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1 December 2014

2014 年第四季觀影小結

四季看了 40 齣電影,其中三齣在飛機上看,一齣於視頻網站看。這 40 齣戲近半是在十一月看的,主要是亞洲電影節和法國電影節的片子。

這一季的電影水準不錯,至少有兩三齣可以打進年度十大。

第四季自選電影前十名(不包括舊片):

1《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2《冬日甦醒》(Kış Uykusu)
3《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4《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5《失蹤罪》(Gone Girl)
6《患難家族》(ぼくたちの家族)
7《希望》(소원)
8《鼓動真我》(Whiplash)
9《坐看雲起時》(Sils Maria)
10《來自三星的你》(또 하나의 가족)

Monday, 29 December 2014

撒嬌女人最好命

信彭浩翔導演的這部《撒嬌女人最好命》是 2014 年我看的最後一齣電影。

說實話,一向對於流行小說沒多大的好感。並非完全不讀,而是讀過的沒有幾本很有水準或挺有感覺。這戲源起於 2010 年導演在飛機場看見許多女乘客拿着羅曼夫所著的《會撒嬌的女人,最好命》。彭浩翔讀完後認為,這本書是女性在愛情方面的工具書,有意重新創作並拍成電影。

故事說熟齡女漢子張慧(周迅飾)從大學時代到投身社會,一直暗戀同學兼同事、 傻笨卻不失可愛的內向男生恭志強(黃曉明飾)。可是小恭一直覺得張慧「是個男的」,把張慧當兄弟般看待。恭志強到台灣出差,遇到台灣軟妹子蓓蓓(隋棠飾),瞬間墮入情網。張慧見自己多年默默陪伴在小恭身邊,竟然不敵蓓蓓的幾句溫言軟語,大受打擊,便找好友上海撒嬌女王阮美(謝依霖飾)以及阮美一班號稱「長江以南最強撒嬌天團」的姐妹來給自己培訓。可是,初試啼聲,便敗得灰頭土臉。張慧再接再勵,乘工作之便,跟小恭一起到台灣出差。這回真的跟蓓蓓硬碰硬……

周迅演得比預期的好,挺自然,有喜劇感。隋棠演嬌柔台灣妹子,衣著性感,內外也算恰如其分。黃曉明雖然是演宅男,可他還是有點不自覺地耍帥。女配角謝依美有彭浩翔舊作《春嬌與志明》等中那些搞笑女二女三的影子,戲分不算多,插科打諢,卻有其出位之處。

有不少男人確實對會撒嬌的女人特別缺乏抵抗能力。然而,就是山珍海錯,吃得多也會覺得膩。在我看來,這戲沒有太多值得討論的地方,因為我討厭天生的或後天練成的撒嬌女人。

Tuesday, 23 December 2014

冬日甦醒

耳其導演 Nuri Bilge Ceylan(舍蘭)是國際電影節常客。他的舊作只看過《三隻猴子》(觀後感),我並不特別喜歡。新作《冬日甦醒》(Kış Uykusu) 較早前在康城影展獲頒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即最佳電影),也代表土耳其角逐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但沒有出線最後九強,也就是說已經出局了)。這齣文藝片長達 196 分鐘,格調高,情景交融,影像出色。全片手法含蓄,對白極多,深刻地道出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故事講述甚有學識的退休演員 Aydın(Haluk Bilginer 飾)繼承了父親的產業,在小亞細亞中部風光明媚的 Cappadocia 經營旅館,跟美麗少妻 Nihal(Melisa Sözen 飾)貌合神離。妹妹 Necla(Demet Akbag 飾)剛離婚,從伊斯坦堡搬回老家居住。三人日子過得悠閒而寬裕,表面和睦,實際上各自戴着虛假的面具,隱藏醜陋的性情。Aydın 的一個祖業租給了當地伊斯蘭教經師 Hamdi(Serhat Mustafa Kiliç 飾)和他的家人,但對方欠租多時。一天,Aydın 跟司機去 Hamdi 家討租,在途中車窗遭頑童打破,後來發現那頑童是他那窮房客的侄子,而 Aydın 的真面目也由此揭開……

本片的創作靈感來自俄國文豪契訶夫 (Anton Chekhov) 的短篇小說。舍蘭構思《冬日甦醒》劇本多年,為了專心創作,帶着比他年輕很多的演員妻子 Ebru Ceylan 去到 Cappadocia 閉關寫作。據說,他們還沒開始動筆,就為劇本激辯了一個多月。為保各自的觀點,兩人決定分房,花了好幾個月才寫成《冬》片的劇本。

Ebru Ceylan 既是演員,也會攝影和製片。據說,其他人都不敢對舍蘭有什麼意見,獨是 Ebru 對舍蘭說話毫無保留,因此舍蘭要和妻子合寫劇本。《冬日甦醒》的男女主角是一對年齡相差挺遠的夫婦,老婆年輕貌美,丈夫成熟而有見識;戲中有大量對白,更有多場爭辯的戲分。不曉得這是不是反映着舍蘭夫婦和他們編寫劇本的過程?

戲中的男主角 Aydın 外表優雅、內心孤傲。他自視甚高,在地方小報寫專欄評論時事,說話和觀點刻薄無情,以語言和姿態去壓迫、摧毀別人。他討厭欠租的 Hamdi 和他的家人,嫌對方寒酸,每次見面言笑靨靨,背後卻在家人面前和他的小報專欄狠批對方和其信仰。

Aydın 的妻子 Nihal 以慈善工作排遣無聊,她辦活動時結識了比丈夫年輕的男教師,教 Aydın 心生妒忌,讓兩人的關係更趨緊張。Nihal 確實是年輕和閱歷不夠,一片好心帶錢去 Hamdi 家接濟對方,但 Hamdi 倔強的哥哥 Ismail(Nejat Isler 飾)殺她一個措手不及。

Aydın 的妹妹 Necla 剛離婚,以前從事翻譯,也算知書識墨。她一心盼望與前夫復合,但說話尖酸,喜歡批評Aydın(和 Nihal)的為人處世,怨氣甚重。

寒冬來臨,小旅館卻無法為這三人遮風擋雪。Aydın 和 Nihal「冷戰」,跟妹妹 Necla 鬧翻。《冬日甦醒》的故事沒有奇情,但細緻而緩慢地刻劃出主角居住那個偏遠地區的風土人情。Aydın 自以為文明清高,但他不理會貧民疾苦,引起了階級衝突。他的刻毒說話令苦悶的妻子難以忍受。此片的人物心態和環境氣氛的確有帝俄小說的格局,人物之間處境微妙,諷喻尖酸。

Aydın 跟妻子、妹妹、友人、旅客和租客之間的交談和爭辯,拼貼出角色的性格以外,也直指(土耳其)社會上的階級差異和矛盾。這戲也可以看成對知識份子的批判。

坦白說,196 分鐘的確是個挑戰。幸好《冬日甦醒》有場爭辯角力,出色的對白帶來了豐富的戲劇效果,深刻地描繪出角色人物的心理個性,還引進了文化和哲學的探討和思考。

三個主要演員的表現尤其出色,特別是幾場爭論戲,對白又長又多,情緒要把握精準,導演以各種拍攝方法一直緊密捕捉演員的演出,加上燈光的配合,氣氛和戲劇張力很好。

隨着故事推演,觀眾見到男主角自省,在彷如年末寒冬的人生晚年歲月,他選擇回家,坐在書桌前面,重新開始撰寫他的《土耳其戲劇史》。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冬日甦醒」。

Monday, 22 December 2014

翻生侏羅館 3:古墓的秘密

《翻生侏羅館 3:古墓的秘密》(Night at the Museum: Secret of the Tomb) 是為了 Robin Williams,但他在香港最後一齣公映的新片是這個,實在令人有點傷感。

這戲毫無冷場,編導大灑人情味之餘,沒有怎麼介紹一班復活的歷史人物(儘管在最後這些復活的展品都說,他們身負傳播人類歷史知識的重任)。一班主角人物像家人一般感情親厚,看時大笑,完場時不免有兩分傷感。

電影以《奪寶奇兵》式的考古盜寶戲開場。考古學家發現了古埃及一塊黃金板,正是這一塊黃金板的法力一直在夜晚讓歷史博物館內的展品復活。然而,黃金板忽然生鏽,令館內所有的歷史人物、鳥獸、展品等都面臨真正的死亡。夜更守衛 Larry(Ben Stiller 飾)翻查資料,知道要去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尋找解決方法。Larry 帶着一班(會)復活的展品朋友,包括羅斯福總統 (Theodore Roosevelt) 的蠟像(Robin Williams 飾)前去。大英博物館內的展品因為黃金板而首次復活,包括有趣又自大的圓桌武士 Sir Lancelot(Dan Stevens 飾)。天曉得圓桌武士後來竟然以為黃金板便是聖杯,要搶去覆命並追求心上人……

大概這是三集之中最富娛樂性的一集,有笑話,有打鬥,還有明星客串演出。

男主角 Ben Stiller 一人分飾兩角,主角 Larry 缺善可陳,反而他分飾的粗獷傻戇的原始人有趣一點,真正吸睛的是另外三個男人。Robin Williams 戲分不多,但導演給他很多近鏡,就是對他作最後的致意。演圓桌武士的英國演員 Dan Stevens 高大英俊,表現清新自然。在本片一眾「串星」之中,戲分最多也最搶鏡頭的是在戲中戲裏扮演亞瑟王 (King Arthur) 的 Hugh Jackman,他跟傻氣圓桌武士演了半場對手戲,喜劇感不錯。

除了 Robin Williams 外,客串演出退休年老博物館夜更守衛的 Mickey Rooney(坐輪椅那個)也是在今年逝世的(老牌)影星。比較之下,客串扮演法老的 Ben Kingsley 顯得平凡。

Thursday, 18 December 2014

哈比人:五軍之戰

《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 之後,Peter Jackson 該會(也該要)真正離開中土世界了。電影片長 144 分鐘,場面浩大,劇情簡單,節奏明快。其實,這已經是很全面的觀後感。

Peter Jackson 將英國作家托爾金 (J.R.R. Tolkien) 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拍成三部曲後,再把前傳前傳《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 拍成三部曲。前兩集《哈比人:不思議之旅》(觀後感)和《哈比人:荒谷魔龍》(觀後感)確實一集不如一集,結局篇只是一場五路人馬爭奪高山要塞中金銀寶藏的大混戰而已。

故事承接上一集,魔龍 Smaug 飛出孤山,為人類神箭手(Luke Evans 飾)射殺。矮人族在領袖 Thorin(Richard Armitage 飾)帶領下,進入孤山,發現數之不盡的財寶,卻找不到王者之石,其實早為隨行的哈比人 Bilbo(Martin Freedom 飾)藉魔戒法力所取。居於孤山下漁村的人類因家園被 Smaug 所毀,在箭手帶領下去孤山暫避,同時要矮人族踐約,把部份寶物分給他們,重建家園。與此同時,Smaug 死訊廣傳天下,精靈族、矮人族的另一分支,還有受黑暗勢力支配的半獸人都趕來,欲分一杯羹……

這一集的主題自然是從金錢出發,矮人族領袖受巨大財富的誘惑而迷失心智,但最後擺脫引誘便成了大英雄。Bilbo 跟隨矮人族歷險十三個月,體會人生但求平穩安定。還有延續上一集的愛情副線,讓精靈王子 Legolas(Orlando Bloom 飾)跟木精靈(Evangeline Lilly 飾)和矮人族的 Kili(Aidan Turner 飾)的三角戀作個了斷,結論是真正的愛情是要受苦的。

看完六齣「中土世界」電影,有些懷念 13 年前看完《魔戒首部曲之魔戒現身》(觀後感)激動的心情。初登銀幕的中土世界奇幻多變,氣勢恢宏,導演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映像世界。往後的五齣同系電影,拍攝技術是越來越進步,但對我來說,都不比《魔戒首部曲之魔戒現身》來得震撼。

說到技術和場面設計,倒覺得《哈比人:五軍之戰》教人失望。人物造型沒有新意,也不可能有新意,畢竟它是《魔戒》系列電影的前傳,創作空間有所限制。戰爭場面慘烈之餘,竟也有點滑稽,例如邪派利用頭戴石盔的怪異巨人猛撞城牆,撞開了大洞之後就倒地不起,不知道是死了還是暈了,活像卡通片。

儘管此片只屬老調重彈,仍是一齣高水平的電影,很多觀眾(包括我)還是願意付鈔進場的。

Tuesday, 16 December 2014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月出差時,在飛機上看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這是本年度(美國)電影獎項的熱門份子,看後不能不佩服編劇兼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的眼光和魄力。前後花了十二年拍攝,幕前是同一班演員,敢情是成長紀錄片的格局。電影長達 165 分鐘,談成長、家庭和身份認知。內容都是平凡人的生活,但透出溫柔、幽默,有些細節捕捉了生命的觸感,甚至是剎那的永恆,整體拍得流暢,觀眾也許不易覺察時間瞬逝。

《我》片從 2002 年 5 月開鏡拍攝,直到 2013 年 10 月完成最後一個鏡頭,以男孩 Mason 的成長為主軸,同時紀錄了他姊姊 Samantha 和早已離婚的父母不同的成長故事。

故事開始時,6 歲的 Mason(Ellar Coltrane 飾)和他姊姊 Samantha(Lorelei Linklater 飾)的父母已經離婚,他們跟媽媽 Olivia(Patricia Arquette 飾)住在得州小鎮。Mason 天真無邪,Samantha 是個鬼精靈。仍然非常年輕的 Olivia 為了子女和生計而無法讀大學,也很難談戀愛。爸爸 Manson Sr.(Ethan Hawke 飾)居無定所,沒有固定工作。Olivia 得到母親幫助,帶着孩子搬回老家休斯頓,半工讀上大學。這時候,Manson Sr. 突然出現,想重新投入前妻和孩子的世界。Olivia 在大學邂逅 Bill(Marco Perella 飾),二人結婚,各帶着自己跟前度所生的孩子一起生活,成了六口之家,幾個異父異母的兄弟姊妹相處得很不錯。Manson Sr. 間中來探望孩子。Olivia 繼續學業。Bill 對孩子管教甚嚴,後來酗酒,開始對家人使用暴力。Olivia 再次婚姻失敗,帶着 Manson 和 Samantha 搬走。一兩年之後,Samantha 和 Manson 步入青春期,Manson Sr. 探望孩子時大講避孕。Olivia 在大學教書,跟曾經阿富汗和伊拉克參軍的學生 Jim(Brad Hawkins 飾)結了婚,並和 Manson Sr. 維持朋友關係。Manson Sr. 終於再婚,生了個兒子,對生命的看法改變了很多。Manson 處於反叛年齡,對父生的改變感到不是味兒。Samantha 上大學,Manson 也上高中。Olivia 跟 Jim 分了手。Manson 喜歡攝影,上大學之前跟女朋友分手了。孩子都長大離家,Olivia 決定搬到較小的房子去,情緒有點波動。Manson 剛上大學,就遇上一個不錯的女孩……

整齣電影的構思和視野是宏大的,很多細節寫得具體細膩。四個主角演了同一個角色十多年,外表、氣質和演技隨時間而改變。電影也捕捉了時代的一鱗半爪,例如孩子都曾經為 Britney Spears 或《哈利波特》小說等而瘋狂。

男主角 Ellar Coltrane 由小男孩變成有點邋遢的年輕人,看着母親幾番遇人不熟,從兒童到成長期一直搬家,生父從吊兒郎當變成家庭至上(Manson Sr. 開展第二段婚姻之後),自己跟很多(美國)年輕人一樣,對性好奇,喝酒,吸大麻,尋找個人興趣和人生方向等等。Manson 一樣有反叛心態,但是他父母婚姻失敗,成長環境不安定,讓他變得敏感而沉默。Ellar Coltrane 演技紮實。

Ellar 的姊姊 Samantha 從小到大個性比較統一,喜歡表現自己,也有點自我,但本性善良,沒有因為追求自我或其他什麼的而變壞或自甘墮落。

兩姊弟的生父 Manson Sr. 少不更事,心智遲熟。他天性浪漫,不想受責任束縛,喜歡音樂,有赤子之心,但最初不是當爸爸的料子。他跟 Olivia 在錯誤的時間相遇。大概活過三十,才開始計劃安定下來,組織家庭。在電影的前半段,Manson Sr. 於活得悶透的成年人眼中或是一服清涼劑,到了後半段,他則過着普遍認為是正確而積極的生活,或許讓人因此而感到欣慰。

全片最富生命力的角色是 Olivia。她幾段破裂的婚姻固然是她人生的「失敗」紀錄,但她同時是一個自強的人,重返校園,建立自己的事業,勇於接受愛情和失敗,直至人到中年,子女長大離家,她忽然成為「空巢老人」,突然發現時光疾去,覺得自己的人生彷彿半點悅樂都沒有。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的主要演員都表現優異。Ellar Coltrane 是個好的小演員,長大後沒有變得面目可憎,還能保持本色。Lorelei Linklater 是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的女兒,感情挺自然流露的。Ethan Hawke 在各個階段的演出恰如其分。最教人驚喜的,是演媽媽的 Patricia Arquette。電影開拍的時候,她已經 34 歲,扮演 20 歲的失婚媽媽毫不彆扭,在以後的每個章節,Patricia Arquette 的造型和演出都能精確把握角色的情緒和氣質,相信她是今年最佳女配角的大熱門。

儘管篇幅甚長,《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一齣值得看兩次甚至更多的電影,觀眾不難覺得當中的情節和人物似曾相識。但不得不提的,是越接近尾聲,調子漸轉沉重,節奏也有點放緩,不如前段的輕鬆愉快。也許,這是成長帶來的壓力;也許,這反映導演看待人情的態度。他那經典的三部曲(觀後感),從故事到觀點,感覺也差不多。

