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4 February 2015

STAND BY ME:多啦 A 夢

年農曆新年只看了一齣《STAND BY ME:多啦 A 夢》(STAND BY ME ドラえもん)。這戲去年夏天在日本公映,屬電腦動畫。部份角色的造型不好看,也嫌 3D 立體版票價太貴,所以只選 2D 版本。在香港聲演主角之一「多啦 A 夢」(我輩慣稱角色舊名字「叮噹」)的配音員林保全在春節前去世了,這齣動畫電影是他聲演叮噹的最後一個作品。所以也打破慣例,捨日語版而看了粵語配音版。

故事說,大雄的玄孫世修從未來帶着機械貓叮噹(現稱「多啦 A 夢」)回到大雄的小學時代,讓叮噹幫助大雄學習和過生活,以期改變大雄和其後人(包括世修自己)的命運,其中一個主要的任務是要讓大雄能夠跟靜宜(現稱「靜香」)結婚,而不要娶技安(現稱「胖虎」)的妹妹。叮噹借出各種法寶讓大雄應付技安和阿福(曾改名「牙擦仔」,現稱「小夫」)的欺凌,同時幫助大雄贏得靜宜的芳心……

《STAND BY ME:多啦 A 夢》的故事延伸到大雄等人物的成年時代。叮噹不想離開自己的家人,也深知道大雄太爛,「虛不受補」,所以不願意留在過去幫助大雄,為此世修啟動了預設的程式,待確定幫助大雄得到幸福,娶得懂得愛護和照顧大雄的靜宜為妻後,叮噹才可以回到未來。

找到一個好的伴侶,不一定就能夠得到人生中最終的幸福,但在過年時看象徵快樂無憂的叮噹和大雄,何必太清醒?

電影的角色造型大致跟過去的卡通版本一樣,卻就是大雄的樣子有點變了。對於未來世界的描寫,日本人還是有其獨特而充滿幻想的一面。

近年不少動畫片,故事的題材和劇情都再不只是針對年幼的觀眾。孩子看《STAND BY ME:多啦 A 夢》,看到傻頭傻腦的大雄被人欺負或叮噹的神奇法寶而歡天喜地。成年觀眾看此片,不免把情節和現實對照,歡樂不如引發的思考來得深刻。或者說,你看《STAND BY ME:多啦 A 夢》時,思考比大笑多的話,那就是說,童真已經離開了你。

Monday 23 February 2015

第 87 屆奧斯卡金像獎個人預測

87 屆奧斯卡金像獎於香港時間今天早上舉行,去年成績很好,預測全中。今年沒有看完

(藍色字為已觀看電影)

最佳電影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飛鳥俠》(Birdman)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
《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沒有大製作,獨立味道較濃的一年。還差一齣《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沒看,但該片除了最佳電影外,只角逐最佳歌曲獎,明顯給冷落了。論聲勢,就是《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和《飛烏俠》之爭。
個人選擇(依次):《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飛烏俠》、《鼓動真我》、《解碼遊戲》、《霍金:愛的方程式》、《美國狙擊手》、《布達佩斯大酒店》
個人預測:《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導演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飛鳥俠》(Birdman)
Richard Linklater《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Bennett Miller《獵狐捕手》(Foxcatcher)
Wes Anderson《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Morten Tydlum《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小評: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的《飛烏俠》技巧顯勝一籌,又拿了演導工會獎,有力爭標;Richard Linklater 有耐性和視野,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未見高潮迭起。這個獎最難預測。
個人選擇(依次):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飛鳥俠》、Richard Linklater《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Wes Anderson《布達佩斯大酒店》、Morten Tydlum《解碼遊戲》、Bennett Miller《獵狐捕手》
個人預測:Richard Linklater《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男主角
Steve Carell《獵狐捕手》(Foxcatcher)
Bradley Cooper《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Benedict Cumberbatch《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Michael Keaton《飛鳥俠》(Birdman)
Eddie Redmayne《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小評:不外 Michael Keaton 和 Eddie Redmayne 二人之爭。後者聲勢好一些,角色也比較配合奧斯卡的主旋律,但不能少覷美國人支持同胞的力量。
個人選擇(依次):Eddie Redmayne《霍金:愛的方程式》、Michael Keaton《飛鳥俠》、Benedict Cumberbatch《解碼遊戲》、Steve Carell《獵狐捕手》、Bradley Cooper《美國狙擊手》
個人預測:Eddie Redmayne《霍金:愛的方程式》

最佳女主角
Marion Cotillard《公投飯票》(Two Days, One Night)
Felicity Jones《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Julianne Moore《永遠的愛麗斯》(Still Alice)
Rosamund Pike《失蹤罪》(Gone Girl)
Reese Witherspoon《狂野行》(Wild)
小評:最近幾年,奧斯卡都在選「最受歡迎女主角」,今年應該輪到 Julianne Moore 了,但她的演技和發揮也好。對手之中,Marion Cotillard 和 Rosamund Pike 都出色,但相信不易爆冷。
個人選擇(依次):Julianne Moore《永遠的愛麗斯》、Marion Cotillard《公投飯票》、Rosamund Pike《失蹤罪》、Reese Witherspoon《狂野行》、Felicity Jones《霍金:愛的方程式》
個人預測:Julianne Moore《永遠的愛麗斯》

最佳男配角
Robert Duvall《辯父律師》(The Judge)
Ethan Hawk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Edward Norton《飛鳥俠》(Birdman)
Mark Ruffalo《獵狐捕手》(Foxcatcher)
J.K. Simmons《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五位候選演員各具特色,但相信賽前包攬幾乎所有男配角獎的 J. K. Simmons 可以安心等着上台領獎。
個人選擇(依次):J.K. Simmons《鼓動真我》、Edward Norton《飛鳥俠》、Robert Duvall《辯父律師》、Mark Ruffalo《獵狐捕手》、Ethan Hawk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個人預測:J.K. Simmons《鼓動真我》

最佳女配角
Patricia Arquett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Laura Dern《狂野行》(Wild)
Keira Knightley《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Emma Stone《飛鳥俠》(Birdman)
Meryl Streep《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
小評:跟男配角一樣,女配角又是一人領放,Patricia Arquette 贏得了今年度大部份電影女配角獎項。
個人選擇(依次):Patricia Arquett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Emma Stone《飛鳥俠》、Laura Dern《狂野行》、Meryl Streep《魔法黑森林》、Keira Knightley《解碼遊戲》
個人預測:Patricia Arquett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原著劇本
《飛鳥俠》(Birdman)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獵狐捕手》(Foxcatcher)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頭條殺機》(Nightcrawler)
小評:喜歡《頭條殺機》的題材和故事,但有瑕疵。《飛烏俠》意念不錯,也拿了金球獎,《布達佩斯大酒店》則贏得了編劇工會最佳原著劇本獎。
個人選擇(依次):《頭條殺機》、《飛鳥俠》、《布達佩斯大酒店》、《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獵狐捕手》
個人預測:《布達佩斯大酒店》

最佳改編劇本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Inherent Vice》
《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編劇工會把改編劇本獎頒予《解碼遊戲》,根據真人真事(而不是特定文本)改編的《鼓動真我》也不錯。未看《Inherent Vice》,不好猜賽果,但從已看的四齣片子推敲,還是《解碼遊戲》和《鼓動真我》機會大一點。
個人選擇(依次):《解碼遊戲》、《鼓動真我》
個人預測:《解碼遊戲》

最佳動畫電影
《大英雄聯盟》(Big Hero 6)
《The Boxtrolls》
《馴龍記 2》(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
《Song of the Sea》
《輝耀姬物語》(かぐや姫の物語)
小評:從來不是動畫片粉絲,外國傳媒熱捧《馴龍記 2》和《大英雄聯盟》,個人欣賞《輝耀姬物語》。
個人選擇:《輝耀姬物語》
個人預測:《馴龍記 2》

