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9 December 2015

2015 年第四季觀影小結

四季出門五次,仍看了 37 齣電影,其中 17 齣是在飛機上看的,逾半數是補看今年較早時候沒空去戲院看的電影。

這一季有幾個不同規模的電影節,只參與了亞洲電影節,只看了四五場。另外在飛機上看了兩齣 Audrey Hepburn 主演的電影《龍鳳配》(Sabrina) 和《甜姐兒》(Funny Face)。多年前,替 Harrison Ford 主演的《新龍鳳配》翻譯字幕,悶極,一直不明白何以要重拍。看完原作,更覺得「新版」爛透。

這一季公事繁忙,停止了寫觀後感,積欠的大概都不會補寫了。明年希望可以積極一點,但即使動手,也只會以很簡約的方式記一下。

第四季自選電影前十名(不包括舊片):

1 《山河故人》
2 《Amy》
3 《100 円的愛》(百円の恋)
4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5 《福爾摩斯的最後奇案》(Mr. Holms)
6 《百日告別》
7 《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
8 《末日先鋒:戰甲飛車》(Mad Max: Fury Road)
9 《惡童本色》(Freistatt)
10 《換諜者》(Bridge of Spies)

Saturday 3 October 2015

火星任務

《火星任務》(The Martian),2015 年

2015 年 9 月 30 日,AMC 又一城

導演
Ridley Scott

編劇
(原著小說)Andy Weir
(改編劇本)Drew Goddard

演員
Matt Damon、Jessican Chastain、Jeff Daniels、Chiwetel Ejiofor、Sean Bean、Michael Peña 等

故事
六個太空人探索火星,突然颳起狂怒風沙,撤離時發生意外,眾人以為植物學家 Mark(Matt Damon 飾)已經罹難,隊長 Melissa(Jessica Chastain 飾)讓宇航船起錨返航,NASA 在地球公布 Mark 已死,還風光大葬。原來 Mark 只是受了傷,他開始在火星上求生,設法解決糧食問題。後來 NASA 知道 Mark 仍然生存,設法營救,但計劃曾經瀕臨流產。一輪辦公室政治交鋒,Mark 的隊友決定「叛變」,主動加班一年多,配合「強國」的技術支援,採取有風險有方案,折返火星拯救 Mark……

觀後感
看《星球大戰》是為了官能娛樂,對《火星任務》也該一視同仁。科幻片不同科學紀錄片,無謂刻意求真,這樣看《火》片就不會有什麼問題。Matt Damon 的角色背景朦朧,編導只讓觀眾集中注意主角在太空的經歷。末尾隊友在太空拯救 Mark 一幕,令人想起《引力邊緣》(觀後感),拍攝水平一樣高,但氣氛不盡相同。

《火星任務》有正能量,大部份時間氣氛輕鬆,Matt Damon 演得揮灑自如,提名金球獎的機會挺高,奧斯卡則 50/50。全片最驚險的一段集中在首二十分鐘,手術床那一幕讓人想起導演舊作《異形》和《普羅米修斯》(觀後感)。

Ridley Scott 有深厚美術功底,《火》片的視覺效果和場景設計甚有水準,情節鋪演很有效率,但整齣電影流於平面,略欠神采。

之前《引力邊緣》借用了天宮一號解困,《火星任務》中 NASA 的營救方案遭遇挫折,也幸得國家航天局出手相助。這麼得體地去賺人民幣,演局長的卻不是國內演員,而是邵氏武師出身、已經淡出幕前快將七十的香港電視演員高雄。

去年《銀河守護隊》(觀後感)採用大批 Disco 舞曲,很受歡迎,《火》片也有這麼一着。近年成了電影歌曲寶藏的 David Bowie 再次發功(《希魔撞正殺人狂》用了《Cat People》,《少年自讀日記》用了《Heroes》,《發夢王大歷險》和《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 van》用了《Space Oddity》等等),配合劇情,一曲《Starman》畫龍點睛。

Thursday 1 October 2015

2015 年第三季觀影小結

去三個月出門不多,也少看電影,新片和老電影加起來才不過 17 齣,很多看完還沒寫觀後感(甚至已經忘記去日本時在飛機上有沒看過電影)。打算以一個省時的方式補寫積欠下來的 18 場戲。

第三季看的三齣舊戲《愛情萬歲》、《舊歡新寵》和《一夜風流》都不錯,新片中比較出色的並不多。

第三季自選電影前十名(不包括舊片):

1 《刺客聶隱娘》
2 《來自星星的 PK》(PK)
3 《職業特工隊:叛逆帝國》(Mission: Impossible – Rouge Nation)
4 《我和 Dior 的華麗邂逅》(Dior and I)
5 《我是路人甲》
6 《流離所愛》(Love is Strange)
7 《幸福魔天輪》(Hungry Hearts)
8 《情迷失控點》(Irrational Man)
9 《黑手家族》(Anime Nere)
10《火星任務》(The Martian)

Wednesday 2 September 2015

刺客聶隱娘

孝賢憑《刺客聶隱娘》在今年的康城電影節贏得了最佳導演獎,女主角舒淇既是當今華語電影圈的知名女星,也是侯導認為飾演此角最理想的人選。電影未公映,已經教許多人期待;公映之後,影評全面推舉。我這電影消費者不學無術,喜歡或不喜歡,都是個人感覺。

這戲,拍得好,也不難懂。

聶隱娘原為唐代裴鉶所著傳奇,原文(白話文譯本)是一千字左右帶點神怪色彩的短篇。侯孝賢將之搬上銀幕,片首字幕說,編劇的是鍾阿城、朱天文、謝海盟。讀了原著,再看電影,說《刺客聶隱娘》是原創劇本也不為過。電影保留了原著部份的人物、情節、細節,但好多地方都改頭換面了。

故事說,道姑(許芳宜 飾)帶走隱娘(舒淇 飾)並收為徒,授以武藝,業成,道姑讓隱娘當刺客,但隱娘一次心軟,道姑要她忘情去愛,派她返鄉刺殺表兄、如今已成一大藩鎮之主的田季安(張震 飾)。隱娘之父(倪大紅 飾)奉季安之命護送小舅調任新職,途中遇上刺客,幸得流落大唐的倭人磨鏡少年(妻夫木聰 飾)和隱娘所救,隱娘並打退殺手精精兒。另一方面,季安元配元氏(周韻 飾)知道丈夫寵妾瑚姬(謝欣穎 飾)懷孕了,便讓空空兒下毒手……

《刺客聶隱娘》全片對白不到兩百行,主角聶隱娘更是寡言。對白多為文言,造型考究,可演員並不全以古人風貌作鑑,唸白、表情,常見時人氣度。原著不乏談奇述異,電影僅讓空空兒施展了一下法術。

《刺》片不是武俠片,沒有探討武俠精神,打鬥少,紮實,點到即止;《刺》片更像愛情片,還有一點政治,聶隱娘是個渴望跨出樊籬的姑娘。

田季安跟隱娘青梅竹馬,二人本有機會成為一對,隱娘似乎也對季安有意,甚至沒有忘情。可因政治考量,一切告吹。另一方面,季安之母本為朝廷公主,為招安遠嫁藩鎮,鬱鬱而終。道姑原是季安之母的攣生姊妹,同樣出身朝廷,口說事天,實在仍拈政事,派隱娘殺姪子,也有政治因素。而田季安跟已出三子的元配關係和順,並有愛妾瑚姬,可他不知道元配另有身份。田元氏妒忌瑚姬,也對藩鎮政事有看法,跟空空兒一伙有秘密勾當。

梳理一下,便發現《刺》片對白雖少,劇情毫不單薄。

隱娘命運不可自決,直到遇上笑容如陽光燦爛的磨鏡少年才促成變化。最後拜別道姑,師父不罷休。隱娘以行動說明,她非不能,而實不為。

《刺客聶隱娘》的場景、美工、攝影、聲效和配樂都有一流水準,特別是攝影,好多雲霞霧露,可遇而不可求。

Monday 31 August 2015

三城記

港來往北京的航程大約三小時,趁出差把握機會看了三齣戲,包括在 HKSIFF 錯過了的印度電影《來自星星的 PK》、五月出門時沒看的《明日世界》(Tomorrowland;確實通過免費渠道看就好),還有借快速搜畫完成的《我和 Dior 的華麗邂逅》(Dior And I;看完特別想買片中 Raf Simons 常穿的那件外套)。但這些電影都得讓路,先得說說昨天看的《三城記》,只因不吐不快。

張婉婷(和他伴侶羅啟銳)的產量不算多,但作品一向保持不錯的質素。從製作和拍攝技法看,《三城記》的水準僅屬中上,不少地方讓人聯想起《秋天的童話》或《玻璃之城》(曾經大熱的《歲月神偷》也令人有這種感覺)。整體而言,教我有些失望。

片名中的「三城」指安徽的蕪湖、上海和香港。男主角房道龍(劉青雲 飾)妻子病歿,帶着兩個兒子,遇上丈夫因戰禍喪生,帶着兩個女兒回鄉投靠老母的新寡陳月榮(湯唯 飾)。二人在安徽相遇、失散,後於上海重逢、再分開。多年過去,最後相約在香港重聚。據說,編導希望通過這個故事,描寫戰後第一批南來的內地同胞怎麼在香港開始新生活。然而,看到片末,完全感受不到電影有這個意圖,因為有關男、女主角,以及其他角色在香港的生活和掙扎的戲分非常少,更絕對談不上深刻。

全片的關鍵信息到在片末時亮出幾段介紹劇情的字幕才豁然明白:原來《三城記》是影星成龍父母的愛情故事。成龍原名陳港生,其父本姓房,因為國共內戰逃至南方,為掩人耳目而改跟愛人姓陳。據劇情介紹,房、陳二人在香港重聚後正式成婚,並誕下屬於二人的孩子,因為香港出生而名「港生」。

看《三城記》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有關電影背景的資料。看後發現影片儼如為房氏立傳,突然一陣鬱悶湧上心頭。

此外,片中對於國民黨的描寫也傾向負面(近年有內地資金而內容涉及國共兩黨的電影都是這樣,例如梁朝偉和周迅合演的《聽風者》),像房道龍在安徽老家時替國民黨做特工,上級無能,且陰陽怪氣。到國民黨敗走,將要撤出大陸之時,便到處清黨。及至陳月榮偷渡來香港,房道龍重遇當年屢要將他置諸死地的特務上司,終於還是以德報怨。勿論是不是人生如戲,或房、陳的往事真的比戲劇更加戲劇化,在如今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氣候下看《三城記》,不免令人有點浮躁。

Monday 24 August 2015

未完的電影

過一齣戲,都設法寫一下觀後感。

從五月到現在,看過的電影不算多,中間的差旅和私事比較多,進入了對寫作感到倦怠的周期,至今已經累積九齣電影的觀後感未寫。對我來說,它們都是未完的電影。

有五齣是在飛機上看的,其餘則是在一些電影展作特別放映時看的。

今年夏天真的悶,沒有很多好看的首輪電影。

九月回來,趁記憶還沒完全消失,要趕快寫完這一批看過的。

Tuesday 18 August 2015

幸福魔天倫

年終於在大銀幕看了《魔鬼怪嬰》(觀後感),沒有預期那麼多的恐怖場面,但氣氛、美工、演員都很精彩。而這齣改編自小說的意大利英語片《幸福魔天倫》(Hungry Hearts) 讓人聯想起《魔》片,導演兼編劇 Saverio Costanzo 在有意或無意之間模仿了《魔》片,技藝顯然不在同一層次,但以今天的眼光去詮釋,倒有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Jude(Adam Driver 飾)和 Mina(Alba Rohrwacher 飾)在一個挺尷尬的情況下於紐約市邂逅,然後交往,因為 Mina 懷孕而決定結婚。Mina 是意大利人,原本在領使館工作,沒有什麼親人。跟 Jude 結婚後,開始融入對方的生活圈子。懷孕初期,Mina 常常做一個怪夢,後來又聽靈媒之言,開始沉迷身心淨化,戒吃肉類,連素食也少碰。醫生告誡她,婦孕要吸收足夠的營養,她還是不為所動。終於把兒子生下來,Mina 變本加厲,「小心」餵養孩子,整天窩在家,不讓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小兒營養不足,越見皮黃骨瘦。Jude 跟 Mina 爭吵,但見對方無依,又於心不忍。終於 Jude 那帶點控制慾的母親 Anne(Roberta Maxwell 飾)發現問題,力勸兒子,Jude 也開始忍無可忍,採取行動,沒料到瘦弱的 Mina 反擊,最後釀成無法彌補的結果……

飾演 Jude 和 Mina 的美國男演員 Adam Driver 和意大利女演員 Alba Rohrwacher 憑本片摘下去年威尼斯電影展最佳男、女主角獎。

Mina 顯然受到怪夢困擾,見完靈媒,產生了一個「想法」。編導沒有渲染 Mina 的怪夢,全片只有一幕,但在後來以不同的方式營造詭異的氣氛,讓觀眾覺得,那個怪夢可能跟什麼鬼神力量有關。但看到電影完場,一直沒有任何鬼怪現身。倒是人的心魔在肆虐。

Anne 有控制慾。Jude 離家自立後,不喜歡跟媽再有很多的接觸。Anne 並沒有停止操心兒子。她的關懷曾經為事情帶來一點曙光。某程度上,Jude 也把 Anne 視作救星。但 Anne 的心魔終於再次現身,並跟母愛混淆了。

《幸福魔天倫》是低成本製作,用 DV 拍攝,沒有什麼資源花在美工和造型上,多以燈光 / 光線去營造氣氛。影片全靠演員去支撐。三個主要演員都表現得很不錯。

Monday 17 August 2015

特務型戰

覺得英國導演 Guy Ritchie 有小聰明,但未算鬼才,能拍出「怪雞」小趣,但整體格局總差一些,最新一齣電影《特務型戰》(The Man From U.N.C.L.E.) 從 1960 年代同名特務電視劇改編而成,還是一樣。

有人說,Guy Ritchie 特別會拍 bromance(且譯「兄弟激情」) ,從《夠薑四小強》(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到兩集《神探福爾摩斯》電影,可見一斑。《特務型戰》也帶這份色彩。

電影偏向通俗路線,有動作,也有搞笑,故事背景在半世紀以前,自然有懷舊風,從美工造型到拍攝手法,例如分割鏡,都是那個年代間諜特務片的特色。故事說,野心家以新技術製造出核彈頭,美國和前蘇聯罕有地攜手合作,派出特英特務去阻止,同時也各自暗中設法取得技術,好能在軍事競賽中搶先一步。美國派出的 Solo(Henry Cavill 飾)英俊風流,在二戰時參軍,之後成了大盜,後來落網,跟中情局達成協議,轉當特務。前蘇聯則派出精英特工 Illya(Armie Hammer 飾)。Illya 文武雙全,但因為父親的政治背景和母親的一些風流韻事,而導致心理障礙。Solo 和 Illya 同時潛入東德帶走關鍵人物的甥女 Gaby(Alicia Vikander 飾)時相遇,打了一場。後來再見,竟然變成搭檔。二人和 Gaby 喬裝到意大利潛進野心家地盤,對頭的首領是高大的蛇蠍美人 Victoria(Elizabeth Debicki 飾)……

這戲算是拍得賞心悅目,主要角色都由俊男美女來演,連不少配角也十分養眼,例如演蛇蠍美人的花花公子丈夫那個 Luca Calvani。幸好銀幕上有好風光,不然電影就是 B 級貨。編劇想把故事寫得峰迴路轉,但結果卻拖泥帶水。後段兩男主角發現局中有局,從劇情到演繹都不夠乾脆,打了折扣。結局擺明留下伏線,票座收入好便開拍續集。

新「超人」Henry Cavill 戲份最重。他真的帥,卻差一點明星丰采,那是自信、冷靜和風霜。他演的 Solo 應該也包含這三個特徵,他大概也明白,就努力地「演」了出來。Armie Hammer 有少許配戲的感覺。他像一枚教人驚喜的煙花,最初沒人注意,在《社交網絡》(觀後感)突放異彩,之後機會不斷,卻仍然沒能有所突破。至於兩個女角,瑞典裔的 Alicia Vikander 比較搶鏡頭。看過她兩齣電影,《皇家風流史》(觀後感)表現不過不失,去年的《智能叛侶》(在飛機上看,還沒寫觀後感)演女機器人,有點光芒。

Tuesday 11 August 2015

職業特工隊:叛逆帝國

十有三的 Tom Cruise 原來已經出道 35 年。翻查一下資料,他主演 / 參演的電影,我看過其中一半,最新的一齣便是這個《職業特工隊:叛逆帝國》(Mission: Impossible: Rogue Nation)。上一集《職業特工隊:鬼影約章》(觀後感)讓這個系列電影重生,賣座和口碑都好。當時也曾經傳出,繼續拍下去的話,可能會由上集新加入的 Jeremy Renner 接棒,「老湯」會淡出。可是三年半之後,《職》第五集公映,主角依然是 Tom Cruise,看完也實在認為,假如他不拍了,便不知道由誰來演主角。

回看整個《職業特工隊》系列電影,1996 年拍出第一集,至今重看,仍然精彩。第二集(2000 年)讓吳宇森執導,他的暴力美學和個人風格碰上 Tom Cruise,令雙方都水土不服,部分觀眾看完甚至會吐。2006 年第三集到中國大陸取景,我棄權了。上一集帶着懷舊的心情去看,卻有驚喜。

