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September 2013

性人君子

陣子 Joseph Gordon-Levitt 風頭甚勁,在外國同時間登上多本雜誌的封面,因為他處子執導、編劇兼主演的《性人君子》(Don Jon) 公映了。行年 32,童星出身,加上祖父是電影導演,Joseph Gordon-Levitt 在影視圈資歷甚深,但香港(或者說美國本土以外的)觀眾大概從 2009 年才開始認識他,這四五年 JGL 拍了《(500) Days of Summer》(心跳 500 天)、《Inception》(潛行凶間)、《50/50》(風雨同路兩支公)、《The Dark Knight Rises》(蝙蝠俠-夜神起義)、《Looper》(時凶獵殺)、《Lincoln》(林肯)等電影,雖未至於穩佔一線小生行列,但絕對是行情看漲。

《性人君子》的故事很簡單,Jon(Joseph Gordon-Levitt 飾)一個人住,有工作但學歷一般,喜歡健身,也喜愛泡吧。然而,就是把妹一夜情幾乎連戰皆捷,真實的性愛不缺,Jon 還是非常沉迷看色情視頻。直至遇上女神般的 Barbara(Scarlett Johansson 飾),Jon 想安定下來,卻意外被 Barbara 發現他看色情視頻而鬧分手。與此同時,Jon 在夜校遇上成熟而性格有點古怪的 Esther(Julianne Moore 飾),讓他重新思考一些事情……

Jon 來自宗教家庭,雖然離家自住,依然每個星期天早上跟家人上教堂,辦告解,然後回家跟父母和姐姐一起吃飯。有趣的是,除了媽媽外,這家人的生活看來都沒有太多宗教的氣息。Jon 沉迷色慾,其父(Tony Danza飾)愛說髒話,Jon 的姊姊則時刻(連上教堂時也是)打手機短信之類。但也許正是這點宗教背景,Jon 一方面如色中餓鬼,另一方面其生活還挺有條理,例如他堅持自己把房子打掃整潔(對打掃還挺有心得),恆常地上健身房,辦告解時神父要他唸經懺悔,就在做器械鍛煉時唸。

電影前半段集中講 Jon 極愛看色情視頻,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不缺性伴,卻不自覺把她們跟視頻主角比較,嚴重沉溺於視頻帶來的感官刺激,變得依賴視頻才能達到性高潮。漸漸地,「視頻性高潮」變成了 Jon 的肉體反射動作。現代生活物質豐富,選擇多變,連性慰藉也是,一方面讓人變成挑剔的消費者,另一方面卻漸次失去對生活或靈性的感受。

後來 Jon 遇上 Barbara,其實跟看視頻一樣,也是一個純粹的感官選擇。Jon 追求 Barbara,想跟 Barbara 交往,其實是因為他很想跟她睡,想一圓肉慾願望。Barabra 外表開放,原來(至少表面看來)還算保守,是個好女孩。她希望 Jon 長進,要 Jon 上夜校。然而,劇本漸漸轉進另一角度,將 Barabra 對 Jon 的要求寫成(彷彿)是令 Jon 喪失自我的元兇。這一段可圈可點,有把男女個性化成典型二分之嫌。比較之下,Jon 遇上失意的「熟女」同學 Esther 引發出另一波靈與慾的衝擊。Jon 發現真正的愛應該是發自來心,由衷而生,隨緣而起,色慾不過是肉體的反射動作。到底 Jon 是不是因為這番結論而戒除猛看色情視頻的習慣,觀眾不得而知,其實也不重要。

整體來說,《性人君子》的角色個性有點模糊,但既然題旨屬小情小趣,也不必太認真。Joseph Gordon-Levitt 寫的劇本帶點輕鬆,電影篇幅不長,內容和人物都很正面,倒算小清新,也拍得挺流暢,可以一看。

Friday, 27 September 2013

意大利電影節:自由萬歲

齣《自由萬歲》(Viva la libertà) 今年較早時間才於意大利公映,在當地主要的電影頒獎禮拿了兩個獎。

故事背景在國會大選之前,在野黨黨魁 Enrico(Toni Servillo 飾)民望直陷谷底,壓力之下突然出走,逃到巴黎找當電影編劇的舊情人 Danielle(Valeria Bruni Tedeschi 飾)。Enrico 的助理 Andrea(Valerio Mastandrea 飾)急瘋了,卻輾轉發現 Enrico 的孿生哥哥 Giovanni(Toni Servillo 分飾)長得跟弟弟一模一樣。Giovanni 給誤認作 Enrico,跟巧遇的資深記得做了一個訪問。沒想到訪問發表後,外界反應正面。Giovanni 是哲學教授,但得過精神病,據說已經康復。黨員拚命找 Enrico,Andrea 將錯就錯,讓「神化」的 Giovanni 喬充拘緊嚴肅的 Enrico,國民和媒體竟然十分受落,在野黨的民望急速回升。與此同時,Enrico 陪 Danielle 去拍外景,二人舊情閃出了零星的花火,儘管 Danielle 的老公和小女兒都看得出二人對彼此皆未忘情。大選舉行在即,Enrico 和 Giovanne 各有所感,原來二人多年來不相往還是源於一樁舊事……