Monday, 15 December 2014

閃閃聖誕夢

是一齣應節的電影,《閃閃聖誕夢》(Le père Noël) 的劇情自然具備了美好和奇蹟兩大元素。編導明白適可而止的道理,全片只有 80 分鐘。也幸好電影以聖誕節為背景,觀眾大多會輕鬆面對故事中一切有違道德和常理的內容。

故事發生在巴黎聖誕前夕的晚上,爸爸已經離世的小孩 Antoine(Victor Cabal 飾) 相信有聖誕老人,乘坐鹿車可以到天上的星星去探望爸爸。平安夜,Antoine 在窗前遇上喬裝聖誕老人的釋囚飛賊(Tahar Rahim 飾),以為對方就是聖誕老人,死跟着要飛賊帶他去見爸爸。原來飛賊欠了匪幫一屁股債,被迫入屋偷盜還錢,但他中途意外受傷,又被 Antoine 纏住不放,便靈機一觸,訛稱鹿車以金銀珠寶做燃料,要 Antoine 代他盜竊……

說實話,《閃閃聖誕夢》是飛賊拐帶和教唆兒童盜竊的故事,但是以《一個快樂的傳說》(La vita è bella) 的手法去包裝。因為背景是聖誕節,也因為主角是天真的小孩和本質善良的釋囚,配上輕鬆愉快的音樂,於是一大一小在屋簷上奔走作案,沒有驚心動魄,總是化險為夷,甚至滲出點點溫馨暖意。惡有惡報,只適用於逼害忠良的匪徒身上。

所以說,編導只拍 80 分鐘很聰明,始終自作瀟灑的事情難以長久,不宜拖拉。在觀眾抽出教條來批判之前,電影已經愉快地落幕了,大概人人都樂得羨慕孩子的天真,認同編導告訴大家的結局。

男主角 Tahar Rahim 祖籍阿爾及利亞,憑《先知》(Un prophète) 平地一聲雷,一口氣拿下凱撒獎最佳新演員和最佳男主角獎,還在歐洲電影大獎封影帝。許是外型的關係,看他演過的角色都是遭遇跌宕或情緒容易爆發的一類。這次演「聖誕老人」,眼神中仍藏兩分銳氣,但笑容多了,對着小孩也得耍點寶,還算稱職。

飾演 Antoine 的 Victor Cabal 挺可愛,但不帥氣。在片中他有幾場動作戲,小子年紀小,但膽子不小,都應付過來。

Friday, 12 December 2014

法國電影節:坐看雲起時

票的時候,只知道《坐看雲起時》(Sils Maria) 由 Juliette Binoche 主演。進場前再看資料,才發現編劇和導演是 Olivier Assayas,演出的還有 Kristen Stewart 和 Chloë Grace Moretz。電影已經配上了中文字幕,有機會稍後公映。

故事說國際知名的女星 Maria(Juliette Binoche 飾)和忠心能幹的女助手 Valentine(Kristen Stewart 飾)去瑞士出席一個頒獎禮,代表二十年前讓她一躍成名的劇作家恩師領獎,但在途中得悉恩人剛突然去世。Maria 懷着傷痛的心情出席頒獎禮,重遇她曾經合作、不很喜歡的男演員 Henryk(Hanns Zischler 飾),又跟新晉劇場導演 Klaus(Lars Eidinger 飾)見面。Klaus 極力遊說 Maria 再次演出二十年前的成名作,講述野心勃勃的女孩情挑中年上司,操控對方的身心,最後更讓對方自殺。Klaus 讓 Maria 改演中年女上司,Maria 當年一炮而紅的野心女孩角色則由好萊塢壞女孩 Jo-Ann(Chloë Grace Moretz 飾)演出。Maria 內心掙扎了很久,最終答應,並到恩師在瑞士山區的家裏去排演。她和 Valentine 一邊排練,一邊辯論劇中兩個女角的關係,內容更推及現實生活去。舞台劇在倫敦公演在即,Jo-Ann 和有婦之夫作家男朋友(Johnny Flynn 飾)的不倫之戀曝光,男友的藝術家妻子自殺,鬧出了大新聞……

這是一齣野心之作。編導通過戲劇(或電影中的戲劇和現實)去探討和辯證有關時間、青春、文化的關係和議題。Maria 不是一個花瓶女星,她有學養,對劇戲和藝術有追求,凡事親力親為,行事風格和思想偏向傳統,愛孤芳自賞,卻非不吃人間煙火。她不熟悉也不願意瞭解新世代的文化和溝通方式,對互聯網、社交平台、視頻網站等嚏之以鼻。Valentine 是個現代女孩,掌握科技,熟曉流行文化,但做事謹慎,所以她才可以替 Maria 工作。隨着 Maria 接演舞台劇,天天排練,二人討論角色,還談到很多有關感情、生活等的事情,也進一步催化兩人曖昧的感情關係。

Maria 和 Jo-Ann 在舞台劇和現實中的關係教人聯想起《彗星美人》(觀後感),同樣是年輕後輩藉青春去迫脅前輩。不同的是,《彗星美人》的大牌女星看通情勢(也可以說她看得開),急流勇退。但六十多年之後,《坐》片的 Maria 自覺仍然當時得令,從內到外都設法讓自己和少艾看齊,甚至要顯出自己仍然看高一線。

既然 Maria 代表傳統,Jo-Ann 便是潮流。Jo-Ann 生於資訊爆炸的時代,我行我素,反應敏捷,一些待人處事的細節無疑仍欠火候,但她還算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討人歡心,只是一切看來都是權宜之計。基本上,Jo-Ann 跟很多有能力並很有上進心的年輕人一樣,有時候會急於求成,而成功之後,未必體會表現謙遜和培養遠見的重要性。

比較之下,看來低調的 Valentine 是個有趣的角色。她年輕,但同時世故。這可能跟她(和 Maria)的工作有關係,也可能源於兩人之間一份秘密的情感。對於感情,Valentine 不如成熟的 Maria 收藏得那麼好。她喜歡一個男攝影師,但同時一直默默關注 Maria。至於 Maria,正為辦離婚而煩惱不已。口裏說討厭舊拍檔 Henryk,卻不介意跟對方隨便玩玩,但條件是必須得由她做主。對於 Valentine,Maria 不敢認真,但不願放手。

全片以 Juliette Binoche 飾演的 Maria 為主。Maria 不是個可愛的角色,但她是本片最有發揮的角色。Juliette Binoche 表現合乎水準。比較之下,Kristen Stewart 的表現較令人驚喜,聰明而含蓄,面對霸氣外露,不介意常常咄咄逼人的老闆,她都能從容應付,舉重若輕。這角色不好演,但 Kristen Stewart 還是應付得來。

然而,總的來說,《坐看雲起時》談不上非常成功,劇情間中有點拖泥帶水,對白冗長,編導努力加入大量的意象和文化材料去論證,卻顯龐雜紛擾。編導也設法營造角色彼此之間的張力,卻幾乎每一次都是將到高峰便癱軟滑下,其中 Valentine 的最後一場戲便教人看得不很爽快。電影很多段落帶懸疑色彩,但原來是故弄玄虛。不曉得是編導有心經營,還是眼高手低?

Tuesday, 9 December 2014

法國電影節:情淚種情花

浪潮電影主要推手之一、已故法國名導 François Truffaut(香港譯:杜魯福)今年逝世三十周年,法國電影節(又)搞了一個回顧展。他拍過 21 齣劇情長片,我從頭到尾好好完的只有四齣(《四百擊》《祖與占》《烈火》《戲中戲》),買了但未看的 VCD 和 DVD 倒一大堆。這次回顧展,最想看沒買到影碟的《奪命佳人》 ,可惜時間不配合。《最後一班地鐵》也不錯,但早年已買了影碟。只有《情淚種情花》(L'histoire d'Adèle H.) 沒買過影碟又有點興趣。

拍罷《戲中戲》,拿下他唯一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小休兩年,François Truffaut 拍成了《情淚種情花》。上小學時,已經聽過這極富詩意的片名,又因為剛看完《神鵰俠侶》,曾經白痴得以為這老外古裝片跟金庸筆下的情花有什麼關係!《情》片瀰漫鬱悶、調子沉暗,畫面色彩也偏深沉、黯淡。電影的配樂優美,卻夾雜噪聲,間中讓人毛躁。當然,這都是輔助元素,一切實在源於主角 Adèle Hugo 為了沒結果的愛情而自甘沉淪的惱人故事。

劇本根據 19 世紀法國文豪雨果 (Victor Hugo) 的孻女 Adèle Hugo 的故事改編而成。香港人最熟悉雨果的作品當然是改編為音樂劇、電影等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或譯《孤星淚》)。《情淚種情花》的故事講述 Adèle(Isabelle Adjani 飾)生於書香世家,隨父親和家人政治流徒時,認識了英國軍官 Albert Pinson(Bruce Robinson 飾)。Albert 曾向 Adèle 求婚,但被拒絕(電影說 Adèle 父母反對這門婚事)。後來 Adèle 自覺太愛 Albert,非君不嫁,得悉 Albert 派駐加拿大,便橫渡大西洋追去,並寫信給父親要生活費。Albert 態度冷淡,表明不會娶 Adèle。另一方面,他不停搭上其他女人。Adèle 先是跟蹤,後來搞砸 Albert 跟當地法官女兒的婚事,更開始變得精神失常。後來 Albert 派駐巴巴多斯,Adèle 又跟着去了,但她的精神越來越差……

Adèle 本來是個喜歡彈鋼琴的美少女,深得父母疼愛,但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更毫沒自覺,結果患了精神分裂症,賠上大好人生,大半生神志模糊、傻傻瘋瘋。

說實話,Adèle 的遭遇不完全值得同情。雖然說情難自控,但對方一次又一次表明心裏已經沒有自己,更毫無保留地傷害自己的感情,卻依然不懂得斬斷情絲,落得如斯田地,也算自找。

電影以當時年華雙十的 Isabelle Adjani 為主角,導演真的選對了人。當時 Isabelle Adjani 年輕貌美,也很會演戲。《情淚種情花》是 Isabelle Adjani 演藝事業的起步點,讓她當時成為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后候選人。後來她得過康城和柏林影展的最佳女主角獎,更是贏得法國凱撒獎影后最多次的演員(五次)。她貌似青春常駐,但近年表情越來越僵硬,原因不問可知。

英國演員 Bruce Robinson 在片中飾演教美麗女主角神魂顛倒的負心漢。此君其貌不揚,顏體乾瘪,毫無吸引力,不曉得 François Truffaut 讓他扮演 Albert Pinson 是不是別有用心?Bruce Robinson 後來多從事幕後工作,最近一齣作品身兼編劇和導演,是 Johnny Depp 主演、相當難看的《加勒比醉愛日記》(觀後感)。

Monday, 8 December 2014

霍金:愛的方程式

為《星際啟示錄》(觀後感),讓很多人注意黑洞和蟲洞。《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這個時候公映,也合時機。《霍》片以當代著名的物理學家 Stephen Hawking 為主角,其著作《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是暢銷書,內容正是有關黑洞的。

James Marsh 拍的這齣戲改編自 Stephen Hawking 首任妻子 Jane Wilde 的回憶錄。從劇本、演員表現到拍攝技巧,全片都乾淨、美滿,彷彿是個不染塵的完美試驗場,檢視一段帶(過)童話色彩的戀愛關係。

故事從 Stephen Hawking(Eddie Redmayne 飾)在 1960 年代初到劍橋大學讀博士的時候說起。他在一個聚會中邂逅唸文科的 Jane Wilde(Felicity Jones 飾)。儘管男的科研頭腦跟女的虔誠信仰不無衝突,兩人還是很快地熱戀起來。然而好事多磨,當 Stephen 告訴他的博導 Dennis Sciama(David Thewlis 飾)選好了論文題目,並跟 Jane 穩定交往,卻突然得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是一種漸凍症),醫生更說 Stephen 只能多活兩年。Jane 對 Stephen 不離不棄,二人結婚,生了長子。Stephen 考取博士,再跟 Jane 生了一子一女。Stephen 的科研事業非常成功,獲獎連連,享譽國際,但身體機能也一直退化,Jane 為了照顧一老三少而勞心勞力,變相放棄了自己的學術理想。後來在母親(Emily Watson 客串演出)提議下,參加教會的歌詠團減壓,認識了溫文的、剛喪偶的導師 Jonathan Jones(Charlie Cox 飾)。另一方面,Jane 也聽從意見,聘請看護料理 Stephen 的起居。她招來性格頗強的 Elaine Mason(Maxine Peake 飾)……

據說,現年 72 歲的 Stephen Hawking 看完《霍》片也挺感動的。事後他在 facebook 表示,能夠成為電影故事的主角很奇妙,還不無幽默地說,原來把人生某些瑣碎無聊事情刪去後,生命竟是如此短暫(指電影片長 123 分鐘)。時間跟 Stephen Hawking 的人生的確不可分割。他喪失說話和肢體活動能力,卻一直跟時間競賽,追求學問(甚至愛情)。對於《霍金:愛的方程式》,Stephen Hawking 的評價是「大致屬實」。

導演 James Marsh 以前拍紀錄片,轉拍劇情片表現也不錯。其中博導讓 Stephen Hawking 同學做艱難習題那一場拍得生動有趣。本片的攝影也很優異,使用不同的調子去表達故事和劇中人物的情緒,不慍不火。

劇本改編自 Jane Wilde 的回憶錄,Felicity Jones 的戲份不遜於 Eddie Redmaye。二人的表現都很不錯。Eddie Redmaye 是個雀斑型男,不帥,但他當模特兒氣質很不錯,之前看過他演《情迷夢露 7 天》(觀後感)和《孤星淚》(觀後感),尤其是前者,表現討好,在《孤》片的歌聲也不錯。他拍此片下了不少苦功,造型、表情和肢體語言都很出色,有機會提名金像影帝。只是戲份不算集中,奪標呼聲打了折扣。比較之下,Felicity Jones 的角色較重內心戲,感情經歷也比男主角跌宕更大。

也許,大部份人會說《霍金:愛的方程式》是通俗愛情片,但《霍》片的愛情其實不很天真。Jane 願意下嫁 Stephen 並照顧他,她的犧牲慢慢轉生出孤獨、自憐、疲倦、毛躁,甚至見異思遷,一切都很符合人性。Charlie Cox 飾演的 Jonathan Cox 外型和氣質實在討好,跟 Jane 相處又是那麼和諧,那麼互相體諒,觀眾(可能尤其是女的)心底都默默地認為,就是 Jane 出軌了,也理所當然。

至於 Stephen Hawking,在片中除了喜歡開玩笑外,也沒有掩飾他對美女的愛好。片末他到美國出席活動,看到台下少女的筆滾落地上而突然分神。他的幻想是神來之筆,既風趣,也難掩主角內心的無奈和蒼涼。

電影既然以真人真事為藍本,看完戲自然得「八卦」一下。Elaine Peake 後來成了 Stephen Hawking 第二任妻子。但二人結婚後,有說 Jane 和三名子女很難再跟 Stephen Hawking 見面。Jane Wilde 在 1995 年跟 Stephen Hawking 離婚後,數年後跟 Jonathan Cox 結婚,一直至今。她在 1999 年出版了回憶錄。2006 年,Stephen Hawking 跟 Elaine Paeke 低調離婚後,恢復跟 Jane、孩子和孫子見面。Jane Wilde 也跟 Stephen Hawking 建立了工作關係。為了反映這段開心經歷,Jane Wilde 在 2007 出版了另一個內容大幅修訂的回憶錄。

Friday, 5 December 2014

出埃及記:神王帝國

票看《出埃及記:神王帝國》(Exodus: Gods and Kings) 只為了看大場面。有美藝根底的 Ridley Scott 用盡力氣去設計各個大場面,敢情是宏偉。本片的特效好、官能刺激強。但今天在香港看《出埃及記》,跟社會和時代又多了一重互相參照的價值。

求學時期上過教會學校,看見中文字幕打出「梅瑟」等多年沒見的名字,有久別重逢之感。然而,再看認真一點,中文字幕採用的譯名版本不一。例如 Abraham,譯者用「亞伯拉罕」,而不用「亞巴郎」。Moses 既譯「梅瑟」,也作「摩西」。假如譯者是想以此分辨 Moses 當埃及人和後來回復希伯來人身份兩個階段的話,並不恰當。當年上天主教學校,認真讀的《聖經》是天主教的版本,基督教通用的譯名是後來偶然聽到的。

回想當年的宗教課,神父、修士講《聖經》故事,《出埃及記》提得不多,同學只集中注意十災,幻想是何等場面。二十幾年前,我城免費英語電視頻道仍會偶然播映《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賓虛》(Ben-Hur) 等聖經故事電影(說起來,這兩齣片長逾 200 分鐘的大片男主角都是好萊塢一代猛男 Charlton Heston)。2014 年再拍《出埃及記》,場面更浩大,但 Ridley Scott 拍得很效率,十她只佔二十分鐘左右,很利落,加上配角插科打諢,順利把《聖經》故事融入現代商業片的風格。

不去比較電影劇情跟《聖經》內容有什麼分別了,也不是那方面的專家。

這戲請來不少有名氣的演員參演,但大部份都是「串星」,隨便一數就有 John Turturro、Ben Kingsley、Sigourney Weaver。電視劇《絕命毒師》(Breaking Bad) 的 Aaron Paul 也演沒什麼對白的 Joshua。真正有戲可演的主角是英國男星 Christian Bale 和澳洲男星 Joel Edgerton,他們分別飾演 Moses 和 Ramesses II。

Christian Bale 是個很用心的演員,他飾演 Moses,多了落泊,不強調英雄感,大概現代電影都喜歡為(傳統的)英雄人物加入平民色彩。近年看 Christian Bale,覺得他間中有點萬梓良或馬景濤聲嘶力竭的表演風格,在《出》片他演來相對平實。