《職業特工隊》可算黑色間諜片,大部分角色心懷不軌。不聽令、不妥協的主角 Ethan Hunt(Tom Cruise 飾)不按牌理出牌,但料事如神,總是運籌帷幄。今集講他和一班隊員和在中情局工作的 William Brandt(Jeremy Renner 飾)合作。執行任務期間,Ethan 發現一個神秘組織,似乎在世界各地搞煽動,圖謀不軌。中情局長 Alan(Alec Baldwin 飾)不相信有什麼神秘組織,更認為 Ethan 和一班職業特工的做事手法大有問題,要永久除名。與此同時,Ethan 繼續追查神秘組織,遇上謎樣女子 Ilsa(Rebecca Ferguson 飾),後來發現此女原來是英國派去滲透調查神秘組織的特工。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神秘組織的頭目 Solomon(Sean Harris 飾)另有更大陰謀,Ethan 和隊員看似處於下風……

有人批評此片故事複雜,但毫無頭腦的間諜片又有啥意思?今集故事多線齊發,包括特工 Ethan、中情局局長、女特務 Ilsa 和神秘組織等。劇情總游走於合作和背叛之間,故事緊湊,但不算複雜,而且拍得條理清楚。動作場面也拍得乾淨利落,緊張而不泛濫,而且多以實景拍攝,更加刺激。

電影由 Christopher McQuarrie 執導,Tom Cruise 主演的《烈探狙擊》(Jack Reacher;觀後感)也是由他導演,另一齣《異空戰士》(Edge of Tomorrow) 他則寫劇本。整體看來,《職》片不賣弄花巧。

Tom Cruise 是個自戀的演員(劉德華跟他像兩生花),但看完《職業特工隊:叛逆帝國》,必須佩服他,其身手比很多演出漫畫英雄電影的年輕主角好得多,演技夠班,依然有明星魅力(Jeremy Renner 正欠這個,演得再好,也很難當英雄或主角)。也許,對 Tom Cruise 來說,奧斯卡終究是個夢,或者只會拿一尊榮譽小金人作安慰獎,但期末作結時,他會在影史留名。

Thursday 16 July 2015

不是冤家不聚頭

多人誤以為《逐個捉》是甘國亮編劇和監製的電視劇,因為不少角色人物的設計和對白都有甘氏作品的風格。看完真正由甘國亮製作的劇集,自會發現當中的差別。1979 年推出的短篇劇《不是冤家不聚頭》,可算是經典的吵架戲,既有兩個女主角汪明荃和馮寶寶的對手戲,也有一班可觀性很高的女配角黃曼梨、陳嘉儀、白茵、鄭孟霞、黃文慧、莊文清。兩個男主角林子祥和石修,較搶鏡頭的竟然是當時剛開始唱廣東歌不久的林子祥。多年前買不到這齣劇集的 VCD,最近補購了 DVD,但看完「一肚子氣」,文末再談。

《不是冤家不聚頭》的主角是兩對年輕夫婦。戚甜兒(汪明荃 飾)和詹旭和(林子祥 飾)屬中產上層,戚是美麗少婦,沒有工作;詹為人洋化,在洋行上班。宣成功(馮寶寶 飾)和招志大(石修 飾)是電視台配音員,工作忙碌,算是小康。戚、宣二人為着不同的原因,循不同的渠道向未婚產子的阿芳買下阿芳的寶寶當自己的孩子。阿芳產後遠走泰國,孩子送到她外婆霞姨(鄭孟霞 飾)工作的託兒所去。兩對夫婦在託兒所碰頭,開始寶寶爭奪戰。更巧的是,他們都買了新房子,竟然毗鄰而居。甜兒的姐姐勤兒(陳嘉儀 飾)常替妹妹出主意,卻越幫越忙。成功的惡婆婆(黃曼梨 飾)要帶孫兒,老跟成功針鋒相對。旭和在英國公幹大半年後回來,他姑姑(白茵 飾)在旁煽動,懷疑甜兒根本沒有懷孕,或是孩子不是旭和親生的。成功忙於應付惡婆婆外,還有配音組同事(黃文慧 飾)處處針對她……

甘國亮親自編劇,很花心思去寫對白和塑造角色性格。我說,《不》是一齣「情趣劇」。甘國亮以作者的身份去寫他感興趣的人情倫理,別人也知道也會寫的,他總另闢蹊徑,大肆鋪墊,九曲十三彎,結果與別不同,那見其創作能力和創作自由同樣的高。也可能是因為他非常強調自己的一套,每齣劇集都盡力保存完整而統一的個人風格,他的連續劇都屬短篇(五至十集;《無雙譜》則由三個五集的故事組成)。等到他終於開拍長篇劇《輪流傳》(原計劃拍攝八十集),電視台給他提供強大的編劇(杜良媞、譚嬣、李茜、方令正等)和導演(杜琪峰、霍耀良、徐遇安、賴建國等)班子,五旦(李司棋、李琳琳、鄭裕玲、黃韻詩、森森)配五生(鄭少秋、黃錦燊、林嘉華、林子祥、石修),還有很多精彩的配角(如李香琴)和客串演員(葉德嫻、陳百強等),可惜走背運被迫腰斬。

《不》劇的兩對夫婦各有特色。戚甜兒和詹旭和生活洋化,經濟條件好,也顯得有品味。宣成功和招志大的起居生活接近一般市民大眾,但從事非常小眾的工作,看來也不落俗套。人物對白大量使用廣東俗語,生動活潑。另一方面,因為對白多,場景變化不大,也帶點舞台劇色彩。

這是馮寶寶在 TVB 拍的第三齣電視劇,頭炮是前一年跟黃杏秀合演的《一劍鎮神州》。當時年紀小,覺得怎麼這個男主角(馮寶寶反串演南宮逸)有點像女人(1980 年代初看陳儀馨反串演《哪吒》,我則以為哪吒是女娃)。後來讀一篇訪問稿,馮寶寶說甘國亮找她拍《不是冤家不聚頭》時,讓她選演戚甜兒還是宣成功,她反讓年紀和電視年資都比她深的汪明荃先選。馮寶寶說,她不會吵架,但看她在劇中跟黃曼梨一場場的對罵戲,倒教人賞心悅目。馮寶寶的確是天才演員,拍《不》時才 25 歲,但演技爐火純青。然而,也可能是她出道早,已現風霜。比較之下,汪明荃略顯造作,但正好配合戚甜兒有點驕縱的性格。她跟馮寶寶的對手戲有高手過招之感。演《不》劇時,汪 32 歲,氣質仍然非常好。

林子祥在香港娛樂圈發展,以唱英文歌出道,拍的電視劇絕大部份是甘國亮的戲。他的外型和氣質跟當時的電視藝員截然不同,加上他的冷笑匠風格,出奇的討好。相比之下,石修便平平無奇,只靠多次脫衣來吸睛。

前輩演員跟當紅一輩同場,節奏和風格的差別便十分明顯。黃曼梨和鄭孟霞在劇中勉強算是一動和一靜。她們沒有汪明荃和馮寶寶的強勇狀態,但唸對白的節奏和語調架式十足(或恰到好處)。陳嘉儀、白茵和黃文慧也是精點,她們的角色和演繹 camp 味滿溢。說實話,記得《不是冤家不聚頭》這戲,部份原因是黃文慧那誇張討厭的角色。

文首說,看完 DVD 很火,是因為 DVD 竟是刪節版本,只得四集,但《不》本來共八集。也就是說,付一百多兩百塊錢買的只是原版一半的內容!DVD 封套上倒寫着「共四集」(買的時候記不起《不》劇共多少集,也沒想過要查證),可以辯稱「沒有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但越看越覺得不對勁。這問題應該源自多年前首次推出 VCD 時,電視台為了遷就 VCD 光碟的容量,對很多劇集重新剪接(實際上是「刪剪」)。據稱,當年不少觀眾已經去函投訴。如今重新發行 DVD,電視台該逕直採用當年發行 VCD 的刪剪版本,既沒有接納觀眾的意見,也懶得重新製作。有趣的是,《不》劇八集足本目前可以在 TVB 的官網 myTV 中免費收看。我是後來在那裏補看原版的。

比較原版和刪剪版本,DVD 幾乎完全刪掉宣成功和招志大在配音間工作的戲份。基本上,DVD 版本完全找不到黃文慧的蹤影。汪明荃和林子社那一對也刪去不少夫妻交談的戲份,這大大削弱了後段戚甜兒和詹旭和婚姻出現危機的故事張力。另外,一些小情趣 / 細節也在 DVD 版本中失掉了。舉例說,陳嘉儀演的戚勤兒三次對不同的人說「給我一杯熱的」,編導旨在塑造其大大咧咧的性格,但在 DVD 版本中卻只剩一幕,完全失去了原意。整體來說,DVD 版還算完整保存劇情骨幹元素,節奏是更明快,但顯然閹割了創作人不少的心血。會掏腰包買這些舊劇集 DVD 的人大概不會介意劇情節奏有點慢。大家就想懷舊,那是大家懷念的美好的舊人舊物。

Tuesday 14 July 2015

流離所愛

國聯邦最高法院在 2015 年 7 月 2 日裁定同性婚姻在美國全國合法。Ira Sachs 編劇和導演的這齣《流離所愛》(Love is Strange) 也以同性婚姻為背景。沒看他的前作《為你流的淚》(Keep the Lights On),是因為看完本事,覺得自己無法投入到那個故事的世界裏。《流離所愛》由兩個分別來自英、美有名氣的熟齡男演員擔綱,故事比較通俗,也好像很久沒去電影院了,便買票去看。

Ben(John Lithgow 飾)和 George(Alfred Molina 飾)是一對相交近四十年的同性戀人,住在曼哈頓的公寓。等到同性婚姻合法,兩人正式結婚。Ben 退休了,是個畫家。George 在一家天主教學校當音樂老師。儘管他們的同性戀關係早已公開,George 在結婚不久後,便遭學校辭退,因此無法負擔房租。二人被迫分居,各自投靠親戚和朋友。Ben 搬到姪兒 Elliot(Darren Burrows 飾)家裏,跟姪媳 Kate(Marisa Tomei 飾)和姪孫 Joey(Charlie Tahan 飾)相見好,同住難。George 搬到當警察的年輕朋友 Ted(Cheyenne Jackson 飾)家裏,也好不了多少。Ted 家中常開派對,人來人往。Ben 和 George 聚少離多,並覺得自己成了親朋的負擔。幸好 George 遇上好心人 Ian(Christian Coulson 飾),有望解決居住問題,可惜好景不常……

《流離所愛》不在探討同性婚姻問題,而是談一對愛人被迫分開居住,加上寄人籬下,會遇上什麼問題。劇本倒是平實,情節也合理,尤其是 Ben 在姪子家裏的遭遇,沒有什麼很誇張、煽情的描寫。然而,換個角度,電影有點平淡,節奏略見緩慢。

George 遭學校解雇,主要是因為教會的壓力。這一段並沒有拍得很戲劇化,僅以一封信件的獨白來收結,非常含蓄。也許編導有意低調處理,不想因為大鳴大放而教部份觀眾覺得反感。

兩個主角都演得不錯,但未至於教人拍案。他們的戲看得不多,又對 John Lithgow 感到陌生一些。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多年前的處境喜劇《3rd Rock From the Sun》,他演搞笑外星人,的確出色。Alfred Molina 的戲看得多一些,曾在《蜘蛛俠》系列電影演過歹角,也在《少女失樂園》(An Education) 演慈愛父親。他在英國出生,有西班牙、意大利等血統,氣質和口音滿有英國風格。女角方面,飾演 Kate 的 Marisa Tomei 得過奧斯卡女配角獎,戲分不少,也演得不錯。最近三四年她拍戲多了,對她在《選戰風雲》(觀後感)演攪局政治女記者印象較深。

Thursday 9 July 2015

逐個捉

近較少看電影,但看了兩齣三十幾年前的電視劇《逐個捉》和《不是冤家不聚頭》(1979)。兩個劇集多年前推出過 VCD,賣完便一直沒有再版。前幾年,比較受歡迎的《輪流傳》、《山水有相逢》和《無雙譜》發行了 DVD。最近就有《逐》和《不》。我正期待《神女有心》和《孖生姊妹》重新推出影碟。

《逐個捉》全劇共 10 集,在 1981 年播出。《逐》的故事主題和拍攝手法有別於主流,但並不是甘國亮的作品。編導人員包括杜琪峰、海滴(編劇)、霍耀良等。

故事說,風度翩翩的富商兼電影鉅子莊志仁(石堅 飾)從外地返港,各路人馬懷着不同目的紛紛求見,包括女導演倪金花(鄧碧雲 飾)、性感女星夏琳琳(鄭裕玲 飾)、新晉武打演員戴馬素(林嘉華 飾)和他老父(俞明 飾)、娛樂記者蒙妮坦(馮淬帆 飾)、息影紅星白芙蓉(李司棋 飾),還有私家偵探包查禮(夏雨 飾)。莊的律師楊鐵令(黃曼梨 飾)和秘書孫露絲(黃文慧 飾)邀請各人到離島別墅度假兼跟莊見面。島上氣氛古怪,莊的兒子莊定先(秦沛 飾)和幼女曉彤(陳復生 飾)都怪裏怪氣。後來,眾人救了溺水的彈弓仔(張國強 飾),不久莊便離奇失蹤……

多年以前,倪金花和白芙蓉曾經為莊志仁爭風吃醋。多年以後,兩人同樣為了錢而來找莊志仁。夏琳琳和戴馬素為了事業來見莊志仁。包查禮為了替包租婆(陳立品 飾)向莊志仁追討退休金而來。蒙妮坦則懷疑莊勾引他老婆(南紅 飾),帶了各種殺人工具,準備對付莊。

《逐個捉》全劇最好看的是第一集,介紹各個人物出場,性格鮮明,一些角色說話針鋒相對,尖酸幽默。劇情發展下去,戲份開始分散。主線莊志仁失蹤,以及各人求見莊的動機陸續揭曉,沒有開始時那麼緊湊、懸疑,連笑話也有點褪色。

這劇集最大的亮點是演員,其中鄧碧雲、李司棋和鄭裕玲最搶鏡頭。鄧碧雲人稱「鬼馬旦后」。論角色,倪金花一角在劇中未算最突出,但鄧更換戲服的次數冠絕同劇演員,其表情、唸白都表現得爐火純青。李司棋一人分飾母女二人,性格鮮明。她拍《逐個捉》時三十歲,演女兒時仍帶一點少女神韻。鄭裕玲演夏琳琳,其角色的造型、性格,以及演繹方式,十足她 1987 年在甘國亮編導電影《神奇女兩俠》演的梁好逑。

男演員方面,林嘉華演武打演員,之前他在麗的電視出道時拍《巨星》已經演過,但那不同於《逐》的搞笑演出。秦沛佔戲不多,但他演個患精神分裂症的中年漢,倒也出色。1986 年他在其弟爾冬陛執導的《癲佬正傳》扮演精神病康復者,拿下了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比較之下,在中後段戲份較多的張國強,除了有一兩幕犧牲色相外,表現乏善可陳。

今天重看《逐個捉》,難免發現劇情有很多犯駁的地方,或者流於一廂情願,但它仍甚具觀賞價值,主要是看演員高水準的表現。此外,觀眾也可見幾十年前,本地電視劇的題材和拍攝手法,實在比今日前衛得多。

Saturday 4 July 2015

2015 年第二季觀影小結

二季看了 30 場電影,有一半在四月看。五六月差旅多,想看和看了的電影也不很多。30 齣電影中,9 齣在飛機上看。而在這 30 齣電影裏,竟有 1/3 是舊片(有三年或以上的歷史)。六月初的差旅之後,工作一直比較忙,加上之前整整一個月沒怎麼寫,目前對寫作仍然有點倦怠。數一數,還有八齣電影未寫觀後感。

在上一季,覺得好看的電影大多是老電影,好像《魔宮艷舞》《娘‧妻‧母》《老千計狀元才》《後窗》《男人之苦寅次郎芙蓉花》《畢業生》等。特別精彩的新片不很多。看了今年暑假有哪些電影公映後,第三季可能也是比較平淡的一季。

第二季自選電影前十名(不包括舊片):

1《第四公民》(Citizenfour)
2《伊朗的士笑看人生》(Taxi)
3《紙月人妻》(紙の月)
4《直擊殭屍屋》(又譯:低俗殭屍玩出征;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
5《念念
6《墮落星圖》(Maps to the Stars)
7《歌舞伎町 24 小時時鍾酒店》(さよなら歌舞伎町)
8《瘋戀佳人》(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9《Mr. Turner
10《智能叛侶》(Ex Machina)

Tuesday 30 June 2015

瘋戀佳人

有讀過英國文學,第一次接觸英國文豪 Thomas Hardy,是近二十年前看改編自其小說《Jude and Obscure》的《絕戀》(Jude),由 Kate Winslet 和 Christopher Eccleston 主演,一個很悲慘的愛情故事。然後知道 Roman Polanski 的《黛絲姑娘》(Tess) 也是 Hardy 的作品,但片長三個小時,至今還沒有興致嘗試把 VCD 翻出來看。再想起 Hardy,竟是前陣子看爛片《格雷的五十道色戒》(觀後感),女主角跟男主角初次會面,她說自己喜歡 Thomas Hardy。於是,到看《瘋戀佳人》(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時,雖然是一齣把經典文學作品拍得踏實正經的文藝片,卻不自覺將它和《絕》和《格》兩片暗暗比較。