《自由萬歲》的劇本改編自導演自己的小說,以政治舞台為背景,但談的不是談議政手段,而是人的良知。政治不能背離民心,人民也要站起來去講出心底話,跟主政的一起求變才是出路。電影中除了通過角色人物的嘴巴說出這番理想,也採用了一些幽默的手法,例如 Giovanni 喬充 Enrico 後,雖然樣子幾可亂真,但率性的 Giovanni 並沒有把頭髮染深色以準確「扮演」Enrico。記者問起這事,他就大方地說:(意大利)人應該誠實面對自己。

電影中有一段檔案影片,那個站在議會門前架着眼鏡憤憤不平的男人正是意大利名導演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他反對當局允許電視台在播放電影時插播廣告,認為是嚴重損害文化。《自由萬歲》重提了這一段舊聞,大概想說明文化和政治同樣重視內涵和精神,半點不能退讓。在片中 Enrico 的舊愛從事電影工作,嫁給了一個 Enrico 很欣賞的知名導演。後來 Enrico 跟舊愛拍外景,見其中一名道具雜工病倒送院,他自告奮勇,邊學邊做,投入非常,整個人登時煥發年輕的光彩。也許,編導想藉此說明藝術文化對人的力量。

全片的焦點自然落在分飾兩角的影帝 Toni Servillo 身上。他扮飾一對性格截然不同的兄弟,舉手投足各有味道,特別是演 Giovanni 時,其中幾場戲其實有點超現實,例如和德國來的女政治人物見面,關上門後不是論政,而是脫掉鞋子跟對方翩翩起舞。Toni Servillo 就有能力演出如此浪漫狂想的戲份。鏡頭一轉,變身出走法國的 Enrico,Toni Servillo 又馬上心事重重,眉頭深鎖,老了十歲似的。較為可惜的是他在今年的意大利金像獎中沒有再次拿下影帝榮譽,但其實自 2005 年起,他三度登上意大利影帝寶座之餘,也在威尼斯電影節和歐洲電影大獎得過最佳男主角獎。

Monday, 23 September 2013

喬布斯‧無間暗戰‧名瞞戇族

後三天半的中秋節長周末看了四齣戲,其中三齣單獨寫觀後感的價值比較低,一次過寫完就是。

然不是「果粉」,但多年來買過不少 Apple 的產品,所以知道有人開拍關於 Steve Jobs 生平的電影,也挺想去看。《喬布斯》(jOBS) 談不上難看,只是電影的確拍平平無奇。對於熟悉或崇拜 Steve Jobs 的人來說,這戲甚至可能給列作爛片。

電影並非講述大部分觀眾最感興趣或者最耳熟能詳 Steve Jobs 重返蘋果電腦後開創的一個又一個的高峰,而是他創業的前半生。故事回到 1970 年代初,Steve Jobs(Ashton Kutcher 飾)跟朋友在家中車房創立蘋果電腦。公司上市成功後,他與董事會有權鬥,並且逐漸和創業時的朋友分手。《喬布斯》沒有怎麼刻劃電腦革命的細節,反而講爭權奪利的更多。但不管是電腦技術還是公司鬥爭,這戲都沒有什麼洞見或值得思考的地方。

在本片中,Steve Jobs 明顯比跟他一起創業(或者說幫忙他實現創業計劃)的朋友聰明和反應快,更重要的是他的 Financial Quotient 比同伴高,進一步讓他比別人走得更快更前,這可見於他對打算投資的 Mike Markkula(飾演的 Dermot Mulroney 就是當年在《真的想嫁你》(My Best Friend's Wedding) 中讓 Julia Roberts 出盡法寶要奪回的好友兼舊愛)所開出的條件。其實看看 Steve Jobs 回朝後推出的 iTunes,最初很多人嫌轉載音樂檔案麻煩,隨着更多的蘋果產品推出市場,加上開發應用程式和影音下載產品的生意形成氣候,大家才發現 iTunes 是銷售盈利和數碼版權保護的關鍵一環,可見 Steve Jobs 和他的團隊的眼光和佈置。

《喬布斯》裏的 Steve Jobs 並不可愛,他對朋友無情,對女朋友薄倖,還不認女兒。這戲看不到 Steve Jobs 什麼私生活,零碎的片段都語焉不詳。是的,David Fincher 拍攝 facebook 創辦人的《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精彩得多。

Ashton Kutcher 的扮相還成,演出則不過不失,相信他已經竭盡所能。以造型論成敗,讓帥氣的英國演員 Giles Matthey 扮演 Apple 的神級產品設計師 Jonathan Ive 算失手之作。Jonathan Ive 並不難看,只是 Giles 的樣子和扮相跟 Jonathan 沒有多少相似之處罷了。

