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7 February 2014

被奪走的 12 年

之前的《白宮管家》(The Butler),《被奪走的 12 年》(12 Years A Slave) 是另一齣以黑人種族和人權為題的電影。兩片同樣有黑奴被虐的場面,但英國導演 Steve McQueen 執導的《被奪走的 12 年》比《白》片的震撼。

《被奪走的 12 年》改編自真人真事,19 世紀中美國有些地區奉行奴隸制度,黑人是白人的財產,但也有黑人不是奴隸,而是自由人 (freeman),紐約的黑人小提琴手 Solomon Northup(Chiwetel Ejiofor 飾)便是其中之一。Solomon 和家人過着算是中產的生活,但後來他被兩個白人出賣,給綁架並賣到黑奴市場,先在路易斯安那州當 William Ford(Benedict Cumberbatch 飾)的奴隸。Solomon 聰明,懂音樂,William 還算尊重 Solomon。可惜數年後 William 負債,把 Solomon 賣給臭名遠播的棉花田主人 Edwin Epps(Michael Fassbender 飾),Solomon 直墮地獄。他在那裏遇上了做苦工外還當 Edwin 泄慾工具的 Patsey(Lupita Nyong'o 飾)。最後,Solomon 得到主張廢除奴隸制度的加拿大人 Samuel Bass(Brad Pitt 飾)的幫助,才結束十二年的奴隸生涯。

本片從題材到拍攝水準都有贏取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檔次。事實上,它的兩大主要競爭對手各有弱點:《引力邊緣》(Gravity) 製作一流,但劇本差一些深度;《騙海豪情》(American Hustle) 人物刻劃有心思,題旨卻欠恢宏。《被奪走的 12 年》的導演、演員、攝影、剪接、配樂都很出色。然而,在我看來,於角逐的九項金像獎之中,《被》片只在最佳電影、改編劇本、女配角 (Lupita Nyong'o),還有服裝設計的呼聲較高。

《被奪走的 12 年》是 Steve McQueen 拍攝的第三齣劇情長片,既是他所有作品中暫時票房收入最好的一齣,也是他第三次跟其「御用」男演員 Michael Fassbender 合作。在《大絕食》(Hunger) 和《色辱》(Shame) 中,Michael Fassbender 都是男主角,這次雖然屈居配角,但角色挺搶鏡頭的,眼神凌厲,情緒複雜多變,演出恰到好處,不比男主角 Chiwetel Ejiofor 失色。可是面對《續命梟雄》(Dallas Buyers Club) 中「才貌雙全」的 Jared Leto,要取小金人,恐怕還得等下一次。

片中有幾場一鏡直落的虐待場面,其中三場教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Solomon 被綁架後遭棒打背部;Solomon 得罪白人工頭(Paul Dano 飾)復遭繩索纏頸吊起虐待;Edwin 躁鬱發作再受妒妻挑撥,命 Solomon 鞭打 Patsey,因嫌 Solomon 手下留情而搶過皮鞭去狠打 Patsey。這幾場戲以實時手法拍攝,讓觀眾彷彿現場看着行刑。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 Solomon 被吊起那一幕。Solomon 僅在有點鬆軟的泥濘上踮着腳,吃力苦撐,周圍的黑奴視若無睹(只得一人餵了 Solomon 一口水,誠惶誠恐),不加援手,可能是害怕得罪主人而加罪自己,也可能是見怪不怪。這也令人聯想到大多數人對周圍不公義的人情世事表現冷漠。

另一場教人揪心的戲,是 William Ford 跟衣履光鮮的黑奴販子(Paul Giamatti 飾)買奴隸,挑中 Solomon 和另一個女人。女奴乞求 William 把她一對子女都買下,別讓她們骨肉分離。但 William 不夠錢,雖有惻隱之心,卻沒法付諸行動。這一幕表面看來冷靜,實際上挺煽情的。

從製作人和編導的角度看來,拍攝《被奪走的 12 年》,其中一個目的自是希望通過電影去喚起各界關注(白人以外的)有色人種從過去到現在面對種種不公平的待遇。然而,看到最後,電影倒沒有一個讓人釋懷的結局。要是沒有白人 Samuel Bass 當「救世者」,Solomon 多半不能逃出生天。為什麼有黑奴?始作俑者,白人也。解鈴還須繫鈴人,由白人出手解救黑奴,邏輯上說得通,但對於萬千黑奴而言,到底世界上有幾多個 Brad Pitt?更重要的是,Brad Pitt 會在他們的生命中出現嗎?

最後,Solomon Northup 獲救了,那麼其他人呢?看完《被奪走的 12 年》,我沒有因此對解決(黑人)人權問題有更大的信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