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March 2009

HKIFF 2009 之 6:東邪西毒終極版

  「在我最好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人都不在我身邊……如果能重新開始,那該多好。」-嫂子

家衛可說是近 20 年來香港電影界在海外市場的最大名牌。他的作品我看得少,從頭看到尾的僅《春光乍洩》《花樣年華》。《旺角卡門》《阿飛正傳》看過,卻都忘了。《重慶森林》《墮落天使》總不能引起我的興趣。《2046》《愛神》《藍莓之夜》對我而言,就是三個電影名字罷了。剩下一齣《東邪西毒》(1994),只記得演員陣容星光燦爛,當年剛公布角色造型,馬上惹來各界譁然。19 年過去,《東邪西毒》沒看過,讚美之詞倒聽過不少,這回有感非試不可,在今屆電影節只映一場的「隆重首映」中嚐嚐看。

《東邪西毒》乃王家衛借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幾個人物加以發揮,表面上是黃藥師歐陽鋒洪七(公)三人的前傳,其實是借眾角色之口,讓各種情慾交纏的面相在碧血濺黃沙的武俠世界中演化、成道。

看罷本片,終於由衷感到王家衛深具編、導才華。我看電影,最看重故事、演員、音樂三方面。《東》片(終極版)在這三方面都有上乘水準。加上綴以鮮明色彩的靈動畫面,以及富心思的剪接,在對白、表情、背景以外,添上了不少想像空間。

  「每個人都要經過這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我想告訴他,可能翻過山的後面,你會發覺沒什麼特別。回頭看,會覺得這邊更好。」-歐陽鋒

劇本精彩在於觀眾每容易在一些段落中尋找到跟自己的過去、現在的經歷有契合之處,看得更投入。誠然,前提是觀眾得明白編導每一段對白、每一場戲的寓意。這一刻,我追求洪七對待妻子的那一種感情:

  「我終於明白那個女人為什麼喜歡洪七,可能是因為他夠簡單。看着他們走的時候,我很嫉妒。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機會,不知為什麼,卻放棄了。」-歐陽鋒說洪七

只因為我也好像掉進了跟歐陽鋒差不多的感情桎梏:

  「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記的時候,你反而記得越清楚。我曾經聽人說過,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歐陽鋒

也有跟歐陽鋒嫂子差不多的「毛病」:

  「分明心裏想要,嘴上卻不肯說出來,一定要你送到他面前才肯要。」-嫂子說歐陽鋒

結果,卻可能落得跟黃藥師一樣的「下場」:

  「雖然我很喜歡她,但是我不想讓她知道。因為我明白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每次她看那個小孩,我知道她的心在想另外一個人。我嫉妒歐陽鋒,我想知道被人喜歡的感覺是怎麼樣的,結果我傷害了很多人。」-黃藥師說(歐陽鋒)嫂子

電影大部份內容由歐陽鋒(張國榮)的戲份和獨白貫穿,他也牽涉在盲劍客(梁朝偉)、桃花(劉嘉玲)、黃藥師(梁家輝)、他嫂子(張曼玉)、慕容燕/慕容嫣(林青霞)的多角關係之中。眾演員裏,我最喜歡張曼玉。她戲份不算多,但最能打動我。短短的演出,把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林青霞的「雙面人」也不簡單,戲份集中在最初三分之一。只是我才第一次看《東》,加上開場前一些「異動」,還沒完全投入,無法掌握。

會先買一張原來版本的影碟看(跟終極版的分別,今天《蘋果日報》娛樂版都交代了一下),將來再買「終極版」。我想,這不是一齣只看一次的電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後記
既是「終極版」在香港的首映,早已想到放映時有名人站台。昨天晚上,王家衛、林青霞、梁朝偉、劉嘉玲、楊采妮都來了。原定晚上 7:15 開場,一班嘉賓先在場外完成各項儀式,耽誤了近 45 分鐘,令不少現場觀眾鼓譟起來。在今天的報章上,似乎都沒有給報道出來。有些人純粹是不耐煩,有些是怕會耽誤他們的下一場電影,但我看挺多叫嚷的人是張國榮的支持者。一眾嘉賓進場時,已經有不少喝倒采聲,大會也不讓嘉賓上台,馬上開始放映,而嘉賓都在開場不久便悄悄離開。我明白觀眾/粉絲的不滿,我喜歡張國榮,我也等得很不耐煩,但那些在關燈放映前後大叫、拍手、跺地的粉絲(看年紀,都比我成熟),您該知道,假如張國榮聽到、看到您所做的,他是不會感到高興、欣慰的。

Monday 30 March 2009

HKIFF 2009 之 5:阿房

影節網頁上原本列出《阿房》(その木戸を通って)的演員名單是錯的。本片的男、女主角分別是中井貴一浅野ゆう子,片中找不到中村敦夫坂口良子岸部一德鈴木京香的影子。昨晚再訪該頁,已經刪去了錯誤的演員名單。

《阿房》是「大師級」環節的電影,由日本已故名導市川崑執導,本為 1993 年替富士電視台拍攝的作品,旨在試驗高清拍攝;後來在電影院上映,成為了市川崑第 78 齣電影作品,也成為了日本第一齣高清攝製的電影(電影節網頁目前的描述也有所偏差)。去年 10 月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為紀念此片推出 15 週年,特別重映報道

故事很簡單,沒落的武士正四郎為父親送到藩主家,圖以婚姻入贅,攀附藩貴,卻為家僕意外收留的失憶女子阿房着迷,放棄入贅,娶阿房為妻,育有一女。阿房間中有幻覺,對自己的身世有着似有還無的記憶。女兒出生不久,阿房離家失蹤,從此再沒有回來。

片長 92 分鐘,故事規模小,但秉承市川崑對攝影、美術一貫要求嚴謹的風格,很多鏡頭的佈置富美感,也對日本傳統生活藝術,例如衣履、飲食、起居習慣等,有仔細的演繹。取景也不馬虎,片中的城堡是日本「國寶四城」之一的彥根城。打出片末字幕時,背景是一幅幅畫面的構圖,對比影片,可見拍攝時細心執行各項設定的場景。市川崑一向是這方面的高手。

