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曆新年只看了一齣《STAND BY ME:多啦 A 夢》(STAND BY ME ドラえもん)。這戲去年夏天在日本公映,屬電腦動畫。部份角色的造型不好看,也嫌 3D 立體版票價太貴,所以只選 2D 版本。在香港聲演主角之一「多啦 A 夢」(我輩慣稱角色舊名字「叮噹」)的配音員林保全在春節前去世了,這齣動畫電影是他聲演叮噹的最後一個作品。所以也打破慣例,捨日語版而看了粵語配音版。
故事說,大雄的玄孫世修從未來帶着機械貓叮噹(現稱「多啦 A 夢」)回到大雄的小學時代,讓叮噹幫助大雄學習和過生活,以期改變大雄和其後人(包括世修自己)的命運,其中一個主要的任務是要讓大雄能夠跟靜宜(現稱「靜香」)結婚,而不要娶技安(現稱「胖虎」)的妹妹。叮噹借出各種法寶讓大雄應付技安和阿福(曾改名「牙擦仔」,現稱「小夫」)的欺凌,同時幫助大雄贏得靜宜的芳心……
《STAND BY ME:多啦 A 夢》的故事延伸到大雄等人物的成年時代。叮噹不想離開自己的家人,也深知道大雄太爛,「虛不受補」,所以不願意留在過去幫助大雄,為此世修啟動了預設的程式,待確定幫助大雄得到幸福,娶得懂得愛護和照顧大雄的靜宜為妻後,叮噹才可以回到未來。
找到一個好的伴侶,不一定就能夠得到人生中最終的幸福,但在過年時看象徵快樂無憂的叮噹和大雄,何必太清醒?
電影的角色造型大致跟過去的卡通版本一樣,卻就是大雄的樣子有點變了。對於未來世界的描寫,日本人還是有其獨特而充滿幻想的一面。
近年不少動畫片,故事的題材和劇情都再不只是針對年幼的觀眾。孩子看《STAND BY ME:多啦 A 夢》,看到傻頭傻腦的大雄被人欺負或叮噹的神奇法寶而歡天喜地。成年觀眾看此片,不免把情節和現實對照,歡樂不如引發的思考來得深刻。或者說,你看《STAND BY ME:多啦 A 夢》時,思考比大笑多的話,那就是說,童真已經離開了你。
Tuesday, 24 February 2015
STAND BY ME:多啦 A 夢
Monday, 23 February 2015
第 87 屆奧斯卡金像獎個人預測
第 87 屆奧斯卡金像獎於香港時間今天早上舉行,去年成績很好,預測全中。今年沒有看完
(藍色字為已觀看電影)
最佳電影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飛鳥俠》(Birdman)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
《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沒有大製作,獨立味道較濃的一年。還差一齣《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沒看,但該片除了最佳電影外,只角逐最佳歌曲獎,明顯給冷落了。論聲勢,就是《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和《飛烏俠》之爭。
個人選擇(依次):《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飛烏俠》、《鼓動真我》、《解碼遊戲》、《霍金:愛的方程式》、《美國狙擊手》、《布達佩斯大酒店》
個人預測:《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導演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飛鳥俠》(Birdman)
Richard Linklater《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Bennett Miller《獵狐捕手》(Foxcatcher)
Wes Anderson《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Morten Tydlum《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小評: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的《飛烏俠》技巧顯勝一籌,又拿了演導工會獎,有力爭標;Richard Linklater 有耐性和視野,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未見高潮迭起。這個獎最難預測。
個人選擇(依次):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飛鳥俠》、Richard Linklater《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Wes Anderson《布達佩斯大酒店》、Morten Tydlum《解碼遊戲》、Bennett Miller《獵狐捕手》
個人預測:Richard Linklater《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男主角
Steve Carell《獵狐捕手》(Foxcatcher)
Bradley Cooper《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Benedict Cumberbatch《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Michael Keaton《飛鳥俠》(Birdman)
