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台風雲》(Network) 的時候,想到這齣有點褪色的電影已經是 36 年前的作品,禁不住說一句:「好厲害!」
在當年的奧斯卡角逐中,《電》片和《洛奇》(Rocky) 同得 10 項提名,加上獲 8 項提名的《驚天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 和後來成為影史重要作品之一的《的士司機》(Taxi Driver),是實力比較平均的一年。結果,《洛奇》奪得最佳電影等四個獎項,在四個演技獎共得五項提名的《電視台風雲》則囊括最佳男女主角、女配角、原著劇本四項金像獎。
今天看來,Sidney Lumet 執導、Paddy Chayefsky 編劇的《電視台風雲》毫不落伍,但在 1976 年,可是充滿預言味道的「科幻片」。1970 年代,在美國,電視對民眾的影響力早已蓋過電影。《電視台風雲》從因為收視率下降而快遭裁退的新聞主播 Howard Beale(Peter Finch 飾)在節目中一句戲言所引發出的連鎖反應,帶出來恪守道德的老派新聞主管 Max(William Holden 飾)、為爭取收視率而不擇手段的節目部高層 Diana(Faye Dunaway 飾)、代表注資財團在電視台張牙舞爪的管理人 Frank(Robert Duvall 飾),還有看似毫無感情置身事外的大財團老闆 Mr. Jensen(Ned Beatty 飾)等,構成了一個表面瘋狂,實際上反映某些殘酷現實的寓言故事。
Paddy Chayefsky 的劇本對白密密麻麻,多個角色唸白急如機關槍,尤其是功利進取的 Diana 和 Frank,在 36 年之後,依然教觀眾透不過氣來。當年,network 指電視網絡。現在,network 跟社交扯上關係。不變的是,network 依然跟發展如日中天的產業緊扣在一起,也反映出近代人類文明的發展跟訊息傳播密不可分。
電視的收視壓力將業者推向極端。「時勢」造英雄,Howard Beale 搖身一變成為社會「先知」。他口中疾吐的不過是執迷時代中冷眼旁觀的正直評論,卻因為手法刺激,社會大眾竟如醍醐灌頂(或者說「瘋狂跟隨」更對),收視率節節上升,從待裁老朽變成新偶像。Diana「越界」成功,得意忘形,在公搞出更極端的節目,在私勾引 Max 搞婚外情。
《電視台風雲》好看,除了劇本精彩,對扭曲的現實提出大膽尖銳而手法不落俗套的批判外,演員的一流表現也功不可沒。論戲份,澳洲演員 Peter Finch 比早於 1950 年代已憑《戰地忠魂》(Stalag 17) 登上影帝寶座的 William Holden 少,但他的狂放演繹很搶鏡頭。可惜他在頒獎禮舉行前心臟病發逝世,成為歷來首位身故後贏得奧斯卡的演員。Faye Dunaway 的狠勁令人難忘,在《雌雄大盜》(Bonnie and Clyde) 和《唐人街》(Chinatown) 後第三度角逐影后,終於奪標。戲份較多的 Robert Dunvall 沒有提名。只拍了一天戲、曾經被喻為「好萊塢最忙碌演員」的 Ned Beatty 憑着對 Peter Finch 數出那篇猶如上帝教訓子民的精彩「道理」入圍男配角。在片中演 William Holden 妻子的 Beatrice Straight 只有十分鐘左右的戲份,主要集中在知道丈夫背叛自己後二人對話的一場,演出也教人留下印象。
在 21 世紀,唯利是圖的媒體(包括資本家和製作人),將嚴肅新聞搞成娛樂,都幾成常規。大家見怪不怪,甚至快麻木了。但回到 1976 年,編導竟然以接近 2012 年的意識和節奏去描寫這樣的一個題材,足見《電》見證了一個時代,同時亦不斷令人反思。
Wednesday, 16 May 2012
電視台風雲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