高清拍攝的水準極高,全場就是通過電影銀幕看高清電視,想到這是 16 年前的作品,讓人驚嘆。

男主角中井貴一在香港知名度不高,2001 年他跟王菲合演了電視劇《大話姻緣》(ウソコイ)後,本地人才開始對他有點印象。然而,他在日本早已成名,揚名作是 1988 年度 NHK 大河ドラマ《武田信玄》,他演主角武田信玄;近年也得過一些日本電影獎項。女主角浅野ゆう子在香港具人氣的近作,要算古裝電視劇《大奧》中的瀧山一角,她在日本是影后級人馬,在十多二十年前跟另一「浅野」(溫子)是日劇女演員的一時瑜亮。

《阿房》畫面漂亮,製作精緻,演員表現稱職,只略嫌故事簡單虛浮。總的來說,倒不負「幻の名作」的別稱。

HKIFF 2009 之 4:天虹戰隊小學

國際電影節的眾多環節裏,我覺得「世界視野」環節是「中伏」機會挺大的一項,就不敢挑太多片子。在第一輪選片的時候,本來錯過了這一齣《天虹戰隊小學》(The Rainbow Troops),後來看了友人傳來的選片清單,發現了它,覺得電影節網頁的本事寫得滿豐富有趣,就給它一個機會。幸好,我沒有錯過它。

從沒看過印尼電影,沒帶着任何期望進場。《天》片長 124 分鐘,調子輕鬆、畫面色彩豐富、一班小演員表現生動活潑,雖然有些部份節奏不夠緊湊,結局也免不了一點陳腔濫調,但有笑有淚,看到最後,就覺得溫暖人心,是一齣值得推薦的電影。

故事說在印尼某島上只有一所伊斯蘭教學校,地方簡陋,要收生滿 10 人才能辦下去。影片講述學校收到的最後一批學生 6 年小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難忘事、傷感的事。

學生有印尼人、華人,來自多個種族,幾乎全來自貧苦家庭,有一個學生是智障的。學校由一位校長和兩名教師打理。片子觸及教育理想、生活掙扎、成長苦樂。幾個有才華的學生佔戲較重:喜歡音樂的小子設計了一場民族舞蹈表演,為學校贏得了第一座獎杯;學業成績優異的小天才卻命途多舛(然而,在結局時飾演成年版的那位男演員實在教人眼前一亮,縱然他跟小演員長得並不相似);喜歡詩文的小主角那兩幕名副其實的「發花痴」教人忍俊不禁。

那個遭遇坎坷的小天才,沒有因為知識而改變命運。在漆黑的電影院裏看得過分投入的觀眾或許會怪編導狠心,怎不給他一個美滿的結局?然而,在我眼中,現實裏歡樂的結局從來不佔多數。小天才能咬緊牙關一直活下去,撇除當中的點點童話味道,倒也不是一個對生命失去希望的角色。《天》片最可貴的品質,大概就是這一片希望的光輝。

Sunday 29 March 2009

HKIFF 2009 之 3:毒食難肥

國際電影節,除了看非主流的劇情片、外語電影、經典電影外,也會看一些紀錄片。今年看 3 齣(可能變 4 齣),首先看的是《毒食難肥》(Food, Inc.)。

從題材、發行商看來,這片子有機會打造成《不瘦降之謎》(Super Size Me) 一類的電影,發行影碟以外,說不定安排在「五窮六絕」的時候在電影院(短暫)公映一兩個星期。

影片主要說食品工業在大集團壟斷下的剝削、腐敗、不衛生,內容並不新鮮(HKIFF 內容簡介),沒有太多「獨家」片段、「秘聞」,說的跟《20/20》一類時事節目差不多。然而,後者打正新聞節目的旗號,形式正規,容易看得多。

《毒》的導演太貪心,想說的很多,犯了資訊性的影片的大忌。看一個《20/20》的單元才 10 至 12 分鐘,觀眾精神尚可集中。就是看《60 分鐘時事雜誌》(60 Mintues),中間有廣告時間,每節也是 10 至 12 分鐘,還比較容易消化。可《毒》片一來就 94 分鐘,內容編排又有點紛亂,看了三分之一就覺得悶。

影片的拍攝手法比較單調。這方面,BBC 的紀錄片優勝得多,一來常有製作精美的動畫片,二來旁白簡明扼要,三來訪問片段挑選得宜,受訪者大部份「廢話」已經過濾掉。

覺得《毒》片沉悶,也因為下班後有點累,一腔熱情進場,旋即發現是「老生常談」,還要有點囉嗦,不打瞌睡進而「閉目養神」片刻才怪。看來,下一年在電影節看紀錄片,選週末或公眾假期的場次為上,精神該會好一點。

Thursday 26 March 2009

HKIFF 2009 之 2:逃情熱那亞








不到來自「影迷嘉年華」單元的《逃情熱那亞》(Genova) 是一齣半靈異電影。

故事說教授 (Colin Firth) 和任音樂老師的妻子 (Hope Davis) 育有兩女。妻女三人遇上了交通意外,妻子喪生,兩女生還。教授帶女兒從芝加哥避走到意大利熱那亞市,嘗試開始新生活。夏日炎炎,大女兒 (Willa Holland) 為愛情沉醉,越發反叛。敏感而富藝術天分的小女兒 (Perla Haney-Jardine) 卻揮不去交通事故的夢魘,常常「看見」亡母。教授在新環境重遇對他有好感的老同學 (Catherine Keener),還有一個對他猛獻殷勤的女學生。一家三口未能完全逃出事故發生後瀰漫家中四周的陰霾。然而,最後因為一件「怪事」,各人得到了救贖……

整齣戲劇情簡單,但是導演通過音樂、燈光、場景,間中製造懸疑、迷離的氣氛。嚴格來說,《逃》不是什麼靈異電影。就個別場面的設計,它就讓我聯想到許鞍華的電影處女作《瘋劫》。

Colin Firth 沒有太大驚喜,反而一眾女角各有特色:Catherine Keener 演對教授的感情像霧又像花的老同學,模仿意大利口音挺有水準,舉手投足頗具格調。大部份時間以亡靈身份出現的 Hope Davis,對白不多,卻有種令人發抖的冷艷。大女兒 Willa Holland 演反叛少女不錯,但演她妹妹的 Perla 更搶鏡。Perla 沒有 Dakota Fanning 那種不合常理的老成歷練,一路看下去,觀眾卻會慢慢地為她的敏感、脆弱而動容。

