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7 July 2011

靈慾色香味

實話,對這齣電影挺失望的。

關於飲食、廚房、餐館的電影很多。初看《靈慾色香味》(Soul Kitchen) 這片名,馬上聯想起《情慾色香味》(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靈》片去年在香港的德國電影節放映時,譯作《騷靈廚房》。看了電影,覺得片商把「騷靈」改成「靈慾」,除了想吸引觀眾外,也因為影片中確實有些肉慾場面。

在 2009 年推出時,《靈慾色香味》於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奪得評審團大獎。看罷這齣 99 分鐘的電影後,只覺得之前獲獎不少的德國土耳其裔導演 Fatih Akin 此作頗凌亂,想搞通俗趣味,卻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

故事說一對希臘裔兄弟在漢堡一個彷彿跟主流社會分離的社區裏的舊貨倉經營餐館。哥哥 Illias(Moritz Bleibtreu 飾)是個本性不壞、有賭癮的盜竊慣匪。最初,弟弟 Zinos(Adam Bousdoukos 飾)經營餐館,Illias 剛獲假釋出獄,讓弟弟雇他在餐館工作,當他的擔保人。後來,Zinos 的女朋友到上海工作另結新歡,Illias 愛上了餐館的女侍應。一輪陰差陽錯,Zinos 認識了執着的廚師 Shayn(Birol Ünel 飾),輾轉令餐館的生意越來越好。Zinos 要到上海搶救愛情,讓 Illias 打理餐館,但 Zinos 之前重遇一個搞地產的舊同學卻乘虛而入。結果,倒霉的 Zinos 人財兩失……

Zinos 和 Illias 是難兄難弟,親情和愛情都起風波,編導又藉「地產霸權」搞奇情鬥法,可惜素材太多,沒有焦點,觀眾只感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過程和結果卻直接而單薄,甚至有點卡通成分。廚房的色香味和騷靈音樂 (soul music) 在本片的形象也很含糊,有時候反而靠灑鹽花搞笑料。主角兩兄弟是外國移民,影片倒沒有訴說太多移民的喜或悲,浪費了塑材。身兼編劇的年輕導演 Fatih Akin(1973 年出生)在 2004 年憑《愛無止盡》(Gegen die Wand) 奪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電影)。比較之下,《愛》比《靈》出色得多。《愛無止盡》中一個土耳其裔德國男人(也就是在《靈》片飾演大廚的 Birol Ünel)因為生活挫折而想自殺,在精神病院做治療時,遇上從回教國家逃來的年輕女子。女人希望男人娶她,男人一時感動答應了,但女人此舉是求生存,結果兩個德國新移民都深受傷害。

此片較有看頭的是一班演員,尤其是演兩兄弟的 Adam Bousdoukos 和 Moritz Bleibtreu。演 Zinos 的 Adam Bousdoukos 很生動,很投入,可能跟他是本片的另一名編劇大有關係。演 Illias 的 Moritz Bleibtreu 憑《感官妄想》(Elementarteilchen) 在 2006 年拿下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看過他幾齣戲,包括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赤色風暴》(觀後感),戲路和造型算多變。Illias 一角帶點黑色幽默,Moritz 演得稱職。

雖然不是佳作,但暑假的主流重頭戲太多,看些「另類小品」,也算讓腦袋(作狀)活動一下吧。

Monday 25 July 2011

功夫熊貓 2

年在戲院看的第七十五齣電影是這《功夫熊貓 2》(Kung Fu Panda 2)。為看此片,之前特地看了第一集的 DVD 作準備。

在四個放映的版本中,本來首選是 2D 粵語版,但戲院方面不設早場,結果看了 3D 粵語版。從前看(外國)動畫片,只選擇產地來源的語言版本。是好萊塢出品,就看英語版本。為《功夫熊貓》破例,是因為三個多月前在戲院看了本片的粵語配音預告片,印象很不錯。補看第一集時,也選了粵語版本。到戲院看續集,也繼續看粵語版。必須說明,粵語版的對白始終不能完全化掉翻譯腔,但較諸電視頻道提供的粵語麗音版本,已經出色不少。

