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0 May 2010

愛在你左右

商把《愛在你左右》(Mother and Child) 選在這時上映多半跟母親節有關。但也可能是因為五月大片不多,《愛》片才有機會在電影院公映。

電影的演員陣容不弱,故事屬文藝倫理類型。全片最出色的是演員表現好,主要的或小配角都有水準演出。儘管片長 126 分鐘,也沒有太多高潮,但從頭到尾沒有太多冷場。

影片最初讓三個主要女角的故事平衡推演,直至中後段為鋪排結局才開始個別發展。故事說 Karen(Annette Bening 飾)14 歲時跟小男友 Tom(長大後由 David Morse 飾)嚐禁果後懷孕了,把女兒生下就馬上讓人領養,但在之後三十幾年那個決定一直是 Karen 人生一個解不開的結,直到新同事 Paco(Jimmy Smits 飾)走進她的生命才見起色。Karen 的女兒給領養後,養父不久去世,養母則感情淡薄,女孩養成非常獨立自主、想做就做的性格,更給自己另起名字作 Elizabeth(Naomi Watts 飾),並成了出色的律師。Elizabeth 待人冷漠,卻主動引誘自己的老闆 Paul(Samuel L. Jackson 飾),並懷了對方的骨肉。在同一個城市,Lucy(Kerry Washington 飾)和 Joseph(David Ramsey 飾)夫婦倆想生小孩卻久無所出,Lucy 努力尋找領養孩子的機會,卻總是功敗垂成。最後因緣際會,Lucy 跟 Karen 和 Elizabeth 三人竟結下了微妙的關係。

這是 Rodrigo García 自編自導之作。三個女主角對領養孩子有不同的看法和決定,她們的另一個共通點是對本身的生活/人生很不滿意,這又很大程度上跟領養孩子有關係。所以,雖然《愛在你左右》(Mother and Child) 的中、英文片名聽來都挺溫厚,其實算是齣苦情戲。但在「領養」這個議題上,影片沒有把哪種人醜化,而是嘗試通過三個媽媽女主角的故事去反思未成年/未婚媽媽這個現會現象。儘管片子節奏有點緩慢,劇情、觀點仍算交代得乾淨利落。有人在報紙撰文說,本片可以用作幫助未婚媽媽志願組織的宣傳片,並不為過。電影以女性為中心,自然提到很多女性的想法,尤其是對於身體自主的想法。坦白說,我不完全明白。

前面提到一班演員表現優異,飾演母女的 Annette Bening 和 Naomi Watts 最突出,尤其是前者。可能是為了配合劇情,Annette 的樣子很衰殘,但她對 Karen 的心理包袱,想愛怕愛,對「母親」這個身分和「愛」這種品質的掙扎和改變都演繹得恰到好處。Naomi Watts 則挺能把角色的「威脅性」表達出來。男演員方面,Samuel L. Jackson 雖然佔戲不多,但他的氣度和文質彬彬的造型是我看過他在銀幕上最帥氣的一次演出。

看完《愛》片,生出了一個奇怪的念頭:很多女性想當媽媽,不曉得是天性使然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但當媽媽不易,不僅是帶孩子難,從準備、懷孕到生產,都複雜而艱辛。雌激素蠢蠢欲動的時候,可以考慮看看此片,幫助自己平靜地思考一下生育的問題。

2 comments:

  1. 雖然我都是女性, 但在這一刻, 仍是決定不生育的. 誠然, 當你身邊的朋友, 同事都先後有兒女, 而她們看來都是一臉滿足時, 都不是沒有猶疑. 但一方面害怕生出來的孩子會否身體和智力都健康. (別低估意外的可能性) 而且我的母性不夠強, 仍不願意放棄現在得來不易的自由. 已婚後, 一切行動和決定只需要和丈夫協議便成. 但若有孩子, 所以優先權都要拱手相讓. 或許屆時不會覺得是犠牲, 還會覺得多多的付出都不夠. 但若那時才後悔那怎辦? 現在孩子的智力不低, 你的想法他們不會感覺不到. 孩子和寵物都一樣, 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 不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死物. 現在耳聞目睹的悲劇很多時都出於父母的自私想法造成. 所以生育不能是因滿足一己的母性而下決定.

    ReplyDelete
  2. Saman:
    我同意你的想法,我也自覺這種態度比較成熟。剛跟幾個中學的舊同學聚餐,他們全都結婚了,而且幾系人人都當了爸爸。他們說起孩子,都一臉滿足,看在眼裏我替他們高興。但教養孩子是一生的事情,本身的能力、社會的狀況,都得仔細考量,對自己、伴侶和下一代都公平一點。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