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January 2013

茂瑙電影展:日出

瑙電影展看的五齣戲,最期待這一場《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 Beings)。這是第一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大贏家之一,共奪得三個獎項,包括 Best Artistic Quality of Production、最佳女主角 (Janet Gaynor) 和最佳攝影。第一屆金像獎的賽制較特別,「最佳電影」分 Best Production 和 Best Artistic Quality of Production,最佳男、女主角得獎人的獲獎電影不止一齣。從第二屆開始,只設 Best Production(即後來的最佳電影 Best Picture),最佳男女主角的候選人各憑一齣電影角逐。

《日出》的英文片名有時候只簡稱 Sunrise,是茂瑙 (F. W. Murnau) 在 1927 年執導的默片,劇本改編自 Hermann Sudermann 的德語小說《Die Reise nach Tilsit》。其實《日出》是有聲音的,茂瑙採用了新的音響系統,所以此片是歷史上最早有配樂和聲效的電影之一。

儘管電影在金像獎上揚威,在公映時並沒有得到一面倒的好評。有人批評《日出》故事情節淺薄,只靠優美的畫面讓觀眾支撐下去而不致睡着。的確,此片的故事毫不過癮,但拍攝技巧和美工佈景都十分出色,包括那個精緻而華麗的遊樂園,以及龐大的城市街道。據說那城市街景花了 20 萬美元搭建,拍完《日出》後保留下來,在後來霍士片廠多齣電影中循環使用。

故事說,某年夏天,一個城市女郎(Margaret Livingston 飾)到鄉村度假,喜歡上已婚的農莊少主(George O'Brien 飾),慫恿對方殺死妻子(Janet Gaynor 飾),賣掉農莊,然後跟自己回城市去生活。男人意亂情迷,竟然真想對妻子下殺手。在最後關頭,妻子「逃走」,男人追上,滿懷歉疚。兩人在城市走了一天,終於和好,喫茶、買花、上理髮廳、再拍婚照、去遊樂園,重燃昔日熱烈的戀火。回程時,在月光下擺渡回家,卻遇上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女人掉到河裏不知所蹤……

電影一開始以字幕說明,本片的人物沒有姓名,因為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身上。這是茂瑙使用的象徵手法。茂瑙因為其電影的表現主義手法和「前衛」的拍攝技巧而引起好萊塢大片廠的注意,邀請他到美國拍片。《日出》同樣巧用光線明暗,以及龐大精巧又予以藝術扭曲的美工佈景。影片很少使用插入字幕,主要靠長鏡頭和演員表演去講故事。有人說,在當時《日出》拍攝默片技巧之創新,就如《大國民》(Citizen Kane) 在有聲電影時代所開創的成就一樣傑出。

說實話,《日出》的故事真的不怎麼樣,但繽紛幻變的光影真教人目不暇給。男女主角的演出都很不錯。Janet Gaynor 憑此片跟《七重天》(觀後感)和《Street Angel》三片獲頒首屆奧斯卡影后。她演技細膩,一開始是被丈夫嫌棄的鬱悶糟糠,然後是險遭愛郎毒手的驚慌小鳥,再來是跟丈夫重新相愛又帶點慧黠的幸福小婦人,幾個階段都演得層次分明。男主角 George O'Brien 也演得不錯,演多情農場少主,外型粗獷,身材健壯,形神俱備。跟 Janet Gaynor 一樣,後來他也過度至有聲電影,但星運一直下沈。George O'Brien 軍人出身,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即拍攝《日出》之前),更是太平洋艦隊上的拳擊冠軍。

《日出》是一齣帶童話味道的電影,夢幻般的遊樂園和男女主角順利和好如初,不在話下,就是城市女郎的惡毒詭詐,也曾見於一些童話故事之中。英國電影雜誌《Sight And Sound》去年進行十年一度的最佳電影遴選,《日出》在影評人投票組別中,由 2002 年度的第七位跳升兩級至第五位(前四名是《迷魂記》(Vertigo)、《大國民》(Citizen Kane)、《東京物語》、《遊戲規則》(La Regle de jeu)),多少反映出今天大家都想生活多些希望,哪怕這是帶着天真的期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