不少戲份看來以手提攝影機拍攝,但效果不錯,沒有太多搖晃或故弄玄虛,至少比之前看的《愛與痛的「嫁」期》(Rachel Getting Married) 舒服得多。但有幾場戲還是可以拍得精簡一點。

導演 Michael Winterbottom 的舊作中,只看過改編自 19 世紀文豪 Thomas Hardy 小說的《絕戀》(Jude),但那是因為男、女主角 Christopher EcclestonKate Winslet 都是我很喜歡的演員。《Jude》是一個很悲慘的故事。

《逃》片設有中文字幕,但是譯文水平只及中下,更糟的是有幾段字幕提早打出,對依賴中文字幕的觀眾來說,顯得非常混亂。電影節當局說某些片子得到某某基金贊助得以配上了中文字幕,既有資助,就該找具水準的譯者和字幕製作公司合作吧。

Tuesday 24 March 2009

HKIFF 2009 之 1:橫山家之味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看的第一場電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屬「作者風」專題下的影片。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的是枝裕和,最為人熟悉的作品當數《下一站天國》(ワンダフルライフ;1999)和《誰明赤子心》(誰も知らない;2004)。《誰》讓當年 14 歲的柳楽優弥奪得康城影展最佳男主角獎,但我沒看過;《下》則是做兼職時翻譯過的片子(從英文譯稿翻成漢語),至今還有印象。那時候,覺得是枝裕和的作品有人文主義色彩。這一齣 2008 年的作品《橫山家之味》也不例外。

電影以橫山家每年一度的家庭聚會為背景,年邁雙親居於鄉下,父親(原田芳雄)是退休醫生,母親(樹木希林)是家庭主婦。大兒子早年救人時溺水死了,二兒子(阿部寬)從事藝文工作,沒有繼承老父衣缽,並娶了帶着兒子的寡婦(夏川結衣)。女兒出嫁後育有一對子女,欲舉家搬返老家居住。家庭聚會實際有悼念大兒子的意義,好讓家人趁機掃墓。

影片拍得平淡寬暢,沒有什麼劍拔弩張的情況,卻不乏暗中運勁、背後藏刀的場面。最明顯的,莫如老媽年年都邀請大兒子捨命相救的那個窩囊胖子來參加聚會。看着老祖母淡淡地說出原委,實在令人有點髮指。

一場又一場步行、進食的戲,間中語帶幽默,逐步揭開橫山家各人自己一點一滴染了淚痕或暗自尷尬的過去,例如老媽給自己和老爸兩人定下的情歌背後竟另有內情;老父始終希望有人繼承自己行醫的志願;老媽希望次子跟妻子有自己的孩子;次子的繼子在適當的時候,還是得體地稱呼繼父作「爸爸」;帶着孩子嫁進橫山家的媳婦,多大方得體也好,還是為長輩一些細微舉措而介懷……

飾演兩老的原田芳雄和樹木希林特別好戲,演次子的阿部寬已經不是 20 年前的「花瓶」,近年演出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有所發揮,表現漸趨成熟。演媳婦的夏川結衣,表現大方得體。

雖然片子的結局教人有點兒唏噓,但保留了故事一路講下來的風格和意思,再世故的人,過着再平淡的生活,人生路一直走着,還是免不過種種希望、失望。

Monday 23 March 2009

禮儀師の奏鳴曲‧讀愛

去 4 天看了 4 場電影,其中《保衛奇俠》(Watchmen) 是重看的。

看今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是去年日本影壇得獎最多的一齣電影──《禮儀師の奏鳴曲》(おくりびと)。

小林大悟(本木雅宏)本是東京一個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樂團解散,他與妻子(広末涼子)山形縣鄉下居住,陰差陽錯下當上了為遺體清潔、化妝、主持入殮的納棺師。小林勉強接受工作,一直瞞着妻子和朋友;初入行時鬧出不少笑話,漸漸才明白到這份工作的意義,也從中尋回失落已久的親情。

不管是大提琴手還是納棺師,本木雅弘都似模似樣,憑本片莊諧並重的演繹,在日本多個電影獎項稱帝;老戲骨山崎努演納棺師老行尊,真誠專業,令人肅然起敬;広末涼子四平八穩,有一份久違的可愛丰采;吉行和子演澡堂東主,充滿敬業精神和人情味。

片中有不少談論生死發人深省的對白,例如火葬場職員、浴場老主顧(笹野高史)說﹕「死,像一道門,穿過去,就是另一個地方了。」小林剛入行無法適應,復遭朋友(杉本哲太)白眼,認為他的工作低賤。老闆請小林吃昂貴「魚子」並安慰道:「除非茹素,任何食物也不過是屍體罷了。」妻子起初也不支持小林當納棺師,後來親眼目睹入棺儀式的莊嚴,才為丈夫的專業和溫柔打動,支持丈夫。

《禮儀師の奏鳴曲》有笑有淚,誠摯感人。我,就是哭比笑多。

着,看英國女星 Kate Winslet 贏得今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讀愛》(The Reader)。

Kate 演技圓熟,今年兩齣戲《浮生路》(Revolutionary Road) 和《讀愛》都不通俗,但表現出色,只是我覺得她在前者的表現很細緻,性格複雜,更搶鏡一點。她在《讀愛》中的戲份不算少,角色形象跟她本人的氣質有差別,加上裸露演出,角色又與納粹罪行有關,贏得多個女配/主角獎項,也算實至名歸。

《讀愛》改編德國作家的小說,描述 1950 年代德國中學男生與年紀幾乎可以當自己媽媽的電車女售票員初試雲雨情。後來女子不辭而別。多年後男生攻讀大學法律系,旁聽法庭審訊,才發現她曾在納粹集中營工作,被控害死大批猶太女子。她受審時寧願攬罪也羞於表明自己清白,原來另有(可以預計得到的)內情,也使男主角在獲悉真相後,暗中向她補償。這一段讓人也有些感動。

片中少男熟女之戀拍得真切而刺激,戰後德國的生活細節看來也照顧周到。

導演是舞台劇出身的英國人 Stephen Daldry,拍過《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和《此時此刻》(The Hours),擅長文藝寫實。《讀愛》劇力較弱,部份劇情嫌交代不夠清晰,也有點鬆散。電影吸引我注意,還不是因為 Kate Winslet。


另一齣由不少頗有知名度演員合演的《收錯愛情風》(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之後再談。