真看,《無間暗戰》(Paranoia) 的演員陣容挺強的,可惜這戲拍得頗差。編劇和導演選了商業諜戰題材,既想拍出陰險鬥法,人心奸惡,似乎又得照顧觀眾需要,不欲把劇情弄得太複雜,越看下去,越覺得情節牽強。

Adam(Liam Hemsworth 飾)是大型資訊科技公司的下層小子,一心向上爬卻苦無機會,後來被老闆 Nicolas(Gary Oldman 飾)相中,訓練為商業間諜,送入大對頭兼舊上司 Jock(Harrison Ford 飾)的公司刺探最新產品機密。Adam 本想推卻,但因為父親(Richard Dreyfuss 飾)患病和自己欠債而被迫答應。他認識了在 Jock 公司任高職的 Emma(Amber Heard 飾),喜歡上對方,越幹下去越覺得進退兩難,更發現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編導找來很多俊男美女,可惜大都演技平平。Liam Hemsworth 跟他哥哥「雷神」Chris Hemsworth 一樣,高大俊健,但表情和四肢僵硬。跟 Liam 談情的 Amber Heard 挺漂亮,演技比男主角僅好一點。電視劇《凹凸容醫》(Nip/Tuck) 的風流整形醫師 Julian McMahon 演 Gary Oldman 的打手,越看越有點滑稽相。那個喝橙汁的 FBI 探員五官標致,但髮型奇醜,再看才發現是模特兒出身、在《職員特工隊:鬼影約章》一開場便遭女殺手解決的帥哥 Josh Holloway。演男主角好友兼電腦高手的 Lucas Till 有份演出《變種特攻:異能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但在本片大部分時間都有點呆頭呆腦。

資深演員方面,容或是角色問題,Gary Oldman 的角色到後段像個小丑。Harrison Ford 在末段本來大有發揮,但演出不夠火,跟劇本也有點關係。仍保持最年輕金像影帝紀錄的老牌演員 Richard Dreyfuss 演主角父親,也是敗在(零碎的)劇本之上。

基本上,越看下去,《無間暗戰》越像孩子玩家家酒,盜寶笨拙,追殺危機更欠情理。當消閒之選還好,認真你就輸。

一齣《名瞞戇族》(We're the Millers) 是典型的美式無聊兼粗鄙的瘋狂喜劇。

講原則的毒品小拆家 David(Jason Sudeikis 飾)為解救離家出走少女 Casey(Emma Roberts 飾)得罪了一班小混混,丟了毒販 Brad(Ed Helms 飾)一大批毒品和錢。為了還債,David 要幫 Brad 到墨西哥偷運一批毒品回美國。為掩人耳目,他找了 Casey 和兩個鄰居脫衣舞孃 Rose(Jennifer Aniston 飾)和「毒男」Kenny(Will Poulter 飾)佯裝一家人上路,怎料 Brad 指示 David 去辦的事背後另有不軌企圖……

不出所料,故事瘋狂,結局(故作)峰迴路轉,然後圓團收場。Jennifer Aniston 和 Jason Sudeikis 在《邊個波士唔抵死》(Horrible Bosses) 中沒什麼對手戲,這次合作算擦出了少許火花,但最過癮的其實是演 Kenny 的 Will Poulter。值得一提的是演墨西哥毒梟的那個男演員造型一絲不苟,沒有南美風情,卻有一些歐洲風味,飾演那角色的 Tomer Sisley 是法籍猶太裔演員兼脫口秀藝人,主演過兩集電影《特攻闊少爺》(Largo Winch),第一集不少場面是在香港取景的。

全片最「值錢」的 Jennifer Aniston 始終擺脫不了 Rachel Green 的影子,連片末播放的 NG 片段也不忘玩了一下。話雖如此,大部分觀眾還是愛看 Rachel Green,或 Jennifer Aniston 的。

Thursday, 19 September 2013

對不起飛錯你

題材和劇情,《對不起飛錯你》(Amour & turbulences) 乏善可陳,仍然買票去看,是因為記得女主角 Ludivine Sagnier。

Julie(Ludivine Sagnier 飾)從紐約回巴黎,準備和未婚夫舉行婚禮。與此同時,Antoine(Nicolas Bedos 飾)也為工作從紐約回巴黎。原來兩人是舊情人,登機後竟湊巧地坐在一塊。到底當年不歡而散是女的刁蠻任性、神經過敏,還是男的花天酒地、見異思遷?在旅程之初,二人針鋒相對,後來 Antonie 聲稱當年 Julie 把他狠狠甩掉是因為一場誤會,於是一點一滴回憶起兩人從相愛到分手的故事……

《對不起飛錯你》片長僅 97 分鐘,跟不少法國喜劇片一樣,大部份時間演員都在高速地唸一串串的對白。我不會法語,靠看中文字幕理解劇情。翻譯字幕的很盡責,不少(應該是)笑話翻譯得挺過癮,同時很多段字幕卻寫得相當冗長,間中看得有點吃力。字幕翻譯跟口譯一樣,除了要翻譯得精練外,還要懂得割捨原文中可以節略(而不影響整體理解)的地方。所以說,好的字幕翻譯員不僅要有良好的語文修養和文化知識,還要會看戲。