Eddie Redmayne《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小評:不外 Michael Keaton 和 Eddie Redmayne 二人之爭。後者聲勢好一些,角色也比較配合奧斯卡的主旋律,但不能少覷美國人支持同胞的力量。
個人選擇(依次):Eddie Redmayne《霍金:愛的方程式》、Michael Keaton《飛鳥俠》、Benedict Cumberbatch《解碼遊戲》、Steve Carell《獵狐捕手》、Bradley Cooper《美國狙擊手》
個人預測:Eddie Redmayne《霍金:愛的方程式》
最佳女主角
Marion Cotillard《公投飯票》(Two Days, One Night)
Felicity Jones《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Julianne Moore《永遠的愛麗斯》(Still Alice)
Rosamund Pike《失蹤罪》(Gone Girl)
Reese Witherspoon《狂野行》(Wild)
小評:最近幾年,奧斯卡都在選「最受歡迎女主角」,今年應該輪到 Julianne Moore 了,但她的演技和發揮也好。對手之中,Marion Cotillard 和 Rosamund Pike 都出色,但相信不易爆冷。
個人選擇(依次):Julianne Moore《永遠的愛麗斯》、Marion Cotillard《公投飯票》、Rosamund Pike《失蹤罪》、Reese Witherspoon《狂野行》、Felicity Jones《霍金:愛的方程式》
個人預測:Julianne Moore《永遠的愛麗斯》
最佳男配角
Robert Duvall《辯父律師》(The Judge)
Ethan Hawk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Edward Norton《飛鳥俠》(Birdman)
Mark Ruffalo《獵狐捕手》(Foxcatcher)
J.K. Simmons《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五位候選演員各具特色,但相信賽前包攬幾乎所有男配角獎的 J. K. Simmons 可以安心等着上台領獎。
個人選擇(依次):J.K. Simmons《鼓動真我》、Edward Norton《飛鳥俠》、Robert Duvall《辯父律師》、Mark Ruffalo《獵狐捕手》、Ethan Hawk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個人預測:J.K. Simmons《鼓動真我》
最佳女配角
Patricia Arquett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Laura Dern《狂野行》(Wild)
Keira Knightley《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Emma Stone《飛鳥俠》(Birdman)
Meryl Streep《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
小評:跟男配角一樣,女配角又是一人領放,Patricia Arquette 贏得了今年度大部份電影女配角獎項。
個人選擇(依次):Patricia Arquett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Emma Stone《飛鳥俠》、Laura Dern《狂野行》、Meryl Streep《魔法黑森林》、Keira Knightley《解碼遊戲》
個人預測:Patricia Arquette《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原著劇本
《飛鳥俠》(Birdman)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獵狐捕手》(Foxcatcher)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頭條殺機》(Nightcrawler)
小評:喜歡《頭條殺機》的題材和故事,但有瑕疵。《飛烏俠》意念不錯,也拿了金球獎,《布達佩斯大酒店》則贏得了編劇工會最佳原著劇本獎。
個人選擇(依次):《頭條殺機》、《飛鳥俠》、《布達佩斯大酒店》、《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獵狐捕手》
個人預測:《布達佩斯大酒店》
最佳改編劇本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Inherent Vice》
《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編劇工會把改編劇本獎頒予《解碼遊戲》,根據真人真事(而不是特定文本)改編的《鼓動真我》也不錯。未看《Inherent Vice》,不好猜賽果,但從已看的四齣片子推敲,還是《解碼遊戲》和《鼓動真我》機會大一點。
個人選擇(依次):《解碼遊戲》、《鼓動真我》
個人預測:《解碼遊戲》
最佳動畫電影
《大英雄聯盟》(Big Hero 6)