最佳外語片
《Ida》(波蘭)
《荒謬啟示錄》(俄羅斯)
《Tangerines》(愛沙尼亞)
《Timbuktu》(毛里塔尼亞)
《無定向喪心病狂》(阿根廷)
小評:波蘭電影《Ida》聲勢不錯,連贏紐約、洛杉磯兩大影評人協會和英國 BATFA 最佳外語片獎,看來只有贏得金球獎的俄羅斯代表《荒謬啟示錄》有力一搏。阿根廷的《無定向喪心病狂》有趣,是黑馬。
個人選擇:《荒謬啟示錄》
個人預測:《Ida》

最佳攝影
《飛鳥俠》(Birdman)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Ida》
《Mr. Turner》
《非凡生命歷》(Unbroken)
小評:《飛烏俠》模仿一鏡到底的拍攝方法,計算精準。

最佳剪接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剪接師工會年獎得主是《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劇情片)和《布達佩斯大酒店》(喜劇或音樂劇),前者把十二年來拍攝的幾百小時片段剪接成完整的電影,有勞也有功,看高一線。《鼓動真我》是黑馬。
個人選擇(依次):《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鼓動真我》、《美國狙擊手》、《布達佩斯大酒店》、《解碼遊戲》
個人預測:《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音樂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Mr. Turner》
《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小評:《Mr. Turner》在香港還沒有上映的消息,其餘四齣戲的配樂,個人喜歡《解碼遊戲》和《布達佩斯大酒店》多一點。

最佳歌曲
"Everything Is Awesome"《Lego 英雄傳》(The Lego Movie)
"Glory"《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
"Grateful"《Beyond the Lights》
"I’m Not Gonna Miss You"《Glen Campbell…I’ll Be Me》
"Lost Stars"《一切從音樂開始》(Begin Again)
小評:《Everything is Awesome》和《Lost Stars》都具備流行的條件,但「最佳歌曲」還要配合電影的主題和劇情,所以這項不予置評。

最佳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Inherent Vice》
《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
《黑魔后:沉睡魔咒》(Maleficent)
《Mr. Turner》
小評:只看過三齣候電影,《布達佩斯大酒店》和《魔法黑森林》略有優勢。

最佳化妝及髮型設計 (makeup and hairstyling)
《獵狐捕手》(Foxcatcher)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銀河守護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
小評:《獵狐捕手》就看男主角的假鼻,《布達佩斯大酒店》繽紛多彩,《銀河守護隊》整體造型有趣。
個人選擇:《銀河守護隊》
個人預測:《布達佩斯大酒店》

最佳佈景設計 (production design)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
《Mr. Turner》
小評:《布達佩斯大酒店》富想像力,《星際啟示錄》局部可觀。
個人選擇:《布達佩斯大酒店》
個人預測:《布達佩斯大酒店》

最佳音響剪接 (sound editing)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飛鳥俠》(Birdman)
《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Five Armies)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非凡生命歷》(Unbroken)
小評:《飛鳥俠》其實不錯,但劇情片在這一項總是看低一線。
個人選擇:《美國狙擊手》
個人預測:《美國狙擊手》

最佳混音 (sound mixing)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飛鳥俠》(Birdman)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非凡生命歷》(Unbroken)
《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鼓動真我》的打鼓和演奏都有水準。
個人選擇:《美國狙擊手》
個人預測:《鼓動真我》

最佳視覺效果 (visual effect)
《美國隊長 2》(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ider)
《猿人爭霸戰:猩凶崛起》(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銀河守護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小評:《猿人爭霸戰:猩凶崛起》和《星際啟示錄》看高一線。
個人選擇:《星際啟示錄》
個人預測:《星際啟示錄》

Tuesday 17 February 2015

格雷的五十道色戒

國女作家 E. L. James 在 2011 年出版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 一石擊起千重浪。連同之後兩年出版的第二三集小說,「師奶鹹古」三部曲全球賣出超過 7000 萬冊。電影公司火速購下了版權,光是選角已經讓一眾娛樂記者忙不過來。千呼萬喚,三部曲第一集的電影版《格雷的五十道色戒》(Fifty Shades of Grey) 終於上映,卻是一齣教人失笑的失望之作。

執導的 Sam Taylor-Johnson 之前只拍過一齣《約翰連儂:不羈前傳》(觀後感)。《約》片整體成績過得去,以兩個女角最可觀,但該片最成功之處,可能是撮合了導演自己和年紀只及她一半的男主角 Aaron Taylor-Johnson 的一段姻緣。

作為三部曲的第一章,主要交代一下男女主角的相識經過,還有在感情和性兩方面的一點角力。大學生 Anastasia(Dakota Johnson 飾)代替病倒的女同學去訪問年輕才俊 Christian Grey(Jamie Dornan 飾),第一眼看見對方已經神暈顛倒。俊男主動親近,Anastasia 幾近毫無招架之力。Christian 喜歡 Anastasia;見面數次,也睡過對方,他告訴 Anastasia 愛玩性虐,希望將純美可人兒「收為己有」,並定下合同,說明彼此關係和遊戲界限。Anastasia 按 Christian 指示研究性虐文化。她對 Christian 朝思暮想,為了男神,決心一試……

《格雷的五十道色戒》看來像喜劇多於愛情片,有些對白實在非常好笑,但那應該不是編導最初的意圖。全片劇情拖拖拉拉,有如肥皂劇,男女主角都長得好看,但演出平平無奇。至於廣大觀眾最關注的性場面,四場戲加起來大約二十分鐘,完全騷不着癢處,更別說表達出性虐的力量和精神。有人甚至說,近三十年前的《九個半星期》(Nine 1/2 Weeks) 比《格雷的五十道色戒》有看頭得多。的確,論拍攝尺度和手法,《格》片的性場面無精打采。讓性愛比較有經驗或富想像力的人去設計,大概都有本事將此片比下去。

大學女畢業生勇闖色慾禁區,本來大有發揮,但礙於作者視野或市場道德所限,劇情滿是束縛,亦見迂腐。男主角放不下童年遇上那個作為他性虐啟蒙的女長輩,女主角的閨蜜和浪漫至上的老媽都見貪慕虛榮。片中男女雙方並沒有真正且具體的角力,性虐道具也只是陳列品而已。

四場性戲,第一場 Anastasia 破處子之身,浪漫唯美,Christian 似為女王服務。第二場 Christian 等得不耐煩,直闖 Anastasia 的小公寓,蒙眼了,替女孩哺酒,用冰塊調情,但仍然是男人討好女人(Christian 希望 Anastasia 快快動筆簽約),不見支配者的霸氣。第三場終於去到 Christian 的「遊戲房」(Red Room of Pain),形形色色的刑具看來很可怕,但施刑不痛不癢的,男人又來對女人「低頭」,難道是女導演本人的慾望投射?最後一場又在紅房,Christian 拂弄孔雀羽毛,揮鞭如同撣塵。比較之下,Christian 將 Anastasia 按在膝上打屁股,還更痛快一些。換了我是 Anastasia,這麼樣的虐主,一點也不可怕。

電影列為第三級(限制級),因為在每一場性戲,草草前戲之後,都有「插入」,但看不到器官,只限於女主角(上半身)正面全裸。看《格》片時,想起當年打零工翻譯字幕,看《無可挽回》(Irréversible) 的原來版本,三級四級畫面(性和暴力兼有)大方送上。甚至本地片商翻譯中文片名,借用李安的《色.戒》,也比《格》本強。