說回本片,雖然故事沒有太多的新意,劇本總算帶點幽默風趣,加上節奏比較緊湊,幾個主要演員的表現都不錯,整體的感覺還行。

男主角 Nicolas Bedos 外型還行,表現稱職,他之前參演了《打字夢女神》,飾演名牌打字機廠的少東,當時把臉刮光光,不如現在於《對》片中留點鬍子好看。女主角 Ludivine Sagnier 有點老態,在本片中有些時候她的演出和外型令我想起《色慾都市》(Sex and the City) 的女主角 Sarah Jessica Parker。Julie 不是一個各方面都討喜的角色,但 Ludivine Sagnier 還算為角色注入了一點養分,到最後就是靠她來為電影澆下甜而不膩的糖水。

值得一談的還有兩個主要的配角:演 Antonie 好朋友 Hugo 的 Jonathan Cohen 和演 Julie 媽媽的 Brigitte Catillon,兩人都有其可愛之處。Jonathan Cohen 扮演渴望愛情的平凡男子,滑稽之餘,也讓觀眾對他生出了少許同情。Brigitte Catillon 在戲中是個大情大性的媽媽,引起了不少笑料。

Tuesday, 17 September 2013

荒謬觀影記:埃及電影節之《678》

於九龍站之上的那家電影院,映室和座位全香港最多,票價也可能是香港電影院之中的前三名。這戲院的設備不錯,每過一段時間會跟不同的機構舉辦電影展,例如土耳其、意大利、日本、韓國、俄羅斯之類。剛舉行完埃及電影節,買票看了一齣《678》(678),是個荒謬的經驗。

《678》是 2010 年 Mohamed Diab 自編自導的電影。IMDb 和官方節目冊子說片長 100 分鐘。除非那天晚上電影院播放的是刪節版本,否則網頁和官方冊子的資料都不正確,我看的《678》片長最多 50 分鐘。

故事圍繞三個住在開羅的女人,她們曾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性騷擾。Fayza(Boshra 飾)該曾經受過性騷擾而使她疏遠老公。Nelly(Nahed El Sebaï 飾)在傳呼中心工作,也是個脫口秀表演者,在傳呼中心上班時受過語言上的性騷擾,而且(從對白推測)她好像在街上也受過肢體方面的性騷擾。後來 Nelly 決定控告性騷擾她的人,那更是埃及第一宗同類型的訴訟。做珠寶設計的 Seba(Nelly Karim 飾)應該也受過性騷擾,那讓她和丈夫之間互有嫌隙。事發後,Seba 辦了一些分享會,教導其他女性何謂性騷擾……

看戲後讀過維基百科上有關此片的故事簡介(按此),我相信那天晚上看的只是電影的後半部。三個女主角的故事很多背景和細節都丟了。

Fayza 在下班時乘搭的 678 路公車上受到滋擾,她之後疏遠老公,後來認識 Seba,又知道 Nelly 就是控告性騷擾疑人的那個女人,這些事情在那天晚上看的版本沒有交代過。

Nelly 和男朋友的關係疏離,她不滿意媽媽對她說過的話,還有她控告的是何許人,她受到性騷擾的經過等等,那天晚上看的版本沒有交代過。

Seba 在電視上教人自衛,惹來警察的注意,還有她和愛上應該很愛她的老公最終為什麼分手,這些在那天晚上看的版本沒有交代過。

還有那個警察,顯然他老婆從臨盆到難產而死之間應該還發生了另外一些事情,而當中準有些地方跟三個女角或任何受到性騷擾的女人有關係,那天晚上看的版本沒有交代過。

說實話,在這家電影院看過幾次同類型的專題電影展,不只一次遇上放映的問題。有次試過臨場取消,有次則放映到一半的時候拷貝壞了,勞煩剛好來香港跟觀眾見面的導演親自告訴觀眾後事如何。《678》只放映一場,就是正式寫信投訴,最多賠你一張戲票。然而,我(和其他觀眾)買票進場,是因為喜歡看電影。我不希罕戲票,只希望在電影院好好看一場電影。看電影除了得花錢買票外,還要特別安排時間去。院方安排不周,賠一張甚至十張代用券也沒有用。

事實上,那天晚上的放映一開始也發生過問題。放映了差不多二十分鐘,影片一直都不順暢。後來有職員走進映室告訴觀眾會馬上調校放映機重新播放。重新放映時,開始的那場戲跟第一次放映時的一樣,觀眾(包括我)大概也不會察覺到或懷疑院方放映的版本有問題(我是後來覺得影片怪怪的,上網讀故事簡介才意識到看的該不是完整的版本)。

《678》教我失望,不是影片的質量不好,而是院方的安排很糟糕。正是因為只放映一場,事前內部更應該辦一次試片,或者院方派人跟統籌節目的單位看一次電影,確保放映時不會出錯!

