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 May 2011

第 36 個故事

商搞了幾個優先場,剛好發現,在只認識女主角,但不知道電影講什麼的情況下買票進場了。

《第 36 個故事》的英文片名叫 Taipei Exchanges。顧名思義,影片跟交換東西有關。故事說朵兒桂綸鎂飾)與妹妹薔兒林辰唏飾)在台北經營一家咖啡館。姊姊提供餐飲,妹妹招呼客人。原於廣告公司上班的姐姐在邀請舊同事來參加開店派對的電郵上一句戲言,引來了大堆沒有用處的「禮物」。開店之初,生意慘淡。唸商科的妹妹靈機一觸,想出了以物易物的點子,既吸引客人來光顧,又可以設法清掉「廢物」。果然,咖啡館的客人多了起來,甚至成了一個觀光點。朵兒在做甜點、煮咖啡之餘,也默默迎來了她人生的另一重大轉變,一切就從從某個男客人(張瀚飾)帶來的三十五塊香皂開始……

這是典型的台灣新文藝電影,節奏不徐不疾,有點里弄情懷,配樂、燈光、攝影都見心思,主角說了不少碎碎唸式的獨白,也免不了對愛情和人生理想的期盼和追逐,主題不是什麼家國大業或深奧哲學,而是偶然靈犀一點,從什麼生活瑣事觸發而出的人生體驗或生活智慧(本片談心理價值)。加上一兩個負責以(硬)幽默來製造氣氛或搞笑的配角(在本片最突出的便是朵兒和薔兒的那個單親媽媽),並以幾個人事上的巧合或重複的安排去成就帶點童話色彩的結局。

我不(能)喝咖啡,但作為一齣咖啡廳電影,《第 36 個故事》挺不賴。至少看電影的時候,就覺得咖啡香氣從銀幕徐徐散發到映室的每個角落。完場的時候,有去咖啡店呼吸一下咖啡空氣的衝動。

不覺得蕭雅全的導演手法很成熟圓潤。例如媽媽對兩個女兒訓話,跟現場的環境和氣氛配合起來,語帶相關。初看很有趣,但後來反覆出現,漸有黔驢技窮之感。又例如在片中加插訪問,聽聽市民大眾對劇情所觸及議題的看法,初看覺得有點特別,再看三看甚至四看,手法一致,連受訪者的語氣、類型也有點相同,就有做作業的感覺了。

影片最有看頭的還是女主角桂綸鎂。清麗的頭髮、容顏,配合她不時的自問自答,道出了幾許少女/宅女心事。儘管她跟張瀚的談情戲沒有任何激情的鏡頭,篇幅不太多,更談不上迴腸盪氣,但通過那三十五塊肥皂的故事,倒有點像用虹吸方式蒸煮咖啡一般,把感情一點一滴積聚於心頭。到男人傲慢又粗暴地把肥皂都帶走,觀眾彷彿也感受到女孩內心受到的猛然一擊。

《第 36 個故事》是齣教人舒適的電影。下個月去台北,得找個空檔,在咖啡廳無聊地打發一下時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