《格雷的五十道色戒》另一教人失望之處,是故事的眼界淺窄(但假如大部份目標觀眾都僅滿足於此,可能也不要對編導甚至作者太苛刻)。也許,女性觀眾會更欣賞這戲,尤其是愛幻想的,或感情和性生活較缺乏刺激的。電影寫出軌,還有對強暴的幻想。還有完美的高富帥拜倒自己石榴裙下,在半推半就下獻出第一次。加上對方有錢,排場一流,什麼都亮麗豪華。某程度上,這戲在炫耀財富,說一個現代「有味」灰姑娘童話。

上面說此片像喜劇多一點,最富代表性的一幕是 Christian 希望 Anastasia 接受「臣服者」的合同,說若她答應,他會獎賞她。Anastasia 問:「為什麼我要這麼做?」Christian 說:「要取悅我。」女孩再問:「那我得到什麼?」才俊不慌不忙地說:「我。」那一刻,我在漆黑的映室裏吐了一句「Shit!」條件再好,如此大言不慚,便絕不可愛。

然而,總的來說,《格雷的五十道色戒》還是成功的,因為不管怎麼樣,它能夠吸引不少觀眾買票去看。

Monday 16 February 2015

皇家特工:間諜密令

年前看《勁揪俠》(Kick-Ass) 的時候,除了精彩的配樂外,還記得那些甚有 Quentin Tarantino 味道的血腥暴打場面。《皇家特工:間諜密令》(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同是改編自 Mark Millar 的漫畫作品。全片節奏緊湊,娛樂性豐富,也再續 Tarantino 式的血腥打鬥。雖然進場之前已經知道有「暴力美學」,看到那些血腥時,還是不免心驚膽戰,要閉目避惡。

故事說,獨立於任何政府或機關的神秘組織「皇家特工」成立一百多年,向來只挑選精英中的精英參與特訓,到世界各地執行秘密任務。特工 Harry(Colin Firth 飾)、Merlin(Mark Strong 飾)和 Lancelot(Jack Davenport 飾)帶着一名新人去執行任務,因為 Harry 一個小疏忽,新血為保護隊員而犧牲自己。十多年後,Lancelot 去營救被策動恐怖計劃的富豪 Richmond(Samuel L. Jackson 飾)綁架的教授(Mark Hamill 飾),遭刀片女殺手(Sofia Boutella 飾)劈開慘死。皇家特工主持人 Arthur(Michael Caine 飾)決定盡快尋找 Lancelot 的繼任人。Harry 找故人之子 Eggsy(Taron Egerton 飾)參加特訓,並調查 Lancelot 之死。他發現事件跟 Richmond 有關,原來對方密謀策動滅世計劃……

原作是漫畫,就不必對故事的設定和邏輯費心考究。話雖如此,本片的劇情還算能夠自圓其說。電影充滿英國風味,除了一班演員的英國口音,特工組織的總部設在英國之外,一眾皇家特工西裝筆挺、皮鞋發亮,對白不失幽默諷刺,較諸近年以動作和特效掛帥的好萊塢特工電影多了幾分「新鮮」氣息。導演的視野沒有囿於傳統,《勁揪俠》之後的《變種特攻:異能第一戰》(觀後感)將幾已拍死的系列起死回生。小休三年拍成《皇家特工:間諜密令》,仍然保持年輕活力,在同類型電影帶來一點驚喜。

此片的劇本和拍攝方法總算花過一點心思。首先,向來一派紳士風度的 Colin Firth 竟然變身動作演員。雖然在鏡頭以外,有不少後期加工,但看來還是似模似樣。保留 Colin Firth 的紳士氣質,同時加入了新意思。其次,劇情敢於走「偏鋒」,王牌特工 Harry 跟大反派 Richmond 正面對決,普遍公式是邪不能勝正,好人總會逢凶化吉,未了恩怨留待最後高潮才一次了斷。然而,《皇》片卻要殺觀眾一個措手不及。

今天看《皇》片,還會因為那股反權貴意識而格外投入。壞蛋奸計終究泡湯,自私自利的貴冑富豪不得善終,血腥行刑竟轉換成繽紛歡樂的卡通和配樂。草根小男生順應天命,爽快地懲罰壞人。憋在胸口的悶氣終於發泄出來,相比現實世界,電影真的是夢工場。

Colin Firth 造型無可挑剔,加上幾場動作戲,縱使演出平平無奇,尚仍見一點光芒。他自從贏得奧斯影帝後,僅得《情迷月色下》(觀後感)較有看頭。精壯小子 Taron Egerton 還差一點火候,但氣質不錯,可是基於外型所限(娃娃臉,不夠高大),就怕他會成為另一個 Elijah Wood。

配角方面,多演歹角的 Mark Strong 頭髮掉光光了,這一兩年開始從良,在本片雖然戲份不多,倒是很不錯的綠葉,低調而討好。老牌影帝 Michael Caine 的角色着墨太少。片約不斷的 Samuel L. Jackson 努力替角色加入過癮元素,飾演女殺手的 Sofia Boutella 型格取勝,下場有落雨收柴之感。一開場時,那個被綁架的有點懵懂的教授,竟是昔日《星球大戰》(Star Wars) 的「天行者」(Luke Skywalker) 的 Mark Hamill!看 IMDb 才認出他來了。

作為一齣(準)賀歲片,這戲材料豐富,合格有餘。

Friday 13 February 2015

無定向喪心病狂

主辦單位或不少影評人心目中,阿根廷黑色喜劇片《無定向喪心病狂》(Relatos salvajes) 入圍金像獎最佳外語片五強,也許已經算有所交代,但 Damián Szifrón 自編自導的這齣由六個獨立短篇故事組成的電影,從故事、演員到拍攝手法,確實都挺不錯。

香港的電影譯名大概取材自經典喜劇《家有囍事》的對白,放於本土文化環境之中,算是小小的神來之筆。台灣叫《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是準確道出片中各個短篇故事的共同題旨,卻似乎差了半分黑色幽默。電影講西班語,配上了中、英文字幕,中文字幕包含了一些香港粵語和社會流行文化,行文偏向簡約利落,也間接加強了觀賞的趣味。

生活中有很多讓人抓狂的人或事,但源頭可能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最終卻足以教我們的生活變樣。《無定向喪心病狂》內幾個獨立成篇的故事通過各種荒謬、諷刺,看似巧合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人性的善惡交鋒。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用二分法便判斷得了的。人生際遇往往就是出人意表,難以評判。與此同時,《無》片部分故事也針對體制腐敗,批判社會上一些不公平的狀況。

故事一(引子)
模特兒 Isabel(María Marull 飾)趕上了飛機出差去,鄰座是古典樂評人Salgado(Darío Grandinetti 飾)。二人聊天,發現 Isabel 的前度男朋友 Pasternak 因為 Salgado 的尖刻評批而當不上作曲家,從此一沉不起,因此 Isabel 跟 Pasternak 分手了。這時候,其他的乘客紛紛異口同聲表示認識 Pasternak,連空姐也認識他。原來航班上所有人都是 Pasternak 的仇人,Pasternak 本人竟就是把自己反鎖在駕駛室內的那個機師……這故事為《無定向喪心病狂》打下了堅實的黑色幽默基調,也說明生活中任何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會對自己或別人造成不能彌補的傷害。這是全片篇幅最短的故事,但餘韻裊裊。飾演樂評人的 Darío Grandinetti 曾經主演 Pedro Almodóvar 的《對她有話兒》(Hable con ella)。

