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5 May 2014

機上娛樂:露滴牡丹開

香港去北京,航程不到三個小時,不可能把整齣片長達 174 分鐘的《露滴牡丹開》(La Dolce Vita) 看完。所以看到發悶就以雙倍速度前進一段,靠跳動的畫面和速讀片上的英文字幕繼續「觀看」影片。

意大利名導 Federico Fellini 在 1960 年拍成的《露滴牡丹開》(也譯作《甜美的生活》)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贏得了包括康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最佳電影)和紐約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外語片獎。多年前慕名買了 DVD,一直沒有開動。前陣子看完《羅馬浮世繪》(觀後感),很多(影評)人認為,《羅》片其實是向《露滴牡丹開》致敬。恰巧發現航班上的娛樂節目有《露》片,便一睹為快。

故事以替小報和雜誌寫揭秘文章的記者 Marcello(Marcello Mastroianni 飾)為主角,講述他在一段時間內走過羅馬的大街小巷,見證了很多所謂「甜美」的生活,從中也經歷了一趟發現自我之旅。Marcello 似乎想尋找屬於他的愛和快樂,可惜未竟全功。

說《羅馬浮世繪》是向《露滴牡丹開》致敬之作,因為兩者的人物設定、故事結構和主題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羅》片的主角年輕時寫了一本評價不錯的小說,成了知名作家,卻無以為繼,一直寫訪問稿之類。他老來依然風流,靠積澱的名氣和仍見鋒芒的才氣穿梭派對、沙龍,生活早已失去方向,也失去了自信。《露》片的主角是個聰明且才華的人,但從事「庸俗」的事業。他因為工作而周旋於娛樂圈、上流社會、文藝圈子等,骨子裏仍對人生抱存希望,想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卻苦於現實無法讓他滿足。

《露滴牡丹開》的故事並非線狀結構,每個段落的內容獨立,個別單元有重複登場的人物才凸顯出彼此的關聯性。各個單元是否於連續幾天之內發生的事情,電影並沒有清楚交代。但不論是表現主義還是新寫實主義,《露滴牡丹開》各個單元故事的寓意看來還是比較豁然開朗。這樣的敘事方式在當時引來廣泛的討論。也有人因此認為,Fellini 像個文本作家多於戲劇導演。

半個世紀以後,《羅馬浮世繪》影像華麗奪目得多,但看來更鬆散,並有點意識流的味道。相比之下,《羅》片更顯花巧有餘,不切實際。Fellini 的《露滴牡丹開》拍出了意大利由戰後貧窮變為暴發荒淫但心靈空虛的種種怪現象。《羅馬浮世繪》奢華,卻沒有顯出歐洲目前經濟不景、政局混亂的實況。

然而,對於只習慣看平鋪直述、節奏急遽的電影的觀眾而言,《露滴牡丹開》也不是容易看的電影。講求耐性之餘,也需要兩分修行的心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