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英國的 Christopher Nolan 可說是當代電影奇才之一,踏入千禧年,他幾乎所有電影都叫好又叫座。我算是他的忠實支持者,Nolan 至今執導 9 齣劇情長片(首齣作品《Doodlebug》是短片),只有首兩齣作品《Doodlebug》和《Following》還沒看過。《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是 Christopher Nolan 迄今篇幅最長的電影。
簡單來說,《星際啟示錄》的影像比故事吸引。觀眾看得懂畫面,但未必理解劇情的細節。電影大概想說「勇氣」和「愛」,但使用大部份觀眾不甚了解的科學理論去包裝,有創意,也可見編導的魄力,但不一定教觀眾喜歡。
故事說在不遠的將來,地球沙漠化,嚴重乾旱,糧食短缺,人類步向絕境,似乎移居外星是唯一的出路。一批科學家已經出發去尋找適合人類移居的其他星球,但沒有太多消息。主持計劃的 Brand(Michael Caine 飾)遊說曾當宇航員的 Cooper(Matthew McConaughey 飾)跟他自己女兒 Amelia(Anne Hathaway 飾)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到外星去繼續計劃。Cooper 的小女兒 Murph(Mackenzie Foy 飾)不想 Cooper 去,但 Cooper 為了人類和自己下一代的將來,答應了 Brand。Cooper 一行人通過蟲洞(即 wormhole,科學家研究引力場方程時的一個假設,認為通過蟲洞可以做瞬時的空間轉移或者時間旅行,但其實至今仍沒有科學的觀測證明蟲洞存在)到達部份之前出發的科學家落腳的星系。機器和部份成員折損了,Cooper 找到了一直傳來正面訊息的前任領隊 Mann(Matt Damon 飾),可是事實卻跟真相大有出入。與此同時,基於相對論,他們在宇宙旅行的時間等於地球上的好多年,Murph 已經長大(Jessica Chastain 飾),當上 Brand 的助手。Cooper 跟 Amelia 繼續旅程,來到黑洞的邊緣,要做重大的抉擇,Cooper 因此體驗到時間和空間變化的奧妙,到達更高次元空間,發現這次星際探險背後可能完全超乎人類想像的真相……
劇本由 Christopher Nolan 和他弟弟 Jonathan Nolan 合著。我的物理成績平平,但對於片中所講的相對論、黑洞等,卻有粗淺的印象。因為在小學時代,到香港的太空館看過一齣天象節目《愛思斯坦的宇宙》(天,那是 1986 年!),以算是深入淺出的手法,介紹愛思斯坦幾個重要的理論,至今仍然隱約記得有關星際旅行、時間和空間摺曲等的內容。太空館可以考慮重映這節目。
《星際啟示錄》是有點故弄玄虛,但編導找到這麼一個點子去講他們想講的故事,倒是高手。
男主角 Matthew McConaughey 佔戲最重,也演得好。從大約 2011 年開始,他演技猛進,接演的角色多有發揮,在好萊塢發光發熱,更一鼓作氣,首次提名就拿下奧斯卡影帝。他的下一齣電影《The Sea of Trees》由 Gus Van Sant 執導,講他和渡邊謙分別到富士山下的「自殺之森」青木原樹海去自殺,該不是一般的驚慄片。
其他主要演員都表現恰好。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女孩 Murph 的 Mackenzie Foy,表現不比其他得過或提名過金像獎的知名演員遜色。以「神秘嘉賓」身份登場的 Matt Damon(電影公映前早已廣傳他有份參演),其角色充當全片其中一個主要的轉折點。真人演員以外,那個看來有點笨拙的機器人 TARS 也挺討好的。
電影到末段提到更高次元空間:Cooper 去到一個由五次元空間的「Them」彷三次元空間構建的四次元平台。相信這是繼續黑洞和相對論之外,《星際啟示錄》中另一個教很多觀眾摸不着頭腦的地方。我們現在存活於三次元空間。所謂四次元空間,是指初離開肉體生命,未能進入較高次元的靈魂所存在的空間。片末 Cooper 身處的那個奇幻空間,就是比人類高層次的生命體為了幫助人類(即 Cooper)完成某個使命而特別搭建的一個超越人類世界層次的平台。在那個平台上,Cooper 通過超乎尋常的方式去指導尋常人類推行影響後世的工作。編導費 169 分鐘去搭建的科幻舞台,正是這麼一個超越時空和精神層次的橋段。而這橋段要說的,就是人類的勇氣和愛了。
Monday, 10 November 2014
星際啟示錄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