說回電影,上一集的主題是人人都可以做英雄,續集則說命運。第一集也談過命運。命運「帶領」熊貓阿寶打敗了壞人,但阿寶和觀眾都有疑問:為什麼熊貓的爸爸是一頭鵝,而不是熊貓?今集編導揭開了阿寶的身世「秘密」,過程和角色關係在不少功夫電影、武俠片(或電視劇)都看過很多次。這也是續集故事的骨幹。

比較之下,續集不如上集過癮,但場面更富動感,更為奪目。兩集同樣笑料不缺,也有一點人情味,只是那些中國元素和功夫招式已經不見新意,重複之餘,更顯誇張。但不得不承認,老外懂得把熊貓和功夫這兩個典型到不能的中國(文化)象徵抓住,加以發揮,沒有刻意渲染或醜化,確不簡單。有不少內地學者和藝術家對這電影反感,更呼籲抵制,實在是可笑又可悲。熊貓和功夫既然屬於中國,我們也該最熟悉它們,卻為什麼不一早想到「功夫熊貓」這點子?說這電影醜化中國,又或者是文化侵略的人,反見他們思想上的封閉、落後。

《功夫熊貓 2》的另一個看點是家長在電影院怎麼樣帶孩子。一般來說,孩子都很好奇,欠耐性,不夠自律。很多孩子一進映室就不停發問,興奮得吵吵嚷嚷。也有些就是等放映開始了,才跟大人說要上廁所、加衣、吃爆米花、喝水、小睡,甚至說影片悶而要離場。帶小孩去看電影,常常教人疲於奔命。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父母或長輩沒有把問題好好處理,說不定孩子因此而「學壞」,沒有學會看電影的基本文化,或者掌握看電影時的一點禮儀。

Monday 18 July 2011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2

說早已出版,加上互聯網和媒體資訊發達,很容易就查看到結局,根本不用等到電影公映時才去看。但畢竟是看了十年的系列電影,來到了最終章,出於一份感情,當然要去看。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2》(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是整個系列中唯一的立體電影,但顯然是商業考慮,跟藝術追求無關。去看了 IMAX 版本。星期六早上九點鐘,入座率超過九成,且看是否能打敗《變型金剛:黑月降臨》(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成為今年的票房冠軍。

上一集 146 分鐘,這一集 130 分鐘,加起來四個半小時才是一個完整的段落。儘管書都買齊,其實我只是《哈利波特》小說的偽粉絲,無法比較小說和電影孰優孰劣。而對於每一集的電影,也是抱着比較隨性的態度。也就是說,不大會推究劇情。碰上一些(一時間)不完全明白的細節,暫時放下,繼續看下去。事實上,大部分我「看不懂」的情節在電影版都當成枝葉處理,不會影響對那齣電影的整體解讀。

來到大結局,哈利波特(Daniel Radcliffe 飾)、妙麗(Emma Watson 飾)和榮恩(Rupert Grint 飾)繼續攜手找尋並擊殺佛地魔(Ralph Fiennes 飾)的分靈體。與此同時,佛地魔率領包括催狂魔、食死人在內的黑暗勢力去攻擊霍格華茲魔法學校。雙方殺得日月無光,死傷枕藉。戰鬥來到最後,哈利波特和佛地魔終於對決……

較諸上一集,今集的官能刺激無疑出色很多。對於三件死神聖物和擊殺分靈體也點到即止,沒有長篇大論。作為忠實的觀眾,對於電影的結局(最後的 30 分鐘),感到失落之餘,也有點失望。例如佛地魔,他的確兇狠,卻沒有想像的那麼法力無邊。通過石內卜(Alan Rickman 飾)和鄧不利多(Michael Gambon 飾;還有鄧不利多的弟弟),觀眾進一步明白哈利波特的身世和使命,也對鄧不利多和石內卜兩人有了新的看法。到了最後一幕,確實是個正面、團圓的結局,但看來欠缺激情,甚至有點沒精打采,更讓人覺得作者始終把觀眾(和讀者)和她自己困於魔法世界之中,在悲壯的大戰後,竟然沒有展示出更廣闊的視野。