三年前的澳洲電影《野獸家族》(觀後感) 讓幾個當地演員跳出本土,其中 Joel Edgerton 和 Jacki Weaver 比較成功。Joel Edgerton 在《出》片的戲份比得上 Christian Bale,還算能夠駕馭角色。在《野》片演 Joel Edgerton 大哥的 Ben Mendelsohn 也有份演出,飾演歹角 Hegep。

然而,全片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年僅 11 歲的 Issac Andrews。他飾演上帝的化身,跟 Moses 有多場對手戲。Ridley Scott 讓上帝以小孩形象示人,有點佛教的味道。Issac Andrews 表現老練,小臉稚氣精巧,卻能展露不凡的氣場,徹頭徹尾是個「不老小孩」。

看完《出埃及記:神王帝國》,不免有點唏噓。不想做苛政的奴隸,人民如何抗爭革命,歷四百年也無所成,只有等待神仙打救。

Wednesday, 3 December 2014

法國電影節:下次我唔會客氣

看《下次我唔會客氣》(La prochaine fois je viserai le coeur;有點爛的中文譯名),很大程度是想看男主角 Guillaume Canet。法國以外的觀眾認識他,可能是因為他身邊的女人(前妻是德國名模兼演員 Diane Kruger,現任女朋友是奧斯卡影后 Marion Cotillard,二人育有一子)而多於知道他演而優則導、得過法國凱撒獎最佳導演榮譽。

此片由 Cédric Anger 自編自導,故事源於真人真事,主角 Franck 以 Alain Lamare 為藍本。Alain Lamare 在 1978 年 5 月至 1979 年 4 月期間在法國奧瓦茲 (Osie) 地區連續殺死了多名女子。導演以戲劇手法處理部份情節,但故事內容大致根據原來事件拍攝而成。Alain Lamare 行兇時是駐守當地的憲兵,他既是兇手,也有份查辦案件,並多次躲過警方的追捕。

電影版上個月才於法國本土公映,以殺手的角度講述整個事件。Franck(Guillaume Canet 飾)獨居,沉默內斂,忠於工作,雇了一個兼職女傭 Sophie(Ana Girardot 飾)幫他打理家務。然而,Franck 似乎有反社會的分裂人格,常有殺死年輕女子的衝動。他總是先偷車,再周圍尋找下手目標。終於,某天夜裏,他把一個騎摩托車的少女撞至重傷。Franck 彷彿食髓知味,更變本加厲,槍殺之後的受害人。與此同時,Sophie 一直對 Franck 有好感,Franck 也不抗拒 Sophie。Sophie 對 Franck 的陰暗性格一無所知,但 Franck 的情緒變幻無常,讓 Sophie 大感苦惱……

《下》片可說是 Guillaume Canet 的個人表演。Franck 一角對白不算多,但內心戲可不少,Canet 演來恰如其分,配合沉重森然的配樂,為影片構建出不錯的氛圍。Canet 表現最好的部份並不是他殺人或事後懺悔的段落,而是他跟 Ana Girardot 飾演的 Sophie 互動的章節。那些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為劇情帶來更大的張力。Franck 大概真的喜歡 Sophie,但他的心理包袱太多,所以他越想表現對 Sophie 的愛意,觀眾便越覺得不寒而慄。

Cédric Anger 拍攝這戲,似乎真的旨在講 Alain Lamare 的故事,《下次我唔會客氣》並沒有探討 Franck 行兇的動機。電影的節奏緩慢,場景主要是陰冷的雨天,確實教人越看越鬱悶。全片拍得最好也最令人緊張的一場,是 Franck 在田野躲避上百名警察和憲兵的圍捕。然而,那也是《下》片唯一的高潮。

Tuesday, 2 December 2014

法國電影節:逃家的藝術

年法國電影節的戲碼不很吸引。話雖如此,還是買了四場戲的票。第一齣《逃家的藝術》(L'art de la fugue) 在法國本土要等到明年三月才公映。

本片由 Brice Cauvin 自編自導,是一齣以三兄弟的感情生活為主題的電影。排行第二的 Antoine(Laurent Lafitte 飾)當過教師,後轉到藝術館做策劃展覽的工作。他男朋友 Adar(Bruno Putzulu 飾)是心理學家。二人同居多年,Antoine 因為一個心結,久沒跟 Adar 同床。老么 Louis(Nicolas Bedos 飾)事業有成,有個拍拖多年美艷的女朋友 Julie(Élodie Frégé 飾)。因為工作,Louis 長期在布魯塞爾,Julie 則在巴黎。父母希望 Louis 早點跟 Julie 結婚,但 Louis 在比利時遇上成熟美麗的 Mathilde(Irène Jacob 飾),並跟 Mathilde 打得火熱,一味拖延婚事。至於長兄 Gérard(Benjamin Biolay 飾),剛跟老婆離婚,兒子跟前妻生活,自覺失去生活方向,回老家替父母打理賠本的服裝店,後來巧遇 Antoine 大情大性的同事兼好朋友 Ariel(Agnès Jaoui 飾),情緒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三兄弟的父母是「愛生事」份子,常常好心做壞事,尤其是對於 Louis 的婚事,因而搞出更多的問題……

《逃家的藝術》改編自 Stephen McCauley 的小說,主要說三兄弟以不同的方式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最佳的伴侶。

老大 Gérard 為人謹慎也重情義,一直對離婚無法釋懷,即使遇上志趣相投也懂得遷就他的女人,最初還是不能坦然接受轉變。Gérard 在感情上很被動,他得設法打破心理關口,敢於迎接改變才可能逃出生天。Gérard 需要強有力的幫助。Ariel 就是他的解藥。

Louis 在感情方面並不成熟。他似乎要通過感官的刺激才能孕育出「愛」,要他具體說明自己愛誰,為什麼愛一個人,恐怕就是說不出來。也許,Louis 需要的不是能夠作靈性溝通的伴侶,而是可以不停刺激他感官的對象。

Antoine 敏感,追求靈慾一致。他知道 Adar 待他好,可惜對方無法滿足他的肉慾,因此覺得很糾結。Antoine 在街上會情不自禁盯着好看的男人,重遇舊情人後更是念念不忘,老想重溫昔日的激情,但是舊愛並不如 Antonie 那樣既要性也要愛。

全片偶見佳句,但不成佳篇。最大的看頭是演員,大都演得不錯。說到最搶鏡頭的,並不是三兄弟中的哪一個,而是飾演 Ariel 的 Agnès Jaoui。看《逃》片的時候,覺得她很面熟,果然之前看過她演戲。去年夏日電影節看了一齣法國片《求愛搭錯線》(觀後感),便是她自編自演之作。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演員,是客串演出 Mathilde 的 Irène Jacob。她在片中一句對白也沒有,一味展露帶點神秘的笑靨。這位曾經主演《兩生花》(簡單觀後感)和《紅》的美麗女演員,委實不敵歲月。但在鏡頭前面,她倒是坦然。

Monday, 1 December 2014

時裝巨人的狂情歲月

一年有兩齣以已故法國時裝設計大師聖羅蘭 (Yves Saint Laurent) 為題的電影。年初喝下頭啖湯的《聖羅蘭》(觀後感)得到外界廣泛認為是大師主一生中最重要男人 Pierre Bergé 的祝福,評論卻不很好,只得男主角 Pierre Niney 的造型跟大師驚人地相似,而教觀眾留下印象。這一齣《時裝巨人的狂情歲月》(Saint Laurent) 由模特兒出身的帥哥演員 Gaspard Ulliel 當男主角,為了神似他在拍攝前先減掉 27 磅。《時》片演員陣容星光熠熠,篇幅更加長達 150 分鐘。

《時裝巨人的狂情歲月》集中講述 1967 至 1976 年聖羅蘭 (YSL) 事業最巔峰的十年期間的故事。導演 Bertrand Bonello 有份編寫劇本。這戲得不到 Pierre Bergé 的祝福,因為劇本並不完全根據 YSL 本人和 Bergé 的傳記寫成。《時》片和《聖羅蘭》都屬傳記體,也將主角放任的同性戀生活設為焦點之一,這一點在《時》片更為明顯。

兩齣 YSL 電影都談大師的工作壓力,煙酒和性愛既是他減壓消遣的方式,也是讓他的生活和事業一度沉淪的元兇。儘管 Gaspard Ulliel 實在比 Pierre Niney 帥很多,但論造型,Niney 的確略勝一籌。相貌和形態以外,Ulliel 高壯,一脫下衣服,無疑比 Niney 養眼,但跟現實和所扮演角色的遭遇比較起來,似乎是有點過於完美。

兩齣 YSL 電影對時裝設計都如浮光掠影,主要是將多個經典系列在工作室和天橋上演示一輪,卻沒有更深刻地演繹大師設計經典之作的心路歷程。在《時狂巨人的狂情歲月》中,沒有很具體地說明 (YSL) 設計時裝的情慾味覺,反而比較着重表現大師的情慾生活。

再要比較兩齣 YSL 電影,《時》片的製作水平高一點,攝影、美工、音樂都更精緻。《時》片的劇本部份章節比較鬆散,末尾加入一段晚年 YSL 的戲份,Helmut Berger 的造型和演出都不錯,但跟整體劇情配合來看,這一段有點畫蛇添足。

Gaspard Ulliel 扮演 Yves Saint Laurent,表現落力,甚至正面全裸演出。飾演 Pierre Bergé 的 Jérémie Renier 戲份較少,角色的性格描寫比較蒼白,看來較像一個生意人,他對 YSL 的愛着墨也不多。在《時》片中真正跟 YSL「纏綿」的是 Louis Garrel,但兩人並沒有太多激情的戲份。不曉得這是不是因為編導不想惹怒 Pierre Bergé?Léa Seydoux 和 Aymeline Valade 扮演 YSL 兩個靈感女神,都是造型比演出搶鏡頭。

Friday, 28 November 2014

摩納哥王妃

是以已故王妃為題材,去年的《戴安娜》(觀後感)和今年的《摩納哥王妃》(Grace of Monaco) 都得不到好評。巧合的是,兩片的女主角 Naomi Watts 和 Nicole Kidman 是澳洲同鄉兼好朋友。

這戲是上星期出差時在飛機上看的,真是正確的決定。《摩納哥王妃》的故事集中在好萊塢女星 Grace Kelly(Nicole Kidman 飾)嫁予摩納哥王儲 Rainier III(Tim Roth 飾)頭六年的生活。那時候 Grace 還未完全投入王室生活,恩師「緊張大師」Hitchcock 邀請她復出拍片。Grace 蠢蠢欲動,卻發現難以兼顧事業與家庭……

1954 年,Grace Kelly 紅遍好萊塢,拍下多齣名作,包括主演 Hitchcock 執導的《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urder) 和《後窗》(Rear Window),更憑《蓬門淑女》(The Country Girl) 在第二年登上了奧斯卡影后寶座。正值事業高峰,1956 年她嫁進摩納哥王室。Hitchcock 邀請她出山的時候,Grace Kelly 已經是兩孩之母。當時法國十分不滿意摩納哥的債務危機,威脅吞併摩納哥。王室反對 Grace 拍電影,Grace Kelly 卻希望一圓自己的演藝夢想。Grace Kelly 猶豫究竟該盡王妃本分,還是幫助國家渡過難關?

電影加入了 Frank Langella 飾演的美國神父,為摩納哥的王室成員提供輔導。

《摩納哥王妃》不得人心,大概是因為劇本乏味。加入了時代元素,但寫得雜亂;講宮廷內鬥,又草草了事;兩個主角 Nicole Kidman 和 Tim Roth 更是一點化學作用都沒有。電影唯一可取的是拍得漂亮,特別是女主角的戲服。《摩》片確實有點像個長篇的時裝廣告,場景華麗,女主角每次出場都換造型。其他的卻乏善可陳。

導演 Olivier Dahan 執導《粉紅色的一生》而成名,對於劣評,他倒有另一番見解。他在某個訪問中表示,拍攝《摩納哥王妃》是因為他對 Grace Kelly 這位女藝人感興趣,跟《粉紅色的一生》以法國一代歌后 Edith Piaf 為主角一脈相承。按此說法,再想想《摩》片的劇情,電影確實有描寫一下 Grace Kelly 對電影工作的夢想。可惜的是,編劇將藝術、政治和家庭混在一起,搞得亂七八糟,實在教人找不到焦點。

Wednesday, 26 November 2014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時候有個美麗的誤會,以為關德興便是黃飛鴻。那時候,對黃飛鴻這個人物和有關的電視劇和電影都不大感興趣。及至 1990 年代,徐克再拍黃飛鴻電影,先後讓年輕得多的(武打)演員李連杰和趙文卓擔綱,加入凌厲的武打動作和詭奇的道具場景,成功活化老角色,我也湊興看了幾齣。

最新一齣黃飛鴻電影是這齣據說成本超過 1.3 億元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連《黃》片在內,導演周顯揚才拍了三齣電影,劇本由他老婆杜緻朗執筆。故事以黃飛鴻年輕時期為背景,但跟真實黃飛鴻的遭遇沒有多大的關係,例如黃父黃麒英是病逝的,而不是本片所說遭惡人尋仇時葬身火海的。

《黃》片背景設於清末廣州,碼頭貨運生意為兩大幫派黑虎幫和北海幫所壟斷。黑虎幫老闆雷公(洪金寶 飾)的年輕手下阿飛(彭于晏 飾)身手好、有膽識,取下北海幫老闆首級。黑虎幫獨霸一方後,販毒、開賭、賣淫外,更販賣人口(廣東人所謂的「賣豬仔」)。原來阿飛混入黑虎幫,早跟夥伴赤火(井柏然 飾)等暗中佈局消滅黑虎幫……

這戲重明星,男主角彭于晏不是一線巨星,但算有名氣,加上拍攝之前勤練南拳,動作場面拍得似模似樣,他的造型也見英氣。然而,全片最搶鏡頭的,還是演黑虎幫幫主的洪金寶,文戲武打都見功架,「大哥大」氣勢仍在。

井柏然演赤火,表現略見生澀。梁家輝客串演出黃麒英,戲份很少。張晉客串演出北海幫幫主之子,他演戲用心,但可以收斂一下眼神。王祖藍飾演牙擦蘇,插科打諢。看演員名單,竟發現原來本片有梁寬和林世榮,由兩個外型不錯的內地演員(秦俊傑、高泰宇)扮演。看電影時沒察覺,是因為兩個角色全無對白,編導顯然無意介紹他們。

女演員方面,只有王珞丹和 Angelababy,後者掛名「特別演出」,其實戲份不少。兩女不至於打醬油,其中 Angelababy 演得比預期的好。

以戲論戲,《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有點不倫不類。劇本揉合多種風格和元素,英雄片、青春片、警匪片、黑幫片等等,什麼都有一點,但什麼都如浮光掠影。導演則趨於賣弄花巧。美工、佈景、音樂(梅林茂)、武打都花了很多心思,水準還都挺不錯的,但看完整齣戲,就覺得空洞,只記得刺激的光影,卻把握不住人物的性格,也欠缺讓人細味的情節。

Monday, 24 November 2014

飢餓遊戲終極篇:自由幻夢 1

編自 Suzanne Collins 原著三部曲小說《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 的電影版本,從 2012 年起每年公映一部,繼《飢餓遊戲》(觀後感)和《飢餓遊戲 2:星火燎原》(觀後感)後,最後一部《自由幻夢》跟之前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和《吸血新世紀》(Twilight) 系列電影一樣,大結局又分成上下集推出,並繼續由第二集接棒當導演的 Francis Lawrence 執導。上兩集片長均超過 140 分鐘,但也許是「一開為二」,《飢餓遊戲終極篇:自由幻夢 1》(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Part 1) 片長就兩小時左右。

據說,電影公司原本安排 Jennifer Lawrence 等主角赴北京宣傳,但計畫臨時叫停,而且電影暫時上映無期。這戲早被越南政府禁映,本來就是一齣革命電影,來到《自由幻夢》,劇情何止呼之欲出?正值雨傘運動,可能此片將淪為犧牲品。

《飢餓遊戲終極篇:自由幻夢 1》正式揭開施惠國人民革命的序幕,女主角 Katniss(Jennifer Lawrence 飾)答允叛軍的要求,擔任宣傳革命的象徵人物「學舌鳥」(Mockingjay)。《自》片延續上集的劇情,Katniss 和 Peeta(Josh Hutcherson 飾)被迫參加飢餓遊戲「大旬祭」,Katniss 受傷,被叛軍救走到大家以為早已湮滅的第 13 區,Peeta 則被捕,成了總統 Snow(Donald Sutherland 飾)的人質,囚於都城。Plutarch(Philip Seymour Hoffman 飾)游說第 13 區革命領袖 Coin(Julianne Moore 飾)以 Katniss 擔當團結施惠國各區人民揭竿起義的宣傳象徵。為了拯救愛郎,也親睹了 Snow 對付反抗地區的殘暴手段,Katniss 答應了。Katniss 的舊情人 Gale(Liam Hemsworth 飾)也在第 13 區參軍,他知道 Katniss 已經移情 Peeta,但他曉得把 Peeta 救出都城能令 Katniss 更有決心支持反抗運動,毅然請纓參加營救運動。然而,在 Gale 一行人出發後,Katniss 和其他人慢慢意識到,詭計多端的 Snow 可能欲來一招請君入甕……

在第一集,Katniss 為了保護家人而踏上征途,第二集則為了保護自己和朋友而上陣,到了結局,她要肩負保護全國人民的重任。全片最激動人心的一幕,尤其以目下香港的狀況而言,可能是 Haymitch(Woody Harrelson 飾)讓 Katniss 到戰火連天的第 8 區感受無辜市民傷亡枕藉的悲痛,喚醒她對抗暴政的決心。此外,被挾持於都城的 Peeta 多次在鏡頭前接受面目猙獰的主持人(Stanley Tucci 飾)訪問,爆出顛倒是非黑白的「呼籲」和「回應」,如今不也是在這個城市天天都上演麼?

