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了那麼四五年,跟香港攝製的國、粵語老片的距離彷彿給拉得好遠。
在上小學的頭兩三年時,白天和深夜,電視台仍會播放黑白老電影,又以粵語片為主,畢竟在香港還是以廣東話最為通行。國語片通常在深夜和清晨時分播放,晏睡或早起,才可以看到。
那時候太小,看老片的時候,又沒有長輩從旁解說劇情或介紹演員,所以對香港的華語老片沒有很深的印象。聽過一些經典,知道一些明星,卻都是後來靠看書或從其他渠道所得悉。
香港的電影資料館有很多老片的拷貝,經過修復,按不同的主題在館內的電影院作有限度放映。對影迷來說,資料館算是個寶庫,但覆蓋範圍有限。間中會看幾場,很隨意的。最近館方搞了個「館藏精選」,買了四場的票,已經看了兩場,都是超過五十年的老片。
「華南影帝」吳楚帆鼎鼎大名,早有所聞,直到去年國際電影節搞的李小龍回顧展,去看《人海孤鴻》(觀後感),才第一次認真看他演戲。《人》片頗有說教味道。去年底上映的半傳記式娛樂片《李小龍》(觀後感),則略提吳氏邀李小龍拍《人》片和搞中聯影業的事。在《漢武帝夢會衛夫人》中,吳楚帆演漢武帝,有少許風流自恃,但因年少即位,政權、兵權實際掌握於陳皇后和國舅手中。吳楚帆身型高大,卻就覺得他有少許造作。
《漢武帝夢會衛夫人》拍於 1954 年,為唐滌生拍攝自編的粵劇,以古樂替代粵曲,棄伶人而用電影演員,並和李鐵合導。把粵劇轉變為古裝文藝片,明顯較同期的古裝片製作考究,佈景服飾細膩華美,攝影亦見心思,例如漢武帝初遇衛夫人(白燕飾)一幕,從衛夫人獨抱琵琶的水中倒映而起。後來漢武帝夢見衛夫人,以為是人鬼相會,看來疑幻疑真。
片中幾個主要演員中,倒覺得演衛青的張活游比吳楚帆表現得更自然。至於演他姊姊的白燕,那把沉厚的嗓子,對她和其角色的女性柔美都打了個折扣。
整體來說,《漢》片製作優異,故事完整,有哀艷的中國愛情,也在靜觀人性,批評人性。
另一齣《清宮秘史》是國語片,且更老,在 1948 年耗資過百萬港元拍成,曾經參加外國影展。
《清宮秘史》幾個主要演員表現出色,但其中兩個女人特別搶鏡:「金嗓子」周璇演珍妃,唐若菁演西太后。《清》是周璇在香港所拍的電影中比較好的一齣。祖籍湖南的唐若菁,講普通話時有些字唸不準。本片男主角舒適知道四大名旦之一、說得一口流利京片子的舒繡文想演西太后,就向劇組推薦舒繡文。但因為導演朱石麟看過唐若菁的戲,並和唐約好了,此角才落在唐的手上。
周璇漂亮,她演珍妃,剛柔並濟,自然討好。她在片中唱了兩首插曲,但我看的版本沒有歌曲。據說其中《冷宮怨》只在第一版出現。唐若菁拍《清》片時才二十六歲,比周璇還年輕四歲,但她的眼神之中有一股凶狠的氣勢,唸對白強有力(鄧小宇在他最近再版的《女人就是女人》中也提到過)。看過她在 1960 年邵氏電影《倩女幽魂》演姥姥的劇照,有點像年輕時的馮淬帆。
演光緒帝的舒適,代表作是他後來自導、自演的《林沖》。他在《清》片的演出不錯,卻無法打動我。其中他挑皇后的那一幕,那份身不由己顯得有點樣板。那一場戲,讓我起電視劇《流氓皇帝》其中一幕,覺得有點眼熟:鄭少秋選皇后,陰差陽錯,選李司棋,卻變了沈殿霞。也許編劇是參考了《清宮秘史》。演李蓮英的洪波原名王洪波,據說甚有鬼才,從《清》片的演出也可見一二。我記得洪波這名字,是因為小時候看李司棋、葉德嫻、鄭裕玲主演的電視劇《星塵》時,老媽說夏雨的角色就是影射洪波。老媽記得洪波,則是因為她小時候和舅舅們及其他孩子玩拍戲,某個舅舅有個紅色的小球(粵語中,球兒稱「波」),每次都被迫當洪波(洪波多演歹角或不大正面的角色)。網上資料說,他脾氣暴躁,更有毒癮、酒癮,1968 年在台灣西門陸橋自殺身亡。
《清宮秘史》改編自姚克原著的舞台劇《清宮怨》,片中的故宮、頤和園是實景拍攝,然後再合成於攝影棚的片段之中。佈景服飾都美輪美奐,規模看來甚至較《漢武帝夢會衛夫人》更大。
此片提及維新變法,後來在中國大陸卻淪為政治工具,更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遭禁演的影片。好好的一部佳作,愛國卻變成賣國,世事荒謬,大概如此。
Monday, 14 February 2011
看華語老片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我是看粵長長片大,而且家人常看,所以特別有親切感,反觀國語長片則少看。
ReplyDelete吳楚帆演技,其實要在「時裝片」才能夠體現出來。
佢、張瑛都是好演員,特別是張瑛,個人認為他是華語電影當中最有魅力的一位,甚至有型過發哥,演技更比現時任何一位男性演員都更好。因為喜劇、悲劇都能夠拿得很準,而且高大又靚仔。
吳楚帆本身有局限,不能演喜劇和青春劇,和王曼莉一樣。但他確是對粵語電影有很大的影響。
男演員,還有四哥,四哥的風度和瀟灑,的確當今華語男演員實在不能比。
林家聲則官仔骨骨。張活游則有局限。胡楓則當年喜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