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1 January 2011

電影馬拉松(2011 年 2-3 月)

寫「電影馬拉松」時,隔兩三個月更新一次。看電影多了,儘管已經有個表格做紀錄,多一處存檔也好。

《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

上映日期:2 月 2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已購票

今年春節沒有什麼大電影,比較之下,這一齣算最大型的製作了。看見 Seth Rogen,就知道是搞笑片。過年嘛,搞笑就好。

《神奇俠侶》

上映日期:2 月 3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陪父母看一齣戲的話,「三害」取最輕,就是這一齣吧。另外兩齣賀歲片的陣容更教我望而生厭。

《127 小時》(127 Hours)

上映日期:2 月 10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已看

喜歡 James Franco,也喜歡電影的原聲專輯,相信此片不會很差。看了,也覺得值得推薦,除了那幾分鐘自斷手臂的血腥場面真的教我差點兒暈死於電影院以外。觀後感在電影(於香港)正式公映時再貼出。

《清宮秘史》

上映日期:香港電影資料館「修復珍藏」特備節目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已購票

獲得不少本地影評人推許,有機會在大銀幕上看,值得抽空一去。

《有人喜歡藍》(Blue Valentine)

上映日期:2 月 17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已看

電影發行商跟某影院合辦優先場。對兩個主角的印象都不錯便去看了。剪接、音樂、演員、劇本都很有水準,是齣不落俗套的愛情文藝片。觀後感在影片公映時貼出。

《我與妻子的 1778 個故事》(僕と妻の 1778 の物語)

上映日期:2 月 17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1/2

對男、女主角沒有特別的喜好,但日本電影拍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常有一手。入場指數低,是因為那個星期很多電影上映,而此片也多半會安排在我較少去的戲院上映。

《艷舞巨星》(Burlesque)

上映日期:2 月 17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這齣歌舞片的兩個女主角很有 camp 的趣味。把原聲專輯聽過幾遍,(竟然)覺得 Cher 唱的那首 ballad 好聽,所以明知道不會是什麼經典貨色(去年初金鑽陣容的《華麗后台》(Nine) 還不是一樣教人超級失望),也可能會看。

《枕邊冇情人》(No String Attached)

上映日期:2 月 17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這陣子 Natalie Portman 大紅,我也實在喜歡她,加上過些時候她要生孩子,然後便該會停工好一段時間,實在要把握機會看個夠。美中不足的是男主角是演技不合格但片約奇多的「爛」拍王 Aston Kutcher。

《一命三兇手》

上映日期:香港電影資料館「修復珍藏」特備節目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已購票

這張劇照好搞笑,就這樣我便買了票。

《黑天鵝》(Black Swan)

上映日期:2 月 24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坦白說,有關此片的預告片和資料看得越多,越覺得它可能是齣挺造作的文藝商業片。但既然是 Portman,又是影后大熱之作,焉有錯過之理?

《心靈觸洞》(Rabbit Hole)

上映日期:未定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已購票

Nicole Kidman 的膠臉實在有點嚇人,但她正經地主演一齣文藝片,也得到不少影展的女主角獎提名。可能是商業因素、賞面遊戲,也可能是她表現實力之作。還是親自去檢查一下吧。

《應召女郎》(Call Girl)

上映日期:歐洲電影節 2011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已購票

2007 年底在葡萄牙公映的舊片,在彼邦的影展得過一些大獎。三年多後,才終於飄洋過海來到東方之珠上映兩場。本事寫得很好,希望不要受騙(或被騙得太慘)。

《一年未緣》(Another Year)

上映日期:歐洲電影節 2011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已購票

Mike Leigh 新作,在英國本土的影展得到不少提名。真的不再少年時,對長者電影越來越有感覺,覺得越來越有味道。

《三人行不行》(Renn, wenn Du kannst)

上映日期:歐洲電影節 2011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已購票

海報中那三人同床的畫面,青春、單純、浪漫。儘管構圖遠沒有《祖與占》那麼經典,但已經有滿豐富的想像空間了。

《俠女》

上映日期:香港電影資料館「修復珍藏」特備節目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已購票

胡金銓的經典之作,也在外國影展捧獎而歸。抱着一點朝聖的心情去看,希望看罷 180 多分鐘的電影後,會覺得真的物有所值。

《愛在臨終前的最後數天》(De laatste dagen van Emma Blank)