此片原來早在 1967 年已經搬上過銀幕一次,當時港譯《冷暖情天》。舊版的演員和他們的造型略勝一籌。至於演繹,還得看過舊版的影片才能評論。這是個一女三男的四個戀愛故事。《冷》片的女主角 Julie Christie 自然比新版的 Carey Mulligan 高雅漂亮(不是說 Carey Mulligan 俗氣,她是我欣賞的年輕女演員之一)。至於三個男主角,《瘋戀佳人》由比利時男星 Matthias Schoenaerts 飾演牧羊人 Gabriel,其造型固然粗獷硬朗,但同時忠義得體。只是從角色性格到個人外表,他明顯比另外兩個男角出色太多,看下去便覺突兀。

另外兩個追求女主角的男人,一個是富紳 Mr. Boldwood,據說曾受情傷。新版英國男星 Michael Sheen 也很得體,但舊版已故澳洲男星 Peter Finch(憑《電視台風雲》(觀後感)身後贏得奧斯卡影帝)更具型格。至於以美色勾引女主角的軍官 Troy,新版的 Tom Sturridge 稚氣未脫,演技也普普通通。此角該是三男之中外表最富吸引力的一個,但在《瘋戀佳人》中,明顯被 Gabriel (Matthias Schoenaerts) 比下去。舊版的 Terence Stamp 對板得多。年初公映的《大眼睛奇緣》(觀後感)中,Terence Stamp 演冷酷藝評人,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瘋戀佳人》由丹麥導演 Thomas Vinterberg 執導,拍過 Dogme 95 奠基之作《家變》(Festen),還有近期回勇的《誣網》(觀後感)。這回執導《瘋》片,題材和拍攝風格都教人有點意外。

女主角 Bathsheba(Carey Mulligan 飾)父母早亡。她受過教育,投靠親戚,碰上了牧羊人 Gabriel(Matthias Schoenaerts 飾)。Gabriel 很快來提親,數說自己有多少田地和羊隻。Bathsheba 卻說,想找一個馴服得到自己的男人。不久 Gabriel 意外失去了所有財產,Bathsheba 卻突然承繼叔叔的遺產,當上了農莊主人。因緣際會,Gabriel 到了 Bathsheba 的農莊打工,女尊男卑的主僕關係成為二人感情的障礙。這時候,Bathsheba 遇上鄰居富紳 Mr. Boldwood(Michael Sheen 飾)。Boldwood 是個單身漢,是鎮上最有錢的人,也是整個故事的悲劇人物。Bathsheba 在情人節寄了 Boldwood 附有暗示情詩的賀卡,Boldwood 對 Bathsheba 已有好感,決定求婚,冷不防那只是少女給他開的一個玩笑。但 Boldwood 已經豁出去,決定終身守護和等待 Bathsheba。Bathsheba 是 Boldwood 唯一的選擇,鎮上其他女人根本無法進入 Boldwood 生活的圈子。Boldwood 富有,但 Bathsheba 也不缺錢,Boldwood 於她僅是個後備胎。Bathsheba 只是情場新手,遇上英偉軍官 Troy(Tom Sturridge 飾),馬上「束手就擒」。二人結婚後,她才發現 Troy 不事生產,自己更不是 Troy 最愛的人……

此片細節充滿實感。Carey Mulligan 表情很好,她在樹木中被 Troy 揮劍時的威武迷倒的純真,綻放出含苞待放的色慾感覺,尤其出色。美中不足的,是她不是典型的美人胚子。

在這場 Bathsheda 爭奪戰中,Gabriel 一直默默地採取攻勢。其餘兩男有的 Gabriel 也有,但他是以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Boldwood 有財,Gabriel 有才。Gabriel 一直以其務農畜牧的才能忠誠地保護 Bathsheda 的財產。Troy 舞劍攫奪 Bathsheda 芳心,Gabriel 則以刀刺向羊肋,救活垂死的羊群。事實上,Gabriel 的為人也實在好,他勸 Bathsheda 不要玩弄 Boldwood 的感情,觸怒 Bathsheda 並遭解雇,但愛人有難,雖然耍了點性子,他還是願意回去幫忙。在 Bathsheba 和 Troy 新婚之夜,Gabriel 仍着緊農莊的收成,獨自去打點一切。如今導演找了(在三名男角之中)最好看的男星去演 Gabriel,哪有不勝之理?Gabriel 和 Boldwood 同樣深愛 Bathsheba,但 Gabriel 最終成為 Bathsheba 唯一能夠依靠的男人。儘管 Gabriel 不浪漫,但在這場多角戀愛角力/遊戲之後,Bathsheba 也終於成長,明白誰才是她可以/應該選的男人。

若說 Gabriel 是好男人,Bathsheda 則有點壞女孩的味道。她對待 Boldwood 和 Gabriel 的態度,彷彿是她自編自導,操縱那些喜歡她的男人。然而,她無法駕馭 Troy,便受傷倒地。

Thursday 25 June 2015

影評人之選:男人之苦寅次郎芙蓉花

1980 年代初期,有個電影叫什麼《男人四十戇居居》。那是日本系列電影《男はつらいよ》在香港上映時的譯名。當年在彌敦道上的大華戲院常常放映日本電影,依稀記得那裏有放映過。到了千禧年前後,香港有發行商重新推出這系列電影的影碟。那時候有看《電影雙周刊》(2007 年 1 月停刊)和《Disc Jockey》兩本雜誌,忘記了是在哪一本讀到了一篇關於《男はつらいよ》系列電影的文章,然後按圖索驥,買了四五齣戲的 VCD。翻查了一下久沒更新的紀錄,包括了《毋忘我》(1973)、《鴛鴦傘》(1975)、《芙蓉花》(1980) 三齣女主角都是リリー(浅丘ルリ子 飾)的電影(她在 1995 年最後一齣第 48 集再次登場)。這次能在銀幕上看,也是因緣際會。看來,我要去重新搜購一下這系列電影的 DVD 了。

《男人之苦》(男はつらいよ)是日本松竹映画製作共 48 集的喜劇電影( 1969 — 1995 年),也是這系列第一部的片名。山田洋次有份編寫全部 48 集的劇本。除第 3 和 4 集外,他同時執導其餘所有的每一集。拍到第 30 集時,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是世界上最長的系列電影。後來因為主演的渥美清故去(1996 年 8 月),《男人之苦》在 1995 年底公映第 48 集後結束。有說編導山田洋次在拍最完一集的時候,已經知道渥美清得了癌症,而且病情嚴重,所以決定結束《男人之苦》。在渥美清去世後一年,山田洋次特別在 48 集的《男人之苦》電影中挑選出第 25 集《芙蓉花》,拍了一個新的序幕,由寅次郎(成年)姪兒滿男(吉岡秀隆 飾)主演,作為一個特別版重新公映,以紀念渥美清。由此可見,《芙蓉花》對於製作人甚至整個系列電影,都有與別不同的意義。

《芙蓉花》的女主角リリー(浅丘ルリ子 飾)是個歌女,跟寅次郎一樣浪跡天涯。寅次郎每次在外面遊逛完,還有柴又的老家可回,但來自單親家庭的リリー跟母親不睦,基本上長年流離在外,無家可歸。她之前跟寅次郎在北海道兩次相遇。這一次リリー生病,在沖繩住院了,寫信給寅次郎,希望他去探望她。結果,害怕搭飛機的阿寅真的排除萬難去了。兩人在沖繩生活了一段時間,リリー甚至借意向阿寅求婚了,但阿寅貫徹其懵懂性格,繼續錯失機會……

據說,日本人那麼喜歡寅次郎,女觀眾愛他幽默風趣,男觀眾羨慕他總是四處遊歷而不用工作。《男人之苦》這系列電影充滿了浪漫和自由。今趟去了充滿熱帶風情的日本南端沖繩縣,電影也拍出當地的生活和文化。

比寅次郎更坎坷孤獨的リリー,過着自由無拘的生活,追求自尊和愛情,可惜就是無法兼得。也許她跟寅次郎實在天生一對,又同是天涯淪落人,在第 48 集,リリー與寅次郎再次於沖繩相聚,也為寅次郎和他的旅程畫上了句點。

看《芙蓉花》,可見山田洋次對平民生活、人情、傳統和家庭有多重視。

浅丘ルリ子在云云演出寅次郎電影的女星之中,並不是名氣最響的一個,但她演的リリー卻很可能是整個系列電影中最重要的女角。

主演的渥美清儘管貌醜,但他扮演寅次郎,舉手投足,言談動靜,自然散發出一份魅力。雖然他的演藝生命幾乎都奉獻給寅次郎這個角色了,但是把角色演繹得如此爐火純青,既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了。

Monday 22 June 2015

色慾荷李活

名電視劇《色慾荷李活》(Entourage) 從 2004 年至 2011 年播了八季。在香港只於收費電視頻道播放,一直沒有看過。電影版由劇集創作人 Doug Ellin 編劇和導演,抱着一看無妨的心態看了。

據說,電視劇的故事以執行監製之一 Mark Wahlberg 剛出道時的經歷創作而成。片集以男性友誼和現今好萊塢光怪陸離為主題。電影讓五個主角再次聚首。電影明星 Vincent(Adrian Grenier 飾)閃婚閃離,請他的哥兒們 Eric(Kevin Connolly 飾)、Turtle(Jerry Ferrara 飾)和 Johnny(Kevin Dillon 飾)去參加派對。Vincent 致電他的金牌經紀人 Ari(Jeremy Piven 飾),告訴 Ari 他會復出拍片,但條件是必須由 Vincent 自己執導。Ari 找到得州石油富豪注資。Vincent 拍了一年,數度超資,花了一億美元,但一直沒有讓 Ari 和電影公司看毛片。Vincent 再向 Ari 要 1500 萬來完成最後的戲份。富豪 Larson(Billy Bob Thornton 飾)不介意付鈔,但要看過毛片才寫支票,他派兒子 Travis(Haley Joel Osment 飾)去看,卻橫生枝節……

Vincent 和他三個老友,還有 Ari 組成五人幫。Eric 是 Vincent 的好友,兼幫 Vincent 打點工作,有點好色,前女朋懷了他的孩子,但二人分手了。Johnny 是 Vincent 同母異父的哥哥,以演員自居。演技差,為人自大也白癡,但 Vincent 對他照顧有加。Turtle 是 Vincent 的童年好友,當 Vincent 的司機,同時也搞些小生意。在片中,身材矮小的 Turtle 愛上了孔武有力的女摔角手。Vincent 是國際紅星,但在五人幫之中,反而有點面目模糊。最搶鏡頭的,是有情緒問題的 Ari,聰明、果斷,而且極有霸氣。

儘管沒有看過電視劇,卻覺得電影版似乎非常盡力保留電視劇的元素,包括人物性格和表達手法。故事一直圍着五人幫轉,但他們之間的兄弟情寫得很表面,各人的(感情)生活也只屬浮光掠影。雖然影片節奏很快,但看到一半,笑話和劇情已顯重複,開始感到有點累,包括五光十色、紙醉金迷的生活,實在審美疲勞。

Jeremy Piven 演 Ari 最好,他也憑這角色拿過艾美獎男配角獎。我只看過他演英國 iTV 的電視劇《Mr. Selfridge》(觀後感),已經拍到第三季,但只有第一季比較好。《鬼眼》(The Sixth Sense) 天才童星 Haley Joel Osment 變了肥大叔,在本片演個不成器的富二代,表現還行。劇組找他來演,也算一絕。

全片唯一有趣的,是有數十個知名人士客串演出,不少更幽自己一默。戲份較多或令人留下較深印象的有 Jessica Alba、Armie Hammer、Kelsey Grammer、Liam Neeson、Mark Wahlberg 等。近期走紅美國樂壇的 Calvin Harris 和 Pharrell Williams 有本色演出。Piers Morgan 演回自己,連「股神」Warren Buffett 也粉墨登場,說了兩句對白。電影末段搞了場同性婚姻,讓 George Takei 來主持,熟悉好萊塢的觀眾,大概把《色慾荷李活》當成另類「賓戈」,更有趣味。

Monday 15 June 2015

侏羅紀世界

《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 是為了懷舊。明知道除了特效可能較前作進步之外,故事和演員都乏善可陳,票價更是從前的三四倍,卻仍然去看,就是為了可以懷的舊。

22 年前,Steven Spielberg 將 Michael Crichton 改編自己同名小說的劇本拍成《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恐龍熱攀上高峰。四年後 (1997) 續集《侏羅紀公園:迷失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繼續賣個滿堂紅,特效更上一層樓,但故事已露疲態。2001 年的《侏羅紀公園 3》(Jurassic Park III) 換了導演,一切都以「失望」收場。十多年過去,觀眾似乎要遺忘這個系列電影,豈料片商高調重拍。隨着《侏羅紀世界》公映票房收入理想,該會再拍下去。

本片的故事既是承接前三集《侏羅紀公園》,也是把舊作的點子重新整理再拍一次。第一集《侏羅紀公園》(1993) 中的科學家從琥珀內一隻蚊抽取出恐龍血液 DNA,成功讓恐龍復活,並建成繁殖各種恐龍的侏羅紀公園。因為一次人為意外,園內恐龍隔離區的防護電網失效,恐龍四出破壞,滯留在島上的主角受襲。第二集《侏羅紀公園:迷失世界》(1997) 說前一集的生還者得知原來有被稱為 B 區的島嶼,那才是恐龍養殖區,主角奉命到 B 區去記錄恐龍生態,另一新開設的恐龍公園又派人去爭奪恐龍,展開了一次驚險之旅。至於《侏羅紀公園 3》(2001),故事發生於第二集的 B 區內,一對離婚夫婦使計把發誓不重回恐龍島的古生物學家騙回島上,要對方代他們找回因意外而漂流到島上的失蹤兒子,眾人展開拯救時,要躲避恐龍追殺。

《侏羅紀世界》中恐龍樂園的所在地正是當年未開幕便關閉的恐龍公園。新老闆為了吸引遊客,讓研究員培育更兇猛強大的新品種。樂園女高層 Claire(Bryce Dallas Howard 飾)是個工作狂,業績至上,跟在樂園工作的退役軍人 Owen(Chris Pratt 飾)拍過拖。Owen 嘗試馴養樂園中四頭年輕的迅猛龍(也就是《侏羅紀公園》中跟暴龍一樣令人聞風喪膽的「速龍」),而這引起了私人保安公司的注意,想利用馴化的恐龍當最厲害的武器。與此同時,Claire 的一對外甥 Zach(Nick Robinson 飾)和 Gray(Ty Simpkins 飾)去了恐龍樂園遊玩。這時候,(集合暴龍和其他多種恐龍和動物基因)新培育的兇王龍使計逃走,大開殺戒,向滿布遊客的樂園步步進逼……

新的恐龍樂園設備看來比舊版先進,代表作該是海中巨無霸滄龍所在的海洋劇場。但人物設計和劇情鋪演都沒有超過舊作,甚至都是沿用前作的點子。大概沒看過頭兩集《侏羅紀公園》的新生代才會對本片感到驚喜。

演員的表現也沒有太多驚喜。男主角 Chris Pratt 拍罷《銀河守護隊》(觀後感)後在美國大紅。此子外型尚可,但偏親和型,演技也普通。三年前憑《閃亮人生》(觀後感)贏得法國凱撒獎最佳男主角的 Omar Sy 演 Chris Pratt 的同僚,有對白,但其實角色可有可無。

結局都是意料中事。科學家帶着研究結果離開,一批翼龍飛出了樂園,自然是續集的伏筆(但相信拍續集時,編劇會忘記那些飛走的翼龍)。兇王龍敗走,充滿早可預期的啟示。恐龍到底是不是冷血且無感情的生物?編劇借迅猛龍表態了。小恐龍打不過大恐龍,於是請出兇王龍的原型來助陣。大恐龍似乎也不敵變種大恐龍?當戰場一步一步移到水邊,觀眾自然懂得編導怎麼收筆。

