造者的手下「禁閉」來到地球,要把所有流落地球的變形金剛都抓回去,這令殘餘的博派兩面受敵。原來「禁閉」跟地球上的野心家也有關係,但他們和人類都萬萬想不到,這一切都由一個他們以為早已死掉的「人」在背後操縱……
儘管說《變形金剛:殲滅世紀》節奏極快,但影片的前半段交代劇情不同段落的始末關係時,還是有點冗長,特別是因為編導的手法並不高明,很多設定都是意料之中,演員的表現也不特別出眾。至於最吸引觀眾的機器人大戰,多看了,便開始覺得混亂,令人的眼睛和腦袋都出現「金屬疲勞」。
此片在香港得到廣泛報道,當然是跟在香港取景和其他的中國元素有關,更何況這一次有中國公司合資。故事說人類取得變形金剛的技術,自行製造新的變形金剛,工場設在中國大陸,因此內地女星李冰冰也贏得了一個角色。好萊塢注重中國市場,但深知道不可破壞內地(在片中北京現代又華麗),所以大型打鬥破壞的高潮戲就搬到香港特區來。要較真的話,場景有真有假,但在鰂魚涌和土瓜灣舊樓拍攝的部分確實挺過癮,甚至可能讓那些舊區變成新景點。對我來說,這比摧毁中銀大廈、會展中心和新政府總部更好玩。
至於其他客串的中港演員,呂良偉出場的時間最多,韓庚和王敏德有點插科打諢,教人意外的是北京奧運拳擊金牌得主、最佳職業拳手的鄒市明也演了一場,編劇甚至讓他一顯身手。
Monday, 30 June 2014
變形金剛:殲滅世紀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