Monday, 16 September 2013

被偷走的那五年

引我買票看《被偷走的那五年》的是兩個主角白百何和張孝全,打出片末字幕離場的時候,對之前看過 112 分鐘的戲仍有好感的還是只得這對主角。認識張孝全比較早,從《盛夏光年》就知道他了,內地女演員白百何則是從她和文章合演的《失戀 33 天》才認識。

這是香港女導演黃真真的新作,她有份寫劇本。兩個主演的表現是不錯的,但故事和導演的手法真的教人失望。

何蔓(白百何飾)和謝宇(張孝全飾)同在廣告公司上班,小情人去蜜月旅行時發生車禍,一覺醒來,竟已是五年之後,何蔓從守在病床前的姊姊口中得悉,謝宇已經跟她離婚了。何蔓要重拾失去的記憶,便去找謝宇,知道對方已經交了個感情挺好的女朋友;去找從中學就認識的知心好友小環(范瑋琪飾),又發現自己竟然跟對方絕交多時了。原來何蔓並沒有昏迷五年那麼久,而是在結婚後一段時間意外失憶,從度蜜月到意外失憶為止期間所有的記憶都失去了。何蔓失憶後,性格變了,努力希望掙回謝宇的愛。當一切似乎顯露轉機,卻好事多磨……

《被偷走的那五年》的前半部有點看頭,構思見心思,但到後半部分劇情的轉變非常突兀,有一兩場戲拍得有點過火,令整齣電影的成績大打折扣。在女主角的回憶裏,她和男主角的經歷還算浪漫溫馨,讓人好奇怎麼最後會離婚收場。結果,真相揭盅,愛情輕喜劇變成了拖拖拉拉的悲情韓劇,最後更扯到道德議題去。在最後的四十分鐘,就是不停看手錶。

劇情也有不少犯駁的地方,最明顯的莫如怎麼謝宇那個女朋友(安心亞飾)可以那麼容易就放手?假如謝宇真對何蔓那麼放不下,他又是那麼深情的男人,即使跟何蔓離婚時搞得很難看,按理在何蔓意外失憶以後不會那麼隨便就放下。說到全片讓我最不爽的,還是那場寶萊塢式的歌舞。

演員方面,白百何不是美人胚子,但精靈多變,挺能把握角色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張孝全的樣子其實有點耿戇,也有少許喜劇感。承接前作《女朋友‧男朋友》,再來沉穩深情,漸見大將之風。至於一眾配角,演謝宇好友 Danny 的林暐恆最活潑。金馬影帝謝君豪演主診醫師,表情沒問題,但要配音演出。這角色不是非謝君豪莫屬,何不找個不用配音的呢?客串演心理醫生的那個男人很面熟,原來是歌手伍思凱(唱《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那個),只得一場戲。不曉得是不是因為燈光還是拍攝角度的關係,怎麼伍思凱看起來有點像不多久前娛樂版記者在香港街頭拍到的王祖賢呢?

Wednesday, 11 September 2013

五星級人生

大利電影節將放映這一齣《五星級人生》(Viaggio sola)。買了票,但時間是星期天的晚上九點四十分。從東京回港時看見班機上有得看,想了想,寧願多掙一個晚上可以早點睡,便在飛機上看了算。

很少住歐洲的酒店,但一直聽說,亞洲的(高級)酒店性價比較歐洲的高很多。《五星級人生》以高級酒店提供的服務為背景,算是個有趣的點子。然而,五星級酒店只是包裝,電影主要想探討(女性)獨身的生活和心態。

Irene(Margherita Buy 飾)有一份教不少人羨慕的工作,到不同的五星級酒店當神秘住客,對各種服務打分數,提出改善的改議。她跟食品供應商 Andrea(Stefano Accorsi 飾)分手亦是朋友,不用出差時就到已婚並有工作和子女的妹妹 Silvia(Fabrizia Sacchi 飾)家裏作客。Andrea 跟一夜情的女朋友「搞出人命」,決定盡父親的責任,這竟讓 Andrea 和 Irene 都手忙腳亂。並不是 Irene 對 Andrea 沒有完全忘情,而是看着 Andrea 為要當父親而出現的轉變,還有妹妹一家生活的大小瑣碎事,讓 Irene 重新思考,隨自己年紀越來越大,為工作時老是一個人在途上,回到家裏便獨守空房,開始害怕自己老無所依……

片中有很多場出差的戲份,其中有一場說,Irene 在摩洛哥遇上了一個挺有魅力的法國男人,二人眉來眼去,Irene 倒有點意亂情迷,但最後對方表示自己已婚,並且非常忠於伴侶,Irene 忙不迭謊報自己也一樣。另一段在柏林,Irene 遇上懷抱女性主義的學者 Kate(英國女演員 Lesley Manville 飾),彼此一席話,加上在電視上看到 Kate 的演講,Irene 頗有頓悟,望與 Kate 結成莫逆,多向對方請教,豈料 Kate 卻「不辭而別」。Irene 情天霹靂之餘,更對本身表面風光的事業和人生前路感到有點茫然失措。