前兩集以困獸鬥為主,結局篇的上集換了形式,以拍攝政治宣傳片來推演故事。雖然沒有之前拚個你死我活的殺戮場面,但對幾個主要角色的描寫則較深入。故事鋪設了不少伏線,至少讓我對最終的結局有所期待。

演員方面,Jennifer Lawrence 繼續擔大旗,表現稱職有餘,並非只賣青春偶像吸引力。新加入的 Julianne Moore 演革命軍女總統,舉重若輕。她飾演的 Coin 在下一集將是個重要的角色。男演員方面,Josh Hutcherson 的戲份較少,卻非無戲可演,尤其是在後段的悲情,再一次把在今集洗脫了角色部份「醬油」味的 Liam Hemsworth 比下去。Liam 的演技真的平平。Gale 一角在最後階段會有重大的發揮,且看 Liam 將谷底翻身還是一沉到底。假如說 Liam Hemsworth 是賣外表的,演 Finnick 的英國演員 Sam Claflin 也許比他帥和會演戲。

幾個主要配角都不錯。Elizabeth Banks 演的造型師已經建立特有的形象,Woody Harrelson 戲份少,但總是恰到好處。年初吸毒致死的金像影帝 Philip Seymour Hoffman 也演得好。他離世前已經拍完《自由幻夢》大部份的戲,他的演出很有紀念值價。

今年有不少充滿政治隱喻和革命色彩的電影,包括前陣子的《未來叛變》(觀後感),都是講述年輕主角為了爭取自由,毋懼以雞蛋撼高牆,挑戰統治者的霸權。環顧當前社會,竟是如此吻合。

Thursday, 20 November 2014

機上娛樂:The Immigrant

個月出差時,在飛機上看了這齣上一年的電影《The Immigrant》。選看這戲,不是因為編劇兼導演 James Gray,事實上對他認識不深。看《The Immigrant》是因為演員陣容夠吸引:Marion Cotillard、Joaquin Phoenix、Jeremy Renner。然而這麼大的卡司也沒有安排公映,多少反映出片子的質量。這情況讓我想起 Colin Firth 和 Nicole Kidman 最近一起主演的《戰俘》(觀後感)和《別相信任何人》(觀後感),主演陣容強,但放映的戲院很少。

《The Immigrant》不是低成本製作,攝影、配樂、美工都很有水準,三個主要演員都是演技派,他們在本片的演出都在個人水準之中,可是故事欠缺高潮,劇情平緩沉悶。原本以為是一齣內容可歌可泣的(從歐洲到美國)新移民電影,但每場所謂的高潮戲都像中了咒一樣,縱然演員施展出渾身解數,結果都拍得拖泥帶水,不是節奏過慢,就是場面設計盡在意料之中。

故事背景是 1920 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Ewa(Marion Cotillard 飾)跟妹妹從波蘭乘船到美國。做入境檢疫時,Ewa 妹妹咳個不停,給拉去接受隔離治療。Ewa 之前在船上跟人發生衝突,被指行為不檢而不准入境。滿有魅力的 Bruno(Joaquin Phoenix 飾)替 Ewa 解圍,把 Ewa 帶到他市內的住處。Bruno 向酒吧劇院提供艷舞演員和拉皮條為生,專門打 Ewa 這類新移民女子的主意,供吃供住,要對方賣肉還債。Ewa 偷走,但她在美國的親人拒絕照顧她,更報警把她抓回去。回到拘留所,Ewa 遇上做魔術表演來的 Emil(Jeremy Renner 飾),兩人互有好感。這時候,Bruno 又趕來付錢把 Ewa 帶走。Bruno 也對 Ewa 動了情。Emil 到 Bruno 和 Ewa 工作的酒吧劇場表演,原來 Emil 跟 Bruno 曾有過節。因為 Ewa,舊恨再添新仇……

這戲表面上是一個移民故事,但 Ewa、Bruno 和 Emil 的三角關係亦是焦點所在。James Gray 能請來三個大牌演員,該有他的本事。但是戲中的這段三角關係拍得貌合神離,缺乏張力,三人同台的戲份也沒有迸出多少火花。究其原因,大概是劇本沒有深挖出角色人物的心理性格,尤其是兩個男角,他們的背景和性格都有含糊之處。

翻查資料,連同《The Immigrant》,James Gray 已經連續四齣電影讓 Joaquin Phoenix 當男主角。論戲份,本片中以 Marion Cotillard 最多,但論演繹角色的力量,則是 Joaquin Phoenix 強一點。比較之下,貼上鬍子演出的 Jeremy Renner 樣子有點滑稽,角色更有點打醬油的味道。

可以說,《The Immigrant》是一齣野心之作,希望拍攝出某個歷史時代下一個具有潛藏爆發力的小故事,可是最後成品只看到時代,以及一個小故事。

Wednesday, 19 November 2014

總鋪師

年亞洲電影節放映了這齣台灣電影《總鋪師》,因為跟差旅撞期而看不到。幾個月前,乘出差之便,在內地的視頻網站終於看了。電影片長超過兩個半小時,用了四個晚上才看完。

電影以台灣的辦桌文化(相當於香港人說的「到會」)為題材。所謂辦桌,就是廚師帶着炊具,直接到請客的府上或宴會場地做菜奉客,總鋪師就是辦桌團體的主廚。

故事說,二十多年前,辦桌界有三大傳奇總舖師,鄉民尊稱他們為「人、鬼、神」三霸,稱雄台灣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部的是憨人師、中部的是鬼頭師、南部的是蒼蠅師。後來辦桌文化逐漸式微,辦桌三霸都淡出了。蒼蠅師在生時想將拿手菜的傳給獨生女詹小婉(夏于喬 飾),但小婉只想當明星。她因替男友作保負債而跑回老家台南,途中認識了「料理醫生」葉如海(楊祐寧 飾)。小婉為了還清債務而參加辦桌大賽,打算做古早菜,順便幫助一對年老夫婦完成心願。蒼蠅師的徒弟阿財師找來鬼頭師(喜翔 飾)當槍手,葉如海原來是鬼頭師的徒弟。小婉的丟了老父的古早菜食譜,卻巧遇隱世的憨人師(吳念真 飾)和有點癡呆的虎鼻師(蒼蠅師的師父)。最後,小婉和阿財師的團隊雙雙打進決賽……

《總鋪師》的故事帶着台式肥皂劇的味道,美工、攝影等揉合了地方的色調,挺精細的。然而,劇情的表達方式帶漫畫色彩,演員的表現也偏向誇張,加上篇幅比較長,人物比較多(有戲可演的角色少說有二十人),要是在電影院裏看,一氣呵成,可能到最後的三分之一會感到有點疲倦。這個劇本有好多副線可以再加發揮,可能更適合拍成五到十集的短篇連續劇。

這戲偏重人情倫理,借飲食去作比喻。憨人師和鬼頭師是兩個比較有趣的角色。傳說只要吃過憨人師的料理,就會明白做人的滋味。他行蹤神秘,找他不一定找得到,有錢也不一定吃得到他做的菜,一切都得靠緣分。鬼頭師更像一個殺氣騰騰的流氓。數十年前,鬼頭師殺了個翻他桌的人而入獄,從此沒有人知道他的去向。葉如海之所以拜在鬼頭師門下,是因為他也曾經是個壞份子,他在獄中遇上鬼頭師。

鬼頭師做的菜精巧細致,手法精準嚴格,隱然透出一份殺氣。但鬼頭師做的菜再出色,可能就是會缺少憨人師燒出的那一口人情滋味。食物味美,所謂如何?媽媽做的菜不一定是什麼天下美味,可就是那一口人情滋味而教人安心、懷念。吃菜和做人差不多,很會待人處事的,不一定是最討人喜歡的人。

Tuesday, 18 November 2014

HKAFF 2014:絕望的希望

後一場亞洲電影節看的戲是 Yılmaz Güney 自編、自導、自演的《絕望的希望》(Umut)。他坐牢時隔空指揮工作夥伴執導的《自由之路》(觀後感)是土耳其歷史上首齣贏得康城影展大獎的電影。這齣 1970 年的黑白電影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呈現當時伊斯坦布爾社會最底層人民的苦況,還有社會上貧富懸殊等的生活型態,因此電影一度被禁。後來一個拷貝給偷運出境在康城影展上放映,當局才「收回承命」,允許影片在國內公映,贏得不少獎項,包括讓 Yılmaz Güney 當上了影帝。

電影節的節目表說,《絕望的希望》是「土耳其電影史上的里程碑,被譽為土耳其史上其中一部最出色的作品」。從拍攝手法上來說,部份情節有點接近紀錄片,紀實風格明顯。有份演出的多不是職業演員,場景都是真實的,不用搭建的,務求讓觀眾看到當時社會上最真實的一面。此外,故事採取開放式結局,彷彿要告訴觀眾,未來充滿變數。

《絕》片的故事描述馬車伕(Yılmaz Güney 飾)一家八口,生活捉襟見肘。他目不識丁,但有點傲氣,最愛買彩票,希望發達。車伕用兩匹馬拉車,但其中一匹馬被有錢人的汽車撞死了。車伕本來已經債台高築,缺了一匹馬不能開工,全家更是陷於生活不繼的邊緣。他向有錢人討回賠償不果,變賣家當也維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多久。在損友的慫恿之下,二人先嘗試打劫,但失手,之後又想到找師傅幫助他們尋找寶藏……

男主角一家的生活陷於絕境,明知道自己的收入不足以讓一家餬口,他還是一心當馬車伕。連生財工具都給毀了,他不是去想務實的對策,而是將希望投放於運氣(彩票)和超自然力量(神仙寶藏)之上。儘管電影沒有對男主角和他家人未來的生活有什麼具體的描述,但觀眾看完電影,大概心裏有數。

Yılmaz Güney 飾演馬車伕,表現投入,真的像一個本性善良但頭腦簡單的老粗,其實單憑外型,他可以舒適地當帥氣小生去。其他的演員,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大都表現稱職。

Monday, 17 November 2014

別相信任何人

以為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由奧斯卡影帝、影后級人馬領銜的《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 會有比較多的戲院放映,結果從映室數目到每天放映場數,都挺教人失望。

身兼導演和編劇的 Rowan Joffe 跟原著作者 S. J. Watson 都是四十出頭,他們在各自文藝領域的資歷都不深厚。S. J. Watson 是文壇新人,但小說在全球的銷量甚佳,除英語原文版外,還翻譯成其他四十多種語言的版本。

《別相信任何人》的故事講 Christine(Nicole Kidman 飾)患有罕見的失憶症,每天早上一醒來,便會將之前所有的記憶都刪掉。她跟當教師的丈夫 Ben(Colin Firth 飾)生活。後來,一個精神心理醫生(Mark Strong 飾)為了自己的研究,主動要求為 Christine 做治療。他每天早上打電話提醒 Christine 拿出照相機,看看前一天晚上她自己拍下講述個人感受的片段。一天,Christine 發現自己在片段中惶恐不安地說,不可以相信 Ben 這個人。在心理醫生幫助之下,Christine 開始恢愎非常零碎的記憶,逐漸發現 Ben 有很多事情對她有所隱瞞或作藏古怪,包括 Ben 好像有意離間 Christine 和她的好朋友 Claire(Anne-Marie Duff 飾)。真相終於開始浮現……

劇本寫得平淡,尤幸節奏極快,每場戲都點到即止,觀眾才不容易察覺編導的眼界和技巧都有點平庸落伍。電影最大的看點是演員,幾個主角的演出支撐起整齣電影,其中以 Nicole Kidman 的演出最優異,把女主角的迷惘和脆弱演繹得十分到位。

到電影末尾,真相大白的時候,以貌取人的觀眾該會大失所望。

Friday, 14 November 2014

HKAFF 2014:冥婚啟示

電影之前,不清楚《冥婚啟示》是不是有真正神怪的元素。看完了,也不完全確定有關通靈、冥婚的情節(在片中世界)是真實的還是只屬角色人物的幻覺。印象最深刻的,是這齣電影全部在新加坡拍攝,我看的版本配上了廣東話,兩名香港演員吳君如和詹瑞文都親自配音,效果有點奇怪,我甚至以為自己在看《麥兜‧我和我媽媽》(觀後感)。

王明身兼編劇和導演,《冥婚啟示》色彩豐富、透着南洋風情。電影以華人社會的傳統文化和民族信仰為基礎,是一個關於親情倫理和同性戀的故事。

女歌手方曉梅(吳君如 飾)跟有點江湖背景的吳先生(詹瑞文 飾)結婚後退出了歌壇,生下了兒子善鵬(王柏傑 飾)。吳太太極疼愛兒子,用盡一切辦法「保護」兒子,確保善鵬按她的意願去做任何事。某天夜裏,善鵬在河邊神秘溺斃。吳太太傷心欲絕,每天為善鵬燒香拜佛,確保兒子在冥界同樣衣食無憂。一天,午夜夢迴,吳太太驚遇善鵬回魂訴苦,為哄兒子高興,想出替死去的愛兒搞冥婚,瞞著老公找來靈媒父子為善鵬尋找合適的新娘。然而,靈媒父子最後找到的卻是一個俊俏的外國男孩 Ryan(Kenji Fitzgerald 飾)。冥婚當晚,吳太太遇到連串怪事,似乎善鵬的死別有內情……

除了吳太太對善鵬生前死後執著的母愛之外,靈媒父子的關係也是《冥》片一個挺重要的部份。Boy(陳星兆 飾)是個有名的小靈媒,學業成績好,但因為當靈媒而受其他同學甚至老師排斥。他的單親父親黃師傅(李國煌 飾)以 Boy 作為賣點去招生意。吳太太不滿意黃師傅父子竟找了個男生當媳婦。Boy 有感他和爸沒有真本事,是在騙財。同時,吳太太思念愛兒,讓 Boy 更加懷念離開了自己的母親。於是,Boy 要反抗父親……

在冥婚之夜,喝得半醉的吳太太終於不情願地驗證了她之前對兒子死因的推測。然而,這是因為靈媒父子的真才實學,法事成功,找到了善鵬真正的愛人?還是因為此情此境,各人都終於拋開枷鎖,坦然承認自己的錯失,為善鵬的死而懺悔?看來編導打算把這些留給觀眾自行解讀。

徹底揭開真相後,能不能擺脫往日的偏見,勇敢去接受自己的人生?大概也是編劇讓觀眾思考的問題。

Thursday, 13 November 2014

HKAFF 2014:紅頭巾的女孩

說,這齣在 1978 年公映的《紅頭巾的女孩》(Selvi boylum, al yazmalim) 是土耳其電影史上最賣座的愛情電影之一。劇本改編自 Chinghiz Aitmatov 的短篇故事《紅頭巾》。

來自首都的卡車司機 İlyas(Kadir İnanır 飾)不覊帥氣。某天在山路上遇見圍着紅頭巾、有點叛逆的美少女 Asya(Türkan Şoray 飾)。二人一見鍾情,很快便決定一起生活,並生下兒子。後來 İlyas 好心幫人,跟他有過節的同事便趁機設計陷害,讓 İlyas 丟了工作。Asya 到公司替 İlyas 求情,Ilyas 覺得丟臉而打了 Asya,曾經跟 İlyas 好過的女同事 Dilek 便乘虛而入。Asya 傷心之下帶着孩子離開,走投無路之際得好心人 Cemşit(Ahmet Mekin 飾)幫助。Cemşit 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兒,他第一眼便愛上了 Asya,也把她的兒子視如己出。Asya 本來一直沒法對 İlyas 忘情,但看見 Cemşit 對自己和兒子關懷備至,終於決定下嫁。İlyas 其實曾經四出尋找 Asya 母子。幾年後,İlyas 遇上交通事故,巧為 Cemşit 所救,重遇 Asya 母子。他悔不當初,屢次要跟 Asya 復合,讓 Asya 好生為難,這一切 Cemşit 也早看在眼裏……

《紅頭巾的少女》故事和拍攝手法確實老土,尤其是前半部很多場戲都教人忍俊不禁。電影教人挺意外的,是有男女接吻戲,還有兩三個男人搓捏女人胸部的鏡頭。幾十年前的土耳其電影原來並不保守。

後半部明顯拍得比較唯美、傷感,帶浪漫主義色彩。Asya 再不是當初那個戴紅頭巾不諳世事的少女。當初為了捍衛愛情,Asya 對保守的規條說說不。遇上 İlyas,馬上衝破一切的感情限制。但經歷(情愛)現實的洗煉後,Asya 重新思考什麼是「愛」。到底和 İlyas 一起時便自然心如鹿撞情難自控是愛情?還是 Cemşit 細水流長溫柔體貼才是愛情?這部份提升了一點電影的層次。當然,編導塑造角色,已經佈下大量伏線。最明顯的莫如 İlyas 有激情但欠成熟, Cemşit 老實而有承擔。

看《紅》片時,想起了加拿大導演 Sarah Polly 的《三人華爾滋》(觀後感;Take This Waltz)。《三》片的女主角(Michelle Williams 飾)有個疼愛自己的好老公,但對方在性事方面無法滿足自己深藏的慾望。後來她遇上一個有藝術天分高大健壯的人力車伕,天雷碰着地火,女主角要新歡而棄舊愛。兩片對照,挺有妙趣。

說到以婚外關係為主題的電影,還想到 69 年前經典的英國名片《相見恨晚》(觀後感)和 16 年前李美淑和李政宰合演的韓國電影《婚外初夜》。兩片的劇情又是相對的。兩個女主角都有夫有兒,但感情生活趨於平淡,偶然遇上了教自己怦然心動的男人,一個欲迎還拒,另一個排除萬難,修成正果。

不可否認的,是講三角戀或婚外情,老片大都不鼓勵追求激情。

Wednesday, 12 November 2014

HKAFF 2014:來自三星的你、貪慾帝國

影節的節目簡介這麼寫:「……題材敏感,靠有心人的捐助終告完成拍攝,成為韓國首部人民集資的電影,就算有無形之手幾番阻撓上映,成功引起民眾的迴響。」這就是購票的理由。

