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0 July 2009

品味高於一切的《大犯罪家》


着星期二的戲票優惠去了看《大犯罪家》(Public Enemies)。朋友似乎都不感興趣,所以一個人去。大部份觀眾是老外或「黃皮白心」,看得很安靜,可能是因為看得太投入,也可能是覺得悶而分神打短信或閉目養神去了。去看,確實是為了三名主角。

《大》片長 140 分鐘,看了 85 分鐘第一次看錶。連續的表面看來挺重複的打劫銀行、駁火、追逐、劫/逃獄,讓我感到有點膩煩了。打劫銀行的戲份略為單調(但有一兩句有意思的對白),逃獄和劫獄的戲份其實拍得不錯。事實上,導演 Michael Mann 花了 8000 千萬美元拍的戲,不少細節源自歷史檔案。完場後不必史海鈎沉,隨便看看維基百科,找 John DilingerJames "Oklahoma Jack" ClarkHomer Van MeterJohn "Red" HamiltonMary Evelyn "Billie" FrechetteBaby Face NelsonPretty Face FloydMelvin Purvis,甚至 J. Edgar Hoover,對比一下演員的造型和劇情與史實的差距,也夠趣味盎然。《大犯罪家》最過癮之處,大概正在於此。

影片中的城鄉都是冰冷冷的,同時挪用不少文化符號,讓 1930 年代的美國活現眼前:Billie Holiday 的怨曲襯托 Dilinger 與 Billie Frechette 短暫卻深刻的關係;big band 音樂襯托 Dilinger 的玩命作風(交通燈前避過眾人耳目);提及 1930 年代形象邪惡的美國影壇巨星 James Cagney 等。片中的汽車、服裝、建築物內部裝潢、收音機廣播、戲院新聞片、槍械都很好看,一切細節成了主菜,考究而有品味。

鏡頭運用也體現品味,除了以廣角吊臂鏡頭拍下美輪美奐的大型佈景外,也經常聚焦於演員的臉上,可能是想藉此讓觀眾更容易投入角色的世界。男主角 Johnny Depp 當然最多特寫鏡頭,他也盡力演出,沒讓導演和(女)觀眾失望。印象最深刻的特寫鏡頭有二,同在片末:Dilinger 倒地以後,觀眾走得那麼近,卻聽不到他的遺言;中年刑警 Winstead 當 Dilinger 的傳訊員,向 Billie 說出「Bye-bye Blackbird」,Marion Cotillard 施展演技,那也是整齣戲我最接近感動的一刻。

我相信,不少觀眾覺得此片的慢鏡頭、特寫、看來重複的打劫/駁火/逃走的情節,讓他們感到多少有點浪費時間。配合剪接和音樂,倒是偶然營造出一點緊張氣氛,同時把感官享受的格調大大提高,可惜戲味也因此沖淡了大半。

導演不是沒在劇情方面下功夫,像結局 Dilinger 在電影院看《Manhattan Melodrama》、Dilinger 在戲院和警局也看過自己的通緝令等,但跟導演在細節上營造的高格調比較起來,就無疑顯得比較刻意,甚至有點誇張(Dilinger 到追緝他的大本營「參觀」,如入無人之境)。

演員方面,Johnny Depp 不苟言笑,說話斬釘截鐵,對着愛人卻柔情似水;演出合格,但沒有驚喜。很久沒看過 JD「官仔骨骨」的形象,很醒目。女主角 Marion Cotillard 演技實在較 JD 優勝,但發揮空間小得可憐。她表現得流暢利落,每次亮相都為片子掙來一點光彩,但談不上是她優異的演出。曝光過度的 Christian Bale 雙目無神,表情呆滯,只在剛登場時有點英明神武,演下去卻越顯窩囊。倒是一班配角較有神彩,例如演刑警 Charles Winstead 的 Stephen Lang

儘管《大犯罪家》談不上經典,但我會記得這片子,因為在那段短暫的、沒結果的、浪漫化的愛情戲裏,男、女主角擇「善」固執、用情保守,令人神往。

2 comments:

  1. JD + Daniel Day-Lewis 都是不擅於演性格正常的角色。所以JD 在 Finding Neverland,以及 Daniel Day-Lewis在《因愛之名》("The Boxer")都係麻麻地。

    ReplyDelete
  2. 但 JD 在本片的造型,又勝過神經質角色很多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