故事二
某個大雨滂沱的晚上,一個男人(César Bordón 飾)開車到高速公路旁的一家小酒館吃飯。女服務員(Julieta Zylberberg 飾)發現男人竟然是多年前害死她親人的大壞蛋,她氣極了,卻還得打起精神服務他。老廚娘(Rita Cortese 飾)知道後,讓她在食物裏下老鼠藥,當是為民除害。服務員猶豫,廚娘乘她不覺真的下了毒。不久,男人的兒子來跟老爸會合,兩父子吃着同一份餐點,服務員不想濫殺無辜,馬上阻止二人吃下去……遇上大仇大,憤怒和良知產生猶豫和矛盾,應該慈悲寬恕還是痛快了斷?女服務員和老廚娘的對話正是探討這個。演狠辣廚娘的 Rita Cortese 型神俱備。

故事三
型男 Diego(Leonardo Sbaraglia 飾)開着新跑車在無人的公路上奔馳,前方卻有一輛破車故意擋道。Diego 終於超車成功,不忘給對方一個中指和一句髒話。可是才超車沒多久,Diego 的漂亮跑車爆胎了。他停車換胎,卻不很順利。這時候,那輛破車趕上了,老粗司機(Walter Donado 飾)故意停在 Diego 的車前面,來個加倍奉還……不管是開車還是其他什麼,很多人愛逞一時之快,意外或糾紛常因此而起。這個故事的結局雖然挺誇張的,但在現實生活,可能出現更可笑或更可怕的場面。末段兩雄互搏,搞笑也緊張,導演拍得不錯。

故事四
爆破專家 Simón(Ricardo Darín 飾)下班趕回家替女兒慶祝生日,中途停車去買蛋糕,才一盞茶的功夫,Simón 的車被拖走了。明明不是禁區,車給拖走了,還要付拖車費、違規停車罰款等。更糟的是一眾公務員面目可憎,硬要收錢,卻不許申訴。 Simón 忍無可忍,在繳款處大吵大鬧,登上了新聞頭條,因而飯碗不保,情緒越來越暴躁,老婆又鬧離婚。 Simón 幾被逼得走投無路,決定運用他的專業帶來一點震撼……星斗市民看完這一段,實在大有同感。民情所向,定必有因。有冤無路訴,當權的不是視若無睹,就是互相推卸責任。官逼民反,似乎勢在必行。飾演 Simón 的 Ricardo Darín 曾主演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謎情追兇》(觀後感),有明星氣派。

故事五
富家公子半夜醉駕撞死孕婦,立刻飛車逃走,回家哭着找爸媽。媽跟爸說,要救孩子。富爸爸(Óscar Martínez 飾)馬上召來法律顧問(Osmar Núñez 飾),決定讓園丁(Germán de Silva 飾)頂罪。剛談好價錢,想好供詞,警察和地方檢察官便找上門了。精明的檢察官兩下子便套出真偽。為了保護兒子,連檢察官也收買。然而,所有收賄的都坐地起價……天下怪獸家長何其多,才會養出一大堆慣壞的小魔怪,在外遇到問題或闖禍便回家哭鬧,是社會淪落的根源之一。這一段寫到權貴貪贓枉法,推諉他人,還有攀權附勢的人貪得無厭,得寸進尺。結局教人有點措手不及,但不無諷刺,真箇黑狗偷食白狗當災。Óscar Martínez 演富爸爸,戲路縱橫;Osmar Núñez 演貪心律師,小人嘴臉甚為出色。

故事六
Romina(Érica Rivas 飾)和 Ariel(Diego Gentile 飾)郎才女貌,快樂成婚。俏麗新娘竟在婚宴上發現英俊老公的偷歡對象,氣得直跑上酒店天台,遇見小休的廚子,把一切事情都想開了,還竟跟廚子打炮了。Ariel 追至撞個正着!Romina 返回會場,讓婚宴的下半部變成一場瘋狂失控的派對……愛人花心,便要當機立斷,分道揚鑣,還是讓他花下去,越亂越開心?現代愛情關係可能就是這樣,從一而終天長地久都變得不設實際。秩序已改,對愛情關係有堅定的立場,就不要因為小插曲而抓狂。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這個世代愛到至死不渝。女主角 Érica Rivas 奔放可愛,男主角看來真像個會為自己真正的愛情而變得忠實的花心男。

《無定向喪心病狂》好看,最大功臣是身兼編劇和導演的 Damián Szifrón。在影像藝術方面,本片無法比擬大師級導演。但劇本寫得好,各個短篇故事獨立成段,拍來如行雲流水,節奏恰到好處。

生命中有許多讓人抓狂的大事小事,下一次要發作之前,先回憶這戲的一些情節,便會明白,忍一時風平浪靜,絕對能夠修身養性。誰也說不準那些不義之徒有沒有報應,所以先不要讓自己因為這些人而忿忿不平,傷心又傷身。

Thursday 12 February 2015

荒謬啟示錄

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候選名單引來一番議論。幾齣較受注目的參選電影,包括《冬日甦醒》(觀後感)、《公投飯票》(觀後感)、《Mommy》(加拿大)等都無法進入第二輪投票。最後五強僅得波蘭的《Ida》和俄羅斯的《荒謬啟示錄》(Leviathan) 有點名氣。當然,所謂名氣,是指台前幕後的陣容或者電影是否已經冠冕加身。質量如何,看過才有分曉。前幾天看了《荒謬啟示錄》和另一齣打進最後五強的《無定向喪心病狂》(阿根廷;明天再談),兩片都不錯。

《荒謬啟示錄》是俄羅斯導演 Andrey Zvyagintsev 執導的第四齣劇情長片。2003 年,他憑處子作《爸不得愛你》(Vozvrashchenie) 贏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最佳影片)。該片講述離家十二年的爸爸突然回歸,帶着兩個兒子去釣魚度假,期間他對孩子的態度反覆無常,小兒子始終依賴爸爸,大兒子則越趨反叛,最後悲劇收場。不少評論說,導演藉父子三人的處境和關係去側寫俄羅斯對待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手段和狀況。當年看完,並不喜歡。十一年後看《荒謬啟示錄》,因為這些年香港社會的各種崩壞情況,對《荒》片別有一番感受。

故事發生於俄國巴倫支海岸旁的小鎮。Kolya(Aleksei Serebryakov 飾)的家有個小修車房,跟美麗太太 Lilia(Elena Lyadova 飾)和他跟前妻所生的兒子 Roma(Sergey Pokhodaev 飾)一起生活。貪婪的鎮長 Vadim(Roman Madyanov 飾)借教會名義,逼迫 Koyla 賤賣房產和土地不果,轉為強徵 Koyla 的產業。為了保護妻兒和家園,Koyla 找他從前在部隊的夥伴、正在莫斯科執業的律師 Dmitri(Vladimir Vdovichenkov 飾)幫忙。Dmitri 以 Vadim 的黑材料反威脅對方。Vadim 跟當地司法機關中人和流氓狼狽為奸,豈會善罷甘休。與此同時,Lilia 跟 Dmitri 睡了,這令官司和 Dmitri 跟 Koyla 一家的關係變得(更)複雜……

電影的部分資金來自官方機構,有關的領導官員卻曾經表示,《荒謬啟示錄》有不錯的藝術水平,但他個人並不喜歡,因為片中角色一天到晚喝伏特加,所有官員都貪污瀆職,然而俄羅斯人民和公務員並不是都這麼樣的。我不熟悉俄羅斯國情,儘管看完《荒謬啟示錄》,真的有差不多的感覺,但將眼光放遠一點,當此片是一個戲劇寓言,便會發現,導演採用了不少戲劇手法和比喻去講故事,表現圓熟而顯風範。