導演 David Yates 構想的場面很周到,劇本也重視人物的感情關係。然而,畢竟是有十年歷史的電影系列,很多招數已經採用過,這一集是拍得精準,但不精奇。《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系列也差不多,儘管第三集橫掃包括奧斯卡在內多個電影大獎,但始終是第一集最富想像力,最教人眼界大開。

三個(小)主角拍了《哈利波特》十多年,身形、樣貌、氣質都沒有看來突兀或非常重大的改變。不知道是他們得天獨厚,還是在背後電影公司也協助三人下過什麼苦功?在之前七集出現過的其他配角,大部分在今集都再次亮相,哪怕像 Emma Thompson 只得一兩個鏡頭。事實上,這班配角對於整個系列功不可沒。在今集表現最突出的當數 Alan Rickman。過去七集,忍辱負重,來到結局,竟若情聖。他的最後一場戲教坐我旁邊的女生不停拭淚。

總的來說,作為八齣系列的壓卷之作,《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2》還是值得去看的──前提是閣下最好有看之前七集,或者起碼看過上兩集。

Monday 11 July 2011

電影馬拉松(2011 年 7-9 月)

一次寫「電影馬拉松」已經是差不多半年以前。2011 年過了一半,教人驚艷的主流電影不多。非主流、小品或文藝味道較濃的作品中,《一年未緣》(Another Year)、《母親的告白》(Incendies)、《似是有緣人》(Copie conforme)、《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 最得我心。

暑假檔期在六月中已經開始。踏入七月,「大片」都排好隊,幾乎每個星期有一齣。參考本地幾條主要院線的網頁,在目前已經排期公映的電影中,下面是比較感興趣的: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2》(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上映日期:7 月 14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已購票

小說都買齊,但早已淪為「翻閱有期」的收藏品,倒是對電影一直不離不棄。看了十年有感情,哪會錯過大結局下集?買了週末 IMAX 超早場上佳座位的戲票,獨自享受。

《功夫熊貓 2》(Kung Fu Panda 2)

上映日期:7 月 21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1/2

受預告片的吸引,決定「放下身段」去看這黑白胖子。電影在外地和國內已經上映,在香港顯然是為了遷就孩子的「檔期」才要等兩個月。趁減價買了上一集 DVD,昨天看了。

《靈慾色香味》(Soul Kitchen)

上映日期:7 月 21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記憶中,去年在本地某電影節中以開幕電影的身份放映過,因為時間不合(差旅)而錯過了。這是 2009 年的「舊作」。如今有幸公映,或是因為《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2》和《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之間相隔三個星期,可以趁虛而入。但這次又遇上差旅,得好好計劃一下。

《約翰連儂:不羈前傳》(Nowhere Boy)

上映日期:7 月 28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John Lennon 的大名很多人都聽過,關於他生平的記載也不少。這齣戲不像什麼官方權威,但作為一個喜歡他歌曲的觀眾,倒有興趣進場看看。

《愛在手狸》(The Beaver)

上映日期:7 月 28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1/2

Mel Gibson 對 Jodie Foster,這個陣容挺有看頭。但兩人走在一起拍家庭倫理片,彷彿馬上嗅到一陣悶氣。男的因為官非、家事,近年形象急挫。女的拿了兩次金像影后,再沒有太多驚喜的演出。但對他們兩位,還是有些許期望的。

《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上映日期:8 月 4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也許是另一齣有特效無劇情的高成本低頭腦製作。但預告片中那個藉特效製造出來瘦弱可憐的 Chris Evans 實在太可愛,而後來在銀幕上穿進老套銀藍戰衣跑跳碰的巨碩真身又是那麼驚人。美國隊長嘛,特效以外,還看 Chris Evans。

《藍精靈》(The Smurfs)