作為娛樂片,《侏羅紀世界》是合格的。

Wednesday 10 June 2015

機上娛樂:最暴烈的一年

國編劇兼導演 J. C. Chandor 在拍電影之前,當了十幾年廣告導演,轉投影圈之後,拍過三齣戲。無心插柳,竟然全看了。2011 年的處子作《孖展風雲》(Margin Call;觀後感)有一班知名演員助陣,並提名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2013 年的《怒海求生》(All is Lost;觀後感)由已過古稀的 Robert Redford 演獨腳戲,拿了紐約影評人協會的最佳男主角獎。去年公映的犯罪片《最暴烈的一年》(A Most Violent Year) 則由兩名我挺喜歡的新晉演技派演員 Oscar Isaac 和 Jessica Chastain 主演。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 80 年代初的紐約,那時候經濟和治安都不好。Abel(Oscar Isaac 飾)做燃料生意,員工運送燃料時,常常遭來歷不明的盜匪搶劫。Abel 深信自己做正行生意,一定要以正當手法解決問題。他想買下碼頭,拓展業務,但搶劫頻生,損失收入,也影響他向銀行借款。Abel 老婆 Anna(Jessica Chastain 飾)是黑幫千金,這令黑人檢察官 Lawrence(David Oyelowo 飾)對 Abel 關注起來。有員工運送燃料時遇劫被打受重傷,不理 Abel 反對帶槍自衛。事情又引發 Abel 和 Lawrence 之間的矛盾。Abel 融資買碼頭的計劃瀕臨失敗,狠辣幹練的 Anna 竟拿出一大筆錢替老公解圍,原來全是她多年來從 Abel 公司虧空所得的私房錢。最後 Abel 如願買下碼頭,卻又因為一個員工在他面前自殺而可能犯官非。Lawrence 再次找到可以扳倒 Abel 的機會,而 Abel 也終於看清楚 Lawrence 對他死纏不放的原因……

這戲有黑幫背景,但文鬥多武鬥少,戰況一樣暴烈。Abel 忠良勤奮,千方百計改邪歸正,做正派生意人,但困難重重。《最暴烈的一年》算是一齣與眾不同的黑白道電影,在片中商場如戰場,那些在路上公然械劫貨車的場面,教人聯想到某國的「車匪路霸」。此片保持導演首作《孖展風雲》的影像風格,整個世界顯得黑暗而冷靜。

Oscar Isaac 沒有偉岸身材,但眉宇之間有一份亦正亦邪的魅力,近年演技進步,在本片也演得不錯。演他老婆的 Jessica Chastain 是個有智慧兼自保的賊婆,亦忠於老公和家庭,角色塑造和 Jessica Chastain 的演繹都挺妙的。

Tuesday 2 June 2015

Heroes

倫敦時,看見一些酒吧貼出了 Eurovision 歌唱大賽的海報,大意是說店家會轉播節目。一向沒有關注這個原來今年已經是第六十屆的賽事,所以看完便算。天曉得回到香港,電視新聞竟然有詳盡的報道,好奇心驅使,到 YouTube 看冠軍得主的表演,結果現在天天都在聽 Måns Zelmerlöw 演唱的這首《Heroes》。旋律、歌詞和演繹以外,舞台效果也要記一大功。

他在準決賽和決賽演出的這個版本比他在本土賽爭出線演出的版本(按此)更緊湊、更有自信。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冠軍相吧。



主唱的 Måns Zelmerlöw 快滿二十九歲,在瑞典出道超過十年。2004 年他和家人到泰國過聖誕,全家是南亞海嘯的倖存者。此子有過一些出位的言行和演出,包括脫光光模仿美國是非女歌手 Miley Cyrus 前年大熱單曲《Wrecking Ball》MV 裏的演出(按此)。

北歐人英語好,外型也討好,Måns Zelmerlöw 快將推出專輯,且看他可否憑着《Heroes》,像他的前前前前前輩 ABBA 那樣,憑《Waterloo》贏了 Eurovision 後走紅國際。

《Heroes》官方 MV

Monday 1 June 2015

機上娛樂 (2015.5-6)

前正在英國,之前三星期也一直在出差,所以沒怎麼上電影院,但在飛機上倒看了一些戲。下周回來,再陸續記下觀後感。

Tuesday 26 May 2015

紙月人妻

香港「過境」45 小時,跑去看了一齣電影。有三個星期沒在電影院看過戲,也可能是因為時差之故,一關燈,差點馬上便睡着。

沒去看大熱的娛樂片《明日世界》(Tomorrowland),而選了片長超過兩小時被列作限制級的《紙月人妻》(紙の月)。電影改編自角田光代的小說,去年已經拍成電視劇,由原田知世主演。另一方面,導演吉田大八拍了電影版,讓宮沢りえ主演,更讓後者自十多年前的《黃昏清兵衛》(たそがれ清兵衛)後,第二次橫掃多個日本電影獎項的最佳女主角獎。

故事說已嫁為人婦的梨花(宮沢りえ 飾)在銀行兼職工作了幾年,終於獲聘為正式員工。在家裏,老公梅澤(田辺誠一 飾)忙於工作,覺得老婆只是個平凡女人,甚至有點瞧不起梨花。某天,梨花遊說麻煩的平林(石橋蓮司 飾)成功,讓對方買了一份兩百萬日圓的國債。除了得到分行經理的稱讚外,梨花還遇上平林正在上大學的孫子光太(池松壮亮 飾)。光太受梨花吸引,梨花也因為發現自己有吸引力而重獲自信,更逐漸跟光太搭上了。當梨花知道光太為交學費而背了一屁股債,平林又拒絕借款予光太,梨花決定幫助光太,但她沒那麼多錢,便想到虧空公款。然而,梨花對光太越陷越深,趁老公調任上海工作,跟光太越來越親熱。她看見年老的存戶身家那麼豐厚,年輕同事相川(大島優子 飾)當分行經理的小三,並幫情人做假賬圖利,便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從銀行騙款,數目越滾越大。原來梨花的行藏早已引起資深出納員隅小姐(小林聡美 飾)的注意,隅更開始展開調查……

今天的宮沢りえ跟 1990 年代她拍寫真集紅極一時的時候比較,外貌和狀態當然不可比,但演技倒是精進多了。《紙》片眾星拱月,她跟所有的演員都有對手戲,每一場她都掌捏準確,表現出角色複雜的性格和內心經歷。

故事進入中後段,插叙梨花一段童年往事,似乎在說,梨花天生對金錢的概念就有點問題。編導沒有對此再造文章,而是着墨於女主角在一錯再錯之後,到底是怎麼去看待自己。這時候,一向安守本份、律己以嚴,在地區分行做了 25 年出納員的老姑娘隅小姐便成了一個有趣的對比。東窗事發後,梨花對隅小姐說,很多事情(包括她虧空公款)見怪不怪,做了就不要回頭,一回頭就什麼都不一樣了。這一幕以後,梨花和隅小姐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甚至站在對立位置的人,各自走上了既不相同又不難預測的結局。導演吉田大八有心讓觀眾思考一下,既然世道人心真假難分,像梨花那樣冒險率性豁出去享受一番,或是像隅小姐那樣忠實安穩不幻想地過活,到底哪個更好一點?

《紙月之妻》列為限制級,是因為在片中宮沢りえ和池松壮亮有幾場床上戲。說實話,並不大膽。兩個年輕演員池田壯亮和大島優子表現不錯,但全片可能跟宮沢りえ爭點風頭的,還只是著名編導三谷幸喜的前妻小林聡美,她的造型和角色,讓我想起《查稅員》(マルサの女)的宮本信子。

Monday 18 May 2015

逆權師奶

韓電影《逆權師奶》(카트)寫抗爭,現在這類題材的電影在香港有市場。但跟去年上映的《逆權大狀》(觀後感)比較起來,劇力還差一截。話雖如此,看罷《逆權師奶》,不得不承認,韓國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技巧的確不錯。同樣的塑材,撇開不同地域的政治條件和氣氛,韓國電影就比香港電影的水平要高。

故事背景是一家大型超市,一群合約女員工每天辛苦工作,安份守己,間中還要應付顧客無理的要求。她們很多人心裏有個願望,希望能轉職成為正式員工,包括工作賣力,已經在超市幹了幾年的善熙 (廉晶雅 飾))。她以爲成功在望,既可以幫補家計,又能夠跟兒子慶祝兼重修關係時,卻突然與其他同事收到解雇通知。這全是因為超市老闆要把生意賣盤,為了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便想解雇合約員工,改聘待遇更低的臨時工。一班女工遭無理解雇,善熙決心跟單親媽媽惠美(文晶熙 飾)、清潔女工順禮 (金姈愛 飾)等發起罷工,留守超市。資方最初拒絕談判,後來又使離間計。最後,甚至出動黑幫毆打和驅趕靜坐的員工。雖然政府下令資方須與員方談判,但雇主根本不當是一回事。一群師奶只想老闆聽聽她們的訴求。但有權有錢的,卻就是無動於衷……

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電影中的老闆面目可憎,行為無恥,甚至無法無天。這類角色在韓國電影和連續劇中屢見不鮮,大財團壓榨勞工,似乎是家常便飯。另一方面,《逆》片中的女工和近年韓國不少影視作品的角色一樣,都生活拮据,工作辛苦,收入微薄,跟星光燦爛的「韓流」、艷麗的韓國美容工業,以至當地知名於世的科技產業,可謂相映成趣。到底是韓國編導特別關注低下層的生活,喜歡以低下層作題材,還是這根本是繁華表面之下的真實現象?

女員工留守超市,靜坐抗議,有什麼風吹草動,自然有人動搖,這時候,便有人問:我們不管怎樣都只是擠出微弱的力量,滴水真能穿石嗎?女工在靜坐時,唱歌、跳舞、做趣劇來自娛,還有互相分享生活經歷,以及參加抗爭的原因,這大概都會觸動參與或經歷過雨傘運動的香港人。

電影集中描寫員方爭取和資方對話期間,幾個主角的個人和家庭的故事,越後段比重越大,這確實是削弱了反抗強權的主題。到最後,編導選擇以字幕匆匆交代事件的結果,也有落雨收柴之感。

廉晶雅、文晶熙和金姈愛都演得好。男角方面,演廉晶雅兒子的都暻秀 (D.O.) 不過不失。金康宇飾演在末段領導一班員工爭取和資方對話的副經理,驟看他挺像權相佑的。說起來,文晶雅在片中的造型,也讓她看來跟日本女星中山美穗有幾分像。

Monday 11 May 2015

荷蘭電影節:製造死亡天使

HKIFF 放棄不看,沒想到前陣子在規模很小的荷蘭電影節再次選映,便看了女導演 Paula van der Oest 的這齣《製造死亡天使》(Lucia de B.)。

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十多年前,一名荷蘭註冊兒科護士 Lucia de Berk 在當值期間,有多名嬰兒死亡,有人懷疑 Lucia 是殺嬰兇手。警方和司法部門展開調查,並以推論方式「判定」Lucia 有罪。2003 年,Lucia 被控以四項謀殺和三項企圖謀殺罪,判處終身監禁。2004 年,她提出上訴,更改控七項謀殺和三項企圖謀殺罪。Lucia 的案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特別是媒體報道可能影響了判決,以及調查和搜證有沒有充分和正確利用科學舉證。到 2008 年,荷蘭最高法院因為有新揭發的證據,削弱了之前對 Lucia 的指證,案件發還重審,到 2010 年,Lucia 終於得以無罪釋放。

沒有查證電影和真實個案有什麼或多大的差異。純粹當一個故事來看,最教人驚訝的,是司法機關做事馬虎,還有在知道本身的立論和判斷(可能)出錯了,非但沒有認真查證,反而更設法掩飾過失,甚至企圖隱藏證據。另一方面,媒體製造輿論,有份引導調查方向和公眾情緒,左右了司法獨立。電影還暗示檢察官願意將錯就錯,是因為得過 Lucia 工作醫院的高層人員的好處,而醫院高層又因為商業利益而寧願「嫁禍」小護士 Lucia,袒護可能失責而讓嬰兒失救致死的醫生。

《製造死亡天使》的故事情節豐富,調子陰冷,節奏還算明快。編導由此至終都沒有完全揭開 Lucia 這人物最底下的肌理,只是通最初咬定 Lucia 有罪的年輕女檢察官發現自己的論點沒有足夠的科學論證,可能錯怪好人,然後逐步調查,重新搜證。這一段佔據了影片的後半部,但最初對 Lucia 的過去和性格佈下的疑團,卻沒有怎麼解說或發展下去,加上調查和不斷上訴的戲份有點陳腔濫調,令電影有虎頭蛇尾之感。

飾演 Lucia 的 Ariane Schluter 表現出一點神秘的氣質,也演得賣力,但角色寫得不夠全面。其他演員都表現不錯。總的來說,影片的畫面比故事來得有格調得多。

Thursday 7 May 2015

修復經典:老千計狀元才

天看 41 年前公映的《老千計狀元才》(The Sting),仍然覺得它是充滿娛樂性的一流商業片,但內容比較淺薄,似乎承受不了七項奧斯卡金像獎的重量,尤其是《老》片夾在《教父》(The Godfather) 和《教父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之中得獎,明顯看來江湖地位不足,彷彿小老千偶然行騙得手,始終難登龍頭老大的寶座。

本片的故事背景是 1930 年代的芝哥加,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騙子橫行,黑幫勢力猖獗,警察公然索賄,就是黑白道糾纏不清,價值觀念混淆。小老千 Hooker(Robert Redford 飾)和搭檔 Coleman(Robert Earl Jones 飾)使計調包,從黑幫跑腿身上騙到了一筆錢,卻因此惹禍上身。Coleman 遭推下樓慘死,Hooker 僥倖逃過一劫,但被探長 Snyder(Charles Durning 飾)敲詐,Hooker 以偽鈔脫身,貪心的 Snyder 竟窮追不捨。Hooker 逃到芝加哥,找着 Coleman 生前介紹的大老千 Gondorff(Paul Newman 飾),請他聯手為 Coleman 報仇。Gondorff 正被聯邦調查局追捕,因為替好友 Coleman 報仇才出山,召集昔日的一批老千,跟黑幫頭子 Lonnegan(Robert Shaw 飾)對抗。Gondorff 連設多局,讓心狠手辣的 Lonnegan 放下戒心,也把礙事的 Snyder 支開。一切準備就緒,Lonnegan 帶着 50 萬美元去到 Gondorff 的「外圍馬賭場」準備大撈一票……

《老千計狀元計》的故事佈局巧妙,兩個男主角是大明星,美工、服裝、音樂等也有很高的水準。當年跟《老》片角逐最佳電影的,除了瑞典導演英瑪褒曼的《哭泣與低語》(Cries and Whispers) 外,其餘的《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偷情俏冤家》(A Touch of Class)、《驅魔人》(The Exorcist) 都是以娛樂為主的商業片。《哭》片的藝術成就當然是五片之冠,可惜是瑞典片,難以贏得「最佳電影」的桂冠,事實也如此。《美國風情畫》是青春片,《偷情俏冤家》是愛情喜劇,都看低一線。經典恐怖片《驅魔人》和《老千計狀元計》可說勢均力敵,但前片的恐怖嘔心鏡頭實在嚇人,《老》片折冠,倒是「順理成章」。換個角度看,就是因為它運氣好。

這齣戲壓根兒就是對觀眾的一個騙局,因為它把觀眾騙得很開心。但細看之下,不難發現劇情有耐不住邏輯和推敲之處。例如 Hooker 遇上 Lonnegan 派去對付他的殺手,但為什麼殺手要跟 Hooker 睡了才動手呢?難道正是因為 Hooker /  Robert Redford 風華正茂,秀色可餐,不吃白不吃?殺手準備下手時,去保護 Hooker 的江湖高手站得比 Hooker 還遠,他卻比 Hooker 先發現對方正要行兇(當 Hooker 江湖閱歷淺,沒察覺出對方的手法,也勉強說得過去)。結局 Gondorff 利用「聯邦密探」進行一石二鳥的佈局,既對付 Lonnegan,也攏脫了 Snyder,但前提是 Hooker 一定會出賣 Gondorff。除非 Hooker 早就知道 Gondorff 的計劃,否則便是 Gondorff 以 Hooker 對江湖道義有多忠誠來賭一鋪。在我看來,較可能是 Hooker 不知道 Gondorff 的佈局,因為 Hooker 不知道 Gondorff 一直派人保護他,而 Gondorff 在跟 Lonnegan 對決的前一天晚上,跟紅顏知己說,希望自己對 Hooker 沒有估計錯誤。

還有,Coleman 被 Lonnegan 殺死,但 Gondorff 只是騙了 Lonnegan 一筆錢,就算替同道報了大仇。就覺得這「價值觀念」有點奇怪。

撇開劇本部分不論,這齣以章回小說形式和懷舊情調拍攝的老千電影還是相當賞心悅目的,精巧地重現爵士時代的氣息。Robert Redford 和 Paul Newman 在《神槍手與智多星》(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後再度合作,果然不勝無歸。扮演大反派的 Robert Shaw 也很觸目。

Monday 4 May 2015

念念

《念念》是因為雙張:張艾嘉和張孝全。這些年來,張艾嘉演而優則導,《念念》已經是她第十五齣執導的作品。至於張孝全,這幾年演技進步了,特別想看看在張艾嘉的指導下,會有一番什麼樣的風景?