主角 Koyla 頭腦簡單、性格衝動。他很愛老婆 Lilia,也疼兒子 Roma,但踏入反叛期的 Roma 不大接受後母 Lilia。Koyla 為人粗枝大葉,也善妒多疑,對妻兒都不懂得體貼對待。Dmitri 本性不壞,為人聰明,也比 Koyla 沉實得多,但他敗於自己的慾念,他最愛的也是他自己。Lilia 本來矜持、忍耐,但丈夫不解溫柔,兒子又不聽話,當英俊而有學識的 Dmitri 進入她的家,Lilia 便五內翻騰。

Koyla 一心保衛家園,但他鬥不過貪官污吏,最後更被搞得妻離子散。更諷刺的是,Koyla 身邊的朋友都從收入不多的 Koyla 身上撈好處(老讓他幫自己修車),到 Koyla 遭 Vadim 的黨羽借題發揮,誣告下獄,控方握住的「證據」赫然是 Koyla 這些朋友的供詞。Dmitri 願意幫助 Koyla,但其勇氣沒法堅持到底,最後他回莫斯科,卻不見他有任何不捨或不忿,他甚至沒有回來嘗試為 Koyla 翻案。至於 Lilia,難說她跟 Koyla 誰的下場更悲慘。她決定豁出去一次,但沒得到原以為美好的回應,因為個人信仰,加上 Koyla 後來選擇寬恕,令她為自己的決定付出了最沉重的代價。

《荒謬啟示錄》的主線不在 Koyla、Lilia 和 Dmitri 的三角關係,而在於 Vadim 怎麼隻手遮天,運用個人權力甚至假借神權,為所欲為。幾個主要演員的表現都出色,又以演 Lilia 的 Elena Lyadova 和演鎮長的 Roman Madyanov 比較搶鏡頭。

我說,《荒》片讓我想起香港社會的崩潰,是因為那些從前香港人以為該再不會在這片彈丸之地滋生的惡行,例如濫權瀆職、倒行逆施,現在不止常常發生,還有當權者帶頭將之變成合理。曾經教我們引以為豪的,如今快將消失殆盡。

Wednesday 11 February 2015

獵狐捕手

去年康城影展入圍競賽部份的《獵狐捕手》(Foxcatcher) 於奧斯卡獲得五項提名,包括最佳電影。導演 Bennett Miller 本身角逐最佳導演之餘,繼續擔當演員的金像獎推手,男主角 Steve Carell 和男配角 Mark Ruffalo 雙雙入圍,再加一項最佳化妝。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 80 年代,美國望族、經營杜邦化工等大生意的繼承人 John Eleuthère du Pont(Steve Carell 飾)家財萬貫,搞很多慈善工作,還熱衷觀鳥、集郵等。他迷上了摔跤運動,決定在居住的 Foxcatcher 莊園成立訓練基地,將 1984 年洛杉磯奧運的金牌選手 Mark Schultz(Channing Tatum 飾)羅致旗下。Mark 之後在世界錦標賽再次奪標,但 John 的野心變得更大,最終把 Mark 同是奧運金牌選手的哥哥 Dave Schultz(Mark Ruffalo 飾)也招來當教練,讓 Mark 大感不是意味。John 這麼大張旗鼓,實際上是希望引起名媛出身的老母(Vanessa Redgrave 飾)注意,可惜事與願違。之後 Mark 在漢城奧運會落敗,John 開始不信任 Dave。某天,John 帶着手槍到 Dave 的住處……

這是 Bennett Miller 第三齣執導的劇情長片,前作《冷血字傳》(Capote) 和《魔球》(觀後感)都同樣獲得兩項奧斯卡演員獎提名,其中 Philip Seymour Hoffman 當上了影帝。

電影的主角是 John E. du Pont 和 Mark Schultz。從影片所見,John E. du Pont 多疑、暴躁、自我中心、思想不很成熟。只因為他實在太有錢,身邊的人都順從他的意思。John 的母親對他很多的興趣、嗜好都不以為然,其實深深打擊了他,反而使他變得更偏執,脾氣更乖戾,導致最後的悲劇。Mark Schultz 在片中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小伙子。他出身低下,受教育不多,也不擅辭令,只有哥哥 Dave 一個親人。交上 John E. du Pont 這個大金主,確實讓他迷失了自我,無法面對環境和人事的重大轉變,甚至影響他跟哥哥的關係。

編導花了不少篇幅去描寫 John 和 Mark 兩個角色,但是對於兩個角色之間的交流卻寫得不夠深刻,甚至顯得有點抽離。

《獵》片上映時,Mark Schultz 曾公開表示不滿,他認為影片暗示他和 John E. du Pont 關係曖昧。影片對這方面沒有任何明顯的提示,大概是由於兩個主角性格中的一些陰暗面,還有摔跤運動員扭打時含有大量緊密的肢體接觸,才會讓人有此錯覺。

Steve Carell 戴了個假鼻,努力演繹內心戲,跟他之前的形象和演過的角色有明顯的分別,表現算到位,但憑此片提名金像獎是過譽了。Channing Tatum 也演得賣力,但流於表面。跟《木昇戰紀》(觀後感)比較,他還是演筋肉狼合適一點。Mark Ruffalo 飾演 Dave,是個討好的悲劇人物,演繹可見細膩之處,主要見於他對弟弟 Mark 的關愛。

《獵狐捕手》跟導演的前兩齣作品一樣,以美國本土的真人真事為背景,節奏較慢,劇情沒有太大起伏,畫面色調偏暗,主角性格(略為)深沉。假如太疲倦,就不要看此片了。

Tuesday 10 February 2015

木昇戰紀

說是因為製作問題,波蘭裔的 The Wachowskis 最新作品《木昇戰紀》(Jupiter Ascending) 從去年夏天延至今年初才公映。這雙姊弟(原為兄弟)可算鬼才,1999 年拍出《22 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從故事到製作都見破格,可惜後來的作品(包括《22 世紀》的兩齣續集)都沒法追上成名作,只是在視覺特效方面偶見不同尋常的點子。《木昇戰紀》也不例外,故事集歐陸神話、宮闈鬥爭、灰姑娘和階級壓迫於一身,構思繁複,但神怪多於科幻,劇情甚至老套又離譜。

Jupiter(Mila Kunis 飾)父母都是知識份子,英國人爸爸在她出生前遇害了,俄國人媽媽把她生下來後,帶着她跟親戚移居美國,靠做清潔工維生。帶狼基因的雇傭兵 Caine(Channing Tatum 飾)受聘從外星到地球找 Jupiter,跟包括 Razo(裴斗娜 飾)在內的其他賞金獵人各為其主,爭奪 Jupiter。後來 Caine 和舊上司(Sean Bean 飾)得悉 Jupiter 原來是宇宙最大家族已故天后的轉世。大家族當權的三姐弟 Kalique(Tuppence Middleton 飾)、Balem(Eddie Redmayne 飾)和 Titus(Douglas Booth 飾)都擔心 Jupiter 會影響他們繼承家業而各有打算。Caine 就是受雇於 Kalique,Razo 等則受雇於 Titus。Kalique 和 Titus 都暗中想利用 Jupiter 來控制野心勃勃的 Balem,而 Balem 則一心要把 Jupiter 殺死,確保他能奪得地球。所謂的家業,是指宇宙間不同的星球上所有的一切物質。從星球上的生物取萃而製作的精華素有回春神效,並有豐厚的利潤。彷如天剎孤星的 Caine 和渴慕愛情 Jupiter 擦出了愛火,但 Balem 派遣殺手擄掠 Jupiter 的家人來要脅 Jupiter 放棄地球並自盡……