上映日期:歐洲電影節 2011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已購票

在其他一些電影已經看過差不多的情節:一屋上下為了家產各懷鬼胎,最後演變成難以收拾的局面(何況在現實生活也不斷上演)。且看荷蘭人怎麼演繹這樣的故事。

《小小小希臘教父》(Proti fora nonos)

上映日期:歐洲電影節 2011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已購票

電影節的本事說這齣電影好笑過癮,加上小主角看來像煞當年《寶貝智多星》(台譯:小鬼當家;Home Alone)足智多謀的男孩,就大着膽子買票了。

《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

上映日期:3 月 3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在香港的中文譯名真的爛到不行。上映日期比之前公佈的延後了一個星期,在奧斯卡頒獎禮舉行之後於香港上映。老實說,是等得有點不耐煩。我這麼想捧場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欣賞多年的 Colin Firth。

《美麗末日》(Buitiful)

上映日期:3 月 3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Javier Bardem 再次提名金像影帝之作。他粗獷,但不算英俊,倒是演技粗中有幼,層次多變,大部份時間都是高質表演的象徵。

《竊聽者的玫瑰》(Kawasakiho ruze)

上映日期:歐洲電影節 2011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已購票

故事有趣,而且很久沒看過捷克的電影了。上一次看,難道已經是 1996 年的《給我一個爸》(Koyla)?說起《給》片,不曉得當年飾演小 Koyla 可愛到不能的童星現在長成什麼模樣了?

《天網逆緣》(The Adjustment Bureau)

上映日期:3 月 17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這張電影海報真的挺難看,但 Matt Damon 和 Emily Blunt 都是我比較喜歡的演員,還是有機會去看的。其實在奧斯卡舉行之後,該還有一批候選/得獎影片會陸續上映,像《離奇復仇事件》(True Grit)、《The Fighter》、《Winter's Gone》等。

《一夜誘情》(Last Night)

上映日期:3 月 17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貼出《一打上位男》第二天,才發現沒把《阿凡達》(Avatar) 的澳洲籍男星 Sam Worthington 選進去。但看完此片的預告片,又覺得記不起他並非什麼不同尋常的事,因為他毫無光采。《一夜誘情》的故事看來不新鮮,但連預告片也不怎麼吸引(還是操刀要給拖去施以杖刑),看來到時候太忙要放棄一些片子,此片會給優先棄掉。

Thursday 27 January 2011

新少林寺

十多年前的《少林寺》(1982) 和《少林小子》(1984) 兩齣電影,讓少林寺之名再次火紅起來,也使主角李連杰揚名四海,為他的星途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2011 年,陳木勝導演的《新少林寺》從選角和故事,以及時代背景,跟之前兩齣有少林之名的舊作完全沒有關係。

《新少林寺》故事說狂傲自大的軍閥侯杰劉德華飾)就認為「敵人不死他睡不着」,結果他被自己的得力副手曹蠻謝霆鋒飾)出賣,事業沒了,更家破人亡,女兒死掉,愛妻(范冰冰飾)也離他而去。後在少林寺認識了久居少林廚房的煮飯僧(成龍飾)。頓悟前非後,侯杰落髮為僧。與此同時,曹蠻殺得性起,勾結外國人偷運國寶圖利,把錢拿去買軍火,以圖壯大勢力。到發現侯杰未死,為求斬草除根,他親自帶兵進攻少林寺……

劇情不複雜,篇幅卻太長,達 130 分鐘,動作場面多,血漿也多(這可算華語古裝動作片的「通病」)。在上星期買票看優先場,接着開始在平面媒體上讀到有關此片的宣傳文案,其中一篇大概是說,《新少林寺》很多場面充滿禪意。它說的都是明顯不過的符號或象徵,不算穿鑿附會。而是看罷全片,那些捨身成仁、慷慨就義、犧牲成全,本是崇高的節義,在《新少林寺》裏就是自我犧牲、同歸於盡、以德報怨,手法老舊,並不感動。