上映日期:8 月 4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藍精靈十分勁 / 反斗激氣真要命 / 沒法叫暫停 / 是活潑藍精靈 / 勁中勁 / 呢班馬騮唔定性」到現在還會唱一兩句。小時候看《藍精靈》電視卡通片,哪曉得精靈村莊的運作和生活有如共產公社?就是喜歡精靈爸爸牢騷王智多星美芝論盡仔,甚至那個大鼻紅鞋的猙獰巫師卡達!拍成電影,自然要捧場。

《猿人爭霸戰:猩凶革命》(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上映日期:8 月 11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成也奧斯卡,敗也奧斯卡。James Franco 憑《127 小時》(127 Hours) 角逐影帝失敗只是皮外傷,畢竟來日方長。擔任奧斯卡頒獎禮主持人整晚毫無神采地側頭瞇眼就成眾矢之的,慘成低收視元兇。仍然覺得他甚具可塑性,對演藝工作挺有想法。多數會買票支持,看高智慧黑猩猩如何進攻人類世界,順便企圖替 Franco 先生止一止跌勢。

《謊心愛漫遊》(Little White Lies / Les petits mouchoirs)

上映日期:8 月 11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很喜歡好演技的金像影后法國女星 Marion Cotillard,時間許可的話,樂意支持一下。

《天煞西部反擊戰》(Cowboys & Aliens)

上映日期:8 月 18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看中它,不是因為牛仔或外星人,而是演員陣容。然而,又有預感,覺得這可能是一齣爛片,就如當年 Will Smith 主演的《超智特務顯神通》(Wild Wild West)。

《來佬奇緣》(Larry Crowne)

上映日期:8 月 18 日

想看指數:★★★
入場指數:★★★

坦白說,儘管仍然欣賞 Tom Hanks 和 Juila Roberts,他們於我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Tom Hanks 的福相很難再令人聯想起《緣分的天空》(Sleepless in Seattle) 中那個深情的鰥夫。Julia Robert 仍具兩分丰采,但《再單身遊記》(Eat, Play, Love) 等作品教人有些懷疑她挑選劇本的能力。

《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上映日期:9 月 8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很漂亮的一幅電影海報。雖然對主演的 Owen Wilson 和 Rachel McAdams 談不上特別喜歡,但故事聽來很有趣。現在看 Woody Allen 的戲,追求的不是睿智閃爍,而是偶然令人莞爾的幽默。他越用勁,我們看得越苦。

《情約一天》(One Day)

上映日期:9 月 8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九月天高,人浮躁。看一兩齣清爽的愛情片,可能是在爭秋奪暑的紛擾中最閒適寧神的事兒。

《特務戇 J 之救國大業》(Johnny English Reborn)

上映日期:9 月 15 日

想看指數:★★ 1/2
入場指數:★★ 1/2

不是 Mr. Bean 或特務戇 J 的粉絲,但初見「救國大業」這個片名竟然忍不住笑了一分鐘,就提它一提吧。

Wednesday 6 July 2011

驚殺大陰謀

然要設法消磨一個上午的時間,當然是去看早場電影。選擇不多,在《驚殺大陰謀》(The Conspirator) 和《末路私情》(London Boulevard) 之間毫不猶豫挑了前者,因為我不相信 Colin FarrellKeira Knightley 會產生什麼精彩的化學作用,而且實在不很喜歡 Keira Knightley。

《驚》片仍在公映,但只在少數戲院每天放映一兩場。

現代影迷看快滿 75 歲的 Robert Redford,有的把他喻為「1960、70 年代的 Brad Pitt」。Robert Redford 沒拿過奧斯卡影帝,卻在 1980 年首次執導便憑《普通人》(Ordinary People) 拿下最佳導演的小金人。有個曾經很要好的朋友說,看完《普通人》,便決定起用其中一個角色的英文名字。三十年下來,Robert Redford 導演產量不算多,《驚殺大陰謀》才是第八齣。在看過 Robert Redford 的作品中,只喜歡 Ralph FiennesJohn Turturro 主演的《幕後謊言》(Quiz Show)。他自己主演的《情深說話未曾講》(The Horse Whisperer),以及前兩齣作品《奪標奇緣》(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 和(有份主演的)《命運迷牆》(Lions for Lambs) 都不好看。論執導功力,Robert Redford 不及火氣旺盛的老馬前輩 Clint Eastwood

