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的晚上,跟身世相若的友人去了看《星光夢裏人》(The Artist)。進場前,一直對這電影有挺高的期望;完場後,沒有失望,更對它奪得奧斯卡的最佳電影滿有信心(剛好在情人節前一天晚上看了另一熱門之作《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
《星光夢裏人》和《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Hugo) 都是對電影注滿感情之作。《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採用了 3D 技術,並不止於在細節上追求更高的感官享受,而是跟劇情有實際的關係,讓觀眾看到新的光影技術如何賦予電影更豐富的肌理。有人認為,單憑這一點,奧斯卡就應該將大獎送到《雨》片手上。《星光夢裏人》卻是反潮流之作,在廿一世紀再拍默片,只靠配樂、佈景、演員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去講故事,沒有什麼高科技,就帶着點點原始的感覺。
《星》片提到無聲電影的沒落,有聲電影取而代之。故事說,默片天王巨星佐治(Jean Dujardin 飾)絕不苟同,結果慘敗而回,更賠光身家,妻子下堂求去。他昔日的影迷拍肶(Bérénice Bejo 飾)最初得到佐治提攜入行,後來搭上有聲電影潮流的順風車,成了新時代的巨星。拍肶一直心繫佐治,設法幫助,但天王自傲,拒不接受,更發生意外,身陷火海……
這是 Michel Hazanavicius 自編自導之作,在去年參加康城影展之初,沒得到什麼注視,雖然最後角逐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失敗(由《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 奪得),但男主角 Jean Dujardin 登上了影帝寶座。從那時候開始,有關此片的好評慢慢積累,就把它定為必看之列。
在《星》片之前,也看過古早年代真正的默片,包括《大都會》(觀後感)、Charlie Chaplin 的《城市之光》(City Lights)、《摩登時代》(Modern Times),還有阮玲玉的《神女》(觀後感)、《新女性》(觀後感)等。但算起來,我第一齣看的默片該是改編自張樂平漫畫的《三毛流浪記》,小學年代在早已改建為酒店灣仔的南洋戲院看的。
跟很多經典默片相比,《星光夢裏人》的故事和製作其實只屬小品,既沒有演員親身上陣的危險動作,也沒有很多龐大的佈景或精巧的手造道具。表面看來,它更像一齣愛情電影,並巧妙地還原了默片年代的技法,影片的背景是從 1920 年代末到 1930 年代(美國)電影的發展歷史,以 1930 年好萊塢歌舞片的黃金時代作結。僅以 100 分鐘的篇幅,《星光夢裏人》輕鬆自然地交代了電影史上其中一個大時代。
往較深的層次看,面對有聲電影,佐治天王不願意也不屑於參與。剛入行的拍肶則擁抱轉變,在新的演出媒介發光發熱,成為譽滿影壇的明星。在電影技術日新月異的廿一世紀,編導選擇以最古老的形式去講一個關於面對現實和努力求變的故事,既有妙思,也不無諷刺。
全片最精彩的大概還是男主角 Jean Dujardin,其造型和氣質都有默片時代巨星的丰姿,加上如練過瑜伽的五官和四肢,表情靈動自如,絕非擠眉弄眼,舉手投足散發自信和光彩,完全牽動着觀眾的情緒。雖然還沒看《諜網謎蹤》(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的 Gary Oldman 和《情繫一生》(A Better Life) 的 Demián Bichir 的演出,我還是義無反顧,支持這個在片中只開口說過一句話的摩登默片男主角 Dujardin。
女主角 Bérénice Bejo 的演出也不錯,戲份也多,卻提名女配角獎,情況有點像當年《有你終身美麗》(A Beautiful Mind) 的 Jennifer Connelly。然而,Bérénice Bejo 的主要對手《寫出有共鳴》(The Help) 的 Octavia Spencer 演得好也已經幾乎拿下所有主要頒獎禮的女配角獎。她的演出也不如當年 Jennifer Connelly 那麼突出,要爆冷不容易。
至於其他配角,演電影公司老闆的 John Goodman 和佐治的忠心司機的 James Cromwell 戲份較多。兩人的演繹比較現代化,但也算恰如其分。不能不提狗明星 Uggie,真的活潑機靈。
《星光夢裏人》在奧斯卡獲得十項提名(電影、導演、男主角、女配角、原著劇本、配樂、美術指導、攝影、服裝指導、剪接),個人覺得在電影、導演、男主角、美術指導和配樂五項的奪獎呼聲較高。
Thursday, 23 February 2012
星光夢裏人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上佳電影,男主角很有魅力的演出,但個人覺得男主角的演繹,其實似四五十年代多過默片年代,可能佢眼線唔夠深啦。
ReplyDelete最後一幕直頭係對歌舞片致敬。讓我想起佛烈雅士提Fred As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