在意大利老家,妹妹 Silvia 是個冒失鬼,跟丈夫同在交響樂團擔任樂師,育有一對女兒。Silvia 操持家務,會煮食,間中會因為女兒頑皮或夫妻生活冷淡而不開心。Irene 憤了東征西跑,按着清單常常把酒店大小人事批評得體無完膚,對於 Silvia 遇到的問題,總是不以為然,或者像批評酒店那樣「直斥其非」。後來 Irene 才漸漸察覺到自己原來對人情世事失去了敏感和包容。

《五星級人生》拍得挺有時尚感,有點高檔旅遊節目的感覺,但未有十分深入地探討主題。女主角 Margherita Buy 表現稱職,只嫌她略為嚴肅,多添兩分幽默感會更好。演她舊情人的 Stefano Accorsi 表現輕鬆自在,但戲份不多,沒太多發揮的空間。

Tuesday, 10 September 2013

情留半天-日落巴黎-情約半生

早前有本地電影院安排連續放映三部曲《情留半天》(Before Sunrise)、《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 和《情約半生》(Before Midnight),戲票盛惠兩百多元。這三部曲第一集我看 DVD,第二集買了 VCD 多年仍未開封,如今第三集也上映了。往返香港和東京的班機上剛好播放這三齣戲,就看了。連續看三部曲帶來不少的趣味,演員的外貌準有變化,他們的嗓子(特別是 Ethan Hawke 的)也不同了。

第一集拍成於 1995 年,最初在藝術中心放映時叫《情留半天》,後來在戲院公映和電視上播放時,改名《偶遇半日情》。第二集《日落巴黎》在九年後 (2004) 推出,又過九年,2013 年出現第三集《情約半生》。

看《情留半天》時,充滿清新的驚喜。然而,畢竟是十八年前的戲,重看時才發現很多記憶是錯誤的。當年 Jesse(Ethan Hawke 飾)和 Celine(Julie Delpy 飾)在開往維也納的火車上邂逅時才廿五六歲,帶點青澀,帶點激情。九年後在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重逢,Jesse 和 Celine 風華正茂,也各有自己的人生問題,男的已婚並為人父,女的交過幾個男朋友卻總是分手收場。再過九年,Jesse 和 Celine 人到中年,各有事業,並已經結為夫婦,育有一對攣生女兒,一家人到希臘放暑假。當年的浪漫激情早已煙消雲散,兩人對於家庭、工作和愛情都有分歧。

不認為會對這三部曲着迷,但相信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階段重看,自有不同的體會。我是中年人了,看第一集時還年輕,現在就以中年人的心態去看這三齣戲。

在《情留半天》,Jesse 和 Celine 在維也納街頭走了大半天,談人生、愛情、藝術、理想等等。那是青春美好的日子,在銀幕上看尤其討好。看到最後,觀眾會替兩人的關係沒有打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感到有點遺憾,那是因為對於愛情和理想有期盼。

轉到《日落巴黎》,Jesse 將跟 Celine 邂逅的經過寫成小說,薄有名氣,Celine 特別在 Jesse 到巴黎宣傳作品時到場相會。兩人明顯比九年前成熟,對自己的惡欲和嚮往都有比較清楚的概念,同時也不如二十來歲時那麼率真,這在 Celine 身上尤其明顯。假如說這是「女人比男人成熟」的其中一個佐證,也不為過。

走進《情約半生》,生活的大小事務和問題佔用了兩人大部份的精神。Jesse 將《日落巴黎》的經歷寫成另一本小說,讓他的名氣更響。Jesse 跟前妻所生的兒子跟 Jesse 並不親近,讓 Jesse 特別不好受。Celine 對事業有追求,卻不敢放下家庭,雙重壓力之下,變得有點神經質。兩人在希臘度假至尾聲時,撇下女兒享受二人世界,最初還有一些浪漫的對談,但很快無風起浪,因為一個心結而吵起來。

看完《情約半生》,最大的感觸是 Celine 並不可愛,很自我中心,更不懂浪漫或溫柔。Celine(也許就是 Julie Delpy 本人的寫照)太勇於發表意見,而且一發表就一發不可收拾,咄咄逼人,在第二集末尾出現的神經質,九年之後威力更上層樓。由此對 Jesse 更是有點同情。男人「天真」,對感情不如女人敏銳多思。「幸運」的是,Jesse 似乎給 Celine 吃定了。看《情約半生》,最大的得着是再次看到無聲勝有聲的可貴和力量。明白這個道理,自然曉得難得糊塗、該放便放,為自己和對方留一扇門,亮一盞燈。

有些人說,看《情約半生》就看到愛情的幻滅,很灰暗。我反而覺得這是三部曲之中最接近現實的一齣,儘管從一些對白和場面設計之中,可以清楚看見戲劇的斧鑿痕跡。有人說,編導這一次要否定愛情。我想,這樣的結論不盡公平。也許應該說,愛情是長青常存的,但步進不同的人生階段,經歷和體會有所不同,自然對愛情的詮釋和願望也跟着改變。當然,不能否認的是總會有人在什麼年紀都熱烈追求愛情(的感覺)。