Thursday 19 March 2009

保衛奇俠

有看過原來的漫畫《Watchmen》,卻在第一天公映便恭敬地去看了 IMAX DMR 版的《保衛奇俠》(也是我的 IMAX 初體驗),純粹出於小誤會。片長 165 分鐘,散場時已過午夜,在打的歸家的途中,嘗試在腦中整理這齣看似架構龐大的電影,結果發現撇除一切視覺效果,《保衛奇俠》就是一齣從一樁謀殺案展開的懸疑片:退隱江湖的暮年超級英雄「笑面俠」被殺,昔日戰友反應不一。物傷其類,「墨譜」明查暗訪,要找出謀殺真相。謎底就在兩個多小時後揭開。

這齣懸疑片有兩大重點:目不暇給的美術設計和饒富心思的老歌搭配,以及美國(甚至世界)歷史的再創造和無限假設。

就情節佈置和角色的心理設計,《保衛奇俠》較「蜘蛛俠」和「蝙蝠俠」一類動作場面賞心悅目的反英雄式傳統漫畫英雄電影多了一份野心,企圖把人性和歷史等重大課題跟戲劇元素互相融合,成績好壞參半。

電影的序幕就拍得很好:武功高強的神秘殺手破門而入,一輪動作利落的拳打腳踢,砸碎茶几、玻璃窗,遇害者從高空下墮慘死前彷彿早有預感,從容地喃喃自語「這不過是個笑話」。然後畫面一轉,是一連串美國當代歷史的著名場面。我這方面知識薄弱,倒看得過癮非常。在《保衛奇俠》的世界,原來 1945 年二戰結束後時代廣場那深情一吻、甘迺迪的腦袋被轟爆(差點想吐。但聽說 Oliver Stone 的《驚天大刺殺》(JFK) 拍得更「傳神」)、美國參加越戰,都跟超級英雄有關。這些如幻似真的歷史片段,細節一絲不苟,以優美的慢動作姿態,配上 Bob Dylan 的《Times They Are A-Changin》,歌詞語帶雙關,暗示歷史一直由英雄改寫。最後,鏡頭回到伏屍現場,英雄的屍首已經搬走,工人在清洗血蹟。這個序幕真酷。

序幕彷彿預告了《保衛奇俠》中星羅棋佈的文化、時代元素,Nat King Cole 的《Unforgettable》、Simon & Garfunkel 的《The Sound of Silence》,導演把劇情、畫面和歌詞三者配合起來,MV 般的畫面下,音樂也賦上了新意。其中「夜梟二世」和「絲靈二世」成功交合時,轉出了詩人男歌手 Leonard Cohen 的《Hallelujah》,頗有幽默感。

漫畫創作人 Alan Moore 偏愛政治題材,《Watchmen》亦不例外,自 1986 年開始連載,故事以當時美蘇冷戰為背景,緊貼時代脈搏,令讀者產生虛擬與現實互相影響的錯覺。因為故事規模宏大,加上人物關係錯綜複雜,Alan 曾經表示,這部漫畫並不適合改編電影。

影片其中一個特色,是特別關心超級英雄的性事:全身藍色的無敵男人「曼哈頓博士」雄赳赳很威武,又不愛穿內褲,常常坦露陽具。夜梟二世重投英雄生活才重振雄風,「笑面俠」則差點成了強暴犯(我不認為那是強暴,而是另類性趣),跟「受害人」還有個私生女。《保衛奇俠》實在是「成人適宜」的電影。

這是一齣野心之作,可惜我不完全懂得對白中提及的歷史人事和典故,在時空倒錯,真假交纏的劇情帶引下,間中會感到一頭霧水。此外,我害怕血腥暴力的場面,在本片中倒份量十足,很多時候說來便來,連準備「閉目養神」的機會都沒有。我甚至在某個明知道「見血」的場面上,給嚇得情不自禁打了身旁的友人一下,好不尷尬。

回應文首提到的小誤會,明天會再看本片一次,到時候會多注意劇情。

Monday 16 March 2009

東京奏鳴曲

初是春節假期去看電影時,在戲院大堂發現《東京奏鳴曲》(トウキョウソナタ)的介紹和特別放映的資料,覺得有趣,就納入春季「電影馬拉松」之中。票買得太早,差點忘了去看。網上所見,該是全院滿座的,但上星期六臨場約有一成觀眾沒來。



電影是一個日本普通家庭的故事。人到中年的佐佐木龍平香川照之)被遣散卻不敢啟齒,每天西裝筆挺出門「上班」,到公園排隊領救濟餐。妻子(小泉今日子)全心照顧家庭,柔順忍讓,卻沒得到家人的欣賞和支持。大兒子(小柳友)要加入美軍,當外籍傭兵,小兒子(井之脇海)是音樂天才,但遭父親反對學習鋼琴,只能瞞着家人,把午飯錢都拿去交學費。本來正常不過的家庭,成員之間慢慢生出鴻溝。在龍平的謊言被揭穿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一宗意外,卻讓這個家庭重見希望的曙光……



劇本由澳洲人 Max Mannix 創作,原本着重父親與小兒子之間的衝突,後來由導演黑沢清田中幸子改編了,讓母親和大兒子的角色更豐富,更加入了本來沒有的奇想情節,使片子帶着寓言的味道。



導演黑沢清跟已故名導黒澤明並沒有親屬關係。黑沢清在大學時修讀社會學,並開始創作電影。他以驚慄、恐怖電影聞名國際。《東》片是他自我顛覆類型之作,以平凡的日常生活為主題,從家庭狀況反映時代環境,描寫現代社會人際間的互動,影像冷靜,也滲透出黑色幽默,間中流露溫情。此片在去年康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中贏得評審團大獎,也入圍今年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編劇。在 2008 年度的キネマ旬報獎年度十大電影中得第 4 名(其他入圍電影包括《禮儀師之奏鳴曲》(1)、HKIFF 2009 選映的《生有時死有時》(2)、《橫山家之味》(5) 和 HKIFF 2008 選映的《母親》(7) )。



片中有不少長鏡頭,戲劇化的調度較輕,剪接鏡頭少了,即使表現的內容非比尋常,一切看來更有實感。大部份在家中的室內戲,幾個人物置於不同的景深,以視覺手法去反映一家四口的心理距離。



在全球化、在金融海嘯之下,不管是東京還是很多世界其他地區,不少人像男主角成為了經濟動盪下的犧牲品。《東》片這時候「剛好」直搗不安的世態。導演沒有批判,只是通過影片呈現當代人求生的面貌,跟很多日本電影一樣,關懷之情只是靜靜流淌。