《木昇戰紀》的對戰場面跟打電玩沒有兩樣,不少場面也似曾相識,但導演仍有少許奇筆,例如滑翔飛鞋、緊急太空衣等。Jupiter 知道自己是天后轉世,在宇宙帝國辦理認證手續,過程非常官僚化,繁複而荒誕,很是諷刺。這都是《木》片好玩之處。但千萬不能對劇情較真,因為情節一如老套宮闈電視劇的爭寵奪權,如此超能宇宙家族內部竟然是這麼幼稚兒戲!劇本說 Jupiter 是天后轉世,也不大能夠自圓其說。

Mila Kunia 看來有點野性和倔強,飾演城市灰姑娘,略嫌硬朗。Channing Tatum 演變種奇兵,忠心勇武,動作為主,文戲較少,順利過關。這兩年他拍片甚多,也銳意求變。他下一齣在香港上映的電影《獵狐捕手》(Foxcatcher;明天再談)可見一斑,但成績一般。憑《霍金:愛的方程式》(觀後感)成為今年奧斯卡影帝熱門的 Eddie Redmayne 演大奸角,造型妖異,角色不討好,但他還是用心演繹。之前看過他幾套電影,形象都很不一樣,足見演技多變。

Monday 9 February 2015

狂野行

人對遠足電影情有獨鍾,上次看《浪蕩天涯》(Into the Wild) 卻不特別投入,儘管對男主角的悲劇結局還是感到難過。去年的《續命梟雄》(觀後感)讓 Matthew McConaughey 和 Jared Leto 奪得包括奧斯卡在內的多項男主角和男配角獎,電影也是不少觀眾和影評人的年度十大之選,我卻不是特別感動,也許是部份情節過於戲劇化。差不多十年前,Reese Witherspoon 憑《弦途有你》 (Walk the Line) 精準的造型登上了金像影后的寶座,實在有點莫名其妙。現在,《續》片導演 Jean-Marc Vallée 拍了一齣宛如女版《浪蕩天涯》的《狂野行》(Wild),主角 Reese Witherspoon 再次角逐最佳女主角,雖然勝算不高,但表現對辦得多。

電影改編自 Cheryl Strayed 根據她 1995 年獨自走完 Pacific Crest Trail (PCT) 九十多天旅程而寫成的自傳式著作《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採取多線敘述結構,手法簡潔有力。一開始 Cheryl 一個人在荒野遇到意外事故,然後開始回顧她決定這趟地獄式旅程的經過,還不時插敘她在更早之前的人生經歷,這些統統都是女主角「自討苦吃」的原因。

Cheryl(Reese Witherspoon 飾)跟 Paul(Thomas Sadoski 飾)離婚,決定獨自去一次長途遠足,好讓自己忘記傷痛。她在途中遇上不同的事故,例如鞋子太小,攜帶的設備不合用,也遇過一些看似不懷好意的人。Cheryl 一路上回憶自己失敗的婚姻,是她自己不斷背夫偷漢之過。她濫交,還有吸毒,原來是因為小時候常常看見媽媽 Barbara(Laura Dern 飾)遭她酗酒的爸爸虐待,令 Cheryl 的精神飽受困擾,就是後來覓得很疼愛她的老公也總是缺乏安全感……

女主角一個人踏上旅途三個月,很幸運遇上不少好人好事,例如中途休息站的大叔教導她如何丟棄很多用不着的裝備和行李,也告訴她把旅人指南中已經完成路段的部份撕掉,這一段既平實,也充滿象徵意義。果斷地把舊事放低,說易行難。但真的要做,原來也可能比想像中容易得多。在旅途中,Cheryl 遇過一些言語上的性騷擾、很煩人的記者,但幸好她遇上的人大都很友善,漸漸她也成為旅人之間的一個傳奇人物。

較諸導演上一部電影《續命梟雄》,《狂野行》的故事發展和手法都平實得多,例如女主角遇上看來圖謀不軌的男人,但沒有着墨太多,而是由始至終,只講一個女子自我發現和自我治療的經過。後來 Cheryl 遇上真心的同路人多了,令人安慰和鼓舞之餘,也點出了希望之光。

Cheryl 把自己放逐到荒野去,是源於她絕望的人生,而這一切始於她最愛的媽媽離世,她內心和人生徹底打碎了,開始瘋狂放縱的生活。從本片所見,Cheryl Strayed 很坦然分享往事,吸毒、嗑藥、縱慾,她以自毁的生活去回應喪母之痛。這些往事在電影中如意識流,隨時插入,加上主角在途中的留言冊引用作家的句子,倒使《狂》增添幾分詩意,看起來也不單調。

走完這段路,Cheryl 找到了救贖和信仰,而她那個宛如童話人物的好媽媽,她沉淪慾海時的回憶,以及家中所飼養的馬匹病重,都為電影注入如宗教故事的色彩。當 Cheryl 悲傷的回憶跟她路上的痛苦融合,《狂野行》便成了一段救贖的旅程。

跟其他之前的電影比較起來,Reese Witherspoon 在《狂野行》的演出教人眼前一亮,演繹出女主角的倔強和哀傷。演媽媽的 Laura Dern 戲分不多,跟 Reese Witherspoon 也不像一對母女,但她那純潔、充滿關愛和正能量的慈母形象非常動人。

Saturday 7 February 2015

公投飯票

自比利時法語區的戴丹兄弟 (Dardenne brothers) 最新編導的一齣劇情長片《公投飯票》(Deux jours, une nuit) 請來了金像影后、法國女星 Marion Cotillard 主演。這個兄弟檔是康城影展的寵兒,多次入圍和獲獎,是少數兩度贏得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的單位。《公》片在去年的康城影展首映,Marion Cotillard 的演出備受讚賞,她也憑此片第二次角逐奧斯卡女主角獎。

電影在編導長大的地區拍攝,題材貫徹他們聚焦包括本地移民等主流社會邊緣族群的生活。Sandra(Marion Cotillard 飾)原本在一家太陽能電板工廠上班,因為抑鬱症而停工。丈夫 Manu(Fabrizio Rongione 飾)則在餐廳打工。兩人育有一對子女,剛買了房子,搬離了公屋。為了還房貸,Sandra 必須復工,但同事告訴她,管工跟其他工人說,既然 Sandra 停工也不大影響進度,而老闆又在考慮是否發放花紅,最後大家投票通過讓老闆開除 Sandra,其他人拿到 1000 歐元的花紅。老闆對 Sandra 說一切還沒有定案,同意在週一上班時讓員工以匿名方式再投票,決定是否保留 Sandra 的崗位。其實 Sandra 的抑鬱症還沒完全康復,但丈夫和部分同事不斷鼓勵她,在週末兩天 Sandra 走訪所有同事,逐一遊說眾人投票支持讓她復工,但同時意味着可能要放棄那一筆花紅……

Sandra 探訪同事,發現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少同事因為不同的原因,都說自己捉襟見肘。各人的情況如何,Sandra 看在眼裏,心下明白,既不好意思強人所難,也讓她的情緒更加抑鬱。但也有人願意犧牲花紅甚至其他不同的個人利益去幫助 Sandra。兩天一夜(其實是兩天兩夜才對)四出奔走,Sandra 的情緒如過山車起伏跌宕。

Marion Cotillard 飾演 Sandra,以其擅長敏感細膩的演技,通過含蓄但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去演繹 Sandra 的心理變化。編導採用一貫的簡約手法,不以連場聲嘶力竭製造高潮,沒有添油加醋,完全的自然主義,讓觀眾化作隱形旁觀者跟着 Sandra 去看社區小人物當下的生活和掙扎。但觀眾看見 Sandra 因為遊說成功而笑淚交織,或是知道自己又丟一票而失魂落魄,都會感同身受。

老闆最後的決定教人失笑,卻也很真實。雇主和員工從來不是站在同一個點上做盤算,而員工總是難以看清楚老闆的底牌,下層的鬥爭和誤會常因此而起。Sandra 奮戰了兩天一夜,她最終帶着滿足的笑容離開鏡頭。由此看來,Dardenne brothers 的《公投飯票》是抱着積極的態度看待生命。

