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看《捷古華拉》(Che) 是有一點挑戰自己的成份,畢竟是 270 分鐘的片子。
金像導演 Steven Soderbergh 集導、拍、剪於一身,而憑他執導的《毒網》(Traffic) 奪得金像男配角的 Benicio Del Toro 早買下了此片的改編版權(原著《Reminiscences of the Cuban Revolutionary War;西班牙語:Pasajes de la Guerra Revolucionaria》(古巴革命戰爭回憶錄)為捷古華拉 (Ernesto "Che" Guevara) 本人撰寫),這回身兼影片監製和男主角,在去年的康城影展中奪得了最佳男主角獎。
影片幾乎全是西班牙語對白,亦採用了一台解像度直逼菲林的數碼攝影機來拍攝。
電影分兩部分,上半部說古巴革命,以游擊戰為主,間插捷古華拉 1965 年出訪美國的戲份(拍成黑白片段),有不少輕鬆描寫,這部份該取材自《古巴革命戰爭回憶錄》一書;下半部是他跟卡斯特羅 (Fidel Castro) 作別後喬裝出國,集中講述捷古華拉在玻利維亞搞革命,直至事敗被處決,這部份該參考《玻利維亞日記》(The Bolivian Diary of Ernesto Che Guevara) 一書而寫成。四個半小時的傳記故事在文化中心劇院的大銀幕播放。為怕觀眾感到疲倦,中場休息了 15 分鐘,但也算一氣呵成。看罷此片,對捷古華拉的感覺,不止是一個 T 恤 icon 了。
捷古華拉生於阿根廷一個西班牙和愛爾蘭裔家庭,是家中長子,自小患哮喘,父母都來自當地望族。1948 年考進大學唸醫科,1950 年暑假遊歷了阿根廷 12 個省,次年休學一年,跟友人騎一輛摩托車環遊南美洲,對拉丁美洲的貧窮和苦難深有體驗,萌起了他的左傾思想。捷古華拉在這次旅行所寫的日記後來出版成書,五年前還拍成電影《捷古華拉少年日記》(The Motorcycle Daries)。
由於貝隆 (Juan Perón) 的獨裁統治,家人讓捷古華拉離開了阿根廷。他在途中經歷了幾次革命。1955 年,在墨西哥城遇上了卡斯特羅,便踏上「古巴革命」之路。革命成功後,曾在古巴政府擔任要職一段時間。離開後,到過剛果和玻利維亞搞革命,兩次都失敗收場,並命喪玻國。
Benicio Del Toro 演古巴革命英雄形神兼具,很有機會像 Ben Kingsley 當年演活印度聖雄甘地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一樣,成為角色扮演的傳奇。可惜的是,《捷》在各國上映的反應並不熱烈,大概是影片太長之故。
有人認為捷古華拉是革命英雄,有人形容他是殘酷的政治家。在我看來,導演只是以寫實手法去拍攝捷古華拉的日記和想法,以「捷古華拉的角度」去重拍兩段革命前後的歷史。
上集寫農民革命,把古巴獨裁統治者巴蒂斯塔 (Fulgencio Batista) 轟下台。卡斯特羅是惡名昭彰的武裝獨裁者,影片避重就輕,沒有細緻描寫他和捷古華拉的關係,也因此而留下了疑團:為什麼捷古華拉在革命成功後,選擇秘密離開古巴?此外,影片沒有觸及捷古華拉在剛果的事蹟,也沒有交代為何他選擇玻利維亞作為革命戰場,當然更沒有提到他年輕時代騎摩托車遊歷行醫時,如何奠下日後的政治取向。上、下兩部的連繫稍弱,看成兩齣獨立影片也無不可。
上半部激情澎湃,下半部則英雄遲暮,悲劇收場。捷古華拉到玻利維亞搞革命,一點也不順意,激情猶在,卻人面全非。農民不再相信他,甚至離棄他、出賣他。在死前一年,捷古華拉肯定不是 T 恤上的神。
我同意不該用長度來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但不能否認的是又長又鬆散的電影並不是「藝術」。《捷古華拉》片長四個半小時,在世界電影歷史中,未算太長,但對於商業放映來說,一定「過長」。美國著名影評人 Roger Ebert(個人網站)說此片「長得有道理」,我卻認為是太長。在電影院作一般的商業放映的話,刪去 100 分鐘至 170 分鐘就差不多。現在影片看來還有一點質感,但過程平淡,令人深刻的情節不多。較可觀的大概是上半部最後的戰鬥,以及下半部在叢林中有幾幕拍得很悅目的畫面吧。
Friday, 10 April 2009
HKIFF 2009 之 14:捷古華拉
Labels:
HKIFF 2009,
星光遊樂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其實單計時間4小時半是ok,
ReplyDelete之前看satantango[7小時],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都要4小時。
不過,《捷古華拉》是否真的需要
4小時半? 它其實是可以處理得精簡一些
。[相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一處都不可剪,這樣的篇幅才反映
台灣那個時代的悲情。]
比較深刻是《捷古華拉》臨死和
兵丁那段對話。人物描寫都有用心,
例如上半集有一個很攪笑的瘦兵丁,
兩個女角都ok深刻。當然可以再深刻一些,但想起千人一面的電影 Milk,
《捷古華拉》角色處理上始終多很
多detail。
雖然如此,但今年得《捷古華拉》
+ 《河上的愛情》是收貨。
《阿房》、《橫山家之味》
、《虛擬虛憶》都幾令我失望。
寫得太亂......寫錯東西.....
ReplyDelete[我習慣寫一堆詞語,再重組句子。]
不過,《捷古華拉》是否真的需要
兩個部分4小時半? 它其實是可以
處理得精簡一些。
[相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一處都不可剪,這樣的篇幅才反映
台灣那個時代的悲情。]
比較深刻是《捷古華拉》臨死和
兵丁那段對話。人物描寫都有用心,
例如上半集有一個很攪笑的瘦兵丁,
女角都ok深刻。當然可以再深刻一些,但想起千人一面的電影 Milk,
《捷古華拉》角色處理上始終多很
多detail。
雖然如此,但今年得《捷古華拉》
+ 《河上的愛情》是收貨。
《阿房》、《橫山家之味》
、《虛擬虛憶》都幾令我失望。
Just curious, was there intermission in HK? I saw it last night and there was a 10-minute break halfway. I shouldn't have seen it during the week.... :P
ReplyDeleteThe film could have been done in like 2 hours.
sonus_cat:
ReplyDelete我覺得《橫山家之味》還行,《阿房》就真有點失望。反正那本來是電視劇,不能以電影標準來評的
Matt,
Yes, we have intermission here between part 1 and 2. I can stand a 170-min movie. Not all battles or events depicted in the movie are essential, and I think part 1 looks more interesting than 2 as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2 parts are not very cl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