幾名主要演員的表現也不錯。看《東京部落》時印象深刻的香川照之挑大樑演失業父親,把苦悶壓抑演得精準。上網查閱香川的資料,其父是歌舞伎大宗師市川猿之助,母親曾是寶塚歌劇團首席演員的浜木棉子。父母在他幼年時離異,香川跟母親生活。香川畢業於東京大學,主修社會心理學,曾經多次參演 NHK「大河劇場」(也許跟其學歷、知識有關,畢竟「大河劇場」的對白比較艱深,常使用漢字)。拍戲以外,香川也有寫作,其中在《キネマ旬報》連載的「日本魅録」專欄大受歡迎,3 度獲得讀者投票嘉許。



憑本片登上影后寶座的小泉今日子溫婉細膩,嗓子有點粗,卻是 1980 年代後期到 1990 年代初的偶像歌手,超過 10 張細碟登上過冠軍寶座。在本片裏,她頗具風韻,亦表現出家庭主婦的寂寞心境。



日本重量級影帝役所広司客串了一個對影片有重要推動作用的角色,演出頗見層次。



還有高挺帥氣的小柳友飾演大兒子、井川遥演小兒子的鋼琴老師、經常演出北野武電影的津田寬治扮演男主角的老同學。



1995 年出生、演小兒子的井之脇海憑本片贏得了キネマ旬報頒發的最佳新人獎。他 10 歲開始演電視劇,已有挺豐富的演出經驗。在片中,他敢言敢行,不卑不亢,其實是一個挺乖巧的孩子。



影片末了,小兒子參加音樂學院的入學考試,彈出了法國知名作曲家德彪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的經典作品《月光曲》(Clair de Lune, 收聽)。這是德彪西 1888 年創作的《Suite bergamasque》(鋼琴組曲,共 4 首)中的第 3 首,也是德彪西最膾炙人口的曲子,由靜至動,鋪陳優美,溫潤人心,是一首優美的奏鳴曲。《月光曲》也為不少廣告、電影採用,例如電影《青春電幻物語》《Twilight》等。



電影全長 119 分鐘,節奏不徐不疾,但在柳暗花明的結局之前,劇情有一段時間陰暗齷齪,看得不怎麼舒服。也許這是黑沢清刻意安排的,把向來嚴肅的日本家庭以荒謬方式來表現,甚至想出日本青年替美國打仗來保衛自己國家的劇情。



所有角色中,無疑父親一角着墨最深。他為了不露出馬腳,設法瞎忙,掩飾失業,講完「無聲電話」後還是得去職業介紹所。見工時,面試官要他說明自己有何長處,可以怎麼樣貢獻公司。然而,換了在香港,可能也一樣有很多人答不上來。男主角身無專長,求職到處碰壁,回家後,又覺得兒子不聽話:大兒子行蹤不定,一出現就說要當兵去;小兒子想學鋼琴,他認為「不行就是不行」,也似乎是為了維護自己在家中的權威,說了不准就不可以改變主意。



經過一番波折,每個人還是掛念着彼此,又分別回到家中,零亂分散不協調的音符終於合成一體,化成旋律,以一支奏鳴曲來完場──明顯卻又合適不過的方式。







後記

奏鳴曲 (Sonata) 源自拉丁文的 sonare,即發出聲響之意,也就是為某種樂器而編寫的音樂。19 世紀初,給各種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湧現,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主要表現方式。以「奏鳴曲」為題的電影不少,比較著名的當數 1978 年瑞典的兩個「褒曼」(名導 Ingmar Bergman 和 3 奪金像獎的美麗女星 Ingrid Bergman)合作的《Höstsonaten》(秋之奏鳴曲)。

Monday 9 March 2009

下台總統與吸毒女郎

續奧斯卡候選電影巡禮。過去幾天看了兩齣上星期才公映的電影:《驚世真言》(Frost/Nixon)、《愛與痛的「嫁」期》(Rachel Gaetting Married)。本來兩齣電影都打算找朋友一起去看,但昨天和這星期私務較忙,這兩齣片子看來比較「小眾」,未必放映太久,而月底就開始瘋狂的「國際電影節馬拉松」,有什麼片子想看,就早看早着。

已經有不少網友對這兩齣電影貼出具水準的評論,我胡亂淺談一下就是。

於一些有近代歷史背景的電影,我通常興趣較大,因為發生的時間比較接近,通常編劇、導演都不敢對歷史太「造次」,改動較以古代歷史為題材的電影少。

「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 對後世其中一個非常巨大的影響,套戲中一句對白,是任何有關政界的醜聞,幾乎從此都在後面附上了一個「門」(gate) 作識辨。中學時沒有唸過世界歷史,直到在電視台工作的時候,突然要閱讀不少美國和西方的歷史知識。為了五斗米,什麼都得快,那當然是囫圇吞棗。政治梟雄尼克遜 (Richard Nixon) 下台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

《驚世真言》(Frost/Nixon) 的故事取材在 Nixon 辭職後兩年多,於 1977 年接受英國名嘴 David Frost 的訪問。連續幾天的電視專訪是歷來最高收視的新聞節目。最初 Frost 只想撈一筆,後來情勢急轉直下,他得設法挽救自己下滑的事業。老奸巨猾的 Nixon 則想借訪問「洗底」,甚至為重返政壇鋪路(難得的是,編導沒有醜化他,最後還讓人有點感動)。兩人都押上了名譽,Frost 更加上了財富。

導演花了不少篇幅描述兩人迥異的性格,Frost 的巧言令色對 Nixon 的剛愎多疑、憤世嫉俗。兩名主角 Michael SheenFrank Langella 都非常出色。雖然 Frank 的外形不像 Nixon,但他的小動作和聲線等設計卻非常精彩,經過消化再創造,是 Nixon 的再生。所謂老戲骨,都是從歲月經歷磨練出來的吧。

電影的敘事手法跟《夏菲米克的時代》(Milk) 有點類同。《夏》片加插了不少真實紀錄片。《驚》片則穿插片中角色接受訪問的戲份,讓影片看來像紀錄片。然而,就算沒有真正的紀錄片站台,《驚》也逼真細緻、生動緊湊,戲味和劇力都一流。導演 Ron Howard 這回手法沉着穩健,沒有太多通俗花巧。