老實說,就覺得是因為付了大牌演員高昂的片酬,加上老闆慷慨的投資,製作人以炒小菜的本事,把影片做成了「佛跳牆」的格局。打鬥沒有奇招,欠缺風範,只是一味快速,官能刺激和視覺享受都差一點。至於少林寺,功夫竟然不見得特別厲害。那個按真實的少林寺搭起來的主場景只是為了在末尾給盡情破壞而蓋的吧。看《新少林寺》,只看到「少林寺」的軀殼,而不見少林寺的靈魂。

前幾天寫《惡人》時也提到,《新少林寺》的主角負傷逃亡,尤其是劉德華和范冰冰,經歷千難萬險,最後容顏髮式都好好的,給俏臉妝點一兩道血痕便了事。他們逃亡時經受的磨折和風霜呢?劉德華在本片演得還成,但他落難時和受戒後都那麼帥,有多少觀眾能分辨出戲中人是侯杰,而不是劉德華?

Wednesday 26 January 2011

十三升級女

星期寫了男演員,這個星期談女的,同樣按年紀從大至小出場。候選者眾,多加一位。

Noomi Rapace (1979.12.28)
一口氣拍罷三齣《千禧》系列電影,乘着小說在全球暢銷,影片陸續在各地上映。卸下誇張的造型和戲服,Noomi Rapace 不是絕色美女,倒有風趣可親的一面。走出瑞典,進軍全球市場的第一炮是跟 Robert Downey Jr. 和 Jude Law 合作拍攝《神探福爾摩斯》第二集 (Untitled Sherlock Holmes Sequel)。但願她不會步「愛美麗」Audrey Tautou 後塵,一出國就水土不服。

Natalie Portman (1981.6.9)
以色列出生、哈佛大學 (Harvard) 心理學系畢業的 Natalie Portman 放在這個名單無疑有少許矮化了她──未滿三十歲,已經超過半世人在水銀燈下度過。於《這個殺手不太冷》(Léon) 已算技驚四座。連續拍攝三齣《星球大戰前傳》勉強算是維持知名度之舉。七年前憑《誘心人》(Closer) 首次提名金像獎,之後曾經演、導兩邊走。儘管還沒看《黑天鵝》(Black Swan),但進軍今屆影后之路,似有不勝無歸之勢。近作《枕邊冇情人》(No Strings Attached) 打打鬧鬧又登票房冠軍,則屬錦上添花。

Anne Hathaway (1982.11.12)
在《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沒甚發揮,到《穿 Prada 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跟演技女王 Meryl Streep 對陣。前年憑《愛與痛的嫁假》(Rachel Getting Married) 提名金像影后,去年在奧斯卡之夜開金口頗獲好評。之後在《愛麗斯夢遊仙遊》(Alice in Wonderland) 的造型挺配合她那張俏麗的怪臉。去年底的《愛情戀上癮》(Love and Other Drugs) 演出頗有豁出去之勢。在當紅的新晉女星之中,Anne Hathaway 行情一直走俏。下一齣讓人期待的電影該是新一集的《蝙蝠俠》(The Dark Knight Rises)。

Emily Blunt (1983.2.23)
可塑性滿高的英國女演員。從《穿 Prada 的惡魔》的瘋狂節食女秘書,到《清潔小小姐》(Sunshine Cleaning) 中常幫倒忙的反叛鬅客妹妹,再到去年憑《宮廷眷戀:維多利亞與阿爾拔親王》(The Young Victoria) 演繹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而提名金像影后,Emily Blunt 都認真又恰如其份。

Carey Mulligan (1985.5.28)
談代表作,Carey Mulligan 不多。六年前在 Keira Knightley 版本的《傲慢與偏見》(Pride & Prejudice) 中演過 Kitty,再來就是去年提名金像影后之作《少女失樂園》(An Education)。要不是她年資太輕,我倒認為她有力問鼎。輸了沒關係,來日方長。

