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資料館常常選映本地的國、粵語老片,它離我上班的地方不太遠,但以前懶走動,很少去看。現在去多了,熟悉了,每一兩月就上網去看有什麼影展,喜歡就買一兩場的票自己去看,挺即興的。
國泰機構在 1930 年代於新加坡開始經營電影事業;1950 年代,主事人陸運濤將業務拓展到香港,成立了國際影片發行公司(國際)和電影懋業有限公司(電懋),效法好萊塢片廠的經營手法,論規模,算得上 1950、60 年代香港業界的龍頭之一,共拍了國、粵語電影超過 200 齣。數年前,國泰機構把 200 多部影片和文字資料贈予電影資料館,今年是國泰機構成立七十五周年,資料館舉辦了一個「美好年華 - 國泰 75 周年紀念展」。這次放映的作品其實不多,我買了兩場的票,第一齣是王天林導演、宋淇編劇的《南北和》。
王天林當年是電懋國語組的導演,他兒子王晶後來先進電視台,然後也成為電影人。宋淇和他夫人鄺文美跟張愛玲私交甚篤,更曾介紹張愛玲替香港的片廠寫劇本。這兩個幕後猛將教人對電影有點期待。
電影拍於 1961 年。電懋公司既拍國語片,也拍粵語片。當時北方的影人拍攝技法較高、較細致,反之不少粵語片製作流於粗疏,甚至有「七日鮮」之說。電懋是大片廠,製作嚴謹。《南北和》動用了國語組的製作班底,固然拍得較佳,而電影同時兼用國、粵語,藉語言差異製造出不少笑話。事實上,1949 年後,大量國內移民南來,他們帶來了資金、技術外,也把不同的生活文化引進來了。《南北和》另一焦點就是透過故事將南方人和北方人一些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性格以輕鬆的手法表達出來,既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也將一些可能引發衝突的「分歧」變成笑料,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更容易明白、接受不同背景的人。
《南北和》的故事說廣東人張三波(梁醒波飾)是洋服店的經理,女兒麗珍(白露明飾)在店中工作。後來店子隔鄰開了另一家洋服店,老闆為北方人李四寶(劉恩甲飾),而且李跟他當空中小姐的女兒翠華(丁皓飾)和小兒子嘉華(鄧小宇飾)更是張三波父女新搬來的鄰居。南方人較勤奮踏實,北方人則擅於交際,講排場。後來,張、李二人在生意上互相競爭。二人的女兒結成了好朋友,麗珍愛上了外省人王文安(雷震飾),翠華則愛上了麗珍的南方人表哥(張清飾)。然而,因為男朋友籍貫不同,兩個父親都反對女兒的戀情。不過,就因為得到兩個未來女婿的幫助,一場「南北戰爭」才可和平解決,大團圓結局。
電影還有兩個知名影星「客串」:在一場看電影的戲中,輯錄了王天林導演的《野玫瑰之戀》片斷,使葛蘭與張揚成為了本片的「串星」。整齣電影表演最出色的是「丑生王」梁醒波,演技與節奏都爐火純青。
因為《南北和》的成功,電懋再多拍了至少兩齣「南北」系列的電影,我沒看過。對於「南北」,我只記得 1980 年代末鄧碧雲和沈殿霞拍了一齣喜劇《南北媽打》,還有 1991 年陳百強有一首叫《南北一家親》的歌曲。現在資訊爆炸,國際文化交流變得尋常又頻繁,《南北和》這種題材的電影多半不能大賣了。何況拿其他文化來開玩笑,很容易在投訴(或報復)文化盛行的今天引發衝突。
Tuesday, 5 October 2010
南北和
Labels: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