坦白說,就是不知道「水門案」來龍去脈的觀眾,此片也不難消化。

以政治為題材的電影,在香港一向難獲大眾青睞,看《驚》只得 3 家戲院放映就知道。我在首天公映時看,95% 的觀眾是外國人。本地觀眾始終不大喜歡得用心看的電影。

* * * * * * * * * * * * * * * * * * *

無疑問,Anne Hathaway 是吸引我看《愛與痛的「嫁」期》(Rachel Getting Married) 的最大原因。

我不喜歡她這一類型的美貌,硬是覺得有點人工化,也許是她的眼睛很大,輪廓有些地方特別深之故。她憑此片得了多個影評人協會頒發的最佳女主角獎,又提名金球獎和金像獎影后,擺明是轉型之作。事實上,Anne 的演出確實比我看過她的舊作優勝不少。多場內心戲,以及跟家人對罵/對質的戲份,她都表現得很有層次。今屆 5 名候選金像影后,Melissa Leo 的《Frozen River》不曉得有沒有機會在香港得見天日,Kate Winslet 的《讀愛》(The Reader) 未看(但她沒有取得提名的《浮生路》(Revolutionary Road) 很精彩),《聖訴》(Doubt) 的 Meryl Streep 和《換命謊言》(Changeling) 的 Angelina Jolie 都看了。Meryl 固然老練,但顯得有點作狀;Angelina 內心戲演很得不錯,但到了中段漸漸回復本色演出。相比之下,Anne 演吸毒女郎,卻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清新。

然而,我不十分喜歡這齣電影。後來看過一些資料,知道導演採用彷如家庭錄像的拍攝手法,旨在想演員投入本身演出,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不過,效果不十分討好。以劇情片來說,我不接受太多搖晃的鏡頭。有幾場戲也可以精簡一點,像婚前派對和結婚晚會。該把兩小時的片子刪至 105 分鐘或下。電影也有一些有趣的點子,例如通過岳丈和女婿比試用洗碗碟機來帶出一段關係重大的往事。

演姊姊的 Rosemarie DeWitt 也非常出色,戲份不如女主角,但幾乎一樣搶鏡。

看家庭倫理片,始終喜歡亞洲電影多一些。對問題的探討和角色的描寫都比較沉着、深入。西方電影,尤其是美國電影,多是大鳴大放,把肚皮都翻出來讓你看個夠,觀影後沒有很深遠的思想沉澱空間。

Wednesday 4 March 2009

熒幕新潮:許鞍華 + 嚴浩的電視影片 (2)

過去的週末看了兩場共 4 齣許鞍華執導的陳年電視單元劇,分別來自《ICAC》《CID》和《北斗星》三個劇集。《ICAC》是許 1977 年離開 TVB 加入廉政公署社區關係處所拍攝的片集。這次看的兩集皆由陳韻文編劇。《CID》和《北斗星》是更早,在許在 TVB 的作品。

《ICAC:男子漢》
松仁關聰繼續飾演廉政公署調查員,戲份卻明顯沒有之前看過的兩齣(分別由倪匡甘國亮編劇)那麼重,說是配角也不為過。同是陳韻文編劇的《ICAC:歸去來兮》也一樣。

故事說漁村的黃賭毒猖獗,警署署長(曾江)與下屬(談泉慶)受賄。新來的督察(韋烈)不知就裏破獲毒窟,反遭署長警告。他和女友(鄭裕玲)商量後,決定向廉署告發。調查員(劉松仁、關聰)出動搜証,期間督察被同僚孤立……

陳韻文的劇本對落後環境、傳統積習都有頗多的描寫,但劇力不如倪匡寫的《牛扒費》,辦案的細節也比較簡單,重點落在角色的個性之上。片中那份漁村風情,倒讓我懷念小時候的流浮山長洲

男主角韋烈拍過邵氏的電影,曾在麗的電視台亞視前身)當藝員,更主唱過電視劇歌曲。鄭裕玲當投訴人,表現不過不失。曾江戲份不多,英語發音很不錯。伍衛國演韋烈的同僚,沒發揮。上官玉談泉慶的老婆,有點像姐弟戀。夏雨也客串一角,演蠱惑律師,口若懸河,很搶眼。

《ICAC:歸去來兮》
韻文的劇本表面是寫一起公務員貪污案,看下去就發現本集是一個女性故事,像通俗劇多於查案片。

廉署調查員跟警察採取聯合行動掃蕩非法賭場,從而展開調查衛生督察趙有福(田青)的貪污案,帶出他和三個女人的關係:妻子(李司棋)不知情、小老婆(謝月美)是同謀、情婦(張瑪莉)追求愛情。三個女人面對同一危機,各顯「積極」一面:糟糠懶理丈夫其他感情瓜葛,只管默默苦幹,設法維持生計;小老婆懶管老趙死活,只求撈一筆保障生活;情婦是退隱歌手,出錢出力,義助情夫。

論外形,田青的說服力稍差。按角色的年齡、職業背景,有大小老婆各一還說得過去,再來一個歌手情婦就太誇張了。田青跟小老婆替他生的兒子的幾場對手戲表現較佳。三個女角,李司棋會演,但造型掩不住她的丰采,打了折扣。謝月美演小老婆,外型明顯比不上元配,卻有樓有錢。謝表現稱職。張瑪莉演技平平,但服裝、皮草特別由當年在彌敦道登打士街交界有個巨型霓虹燈招牌的「日本時裝公司」贊助,在造型上比較用心。

《CID:殺女案》
嚴浩編劇、梁淑怡監製,1976 年的作品,是許鞍華和嚴浩早期的合作,取材自真實個案,因拍成後案件尚未審結,要延後多月才能播出。

居於木屋區的父親(黃霑)跟老母照顧年幼女兒,愛上同事(黃文慧),有意再婚,但女兒跟未婚妻合不來,令父親不勝其煩,甚至有點精神恍惚。一次和女兒到郊遊,女兒失足,父親沒加營救,更一念之差下了毒手……

本集的氣氛和佈局讓我想起了許鞍華的首齣電影《瘋劫》──細緻的調度、攝影、剪接,營造出森寒的感覺。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下,精神壓力可以使人生出犯罪念頭。