Amanda Seyfried (1985.12.3)
在過去三年急速冒起,於《Mamma Mia!》中能歌善舞,青春可愛,打響了頭炮,之後在《色破孽緣》(Chloe)、《分手的情書》(Dear John)、《茱麗葉愛情信箱》(Letters to Juliet) 扮演風格各異的角色,都表現紮實。新作《Red Riding Hood》,合演者包括好戲之人 Gary Oldman。

Gemma Arterton (1986.1.12)
2007 年才開始拍電影,不久便獲選為「邦女郎」,演出《Quantum of Solace》。在小格局電影《愛麗斯蒸發奇案》(The Disappearance of Alice Creed) 有些發揮演技的機會,到特效動作片《人‧神‧魔戰》(Clash of Titans) 和《波斯王子:超時空之戰》(Prince of Persia: The Sands of Time) 又變回一個不算十分漂亮的花瓶。她還是有點演藝氣質,希望能遇上好的角色。

Ellen Page (1987.2.21)
來自加拿大,童星出身,到現在快二十四歲,Ellen Page 看上去還是個小不點。完全記不起來她演過《變種特攻:兩極爭霸》(X-Men: The Last Stand)。認識她,是她提名金像影后之作《Juno 少女孕記》(Juno)。之後的《滾逐青春》(Whip It) 再演小女生。於《潛行凶間》(Inception) 終於升級,當上慧黠的女大學生。正在跟 Diane Keaton 拍攝喜劇電影《Tilda》,且看是不是繼續走「聰明小女生」路線。

Blake Lively (1987.8.25)
沒有看過青春連續劇《花邊教主》(Gossip Girl),不知道 Blake Lively 有多紅,只知道她標致可人。去年看了她在《李太的秘密生活》(The Private Lives of Pippa Lee) 和《狂盜之城》(The Town) 的演出,發現她也可以放下身段,演衣衫不整、精神恍惚、酗酒吸毒的反叛少女/單親媽媽。下一炮是英雄人物身邊的女人──《綠燈俠》(Green Lantern)。

Mia Wasikowska (1989.10.14)
來自澳洲的 Mia Wasikowska 於《愛麗斯夢遊仙境》擔演女主角 Alice,電影全球賣座,她也可算廣為人識。在《非單親關係》(The Kids Are All Right) 中演技進步了。剛拍罷《簡愛》(Jane Eyre),現正跟一大班好戲之人拍攝 Glenn Close 編劇兼演出的《Albert Nobbs》。

Jennifer Lawrence (1990.8.15)
十三個新晉女演員中,對 Jennifer Lawrence 認識最少,甚至比不上僅僅沒選上這名單的 Emma Stone。但她在《Winter’s Bone》裏的演出今年獲得不少影展評審的青睞,也剛獲提名今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看了預告片,覺得很不錯。下一炮又是英雄片,不過是反派,在《變種特攻前傳》(暫名;X-Men: First Class)飾演「妖后」Mystique 和其前身。

Dakota Fanning (1994.2.23)
在新千禧年以前,Dakota Fanning 在一班童星之中,絕對首屈一指。四歲開始拍戲,在《不一樣的爸爸》(I Am Sam) 中跟 Sean Penn 和 Michelle Pfeiffer 大演對手戲,毫不遜色。十一歲時跟 Tom Cruise 合演科幻爛片《強戰世界》(War of the Worlds),幾乎把帥爹技術擊倒。近年演《吸血新世紀》系列電影,沒多大興趣;跟 Kristen Stewart 合演帶傳記背景的《粉紅天后》(The Runaways) 則有點意思。正處於成長的尷尬時期,要多觀察兩三年。

Chloë Grace Moretz (1997.2.10) Chloë Moretz
現在改以 Chloë Moretz 行走江湖,跟年紀比她小一歲、Dakota Fanning 的妹妹 Elle Fanning 可謂旗鼓相當。Chloë Moretz 七歲從影,選她而棄 Elle Fanning,不是為了打破家族壟斷,而是 Chloë Moretz 演的角色更刁鑽,駕馭角色的能力更高。像《勁揪俠》(Kick-Ass) 中 Mindy Macready / Hit-Girl 一角本來就富爭議,Chloë 有張天真的臉,另一方面又可以殺氣騰騰,演得恰到好處。《吸血兒凶》(Let Me In) 的童顏吸血女怪也一樣。她正在拍攝和落實參演的電影共有八齣之多。