《來自三星的你》(또 하나의 약속)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英文片名原為「Another Family」,是三星曾經採用的一句很有名的廣告標語。黃于宓高中畢業後,進入三星集團旗下的半導體工廠工作,不久黃于宓因急性白血病死去,她的同事也相繼出事。黃的父親黃相基是第一個入稟要求三星負責而勝訴的家屬。這部電影就是說韓國最大的企業如何迴避職業災害問題,揭發經濟奇跡背後工人付出的沉重代價。導演金泰潤表示,拍攝此片最大的難度只在於找不到片商投資。換個角度看,韓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實在強大。金泰潤先通過互聯網得到幾千人捐助,募集得 400 萬韓圜,再找到一批獨立投資者籌得其餘的資金。演員出都是自願參與,不收酬勞。其實,拍攝《來自三星的你》的經過本身已經是一齣電影的題材。

電影把三星集團易名 Jinsung,男主角(原型即黃相基;朴哲民)在江原道束草市當出租車司機,老婆在小型土產加工廠上班,有兩個孩子。大女唸完高中,成績不錯,但為幫補家計,讓弟弟可以上大學,畢業後到了大企業 Jinsung 集團頻下的半導體工廠上班,但她後來得了白血病。剛做治療不久,人事科便派員來,慰問為名,以代付醫療費等方式,游說工人不要申請政府的工傷保險賠償,再以取消支付醫療費用等逼迫他們,企圖令受害工人先離職後消聲。女兒最終不敵癌魔,父親知道還有其他不少員工得了癌症或其他罕見疾病,加上人事科阻撓家屬追究的態度和手段越趨惡劣,決意追究,並找到為代表勞工團體出頭的女律師(金玟善飾)幫忙。然而,巨企的黑手無處不在,跟下遊工廠聘請專家捏造醫學報告,威嚇員工轉當維護資方的證人,連處理勞工賠償的國家機關都「歸順」了……

現實中,韓國關注勞工職業災害的團體發起了運動,盡力讓(可能是)死於職業災害員工的案例曝光。

《來》片只屬小成本電影,但故事流暢,以順時序方式交代劇情。不足的是,下半段的法庭戲劇力稍遜,無法如《逆權大狀》(觀後感)那樣掀起高潮和談論。

患病女兒戲份不算多,編導沒有說太多關於女兒的工作或刻意放大她的病況。電影的焦點集中在父親身上,描寫他跟其他病員、家屬和關注勞工的團體如何合力讓其他受害人挺身而出,跟不同的單位角力等。朴哲民演得很好。

洲電影節還放映了三星職業災害紀錄片《貪慾帝國》,我跟《來》片一起看。論製作,《貪》片有點混亂和粗糙。假如不是之前剛看完《來自三星的你》,可能會對片中講述的人物和事情一頭霧水。

《貪慾帝國》的主線不在黃于宓身上,但有提及她的故事。她父親黃相基也亮相了。

Tuesday, 11 November 2014

HKAFF 2014:自由之路

年亞洲電影節選映了多齣土耳其老電影,為慶祝土耳其電影一百周年。這齣《自由之路》(Yol) 在 1982 年成為首齣土耳其電影奪得康城影展最佳電影金棕櫚獎。雖然導演一欄寫着 Yılmaz Güney,實際的拍攝工作由他的助手 Şerif Gören 執行。當時 Yılmaz Güney 正為他在夜店醉酒鬧事,繼而槍殺一名檢察官而坐牢,他在獄中寫《自由之路》的劇本,再由 Şerif Gören 嚴格按照他的指示拍攝而成。這還不夠奇情。《自》片拍完不久,Yılmaz Güney 逃獄,攜着拷貝到瑞士和巴黎去完成剪輯工作。因為 Yılmaz Güney 的緣故,這電影在土耳其一直被禁,至到 1999 年才解封。

《自由之路》描述了 1980 年土耳其軍事政變後的社會狀況,包括了族群對立、經濟自由化等。故事圍繞五名獲得假釋一星期的囚犯,他們回鄉探親,各自發生不同的問題,從而揭出當時社會滿目瘡痍。電影以其中三名假釋囚犯的遭遇為主體,多枝共幹,平衡推演,這手法在當時來說,還是挺新鮮的。

第一個主要故事關於 Salih(Halil Ergün 飾)。他和小舅犯盜竊被捕,危急時丟下小舅令對方被警察槍殺。岳丈一家與他撇清關係,但他老婆願意帶着孩子跟 Mehmet 出走。在火車上,兩人情難自禁,到廁所去做愛,但被其他乘客發現,毆辱二人。車長及時解圍,把他們帶走。然而,小舅的兒子早已帶着槍追到火車上……

第二個主要故事說 Seyit Ali(Tarık Akan 飾)回鄉探妻(Şerif Sezer 飾),卻發現深愛的老婆在他坐牢時當娼去了,然後被丈人抓回家,打算等 Seyit She 回來時按俗例由 Seyit 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以回復家聲。最初 Seyit 堅決要執行俗例,後來在雪地上看到老婆瀕臨冷死便於心不忍……

第三個主要故事講 Ömer(Necmettin Çobanoğlu 飾)回到位於邊界的老鄉。村民為了生計而走私,幾乎天天都跟軍隊爆發流血衝突。本來 Ömer 計劃越過邊境,一了百了。但他兄弟走私時跟軍隊駁火遭槍殺了,按例他要繼承兄弟的家庭責任,照顧對方遺下的妻兒……

片中每個囚犯都追求自由,但同時受困於傳統和現實。三個主要故事中,以 Seyit 那個拍得最深刻,Tarik Akan 和 Şerif Sezer 兩人都演得好。男的英偉深情,女的血淚交纏。另外兩個故事的男主角也表現出色。

Yılmaz Güney 是土耳其電影史上其中一個重要的人物,既是演員,也有編劇和導演。鏡頭以外,他的人生同樣充滿戲劇味道,足可以拍攝一個連續劇。他在 1960 至 1970 年代初是當紅演員,一年拍片可以多達二十部以上。自 1960 年代中期開始,他同時執起導筒來。另一方面,他多次入獄,除了醉酒殺人外,還因為窩藏無政府主義者。Yılmaz Güney 也寫過不少共產主義小說,長期跟當權者關係緊張,可見他是個對政治有主張的人。

《自由之路》的三個主要角色結局不一,有人死,有人繼續隨着命運走,也有人選擇豁出去抗爭。不管是土耳其還是香港,我們的社會都在不同程度的水深火熱之中。《自由之路》讓人有多一重的思考。

Monday, 10 November 2014

星際啟示錄

於英國的 Christopher Nolan 可說是當代電影奇才之一,踏入千禧年,他幾乎所有電影都叫好又叫座。我算是他的忠實支持者,Nolan 至今執導 9 齣劇情長片(首齣作品《Doodlebug》是短片),只有首兩齣作品《Doodlebug》和《Following》還沒看過。《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是 Christopher Nolan 迄今篇幅最長的電影。

簡單來說,《星際啟示錄》的影像比故事吸引。觀眾看得懂畫面,但未必理解劇情的細節。電影大概想說「勇氣」和「愛」,但使用大部份觀眾不甚了解的科學理論去包裝,有創意,也可見編導的魄力,但不一定教觀眾喜歡。

故事說在不遠的將來,地球沙漠化,嚴重乾旱,糧食短缺,人類步向絕境,似乎移居外星是唯一的出路。一批科學家已經出發去尋找適合人類移居的其他星球,但沒有太多消息。主持計劃的 Brand(Michael Caine 飾)遊說曾當宇航員的 Cooper(Matthew McConaughey 飾)跟他自己女兒 Amelia(Anne Hathaway 飾)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到外星去繼續計劃。Cooper 的小女兒 Murph(Mackenzie Foy 飾)不想 Cooper 去,但 Cooper 為了人類和自己下一代的將來,答應了 Brand。Cooper 一行人通過蟲洞(即 wormhole,科學家研究引力場方程時的一個假設,認為通過蟲洞可以做瞬時的空間轉移或者時間旅行,但其實至今仍沒有科學的觀測證明蟲洞存在)到達部份之前出發的科學家落腳的星系。機器和部份成員折損了,Cooper 找到了一直傳來正面訊息的前任領隊 Mann(Matt Damon 飾),可是事實卻跟真相大有出入。與此同時,基於相對論,他們在宇宙旅行的時間等於地球上的好多年,Murph 已經長大(Jessica Chastain 飾),當上 Brand 的助手。Cooper 跟 Amelia 繼續旅程,來到黑洞的邊緣,要做重大的抉擇,Cooper 因此體驗到時間和空間變化的奧妙,到達更高次元空間,發現這次星際探險背後可能完全超乎人類想像的真相……

劇本由 Christopher Nolan 和他弟弟 Jonathan Nolan 合著。我的物理成績平平,但對於片中所講的相對論、黑洞等,卻有粗淺的印象。因為在小學時代,到香港的太空館看過一齣天象節目《愛思斯坦的宇宙》(天,那是 1986 年!),以算是深入淺出的手法,介紹愛思斯坦幾個重要的理論,至今仍然隱約記得有關星際旅行、時間和空間摺曲等的內容。太空館可以考慮重映這節目。

《星際啟示錄》是有點故弄玄虛,但編導找到這麼一個點子去講他們想講的故事,倒是高手。

男主角 Matthew McConaughey 佔戲最重,也演得好。從大約 2011 年開始,他演技猛進,接演的角色多有發揮,在好萊塢發光發熱,更一鼓作氣,首次提名就拿下奧斯卡影帝。他的下一齣電影《The Sea of Trees》由 Gus Van Sant 執導,講他和渡邊謙分別到富士山下的「自殺之森」青木原樹海去自殺,該不是一般的驚慄片。

其他主要演員都表現恰好。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女孩 Murph 的 Mackenzie Foy,表現不比其他得過或提名過金像獎的知名演員遜色。以「神秘嘉賓」身份登場的 Matt Damon(電影公映前早已廣傳他有份參演),其角色充當全片其中一個主要的轉折點。真人演員以外,那個看來有點笨拙的機器人 TARS 也挺討好的。

電影到末段提到更高次元空間:Cooper 去到一個由五次元空間的「Them」彷三次元空間構建的四次元平台。相信這是繼續黑洞和相對論之外,《星際啟示錄》中另一個教很多觀眾摸不着頭腦的地方。我們現在存活於三次元空間。所謂四次元空間,是指初離開肉體生命,未能進入較高次元的靈魂所存在的空間。片末 Cooper 身處的那個奇幻空間,就是比人類高層次的生命體為了幫助人類(即 Cooper)完成某個使命而特別搭建的一個超越人類世界層次的平台。在那個平台上,Cooper 通過超乎尋常的方式去指導尋常人類推行影響後世的工作。編導費 169 分鐘去搭建的科幻舞台,正是這麼一個超越時空和精神層次的橋段。而這橋段要說的,就是人類的勇氣和愛了。

Friday, 7 November 2014

HKAFF 2014: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

前看的《患難家族》(觀後感),導演石井裕也因為《大渡海》(港譯《字裡人間》,台譯《宅男的戀愛字典》,大陸有直譯《編舟記》;觀後感)而為香港觀眾認識。《大渡海》原著小說《舟を編む》作者三浦しをん的成名作《まほろ駅前多田便利軒》(2006 年,獲頒第 135 回直木三十五賞)在 2011 年拍成了同名電影《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導演則是今年亞洲電影節另一齣放映作品《再見溪谷》(觀後感)的大森立嗣。大森在《真》片中,讓老爸麿赤兒(讓主角點算公車班次那個脾氣古怪的老伯)和大哥大森南朋(揹着寶寶做生意的那個便當店老闆)客串演出了,也找到在《再見溪谷》演女記者的鈴木杏(片中遭混蛋男纏上的妓女)。真可以畫一個線條交錯的關係圖。

《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故事的舞台設在虛構的「真幌市」,在東京都的西南部。真幌火車站前有家「多田便利屋」,老闆多田啟介(瑛太 飾)接受任何形式工作的委託。某天夜裏,多田偶遇中學同學行天春彥(松田龍平 飾)。這兩個人原來都離了婚,各有不願回首的過去。二人的性格很不相同,卻又神奇地開始一同生活。此後的一年,他們接受了不同的客人各種古怪的委託,兩人也慢慢顯露出他們本身難以放下的覊絆……

作者一開始便這麼形容,真幌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它的時間好像比其他地方都慢一點,在這裏生活或成長的人,好像都受到一股力量牽引,不是不願離開,就是離開了也會再回來。故事中的人物,包括兩個男主角,都帶點魔幻色彩。多田婚姻失敗,孩子可能因為自己的疏忽照管而死去,多田放棄了本來應該很不錯的工作和生活,獨自隨便經營「便利屋」生意。行天看來不覊,其實多情,跟女同性戀醫生假結婚,給對方捐精生了個女兒,又獨自漂走了。兩個人都希望尋找救贖和歸宿,但都沒有方向。在同樣沒有經營目標的便利屋裏,多田和行天似乎慢慢看到了出路。

這電影的調子有點灰暗,從佈景到人物的造型都有點破落,而且大部份人物角色鬱鬱不歡,有的為了自己的小狗,有的因為沒血源關係的兒子不懂事,有的是因為得不到父母關愛。這些人遇上了多田和行天後,雖然人生沒有從此變得陽光燦爛,但不約而同都找到了另一個出口。

瑛太在後半部發揮演技的機會多一些,有幾場戲演得不錯。松田龍平則以造型和角色的氣質引人注目。近年另一個演出機會挺多的年輕男演員高良健吾也客串演出了一角。

整體而言,電影沒有什麼高潮,最搶鏡頭的,可能是松田龍平有點怪裏怪氣的演繹吧。

Thursday, 6 November 2014

HKAFF 2014:闖入者

過王小帥幾齣前作,印象不錯,便決定要看《闖入者》。之前的《十七歲的單車》和《青紅》是看影碟的。《左右》(觀後感)在電影院看,這齣《闖入者》也是。巧合的是,去電影院看王小帥的電影,完場後他本人都來跟觀眾見面了。

《闖入者》帶懸疑風格,但手法不算十分圓熟。空巢老人(子女都外遷了而獨居的老人)老鄧(呂中 飾)的長子(馮遠征 飾)已成家,小兒(秦昊 飾)是男同性戀者。老鄧常去接孫子放學,教媳婦(秦海璐 飾)不滿;她又常去小兒家做飯,為了盯着老大未婚的孩兒,幻想可以扭轉乾坤。與此同時,老鄧常常接到不說話的騷擾電話,開始變得疑神疑鬼,對她的滋擾更蔓延到她的兒子身上。不久,老鄧發現有個陌生的男孩常常跟着她,而這男孩其實也常常闖入其他不同的住宅去。後來,這來歷不明的男孩更跟一起命案扯上關係……

《闖》片的故事讓我聯想起《青紅》。《青紅》說文革時在貴州落戶的一個上海家庭,見開革開放後當地經濟風光不再,便盡力要回上海去,但女兒和農民小子剛談戀愛,不願離開,跟父親對抗起來。《闖入者》的後半段揭開了騷擾電話和陌生男孩的生世之謎,原來跟老鄧多年前從貴州舉家返回北京有直接的關係。《闖》片可算是一齣「傷痕」電影(相對於以文革創傷為題材的「傷痕文學」而言;「傷痕文學」一名源於盧新華 1978 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傷痕》),但它除了回望文革之苦外,主角老鄧更回到過去,在片末重返她幾十年前逃出來的貴州鄉城,在破落的工廠老址找到故人,狠狠地直視自己在那個時代親手劃出的那一道血紅色的口子。

電影的前半部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繪老鄧獨居的生活。同時,紅帽少年(即陌生男孩)在白天闖入住戶都外出了的空房,並跟老鄧接到的無言電話互相對照。加上尖刀、流血、屍體,還有曖昧而帶殺氣的夢境,形成了編導炮製的懸疑和驚慄場面,帶出壓抑和不安的感覺。然而,後半部解開謎底,手法卻顯得有點草率。

飾演老鄧的呂中有大量的獨角戲,將其角色的各個層面都演繹得淋漓盡致,神經質、驚恐、敏感、焦慮,到後期內心的矛盾掙扎,都表現得爐火純青。比較之下,其他演員有點打醬油的味道,幸好戲分較多的幾個角色的性格尚有一些鮮明的特質,才不致於面目模糊。例如秦海璐演的惡媳婦心直口快,馮遠征演的長子深明大義。秦昊演的小兒子叛逆而嫵媚,更是片中的難得的笑料。

中國電影市場急劇膨脹,很多導演追隨票房而改變風格,王小帥算是個異數,仍然沒有猛然轉投商業電影的行列。《闖入者》選擇文革題材,跟很多人掛在口邊的什麼「忘記過去、向前看」等說法比較起來,的確有點不搭調。現在中國經濟掛帥,不少人變得富裕,但在這底下同時藏着很多隱患,往往都是和歷史有關聯的。即使大家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寧願患上失憶症,但那個傷口一直存在,像《闖入者》中的老鄧那樣,總有一天會找上門來。王小帥通過電影去表達這些,是可貴的。

Wednesday, 5 November 2014

HKAFF 2014:患難家族

本導演石井裕也的《大渡海》(港譯《字裡人間》,台譯《宅男的戀愛字典》,大陸有直譯《編舟記》;觀後感)去年在香港公映時,口碑載道,其新片《患難家族》(ぼくたちの家族)有男星妻夫木聡和演技派女星原田美枝子壓陣,一收到節目表上便馬上決定要看。