黃霑還是一貫的略為誇張。黃文慧年輕時身形不錯,但她那雙吊眼也挺可怕的。換了現在,以她的長相,未必像當年有那麼多演出機會。《CID》系列單元劇有 4 個男主角:黃元申張雷任達華何璧堅。今集主角是何壁堅,其餘三人只客串了一場。看了多年電視劇,這該是何璧堅佔戲最重的一次。他那常常半帶着笑的表情真的可圈可點。結局還讓他來了一場動作戲,真夠特別。

《北斗星:阿詩》
是陳韻文寫劇本,監製是當年 TVB「菲林組」主持人劉芳剛。《北斗星:阿詩》跟《CID:殺女案》同是 1976 年的作品。這是偷渡少女尋親不遇再墮落風塵的故事。

阿詩(黃杏秀)從越南偷渡至澳門尋親不遇,初次出賣肉體賺取旅費再偷渡往香港,尋得表親卻難以依靠,遇上的第一個男人(吳孟達)假意照顧,很快就露出原形迫她賣淫。後來遇上癮君子(伍衛國),本來有望互相依靠,慢慢一同步向新生,可惜男方無法解除毒癮。阿詩出走,後來懷了孕,把孩子生下來又繼續漂泊風塵……

像網頁介紹,這一集風格接近 1930 年代吳永剛導演、阮玲玉主演《神女》(只曾在不同渠道看過一些片段,包括張曼玉主演的電影《阮玲玉》),多算演員的表情、肢體語言去表達人物個性,進而凸顯主角純樸的品質。

黃杏秀演阿詩,佔戲最重,氣質清新,在初段演技青澀,直到後來離開癮君子男朋友再墮風塵,漸入佳境。


看這個《熒幕新潮》的專題,最大驚喜是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一面香港「倒後鏡」,平穩真實地重展 30 幾年前的香港風貌。

Monday 2 March 2009

我的 HKIFF 2009

港國際電影節辦到第 33 屆,而我參與的經驗卻很淺,在 2002、03 年才開始,然後停了幾年,到去年才再次參與。2008 年看了 10 齣,有一兩齣比較失望,但算不上爛片。今年跟朋友、網友交流了一下情報,也看了其他一些網誌作者的選擇,拿了訂票手冊後再圈呀圈,曾經挑了近 40 齣,篩選了一下,最後仍訂了 23 場的票(從 3 月 23 日至 5 月 3 日)。

我編排節目時也已經考慮作息時間(明天再談),現在開始會更注意飲食。在電影節開始後,這裏大部份時間會寫影片觀後感,但週末時將儘量保持現有的專題。

今屆電影節分成 10 個大項(再細分成 34 個小項),儘量每個項目都看一些,結果選了其中 7 個大項的片子。

23 場電影裏,暫時知道其中 5 場會有伴同行。下列片目按進場日期排序:


1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Still Walking)「作者風」[Mar 23, 1915, GC]
導演:是枝裕和
演員:阿部寬、夏川結衣、樹林希林、原田芳雄
台前幕後都有熟悉的名字。阿部寬當中生後戲路漸廣,夏川結衣偶然會讓我覺得她是日版蘇玉華,木本雅宏外母、《東京タワーのテー》的老媽樹木希林今年憑此片奪得了多個日本電影獎的最佳女配角。

2逃情熱那亞》(Genova)「影迷嘉年華」[Mar 25, 2200, CCH2]
導演:Michael Winterbottom
演員:Colin Firth, Catherine Keener, Willa Holland
1990 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賽讓我知道了熱那亞 (Genova) 這個地方,對這個中文譯名有一種莫名的鍾愛。也喜歡看 Colin Firth,去年錯過了他的《可曾記起父親》(And When Did You Last See Your Father?),今年怎也要看一個。

3毒食難肥》(Food, Inc.)「真的假不了」[Mar 27, 1945, SM]
導演:Robert Kenner
題材有趣,每一屆儘量至少看一齣紀錄片。

4天虹戰隊小學》(The Rainbow Troops)「世界視野」[Mar 28, 1745, GC]
導演:Riri Riza
演員:Cut Mini, Zulfani, Ferdian
故事好像很有趣,但「世界視野」向來是中伏機會最大的一項,希望這一齣不是。

5阿房》帰って来た木枯し紋次郎 (Fusa)「大師級」[Mar 29, 1615, UAT]
導演:市川崑
演員:中村敦夫、坂口良子、岸部一德、鈴木京香
1993 年市川崑為富士電視台拍攝,後來在電影院上映,成為了他第 78 齣電影作品,也是日本第一齣高清攝製的電影。

6東邪西毒終極版》(Ashes of Time Redux)「隆重首映」[Mar 30, 1915, CC]
導演:王家衛
演員:張國榮、林青霞、梁朝偉、張曼玉、劉嘉玲、梁家輝、楊采妮、張學友
好多年前在電視上播映時看過一些片段,演員陣容鼎盛,朋友戮力推介,就試試看。

7孔夫子》(Confucius)「大師級」[Apr 1, 1915, CC]
導演:費穆
演員:唐槐秋、張翼、司馬英才、斐沖、慕容婉兒
《小城之春》成就了費穆的鼎鼎大名。不曉得片子是否好看,但讀過電影的背景和修復的經過,當是慕名觀摩也值回票價。

8生有時死有時》ぐるりのこと。(All Around Us)「自主新潮」[Apr 2, 1915, CH]
導演:橋口亮輔
演員:木村多江、リリー・フランキー (Lily Franky)、倍賞美津子、寺島進、柄本明
Lily Franky 初演電影就奪得新人獎之作。

9烏哩媽叉手球隊》(Machan)「義大利 08 風景」[Apr 4, 1030, CH]
導演:Uberto Pasolini
演員:Dharmapriya Dias, Gihan De Chickera, Dharshan Dharmaraj, Namal Jayasinghe
去年一齣《警察樂隊來訪時》(The Band's Visit) 頗受好評,今年且看這齣題材近似的片子是否好看。

10凶心人在寶萊塢》(Ghajini)「我愛午夜長」[Apr 4, 2130, UAL]
導演:A.R Murugados
演員:Tinnu Ariand, Asin, Vibha Chhibber, Aamir Kham
看來是一齣大製作:片長 183 分鐘的寶萊塢「賣肉」歌舞片。

11赤色風暴》(The Baader Meinhof Complex)「影迷嘉年華」[Apr 5, 1445, CC]
導演:Uli Edel
演員:Martina Gedeck, Moritz Bleibtreu, Johanna Wokalek
近年德國電影不乏話題作,這一齣今年有份角逐 Oscar 最佳外語片獎。