Tuesday 25 January 2011

通靈感應

完電影寫感想,其中一點常提到的是影片節奏太慢,或者需要刪節一下。看老而彌堅、在最近五六年竟然創作力量更見旺盛的 Clint Eastwood 的新作《通靈感應》(Hereafter),雖然片子節奏不快,情節未見太多奇想,也沒大搞刺激的場面,但劇情條理分明,循序漸進,演員表現低調沉實,頗有戲味。本來沒有打算看此片,前天早上讀了一篇影評,覺得故事挺有意思,就匆忙買票去看,完場後,也覺得選對了。

《通靈感應》有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分三線平衡推演,故事的舞台從泰國法國,又從美國英國。三線的主人翁同樣因為難解的心結而顯得性情孤僻,他們的心結又跟死亡有密切的關係。

Marie(Cécile De France 飾)在法國是知名的政治記者,事業如日方中,跟節目製作人兼男朋友到泰國度假,遇上了南亞海嘯。兩人倖存,但 Marie 在大水淹來時經歷過生死彌留。回國後,險死環生的經歷和彷彿步向死亡的影像縈迴不散,使 Marie 心神恍惚,影響工作表現。男朋友讓她休假,調養身心,並趁機實踐著書計劃,好替日後重返工作崗位造勢……

George(Matt Demon 飾)在小時候一次患病而得到了通靈的異能。他曾經以此謀生,且名成利就。但異能也對 George 的身心造成很大困擾,後來 George 毅然引退,寧願到煉糖廠當藍領,天天都過着規律的生活,唯一的娛樂大概是每天晚上臨睡前聽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著作的發聲書。George 雖甘於平淡,但他弟弟 Billy(Jay Mohr 飾)卻始終老想借 George 的異能來圖利……

倫敦,感情要好的攣生兄弟 Jason 和 Marcus(Frankie/George McLaren 飾)來自單親家庭,母親酗酒吸毒,兄弟倆相親相愛,為了不讓福利部門把自己帶到寄養家庭,跟母親骨肉分離,一直跟福利部門的職員苦心鬥智。到媽媽下定決心戒酒戒毒,小兄弟以為美好日子快將臨門,卻飛來橫禍,有主見並用心照顧弟弟的 Jason 在交通意外中死去。怕事內向的 Marcus 既要跟母親分離,又日夜思念亡兄……

三個故事都有條件獨立拍成一齣電影,寫過《英女皇》(The Queen)、《驚世真言》(Frost/Nixon) 等劇本的 Peter Morgan 把故事寫得細節分明、發展利落。Clint Eastwood 首拍「通靈」片,手法(繼續)沉穩,沒有譁眾取寵,把劇本的人文關懷表達得不慍不火。

在電影最後的三分之一,因緣際會,Marie、George、Marcus 三人齊集倫敦,在互相幫助之下,各自走出陰霾,步向懷有希望的人生新階段。

這齣通靈電影最好看的不是主角有什麼驚險奇情的生死經歷(儘管開場時 Marie 在泰國遇上海嘯那場的特效其實挺可觀),而是一些細節饒有深意或頗教人感動。例如 George 在烹飪班上認識了一個漂亮可人的女子,兩人彼此互有好感,但那女子知道 George 有通靈的異能後,不理 George 的勸告,堅持一試。電影沒有交代到底女子有什麼可怕的經歷(倒也不難猜到),只是自己的秘密給揭發後,女子卻無法面對,從此在 George 的生活中消失了。

Marie 和 George 都辛勤工作,不同的是,Marie 對事業滿有野心,George 只想勤懇過活。結果,Marie 的工作愛人都給搶了,George 則給裁退了。兩人倒沒有把能量都浪費在發脾氣或自怨自艾,而是隨心而至,結果故事發展到最後,Marie 和 George 可謂塞翁失馬。