翻看導演舊作,似乎對一些跟美國歷史有關的題材較感興趣。《驚》片就是取材自一段美國歷史。故事發生在南北戰爭後,敗陣的南方人刺殺林肯 (Abraham Lincoln) 總統和國務卿。一眾嫌疑犯被抓,展開了軍事審訊。中文片名中的「大陰謀」是指當時政府想方設法,要將幾名共犯問吊以泄公憤。在片中,有高官明目張膽,隻手遮天,還有法官、民眾對嫌犯的偏見,看來不免有點沉重。

當中有一名南方人女嫌犯 Mary SurrattSean Penn 前妻 Robin Wright 飾),是其中一名共犯的媽媽,因為招待刺客住在她的旅館中,涉嫌提供場所策劃刺殺行動而被捕。她是無辜還是死有餘辜,後人已經無從稽考。她沒有得到公平的審訊,最終被送上絞刑台。這是真實歷史。Mary 死了,但往好的方面看,她的「犧牲」後來讓美國司法機關規定任何公民都有在民事法院接受公平審訊的權利。

然而,電影的主角不是 Mary Surratt,而是曾為北方軍隊抗戰英雄的律師 Frederick Aiken(James McAvoy 飾)。以他的背景,本有機會在聯邦政府扶搖直上,但因為替「敵方」的女嫌犯辯護,使他進退兩難。加上面對司法不公,實在比死更難受。

片長 122 分鐘,文戲連場,對白甚多,故事推演有條理,不徐不疾,並不沉悶,人物造型花過心思,足見導演有一定功力。男、女主角 James McAvoy 和 Robin Wright 都演得不錯,男的生動,女的沉穩。演「大反派」的 Kevin Kline,演爭取公平審訊的參議員 Tom Wilkinson 戲分不算多,但都甚搶鏡頭。其他配角方面,還有演 Mary Surratt 女兒的 Evan Rachel Wood 和演 Aiken 老友之一的 Justin Long。演員陣容不弱。

普通民眾不會法律,假如還要面對不公平的審訊,根本是宰殺由人。看罷《驚》片,體會最深刻的是有法可依以外,還得依法而治。

經過了這場審訊,Frederick Aiken 心灰意冷,之後離開了法律界,成為《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的首批編採人員之一。也許,在本行得不到尊重,或者失掉信心了,離開,並不是壞事。

Tuesday 5 July 2011

生命樹

影還未在香港正式公映,關於《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 的評介文章已經散見不同媒體。影片在今年的康城影展拿下了金棕櫚大獎(即最佳電影),主演的包括 Brad PittSean Penn,執導的 Terrence Malick 是產量稀少的詩哲類作者導演,加起來足以使它成為一撮影迷 / 影癡心目中今年的重點之作。

《生命樹》很特別,跟未看的人分享故事內容絕對不會破壞別人欣賞電影的興致,因為故事本身只是容器,盛載着作者(身兼編劇和導演的 Terrence Malick)豐富而層次深遠的思想和哲理。欣賞《生命樹》,精華在於觀眾如何體會和領悟導演傳遞的訊息。

故事始於 1950 年代二次大戰後美國得州某小鎮上一個白人小康家庭。退役海軍 Mr. O'Brien(Brad Pitt 飾)和妻子(Jessica Chastain 飾)育有三名兒子:Jack、R.L.、Steve。兩人都懷有信仰,但宗教對他們的人生、處世、教育孩子等卻產生了很不一樣的效果。Mr. O'Brien 是嚴父,妻子是慈母。電影很多時候從年輕的 Jack(Hunter McCracken 飾)的視點出發,讓觀眾去感受 O'Brien 夫婦倆不同的性格,以及背後對宗教和生命的探索。

