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晚無所事事,隨手拿了一張未開封的影碟看,是《粉紅色的一生》(法國片名《La Môme》,在英國、美國等則叫《La Vie En Rose》。
預告片
電影講述法國傳奇女歌手 Édith Piaf(原名 Édith Giovanna Gassion)的一生。Édith Piaf 有個外號叫 La Môme Piaf,即小雲雀。初聽「小雲雀」這名字,是一些中文傳媒給 1980 年代泳姿不甚優美的美國女子中長途自由泳健將 Janet Evans 起的名號。那時候還不知道 Édith Piaf 大名。
第一次聽 Édith,是在被批作歷史上最差的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別問我是誰》(The English Patient;數最差,至少還有《戲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金粉世家》Gigi 吧。我對《別》片始終有點情意結)其中一幕:在戰場廢墟中的留聲機緩緩轉出了 Édith Piaf 的歌聲。
《粉紅色的一生》拍得很工整,只是前一晚只睡了三句鐘,看到節奏較慢的段落,難免要閉目養神片刻。女主角 Marion Cotillard 的確演得好,從化妝、造型、表情、肢體語言到感情流露,都掌握得不瘟不火,讓我想起了在《阮玲玉》中完全開竅,演得精準無比的張曼玉。其中得悉愛人在空難中喪生那幕的一個長鏡頭,令人拍案叫絕。
看了電影,就上 YouTube 和維基百科去進一步認識 Édith Piaf──1915 年生,1963 年歿,享年 57 歲。她一生坎坷,主唱的歌曲充分反映出她命途多舛,一副瞭亮而充滿張力的嗓子,將人間情事哼得暢快淋漓,教人心折。我不會法語,聽法語歌曲純粹是享受一種感覺。Édith Piaf 名作甚多,拜電影所賜,(暫時)特別喜歡下面幾首:
La vie en rose
享譽世界的名曲,音樂一響起,就是一陣陣散落四周的幽香。
Padam, Padam
聲如洪鐘,表情加手勢,盡顯自信與風度。最後一段在耳畔打轉的手勢,跟小時候看女高音演唱時響起共鳴時的姿勢一樣。
Hymne à l'amour
大樂隊式編曲和伴奏,加上哀怨情深的演繹,教人柔腸寸斷。
Milord
不曉得 Édith Piaf 演唱前說的那一段英文是否在朗誦歌詞,但看她發音、情貌並重,似乎會唱歌的人演戲準不會捧蛋。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很喜歡這一首歌,大概是受到電影的影響。這一現場演出的版本,Édith 唱到高音處略見吃力,但她那一份堅持、執着、尊嚴,教人動容。
法蘭西有小雲雀 Édith Piaf,日本也有一個美空ひばり(美空雲雀)。1937 年出生的美空ひばり原名加藤和枝,1989 年病逝,享年 52 歲。美空ひばり歌而優則演,在日本有「演歌女王」之稱號,曾經 13 次出任 NHK 紅白歌合戦中紅組的壓軸歌手(紀錄保持者),首位同時擔任司儀與壓軸歌手的藝人(1970 年),亦是第一位獲頒「国民栄誉賞」的女性。
美空ひばり和 Édith Piaf 都長得不漂亮,個子矮小,然而兩人都有一把頗為雄壯的聲線。我也不會日語,聽演歌似乎是難度超高的活動。但跟中國戲曲一樣,同是小時候異常討厭的藝術表演,卻在不知不覺間都慢慢生出了好感,主要是演唱者以細膩的聲線技巧和身段發揮,每能把歌詞世界的委隱情深表露無遺。美空ひばり的歌曲都是近年偶然惡補一下,沒有刻意修習,下面幾首聽得比較多。
柔
日本維基百科說這是美空ひばり歷來銷量最高的單曲(180 萬張)。光聽歌感覺不大,看了現場演繹才喜歡。歌曲談柔道,美空ひばり的男裝打扮帥氣得很。這個 1965 年的現場演出也很精彩。
悲しい酒
這次在東京巨蛋的演出,美空ひばり坐着唱是因為腳痛得實在厲害,中段的獨白尤其聞者心酸。
みだれ髪
聽慣美空ひばり唱平喉,這一首來了幾段高音,竟顯得格外淒楚。
真赤な太陽
原曲是美空ひばり本人 1967 年舊作,這個後期的現場演出是她罕見的勁歌熱舞,有趣。
川の流れのように
美空ひばり讓我最耳熟能詳的歌曲,就算這一首流行曲味道比較重的《川の流れのように》(川流不息)。這是她死前五個月的一次公開演唱,每次看總想起梅艷芳。
兩隻小雲雀早已飛到看不見的天空深處,然而她們的聲音卻依然往聽眾心坎裏汨汨流淌。
佢響屋企一個shot直落發癲個幕好震撼,抵贏!
ReplyDelete實情我麻麻美空雲雀,把聲的確係低沉又厚但係好“牛”,唱歌變化又唔係好大呢~~
你有無聽過江美琪既“像河流一樣”既國語版“雙手的溫柔”,風格完全唔同,幾ok架喎~
覺得看美空的現場演出比較好,聽歌我的感覺也不十分強烈。
ReplyDelete當年還是學生,在 Channel V 看了《雙手的溫柔》的 MV,為此才買江美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