12酷大佬與串打星》(Rough Cut)「我愛午夜長」[Apr 6, 1915, CC]
導演:張勛
演員:姜志煥、蘇氏燮
編劇的是金德基,既然這不是 III 級片,那麼金氏招牌的殘忍、變態、暴力、色情都該在我較能接受的範圍吧……

13末代皇帝華倫天奴》(Valentino, The Last Emperor)「影迷嘉年華」[Apr 7, 2115, SM]
導演:Matt Tyrnauer
不認識時裝,但偶然在報刊上看到一些漂亮的 Valentino 裙子,就讚嘆設計師和裁縫對美藝的追求。去年錯過了《Lagerfeld 機密檔案》(Lagerfeld Confidential),今年就「移情」Valentino。

14捷古華拉》(Che)「作者風」[Apr 9, 1915, CC]
導演:Steven Soderbergh
演員:Benicio Del Toro, Demian Bichir, Santiago Cabrera
分成上、下兩集共 270 分鐘的鉅構,這次一氣呵成,在電影節放映兩場。公映前聲勢浩大,上映後反應平平,連譽為 Che Guevara 化身、去年憑此片奪得康城影帝的 Benicio Del Toro 也取不了金像提名。那天我看 7:15 的戲,午休時要好好睡一覺。

15風塵三俠決戰地獄門》(The Good, The Bad, The Weird)「影迷嘉年華」[Apr 10, 1500, CC]
導演:金知雲
演員:李秉憲、宋康昊、鄭宇成
對導、演都有興趣。去年沒看三池崇史的《日式牛仔一品鍋》,今年看韓式牛仔片,怎麼也要去「Cult」一下。

16非洲有個羅里活》(Peace Mission)「影人影事」[Apr 11, 1230, SPM]
導演:Dorothee Wenner
演員:Peace Anyiam - Fiberesima, Kate Henshaw Nuttal, Mahmood Balogun, Shaibu Husseini
德國攝製的紀錄片,講年產 2000 部影片的尼日利亞電影工業,產業規模僅次於美國、印度,不說不知。

17常盤莊的青春》トキワ荘の青春 (Tokiwa: The Manga Apartment)「隼目人間:市川準」[Apr 11, 1800, AC]
導演:市川準
演員:本木雅宏
是本木雅宏效應,也因為題材牽及日本漫畫。

18從印度到中國》(Chandni Chowk to China)「影迷嘉年華」[Apr 12, 1500, CC]
導演:Nikhil Advani
演員:Akshay Kumar, Deepika Padukone, Mithun Chakravorty, Ranvir Shorey
有一半是因為《Slumdog Millionaire》,1/4 是因為劇情介紹寫得過癮,1/4 是因為總是「失驚無神」地出現的 Bollywood 歌舞。

19靚太查案記》(Crime Is Our Business)「影迷嘉年華」[Apr 12, 2100, CC]
導演:Pascal Thomas
演員:Catherine Frot, Andre Dussollier, Claude Rich, Annie Cordy
因為喜歡 Agatha Christie

20二十四城記》 (24 City)「閉幕電影」[Apr 13, 1230, SM]
導演:賈樟柯
演員:陳沖、趙濤、呂麗萍、陳建斌
看過《三峽好人》覺得不錯,在家裏那堆賈樟柯作品的 DVD 還沒開封前,先看他最近一齣長片。

21春光乍洩》(Blow Up)「定義現代:安東尼奧尼」[Apr 26, 1845, AC]
導演:Michelangelo Antonioni
演員:David Hemmings, Vanessa Redgrave, Sarah Miles
就算看不懂,光看美術設計和那個年代的英倫風貌,已經目不暇給。

22芬妮與阿歷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永遠的英瑪褒曼 III」[May 2, 2020, SPM]
導演:Ingmar Bergman
演員:Pernilla Allwin, Bertil Guwe, Jarl Kulle
跟《兩生花》(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和《一生何求》(Mia aioniotita kai mia mera) 一樣,都要在大銀幕看才能滿足的「詩情」戲。《一》在 3 月底於百老匯電影中心特別放映一場,已經訂了票。連《芬》也看了,再圓滿不過

23無限春光在險峰》(Zabriskie Point)「定義現代:安東尼奧尼」[May 3, 1630, SM]
導演:Michelangelo Antonioni
演員:Mark Frechette, Daria Halprin, Rod Taylor
太喜歡這個中文片名,縱然已經預料會看得不明所以,但依然要冒險登頂。


因為時間重叠,或者不想太辛苦,下面這些片子都放棄了:
「隆重首映」
別問愛是誰》(I've Love You So Long)
W.
幸福的黃手絹》(The Yellow Handkerchief)

「影迷嘉年華」
法國舞男》(A French Gigolo)
摩納哥迷湯》(The Girl from Monaco)
海堤》(The Sea Wall)
荒天下之大教》(Religulous)

「人道獎紀錄片競賽」
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Burma VJ - Reporting From a Closed Country)
起來!不願過勞死的人們》(A Normal Life, Please)

「大師級」
雪馨》(Shirin)
城市流光》(Of Time and the City)

「作者風」
聖誕物語》(A Christmas Tale)

「世界視野」
屈辱》(Disgrace)
愛在里約熱內盧》(Once Upon a Time in Rio)
鄉村有機老師》(The Country Teacher / Venkovsky ucitel)

「真的假不了」
柏林愛樂樂團亞洲之旅》(Trip to Asia: The Quest for Harmony)

「影人影事」
澳洲 B 片十分 B》(Not Quite Hollywood)

「我看我電影」
青之鳥》(The Blue Bird / Aoi Tori)

「資料館珍藏」
法老王的妻子》(Pharaoh's Wife / Das Weib des Pharao)
鐵翼雄風》(Wings)

「浪漫演義 電影工作室創意非凡廿五年」
上海之夜》(Shanghai Blues)

「隼目人間:市川準」
東京夜曲》(Tokyo Lullaby)

「永遠的英瑪褒曼 III」
夕陽舞曲》(Saraband)
褒曼的小島/褒曼的廣告》(Bergman Island / Commercials)


延伸閱讀
- 上一屆 HKIFF 所選電影(按此
- 上屆 HKIFF 各齣電影觀後感和相關文章連結(按此
- 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官方網頁: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