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8 July 2014

看見台灣

期六早上去看《看見台灣》,觀眾都比較成熟,映室內幾乎滿座。這是一齣令人感動和思考的紀錄片。

導演齊柏林原是公務員,工作是以高空拍攝照片記錄重大的工程等。2009 年 8 月颱風莫拉克為台灣帶來超級豪雨,導致嚴重的水浸、坍方、泥石流等災難,事後他到災場拍攝紀錄,有感光是平面影像不足以讓人真實地感受到(台灣的)土地正面臨的危機,從而激起了他製作紀錄片的決心。除了自己的積蓄外,齊拍林將自己的房子向銀行抵押借貸,並向朋友借貸和找贊助,花三年時間,飛行 400 小時,用了 9000 萬新台幣拍成片長 92 分鐘的《看見台灣》。這是台灣歷來首部全高空拍攝的電影。

影片開始的首十五分鐘,直升機帶觀眾漫遊台灣多個明秀或壯麗的風景點,但是接着鏡頭一轉,開始揭露和探討台灣島上目前所面臨種種土地的污染或損毀的危難。抱着觀賞優美風光紀錄片心情而購票進場的人,宜有心理準備。

有關《看見台灣》的內容和評價,在網絡上已經有很多不同的文字紀錄,我倒想從另一個角度談《看》片。

儘管台灣本土經濟不景,娛樂事情也不如 1990 年代至 2000 年代初那麼蓬勃,但就電影一環來說,最近幾年台灣顯露的曙光是越來越多,間中還真有一陣明媚的風景。《看見台灣》除了手法和用心教人讚賞外,還包含着台灣電影和很多台灣人教人欣賞的地方,就是仍然願意帶着樂觀、積極的心情,純粹朝着目標或理想走去。別批評「太陽花」運動的效果或什麼的,光是那份心意,參與者的自主和行動力,就教全世界很多其他地方的華人汗顏。

從開始到完場,《看見台灣》的步調始終如一,何國傑的音樂,吳念真的旁白也是,兩分煽情加八分理性和誠懇,期望觀眾一同反思,當權主政的落實行動,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努力。世情紛亂,那些年一直有點嫌棄的台式文藝,現在反而變成得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