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的挪威除了有峽灣、午夜太陽、北極光、漫長而曲折的海岸線外,也出產過一位著名的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題外話,舊時的譯名多好,今天 Ibsen 只會譯成冰冷的「伊布森」之類),但在記憶中,真沒看過挪威的電影。反而挪威的鄰國瑞典、芬蘭、丹麥的電影都看過。《獵頭遊戲》(Hodejegerne) 僅長 100 分鐘,但劇情緊湊,情節豐富,攝製水準高。上星期公映的電影前後共看了五齣,《獵》片和加拿大法語片《星爸克超有種》(Starbuck;明天再談)都值得看。
瑞典的《千禧三部曲》系列自成一格,好萊塢只重拍了第一集《龍紋身的女孩》,David Fincher 也拍得挺有水準,但北國的苦寒和冷冽,人性和暴烈,始終是北歐的土法炮製略勝一籌,好萊塢的版本通常像遊藝會。
在國際上,《獵頭遊戲》當然遠沒《龍紋身的女孩》那樣矚目,但同樣拍出驚險奇情。故事說 Roger(Aksel Hennie 飾)是獵頭公司的高級職員,私下「兼職」神偷,盜取名畫。Roger 需要錢,因為他身長 1.68 米,非常欠缺安全感,希望通過金錢留住比他高大的漂亮嬌妻。然而,剃人頭者人剃之,這次遇上了難纏的對手 Clas(Nikolaj Coster-Waldau 飾)──軍人出身,曾任大公司總裁,最重要是高大英俊,讓 Roger 深感威脅。結果,本來是商場獵頭,一轉而成戰場捕殺……
男主角多次強調他只有 5 呎 6 吋高,自卑心態教他努力掙錢去維繫感情,也常常擔心老婆紅杏出牆。結果,另一個殺手 (Clas) 來「捕獵」他,惹上殺身之禍,落得到處逃亡。故事不止謀財,還有報仇。Roger 和 Clas 鬥法,一文一武,加上高科技、血戰、對峙,劇情有夠曲折奇詭,憑巧妙的佈局自圓其說。事實上,北歐驚險電影容或沒有好萊塢的製作那麼繽紛專業,卻勝在比較周詳考慮細節。Clas 要殺 Roger 滅口,在小屋無功而還,再來一場奪命意外。Roger 再次保命,編導在之前已經鋪排妥當,一切看來順理成章。北歐的用品設計簡約實用,不僅是設計師的功力,也許還有因為他們注重細節、感受生活。
片中主要的男女演員都型格突出。男主角 Aksel Hennie 確實比較矮小,也不夠英俊,但氣質突出,演得也十分精采,初如精英紳士,然後血腥逃難,驚恐慘痛,卻一直表現出智謀,不失自嘲的幽默。演他老婆的 Synnøve Macody Lund 也冷熱兼具。另一男主角 Nikolaj Coster-Waldau 是丹麥男星,剛上大學時在(灣仔)影藝戲院看過他主演的《看夜更》(Nattevagten),一轉眼就十七年。他演商場、戰場和情場殺手,外型和演繹都很稱職。
看來,《獵頭遊戲》將是另一齣獲好萊塢「寵幸」的受害電影。重拍的版本無疑有明星助陣,但道具、佈景、劇本、導演、演員氣質,統統都無法還原甚至超過原著,那是由於文化和生活的差異,注定不能改變。《龍紋身的女孩》是一個例子,上面提到的《看夜更》也是。丹麥版本在 1994 年公映,三年後,Ewan McGregor、Nick Nolte、Josh Brolin 主演的英語重拍版本就差遠了。有趣的是《看夜更》兩個版本同由 Ole Bornedal 執導。Ole Bornedal 的近作是剛在香港公映的《陰魂轉讓》(The Possession)。
《獵頭遊戲》夠心狠手辣,同時有荒謬的幽默,沒受太多遊戲規則的限制,(在戲劇世界中)卻又言之成理,使觀眾浸沒於道德以外的邊緣價值,既痛快淋漓,也教人深思。在香港,此片只於幾家外國觀眾較多的戲院放映。畢竟,挪威呀,小格局呀,沒明星呀,缺 CG 呀,的確容易讓(本地)人錯過一齣很不錯的電影。
Monday, 24 September 2012
獵頭遊戲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