石井裕也身兼編劇和導演,劇本改編自早見和真根據個人經歷寫成的同名小說。原作者母親在 2008 年患病,醫生說只能多活幾年,小說就圍繞作者母親做治療和家人因為母親患病而遇上的種種問題。基本上,電影版保留了原著小說的人物。母親玲子(原田美枝子飾)記性變差,醫生診斷她患上了罕見的腦腫瘤,因為發現得太晚,恐怕命不久矣。兩個離家的兒子,快當爸爸的浩介(妻夫木聡飾)和正在讀大學的俊平(池松壮亮飾)從東京趕回家,跟愛光說不練的老爸克明(長塚京三飾)一起照顧玲子。原來比較之下,玲子的腦病已算小事。經營一家小企業的克明早已欠下一身巨債,抵押房子再借貸時更偷偷讓浩介當擔保人。另一方面,浩介希望替玲子尋找其他治療的機會,跟看來吊兒郎當的俊平合作,終於找到一個專科病院,那裏的醫生可能有方法醫治玲子。問題是,克明欠債,浩介要當爸又得替克明分擔債務,俊平還在讀書,玲子的醫藥費沒有着落……

《患難家族》以家庭倫理關係為主題。若菜家一家四口,各有問題。克明愛說不會做,對家庭沒有承擔。浩介曾是隱青,結婚後有穩定的工作,但老婆不喜歡家姑,浩介也不懂得處理,玲子得病,令他成為磨心。俊平不受拘束,仍在求學,對家庭難言什麼實體的貢獻。玲子一直替家裏三個男人默默付出,從來沒有得到什麼回報,心中介意,但從不宣之於口;遽然得病,間中語無倫次,時序錯亂,卻歪打正着,跟家人盡吐心中情。這也成為扭轉一家人關係的轉機。

《患難家族》拍得很溫和,衝突或爭執不多,節奏不徐不疾,常通過生活細節來演繹人物角色之間的互動和心路歷程。演員表現恰如其分,最搶鏡頭的是飾演母親玲子的原田美枝子。原田是影后級人馬,得過日本所有主要電影獎項的最佳女主角獎,樣子跟前香港小姐冠軍謝寧有幾分相像。她在片中舉手投足都有戲。

當今日本演藝圈青壯派當家小生妻夫木聡經過多年的磨練,演技已成氣候。浩介一角戲分多,比較內斂,妻夫木聡演出穩健,卻不算突出。比較之下,池松壮亮演弟弟,角色的性格有趣得多,也更搶鏡頭。演老爸的長塚京三表現平穩,也平淡。上次在《大渡海》中演出版社高層的鶴見辰吾在《患》片也客串一角,飾演俊平替玲子找醫院治病時遇上的那位好心醫生,未見發福,但老態畢現。

本片中的人物角色和社會議題並不是日本所獨有,《患難家族》一方面慨嘆現代家庭的關係每下愈況,另一方面,從主角一家在困難時期各自產生的微妙轉變,可見編導對於親情和人性還存有希望。

從《大渡海》(始終覺得這名字比《字裡人間》的意象豐富)認識石井裕也,自己也着實喜歡《大》片,難免將之與《患難家族》比較。《大渡海》的角色比較豐富多彩,故事帶文藝氣息,情節推演也流麗一些,容易引起年輕觀眾的興趣。《患難家族》題材成熟一點,角色和劇情不如《大渡海》繽紛,較難像《大》片般「爆冷」。

Tuesday, 4 November 2014

HKAFF 2014:希望

票的時候沒注意到,《希望》(소원)和德國電影節的另一齣電影碰個正着,最後決定看《希望》,因為對男主角薛耿求(前譯:薛景求)的演技有信心。李俊益執導的《希望》取材自 2008 年在韓國發生的真實案例,以兒童性暴力為題材,講的是家屬和周圍的人為受害人治療傷痛的故事。

任東勳(薛耿求飾)在工廠上班,老婆美熙(嚴智苑)經營雜貨店,女兒素媛(李甄飾)正上小學。東勳一家和他上司(金尚浩飾)一家關係很好,兩家的老婆算好姊妹,兩家的孩子又是同班同學。東勳粗枝大葉,上班以外,不大理家事,就愛看球賽。任家經濟有點拮据,美熙既要持家,又要照管女兒,正在猶豫要不要告訴東勳自己再懷孕。一個雨天的早上,美熙讓素媛自己上學,素媛在途中遇上了壞人,將素媛殘忍地毆打和強暴了。素媛是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平常老見到或聽到父母為生活營營役役,奄奄一息之際,自己打手機報警。警察需要素媛作供,請來小兒心理醫生(金海淑 飾)幫忙。任家和好友甚至女警都來為素媛身心的復健出力。與此同時,審訊開始,強姦犯和其律師鑽空子,竟有可能因此而從輕發落……

電影的海報充滿陽光,小女孩天真活潑,一家人看似樂也融融。然而,在發生慘劇之前,主角一家人的關係談不上頂融洽。小女孩遇上橫禍,血腥恐怖。事後緝捕嫌犯歸案,問訊的過程和結果更教人感到徹底失望、悲傷非常。

看《希望》,焦點是演員的精彩演繹。薛耿求固然爐火純青,嚴智苑扮演主婦,以素顏拍攝,又特別增重。她和薛耿求多場宣洩情緒的戲分演得出色。據說,導演為了讓演員演好角色,完全依照劇本的先後順序而拍攝。

飾演素媛的小演員李甄,在遇事後重傷未過的戲分演得特別好。最精彩也最震撼人心的一場,是爸爸抱着素媛避開記者耳目後,女兒給嚇得屁滾尿流,魯莽的爸爸笨手笨腳,硬想馬上扒下女兒的衣裙替她清理,卻忘記小女孩才剛遭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創痛。導演拍得好,薛耿求和李甄更都演得到位。

《希望》沒有將女孩的創傷,以及她和她身邊所有人的苦難加以放大。在發生意外之後,素媛復康的一段,甚至還有一些幽默的笑話。觀眾從中看到人間有愛,希望的力量可以戰勝可怕的苦厄。然而,故事末尾筆鋒一轉,法律竟然成為惡棍的救星,何其荒謬?

《希望》也讓人想起前陣子在香港放映的另一齣韓國電影《逆權大狀》(觀後感),不管在法律之內(如《希望》)還是法制以上(如《逆權大狀》),都有教人氣憤或齒冷的乖張事情。然而,今天在香港看這兩齣戲,竟有羨慕之情。韓國的電影人從現實取材,直接鞭撻荒誕的人物或事情,真理先行,無畏無懼。就這一點,香港的影視圈差太遠了。

Thursday, 30 October 2014

HKAFF 2014:再見溪谷

年的亞洲電影節跟工作時間表出奇的配合,也覺得節目不錯,一口氣買了十一場的票,第一場看的是改編自吉田修一同名小說的《再見溪谷》(さよなら渓谷)。想看是因為記得年初時,女主角真木よう子憑這戲在日本各大電影頒獎禮上拿了很多影后獎,包括頒獎活動模規最大但認受性一般的日本奧斯卡(得獎作品就是來自幾大片廠而為人詬病)。值得一提的,是真木よう子另憑《誰調換了我的父親》(觀後感)獲頒女配角獎(片中演她老公的リリー・フランキー得了男配角獎),是該獎項創辦以來第一次有演員同時獲得主角和配角獎。。

故事說尾崎俊介(大西信満飾)和妻子かなこ(真木よう子飾)的兒子死去,屍體在溪谷中發現,警方調查後,拘捕了據說跟俊介發生過性關的女鄰居。報紙記者渡辺(大森南朋飾)曾是橄欖球運動員,他和年輕女同事小林(鈴木杏飾)同去採訪。渡辺跟老婆(鶴田真由飾)的婚姻有問題,他直覺認為,事件並不如警方或其他大部分媒體所想的那麼簡單,決心繼續調查。他跟小林分別抽出了俊介和かなこ二人過去一段共同的秘密:俊介讀大學時曾經是出色的棒球選手,後來因為一起集體強奸案而退隊、退學,かなこ則和那宗案件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導演大森立嗣的另一齣作品《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まほろ駅前多田便利軒)在今屆亞洲電影節也會放映,其父麿赤児是舞蹈家和演員,弟弟大森南朋則在本片中飾演記者渡辺。《再見溪谷》的製作不精巧,主要集中描寫主要角色的心理。整體而言,拍得有點零散。很多場戲與其說是留白,更像是剪裁鬆懈。影片的節奏比較慢,進入中段顯得有點沈悶,到末尾交代/揭開主角俊介和かなこ那種相生相剋的關係時,才把觀眾的注意拉回來。

俊介和かなこ的關係由恨而生,分開之後重遇,開始痛苦的拖拉,再育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末了因為最初的心結而無法繼續走下去。說實話,這樣的劇情,大概只有日本人才寫得出、拍得了。不喜歡或不接受「痛愛」題材的觀眾,可能會覺得《再》片有點造作。

女主角真木よう子是演得不錯的,對於かなこ前後不同的性格和心態掌握得很好。演她老公的大西信満還行,只是比較之下,難免相形見拙。大森南朋和鈴木杏算是恰如其分。另外一提,客串演出記者渡辺老婆的鶴田真由在 1990 年代中期曾是日劇小花,演過一些有點發揮機會的女配角,但始終無法衝上一線。比較之下,資歷差不多但演技則好很多的深津 絵里的星途就遂順得多。

Wednesday, 29 October 2014

德國電影節:淑女做世界

年的德國電影節最想看改編自 Günter Grass 同名名著的舊片《The Tin Drum》,但時間不配合。買了兩場電影的票,後來發現其中一場跟亞洲電影節一齣挺想看的韓國電影撞期,決定把票送人,只看了這齣《淑女做世界》(Banklady)。

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以半世紀前西德一對連環打劫銀行的雌雄大盜為藍本拍攝而成。Gisela Werler(Nadeshda Brennicke 飾)在牆紙廠打工,收入微薄,跟年邁父母同住,沒有男朋友,心願是遷居意大利溫暖怡人的卡普里島。她和晚上兼職計程車司機的男工友 Uwe(Andreas Schmidt 飾)是彼此的方便情人。某次 Uwe 在 Gisela 的家中遺下了一個皮箱,原來藏着 Uwe 和他打零工的計程車公司老闆 Hermann Wittorff(Charly Hübner 飾)打劫得來的贓款。Gisela 厭了過窮困的生活,竟想到要 Hermann 讓她加入搶劫的行列。Gisela 第一次打劫銀行成功。Hermann 覺得 Gisela 有天分,兩人開始合作起來。Gisela 很快瘋狂愛上 Hermann,但 Hermann 堅持二人既是搭檔,便不可以談情。Gisela 是德國歷來第一個女銀行劫匪,行事時愛戴假髮和穿色彩艷麗的裙子,永遠露出一雙美腿,「Banklady」外號不脛而走。與此同時,在蘇格蘭場學成歸來的年輕警探 Fischer(Ken Duken 飾)分析 Gisela 和 Hermann 作案的手法,逐漸理出頭緒,窮追二人,又向政府提出改善漢堡銀行的保安措施。後來,Gisela 發現 Hermann 一個教她徹底失望的秘密,卻還是遊說 Hermann 一同打劫其中一家保安最嚴密的銀行,大撈一筆後遠走他鄉。這一次,Fischer 已經追上了二人……

《淑女做世界》的背景是 1960 年代 ,場景看來過於光鮮。導演也喜歡賣弄一下拍攝技巧,加上少量穿幫的道具,間中顯出《淑》片的時代背景失焦。

故事焦點不在於男女主角聯手打劫,而是二人的愛情故事。Gisela 給塑造成一個壓抑慾望的熟女。一開場,她在工廠做體力勞動的工作,然後在更衣室看到同事的口紅,很想據為己有;之後回家,又見她父母各有一些身心問題,讓 Gisela 不好過。電影很快帶出了顯得有點落泊的 Gisela 原來也愛美,經濟條件不好,自我形象低落,都跟身為女性有點關係,很快為 Gisela 之後「立志」當劫匪作了鋪排。描寫女主角性格的戲分有點文藝氣息。雖然主角是 Gisela,但 Hermann 的戲分也很多。比較之下,之後揭開 Hermann 的秘密生活,便顯得有點草率,也沒有怎麼交代他過着雙面人生活的心路歷程。

Nadeshda Brennicke 和 Charly Hübner 都不是俊男美女,但他們的演出各自顯現本身的型格。Nadeshda Brennicke 內心戲較佳,Charly Hübner 則有點 James Cagney 和 Orson Welles 混合的味道。全片最養眼的,是演新手探員的 Ken Duken,演技不過不失而已。儘管到最後 Fischer 一角絕對值得多書幾筆,但其時編劇筆鋒已落在 Gisela 和 Hermann 的愛情上去了。順帶一提,Ken Duken 的老婆是音樂家 Bach 的後人。

Tuesday, 28 October 2014

魔鬼怪嬰

憶中,好多年前,本地的免費電視台曾經播映《魔鬼怪嬰》(Rosemary's Baby)。好奇想看,卻給長輩趕回房中睡覺,當時年紀一定小。

Polanski 的近作比舊作看得多。說來慚愧,他的舊作如《唐人街》(Chinatown)、《怪房客》(The Tenant)、《黛絲姑娘》(Tess) 等至今仍只聞其名。唯一例外的,是在《魔鬼怪嬰》的前一齣電影《天師捉妖》(Dance of the Vampires)。《魔》片是 Roman Polanski 從歐洲到好萊塢的第一部長片。劇本改編自 Ira Levin 的同名小說,是 1960 年代最暢銷的驚慄小說。Polanski 受邀執導,拍出了一齣經典電影,同時讓女主角 Mia Farrow 躍居一線女星之列。

這些年來,一直沒計劃看《魔鬼怪嬰》,是因為害怕電影中有非常血腥可怕的場面。終於在電影院裏把此片好好看完,原來幾乎沒有恐怖的場面,都是導演在營造氣氛,加上演員的出色演繹,炮製出這齣好戲。話說回來,在 2014 年看 1968 年的戲,確實覺得好些場面和設計似曾相識,甚至熟口熟面。這倒是證明,Polanski 的確有本事,對不少後來的導演有所影響。若說劇情,相信 46 年前的觀眾不會一聽說女主角的丈夫因為競爭對手突然失明而獲得演出機會,便馬上聯想起巫術降頭之類的。

故事在紐約發生。一對年輕夫婦搬進了一幢幽暗而住客稀少的公寓大樓:丈夫 Guy(John Cassavetes 飾)演小型舞台劇,拍過一些廣告,一直等候機會,比較自我中心;妻子 Rosemary(Mia Farrow 飾)溫柔,有雙巧手,帶文藝風格。他們隔壁住了一對熱情但性格古怪的老夫婦:老婆 Minnie(Ruth Gordon 飾)愛打聽,老來串門子;丈夫 Roman(Sidney Blackmer 飾)目光銳利,自稱曾周遊四方。Guy 和 Rosemary 想生孩子。一天 Guy 喜孜孜告訴 Rosemary 自己獲得了理想的角色,但那是因為原來中選的男演員突然失明。這倒無損 Guy 的興致,更落實生小孩的計劃。晚飯時,Minnie 端來甜點,Rosemary 吃了兩口,覺得味道古怪,不久天旋地轉,做了個奇怪的夢,看見自己給一班既陌生又熟悉的人圍着……Rosemary 證實有孕了,但奇怪事情陸續發生。她夫婦倆的好友 Hutch(Maurice Evans 飾)精明博學,察覺到 Rosemary 神色有異,可是不久便突然昏迷,然後死去。Rosemary 從 Hutch 朋友手中得到 Hutch 發生事故前要交 Rosemary 一本關於巫術的書。Rosemary 開始梳理出頭緒,懷疑公寓樓的其他住客,甚至是 Minnie 給她介紹的婦科聖手(Ralph Bellamy 飾)都是邪門術士,全為一伙,對她有不軌之圖……

電影沒有暴力、齷齪的場面,但氣氛很好。Polanski 設計場面很有心思,主角居住的那幢大樓收先聲奪人之效,女主角成孕魔胎那一場詭異而富格調。各個主要演員演技好,在戲中的行為和情緒並非一味炮製戲劇張力,而是着力加強人性,令觀眾感受到有如身邊人遇上可怕事情時的真實反應,這又以 Mia Farrow 居功至偉。她沒能提名奧斯卡影后,實非戰之罪。

其他演員都表現出色。演 Minnie 的 Ruth Gordon 憑本片奪得奧斯卡女配角獎,她後來在 1971 年演出黑色愛情喜劇《靚仔愛阿婆》(Harold and Maude) 更提名影后。演 Minnie 丈夫的 Sidney Blackmer 和婦科醫生的 Ralph Bellamy 都搶鏡頭。

當《魔鬼怪嬰》驚慄片看以外,主角 Guy 和 Rosemary 兩口子的遭遇也值得一提。電影沒有說明,到底 Guy 是否早已加入邪教?但照劇情推斷,那應該是在他和老婆搬進公寓之後的事。在故事之初,Guy 對功名看得輕一點,更重視妻子。遇見 Roman 和 Minnie 夫婦後,對自己和事業更加着緊,惡念遇上魔鬼,一觸即發,顯出人性之惡。Rosemary 個性柔順,一直如此。她發現自己誕下了魔胎,內心交煎。電影最後的一個鏡頭沒有任何恐怖的東西,卻教人毛髮直豎:人性美善竟然成全惡毒計謀,道德何處容身?