後來,Jack 的其中一個弟弟離世(沒有明確交代是 R.L. 還是 Steve,但最後一場該已隱約告訴觀眾死去的是哪一個。而按時間推算,還有 Mrs. O'Brien 接報的那一幕,弟弟可能是在越戰中死去的),對全家人造成的打擊揮之不散。來到現在,當上建築師、生活優渥、已有伴侶的 Jack(Sean Penn 飾)總是鬱鬱寡歡,顯得跟世界十分疏離,弟弟之死仍然是他(和老爸)心頭的痛……

《生命樹》整齣電影都很美,畫面構圖出色,剪接精準而見心思,配樂優美如詩篇(然而,買了電影原聲帶才發現,精彩的樂章幾乎都跟做配樂的 Alexandre Desplat 無關)。舉例說,拍 O'Brien 家裏三個孩子出生至成長的那一段蒙太奇,簡練、利落、漂亮。上一次看電影時有類似感覺大概是《沖天救兵》(Up) 開場不久的那段關於婚姻的蒙太奇。而在這之前的一幕,從宇宙創世大爆炸起,再見星體、細胞、海洋生命、恐龍,最後是人類誕生,也讓人聯想到《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這電影好看,因為影像簡單流麗,卻充滿盛富的意象,適合喜歡思考世情哲理的觀眾。但這電影也不好看,因為縱有明星掛帥,卻絕對不是一般的商業電影。我掏腰包去看優先介紹場,就看見一些「慕名」而去的觀眾受不了中途離場。

看電影多或天性敏感的觀眾,可能會喜歡《生命樹》,因為導演對人性觀察入微,看似平實的劇情,卻蘊含豐富的內容,讓人目不暇給,例如 Jack 弄傷(貌似爸爸,跟父親同樣挺有音樂天分的)二弟的手指,暗戀班上的女同學,跟社區裏其他孩子去搗蛋等。

Terrence Malick 是個低調的影像詩人,作品欠商業味道,但往往吸引不少大明星來演出。香港觀眾比較熟悉的大概是他拍罷《情來自有方》(Days of Heaven) 歸隱 20 年後的復出之作《狂林戰曲》(The Thin Red Line)。Brad Pitt 和 Sean Penn 都是大明星,在《生命樹》中,前者戲分較重,但後者演技毫不遜色。然而,我更欣賞演 Mrs. O'Brien 的 Jessica Chastain 和 Jack 少年時代的 Hunter McCracken。

Jessica Chastain 的造型和感覺像個天使,溫暖而寬容,充滿愛和關懷。她的角色大部分時間代表了信仰美好的一面。Brad Pitt 飾演的嚴父也嚴守宗教規條。Mr. O'Brien 熱愛音樂,樂於耕作,工作務實,可惜他的際遇卻不盡如人意。在某程度上,Brad Pitt 的角色有點控訴色彩,彷彿在進步的時代,信仰卻無法把人引導至美好的世界。

Hunter McCracken 的眼光流露出反叛、懷疑、患得患失,加上長相、造型,展現出 Jack 的性格和心路,完全不見現代孩子的氣質(事實上,演 R.L. 和 Steve 的小演員同樣好看),也看到導演對美感和細節的功力和追求。

明星電影一樣可以不落俗套,拍出高遠的藝術層次,獨特而出眾,《生命樹》是一個很好的示範,而且再看三看的話,該仍會有新的體悟。

Friday 1 July 2011

2011 第二季觀影小結


第二季,共有四次差旅,加起來幾乎有一個月不在香港,少看了很多電影,共計 29 齣(第一季有 42 齣),新片佔 25 齣,老電影佔 4 齣。

第二季看的電影都寫了觀後感,是歷來的第一次,因為不在香港的時間多,看完電影寫一篇,在選題方面,不就很省事了吧?本季個人「十大」如下:


1 《似是有緣人》(Copie conforme)
2 《伊朗式分居》(Jodaeiye Nader az Simin)
3 《野獸家族》(Animal Kingdom)
4 《變種特攻:異能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
5 《愛情潛水》(Submarine)
6 《當愛來的時候
7 《冰河劫》(Frozen River)
8 《S8 驚世檔案》(Super 8)
9 《愛有新世界》(Hævnen)
10 《第 36 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