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在戲院公映的電影有時候跟 TVB 的電視節目一樣,創作誠意同觀賞價值都不高,遇上有什麼電影節,一定盡量參加。康民署搞的《東歐電影風雲》活動選映了從 1960 至 2010 年代捷克、南斯拉夫、匈牙利、波蘭和羅馬尼亞共十齣電影。計展人羅卡在節目小冊子中這樣寫道:「東歐電影內涵的豐富、表現方式的多姿實在不能簡單地解釋為對專制政權的反抗或個人表現自由的爭取……它的眾多佳作表現了對民族歷史文化的體認和反思,對人類生存處境的關懷和痛切體驗;特別是對戰亂、暴力、貧困、控壓、死亡的恐懼、逃避和抗拒,對人世間的不公不義、荒謬醜惡的諷刺描繪,對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的承擔;這都成為東歐電影能流傳不衰的普世價值。」
選了南斯拉夫的《沒有天空的都市》(Underground; 1995) 和波蘭的《鐵人》(Człowiek z żelaza; 1981),恰巧兩片都在康城影展中拿下了金棕櫚獎。看完《鐵人》,翻查了一些資料,這戲是導演 Andrzej Wajda 於 1977 年拍攝的《大理石人》(Człowiek z marmuru) 的續集,也因此讓它成為首齣在康城影展奪得大獎的續集電影。
故事以 1980 年代初波蘭團結工會 (Solidarity) 成為政治改革新勢力的一場抗爭運動為背景。但在此以前十多年,民間要求改革的聲音已經高漲。主角 Maciej(Jerzy Radziwiłowicz 飾)的父親 Birkut(同由 Jerzy Radziwiłowicz 飾)正是電影《大理石人》的主角(角色原型構建於真人真事),在 1970 年的抗爭運動中喪生,從此影響了 Maciej 的一生。Maciej 從大學輟學,由華沙轉到格旦斯克的列寧船廠打工,並加入了工會,積極搞抗爭運動。
《鐵人》表現故事的手法和《大理石人》差不多,都是通過一個要尋訪主角的過去和現在的報道人角色來拼貼出主角的經歷。《鐵人》裏牽線的是電視台記者 Winkel(Marian Opania 飾)。Winkel 在官方媒體工作,曾是正直的記者,吃過虧後變得「識時務」,上司派他去格旦斯克採訪,好製作一個配合官方立場的節目,同時警察又指派 Winkel 混進船廠去找黑材料。《鐵》片通過 Winkel 跟不同的人做訪談,逐步揭開已成工會骨幹的 Maciej 是如何一路走來,這些人包括 Maciej 的妻子 Agnieszka(Krystyna Janda 飾,正是《大理石人》中為了畢業習作而追查 Birkut 身世,卻因此受打壓的那個女學生,後來嫁給了 Birkut 的兒子 Maciej)、大學的同窗、船廠的老員工 Anna Walentynowicz(由本人飾演)等。最後,Winkel 選擇站在工會的一方,而這時候工運也走到尾聲……
不熟悉那一段歷史,又不知道《大理石人》和《鐵人》兩片的關係,看戲時確實間中有點不明所以。但讀過參考材料後,回憶電影的內容,便能體會到編導創作的熱情和對歷史和政治的視野是多麼的厲害。電影中登場的人物挺多,故事富戲劇性,在觸及具體歷史事件的地方加入了真實的紀錄片,除了 Anna Walentynowicz 外,當時團結工會的領袖、後來的波蘭總統華理沙 (Lech Wałęsa) 也參演了一角,戲份不算少,最有演技發揮的一幕是他替 Maciej 和 Agnieszka 證婚那場戲。上面提到的老員工 Anna Walentynowicz,她遭船廠解雇時,也惹起過一陣風波。
天主教在波蘭有很深刻的背景,已故名導奇斯洺夫斯基拍過以十誡為題材的電影,情誡和殺誡更拍成長片,《鐵人》也寫出了這一點。例如 Maciej 在革命成功之後,便把他在船廠裏造的鐵十字架樹立在(死後遭挖墳清算的)父親遇害的地方。Maciej 和 Agnieszka 結婚,又是在天主教教堂舉行。此片最好看的是人性,Maciej 沉默刻苦,Agnieszka 意志堅定,Winkel 轉變立場,Maciej 舊同窗見風駛舵等等,都寫得和演繹得自然而恰如其分。
男主角 Jerzy Radziwiłowicz 純真正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因為種種磨劫而熔煉成鐵。演他妻子的 Krystyna Janda 率性帥氣,演出細膩,在 1980 年代得過康城影后殊榮。翻查資料,Krystyna Janda 的首任丈夫 Andrzej Seweryn 原來也有參演本片,就是扮演威逼記者 Winkel 找工會成員黑材料的那個高大警官。2009 年,《鐵人》導演 Andrzej Wajda 跟她再度合作,拍攝《我懷念的》(tatarak),讓 Krystyna Janda 在鏡頭前訴說對亡夫(第二任丈夫)的思念之情。去年初香港的歐洲電影節放映過,她演得好,但電影我不特別喜歡。
Tuesday, 29 October 2013
東歐電影風雲:鐵人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