《念念》這戲,從片名、故事到表達手法,都很文藝,情感細膩,處處可見編導努力營造的詩意。除了鏡頭畫面拍得美之外,整部電影的節奏也像在大海裏浮沉,顯得費力、緩慢,彷彿無可奈何似的。在前半部電影,確實覺得編導是有些過火了。到後半部,故事的脈絡開始變得清晰,才漸漸發現一些地方是有深意的。

電影寫思念,但思念沒有時序,是意識流的,這也在電影中反映出來。《念念》的時空隨着主角的思緒流動,現在和過去互相交錯。這變化有時候是哥哥的從前,然後是妹妹的現在。妹妹育美(梁洛施 飾)、育美的男朋友阿翔(張孝全 飾),還有育美的哥哥育男(柯宇綸 飾)三個角色,包含過去與現在,跟育美和育男常常提及的小魚一樣,隨海浪在大海和他們的思海之間游移。《念念》是帶寫實味道的意識流電影。

《念念》的故事可以從一個遠嫁綠島的女子(李心潔 飾)開始,她每天晚上都給自己的孩子說人魚童話,那是她面對孤寂生活的一個憑藉。後來她跟丈夫分手,帶着女兒育美離家到台北去展開新生活,但她那麼做卻改變了一對有美藝天分的小兄妹的人生。育男和育美長大後,一直沒法重遇、相認。育美長大後當畫家了,常常想念失散的哥哥和童年在綠島生活的快樂片段。她的男朋友阿翔是個沒天分的拳手,兩人的感情處於膠着狀態。阿翔的父親在阿翔很小的時候離他而去,打拳彷彿是阿翔唯一證明自己和懷念父親的方法,可他的眼睛突然出毛病了。育男則當導遊去了,常奔波於綠島和台東之間。

育美、阿翔、育男三人在他們各自遇上生命抉擇的時候,分別遇上了一個疑幻疑真的迷離時刻,然後他們才瞭解傷害他們最深的,原來也是他們最愛的。

三個年輕主角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便要孤獨過活。育美在母親死後成了孤兒,後來遇上阿翔,老想抓緊對方,而令二人的關係變得緊張,那份張力在角色人物的日常生活中也體現出來。另一方面,阿翔對爸爸只有朦朧的印象。他爸當海員,長年在外,由得阿翔一人成長。到阿翔長大後想當拳手,眼睛卻壞了,視野迷糊。育美和阿翔,一直念媽,一個念爸,他們能夠走在一起,也是緣分吧。

戲中的台灣人很文藝,也很純良,很有人情味。配合《念念》的劇情和氣氛,更釋放出一點魔幻的味道。

《念念》哀而不悲,主角迷失之後,都能找回自我,好好地邁步前進,結局平淡而溫暖。

三個年輕主角的戲份很平均,以柯宇綸的演出最富層次。張孝全局部可觀,梁洛施略見拘謹,造型不大好看,但演得用心。李心潔也演得賣力,但戲份比較分散。有兩個配角值得一提:客串演出育男和育美爸爸的陳志朋是從前台灣小虎隊的成員(另外兩名成員是吳奇隆和蘇有朋),只覺得他面熟但認不出來;演阿翔拳擊教練的王識賢表現不錯,原來他是台語歌手,得過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演唱人獎。

Thursday 30 April 2015

第四公民

港人看得到《第四公民》(Citizenfour) 也算有一點福氣。上星期去看公開賣票的優先場,竟還碰上導演 Laura Poitras 和兩名幕後人員在放映之後出席分享活動,真的有一點喜出望外。

2013 年初,Laura Poitras 收到一個署名 Citizenfour(第四公民)的人發出的加密電郵,對方說他掌握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簡稱 NSA)和世界其他情報機關合作非法暗中監視民眾活動的證據。同年六月,Laura 和美國律師兼記者 Glenn Greenwald 和英國《衛報》記者 Ewen MacAskill 分頭飛到香港,跟發出加密電郵的神秘人見面和做訪問。對方正是 Edward Snowden。Laura 帶着攝影機,拍攝各人在 Snowden 藏身的酒店內多次會面的過程,加上她之前和之後拍攝的紀實和調查內容,便成了《第四公民》。

Edward Snowden 找上 Laura Pottras。Laura 跟 Glenn Greenwald 接過大量 NSA 大型監控計劃的文件,發布了多則爆炸性頭條新聞,但兩人可能從此可能無法回到美國去。《第四公民》沒談太多 Laura 和 Glenn 的苦況。大概他們都認為,自己是記者,說出真相是他們的本份,而 Snowden 所付出的遠比他們兩人多。

在 911 後,美國政府馬上加強監察美國國民的生活,以「反恐」為名入侵民眾的隱私。沒有誰敢說現在比 2001 年時更安全,但伊拉克戰爭和 911 等事件醞釀成極端主義,則讓越來越多人加入恐怖組織。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不斷擴大監控民眾的範圍。

看《第四公民》,觀眾都會發現,身為 NSA 前外判技術員的 Edward Snowden 很冷靜,甚至間中顯露輕鬆幽默的一面,例如躲在布單下輸入密碼,戲稱那是魔法斗篷,但他所揭露的可不是玩笑。他利用其身份盜取大量 NSA 文件,包括 NSA 從 Google、Yahoo 等公司索取個人帳戶資料,要電訊公司交出用戶聯絡人資料、通訊紀錄等。Snowden 說,他願意犧牲一切把真相告訴世人,是因為他對於美國政府秘密地摧毀私隱和自由感到良心不安。其中一幕是 Snowden 在美麗華酒店房間內接受採訪時,火警鐘響個不停,他一度懷疑是特工找上門來了,大家登時緊張起來,那個場面那種氣氛,從前在電影和連續劇看過無數次,卻都比不上在《第四公民》中那一幕來得驚心動魄(當然,大家都知道後來 Edward Snowden 順利離開了香港)。

當時 Snowden 選擇到香港,是因為相信香港的司法制度和言論自由可以讓他獲得保障,甚至打算在法庭上挑戰美國政府。但後來律師告訴他訴訟需時,而且風險挺高。兩年過去,重新檢視香港的環境,我們的言論自由還有多少?

這齣紀錄片是講 Edward Snowden 披露的真相和過程的故事,而不是一個新聞紀錄片。觀眾看到一個容顏憔悴的年輕人,沉鬱但堅定,有無比的勇氣,為了正義而挺身而出。同樣,拍攝這個作品的人,去採訪 Snowden 的記者,還有為了這個議題在其他渠道發聲的人,他們的勇氣都紀錄於《第四公民》之中。

每個人都有私隱,但那些難以捉摸卻又可能觸目皆是的監控工具,早已令「私隱」變得名存實亡。驟看四周,以為一切依然,實在已經跟《1984》無異。更可怕的,是似乎越來越多人覺得,這樣做的必須的,這樣做也無不妥。

Monday 27 April 2015

復仇者聯盟 2:奧創紀元

免當炮灰,這星期沒有太多新上映的電影。這情況在《復仇者聯盟 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 的劇情已經可見一斑。主角都是超級英雄,更連成陣線殺敵,自然不勝無歸。

續集仍然由 Joss Whedon 執導。故事說,神盾局 (S.H.I.E.L.D.) 解散後,一班復仇者繼續對付壞人。鐵甲奇俠 Tony Stark(Robert Downey Jr. 飾)取得天界聖石,計劃跟變形俠醫(Mark Ruffalo 飾)合力製造超級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奧創(James Spader 聲演)。Tony 這麼想是因為紅女巫(Elizabeth Olsen 飾)以念力讓他看到自己最大的夢魘--其餘所有的復仇者都戰死沙場--便決心製造力量強大的機器人去保衛地球。然而,計劃生變,奧創擁有自由意志,經過精密的計算,發現只有滅絕人類,地球才會有和平,便倒戈自我複製成奧創軍團,其他超級英雄包括雷神(Chris Hemsworth 飾)、美國隊長(Chris Evans 飾)、黑寡婦(Scarlett Johansson 飾)和鷹眼(Jeremy Renner 飾)要再度聯手抗敵。與此同時,擁有異能的攣生兄妹閃銀(Aaron Talyor-Johnson 飾)和紅女巫為了「報仇」而伏擊復仇者。奧創也想要一個肉身,卻讓 Tony Stark 的中央程式 J.A.R.V.I.S. 注入那肉身去了,成為有機體幻視(Paul Bettany 飾)。在奧創準備滅世的危急關頭,幻視投向哪一方,對勝負舉足輕重……

《復仇者聯盟 2:奧創紀元》的特效固然出色,但始終不脫超級英雄片的老毛病。再厲害的歹角,最後總是不堪一擊,而且還是以很笨的方法敗下陣來。英雄一夫當關,再多的敵人都抵擋得住。城市給打成頹垣敗瓦,鏡頭下卻不見太多無辜傷亡的民眾。

比較有趣的是同室操戈。變形俠醫狂性大發,鐵甲奇俠要不斷升級來應付。這一集再也不是由 Tony Stark 主力搞笑,而且一眾主角的戲份也較上一集平均。

新角色紅女巫讓眾人看見自己的夢魘,有些跟鋪演劇情有關,也有些是補充介紹角色的背景。除了 Tony Stark 害怕連累戰友陣亡外,雷神那段酒池肉林有點語焉不詳,黑寡婦仍活在魔鬼教頭(Julie Delpy 客串飾演)的噩夢之下,也間接讓她和變形俠醫動了情。

全片最教人失望的是壞蛋奧創,它固執、暴躁、貪心、孩子氣。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安排,編導讓鷹眼化身導師,彷彿跟奧創成了對比。原來鷹眼已有家室,住在幾乎沒有網絡覆蓋的鄉郊,環境清幽而開揚,和家人過着傳統的美國田園生活。這一幕也反映出美國隊長的孤獨和黑寡婦的遺憾。鷹眼後來甚至成了閃銀和紅女巫這對異能孤雛的老師。

一班復仇者演員對他們的角色可謂駕輕就熟。較值得一談的,是聲演 J.A.R.V.I.S. 兼飾演幻視的 Paul Bettany,表現處變不驚。雷神 Chris Hemsworth 多了半分喜劇感(他前年在《一級雙雄》(觀後感)的演出是不錯的),美國隊長 Chris Evans 成了全片的嚴肅代表,變形俠醫 Mark Ruffalo 和黑寡婦 Scarlett Johansson 因為談情而有少許內心戲,但礙於篇幅,效果一般。

超級英雄電影難有新意,但特效優秀,加上一些喜劇筆調,這戲還可以。

Wednesday 22 April 2015

機上娛樂:Cake

前是美國處境喜劇《老友記》(Friends) 的粉絲。自 2004 年劇集播放完畢後,六個主角各有發展,有的繼續主力演電視劇,有的拍電影去。然而,他們都洗不掉身上的「老友記」氣息,不管拍什麼片子演什麼角色,只要一登場,很多觀眾便又馬上聯想起昔日他們在《老友記》的角色,老覺得他們在重複自己。當年掛頭牌的 Jennifer Aniston 是六人之中最紅的,也幾乎可以說是《老友記》的象徵。

在《老友記》後,這十年來,Jennifer Aniston 原來拍了近二十齣電影,但沒有幾齣教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直至去年拍的這部《Cake》,她銳意改變形象,並親任監製,更憑此片提名金球獎和美國演員公會的最佳女主角獎。香港一直沒有公映的消息,幸好在飛機上看得到。說實話,《Cake》只有 Jennifer Aniston 一個看點。

Claire(Jennifer Aniston 飾)曾遭遇嚴重車禍,臉上和身體都留下明顯疤痕,腿上打了鐵釘,常感痛楚,康復進度並不理想。另一方面,她兒子在車禍中死了,讓 Claire 待人處事變得尖酸刻薄,跟老公 Jason(Chris Messina 飾)分居了,身邊只有從墨西哥移民到美國的女傭 Silvana(Adriana Barraza 飾)。Claire 參加心理輔導課,常常幻想自己看見剛自殺的女同學 Nina(Anna Kendrick 飾)。某天,Claire 突然想去看看 Nina 的家人,便認識了 Nina 的丈夫 Roy(Sam Worthington 飾)……

《Cake》看來拖泥帶水,劇本欠缺高潮,人物描寫缺乏力量。電影談有身心創傷的人承受的痛苦和怎麼樣去克服這些創痛,只有 Claire 一角對這方面的刻畫得比較具體。同病相憐的 Roy 面目蒼白。當然,這也跟演員的表現有關係。

Jennifer Aniston 演得很用功,看得出她下過苦功去鑽研角色。可惜 Claire 一角佔戲雖多,劇情卻顯得有點雜亂無章,給 Jennifer Aniston 的努力打了折。

飾演女傭的墨西哥女星 Adriana Barraza 也挺出色,可惜劇本累事,可以再多寫一下她對 Claire 的感情更好。

這戲的演員陣容不弱,卻沒能發揮出太多戲劇力量或明星味道。Anna Kendrick 的角色有點詭異,Sam Worthington 太平淡。客串演出的 Felicity Huffman 和 William H. Macy 戲份少,都沒有太多發揮空間。

Monday 20 April 2015

機上娛樂:Mr. Turner

較早前舉行的奧斯卡金像獎上,英國導演 Mike Leigh 的新作《Mr. Turner》獲得了四個技術獎項的提名,可惜都鎩羽而歸。其實早在去年的康城電影節,此片已經贏得最佳男主角和評審團特別獎(攝影)兩個獎。從香港到北京的航程有近三個小時,看這戲剛好。

電影以 18 至 19 世紀富爭議的英國名畫家 J.M.W. Turner 最後 25 年人生為藍本。《Mr. Turner》最大的看點,確實是男主角 Timothy Spall 精彩的演出。Dick Pope 的攝影、Gary Yershon 的配樂,還有片中的美工和服飾水平都很高。

J. M. W. Turner(Timothy Spall 飾)的繪畫事業得老父 William(Paul Jesson 飾)全力支持,Turner 也敬愛父親。William 病逝,對 Turner 打擊極深。女傭 Hannah(Dorothy Atkinson 飾)喜歡 Turner,但 Turner 則當 Hannah 是個方便的發泄性慾對象。Turner 的初戀情人 Sarah(Ruth Sheen 飾)跟 Turner 生了兩個女兒,但 Turner 一直不承認。父親死後,Turner 繼續出門寫生,尋找作畫的題材和靈感。他在海邊小鎮遇上民宿老闆娘 Sophia(Marion Bailey 飾),後來成為了情侶。Turner 為人特立獨行,對光線運用別有一套。他一方面恃才傲物,一方面用心研習,例如會跟喜歡科學的 Mary(Lesley Manville 飾)研究光線折射,或是把自己綁在船頭,在風高浪急的海上觀察和取材。後來 Turner 健康日差,視力逐漸衰退,影響繪畫的水準,開始受到批評……

《Mr. Turner》大部份角色都真有其人,Mike Leigh 的劇本寫得小心翼翼。儘管他對主角的為人和不少往事細節都描寫深刻,整齣電影卻缺乏高潮,一來是因為影片節奏較慢,二來是編劇盡力採取中立的角度,不對角色人物注入任何鮮明的感情色彩。

除了 Timothy Spall 外,其他演員不管戲份多少,表現都有水準。

跟 Mike Leigh 上一齣電影《一年未緣》(觀後感)比較起來,《Mr. Turner》無疑平淡得多,沒有太多教人回味或思考的地方。

Friday 17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17:娘‧妻‧母

後一場 HKIFF 看的是 1960 年成瀨巳喜男的彩色闊銀幕電影《娘‧妻‧母》。電影由井手俊郎、松山善三編劇,後者是女主角之一高峰秀子的丈夫,拍攝《娘》時,二人已經結婚了。

選看《娘‧妻‧母》最大的原因是它幕前的黃金陣容。電影講一個家庭三代的故事,情節有點複雜,表面如喜劇惹笑,但後來笑聲都變成了黑色。

坂西家的父親過世了,母親(三益愛子飾)有五個子女,她跟長子勇一郎(森雅之飾)、長媳和子(高峰秀子飾)、三女春子(団令子飾)同住。長女早苗(原節子飾)和二女薫(草笛光子飾)已經出嫁,次子礼二(宝田明飾)也結了婚搬出了。早苗丈夫突然意外身故,早苗獲大筆保險金,並搬回娘家。和子叔父(加東大介飾)遊說勇一郎繼續注資其工廠,勇一郎轉向早苗埋手,勸早苗交一筆錢給他去投資生利。另一邊廂,薰受不了婆婆(杉村春子飾),丈夫(小泉博飾)又懦弱,從不調解婆媳矛盾,於是薰向早苗借一筆錢去買房。礼二搞攝影和廣告生意,老婆美枝(淡路恵子飾)開咖啡廳,生活還行,但礼二對家中事情甚少過問。幼女春子有「公主病」,但本性不壞。早苗的友人菊(中北千枝子飾)賣保險,她勸早苗該趁年輕再結婚,還替早苗牽紅線,同是喪偶的京都茶道大師五条宗慶(上原謙飾)第一眼就喜歡早苗了。另一方面,早苗和礼二、春子等去郊遊,結識了比自己年輕的釀酒師黑木(仲代達矢飾),兩人互有好感,開始交往。益子六十大壽,全家聚首一堂為益子慶祝,但好景不常,和子叔父生意失敗捲逃,勇一郎提出把房子賣掉還債,除早苗外的其他所有弟妹都說賣房的錢都要分一份,但說到老母的生計,卻互相推卸責任。早苗最後決定放棄自己喜歡的黑木而下嫁五条,希望帶母親到京都同住。但原來益子已經另有打算……

《娘‧妻‧母》中的金錢瓜葛寫得很真實。片中的人物和家庭聚散,餘韻梟梟,教人聯想到種種現實,也跨越了時間。儘管角色多,人物關係還不是太複雜,群戲拿捏精準,也寫出晚境滄桑的人生感悟。

