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4 April 2014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 Van

港的網民大概都知道高登討論區。2012 年上半年,網絡作者 Mr. Pizza 開始在那裏上載創作小說《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 Van》,最初大受歡迎,同年書展將上半部結集成書出版了。後來小說質素下滑,很多人批評為「爛尾」,但去年出版社還是把下半部結集出版了。我不去那個討論區,但湊興買了上半部,讀完大概三分之二,覺得有點悶便停下來了。第二部出版時還是買了,當然至今還沒有開動。導演陳果現在拍出的電影版只是上半部。我已經忘了小說的細節,便沒有把電影跟原著比較。純以電影角度去考量,《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 Van》是一齣有驚慄、(性)暴力和搞笑元素充滿髒話的 B 級電影。至於什麼黑色幽默、現實警喻,全看觀眾本人對香港文化和政情的感受和認知。都看出來的,可能會覺得《那》片是豐富佳作;看不出來的或不完全看懂的,多會覺得一頭霧水和認為很多場面表達得模稜兩可。

簡單來說,故事從一部由旺角開往大埔的非專線小型巴士(香港人慣俗稱呼作「紅 Van」)開始。司機連滿員的十六名乘客在駛過接連九龍和新界(沙田)的獅子山隧道後,發生了怪事。車上有人隱約發現,周圍出奇地平靜。到達大埔後,還在車上的乘客大概確定他們熟悉的街道忽然變為空城鬼域,而且無法與外界通訊。然後,在這班倖存者中,接連發生不測橫禍……

當年網絡小說推出時,其中一個受到讀者吹捧的原因是故事裏充滿香港本土特色,尤其是把大埔的社區環境和特色描寫得挺詳細。其實,說《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 Van》裏的社區描寫是精點,是很粗淺的估價。有興趣讀這類(本土)文學作品的話,可以找劉以鬯先生的《島與半島》來看看。在電影裏,社區特色沒有給特別放大,反而編劇對於車上那十七人的性格增加了筆墨。撇開不是人人都明白或認同的政治嘲謔,看電影版,光看人性諷剌就是。

縱觀全片,也只是演員一環較有看頭。這又不是說編劇將人物寫得十分繽紛多彩,而是演員憑本身的氣質和表演能力跟劇本產生出一點化學作用,尤以林雪和任達華最搶鏡頭。惠英紅和李燦琛也是個人演技凌駕了劇本。徐天佑、黃又南、文詠珊、卓韻芝等各有一兩段表現自己的場面。都談不上是精彩的演繹,但看得見演員的努力,表現也算恰如其分。

電影有兩幕可能讓特別是年輕觀眾摸不着頭腦的場面。一場是以比較卡通化的手法解釋摩斯密碼原來是 David Bowie 的名作《Space Oddity》。編劇顯然有心將歌詞中被困太空艙的宇航員目送正在遠離自己心愛又美麗的老家(地球)的淒美境況比作今天香港人看着政經民生每下愈況的凋零窘局。另一幕是影片末尾,在歪七扭八的破損車廂裏,人人都無力抗拒從天而下的「赤紅」暴雨。但我相信,教一般觀眾最記得的,該是其中一個阿飛姦殺另一名女乘客,然後被其他乘客以私刑「處分」的一段。

看來會拍下集。能否寫出令人信服的結局,是我會不會買票的關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