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躁爸爸狂媽媽》(Carnage) 的原著法國話劇《豆泥戰爭》(Le Dieu du Carnage),名字早聽過,戲卻一直沒看過。我有看評論文章的癮,看了一大堆,深受吸引的,就把書、 CD 或影碟買回來,但真的會看或會聽的卻不多,在心裏很多作品就殘留着那些評論文章的一點印象。
Yasmina Reza 的原著話劇在 2006 年首演,劇本接連改編成不同語言的版本,演員的陣容都挺矚目。在巴黎上演時,女主角包括 Isabelle Huppert。到改編成英語版在倫敦公演時,有 Ralph Fiennes、Janet McTeer 等在陣。在百老匯(美國)初演時,演員包括 Hope Davis、Marcia Gay Harden 和 James Gandolfini(四個主角都獲提名東尼獎,結果 Marcia Gay Harden 贏得最佳女主角)。
如今改編成電影版,金像導演 Roman Polanski 召來了四個角逐過奧斯卡的演員拍攝了這齣說個不停的電影。女主角是兩屆影后 Jodie Foster 和影后 Kate Winslet,男主角則有金像男配角 Christoph Waltz 和提名過奧斯卡男配角獎的 John C. Reilly。
因為官司在身,Polanski 不能到美國,電影搬到巴黎拍攝,但保留了紐約市 Brooklyn 的場景。
話劇名字譯作《豆泥戰爭》,是說為了很小的事情而起爭執,甚至爆發成一場戰爭。Yasmina Reza 身兼演員、小說家、劇作家,不少人認為她的劇本對白寫得好。
影片的場景很簡單,就是受傷孩子所住的公寓。觀眾從頭到尾看着四名演員困室鬥戲。故事說兩個十一歲的孩子口角,其中一人打傷了另一人。傷人孩子的父母 Nancy(Kate Winslet 飾)和 Alan(Christoph Waltz 飾)到受傷孩子家裏跟對方的父母 Penelope(Jodie Foster 飾)和 Michael(John C. Reilly 飾)道歉,並談和解方法。兩對夫婦都是知識分子,但劇情卻出人意表,四人越談越遠,更展開了另外一場又一場的激烈爭執……
Michael 是商人,Penelope 是熱愛藝術的作家,Nancy 是投資經紀,Alan 是整天講電話的律師。最初四人都說話客氣,但越談下去,因為各人性格的陰暗面和不同的言語誤會,逐漸將談判變成非理性的鬥爭,體現出人性何等脆弱,人與人之間充滿猜疑。另一方面,兩對夫婦並不純粹是兩個陣營,最初站在自己的立場跟對方爭論,後來成了獨立個體,夫婦之間會內訌,有時其中一方更會認同敵方,責罵自己的伴侶。談判由下午開始,一直說到傍晚,氣氛變化一如天色,越來越黑暗。
《躁爸爸狂媽媽》拍出了劇場的味道,演員的節奏和表演層次都準確豐富。四個角色之中,以 Penelope 和 Alan 變化較多,而 Jodie Foster 和 Christoph Waltz 的表現也較搶鏡頭一點。
劇本特別諷刺中產階級,熱情、禮貌、文化,可能統統都是淺薄的。也許正是中產階層有文化,對利益盯得特別緊,一旦發動攻擊,可以極盡尖酸刻薄之能事。現在拍成短短 80 分鐘的版本剛好。唇槍舌劍火花四濺,固然有其可觀之處,但假如再看下去,喋喋不休,針鋒相對,互相討伐,恐怕會消化不良。
Saturday, 24 March 2012
躁爸爸狂媽媽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