Thursday, 23 October 2014

百萬金臂 (Million Dollar Arm)

月底出差時,在飛機上看了這齣迪士尼製作的《百萬金臂》(Million Dollar Arm)。這戲的編劇 Thomas McCarthy 有齣自編自導的舊作《訪客》(觀後感)前幾年在影展上得過一些獎。比較之下,《百萬金臂》有較多的製作資源,但整齣戲只拍得平平穩穩,好像只靠販賣男主角 Jon Hamm 的個人魅力來爭取觀眾的好感。

故事說 JB(Jon Hamm 飾)本來是個成功的運動員經紀人。自立門戶後,一直未能跟有潛力的新星簽下合同,公司經營日漸困難。後來 JB 靈機一觸,想到印度人熱愛板球運動,很多年輕選手臂力驚人,可以去那裏挑選有條件的年輕人到美國接受訓練,轉打棒球,能在美國冒出頭來的話,更可以順便開拓龐大的印度(或南亞)市場。JB 找球探 Ray(Alan Arkin 飾)和棒球教練 Tom(Bill Paxton 飾)幫忙,遊走印度大半個月,舉辦「百萬金臂」選拔賽,終於找到 Rinku(Suraj Sharma 飾)和 Dinesh(Madhur Mittal 飾)兩人。印度窮小子在美國水土不服,又不懂得棒球和人情,表現差強人意,JB 押下的最後一筆本錢將要泡湯……

迪士尼永遠散發正能量,結局當然是柳暗花明。電影長逾兩小時,不喜歡或不熟悉棒球的觀眾可能會感到少許沉悶。故事取材自真人真事,主人翁真的在北美職棒大聯盟佔得一席。電影沒有什麼特效,也沒有過分誇張的場面。描寫印度小子初到美國遇上文化衝擊的笑料適可而止。

男主角 Jon Hamm 近年主演電視劇《廣告狂人》(Mad Men) 而走紅。他在本片顯出一點疲態,但也剛好配合主角 JB 的處境。只是他老帶點病懨懨似的,看着有點沒趣。

兩個印度小子較有看頭。Suraj Sharma 曾主演李安執導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觀後感),Madhur Mittal 則於《一百萬零一夜》(觀後感)扮演男主角的哥哥,即結局時良心發現的那個小混混。不過,他們在《百》片中的角色都有點傻頭傻腦,儘管不是插科打諢,卻也沒有太多的發揮。

全片最好戲的是金像男配角 Alan Arkin,戲份不算多,但觀眾一定記得他飾演的球探。好萊塢好像越來越重視老牌演員,往往靠他們在電影中穿針引線,甚至收畫龍點睛之效。


Tuesday, 21 October 2014

辯父律師

預告片時,已經隱約覺得《辯父律師》(The Judge) 不是要拍法庭上控辯雙方針鋒相對,而是劇中人物之間的人情互動,果不其然。

故事說 Hank( Robert Downey Jr. 飾)聰明但刻薄,是大城市的知名律師,專替有錢人打官司,為錢可以忽略公義。Hank 正跟老婆鬧離婚,跟小女兒的關係很好。因為母親離世,Hank 回到家鄉小鎮奔喪,重遇年輕因故當不成棒球選手的哥哥 Glen(Vincent D'Onofrio 飾)、有自閉傾向的弟弟 Dale(Jeremy Strong 飾)、舊情人 Samantha(Vera Farmiga 飾)。而與 Hank 關係疏離、在小鎮當了幾十年法官行將退休的父親 Joseph(Robert Duvall 飾)捲入了一宗謀殺案。幾經轉折,Hank 成為父親的辯護律師,在追查事件的真相時,重拾他自己背棄多年的親情。在法庭上,主控官 Dwight(Billy Bob Thornton 飾)可是一心衝着 Hank 而來,矢志打敗 Hank,將 Joseph 送上監牢……

《辯父律師》拍出小鎮明媚的風光,但劇情絕對陳腔濫調,活像美國日間播放的肥皂劇。幸好幾個主要演員表現出色,特別是飾演兩父子的 Robert Duvall 和 Robert Downey Jr.,才尚算有一點看頭。

電影不以法庭為重點,表面是小鎮風雲,實則講親情和良心。導演以文藝手法拍攝的家庭和法庭,成績平平。

Robert Downey Jr. 本來演技不錯,但他演鐵甲奇俠 Iron Man 太成功了,他本人賺大錢外,連編劇和他自己好像都無法抽離角色,他接演的其他角色和他本人的演繹都帶着 Tony Stark 的影子,包括本片在內。

現年八十有三,剛好三十年前憑《虐待》(Tender Mercies) 贏得奧斯卡影帝的 Robert Duvall 表現爐火純青,按理應該能夠提名男配角。他曾經六次提名奧斯卡,三次男配角,三次男主角,最初憑《教父》(The Godfather) 和《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角逐男配角,然後首度提名影帝便得獎,且看明年是否可以再下一城。

Monday, 20 October 2014

未來叛變

前陣子的《逆權大狀》(觀後感)一樣,看《未來叛變》(The Giver) 時也聯想到目下的香港社會。

Phillip Noyce 算高產量導演,《未來叛變》改編自 Lois Lowry 在 1993 年發表的同名小說《The Giver》。最初對《未》片和它的原著小說一無所知,只因為有 Jeff Bridges 和 Meryl Streep 這對金像影帝、影后參演而感興趣。電影尚算拍得乾淨利落,片長 97 分鐘,美工和視覺有水準,但是劇本對於富哲理思考的命題探討得挺膚淺,情理不足,科幻感覺也不夠強。要不是現在香港人參與的民眾運動(不論是支持哪一方)和面對的社會危機,大概我(和很多觀眾)看完也不會對《未》片留下什麼印象。

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於沒有說明的災難之後,人類建立一個完全規劃出來的平等大同的社區,然而領導人對民眾的控制有如共產極權,結合科技和醫藥,抹煞民眾的歷史記憶和個人感情,全盤操控民眾的就業和人生,甚至殺死不合「資格」的成年人和初生嬰孩。社區由大長老(Meryl Streep 飾)管治,她在分派年輕人工作的典禮上,宣布選出 Jonas(Brenton Thwaites 飾)去從 The Giver(Jeff Bridges 飾)學習,成為新一任也是唯一的記憶傳人,他日接任長老的顧問。其實 Jonas 對社區內的人和事早跟其他人有不同的感覺。他從 The Giver 的身上找回記憶和情感,看見人類社會「古老」的習俗和歷史,體會生死哀樂,決定要衝破界限,使社區恢復應有的色彩……

原著小說的對象是兒童讀者,但題旨顯然針對成年人口味。故事的內容和細節(以電影情節而言)有着《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Ray Bradbury 的《Fahrenheit 451》(曾拍成同名電影《烈火》)等小說的影子,但這不及跟現在香港的情況作比對有趣。《未》片說一場革命運動,更是「顏色革命」,從黑白影像(回)到彩色世界。片中民眾被當權者奪去記憶和情感,且對過去一無所知。人人都衣著一致,言行受控,個性被削平。大長老說,以往人類可以自決命運,卻永遠選擇錯誤,所以她和其他長老便替民眾「挑選最好的,避免犯錯」。

《未》片可說是「雞蛋對高牆」的寓言。獨裁長老精於語言偽術,顛倒是非黑白。片中的社區就像文革,隨時會被親友舉報。但因為人人都生於樊籠,所以相信領導的謊話,樂於享受因循的安逸生活。

戲中 Jonas 受訓時,那些虛擬的旅程色彩繽紛,表達手法多變,更加入了不少的主觀鏡,這竟然是全片最好看的段落。

男主角是澳洲年輕演員 Brenton Thwaites,自然清新,但談不上驚艷。飾演他小情人的 Odeya Rush 來自以色列,長得不錯,但角色沒有太多發揮的機會。兩個演技派 Meryl Streep 和 Jeff Bridges 都可觀,但並非什麼突破性演出。其他的配角不乏知名人士,例如扮演 Jonas 父母的瑞典男星 Alexander Skarsgård 和久違的 Katie Holmes(怎麼她的樣子和演繹都有點像田蕊妮?),還有客串的女歌手 Taylor Swift。

這電影不可能在中國大陸公映,因為片中用了 1989 年北京長安大街上王維林以肉身抵擋坦克一幕的片段。那可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場面,撼動了不知多少心靈。

Thursday, 16 October 2014

三谷幸喜「大空港 2013」

了三谷幸喜編劇和導演的電視劇和電影足二十年了。這齣《大空港 2013年》去年 12 月 29 日在日本的民營收費衛星電視台 WOWOW 播出,全劇片長 100 分鐘,一鏡到底,沒有任何剪輯。快將開始的亞洲電影節 (HKAFF) 選映了這單元劇,因為時間不配合,所以先找來看了。

《大空港 2013》由三谷幸喜編劇和導演,是他第二次以一鏡到底的方式拍成的電視單元劇。2011 年,他已經替 WOWOW 拍了一齣片長 112 分鐘又是一鏡到底,叫《Short cut》的單元劇。《Short cut》全劇只有中井貴一、鈴木京香、梶原善(三谷幸喜很愛用的一個綠葉演員)三個演員。《大空港 2013》則有 12 個主要角色,以竹內結子飾演的航空公司地勤人員為中心,把所有人物串連起來,對製作和演技是更大的挑戰。

這劇共拍了九天,每天只有在松本機場開始運作之前的兩個小時可以到場工作,最初三天是讓劇組和演員熟識排位和場面調度。對演員來說,可以把此劇當舞台劇來演。然而,場景從表演舞台換成一個小型機場,再加上拍攝的隊伍、器材運作、燈光、錄音等操作細節,馬上大大提高難度了。

劇本有着三谷幸喜作品常見的套路,人物眾多,性格有少許卡通化,總有說話又快又多的人,而且人人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秘密,一環扣一環,再製造一些(小)危機或懸疑。

大河内千草(竹内結子飾)在本州中部的松本機場上班。東京羽田機場因為天氣欠佳,取消了部分航班,本來閒得發慌的大河內要照顧一班來到松本等候的內陸航機乘客。她主要負責接待回老家奔喪(《Short cut》的主角夫婦又是去喪禮呢)後正返回東京的田野倉家。老爸守男(香川照之飾)跟一直追着他的年輕神秘女子倉科(戸田恵梨香飾)有染。媽媽美代子(神野三鈴飾)早察覺丈夫有婚外情,加上剛喪母,有點魂不守舍。同行的哥哥蔵之介(生瀬勝久飾)明顯墮進了騙局,追着守男和美代子要錢蓋天文館。田野倉家女兒真弓(石橋杏奈飾)交了男朋友(梶原善飾),但因為是忘年戀,害怕父母不接受;兒子睦夫(池松壮亮飾)則一直嚷着要趕快回東京。美代子和蔵之介的老父清正(綾田俊樹飾)也有個天大的秘密要向眾人宣布。至於大河內本人,被上司村木(甲本雅裕飾)死纏要跟她結婚,只好跟女同事砂田(青木さやか飾)訴苦。在機場之內,還有個造型百變的神秘俊男国木田(小田切讓飾)……

所有的演員表現都恰如其分,又以竹內結子和生瀨勝久兩人最搶鏡頭。編導盡量讓每個角色都有至少一場當主導的戲,但對於次要的角色,其焦點戲份自然也薄弱一點。

總的來說,《大空港 2013》裏充滿三谷幸喜前作的影子,但大概無損觀眾的雅興。畢竟,大家看他作品大概是為了其豪華的演員陣容吧。

Tuesday, 14 October 2014

戀戀小情歌

格蘭獨立樂團 Belle and Sebastian 主將 Stuart Murdoch 創作了一齣音樂劇,再拍成同名電影《戀戀小情歌》(God Help The Girl)。喜歡 Belle and Sebastian 音樂的該會欣賞這電影。沒怎麼聽過他們音樂的,或會覺得這戲瑣碎沈悶。

女主角 Eve(Emily Browning 飾)有抑鬱徵狀,正在精神病醫病治療厭食症。Eve 有音樂天分,譜曲、填詞、演唱無一不通。她遇上了同會寫歌的游泳池救生員 James(Olly Alexander 飾),再結交了跟 James 學吉他的 Cassie(Hannah Murray 飾),三人計劃組織樂團。另一方面,Eve 將自己的作品錄唱在卡帶上,委託受歡迎的地方樂隊主將 Anton(Pierre Boulanger 飾)交給電台節目主持人,望得賞識。Anton 不完全認同 Eve 的作品。Eve、James 和 Cassie 物色了幾個樂手組成樂團演出。與此同時,James 發現 Eve 跟 Anton 交往過,開始疏遠 Eve。Eve 感到寂寞而瞌藥……

《戀戀小情歌》裏的歌曲主要紀錄 Eve 所經歷的各種伴隨成長而至的喜樂和哀愁。說得更準確一點,Eve 的哀和樂成八二之比。曲風大都走小清新路線,歌詞主要是生活尋常和 Eve 的個人情緒,側寫少女邁向成人的心路歷程。但如此文藝的作風,至少對香港的年輕觀眾來說,未必對他們的胃口。

有人說,《戀戀小情歌》是 Stuart Murdoch 帶着自戀情結的小習作。我不完全反對。但在拍攝手法上,他也有嘗試比較活潑的調子,並非一味是幽暗天地裏的青春躁動。

女主角 Emily Browning 來自澳洲,電影也把女主角改成從澳洲來到英國,大概讓她不必苦充英國口音吧。然而,為什麼一個澳洲女孩會住進英國的醫院療養?幹嘛她的家人從不現身?編導沒有解釋。看過 Emily Browning 主演的《天姬戰》(Sucker Punch),但在該片我對演壞蛋的 Oscar Issac 印象最深刻。在《戀》片中,Emily Browning 有些戲份要現場演唱,論歌藝,她比 Keira Knightley 好。

男主角 Olly Alexander 的造型和角色都有書獃子的味道。James 是個傻戇可愛的角色,Olly Alexander 表現還行,歌藝也可以。總覺得之前看過這張臉,原來在 Jane Campion 拍詩人 John Keats 的電影《閃亮的星星》(觀後感)中,他演了男主角患病早夭的弟弟 Tom Keats。

看完電影,付款下載了電影原聲帶,正在複習中。本來挺喜歡 Belle and Sebastian 音樂的風格,就是電影拍得有點零碎,一些對白顯得造作,但配上英國風光,洋溢暖和的英倫風造型,還有幾個主要演員討好的外型,《戀戀小情歌》還算賞心悅目/耳。畢竟,這戲才用了一個月便拍完,導演又是新人,還行。

Monday, 13 October 2014

鼓動真我

預告片時,已經隱約覺得《鼓動真我》(Whiplash) 並不是什麼勵志電影。影片主要講一個從小就愛打鼓的年輕人學習爵士音樂,考進一流音樂學院,獲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師挑進旗下樂團學習和參賽,不料竟是墮落地獄般的遭遇。然而,最後事情卻有突破性的發展。

英文名片 Whiplash 語帶相關,既指 Hank Levy 所譜寫的《Whiplash 7/4 and 14/8》,也作字面意義解「鞭打」。Hank Levy 是已故的美國爵士樂作曲人兼薩克管樂手,他愛以不常用的拍子譜曲,《Whiplash》便以四七拍和八十四拍寫成。爵士樂的節奏和拍子本來就跟「正統」樂章大有分別,樂曲不以常用拍子譜寫,演奏難度更高。片中的音樂教師對演奏和學生的要求極端嚴苛,每次排演就如揮着無形的皮鞭一下一下打在年輕學員的身上。香港的譯名說不出故事的內容和氣氛。

男主角 Andrew(Miles Teller 飾)沒有音樂背景(爸爸是高中英文教師,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拋棄了家庭),靠自己的天分、興趣和努力考進音樂學院,追逐自己的音樂理想。他獲得嚴厲但出色的導師 Terence(J. K. Simmons 飾)選中加入其樂團受訓,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不料對方訓練的方式和態度跟惡魔無異,教 Andrew 和其他團員身心俱疲。Andrew 為了專心學習,甚至狠心跟純美的女朋友 Nicole(Melissa Benoist 飾)分手。然而,任 Andrew 再努力練習,總是無法達到 Terence 超高的要求。後來一次意外,除了嚴重地打擊 Andrew 的身心外,更讓他察覺到 Terence 的另一面……

Damien Chazelle 自編自導的《鼓動真我》片長 106 分鐘,流暢而緊湊。這是劇情片,同時有點驚慄元素。男主角練習打鼓的過程是血腥的,雙手有看得見的血,內心也在不停流血。惡魔導師只求完美,教導學員的方法迹近精神虐待。

看電影時,想起在電視台工作的日子,儘管那些年的經歷沒有如今銀幕上的那麼戲劇性,還是能夠體會男主角內心的掙扎。Andrew 相信自己有當(出色)鼓手的天分,也非常認真和努力去鍛煉,可是不管他怎麼下苦功,加上陰差陽錯,始終達不到 Terence 的要求,最後甚至於飽受奚辱之下離開。

另一方面,導師聲稱他另有盤算,才對學生嚴苛,並說出他的一番道理。聽來言之成理,但其實是走火入魔,是音樂教師自私和自負,多於窮盡苦心去成就天才。

純粹把《鼓動真我》當電影看,緊湊以外,對教育也有些啟發。兩名主要演員 Miles Teller 和 J. K. Simmons 難得遇上甚具發揮的角色,都表現出色。

跟很多談音樂天才/神童的電影不同,《鼓動真我》是黑暗的,帶運動鬥爭的味道。假如劇本可以多描寫其他學員和周圍相關的團體(哪怕都只是側寫)對魔鬼老師的看法或評價,該更全面。

Thursday, 9 October 2014

軍中樂園

我跟紅頂白,知道《軍中樂園》在金馬獎得到了幾項提名,才改變初衷去看。電影製作挺認真的,攝影、美工、剪輯、配樂都不錯,演員陣容也挺強,但故事欠高潮。編導既找到「特約茶室」這題材,卻沒法拍出多少獨特或令人難忘的場面或情節。跟鈕承澤前兩齣電影《艋舺》和《愛》一樣,《軍》片主要靠明星演員來吸引觀眾,作品的內涵一般。

台灣軍方在 1950 至 90 年代初在台灣和外島設立了特約茶室,其實是半公娼戶,專為軍人解決生理需要,也有人稱之為「軍中樂園」,最終在人權和婦女組織施壓下結束。這戲正是以在金門的一所特約茶室為背景和主要的場景。一間妓院可以化為大時代的縮影,或賺人熱淚,或引人思考。可是看完《軍中樂園》,最多就是記得個別演員的性感演出。