有人說,這部戲是成瀨的《東京物語》,只是人物比較複雜。除了題材外,成瀨似乎也有意含蓄地向小津致意。片末成瀨電影中的母親(三益愛子)與小津電影中的父親(笠智衆)在公園相遇,效果圓融。另一方面,女主角原節子在《東京物語》是待嫁姑娘,在《娘‧妻‧母》則是再嫁女兒;前者彰顯父愛,後者體現孝道。這倒是個有趣的對照。

比較之下,多次跟成瀨合作的高峰秀子,在本片風頭都給原節子搶去了,她的角色沒有發揮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在《浮雲》(觀後感)裏高峰秀子和森雅之悲劇收場,這一次終於修成正果,但森雅之還是個差勁的腳色。

其他配角方面,最搶鏡頭的該數杉村春子(《午後の遺言状》(觀後感)裏那個麻煩刻薄的資深舞台劇女演員)和仲達矢代。前者僅四五場戲,但其嘮叨、刻薄、母性愛,統統都是入骨的演繹。後者沒穿武士裝,加上靦腆的神情,十分有趣。上原謙戲份很少,相比之下,笠智眾不算打醬油了。

看完《娘》片,就覺得人,尤其是親人之間,既互相倚靠,也互相傷害。除了老人問題外,電影也在說,上一代對下一代親好,下一代卻冷對上一代。

Wednesday 15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16:墮落星圖

完才發現,在 HKIFF 的最後幾場電影,都是人物眾多、枝葉繁瑣的群戲。上一場《歌舞伎町 24 小時時鐘酒店》(觀後感)是群戲,這一齣加拿大怪導 David Cronenberg 的新作《墮落星圖》(Maps to the Stars) 是,連壓卷的成瀨巳喜男舊作《娘‧妻‧母》也是。

David Cronenberg 的舊作只看過《變形人魔》(The Fly; 1986) 和《蜘蛛夢魘》(Spider; 2002) 兩齣。前者當驚慄片看,大概在中學時期。後者在 HKIFF 看,訂票手冊上說導演有名氣,也充着男主角 Ralph Fiennes 而去。結果,那成了我一個夢魘,十多年沒碰過 Cronenberg 的作品。去看《墮落星圖》,全因它讓 Julianne Moore 在康城電影節封后,進而贏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成為法國女星 Juliette Binoche 後第二個得此佳績的演員。

《墮落星圖》以好萊塢為背景,諷刺娛樂圈和人性光怪陸離的現象。女星 Havana(Julianne Moore 飾)有演技但已過氣,為人難相處,事業日走下坡。Havana 已過世的女星母親(Sarah Gadon 飾)是 Havana 的夢魘。新晉導演重拍其母名作,Havana 極想飾演老媽的角色,壓力極大,常去看明星自然療法醫生 Stafford(John Cusack 飾)。Stafford 的兒子 Benjie(Evan Bird 飾)是天才童星,片酬以百萬元計,但抵不住壓力而吸毒。Benjie 媽媽 Cristina(Olivia Williams 飾)統籌兒子的工作,有野心,控制慾也強。與此同時,Agatha(Mia Wasikowska 飾) 來到洛杉磯,遇上想當演員和編劇的轎車司機 Jerome(Robert Pattinson 飾),互生好感。後來 Agatha 當上了 Havana 的私人助理,從而接觸到 Stafford 一家。原來 Agatha 跟 Benji 是姊弟,她一心來跟家人和好,但不獲接納。Cristina 和 Stafford 兩夫婦知道 Agatha 來了便陣腳大亂,原來他們是親兄妹,早年失散了,結婚後才知道真相,二人亂倫生下 Agatha 和 Benjie。Havana 發現 Agatha 和 Jerome 拍拖,刻意勾引 Jerome,卻被 Agatha 發現了……

據說,《墮》片的故事有着編劇 Bruce Wagner 本人的影子。他年輕時當過演員,並不得意,後來終於當上編劇,才逐步建立自己的事業。他又根據本片劇本寫成小說《Dead Stars》。

《墮落星圖》的亂倫家庭和周圍的人組成了一個好萊塢病態圈縮影區。過氣女星惺惺作態,醜態畢露。父母當 13 歲天才少兒是搖錢樹,兒子倒樂於配合,甚至青出於藍。明星的自然療法醫師能醫不自醫,全家上下都有心理病。本來電影一路鋪演下來尚算條理分明,妒忌、孤獨、亂倫、心魔,都算寫得有板有眼,但最後十五分鐘卻筆鋒突轉,浴血連場,相當變態,不禁令人質疑,編導何以這麼凶狠?

戲中多次出現類似見鬼的場面。導演在訪問中表示,那不是宗教角度的鬼魂,而是角色人物的心魔。這幾場戲讓電影蒙上一層幽秘的色彩。但看到最後,不免令人有故弄玄虛之感。

Julianne Moore 和 Mia Wasikowska 戲份最多,前者擅演有心理毛病的角色,表現不錯。男演員方面,Evan Bird 演天才童星,比 John Cusack 和 Robert Pattinson 都搶鏡頭。說實話,Robert Pattinson 的角色無甚發揮,打醬油來似的。

Monday 13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15:歌舞伎町 24 小時時鐘酒店

一次去日本旅行,本來住在新宿歌舞伎町附近的小酒店,但訂房時搞錯了,最後搬了去池袋。那次之後,再也沒有踏足歌舞伎町一帶,所以《歌舞伎町 24 小時時鐘酒店》(さよなら歌舞伎町)裏面的場景,我覺得非常陌生。

拍情色電影起家的日本導演廣木隆一後來「從良」,他近年在香港上映又比較受注目的電影,就數《生命中最後的花嫁》(余命1ヶ月の花嫁)和《五體不滿足老師》(觀後感)。《歌舞伎町 24 小時時鐘酒店》在香港列為第三級電影,因為片中有女性裸露鏡頭。

電影有點像電視劇《24》,絕大部份情節在 24 小時之內發生。阿徹(染谷将太 飾)想到五星級酒店打工,卻保不住工作,轉到歌舞伎町的時鐘酒店當經理。他的同居女朋友沙耶(前田敦子 飾)是女子樂隊成員,準備出道。在酒店做打掃工作的鈴木姨(南果歩 飾)最後一天來上班,她的男朋友康夫(松重豊 飾)一直不能離家外出,這一天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早上來了個拍攝成人電影的團隊,阿徹發現女主角竟然是他妹妹(樋井明日香 飾)。為了賺錢而瞞着男朋友當妓女的韓國女子海娜(李宇恩 飾)遇上了吸毒後神志不清的中年漢。與此同時,離家出走的少女陽子(我妻三輪子 飾)跟正也(忍成修吾 飾)來到酒店,正也是不良份子,打算把陽子送去當妓女,但他漸漸喜歡上陽子。時近深夜,已婚女刑警(河井青葉 飾)跟上司來偷情,卻發現鈴木姨好生面熟。海娜決定回國,應召到酒店做最後一宗生意,竟遇上男朋友(Roy 飾)。沙耶跟唱片公司老闆(大森南朋 飾)來到酒店,準備按潛規則向對方獻身,卻給阿徹碰個正着……

《歌舞伎町 24 小時時鐘酒店》是小規模製作,場景不多。在影片放映後,導演跟觀眾會面時說,全片拍攝只用了兩個星期。片中的角色人物各有夢想,但都不敵現實,有人迷茫,也有人甘於屈服於現實。人物描寫還算清晰,拍攝和敘事手法不見標新立異。

部份情節反映出日本現今的狀況,例如日本人反對韓國人在當地居住,也提及四年前 311 大地震後,災區重建和民生的情況。廣木隆一生於福島,就是希望通過此片,提醒觀眾不要忘記地震和災民。

演員方面,男主角是這一兩年拍片極多的染谷將太。不知道是個人氣質或是演技出眾,就覺得《歌》片是其本色演出。前田敦子表現平穩。編導安排了兩三場她自彈自唱的戲份,剛好暴露其普通的歌藝。最搶鏡頭的,大概是演鈴木姨的南果步和演海娜的韓裔演員李宇恩。

最初認識南果步,是因為她兩任丈夫都有來歷:前夫辻仁成得過文壇芥川賞,離婚後娶了中山美穗,之後又離婚;現任丈夫是渡邊謙。南果步在片中的造型有點像香港資深女星苗金鳳,掌握角色和表演節奏恰到好處。李宇恩演過金基德的《切夫之痛》,她幾乎包辦本片的大膽裸露場面。李宇恩的角色感情跌宕最大。她跟戲中男朋友 Roy 那場浴缸對談戲一鏡到底,演得十分出色。

常說都市人迷失,或是都市教人迷失,大概都市它使人容易產生慾望,難以滿足。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卻可能永遠看不見出口。

Friday 10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14:伊朗的士笑看人生

朗導演 Jafar Panahi 可能是踏入新千禧年後在國外得獎最多的伊朗導演。然而,這幾年他在國際揚名,卻不僅是因為他的電影才華,還因為他得罪了伊朗政府,曾經遭短暫拘禁,更被判長達二十年的禁令,不准製作或拍攝電影、編寫劇本、接受任何媒體訪問,以及離開伊朗。禁令到 2030 才到期,但 Jafar Panshi 沒有停止電影工作,已經拍了《這不是電影》(This is Not a Film; 2011) 和《電影關不注》(Closed Curtain; 2013),後者在柏林電影節獲頒最佳劇本獎。今年更進一步,Panshi 的新作《伊朗的士笑看人生》(Taxi) 在柏林電影節獲頒金熊獎(最佳電影)。

有人把《伊朗的士笑看人生》跟 Abbas Kiarostami 的《櫻桃的滋味》(觀後感)比較,覺得兩者都是一幅流動的德黑蘭風景。《櫻桃的滋味》節奏較慢,手法含蓄,調子比較沉重。《伊朗的士笑看人生》較為輕快,表達手法更直接一些。

Jafar Panshi 自己飾演的士司機,開着車在德黑蘭街頭接載乘客,在擋風玻璃前安裝了攝錄機,拍攝他和乘客的對話,從中窺看伊朗人的風俗文化、社會民生,包括他關注的社會和女性議題。

登車的乘客包括男老女少,有貧有富;有保守傳統人士,也有開明新派的;有賣盜版(被禁電影和電視劇)DVD 的小販,也有人權律師。幾乎全體演員都沒有公開身份,所以也不知道到底他們是不是專業演員。唯一公開身份的是 Jafar Panshi 自己的姪女。那個機靈的小不點便是年初在柏林電影節上代表叔叔接過金熊獎的小女孩。

《伊朗的士笑看人生》看來想探討伊朗人看待對錯的一些標準。例如女教師跟不肯透露職業的男乘客辯論以重典懲治賊人到底是為了殺一儆百,還是治標而不治本。又例如賣盜版影碟的小販想借 Panshi 的名氣賺更多的錢,Panshi 不同意,但小販說,其實 Panshi 曾經向他買過外國藝術電影的盜版影碟。從手法上看,《伊朗的士笑看人生》不缺幽默,還有點通俗劇的味道。

這戲顯然是跟着劇本拍的,不難找出穿幫的地方,例如後座的血跡突然消失、內容剪輯的方式等。但《伊朗的士笑看人生》依然值得讚賞,那是因為導演對抗壓迫政權的勇氣,還有在緊絀資源和受壓迫環境下拍成電影的智慧。這戲是導演對生活、國家和電影的情書,內容並不沉重。事實上,真實的世界豈止這樣?

Thursday 9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13:天使的茶几

本導演 SABU 上一齣在香港公映的作品《白兔糖女孩》(うさぎドロップ;2011 年)改編自漫畫,由年輕演員松山研一主演,可能是 SABU 最平易近人的一齣戲。之後的《Miss ZOMBIE》沒有在香港放映。最新作品《天使的茶几》(天の茶助)再次由松山研一主演。《天》片是繼五年前的《蟹工船》(觀後感)後,我第二次看 SABU 的戲。

《天使的茶几》和《蟹工船》同樣具顛覆味道。《蟹》片的故事舞台是冰冷海洋上一艘幽閉的漁船,是個呼天不應的血汗工場,船員受不了殘苛的對待而造反。《天使的茶几》把一半的舞台移師天上去。天堂裏有個創作組,那裏的編劇負責撰寫凡人的一生。因為人的命運互相扣緊,所以哪個編劇出錯或是誰寫得不夠水準,便會影響其他人的作品,也就是說,一些凡人的人生隨之受到影響。

茶助(松山研一 飾)原是負責給天堂編劇端茶的天使。某天編劇收到上頭指示,劇本要「嶄新」,於是編劇絞盡腦汁要「劇情」與別不同,卻因過火而闖禍,連累無辜少女(大野いと 飾)慘死。茶助半推半就下凡間去補救,將命不該絕的少女從車禍中拯救出來。其他一些編劇出手相助,讓種田(大杉漣 飾)和彦村(伊勢谷友介 飾)等給茶助伸出援手。茶助在凡間看到好多受病殘折磨的人,不明白天上的編劇何以狠心寫出這麼陳腐而冰冷的劇情?他決定以天使的力量在商店町醫治凡人的疾病,善行日傳千里。與此同時,茶助也記起了自己的前生,原來在當天使之前,他曾經是黑道新星。不久,茶助在凡間的親人找上門來,而茶助前世和今生在凡間惹下的仇家都來跟他算賬……

假設人生的劇本早有打點,正是所謂的天注定,縱有天使力量去改寫令人頭疼或心碎的劇本,但套用茶助前世的妹妹那番冷言冷語,對於沒完沒了的責任,(凡)人再有能力,也是不是要獨自把這些責任都扛起來?要是沒有這麼樣的決心,卻又沒有可能像天使所言,靠藉人本身的誠意和努力去感動周圍,產生連鎖效應,凝聚力量反去推翻來意不善的「劇本」。

還是當天使好,受不了天堂編劇的荒唐,寧願眼不見為淨,放棄永生,在人間跟愛人過日子。之後還會不會受到滋擾,似乎已經無關宏旨了。這樣看來,難說這是一齣勵志的電影。

Wednesday 8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12:魔宮艷舞

年前的 HKIFF 放映了 1948 年公映的《紅菱艷》(觀後感)修復版,艷美華緻,深深記住了 Michael Powell 和 Emeric Pressburger 這個組合。Michael Powell 的舊作還看過《魔光血影》(Peeping Tom; 1960)。這齣《魔宮艷舞》(The Tales of Hoffmann) 拍成於 1951 年,主演《紅菱艷》和《魔光血影》的英國芭蕾舞演員 Moira Shearer 也有份演出。

本片改編自法國作曲家 Jacques Offenbach 的歌劇《Les contes d'Hoffmann》(The Tales of Hoffmann)。歌劇的靈感則來自 E. T. A. Hoffmann 所寫的三個短篇故事。Hoffmann 所著的《Nussknacker und Mausekönig》(The Nutcracker and the Mouse King) 便是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故桃夾子》(The Nutcracker) 的原著。

《魔宮艷舞》的故事說 Hoffmann(Robert Rounseville 飾)去欣賞芭蕾舞劇。在台上宛若點水蜻蜓的舞后 Stella(Moria Shearer 飾)傾慕 Hoffmann,差人送 Hoffmann 字條,相約表演結束後在酒館見面,豈料字條被 Hoffmann 的死敵 Lindorf(Robert Helpmann 飾;同時分飾 Hoffmann 往後憶述的幾段感情中搞破壞的歹角)截獲。中場休息時,Hoffmann 去酒館抽煙、喝酒,開始說起他三段沒有結果的愛情:神奇的機器娃娃 Olympia(Moria Shearer 分飾)、風情萬種但圖謀不軌的水都花魁 Giulietta(Ludmilla Tchérina 飾)、病重而不宜唱歌的女高音 Antonia(Ann Ayars 飾)。幾段感情都橫生枝節,或遭人從中作梗。末了,Hoffmann 說,其實三段感情都是用作比喻他對心中的女神 Stella 的感情。這時候,Stella 演出完畢,趕到酒館,看見 Hoffmann 醉酒落魄的樣子,一時回不過神,由 Lindorf 帶她離開。

本片就是連場的芭蕾舞歌劇,Moria Shearer 的舞蹈尤其精彩,攝影如行雲流水,剪輯精準妙絕,成就了一個銀幕奇觀。

Hoffmann 一角由美國男高音歌唱家 Robert Rounseville 演出兼演唱。另一個自己配唱的演員是飾演 Antonia 的 Ann Ayars。

《魔》片的故事很傳統,引人入勝,全靠精彩的製作。演員方面,Moria Shearer 以舞制勝。有份參演《紅菱艷》的法籍俄裔芭蕾舞演員 Ludmilla Tchérina 卻較少跳舞的戲份,但她的妖媚倒教觀眾難忘。Ann Ayars 演歌唱女伶,外表給另外兩個女主角比下去了,但歌藝出眾。論演技,飾演歹角的澳洲舞蹈家兼劇場導演 Robert Helpmann 最出色。

順帶一提,在《魔》片中反串演出 Hoffmann 忠僕 Nicklaus 的英國女演員 Pamela Brown 曾經跟導演 Michael Powell 同居多年,當時 Michael Powell 一直跟第二任妻子 Frankie Reidy 保持夫妻關係。Frankie 死後,Powell 娶了名導演 Martin Scorsese 的御用剪輯師 Thelma Schoonmaker。《魔宮艷舞》的修復工作便是由 Martin Scorsese 創辦的電影基金 (The Film Foundation) 所資助的。

