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March 2014

HKIFF 2014 之 2:十二夜

着必掉眼淚的心情看《十二夜》,結果竟然幸保不失。並不是說九把刀當製作人的這齣紀錄片沒法打動我,而是雖然片子表面看似靜態,其實拍得挺緊湊,一直抓着觀眾的視線。淚腺分泌快出之際,下一波小高潮又來,只能使勁盯緊銀幕,追逐後事發展。

在台灣,流浪狗被捕捉進收容所後,法律只保障牠們有十二天的時間等待原主人找回牠們,或者有新主人領養。過了十二天的限期,便會執行安樂死。收容所的環境惡劣,九成以上的狗都難逃一死。《十二夜》在其中一家收容所拍攝,也是唯一願意讓攝製隊去拍攝的收容所。影片記述了收容所前後連續大約三星期的情況,展現狗兒在那裏的狀況。在拍攝時關進收容所的幾百頭狗中,只有不到六十條捱得過犬瘟、血腸炎等病患,而且幸運地得到新主人領養。

《十二夜》沒有什麼明星演員加持,只得出品人之一的隋棠唸了十句旁白左右,更值得慶幸的是沒有讓什麼名人去替狗兒配音。這片子的主角是狗,牠們在鏡頭前流露真實的情緒和反應,也許沒有一個演技精湛的人類演員可以比擬。什麼叫「嚇得屁滾尿流」,再也沒有那麼真實慘烈的展示了。電影的攝影很捧,善於捕捉光線,有無數精彩的特寫和難忘的畫面。

最教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一頭叫達摩的狗在同伴死去後的表現。牠的悲鳴和掙扎可能是因為同伴的死而傷心,也可能是因為牠着實熬不住收容所內極度磨折、可怕的環境。那一刻,甚至連之前看到的震撼場面,例如狗兒為反抗而咬斷牙齒滿嘴是血,懷孕母狗在惡劣的環境下產仔復又見到幼犬夭折,不懂事又餓壞的幼犬噬食死去同伴的屍體等等,都相對顯得「平淡」。

影片裏的畫面和經歷教人要多心碎有多心碎。越看下去,越發覺得心寒。狗兒的悲慘命運不是自招的,而是人類導致的。那麼,捕捉狗兒和把牠們安樂死的獸醫和收容所人員是壞蛋嗎?電影沒有批判他們。觀眾也不應該批判他們。放映完畢,九把刀再次站台回答觀眾的問題,他說,大家該欣賞那一家在彰化縣的收容所願意讓劇組去拍攝。他們在那裏工作,但不認同體制,希望影片能夠喚起各界的關注,改變令人痛心的狀況。

那收容所確實只是一個縮影,反映人類怎麼對待動物之餘,也可能從中看出受絕對強權支配的弱勢群族是多麼的可憐。

看完《十二夜》,想起某個養狗的朋友。他的兩個寶貝都是棄犬,其中一條領回來時,狀態跟《十二夜》中的黑珍珠差不多,骨瘦嶙峋,有嚴重的皮膚病。後來花了差不多一年才康復過來。捱過鹹苦,從性格和行為都能反映出來。現在有個疼牠的主人,是牠抽到一張(重生)機會的牌。飼養寵物是一個承諾,不要棄養。想養寵物的,請考慮領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