《The Boxtrolls》
《馴龍記 2》(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
《Song of the Sea》
《輝耀姬物語》(かぐや姫の物語)
小評:從來不是動畫片粉絲,外國傳媒熱捧《馴龍記 2》和《大英雄聯盟》,個人欣賞《輝耀姬物語》。
個人選擇:《輝耀姬物語》
個人預測:《馴龍記 2》
最佳外語片
《Ida》(波蘭)
《荒謬啟示錄》(俄羅斯)
《Tangerines》(愛沙尼亞)
《Timbuktu》(毛里塔尼亞)
《無定向喪心病狂》(阿根廷)
小評:波蘭電影《Ida》聲勢不錯,連贏紐約、洛杉磯兩大影評人協會和英國 BATFA 最佳外語片獎,看來只有贏得金球獎的俄羅斯代表《荒謬啟示錄》有力一搏。阿根廷的《無定向喪心病狂》有趣,是黑馬。
個人選擇:《荒謬啟示錄》
個人預測:《Ida》
最佳攝影
《飛鳥俠》(Birdman)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Ida》
《Mr. Turner》
《非凡生命歷》(Unbroken)
小評:《飛烏俠》模仿一鏡到底的拍攝方法,計算精準。
最佳剪接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剪接師工會年獎得主是《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劇情片)和《布達佩斯大酒店》(喜劇或音樂劇),前者把十二年來拍攝的幾百小時片段剪接成完整的電影,有勞也有功,看高一線。《鼓動真我》是黑馬。
個人選擇(依次):《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鼓動真我》、《美國狙擊手》、《布達佩斯大酒店》、《解碼遊戲》
個人預測:《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音樂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Mr. Turner》
《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小評:《Mr. Turner》在香港還沒有上映的消息,其餘四齣戲的配樂,個人喜歡《解碼遊戲》和《布達佩斯大酒店》多一點。
最佳歌曲
"Everything Is Awesome"《Lego 英雄傳》(The Lego Movie)
"Glory"《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
"Grateful"《Beyond the Lights》
"I’m Not Gonna Miss You"《Glen Campbell…I’ll Be Me》
"Lost Stars"《一切從音樂開始》(Begin Again)
小評:《Everything is Awesome》和《Lost Stars》都具備流行的條件,但「最佳歌曲」還要配合電影的主題和劇情,所以這項不予置評。
最佳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Inherent Vice》
《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
《黑魔后:沉睡魔咒》(Maleficent)
《Mr. Turner》
小評:只看過三齣候電影,《布達佩斯大酒店》和《魔法黑森林》略有優勢。
最佳化妝及髮型設計 (makeup and hairstyling)
《獵狐捕手》(Foxcatcher)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銀河守護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
小評:《獵狐捕手》就看男主角的假鼻,《布達佩斯大酒店》繽紛多彩,《銀河守護隊》整體造型有趣。
個人選擇:《銀河守護隊》
個人預測:《布達佩斯大酒店》
最佳佈景設計 (production design)
《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
《Mr. Turner》
小評:《布達佩斯大酒店》富想像力,《星際啟示錄》局部可觀。
個人選擇:《布達佩斯大酒店》
個人預測:《布達佩斯大酒店》
最佳音響剪接 (sound editing)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飛鳥俠》(Birdman)
《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Five Armies)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非凡生命歷》(Unbroken)
小評:《飛鳥俠》其實不錯,但劇情片在這一項總是看低一線。
個人選擇:《美國狙擊手》
個人預測:《美國狙擊手》
最佳混音 (sound mixing)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飛鳥俠》(Birdman)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非凡生命歷》(Unbroken)
《鼓動真我》(Whiplash)
小評:《鼓動真我》的打鼓和演奏都有水準。