《軍中樂園》的故事發生在 1969 至 71 年間,新兵小寶(阮經天飾)初到金門,原本獲選進有「海龍」之稱的兩棲作戰部隊,接受魔鬼教官老張(陳建斌飾)的嚴格訓練。但是小寶天生怕水,便改到有「軍中樂園」之稱的特約茶室當服務生,冷眼看着同袍和一群老中青軍妓的情慾故事,包括老張對阿嬌(陳意涵飾)的真情意。後來,小寶自己也給有錢且會說流利英語的妮妮(萬茜飾)吸引住……

電影有三條愛情線:老張對阿嬌、小寶和妮妮,還有飽受同梯欺凌的華興(王柏傑飾)跟茶室中另一名軍妓莎莎。從大陸被拉到台灣的老張大概把他對老家的思念轉化成對年輕妓女阿嬌的愛意。明知歡場無真愛,老張仍然把全副身家押上,自然悲劇收場,論劇情和演員的表現,比主角小寶和妮妮的一對更有看頭。

全片最搶鏡頭的不是阮經天,而是在電視劇《甄嬛傳》演皇帝的內地男星陳建斌。他飾演教官老張,層次分明,一方面是戀上拜金女的老粗,另一方面從小被逼當兵,跟母親分離,生活孤獨,令他對善解人意的小寶格外關照。陳建斌除了憑本片提名男配角外,他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個勺子》同時讓他提名最佳電影、改編劇本、新導演和男主角,個人在今屆金馬獎連獲五項提名。《一個勺子》水準如何尚未分曉,但他在《軍中樂園》的表現確實較出。

萬茜飾演妮妮,較多內心戲,把握得不錯。比較之下,陳意涵演阿嬌,角色的描寫和演繹都顯得外露,是「霎眼嬌」。此外,扮演老妓阿霞的苗可麗雖然戲份不多,仍可見演技。

憑《艋舺》贏得金馬影帝的阮經天,演出無疑更趨成熟,由新兵受訓的青澀模樣,到無奈接受轉投特約茶室,再體會人性和現實的荒誕,都表現稱職。只是角色的可觀性一般,又碰上戲路縱橫的陳建斌,光芒驟斂。

Tuesday, 7 October 2014

HKLGFF 2014:蘋果緣‧告別前的一場戀愛

年的香港同志電影節原本買了三場電影的票,第一場《日光慾》(Praia do Futuro) 因為病倒了而沒去看,另外兩齣則不過不失。看同性戀題材的獨立電影,最怕遇上兩種情況:一是故作高深,再大搞唯美迷離的畫面,以緩慢得離譜的節奏推演故事;二是小事化大,造型、動作和演繹都見誇張,台前幕後都顯得煞有介事。

齣《蘋果緣》(John Apple Jack) 來自加拿大,可以歸納於第二類之下。

John(Chris McNally 飾)和 Jack(Kent S. Leung 飾)是兒時好友,Jack 一直暗戀 John。John 即將繼承父親的餐飲生意,但他終日只顧跟不同的性伴胡混。Jack 輾轉到了 John 旗下的餐廳工作。不久,Jack 竟然宣布跟 John 的姐姐結婚。為了阻止這門婚事,John 不惜在家人面前「出櫃」,逼 Jack 也承認自己是同性戀。但 John 的家人非但毫不驚訝,老爸更乘機暫停供養 John。白富帥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要學習重新做人,Jack 也再次對 John 動心起來……

香港出生的鄭柏恆編寫《蘋果緣》的劇本,影片中有幾個不錯的笑話,但大部份點子「熟口熟面」。電影看來像以 DV 拍攝似的,演員的造型和服飾挺土氣的,但也可能只是如實反映一般加拿大人的穿衣風格罷了。

兩個男主角都很努力地演戲。Chris McNally 還算活潑,華人演員 Kent S. Leung 則嫌誇張,一味擠眉弄眼談不上演技。至於其他配角,演老爸的 Drummond Macdougall 和 John 姐姐的 McKenzi Scott 自然一些。

一齣《告別前的一場戀愛》(Gerontophilia) 則以「爺孫戀」為主題。電影走溫柔愛情片路線,講本來有個女朋友的俊小子 Lake(Pier-Gabriel Lajoie 飾)常常忍不住注意周圍的老人。後來他去媽媽打工的老人院做兼職,邂逅患病了的有色人種長者 Mr. Peabody(Walter Borden 飾)。Mr. Peabody 結過婚,有個兒子,但他顯然(也)喜歡同性。Lake 跟 Mr. Peabody 混得越來越熟,決定偷偷幫助 Mr. Peabody 實現可能是他人生最後的一個願望……

無獨有偶,《告別前的一場戀愛》也是加拿大電影,整體的製作和演員的表現都比《蘋果緣》專業。兩個男主角,一老一少,演繹角色見層次,其中擔戲最重的 Pier-Gabriel Lajoie 清新又帶點驚喜。

記憶中,專門講(有結果的)同性忘年戀的電影不多。《告》片中的小男生甚至會為老花痴愛人吃醋。然而,跟很多同性戀電影一樣,劇本不論對角色還是劇情的描寫都有些地方顯得一廂情願。例如 Lake 本來跟女朋友相處得挺好的,就是他潛藏着濃郁的戀老情結,也不該是說變就變的;他女朋友個性再好,相信也不會那麼輕易放手,更大方祝福自己的小情人終於找到了真我,投入老翁的懷抱。

大概同性戀電影的編劇和導演都喜歡把理想和幻想的情節直接投下他們作品裏去就是。

Monday, 6 October 2014

失蹤罪

些導演拍了一些好電影,儘管後來偶有失手,但始終不減魅力,David Fincher 就是這一類了。他憑《七宗罪》(Se7en) 和《搏擊會》(Fight Club) 成名,《房不勝防》(Panic Room) 表現回落,之後的《殺謎藏》(Zodiac) 則叫好不叫座。但接着的《奇幻逆緣》(觀後感)、《社交網絡》(觀後感)和《龍紋身的女孩》(觀後感) 都是具水準之作,於是改編自暢銷同名小說的《失蹤罪》(Gone Girl) 便成了很多觀眾/讀者期待的電影。

然而,一看演員名單,男主角是得過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電影獎、在幕前卻欠似乎一點觀眾緣的 Ben Affleck(前陣子電影公司宣布 Ben Affleck 扮演蝙蝠俠,坊間劣評不絕),再加上「失蹤罪」這個敷衍到不能的中文片名,最初確實猶豫要不要看。買票了是因為劇本居然由原著作者 Gillian Flynn 親自操刀。據說,Gillian Flynn 為電影寫了新的結局。(還)沒讀過原著,無法評論劇本優劣,但整體來說,初時節奏稍為緩慢,發展下去曲折奇情,有驚險之餘,也有搞笑,片長 149 分鐘,張馳有道,娛樂性豐富。

故事說 Nick(Ben Affleck 飾)和 Amy(Rosamund Pike 飾)郎才女貌,二人同以寫作為生,卻也一同事業失意,從 Amy 出生的紐約搬回 Nick 的小鎮老家去。Amy 的名氣比 Nick 大很多,而且學業成績出眾。在結婚五周年那天早上,Amy 無故失蹤,警方懷疑跟 Nick 有關係。女警探 Rhonda(Kim Dickens 飾)負責調查,漸覺事有蹊蹺。Amy 失蹤逐漸引起全國關注,警方和傳媒的壓力日漸高漲,Nick 躲到攣生妹妹 Margo(Carrie Coon 飾)家裏避風頭。後來 Margo 發現 Nick 有所隱瞞,而大量不利證據指向 Nick,細看又似故弄玄虛的騙局。案情變得撲朔迷離,Nick 決定找專門處理這類案件的律師 Tanner(Tyler Perry 飾)幫忙。這時候,曾經追求 Amy 的年輕富翁 Desi(Neil Patrick Harris 飾)突然現身……

《失蹤罪》不是由警探敘事,而是由受害人現身說法。令人更意外的是受害人不止一個。電影前半部主要圍繞男主角 Nick,失蹤了的妻子 Amy 則是下半部的焦點,女警探只是配角。這戲看似是懸疑罪案片,其實講述一對金童玉女如何逐步變成怨偶。

另一方面,《失蹤罪》也可以看成為一齣「女性」電影。作者/編劇 Gillian Flynn 是女性,故事的女主角也是作家,並由善良細心的女警探查案,牽繫整個案件的是女性最關心的感情問題。加上尖酸刻薄的電視女主持人,女主角的控制狂媽媽,還有男主角的妹妹,女人在這電影中豈止撐住半邊天?

Amy 幻想力豐富,情感細膩,竟然在自己內心築起了另一個世界,一切都依她主宰。Nick 的出身和成就都不如老婆,失業之後,由 Amy 打本經營酒吧。漸漸此情不再,愛情幻像與婚姻生活無法彼此呼應,一個想抱住不放,一個想彼此放生,二人的關係由出現裂痕陷落至覆滅性的結果。電影列為第三級(觀眾須年滿十八歲方能入場)是因為有一場非常血腥的性暴力戲。

David Fincher 挑選 Ben Affleck 飾演 Nick,是因為覺得 Ben Affleck 的事業和私生活都經歷過高低起跌,跟片中男主角的遭遇頗有類同之處,也就不計較他年紀比原著主角老很多了,但說到演技,還是馬馬虎虎,無法把 Nick 陰暗面好好地演繹出來。

Rosamund Pike 飾演天使魔鬼混合體的女主角,雖然很戲劇性,但演技和扮相都可觀。在《失》片之前,她名氣一般,觀眾大多記得她演過《烈探狙擊》(觀後感)。我第一次注意到她,是三年前在猶太電影節看的《巴尼的版本》(觀後感)。

其他配角都演出可觀,包括演 Nick 孿生妹妹的 Carrie Coon,演女警探的 Kim Dickens,以及演律師的 Tyler Perry。

Saturday, 4 October 2014

麥兜‧我和我媽媽

家碧和謝立文原創的麥兜從漫畫到大銀幕,這些年來,連同《麥兜‧我和我媽媽》,已經拍了五齣動畫片(還有《麥兜故事》(2001)、《麥兜菠蘿油王子》(2004)、《麥兜響噹噹》(2009)、《麥兜噹噹伴我心》(2012))和一部有真人參演的《春田花花同學會》(2006)。十多年過去,一同成長的觀眾心境早變了,香港這城市也經歷了幾許變遷。

麥兜讓我想起《IQ 博士》。小時候每一次看《IQ 博士》必會捧腹大笑,最近幾年重看,真的一點感覺也沒有。麥兜這隻小豬好一些,總離不開地道的小人物情懷。儘管發生在麥兜身上的笑話鮮會教我捧腹,但故事中所反映的荒謬現實還是能夠引人共鳴的。

今集故事主角神探波比 (Bobby Mak) 被譽為自福爾摩斯以來最厲害的私家偵探。波比說,他的一切都得自他媽媽麥太。神探波比就是長大後的麥兜。麥兜自小愚笨,麥太卻是精明能幹的媽媽。麥太為生計兼職無數,結果身子累垮了……麥兜長大後往外跑,離家越遠,越想起媽媽為他所做的一切,他才恍然,看到麥太的聰明和對自己滿滿的愛……

《麥兜‧我和我媽媽》是一齣充滿溫情的電影,但也有煽情的地方。這戲實在是個挺悲慘的單親家庭故事,只因為麥兜純真(和麥太的聰慧),大家才覺得那麼開心好玩。《麥》片令人想起意大利電影《一個快樂的傳說》(Life is Beautiful)。

另一方面,故事也提及香港的城市、社會和人情的一些變遷。跟上一集《麥兜噹噹伴我心》比較,我喜歡這一集多些,影片整體的調子沒有那麼灰暗。

《麥》片繼續保持麥兜系列活潑傳神的廣東話,還有本地新興的潮流用語。但從創作的角度看來,這次沒有什麼配角,重用了諸如「旅行」等的舊橋段。幸好大部份時間以輕鬆的手法敘事,才不覺得沉悶。

Friday, 3 October 2014

2014 年第三季觀影小結

三季看了 35 齣電影,其中三齣在飛機上看,一齣於視頻網站看。這些電影有超過一半是在九月份看的,包括意大利電影節、同志電影節和幾齣在十月份公映但提早於九月份放映公開優先場的戲。

今年暑假沒有太多好電影,上戲院的次數自然少,最初以為第三季會沉悶地度過。尤幸後來有一兩個電影節,雖然電影的質素一般,但總算提供了一些另類的選擇。

第三季自選電影前十名(不包括舊片):

1《輝耀姬物語》(かぐや姫の物語)
2《情迷月色下》(Magic in the Moonlight)
3《猿人爭霸戰:猩凶崛起》(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4《看見台灣》(Beyond Beauty, Taiwan from Above)
5《一切從音樂開始》(Begin Again)
6《黃金時代
7《情迷出租男》(Fading Gigolo)
8《離開他以後》(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er)
9《愛情回帶》(Allacciate le cinture)
10《等一個人咖啡

Thursday, 2 October 2014

黃金時代

「…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閑,經濟一點也不壓迫,這真是黃金時代,但又是多麽寂寞的黃金時代呀!別人的黃金時代是舒展着翅膀過的,而我的黃金時代,是在籠子過的。從此我又想到了別的,什麽事來到我這裏就不對了,也不是時候了。對於自己的平安,顯然是有些不慣,所以又愛這平安,又怕這平安。」1936 年 11 月 19 日,蕭紅在日本寫給蕭軍的第二十九封信

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片長達 179 分鐘,是一桌夠吃一整個晚上的視覺盛宴。主角蕭紅生於大時代,編導盡力把她所有的愛情和文學創作上的失落都呈現在觀眾的眼前。鏡頭隨着飾演蕭紅的湯唯從哈爾濱開始,走過北京、青島、上海、武漢、重慶和香港。對於不熟悉蕭紅或中國現代文學(傳統上,指 1917-1949 年發表的作品)的觀眾來說,多個文化人在銀幕上「現身說法」,解說蕭紅的人生和那個大時代的點滴,資料豐富,甚至應接不暇。

蕭紅最著名的兩本小說,《生死場》得到魯迅的幫助在上海出版,《呼蘭河傳》(1999 年《亞洲周刊》評選 20 世紀中文小說 100 強,《呼蘭河傳》排名第九位)在香港寫成。《黃金時代》的選景、美工和攝影的水平很高,着力把民國時期的印象,以及蕭氏作品中濃厚的地域和文化色彩呈現出來。

《黃金時代》主要講述蕭紅十多年的寫作生涯,重要的角色有近二十人,大部份是作家和文化人物,包括魯迅、丁玲、梅志等。電影的上半部比較精彩,節奏明快一些。到了下半部,上演蕭紅人生一幕又一幕的悲劇。也許,導演想以蕭紅的生命軌跡來反映一個時代,甚至民族的悲哀。但故事太着重蕭紅的人生悲劇,越看越覺得有點煽情。

蕭紅的悲劇命運不止是親人緣薄、情路坎坷,她還生了兩個孩子,第一個甫誕下便送了人,第二個電影取用了白朗的憶述版本,大膽地暗示被蕭紅自己殺了。有人批評,《黃金時代》努力展示蕭紅的人生,彷彿在消費蕭紅(或者飾演蕭紅的湯唯)。湯唯很努力,演出也有水準,但前段演活潑的少女,眉宇之間的憂鬱顯得過於早熟。在後段湯唯是演開了,有內心戲,但不斷的悲劇情節教人看得有點累。

片中大部份角色常在編導敘事中突然跳出來,對着鏡頭解說故事的背景或作資料補遺。整齣電影雙線並行,一面是歷史的真實,另一面是故事的虛構。這樣可以讓觀眾對劇情思考更多,同時把不同角度的史料融入電影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蕭紅跟蕭軍(馮紹峰飾)分手,轉投端木蕻良(朱亞文飾)的一段。

《黃》片提供了大量的史料,看完卻有空洞的感覺,因為大部份角色也沒有鮮明的個性。主角蕭紅除了悲劇命運外,電影也把她神話化了。故事牽涉到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鬥爭,部份情節語焉不詳,看看有份投資的公司,不免惹人遐想。

看《黃金時代》之前,不免會問,到底「黃金時代」是指什麼?「黃金時代」出自於蕭紅東渡日本時寫給蕭軍的一封信。很多人對於「黃金時代」有不同的詮釋。從電影所見,蕭紅旅居日本,經濟拮据,孤獨生活,她給蕭軍寫信,不無反諷地說,那真是一個美好的時刻,在幾無照顧的情況下竟然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沒有任何的干預,雖喜亦悲,所以她憂鬱、不安。若以世俗的眼光去詮釋「黃金時代」,儘管在日本時是蕭紅創作的黃金時代,但也許她最懷念的是在哈爾濱跟蕭軍相親相愛的日子,沒有第三者,縱然困苦,但二人相濡以沬,那段時光真也稱得上是蕭紅生命的黃金時代。

蕭軍是《黃金時代》另一個重要的角色。他能文能武,跟魯迅關係好,在延安跟毛澤東、周恩來見過面,在文壇、政壇都有影響力。蕭軍的《延安日記》側面記錄了當時的動盪政局、人物。之後的《東北日軍/蕭軍日記補遺》是重要的補遺資料。馮紹峰演過西楚霸王,去年主演電視劇《蘭陵王》大紅,在劇中他愛國、深情,這次演蕭軍也很不錯。

最後一提,《黃金時代》中提及蕭紅跟蕭軍曾經有不少書信往來。最近蕭軍後人把保存下來二蕭的舊箋交給了香港某出版社(就是出版《延安日記》和《東北日軍/蕭軍日記補遺》的同一家),快將印行出版。看完電影,有心勾沉史料,值得細讀,可能比聽什麼本地文化評論員的講座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