《公投飯票》風格平實,但某些觀眾會認為是沉悶。在我看的那一場,便有兩個觀眾中途離場。

Friday 6 February 2015

永遠的愛麗斯

可能不少《永遠的愛麗斯》(Still Alice) 的觀眾是為了女主角 Julianne Moore 而去看這戲的。Julianne Moore 既獲捧為本屆金像影后的大熱門,在《永》片中的表現確實優異,但難說 她的演出明顯比其他所有的候選人都技高一籌(《公投飯票》(Deux jours, une nuit) 的 Marion Cotillard 是黑馬)。然而,論角色發揮演技的機會、個人演繹的水平,還有在評審和觀眾對演員的印象分,今年優勢的確都全偏向 Julianne Moore 了。

Alice(Julianne Moore 飾)是名牌大學的知名語言學教授,聰明慧黠,事業有成,丈夫 John(Alec Baldwin 飾)在同一家大學任職理科教授,二人育有三名子女,大女當律師,次子唸醫科,老么 Lydia(Kristen Stewart 飾)一心當演員,放棄讀大學,從紐約老家搬到西岸獨自生活和碰機會。Alice 剛過五十歲生日,記性轉差,外出時甚至忘記回家的路。看專科醫生做完一輪檢查,證實是遺傳性腦退化症。Alice 很快就承受工作和家庭的壓力,家人的生活也因為 Alice 的病而受影響……

電影改編自 Lisa Genova 在 2007 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影片的節奏比想像中快很多,選材和手法都很實際,不見耍狗血的煽情戲。Julianne Moore 飾演的 Alice 是全片的核心,幾乎每場戲都有她的份兒。她每次出場就如剝筍皮般一層層揭開 Alice 的病情和她得病後身體、心理和生活的變化。

Alice 是大學教授,患上腦退化症,戲劇效果更強。據片中的專科醫生說,高學歷或比較聰明的人患腦退化症後,記憶衰退比其他人更快更嚴重,Alice 正屬於這一類別。她知道自己一天比一天善忘,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幫助自己記住重要的或基本的事情,保持照顧自己生活的能力,好能延緩衰退的過程,可惜她的努力並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作為知識分子,又是語言學的專才,Alice 一向以自己的才智和表達能力而自豪,所以對她來說,腦退化症所帶來的打擊要比任何其他的病症嚴厲。其中一場戲 Alice 便幽幽地說,寧願自己得的是癌症,這樣還活得有尊嚴得多。

《永遠的愛麗斯》也提到患者的家人。當 Alice 病情越來越嚴重,開始無法好好自理的時候,她希望老公趁她還剩一點記憶,多點陪伴她。但這時候丈夫得到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機會,不想因為休學陪伴妻子而放棄機會。當律師的長女通過人工授孕誕下了雙胞胎,看到有點笨手笨腳的母親想抱孩子,女兒猶豫了,也可能是因為媽媽將腦退化症遺傳了給她而有芥蒂。結果,Alice 最初覺得有點不長進的么女扛下了照顧病人的擔子。Lydia 和大姐的性格都有 Alice 的影子,但得到成就的那個似乎不是承襲母親的敏銳和愛心的那個。

Alice 早知道自己會成為家人的負擔,甚至已經為此做好準備,只是在最後關頭陰差陽錯,沒有按計行事。在外人眼中,很可能不會認同 Alice 的想法。但對於病患本人來說,根據自己的意願做好安排,也許是他們最希望做到且最受尊重的事。

說實話,《永遠的愛麗斯》帶着濃厚的肥皂劇味道,主要靠演員支撐起整套電影,特別是 Julianne Moore。其他演員像 Alec Baldwin 和 Kristen Stewart 也不錯。

文首說,不少觀眾看《永》片是為了女主角 Julianne Moore。她在 1980 年代末入行拍電視劇,不久轉戰電影,特別擅長演繹有情緒問題的角色。Julianne Moore 拍了不少獨立電影,這也很可能是她多年來在奧斯卡、金球獎、英國的 BATFA 等一直提名陪跑的主要原因。反之,她在較重視藝術的電影展運氣好一點。今年康城影展,她憑《Maps to the Stars》獲封影后,成為繼 Juliette Binoche 後,第二個集歐洲三大影展(柏林、康城、威尼斯)影后榮譽於一身的演員。她之前四次角逐奧斯卡(女主角和女配角各兩次),上一次獲提名已經是 12 年前,一口氣憑《天上人間》(Far from Heaven) 和《此時此刻》(The Hours) 提名女主角和女配角獎。個人認為,她在《此》片的角色和演繹比同片的另外兩個女角,拿下當屆影后的 Nicole Kidman 和(當年憑另一齣影電影《何必偏偏玩謝我》(Adaptation) 提名女配角的)Meryl Streep 都出色。到《永遠的愛麗斯》再獲提名,已經橫掃多個女主角獎,這一次 Julianne Moore 應該可以把小金人捧回家吧。

Thursday 5 February 2015

解碼遊戲

年多前,挪威導演 Morten Tyldum 的《獵頭遊戲》(觀後感)風評不錯。一別三年,再來是這齣以英國演員為主的《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解碼遊戲》保持《獵頭遊戲》的緊湊、驚險,拍攝流麗,但同時可見精心的計算。不論主演還是配角,本片的演員都表現優異。論整體演出成績,近期只有《飛鳥俠》(觀段感)水平相近。

本片以上世紀 40 年代英國數學天才 Alan Turing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軍方招攬,跟一班數學和語言專家研究破解德國納粹軍隊在通訊時使用的密碼 Enigma 的故事為骨幹。Alan Turing 最後研製出「圖靈機器」(Turing Machine),破解密碼成功,是提早結束戰爭、營救千萬受苦民眾的英雄之一。Turing 是同性戀者,當時在英國同性戀是刑事罪行,他在戰後因此而被入罪,不久自殺身亡。某程度上,Turing 是個悲劇人物。2012 年,Turing 百歲冥壽,時任首相白高敦 (Gordon Brown) 發表了公開道歉信。

Alan Turing 的故事,中學上電腦課時老師提過一下,但直到 2012 年他百歲冥壽,本地專欄作家陸離近乎瘋狂般介紹和宣傳有關他的事跡,才重新記起並開始閱讀 Turing 的故事。

《解碼遊戲》把三個不同時空的 Alan Turing 放在一起,互相插敘,重現主角部分的人生。電影以 1940 年代初,Alan Turing(Benedict Cumberbatch 飾)替英國軍方做解碼工作的故事為核心,插述他中學時期的同性初戀和 1950 年代初他因為同性戀受查的兩個段落。

部分外國的影評指《解碼遊戲》的故事不少地方與史實不符。假如對 Alan Turing 的事跡所知不多,沒有歷史的包袱,《解》片還是拍得很不錯的。除了演員外,此片的攝影、美工、配樂都很優異。

片中有兩段特別令人深思,其一是 Turing 的性取向導致他慘淡的下場,其二是當 Turing 和他的團隊破譯了 Enigma,卻為了大局而被迫作無奈而殘忍的決定。雖然今天在英國同性戀再不是刑事罪行,但是同性戀的者仍然背負不少的壓力。至於破解密碼後那個痛苦的決定,通過戲劇渲染,部分觀眾一定看得戚戚然。但在現實之中,若是情非得已,恐怕只能如此。

