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8 July 2007

變形金剛


變形金剛 (The Transformers) 要拍成電影的消息一傳出,我便感到興奮。20 多年前,這個合作的的玩具系列和相應動畫片,在香港也相當受歡迎,我既是粉絲,當年還有一個帥到不行的日本版的狂派 (Decepticons) 領袖麥加登 (Megatron) 玩具。可惜後來傳給弟弟倆,它便遭人類消滅了。

「變形金剛」是在某個有高度文明星體上的機器生命體。卡通片的故事描寫幾百萬年前,宇宙間有一個叫斯比頓的星球,住着一班具有高度的文明和先進科技的生物。他們以超高的科技製造出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替他們工作。可是外星生物生性暴虐,後來變形金剛群起革命,將外星生物逐出斯比頓星,重獲了自由、和平。可惜,好景不常,經歷戰爭後,激發了一些變形金剛的戰鬥心理,經常搞事,結果斯比頓星分了兩大派,好戰的自稱為狂派,愛好和平的是博派 (Autobots)。兩派鬥爭越來越大,斯比頓星再陷入戰火之中,最後戰鬥發展到爭奪「能量火種」之上,而 2007 年電影版便以流落到地球的「能量火種」的爭奪戰為背景。

有報章影評拿一眾變形金剛和 15 年前同由電腦特技公司 ILM 為 Steven Spielberg 執導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所塑造的恐龍比較。《變形金剛》的導演 Michael Bay 作品通常大而無當,視野無法跟 Spielberg 相比。開場之前,便有預感特技只限於官能刺激,劇情、角色的發展不會有水準到哪裏去。散場時,真的慨嘆怎麼自己買彩票時眼光總沒這麼準。話雖如此,電影推出 DVD 時,還是會買。

以戲論戲,《變形金剛》角色描寫和人物關係都很薄弱。舉例說,男女主角和國內的一班電腦天才不曾同場,各有各演。主角的愛情難看死了,雖然兩人的真實年紀相若,但女角外表太成熟,演技差劣。男主角演技較好,卻一臉孩子氣。Michael Bay 拍《珍珠港》(Pearl Harbour) 的愛情戲不感動,戰爭畫面好,劇情卻異常粗疏,看到一半已經教人有度日如年之感。《變形金剛》單靠官能刺激支撐大局,只是兩幫機器人外形相似,尤其是麥加登和手下星星叫 (Starscream) 最相似。到最後兩派大戰,情況實在有點混亂。說起麥加登,在本片造型從卡通片時代的曲尺手槍連瞄準鏡變成了飛機,看來就是不爽。但我想這改變有理,保持原作造型,麥加登就不能獨立自主地攻擊了。

至於機器人與人類的友誼,以大黃蜂 (Bumblebee) 與男主角之間的着墨最多,餘下只有男主角回家尋找重要線索一幕,機器人的人性比較濃厚。認真挑剔的話,《變形金剛》的對白其實有點造作,但笑料絕對能迎合大眾口味。我把腦袋丟在一旁才進場,有幾幕也笑得開懷。電影配樂平庸,但音響效果出色,特技教人目不暇給。

《變形金剛》卡通片中的機器人造型線條簡單,甚至有點 low tech,機器人面貌比較日本化,像卡通版的星星叫和麥加登就比電影版帥氣。新版的機器人紋理太複雜,有時候甚至連面貌也看不清楚。《變》也算是一齣合家歡電影,死傷是多,卻不見一點血,暴力場面也不多,只有柯柏文 (Optimus Prime) 揮劍斬和麥加登撕碎敵人兩幕罷了。至於演員,竟然見到憑《才子夢驚魂》(Barton Fink) 拿過 Cannes 影帝的 John Turturro 演傻傻的調查員,金像影帝 John Voight 演國防部長。兩人當然稱職,但發揮不多。對於女性觀眾,全場唯一養眼的雄性動物 Josh Duhamel 戲份平均,但一樣沒有發揮。Prison Break 的 拉丁逃犯 Amaury Nolasco 則擔任搞笑大茄(跑龍套也)。

我看下午 4:45 一場,觀眾以20 至 40 歲男性為主。我是因為一份童年回憶而去,撇開感情因素不談,《變》的故事其實大致流暢,沒有明顯冷場,總在適當時候加一點笑料、灑一點淚液激素、安排幾幕追逐或打鬥。以通俗的 A+ 級大片而言,是合格有餘。你別當自己在看 KubrickBergman 就是。

這齣戲一定會拍續集,因為至少還有狂徒星星叫,而且美國總統也一直未有露面,只給你看過他那雙穿了紅色襪子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