在我看來,這三部曲不完全文藝,它們也有典型愛情片的包袱。《情留半天》到尾聲時,Jesse 和 Celine 到墳場過夜,兩人在「討論」該不該做愛。畫面和對白沒有明確交代,但在《日落巴黎》該已說明,那一夜兩人確實已經共赴巫山。而在《日落巴黎》的最後一場,Jesse 到訪 Celine 的公寓,讓開車載他到飛機場的司機在樓下等着。聽完 Celine 自彈自唱,Jesse 欲罷不能,這時候電影戛然而止,到底後事如何?在《情約半生》間接說出來了,兩人就在那套公寓裏歡好,也大概由此令到 Jesse 離婚另娶,跟 Celine 組織了新家庭,導致前妻恨透 Jesse,兒子跟 Jesse 關係冷淡,繼而成為 Celine 和 Jesse 之間的一根刺。《情約半生》結局時,Celine 決意分手,從酒店出走,Jesse 最終找回 Celine,說盡好話,希望對方回心轉意。這番甜言蜜語最終會引來什麼?很可能就是二人吵架之前正要開始的床笫之歡。這麼說來,原來每一集到最後,Jesse 和 Celine 兩人都以同樣的方式來總結他們的「關係」。

Thursday, 5 September 2013

黃金時代

個星期天,無意中在電視上再看了李志毅導演的《天涯海角》。這戲跟《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 一樣,多年來我看過好幾次,卻沒有一次能從頭看到尾,而且把這麼多次加起來,恐怕也說不上自己把整齣電影看完了。

記得《天涯海角》是 1996 年的電影,因為那時候仍然很喜歡聽廣東歌,記得每一年有哪些超流行的歌曲。《天》片中播了好多次《風花雪》,正好提醒我這是哪一年的作品。

1996 年,算得上香港的一個黃金時代。

1997 年的前一年,仍在讀書,經濟暢旺,娛樂事業發達,看看《天涯海角》的演員名單,陳慧琳才剛出道一兩年,已經急速冒起。那時候仍是台灣小天王的金城武在拍香港電影,還唸廣東話對白。還有拍罷《飛虎》後人氣挺不錯的王敏德。大小配角有陳小春、陳豪、徐濠瑩、張達明、馬浚偉、何超儀等。十七年過去了,各人際遇不同。但可以挺肯定的,是《天涯海角》的這個班底該不可能複製了。

《天涯海角》是一齣唯美愛情電影,講述白血病女孩尋找真愛,純以香港資金拍攝,去蘇格蘭取景,還引起過一陣「天涯海角」熱(當然是指蘇格蘭而不是海南島)。今時今日,資金難求,開戲艱難,《天涯海角》的這種題材和拍攝規模實在很難複製。

這齣電影讓人記起了一個挺遠的黃金時代,也讓我想起自己的一個黃金時代。那不是說年齡或體重,而是生活和心境。

還沒投身社會的學生是幸福的。那些年的所謂憂慮都是些不值得認領的小玩兒。年輕人不管長得好不好看,像銀幕上的金城武和陳慧琳也好,還是觀眾席上的你我他也罷,總有一個風華正茂的時刻。硬要選一個屬於自己的好時代,可能正是《天涯海角》的那一刻。

《天涯海角》是唯美的,同時不忘塑述當時或在那以前香港社會的面貌,從畫面看得見我城的一鱗半爪。這些年合拍片當道,都個性模糊,甚至泯滅地域標記。即使《天涯海角》在那個小時代中算不上佳作,在今天重看,卻有不少教人懷念的風光。

Wednesday, 4 September 2013

性業大亨

《性業大亨》(The Look of Love) 之前,並不認識曾經是英國首富的 Paul Raymond (1925-2008),更不知道他的性業王國或什麼成人雜誌《Men Only》。看完《性》片,沒特別想去瞭解更多有關 Paul Raymond 的事跡。這電影既是以真實人物為藍本拍攝而成,假如觀眾看完不特別感興趣認識主角,大概說明了電影本身的問題。

看過導演 Michael Winterbottom 四齣舊作,《殺啦!熱鍋上的蟻民》(Welcome to Sarajevo; 1997) 印象模糊,《情慾九歌》(9 Songs; 2004) 更像一齣色情片,《逃情熱那亞》(Genova; 2008) 浪費了 Colin Firth,改編文學名著的《絕戀》(Jude; 1996) 比較好。《性業大亨》拍攝「蘇豪之王」Paul Raymond 的發跡史,他 1950 年代在倫敦開設英國第一間脫衣舞夜總會,1970 年代創辦《Men Only》,然後開俱樂部,搞色情歌舞劇,再做地產生意,包括收購大量蘇豪區產業,成為英國首富。這齣有點紀錄片味道的電影集中述 Paul Raymond 的色情事業和放蕩的私生活。

在香港這戲列為第三級影片,因為片中有不少(全)裸女和香艷的鏡頭。最初一兩幕也覺得受到一點觀能刺激,但越看下去越覺得麻木,甚至感到有點奇怪,怎麼有些人可以天天都看,常常在想,卻樂此不疲?