演員方面,演男主角的 Benedict Cumberbatch 跟照片和文獻比較,實在不像 Alan Turing,但他演繹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還是成功的。Keira Knightley 飾演真有真人的 Joan Clarke,平實大方,挺討好。其他配角演員如 Matthew Goode、Mark Strong、Charles Dance 等也不錯。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年輕 Alan Turing 的 Alex Lawther,只得四五場戲,含蓄而細膩,最後一場得悉噩耗,尤見力度。Alan Turing 跟初戀情人 Christopher Morcom 沒能開花結果,但是 Christopher 真的影響了 Turing 的一生。

Tuesday 3 February 2015

聖瘟神正傳

從奧斯卡提早於二月最後一個星期天舉行頒獎禮,甫過聖誕節,有機會或已經獲得提名的電影便陸續上映。加上農曆新年檔期,還有三月中下旬開始的國際電影節,願意上電影院去戲的人就要忙碌三四個月。一般來說,一個星期看三齣電影便是上限。上周提早看了《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然後是《頭條殺機》(觀後感),剩下來在 Jude Law 和 Bill Murray 之間,我選了後者。

《聖瘟神正傳》(St. Vincent) 是 Theodore Melfi 首部執導的長片,他同時當編劇。從選題、篇幅到整體成績,都是小品格局。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帶着超高的期望進場。全片最可觀的是演員,從 Bill Murray 到兩個合演的女角 Naomi Watts 和 Melissa McCarthy,再到童星 Jaeden Lieberher,都有合乎水準的表現。

Vincent(Bill Murray 飾)獨居,嫖、賭、飲皆喜,常光顧東歐妓女 Daka(Naomi Watts 飾)。因為老公多次出軌而決定分居的 Maggie(Melissa McCarthy 飾)帶着兒子 Oliver(Jaeden Lieberher 飾)搬到 Vincent 隔壁。Oliver 入讀當地的天主教學校,第一天上課便遭同學欺負,丟了手機和門匙。Maggie 上班去了,Oliver 回家不得其門而進,硬着頭皮找 Vincent 去。Vincent 趁機要 Maggie 雇他當 Oliver 的鐘點保母。跟 Vincent 相處下來,Oliver 發現了 Vincent 不為人知的一面,例如 Vincent 曾經參軍,有個患了失憶症的美麗太太,Vincent 天天都去探望她、幫她洗衣服。與此同時,Vincent 沒法再支付太太的住院費,高利貸又派人(Terrence Howard 飾)去催他還錢,Oliver 的爸爸跟 Maggie 爭奪 Oliver 的撫養權……

此片演員陣容不弱,故事則欠新意。Oliver 上宗教課時,帶點滑稽的修士(Chris O'Dowd 飾)問學生,聖人是什麼樣的人,然後讓同學做作業,介紹一個他們心目中的聖人。很自然,Oliver 介紹的是 Vincent 了。在成年人眼裏,Vincent 充滿缺點。但在孩子的眼中,Vincent 願意為幫助(一些)人(包括 Oliver 他自己)而付出時間和金錢,別的缺點都是小瑕疵。所以 Oliver 覺得(看來像醜八怪的)Vincent 善良、美麗,是他心目中的聖人。

要當上獲得宗教祝聖的人很難,但有心在世俗中尋找神聖,卻並不困難,就看施與受的心意。

編劇也嘗試在對白中加上諷刺幽默的內容,希望觀眾對無奈的世情發出會心微笑,有一兩個笑話還是不錯的。但總的來說,《聖瘟神正傳》只是一幀小鎮風情畫,也有點一廂情願。

Bill Murray 算是諧星出身,2003 年拍了《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演藝事業和表演功力同有再度逢春天之感。「肥媽」Melissa McCarthy 不只會演喜劇,來點苦情自嘲也不錯。澳洲女星 Naomi Watts 演東歐妓女,有情有義,還苦練口音,挺妙趣的。童星 Jaeden Lieberher 看來弱不爍風,實見早慧,甚至表現出內心戲。

Monday 2 February 2015

頭條殺機

劇出身的 Dan Gilroy 首次執導,拍攝自己編寫的劇本,他的兄弟 Tony Gilroy 和 John Gilroy 也出一分力,分別擔任《頭條殺機》(Nightcrawler) 的監製和剪接師。這不是一齣讓人愉快的電影,卻是近期比較出色、緊湊的電影。除了 Dan Gilroy 的劇本外,男主角 Jake Gyllenhaal 演得很好。五個候選影帝的電影,只差《獵狐捕手》(Foxcather) 未看。但我想,把 Bradley Cooper 和 Steve Carell 其中一人換出,讓 Jake Gyllenhaal 入圍才對辦。

Louis(Jake Gyllenhaal 飾)內向、無業,但為人聰明。某天夜裏路經交通意外現場,看見 Joe(Bill Paxton 飾)拍攝突發新聞片,然後賣給電視台圖利,便靈機一觸,依樣畫葫蘆。他成功把一段血腥的搶救中槍傷者短片賣出賺了兩三百塊錢,還得到夜間新聞總監 Nina(Rene Russo 飾)嘉許,更決心當起突發新聞攝影師來。Louis(繼續)通過偷盜撈了一點資本,以極低薪雇了同樣無業的 Rick(Riz Ahmed 飾)當助手。Louis 本來聰明,加上心狼手辣,漸漸闖出名堂,更倒過來以血腥的片段去威脅靠血腥新聞爭收視以保住工作的 Nina……

為了演好 Louis 一角,Jake Gyllenhaal 在開拍前先減去 30 磅,乾瘦之餘,更顯得目露兇光,令人不寒而慄,進一步配合他扮演反社會邊緣人的氣質。編劇用心塑造 Louis 一角,手法乾淨利落,甫開場便看見 Louis 為了一塊名貴手錶而立刻訴諸暴力。Louis 聰明之餘,更能言善道,也正如他在片中多番跟不同的人所說,他的學習能力很強。但是此子賊性難改,一開始偷鐵器鋼材,然後逐漸以其他的手段去控制身邊的人,以賺/搾取最大的利益,手法也更見狼辣。

《頭條殺機》以新聞行業為題材,固然讓觀眾思考今天的新聞媒體有多依賴血腥暴力或誇張失實的內容去爭取讀者和觀眾。換個角度看,今天用「譁眾取寵」去形容某些媒體選題和報道的手法,也已經顯得輕描淡寫。

如今科技發達,通過 facebook、twitter 等,人人也是記者,在片中 Louis 也是因此而崛起。他自覺可以從網上自學一切技能,認為自己也勝任記者,便自發入了行。Nina 買下 Louise 的第一條短片,更「教導」Louis 怎麼樣的新聞和拍攝方式最受觀眾歡迎,從此讓後者踏上了不歸之路。也可以說,沒有 Nina 這類人推波助瀾,甚至興風作浪,Louis 這種人便沒有太多的機會。但真正問題可能是,在今日的社會中,即使沒有太多的 Nina,但媒體四通八達,訊資爆炸,不大可能建立完善具體的制度和守則,更難有人所共戴的道德。因為傳媒(像片中的 Nina)嗜血,Louis 得悉賣新聞的原則,便利慾熏心,全無道德、人性可言,認為只要能夠吸引觀眾的注目便是新聞,最後更導致不只一場的悲劇(可是 Louis 看來卻不以為然)。

前文說 Dan Gilroy 的兄弟有份參與《頭條殺機》,演 Nina 的 Rene Russo 更是 Dan Gilroy 的老婆。Rene Russo 也演得好。

《頭條殺機》也有不足之處。例如 Louis 潛入槍殺案現場,留下了大量的指紋、鞋印等,怎麼警方這麼輕易便放過他?又例如 Louis 在車禍現場動手腳,為了打擊競爭對手而加害對方,還有最後在槍擊現場隨便拍攝,如入無人之境。從邏輯上看,這一切都不夠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