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嚷着說想看《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 的人有幾個真的認識這位已故法國時裝大師,或者是買過或穿過 YSL 這個品牌的衣服,但這電影的宣傳海報一出,身邊會看電影的大都說有想看。這戲兩星期後在香港公映,在香港國際電影節 (HKIFF) 率先放映兩場。因為快達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場次)的手續費高,就買了在文化中心大劇院那一場的票。後來,友人拿到昨晚在會展的票(電影公司不搞優先場,改為跟 HKIFF 協商預留部份門票給媒體),就把自己買的票轉讓給向隅的朋友。是的,HKIFF 兩場放映都滿座了(昨晚所見,入座率大約九約左右)。
說回電影,今年秋天還有另一齣有關聖羅蘭 (Yves Saint Laurent) 生平的電影,但就是率先推出的這一部得到跟大師一生關係密切的 Pierre Bergé 支持,包括借出數十套古董服裝,並指劇本忠於聖羅蘭的傳記和他本人的著作。事實上,看完此片,至少我這麼認為,電影易名為「聖羅蘭(和他)一生最重要的男人」或更貼切,因為講 Pierre Bergé 的篇幅不少,影片以他的回憶旁白貫串,扮演 Pierre Bergé 的 Guillaume Gallienne 演得比造型和聖羅蘭驚人地相似的男主角 Pierre Niney 更好。
電影長 106 分鐘,沒有說盡大師一生的事跡,主要記述從 1950 年代末至 1970 年代初他的一些經歷。在片中,看到聖羅蘭纖細、敏銳、憂鬱的性格特質。入伍後精神崩潰,做完精神治療出院後,開始遊離於幻影當中,從此擺脫不了酒精、毒品的啃蝕,甚至顯出自殺傾向。片中所見,Pierre Bergé 對聖羅蘭不離不棄,但回憶的故事就在兩人和平分手之前結束。如此安排,更是說不出 Pierre Bergé 會討厭這戲的理由了。
《聖羅蘭》最賞心悅目的還是那幾場時裝秀。在 2014 年回看遠至近六十年前的設計,仍是一樣的耐看、優雅,顯出一流的質感,這便是天才和經典。主演的 Pierre Niney 氣質對,也很賣力,但敗在劇本。電影的前半部拍得比較緊湊、流麗,後半部卻顯得零碎、緩慢。人物的關係和描寫也一樣。作為電影的核心人物,聖羅蘭這個角色越看下去,越有點模糊。IMDb 給它打 6.5 分是有點低,卻也不無原因。
Wednesday, 26 March 2014
HKIFF 2014 之 1:聖羅蘭
Labels:
HKIFF 2014,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