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7 April 2009

HKIFF 2009 之 22:春光乍洩

香港一說《春光乍洩》,並指明是電影的話,99% 的人會以為是王家衛跑到阿根廷拍攝的那一齣。讀一些(在香港)用中文寫的關於世界電影發展的文章,就知道 1960 年代也有一齣《春光乍洩》(Blowup),1967 年贏得了康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

今年香港國際電影搞了一個已故意大利名導 Michelangelo Antonioni 的影展。他有些舊作早已買了影碟(當然是未看了),這次我只選看他兩齣彩色作品。《Blowup》是 Antonioni 自編自導、首次衝出意大利跑到英國拍攝的英語長片,故事改編自阿根廷作家 Julio Cortázar 的短篇小說,基本情節也是個離奇的故事,但改編後關聯不大。

電影故事說一個倫敦時尚攝影師 Thomas(角色以著名攝影師 David Biley 為原型;David Hemmings 飾)在一天裏發生的事。Thomas 有錢有閑(開敞篷勞斯萊斯,隨手購買古董)、自視甚高兼玩世不恭。在一次工作間隙時間,他在公園裏拍下一對情侶的照片,女方 (Vanessa Redgrave) 執意取回底片,甚至找上他的攝影棚肉償換底片。Thomas 以另一卷底片打發了她,把照片沖印出來後,卻隱約發現花叢裏有把槍指向男子,並於另一張照片發一具屍體。晚上他再到公園查證,屍體真的在那裏。回到攝影棚,底片跟照片卻給拿走了。他找朋友陪他察看,朋友卻毫不關心。第二天早上,屍體不見了……

聽說 Antonioni 的電影非常抽像,節奏楥慢、欠缺高潮起伏,主題是概念形式的,但看來《春》片是很易消化的了。雖然本片也沒有給出來龍去脈,近似懸疑片,部份情節又難以解釋,畢竟還有明顯的內容。劇情裏加入許多主角日常鎖事(買不明用途的古董螺旋槳、畫家的畫和畫家妻子等),卻跟主體毫無關聯。看《春》有意思的,是影片紀錄了 1960 年代英倫的時尚文化:嬉皮、搖滾樂、毒品、疏離,還有性。因為主題跟攝影有關,令我想到數年前看過、1960 年 Michael Powell 導演的的英國老片《Peeping Tom》(魔光血影)。

關於性,主角跟兩個女孩大玩「三人性愛」(據稱是首部有女性全裸場面的英國電影,鏡頭稍縱即逝),還有 Thomas 跟金髮模特兒(Veruschka von Lehndorff 演回自己)拍照時的狂態(即電影海報中那個姿勢),明顯將照相機變成性器官。然而,這些場面沒有渲染色情,因為所有重點地方都給巧妙地掩蓋了。

《春》片的攝影和音樂都值得一提。

攝影相當精緻。Antonioni 本身是攝影師出身,對畫面美感的追求有一份專業的執着,片中那幾幕 1960 年代倫敦街景的構圖、取景都很巧妙。攝影師給模特兒拍照的場面也高超,例如那些玻璃屏風、模特兒的衣服和化妝,每格畫面都可以裝錶起來慢慢欣賞。

音樂方面,在片頭和結尾的字幕部份有短暫的爵士配樂,是爵士鋼琴大師 Herbie Hancock 的作品,其餘大部份時間靠單純的自然聲響。俱樂部那一段,在舞台上表演的是 1960 年代英國的搖滾班霸 The Yardbirds,既有 Jeff Beck 砸掉低音吉他,又有跟他和 Eric Clapton 合稱三大吉他聖手的 Jimmy Page(後來加入了 Led Zeppelin,去年京奧閉幕式的「倫敦 8 分鐘」也有份演出)。

影片最惹人爭議是在結尾的段落:首段出現過那群打扮成小丑的青年以默劇方式打網球,虛構的球拋到 Thomas 腳下,Thomas 也裝作拾起網球投擲回去,然後隨之消失。看了現場派發的特刊(編製得不錯),才搞清楚導演的意圖。簡單地說,導演想表達客觀(主角或觀眾)認定的真實可能只是主觀的想像(謀殺案),而客觀(那群青年)的真實卻可能是假的(網球賽)。

細心再想,導演也作了一些安排去交代他的意圖,例如 Thomas 偷拍時沒有聽見槍聲;就算 Thomas 的確掌握了謀殺案的事實,他也錯過了報警或揭發的時機。再說,Thomas 只是從放大的照片上模糊的影像來推測,親眼目睹的尚且未必為真實,何況不是親眼看見的呢?由此可以看出主角「參與網球賽」的動機了。Thomas 在「案發」前很會操控其他人,但在片末他遵從世俗(參與虛構網球賽)的看法,沒有了自主和控制:既然照片不存在(或連同底片遭人搶走了),他也消失了。

《春光乍洩》看似虛幻,但我們在看其他主流電影如推理片、動作片、特技片的時候,何嘗不是常常投入其中而不講邏輯?也許,生活和藝術都需要多一點感性的空間。

1 comment:

  1. I don't know if DVDs in Hong Kong usually come with supplements or not, but I have a habit of, after watching the DVD of movies I like, re-watching it again with the commentary on (Yes, I have no life). If you got a chance, you might want to listen to Peter Brunette's commentary on Blowup. Of all the DVD I've watched, the commentary I like the most is this one.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