全片最有靈異氣息的該是 Marcus 在地下鐵為了拾回哥哥 Jason 的遺物(他最珍視的一頂帽子)的遭遇了。這個小「意外」給 Marcus 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也是我覺得很感動的一幕。

《通靈感應》沒有賣弄什麼奇情異能,從頭到尾,焦點都是人。影片描寫人情離合,跟年過八十的 Clint Eastwood 可能也大有關係。儘管片中幾乎所有人物都好心腸,那個「人間有情」的氛圍未免有少許脫離現實,但既是戲劇,帶出了美好的信息,又有愛情奇緣,看得溫暖、窩心不就好了嗎?

Monday 24 January 2011

悪人 / 惡人

來去年十月底就可以看的《悪人》,稍經延折,現在才看到。在日本的電影頒獎禮上,《悪人》的成績明顯較去年的另一齣話題作《告白》優勝。兩齣同樣講人性醜惡的電影,我還是喜歡「多姿多彩」的《告白》一點。

導演李相日新潟出生,是在日韓人,他跟小說作者吉田修一共同編寫本片劇本。沒讀原著小說,看完電影後也沒有非讀不可的感覺。《悪人》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妻夫木聡那不好看的金髮,不是深津絵里的真正素顏,不是岡田将生演的那個金玉其外的惡少,不是満島ひかり咎由自取的下場,不是逼婆婆(樹木希林)花掉畢生積蓄買藥材的犯罪集團,不是那群圍在疑兇家外像吃屍體的鷹的記者,而是電影可以拍得爽快一點,最好從 139 分鐘的篇幅刪掉 20 分鐘。

吉田修一的原著在日本得過文學獎。以戲論戲,李相日拍得算有層次,久石譲的配樂也不落俗套,只是不管煽情也好,營造氣氛也好,影片常有拖沓的感覺。

故事說母親(余貴美子飾)離家後,佑一(妻夫木聡飾)由外公(井川比佐志飾)、外婆(樹木希林飾)養大,並在叔父(光石研飾)的拆卸工程公司上班。佑一不擅交際,一直在長崎的小漁村生活。在交友網站認識了自恃年輕貌美、水性陽花的佳乃(満島ひかり飾)。佳乃視佑一為性消遣的對象,完事後還向佑一要錢,另一方面就對家裏經營高級日式旅館的闊少増尾圭吾(岡田将生飾)大獻殷勤。一天晚上,佳乃在赴佑一約會途中碰上増尾,遂撇下佑一,跟着増尾兜風去,佑一則開車跟着。不久,佳乃被發現遭棄屍山邊……另一方面,佑一在網上認識了在廉價洋服店上班的「剩女」光代(深津絵里飾),二人更發生性關係,彼此也互有一點好感。後來佑一被通緝,決定帶着光代逃亡……

關於《悪人》,其中廣為談論的包括誰是惡人?什麼是「惡」?殺人兇手?錯而不改?欺負老弱?把男女關係當兒戲?對愛情盲目?人言人殊。我就說那個惡少、那個自取其辱的女子、那伙詐騙老人錢財的歹徒、那班採訪記者,都是惡人。當然,殺人的不管動手原因為何,始終是犯了罪。但在《悪人》裏,殺人的惡,看來顯然比不上我說的那幾種惡。

男、女主角都是寂寞人,在大部份觀眾眼中,可能認為外表正經、保守的光代,在絕望中遇上了一開始是想發泄慾火的佑一,結果滋生了愛的感覺,還沒搞清楚對方是何許人就一往無前,其實也有點「惡」。光代對佑一,是義無反顧的愛情。我不認為這是絕對的盲目,但也不會稱許它偉大。只能說,在絕望的環境裏,兩個同樣懷着一顆真心的人,幸運地遇上了,但他們的相遇卻又是不幸的,因為從一開始,這段關係幾乎注定不得善終。在銀幕下隔岸觀火的你我他,心腸稍硬,大概也會責怪光代太傻。然而,身份對調,角色互換,讓銀幕下的他我他站在光代的立場,該未必可以那麼理直氣壯。

