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6 July 2010

唐山大地震

一次知道「唐山大地震」是在 1985 年──墨西哥城發生了黎克特制(或稱芮氏)8 級(最初定為 7.9 級)大地震(參閱),報紙編輯在版面一角做了個清單,列出 20 世紀幾次強度或破壞嚴重的大地震,其中唐山大地震那驚人的傷亡數字,實在可怕。上大學預科的時候,我和同屆學生當了教育署(即現在教育局的前身)的試驗品,成為首屆中國語言及文化科的考生,其中一個考核範圍是呈交五份讀書報告,由校內教師評分。我讀的其中一本書是錢鋼所寫的記實文學《唐山大地震》。坦白說,論文學價值,《唐》書不高,錢的文筆也很普通,但因為故事性強,比較易讀。

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一半是想從電影畫面對比文字世界,另一半是想知道這個內地影圈的大腕怎麼處理這個題材。馮的舊作,一齣也沒看過,家中只有一張《非誠勿擾》的 VCD,對他沒有任何包袱或特別看法。

看罷《唐》片,覺得馮小剛聰明,把沉重而不好處理的題材拍成親情倫理片。儘管對於金主、中央政府,都有一些在一般香港觀眾看來挺突兀的地方。然而,我想,看的是中國人,多會為影片主銷的中國人家庭倫理綱常動容。只是在淚流滿面的背後,是否就證明這是一齣令人感動、有深度的好片子?

本片確實有大型災難場面,效果也不錯,但只是在開場後不久重現 1976 年 7 月 28 日凌晨的驚天大地震,後面基本上是文戲,不必跑去看 IMAX 了。特效有水準,明顯比香港高(昨天看《潛行凶間》時看了《全城戒備》的預告片),跟好萊塢卻還差遠了。

片長 136 分鐘,既說文戲為主,其實挺緊湊。拍完唐山大地震,一晃眼十年,是 1985 年,再來是 1990 年代,再去就是 2008 年的汶川地震了。兩個多小時要橫跨 32 年,每段都要交代角色成長、家庭及個人掙扎。在我看來,編劇已經盡了力。

現在看災難片,其實是一種娛樂。從這角度出發,《唐山大地震》不及格。但正因為它沒有渲染災難帶來的嚴重破壞,卻讓人感到親近了。外國的災難片常見男性主義、國家主義,《唐》片也有,至少我認為母親作出痛苦抉擇的時候,就反映出中國人的傳統想法。當然,那一念之間便造就後面的戲劇發展。

我說馮小剛聰明,是他處理人物性格的發展和情緒反應的技巧挺一致、乾脆、到位。母親和女兒重逢一幕是個好例子。馮小剛是個會講故事的導演。

影片改編自張翎小說《餘震》,寫一個小家庭在唐地大地震經歷生離死別,孿生小姊弟失散三十多年後,在四川大地震救災時奇蹟重逢。片中演員都有優異演出。馮的妻子徐帆演母親,真切動人。演死而復生的孤女的童星張子楓與長大後的「小章子怡張靜初都演得很好。張子楓是個驚喜,張靜初在本片的幾個造型也真的挺像章子怡。我喜歡她在大學跟陸毅的那段戀情戲,很含蓄,卻很有力量。陳道明陳瑾演領養孤女的解放軍夫婦也很好。至於獨臂弟弟李晨和演他老婆的王子文,還有「曇花一現」的爸爸張國強(大陸演員)都演得貼切。

整體來說,「大題小做」的《唐山大地震》是齣拍得小心謹慎、容易消化的商業片。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