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4 April 2012

HKIFF 2012 之 6:註腳風雲

些年來,看過幾齣以色列電影,都覺得在敘事手法方面有一些類同之處,例如喜歡把劇情劃分成章節,愛用片上字幕,重視構建情節的張力,配樂通常剛柔兼具,既有節奏強勁的敲擊樂,也有抒情的歌曲等等。今年代表以色列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並打進最後五強的《註腳風雲》(Hearat Shulayim) 也有這些特色。

這些特色彷彿也是以色列人日常生活的一個側寫。看《註腳風雲》,片中人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過安檢,出席儀式,進大學,去酒會,總有荷槍實彈的保安員守着大門。在這麼一個氣氛高度緊張的國度裏,劇戲作品不免也常見相同的氛圍。

在去年以色列國內的電影大獎中,Joseph Cedar 編劇和導演的《註腳風雲》囊括電影,導演、編劇、男主角 (Shlomo Bar-Aba)、男配角 (Lior Ashkenazi) 等九項大獎。電影也在去年康城電影節贏得最佳劇本獎。

故事說,畢生致力研究古典經文的 Eliezer Shkolnik(Shlomo Bar-Aba 飾)固執、內斂、克己,多次跟榮譽擦肩而過,一輩子只當個研究員,最大「成就」不過是圈中泰斗於某本著作的其中一條註腳提到過 Eliezer 的名字。但 Eliezer 同是研究經文的兒子 Uriel(Lior Ashkenazi 飾)在社會上備受認同,獲得大學的終身教席。原來感情已經疏離的父子倆,因為以色列獎委員會擺了一個大烏龍而遇上嚴峻考驗。委員會誤把 Uriel 得獎當成是二十年來一直落空的 Eliezer 得獎,更讓教育部長親自致電恭賀了 Eliezer。評審團和委員會成員暗中約見 Uriel 商討解決辦法。兒子願意成全老爸,評審團主席卻大力反對……

電影拍得挺戲劇化的。其實兩父子的性格很相似。老父固執,妒忌心重,兒子亦重名利,愛受吹捧,也跟爸爸一樣不懂跟自己的孩子相處。影片最好看的一幕是 Uriel 跟以色列獎評審團成員在狹小的房間裏爭論善後的方法,Uriel 和很欣賞他的評審團主席各執一詞,二人思路清晰,越爭論下去,觀眾越想知道雙方還沒揭開的「真相」還有什麼。有點可惜的是,編劇始終沒有寫出 Eliezer 多年來一直與獎無緣的原因。然而,不管真相如何,也許觀眾都體會到,學術界並不特別清高,級數越高,山頭主義越常見。電影採取開放式結局,不失為一個聰明的做法。

飾演父子的 Shlomo Bar-Aba 和 Lior Ashkenazi 都演得好。Shlomo Bar-Aba 的角色低調、內斂,幾乎所有情緒都靠肢體語言和微弱變化的表情來表達,功力不淺。Lior Ashkenazi 年輕時是英俊小生,把 Uriel 的掙扎演得很到位,特別是甘為老爸奉獻卻遭反噬一口的無奈和痛苦。

《註腳風雲》在今屆奧斯卡敗於《伊朗式分居》(觀後感)。兩片之中,也是較喜歡《伊》片。《註》片無疑較具劇力,但《伊》片從生活出發,通過相對平實的手法演繹故事,層次豐富,難度和成績也更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