找到真切的愛人,可惜愛情不容於現實,就是絕戀。佑一對光代是真心的嗎?有留心劇情的觀眾,應該明白他的想法。

《悪人》最成功的一環是演員,大部份都有很高水準的演出,尤其是女演員。深津絵里憑此片得了幾個影后獎,風頭也蓋過了《告白》的松たか子。看過《悪人》,我也認同深津的確比較優勝。她把光代的寂寞、自憐、脆弱、內向、單純、苦惱、迷惘、期待都演繹得恰到好處。樹木希林也精彩,満島ひかり亦不錯。男演員方面,妻夫木聡算是卸下了偶像的光環,演出稱職。演惡少的岡田将生較他在《告白》中演熱血體育教師搶鏡得多。不能不提的還有影帝級人馬柄本明,他演遇害少女的爸爸,雙眼和背影都充滿戲劇感。

《悪人》的主角多是(較)低下階層的人,造型自然比較樸實,而且逃亡戲多,化妝也盡量配合劇情。這讓我想到上星期已經看了的《新少林寺》。縱是全身滿臉血污,劉德華范冰冰的手和臉還是那麼光滑。有些藝人,就是演戲不錯,卻始終給當成是明星,大家總沒法子完全看出他們的演技。又看看深津絵里,在巨大銀幕上,臉上的色斑和略見鬆馳的皮膚顯露無遺。但在那一刻,大家就是注意她的演出。

Thursday 20 January 2011

一打上位男

天習慣早睡早起,寫字也少了,今天貼圖為主。

歐美電影圈的頒獎禮季節開始步入高潮,順勢介紹一打我覺得有望上位的「年輕」男演員。男演員成熟需時,這十二人中,有比我更年長的。就從較成熟的先說。

Jeremy Renner (1971.1.7)

在 2005 年看《特警雄風》(S.W.A.T.),覺得怎麼這個當反派的比當時正在上位(但後勁不繼)的 Colin Farrell 搶鏡頭?Jeremy Renner 剛屆不惑,不能說是年輕,但他這兩年大氣晚成。去年憑《拆彈雄心》(The Hurt Locker) 提名奧斯卡影帝,今年在《狂盜之城》(The Town) 也有好表現。下一炮該是在《職業特工隊 4》(Mission Impossible 4 - Ghost Protocol) 搶彷彿已經回天乏力的 Tom Cruise 的鏡。

Ryan Reynolds (1976.10.23)

認識 Ryan Reynolds 是差不多十年前看超齡青春片《凸種高材生》(Van Wilder)。然後在《幽靈刺客 3》(Blade: Trinity) 他大展雄風,差點兒認不出來是他。在以一家小餐廳為背景的獨立電影《Waiting …》中有很不錯的演出,開始注意他。真正上位,大概是在《變種特攻:狼人外傳》(X-Men Origins: wolverine) 再展肌肉,以及跟 Sandra Bullock 合演的姊弟戀愛情喜劇《求婚的惡魔》(The Proposal)。今年演漫畫英雄《綠燈俠》(Green Lantern),對故事毫無所知,造型也有點土氣,但應該不會錯過。反正,連《青蜂俠》我都已經買票了。

Thomas Hardy (1977.9.15)

名字跟文豪一樣的 Thomas Hardy 在 IMDb 上以 Tom Hardy 行走江湖。儘管他的履歷表不如所介紹的其他男演員豐富,但去年在《潛行凶間》(Inception) 裏,他莊諧並重,自若風流,加上自認雙性戀,以及比較開放的作風,可塑性和市場價值不錯。

James Franco (1978.4.19)

十多年前,跟 Seth Rogen 和 Jason Segel 等合演迪士尼的電視劇,就開始注意 James Franco。他成名也早,在 2001 演電視電影《James Dean》,扮演永遠的不覊象徵 James Dean,造型佳,演出也頗有說服力,得了金球獎。之後在《裸男速遞》(Sonny) 演男妓,在《蜘蛛俠》(Spider-Man) 系列電影演男主角的對頭人,在《夏菲米克的時代》(Milk) 和《詩吼》(Howl) 中演同性戀者,在《Pineapple Express》再逢圓圓的搞笑的「青蜂俠」Seth Rogen,來個不修篇幅的癲喪演出。到最近憑《127 小時》(127 Hours) 提名大小影展男主角獎。James Franco 有條件當演技派明星。