片中提及 Paul Raymond(Steve Coogan 飾)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最初在艷舞團替他編舞的妻子 Jean(Anna Friel 飾),裸體模特兒情人 Amber/Fiona(Tamsin Egerton 飾),以及 Paul 最疼愛的女兒 Debbie(Imogen Poots 飾)。Jean 因為 Paul 和 Amber(後改名 Fiona)的婚外情憤而跟 Paul 離婚,拿到了在當年超級巨額的贍養費。Fiona 和 Paul 沒有結婚,但隨年月過去,Paul 的私生活越來越放蕩,Fiona 忍不住求去。Debbie 有點反叛,醉心舞台表演,但誤交損友,Paul 也沒有嚴加管教 Debbie。後來 Paul 打算把生意交給 Debbie 打理,可惜一切為時已晚。

畢竟《性業大亨》是英國電影,拍攝歡場王帝和色慾橫流的黃色事業,但不見好萊塢的燦爛金光,一切來得十分家常風味,就是 Paul Raymond 那套頂層豪華公寓,看來竟也有點「寒酸」相。

論搶鏡頭的程度,演任性女兒的 Imogen Poots(前陣子在《黃昏四重奏》也是演有點任性的女兒)比男主角 Steve Coogan 更突出。演 Paul Raymond 老婆和情人的 Anna Friel 和 Tamsin Egerton 都不錯。剛說《性》片不見好萊塢的璀璨華麗,但英國電影一向更重視演員,在《性業大亨》裏,大部份演員都有很不錯的發揮機會,只嫌導演的手法平板,電影沒有什麼誘惑力,戲劇性也不夠強,就是演員再戮力演出,還是無法讓整齣戲增添魅力。

Monday, 2 September 2013

翻生求職黨

沒看過預告片都好,《翻生求職黨》(The Internship) 這個譯名大概已經把電影內容說得相當明白。看完戲,實在認為這徹頭徹尾是齣長達 119 分鐘的 Google 宣傳電影。假如主演兼有份寫劇本的 Vince Vaughn 和導演 Shawn Levy 沒有這個意圖(但相信不會是這麼樣)的話,那麼他們的編導功力便是十分令人失望了。

兩個中年推銷員 Billy(Vince Vaughn 飾)和 Nick(Owen Wilson 飾)口才了得,但對電腦科技一竅不通。公司結業,盲打誤撞跑了去加州的 Google 參加暑期練習生計劃,希望轉型並找到新的工作。二人周圍都是新新人類,分組時無奈跟其他「籮底橙」編進了同一組。結果,兩個「大哥哥」的智慧和閱歷讓不擅交流的科技神童開了竅,最後更扭轉乾坤。

毫無顧忌劇透了,是因為這根本無損觀眾看電影的雅興。難道買票的會以為這麼一套喜劇最終竟然不是「齊歡暢、同慶賀」的圓滿收場麼?

故事很公式化,從失望開始,然後掙扎、領悟、調整、改變,最後成功。本來期望兩個男主角會擦出挺不錯的喜劇火花,但在《翻》片中,Vince Vaughn 的表現出奇的彆扭,沒有盡力搞笑,有時候想嚴肅地演些內心戲,最終顯得尷尷尬尬。反觀 Owen Wilson 的角色和演出風格比較統一。飾演其他年輕實習生的演員竟相對自然一些。

老派的交際手腕和溝通技巧相對於科技新潮和快速的資訊流動,《翻生求職黨》沒有明顯批判孰優孰劣,但隱約說明技術和智慧相輔相成,技術可以將勤補拙,智慧靠積累閱歷來培養。

谷歌 (Google) 的確深入影響很多現代人的生活。數年前第一次搞培訓旅行,其中一個環節就是到訪中關村的谷歌辦公室。儘管北京分部沒有《翻》片中的 Google 總部那麼好玩,但對我和同事來說,已經挺像一個遊樂園了。接待我們的兩個職員挺年輕,二十六七歲左右,一個口才甚佳,一個則對技術十分在行。

探訪過後,也像《翻》片的其中一個角色 Stuart(Dylan O'Brien 飾)那樣,「谷歌」一下那兩個接待我們的年輕人,較活躍的那個果然見慣世面,代表公司出席過不少公開活動。至少從這兩個年輕人可以看出,他們在這家企業工作,不僅是基礎(包括本科知識)優厚,還有他們的應對技巧和思想速度。年輕人讀書成績好只是起跑反應比人快,假如思想成熟、願意吃苦、甘於學習,即使並非幹什麼都胼手胝足,就憑這股勁兒,已經足以在跑道領放其他選手,很快便會贏得比別人更多更好的機會。

中關村一別後,在工作上跟谷歌再沒有什麼聯繫,很可能那兩個年輕人早已另有高就。但我(浪漫地)相信,他們應該有不錯的前途,早在要翻生(翻身)之前已經替自己創造更好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