Tuesday 7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11:浮雲

到日本電影史的殿堂級導演,國際間多集中於討論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和黑澤明。比較資深的觀眾,大概也會想起木下惠介、市川崑、新藤兼人、今村昌平、山田洋次等。在 1960 年代去世的成瀨巳喜男,在他身後國際上對他的評價才開始上升,外國推出了不少他作品的 DVD。

《浮雲》已經是六十年前 (1955) 的電影,但男女主角的感情瓜葛和他們的愛情觀念在今天看來一點不過時。高峰秀子和森雅之都演得很精彩。劇本細膩,感情充沛,毫不扭揑,深深打動觀眾。原著是女作家林芙美子的小說,劇本由水木洋子改編。《浮雲》是當年《電影旬報》年度十大日本電影的第一名。

幸田雪子(高峰秀子 飾)在二戰時到越南做文書工作,邂逅農林省派駐當地的富岡兼吾(森雅之 飾)。男人已婚。日本戰敗,二人分別回國,戀情也隨之變調。雪子苦苦追尋,想跟富岡終生廝守,但男人不停閃躲,每份工作都做不長久。另一邊廂,雪子當了年輕美兵的情婦,並重遇曾經借意強暴過她的男人伊庭(山形勲 飾)。富岡的髮妻回鄉養病,他去找雪子,二人去了伊香保溫泉度假。富岡跟旅館主人清吉(加東大介 飾)投緣,同時更勾搭上對方的年輕老婆阿靜(岡田茉莉子 飾)。阿靜偷了清吉的錢跟富岡跑了,雪子獨自回到東京後發現自己懷孕,也揭發原來富岡跟阿靜同居了。雪子逼不得已,投靠伊庭,伊庭那時候隨一個神棍到處騙財。後來清吉追到東京,一怒之下殺了阿靜。富岡找雪子借錢,因為髮妻病歿沒錢殮葬。後來,雪子從伊庭所屬的教會偷了一大筆錢,計劃跟富岡逃跑,但富岡說,他會回到農林省工作,並派駐到遙遠的屋久島去。雪子央求富岡帶她同往,但她在墮胎後,身體越來越虛弱,在途中不支病倒……

這戲喻為日本電影黃金時期傑作中的傑作,連小津都羨慕說自己拍不來的。男女主角分分合合。男人不是好貨色,花心又不負責任,但他還是希望女人有更好的歸宿。女人一次又一次貪戀薄情郎,甚至搏命相隨,跟着他換工作到偏遠的小島去。

任何年代都有不對感情負責任的人,也都有只管對感情死心眼的人。看完成瀨巳喜男的《浮雲》,一股感傷席捲而來,片尾字幕寫道:花朵盛放雖然美麗,卻要承受許多的痛苦。成瀨一層一層地引導觀眾跟着劇情糾結。觀眾隨着場景和對白,情緒也跟着陷落,完場的時候直覺四周籠罩一股低氣壓。

片中有多場主角並肩漫步的戲,都象徵短暫的平和。當主角回到室內,每次交談都會引發衝突,說話殘酷,往往直刺人心。整齣電影段落分明,節奏明快,蕭條的場景也切合角色人物的心境。

雪子的遭遇讓人寄予同情。她執著、認真,對富岡一廂情願,只管守着相戀時的美好回憶。不管男人對她多壞,她還是設法拼湊成圓滿的結果。對於感情事,實在難以客觀地苛責任何人,只能嗟嘆造化弄人。在越南,男人突然吻下來,將往後的事統統都改寫了。

富岡雖壞,但他是愛雪子的。也許,他就是害怕自己無法回報雪子熾烈的感情,所以才不敢接受雪子;隨着戰爭結束,他認為二人的感情也該終結。結局他淒苦地哭,彷彿說明,世上最大的悲傷莫過於傷害自己所愛而造成的悔恨。

Monday 6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10:紅塵百劫

《紅塵百劫》(Sayat Nova) 是慕名所至。這是一齣拍得很美的電影,但不是所有觀眾都懂得欣賞它的美。

阿美尼亞已故導演 Sergei Parajanov 在 1969 年拍成此片,講述 18 世紀阿美尼亞詩人 Sayat Nova 一生的故事,片中對白不多,都是詩人的作品。電影把詩人的成長、戀愛、修道、死亡搬上銀幕。每一場就是導演對於詩作、詩人,乃至詩人生活年代的想像。道具、佈景、造型璀璨而流露異色。

要真正深入欣賞和體會此片之美,需要對西方的宗教和文化,還有電影藝術的符號和意象有挺好的知識。我看的時候只覺一頭霧水,不知道一幅幅漂亮的蒙太奇具體的意義,更遑論參透各個段落的思想,並聯繫成篇。

向來愛看故事性強的電影,只能說,《紅塵百劫》真的極美,導演和團隊對於製作嘔心瀝血,但不是我那杯茶。

Sunday 5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9:直擊殭屍屋(又譯:低俗殭屍玩出征)

來害怕血腥的場面,所以不常看殭屍片。新西蘭電影《直擊殭屍屋》(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 的預告片過癮,不是限制級別,沒有很多可怕的鏡頭。這也許是今年以來,暫時看得最沒有拘束的喜劇片。

《直擊殭屍屋》採偽紀錄片形式,攝影師進入一所舊宅拍攝一群殭屍的起居生活,包括 379 歲的 Viago(Taika Waititi 飾)、183 歲的 Deacon(Jonathan Brugh 飾)、862 歲的 Vladislav(Jemaine Clement 飾),還有 8000 歲的殭屍王 Petyr。Deacon 有個想變成殭屍而長生不老的人類僕人 Jackie(Jackie Van Beek 飾)。Jackie 替殭屍打理起居外,還要帶活人給殭屍吸血。她帶了前男友 Nick(Cori Gonzalez-Macuer 飾)去殭屍屋,卻意外把 Nick 也變成了殭屍。新成員 Nick 不適應新生活,跟其他大哥相處和夜間出巡時鬧出了不少笑話。後來,Nick 把他的人類朋友 Stu(Stu Rutherford 飾)介紹給一班殭屍哥哥認識,讓這些古老化石接觸到新科技和現代生活。Stu 寡言但隨和,竟跟一班殭屍成了好兄弟,後來甚至幫忙化解了殭屍和死敵狼人之間的恩怨……

兩個主角 Taika Waltiti 和 Jemaine Clement 同時擔任本片的編劇和導演。電影的笑料和胡謅不少,但整體的故事尚算完整。劇本有不少調侃其他殭屍電影的元素,從造型和角色設計都有。例如殭屍王的造型顯然是向 F. W. Murnau 的《吸血殭屍》(觀後感)致敬。殭屍和狼人大戰自然教人想到《吸血新世紀》(Twilight)。一班殭屍跟人類成了好朋友(Stu 和攝影師),甚至保護他們,就像《吸血新世紀》中的 Bella Swan 得到殭屍的愛寵一樣。

片中演員多是喜劇藝人,慣演喜劇或表演脫口秀,演技一般,但演出喜鬧劇的氣質和節奏不錯。除了元祖殭屍王外,其餘三個殭屍都在鏡頭前現身說法,他們性格不一,怕事、衝動、愛面子,但有一個共通點,都是從歐洲移民到新西蘭,而且各有血淚交織的經歷。某程度上看來,它們是弱勢社群,生活諸多制肘,周圍危機重重。

殭屍吃人,也有愛人的殭屍。Viago 也有個 96 歲的老情人。當年它是為了所愛而從歐洲遠渡新西蘭,可惜人類僕人在它的棺材上貼錯郵資,而誤了大事。雖然愛人另嫁他人,也早變成雞皮鶴髮的阿婆,但 379 歲仍一副年輕公子模樣的 Viago 還是每天晚上到愛人窗前痴痴守望。《直擊殭屍屋》也不盡是插科打諢。

Saturday 4 April 2015

2015 年第一季觀影小結

四季看了 44 齣電影,五齣在飛機上看。

這一季的電影水準不錯,除了一些奧斯卡候選電影外,還有歐洲電影節和香港國際電影節(部分)的片子。

第一季自選電影前十名(不包括舊片):

1《無定向喪心病狂》(Wild Tale)
2《荒謬啟示錄》(Leviathan)
3《飛鳥俠》(Birdman)
4《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5《猶太式離婚》(Gett)
6《頭條殺機》(Nightcrawler)
7《愛情中的不可抗力》(Turist)
8《小英格蘭號》(Little England)
9《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10《愛的化妝》(화장)

Friday 3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8:百鳥朝鳳

國著名第四代導演吳天明去年初病逝,他擔任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時,培育出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顧長衛等第五代導演。吳天明最廣人為知的電影作品是大膽起用張藝謀當男主角,在國內外獲得不少獎項的《老井》。該片更讓張藝謀當上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影帝。《百鳥朝鳳》是吳天明生前最後一齣執導的電影,拍得很公整,人情和故事都在意料之中,也可以說沒有高潮。

故事的時間背景比較模糊,但該是發生在近代農村。在無雙鎮,吹嗩呐不只是民間藝術,在辦喪事時還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德行越高,奏喪樂的班子越大。只有死者德高望重,才有資格在喪禮上吹《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而且只有領軍的高手才能勝任。整個無雙鎮只有焦家班班主焦三(陶澤如 飾)能吹《百》曲。焦三老了,想培養接班人。一天,鄰村人帶着孩子游天鳴(鄭偉 飾)去拜師。游天鳴資質一般,但焦三在小孩身上看到珍貴的品質,決定收天嗚為徒。後來比天鳴聰明的藍玉又拜到三爺門下。最後,天鳴憑着能把嗩吶「吹到骨頭縫裏」的意志和傻勁繼承三爺衣缽,藍玉黯然離開。天嗚(李岷城 飾)長大後,接掌了焦家班,焦家班也變成了游家班。時代變遷,紅白二事依舊,賀壽的甚至讓西洋管樂隊和短裙美女獻唱……

《百鳥朝鳳》的人物幾乎都是正派的、善良的。焦三是嚴師,卻不吝惜對年輕徒弟表現關懷。一對小師兄弟從小到大,不管勝負,總保持純良的友情,沒有互相攻訐或使詐。莫說在現實社會,在電影世界這看來也像一個童話。游天鳴和焦三新舊兩代嗩呐藝人爲了堅持信念而生出了真摯的師徒情和父子情。

這戲表面是寫吹嗩呐,但實際上,它在表達對於傳統文化該秉持的態度。焦三是一個匠人,為自己的技藝感到驕傲,同時恪守最高的規格。對於接班人,看技藝外,更看重承傳者的決心和品格。

天鳴個性正直、忠厚,看重人情,願意為事業單純而努力地付出,正是他勝過悟性高但為人做事不踏實的藍玉的地方。

通過《百鳥朝鳳》這個尋常少年成長的故事,看到匠活人生的特質,還有在現代社會技藝傳承受到不斷的衝擊。

陶澤如演外冷內熱的黑臉師父很精彩,飾演游天鳴少年時期的鄭偉很可愛,飾演成年時期的李岷城氣質也不錯。

Thursday 2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7:車拼

書時,看過黃春明的《蘋果的滋味》。我知道侯孝賢把《蘋》和另外兩個黃春明的小說拍成三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買了 VCD 但一直未看,更不知道《蘋果的滋味》的導演是萬仁。也聽說過《油麻菜籽》(蔡琴唱的同名主題曲倒聽過)、《超級公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卻孤陋寡聞,不知道都是萬仁導演的作品。所以那天去看《車拼》,他就坐我前兩排,還跟大家看完全場,我沒有感到太興奮。這樣也好,可以對《車拼》寬容。

「車拼」在台語是火拼的意思。本片的車拼是一宗兩岸婚姻。台灣女孩陳心怡(王樂妍 飾)與大陸暖男趙中(李宗嶧 飾)在北京相戀,不久出現分歧,心怡返回台灣。趙中不惜違背父母意願,隨旅行團到台灣去向心怡求婚。心怡帶趙中回台中老家拜會雙親,鬧了許多文化語言差異的笑話。心怡的父親是對大陸有心結的深綠派,趙中始終無法說服心怡的父親,黯然返回大陸,但臨行前得悉心怡懷孕了。趙中父母知道一切,帶着爺爺以自由行方式去台灣和心怡父母商談婚事。雙方長輩因為現實問題和意識形態分歧,發生了許多(有趣的)爭執。談判瀕臨破裂,當年參與國共內戰的雙方祖父竟然成了這場兩岸聯婚的關鍵人物……

導演萬仁在訪談中表示,希望拍攝兼顧藝術和娛樂,雅俗共賞的電影。《車拼》一頭一尾女主角的夢囈,還有女主角外公的身世和沒法結果的一段舊情,就是片中象徵藝術的部分。單獨看這些段落,都能看明白背後的信息,但沒有太深刻的感受,一來不是台灣人,沒法深入體會劇情的歷史意義,二來跟主體劇情中的荒謬喜劇氣氛截然不同,兩者缺乏圓滑的銜接,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為文造情。

心怡的外祖父在(台灣)日治時期當過日本兵,回台後成了國民黨軍,派往中國作戰,之後被俘又成了解放軍,最後打完韓戰回到台灣。阿公複雜的身世反映了台灣人在過去百年來歷受的政治變動。這是萬仁很重視的一段。他也曾在訪談中表示,當前的台灣社會比較少探討歷史。

整體來說,《車拼》的敘事方式和拍攝手法還算寫實,荒謬喜劇都是很正經地演,也達到很不錯的喜劇效果,但看來手法有點老派。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要兼顧心怡阿公所帶出的歷史和情感,不讓整齣戲的氣氛和阿公的一段之間產生太大的反差。

說實話,我本來以為《車拼》是一齣純粹反映兩岸社會生活歧異的喜鬧劇,所以片首的夢囈,以及片末近 20 分鐘交代心怡阿公的身世兩段,從嘻笑一下子化成哀愁,都教我始料未及。

Wednesday 1 April 2015

HKIFF 2015 之 6:愛情中的不可抗力

語合約中常見 force majeure 一詞,中文多譯作「不可抗力」,指如戰爭、惡劣天氣等非簽約個人或團體力量所能對抗的未能履行合約的原因。Ruben Östlund 自編自導的《愛情中的不可抗力》(Turist) 就是看人在極端情況或發生悲劇時,可能展現非常自私的一面。假如不是婦孺優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齣黑色喜劇代表瑞典角逐剛結束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打進了第二輪(前九名)。

工作忙碌透頂的 Tomas(Johannes Bah Kuhnke 飾)難得放假,帶老婆 Ebba(Lisa Loven Kongsli 飾)和一對子女 Vera 和 Harry 一家四口去法國阿爾卑斯山滑雪度假五天。第二天吃午飯時,人工雪崩看來要失去控制,冰雪直撲 Tomas 等人正在吃飯的露天餐廳之際,孩子大叫,Ebba 第一時間保䕶子女,Tomas 卻拔足狂逃自保。事後男人失憶,女人則念念不忘,幾次跟枕邊人對質,在私下的,在度假酒店新交的朋友面前,還有在來度假的老公朋友面前。裂痕越來越大,連孩子也擔心爸媽要離婚。在假期的最後一天,全家去到大霧而遊客稀少的高山坡道滑雪,怎料殿後的 Ebba 在開始後不久便失蹤了⋯⋯

(人工)雪崩沒有釀成傷亡,但本來穩定和睦的家庭卻崩解了。男人不承認自己棄妻兒於不顧,女人對男人從失望到絕望,幾天假期唇槍舌劍,朋友調停也中箭。

本片靈感來自導演一對夫婦友人去拉丁美洲度假時遇上槍手,老公本能躲了起來,撇下了沒有掩䕶的老婆。回到瑞典,老婆嘮叨不休,每喝了酒、累了或什麼便舊事重提。電影以雪崩來作比喻挺巧妙的,小小的崩塌所造成的破壞和傷害很快便滾滾而來,一發不可收拾。

Tomas 沒有失憶,他自知臨陣逃逸,是個窩囊廢,但因為雪崩最後真的沒有造成什麼傷亡,加上當時情況混亂,便嘗試以連篇大話去掩飾真相。老公不顧而去還死口否認,Ebba 受不了,她不信任枕邊人,多次要 Tomas 招認是他做錯了。問題是,就是 Tomas 當場或一早招認,Ebba 會改變她對事情和 Tomas 的看法嗎?

孩子年紀雖小,其實在旁邊看得十分清楚(飾演小姊弟的 Clare Wettergren 和 Vincent Wettergren 確是親生姊弟),聽到爸爸的謊話,看見媽媽的沮喪樣子,開始擔心父母要分手。別以為孩子不懂事,就是沒有成年人從旁講解,對人情世故似懂非懂,卻永遠不要低估他們的直覺。

甫開場,一家人在雪地上拍全家福,擺出好多不同的姿勢。然而,家庭和睦是無法製作出來的,各人之間的關愛和信任才是家庭的基礎。

在雪山上的最後一天,Tomas 終於做了一件對的事,似乎消弭危機有望。但到乘車去機場時,那個亂七八糟的旅行車司機可能把一切都弄砸了。Ebba 第一個撲出來要司機停車,那可能是 Ebba 的「創傷後遺症」,也可能意味着這個家庭的結構發生變化了。遇上危急狀況,挺身而出的變成了女人。Tomas 一家隨其他旅客步行下山時,跟另一個男人要了一根煙,小兒子才驚覺原來爸爸也抽煙。Tomas 抽煙是為了壓驚,還是反映他從此認命而顯得失落?