Channing Tatum (1980.4.26)

論演技,Channing Tatum 暫時還沒有重大的突破;論演繹的角色,都是體力勝於腦力,原始本能優於心理素質的多。談到他的「原始武器」,狀態起伏也很大。不過在三十出頭的年輕男星中,他的演出機會還是不少。

Ryan Gosling (1980.11.12)

因為《忘了,忘不了》(The Notebook) 而嶄露頭角,Ryan Gosling 在美國本土的知名度比在海外要高,而且看來屬於比較低調的演技派,儘管他的外型還行。早在 2006 年,他演出《Half Nelson》已經提名過奧斯卡,之後的《Lars and the Real Girl》和即將在香港上映的《有人喜歡藍》(Blue Valentine) 都是不落俗套的作品。

Jake Gyllenhaal (1980.12.19)

關於 Jake Gyllenhaal,不用多介紹。我是從《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 第一次正式看他演戲。之後拍李安的《斷背山》(Brokback Mountain),全球都認識他了。再之後接拍的電影以《平頭日記》(Jarhead) 和 David Fincher 導演的《殺謎藏》(Zodiac) 評價較好。反正,他有明星感,形象也算正面,拍片不斷,知名度一直上升。去年演《雙程路》(Brothers) 和《愛情戀上癮》(Love and Other Drugs),似乎想在角色上求點變化。就是得不到演技獎,他應該還會當一陣子搶手貨。

Joseph Gordon-Levitt (1981.2.17)

有人說 Joseph Gordon-Levitt 的樣子是 Heath Ledger 和 Keanu Reeves 的混合體。我覺得他(繼續)走偏鋒路線的話,機會更多。《心跳 500 天》[(500) Days of Summer] 角色討好,《義勇群英:毒蛇風暴》(G.I. Joe: The Rise of Cobra) 陰險奸詐,到《潛行凶間》變成冷峻的動作英雄,一一展示出他的可塑性。

Chris Evans (1981.6.13)

有時候,覺得 Chris Evans 跟 Channing Tatum 可以當「兩生花」,但 Chris Evans 活潑,Channing Tatum 沉默。Chris Evans 的成名作是《駁命來電》(Cellular),後來也給「借鑑」拍成華語片《保持通話》。說 Chris Evans 活潑,最明顯是在兩集《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 系列電影中演性格頗如其角色名字的 Human Torch。新作是漫畫英雄《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且看是否「入屋」之作。

Rupert Friend (1981.10.1)

很多人認識 Rupert Friend 是因為其名字跟 Keira Knightley 拉在一起。有傳聞說,兩人最近分手了。我不關心這些。Rupert Friend 跟 Orlando Bloom 長得的確有點像,但更瘦,演技比較紮實。可惜他的俊臉似乎有時代限制,演古代人很出眾,回到現代就大打折扣。去年在《熟女寵愛》(Chéri) 和《宮廷眷戀:維多利亞與阿爾拔親王》(The Young Victoria) 都有很好的表現。

Andrew Garfield (1983.8.20)

另一名英國代表。對 Andrew Garfield 認識不深,一切始於一年前的《柏納大師奇幻 Show》(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上網翻他「舊賬」,原來早於 2007 年已經憑《Boy A》在英國得了個影帝獎。今年在《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中他的演出恰如其份,很有層次。然後接棒演《蜘蛛俠》,又是漫畫英雄,且看會否踏上青雲路。

Garrett Hedlund (1984.9.3)

自《創戰記》(TRON: Legacy) 才認識他。去年也拍了齣以鄉謠音樂為背景的《Country Strong》。不耍帥的話,外型有點深藏不露的反叛氣質。他的真正考驗大概是下一炮,主演在很多人眼中認為不可能拍成電影的美國文壇名著《On the Road》。

下星期談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