個人選擇:《美國狙擊手》
個人預測:《鼓動真我》
最佳視覺效果 (visual effect)
《美國隊長 2》(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ider)
《猿人爭霸戰:猩凶崛起》(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銀河守護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
《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
《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小評:《猿人爭霸戰:猩凶崛起》和《星際啟示錄》看高一線。
個人選擇:《星際啟示錄》
個人預測:《星際啟示錄》
Tuesday, 17 February 2015
格雷的五十道色戒
英國女作家 E. L. James 在 2011 年出版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 一石擊起千重浪。連同之後兩年出版的第二三集小說,「師奶鹹古」三部曲全球賣出超過 7000 萬冊。電影公司火速購下了版權,光是選角已經讓一眾娛樂記者忙不過來。千呼萬喚,三部曲第一集的電影版《格雷的五十道色戒》(Fifty Shades of Grey) 終於上映,卻是一齣教人失笑的失望之作。
執導的 Sam Taylor-Johnson 之前只拍過一齣《約翰連儂:不羈前傳》(觀後感)。《約》片整體成績過得去,以兩個女角最可觀,但該片最成功之處,可能是撮合了導演自己和年紀只及她一半的男主角 Aaron Taylor-Johnson 的一段姻緣。
作為三部曲的第一章,主要交代一下男女主角的相識經過,還有在感情和性兩方面的一點角力。大學生 Anastasia(Dakota Johnson 飾)代替病倒的女同學去訪問年輕才俊 Christian Grey(Jamie Dornan 飾),第一眼看見對方已經神暈顛倒。俊男主動親近,Anastasia 幾近毫無招架之力。Christian 喜歡 Anastasia;見面數次,也睡過對方,他告訴 Anastasia 愛玩性虐,希望將純美可人兒「收為己有」,並定下合同,說明彼此關係和遊戲界限。Anastasia 按 Christian 指示研究性虐文化。她對 Christian 朝思暮想,為了男神,決心一試……
《格雷的五十道色戒》看來像喜劇多於愛情片,有些對白實在非常好笑,但那應該不是編導最初的意圖。全片劇情拖拖拉拉,有如肥皂劇,男女主角都長得好看,但演出平平無奇。至於廣大觀眾最關注的性場面,四場戲加起來大約二十分鐘,完全騷不着癢處,更別說表達出性虐的力量和精神。有人甚至說,近三十年前的《九個半星期》(Nine 1/2 Weeks) 比《格雷的五十道色戒》有看頭得多。的確,論拍攝尺度和手法,《格》片的性場面無精打采。讓性愛比較有經驗或富想像力的人去設計,大概都有本事將此片比下去。
大學女畢業生勇闖色慾禁區,本來大有發揮,但礙於作者視野或市場道德所限,劇情滿是束縛,亦見迂腐。男主角放不下童年遇上那個作為他性虐啟蒙的女長輩,女主角的閨蜜和浪漫至上的老媽都見貪慕虛榮。片中男女雙方並沒有真正且具體的角力,性虐道具也只是陳列品而已。
四場性戲,第一場 Anastasia 破處子之身,浪漫唯美,Christian 似為女王服務。第二場 Christian 等得不耐煩,直闖 Anastasia 的小公寓,蒙眼了,替女孩哺酒,用冰塊調情,但仍然是男人討好女人(Christian 希望 Anastasia 快快動筆簽約),不見支配者的霸氣。第三場終於去到 Christian 的「遊戲房」(Red Room of Pain),形形色色的刑具看來很可怕,但施刑不痛不癢的,男人又來對女人「低頭」,難道是女導演本人的慾望投射?最後一場又在紅房,Christian 拂弄孔雀羽毛,揮鞭如同撣塵。比較之下,Christian 將 Anastasia 按在膝上打屁股,還更痛快一些。換了我是 Anastasia,這麼樣的虐主,一點也不可怕。
電影列為第三級(限制級),因為在每一場性戲,草草前戲之後,都有「插入」,但看不到器官,只限於女主角(上半身)正面全裸。看《格》片時,想起當年打零工翻譯字幕,看《無可挽回》(Irréversible) 的原來版本,三級四級畫面(性和暴力兼有)大方送上。甚至本地片商翻譯中文片名,借用李安的《色.戒》,也比《格》本強。
《格雷的五十道色戒》另一教人失望之處,是故事的眼界淺窄(但假如大部份目標觀眾都僅滿足於此,可能也不要對編導甚至作者太苛刻)。也許,女性觀眾會更欣賞這戲,尤其是愛幻想的,或感情和性生活較缺乏刺激的。電影寫出軌,還有對強暴的幻想。還有完美的高富帥拜倒自己石榴裙下,在半推半就下獻出第一次。加上對方有錢,排場一流,什麼都亮麗豪華。某程度上,這戲在炫耀財富,說一個現代「有味」灰姑娘童話。
上面說此片像喜劇多一點,最富代表性的一幕是 Christian 希望 Anastasia 接受「臣服者」的合同,說若她答應,他會獎賞她。Anastasia 問:「為什麼我要這麼做?」Christian 說:「要取悅我。」女孩再問:「那我得到什麼?」才俊不慌不忙地說:「我。」那一刻,我在漆黑的映室裏吐了一句「Shit!」條件再好,如此大言不慚,便絕不可愛。
然而,總的來說,《格雷的五十道色戒》還是成功的,因為不管怎麼樣,它能夠吸引不少觀眾買票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