Tuesday 31 March 2015

HKIFF 2015 之 5:安樂死派對

學時參加過辯論比賽,其中一場的題目是「安樂死不合道德」。我是反方,即贊成安樂死。那時候沒有互聯網,跑了不少圖書館找參考資料,比賽前跟其他隊員和導師進行過好多次內部辯論。我們贏了那場比賽,那也是在整個賽事中我最滿意的一場比賽,因為安樂死這個題目沒有對正或反方哪一方特別有利,而是各有值得堅持的論點。

以色列電影《安樂死派對》(Mita Tova) 也探討安樂死是不是合乎道德,故事發生在一所老人公寓,所以集中在老人的角度去看這題目。

機器達人 Yehezkel(Ze'ev Revach 飾)和善於烹飪的優雅妻子 Levana(Levana Finkelstein 飾)住在老人公寓。Levana 好友 Yana(Aliza Rosen 飾)的丈夫 Max 飽受病魔折磨,慫恿 Yehezkel 做一個機器幫 Max 安樂死。新搬進來的退休獸醫 Daniel(Ilan Dar 飾)有藥物,但害怕法律責任,便請退休警察 Raffi(Rafael Tabor 飾)幫手策劃。原來早已跟老婆住在老人公寓的 Raffi 和 Daniel 是秘密的同性戀人。一切就緒,在 Levana 的反對下,眾人替 Yana 和 Max 完成了心願,豈料有知情者挾迫 Yehezkel 等人幫其病妻安樂死。與此同時,Levana 的腦退化症越來越嚴重,她對安樂死的想法開始有變……

一開始,Yehezkel 扮上帝安慰病重的老院友繼續做治療,因為「天堂沒有配額」,盡顯電影的黑色幽默。編導探討安樂死的道德問題之餘,以幽默笑料來調劑電影沉重的主題。

Levana 在片中是反對安樂死的代表,她認為 Yehezkel 等人所做的就是真的為病人解除痛楚,實際上跟殺人無異。人類不可扮演上帝去操縱生死。Yehezkel、Yana 和 Daniel 在幫人解脫和合乎道德之間掙扎。後來揭發 Raffi 暗中向家屬收錢,令事情變得更複雜。這也是長久以來對於安樂死最大的爭論之一:有人以安樂死牟利或非法侵奪其他人的資產等。

《安樂死派對》的主題和故事令人聯想起 Michael Haneke 的《愛 Amour》(觀後感),同樣是看着愛人(老去)受苦而面對的困局,但《安》片有不少幽默的笑話和場面,例如一班老人兩次使詐逃過吃交通罰單。整體來說,《安樂死派對》拍得挺平易近人,是它最大的看點。以色列電影(或是猶太人)的幽默別具一格,諷刺直接、刻薄,但點到即止,且蘊含智慧和文化。

電影中段有一場超現實的歌唱戲,描寫不同角色的心路歷程。之前在其他以色列電影也看過同樣的設置。在我看來,這有點突兀,但說不定是以色列戲劇的特色。

一班演技好的老演員為《安樂死派對》增加了不少分數,角色的喜怒哀樂,演繹游刃有餘。

Monday 30 March 2015

HKIFF 2015 之 4:猶太式離婚

許,看戲比讀書少需要一點想像力,戲劇在更多元的空間提供不同的信息。儘管《猶太式離婚》(Gett) 全片沒有多少個場景,導演通過不同的拍攝角度和角色造型,在密集且緊湊的對白之上,更精準地表達出人物的心理狀況。

在以色列,女人提出離婚,要通過猶太宗教法庭審理,還要得到丈夫的同意,才能成事。《猶太式離婚》的主角 Viviane(Ronit Elkabetz 飾)通過律師 Carmel(Menashe Noy 飾)向法庭入稟,跟當猶太經師的丈夫 Elisha(Simon Abkarian 飾)離婚。然而,Elisha 一直不合作,不是不出席聆訊(或是答應出席又臨陣缺席),就是在法庭上講反話。後來,Elisha 讓他同是當經師的哥哥 Shimon(Sasson Gabai 飾)當自己的辯護律師,情況變得更複雜。Viviane 的離婚提呈一鬧就是三年,主審的拉比都吃不消。後來開始傳召雙方的家人、鄰居、朋友等出庭作證,開始逐步揭開 Viviane 非要 Elisha 還她自由的原因,還有 Elisha 不願放手的真相……

《猶太式離婚》有濃厚的劇場味道,幾個主要演員大部份時間在同一個場景內唇槍舌劍。參演者都演技出眾。導演通過鏡頭調度帶領觀眾以不同角色的視點去解讀各個角色的心理和想法。

Viviane 出身望族,嫁給 Elisha 二十幾年,生了四個孩子,本身是髮型師,婚後繼續工作。在入稟離婚之後,Viviane 仍然把薪水存進她和 Elisha 的聯名賬戶,供養子女和還房貸,甚至一直為孩子做飯。最初在法庭上,Viviane 一臉不屑,也說話不多。Elisha 偶然難得出庭,總表現出願意跟妻子和好,拉比也着 Viviane 回家,嘗試跟丈夫和解。就這樣,申訴又無端拖延了一段時間。

Viviane 繼續施壓。到了電影中段,雙方開始傳召證人,這一部份最富娛樂性,觀眾同時更深入地瞭解 Viviane 和 Elisha 的為人,還有到底他們的婚姻在哪裏出了 Viviane 一直說的不能彌補的問題。其中 Viviane 的火爆妹妹和住隔壁的傳統婦人兩段最長,也最有意思。前者從胞姊的遭遇力數在猶太制度下女人所飽受的不公平對待,後者終於證明 Viviane 和 Elisha 婚姻不睦,同時側寫猶太婦女不擺脫傳統的觀念。然而,這一切都沒有令到 Viviane 的離婚提呈有太多進展。

到了電影末尾,Viviane 終於爆發,提到在當時已經糾纏了快五年的審訊最根本的荒謬之處:宗教法庭沒有實際權力,一切以丈夫的意願為依歸。到最後,雖然 Elisha 答應還 Viviane 自由,卻要 Viviane 答應一個不可言喻的離譜條件。

直到電影結束,觀眾算是看清楚 Elisha 的為人,但編導對 Viviane 卻似乎有一筆留白。兩夫婦不和,最大的原因是性格不合,也跟宗教和家人有關,更可能因為 Viviane「錯生」在以色列。她的個性跟那片土地本來是一個錯配。

這齣戲令人想起《伊朗式分居》(觀後感)。《猶太式離婚》的故事和人物比《伊》片簡單一些,但在背後牽涉到的文化、倫理、人事一樣複雜。

不必把這電影看作認識猶太人離婚和生活文化的範本,但可以視之為探討那些在今日仍然重男輕女的宗教文化下女人生活的一個文本。

Saturday 28 March 2015

HKIFF 2015 之 3:愛的化妝

多年前,看過南韓導演林權澤的《醉畫仙》,從此記住了這個導演的名字。這一齣《愛的化妝》(화장)是林權澤第 102 齣電影,去年獲邀在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單元放映,下月於韓國正式公映。

《愛的化妝》改編自作家金勳 2004 年發表的同名得獎小說。林導自言是金勳的忠實讀者。故事講述化妝品公司市場推廣部負責人吳先生(安聖基 飾)的妻子(金浩貞 飾)得了腦癌,吳先生一直盡心照顧。但與此同時,吳先生的工作團隊來了一個年輕美女下屬(金奎麗 飾)。寂寞而開始心力交瘁,吳先生越來越無法抵抗內心對美女下屬的嚮往……

韓語片名可解作化妝或火葬,語帶相關,跟劇情十分配合,也帶諷刺。

老婆突然病發,男主角一直努力照顧,並兼顧公務,沒有喘息的機會。美女下屬翩然而至,是天賜禮物?還是更嚴苛的考驗?吳先生本身有長期病患,身心俱疲,難得有美麗的幻想來調劑一下,可他卻明白這不合道德,開始有思想的掙扎。

男人對美女動心,自然想偷腥。吳先生也在自己幻想世界裏跟美女下屬溫存。女人天生敏感,病榻中的女人不一定會因此而變得魯鈍,尤其是對於男人心裏有鬼時吐出的無心快語,更加逃不過女人的雷達。吳先生照顧病妻時,說出了一句不大得體的話,老婆一直記住。直到她病重時,老公仍然不離不棄,什麼厭惡的照料工作都默默承擔,老婆才釋懷。最後不帶痛苦地離開,彷彿是對老公的一種答謝。

老婆死後,吳先生匆匆辦理後事,一來是反射動作,希望盡快逃出困境,二來害怕睹物思人,從而想到自己「背叛」了亡妻。然而,更「驚險」的是原來美女屬真的對上司有意,看來還是挺認真的。病妻一去,女下屬採取主動。對吳先生來說,這也許比之前他背着老婆在思想上多次出軌更令他頭疼。

老婆死後,吳先生感到迷失。他懷念亡妻,也覺得自己愧對亡妻,甚至害怕亡妻。他照亡妻的話把亡妻愛犬「處理」掉,既是遵照亡妻(可能是戲言)的吩咐,也可能是再不想面對亡妻。

三個主角都演得好,安聖基有豐富的內心戲,金奎麗一副女神的姿態,金浩貞為角色犧牲色相,將角色的形相和情緒演繹得恰到好處。老導演始終鍾情漢字和傳統文化,可惜到現在還沒看過他執導的《春香傳》,卻看過北韓拍攝的版本(觀後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外話,又碰上那個總是看電影時睡大半場的「影癡」;這次 HKIFF 還買了 5000 大元的 VIP 通行證,保準可以睡遍最好的座位。

Friday 27 March 2015

HKIFF 2015 之 2:瑞典愛情故事

量不多的瑞典導演 Roy Andersson 去年憑《鴿子在樹上反思存在意義》(En duva satt på en gren och funderade på tillvaron) 在威尼斯電影節贏得大獎,今年 HKIFF 除了放映得獎作外,還替他搞了一個小型回顧展。新鮮得獎電影的名字翻譯得太莫測高深,節目介紹又寫得有點不明所以,故棄之。本來對《二樓傳來的歌聲》(Du levande) 感興趣,但時間不配合。最後選了故事有如《兩小無猜》(Melody) 的劇情片處子作《瑞典愛情故事》(En kärlekshistoria)。但原來《瑞典愛情故事》比《兩小無猜》還早一年拍成。

這不是一個純粹甜膩的初戀故事,身兼編劇和導演的 Roy Andersson 也描寫男女兩方的父母和家庭長輩,特別是成年人怎麼看待人生和夢想。此片 1970 年夏天在斯德哥爾摩用了不到一個半月拍完。當時 Roy Andersson 剛於電影學院畢業,之前拍過兩齣短片和一個 48 分鐘的畢業習作電影。

影片主角 Annika(Ann-Sofie Kylin 飾)和 Pär(Rolf Sohlman 飾)一見鍾情,深深喜歡上對方,看來很純真,有着少男少女想愛不敢愛的矜持和可愛。例如兩人明明喜歡對方,卻不敢表白,甚至故意迴避。某個週末,兩人隨各自的家人到療養院探望住院的家人-Pär 的祖父跌傷住院,Annika 的姨母看來情緒不穩。孩子在替家人買點心時邂逅。

年輕初戀以外,導演以一個比較荒謬的角度拍攝成年人的世界,篇幅甚至比兩個孩子的愛情更多一些。有時候是通過少年主角的眼光,有時候是以局外人身份冷眼旁觀。那些有時候教人不明所以的鏡頭和情節,就是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人人都對自己的生活習以為常,一踏入別人的空間便馬上感到彆扭,好像 Annika 在 Pär 家過夜的第一個晚上,覺得小男友的媽媽喋喋不休,男友爸爸還是沒好氣地逐一回應,Annika 也許覺得這跟她父母疏離卻有時候充滿張力的關係對比強烈。我們成長都深受家庭影響,但那都是到我們開始長大並多了接觸其他人後才能體會出來的。編導沒有刻意解說一些奇怪的處境,反正那就是一些成長的回憶。

《瑞典愛情故事》花了不少篇幅批判成年人的虛偽和階級意識。所謂階級,不是工人階級和上流社會之間對立,而是人嚮往上流的心態,最明顯的莫如 Annika 的媽媽和姨母。Annika 的媽媽不滿意生活的地方,但原因不明,只見她夜裏靠在床邊無聲流淚,白天起來坐在餐桌前又破口大罵「能搬到其他公寓會開心一點」。但當她穿戴體面,陪老公出去應酬,便又顯得泰然自若。Annika 的姨母出院後,仍有一點抑鬱。她告訴 Annika,從前想當空中小姐,但陰差陽錯,數次失去機會。在 1970 年代,航空業可是光鮮體面的工作。此外,姨母的感情生活看來也不很如意,老是遇人不淑似的。這些情節並沒有什麼關聯,看來就像是兩個少年主角一些隨意的回憶片段。

電影的最後一段充滿荒謬,也許還是因為編導以孩子的眼光去看成人世界。Annika 的父母去 Pär 的家跟 Pär 的親朋慶祝什麼節日(瑞典孩子拍拖,才十三四歲便「見家長」?!),Annika 的爸爸喝醉了,後來在大霧的清晨,邊走向湖畔邊發酒瘋。他在社會上是不少人眼中的模範,有份穩定而體面的工作,也注重打扮,其實內心有反社會的一面,也不善於處理家庭關係。

Roy Andersson 的故事講污染的成年人,還有社會經濟掛帥帶來的危機。但在他鏡頭之下的瑞典很漂亮,安寧而古舊,一幅幅畫面流出生活的氣味。北歐的冷冽給暖和的夏天包圍着。

Thursday 26 March 2015

HKIFF 2015 之 1:大話迷宮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看的第一場戲是德國片《大話迷宮》(Im Labyrinth des Schweigens)。在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所主持、針對納粹德國軍政首領的紐倫堡審判 (Nuremberg trials) 後(相關事件好萊塢曾拍成電影《劫後昇平》Judgement in Nuremberg)十多年,德國國內再沒有任何追究納粹份子戰時暴行的行動,年輕一代甚至對戰爭、集中營等事一無所知,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很多納粹黨員已經「從良」,滿佈各行業各階層,通過政策、教育等渠道去掩埋這段悲污的歷史。

《大話迷宮》改編自真人真事,故事從 1950 年代末開始,就是二戰結束後大約十五年,德國年輕一代竟然對奧斯威辛集中營 (Auschwitz) 等幾乎毫不知情。不知道當中包含多少誇張的戲劇成份,但在鏡頭之下,清洗民眾記憶和意識的圖謀、手段和效果,足教人心寒。

電影的主角 Johann Radmann(Alexander Fehling 飾)是個虛構的人物,電影描寫的調查和審訊乃真有其事,更是改寫戰後德國歷史重要的一頁。Radmann 是個檢察官,未及而立,初出茅廬,從記者 Thomas(André Szymanski 飾)那裏知道納稅暴行,得到上司檢察總長 Fritz Bauer(Gert Voss 飾;此角真有其人,是猶太裔)的支持,衝破重重障礙,翻閱以千萬計的檔案,誓要揪出當年曾經犯罪的納粹黨員……

這是導演 Giulio Ricciarelli 首齣劇情長片,他還有份寫劇本,影片製作不錯,整體成績還行,但不是佳片。男主角 Alexander Fehling 是德國新星,演得不錯,但論演技,最搶鏡頭的非飾演檢察總長的 Gert Voss 莫屬。在片中,Fritz Bauer 對男主角有如第二個父親,也是男主角事業的啟蒙導師。

Radmann 鑽進德國近代歷史中令人最不堪回首的一章,試圖揪出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納粹戰犯,但他的工作幾乎是對抗國家機器。越挖掘下去,Radmann 發現真相和牽連越深不見底,甚至連他自己失蹤多年的父親和他身邊的朋友、愛人等都牽涉其中。除了反問為什麼這些人當年不出手阻止暴行,甚至助紂為虐外,更因此打擊了 Radmann 對其他人的信心,以及他繼續調查下去的決心。

全片拍得最好的是 Radmann 傳召集中營倖存者和犯罪嫌人到檢察廳問話的部份,例如檢察廳秘書筆錄集中營倖存者恐怖經歷時的反應,還有 Radmann 那個本來認為整項調查多此一舉的同事,跟 Radmann 盤問疑人時,受不了疑人委託律師的詭辯而破口大罵。《大話迷宮》偶有佳句,卻無法成篇。電影結局刻意流於英雄主義和大團圓,也影響了整體的成績。

編導替男主角安排了一段感情戲,但這段情的描寫很蒼白。男人謙謙君子,女人不易捉摸,沒有多少激情火花。就是到中段埋下等待爆發的戲劇伏線,最後卻如淋濕了的鞭炮。

總的來說,這戲題材還是挺吸引的,尤其是它跟目下大中華地區好些荒謬的社會政經現象互相呼應,更見民眾的憤怒和擔憂並非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