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4 February 2011

青蜂俠

近一兩年多了立體 (3D) 電影,又以製作規模較大的好萊塢片子為主。這也拉開了外語片和華語片在票房收入上的差距,因為一打上 3D 的標籤,票價馬上要脹四五成。然而,在近年的 3D 電影中,真正在立體效果方面做得出色的只有《阿凡達》(Avatar) 一齣。

《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 也打着 3D 的招牌,但立體特效並不優異,最出色的可能是完場時打出的演員名單和那個類似蒼蠅的「青蜂俠」標記。從故事內容考慮,《青蜂俠》也沒有太值得搞立體效果的地方。主角開着去「辦案」的改裝汽車黑美人 (Black Beauty) 機關雖多,外型和功能卻不如蝙蝠車那麼誇張突出,是否立體,也沒關係。

儘管如此,卻在公映的第一天到位於鬧市的那家 IMAX 電影院看早場去了。不是為了 3D,也不是為了周杰倫,而是想到那家開業一年多的 IMAX 電影院看一場戲。買到看來位置是最好的座位,看完 119 分鐘的電影,影院的設備是不錯的。儘管交通便利,但買票不易(加上有什麼重頭戲上映並預售戲票的話,院方常常強迫觀眾以某種特定方式購票),票價也較高,以後還是寧願多到偏遠一點的那家 IMAX 電影院,反正年中看 IMAX 的機會不多。再說,假如看 IMAX 卻買不到好座位的票,不如不看。

說回《青蜂俠》,故事氣氛跟陳年的電視劇版本很不一樣。假如沒有 3D,這齣戲就是 A- 級製作、B+ 級水平的搞笑片。跟辦報的老爸(Tom Wilkinson 飾)關係麻麻的闊少 Britt Reid(Seth Rogen 飾)游手好閒,到老爸離奇死後,繼承了龐大的事業王國。Britt 跟搏擊高手兼機械天才 Kato(周杰倫飾)想警惡懲奸,借助副修犯罪學的女秘書 Lenore(Cameron Diaz 飾)的知識,又帶點莽撞,惹上了黑幫老大 Chudnofsky(Christoph Waltz 飾)。但原來在黑幫背後,還有另一股惡勢力……

故事毫無特色。但既然是搞笑電影,所有不合邏輯或陳腔濫調式的情節可以不必大力深究。來自加拿大的 Seth Rogen 身兼演、編、監三職,擠眉弄眼,動手動腳,精力充沛,又減了肥,就是沒有英雄的氣魄和外表,但心地善良,附以徵歌逐色,膚淺笨拙,這些 Seth Rogen 都算演得稱職。周杰倫演 Britt 的助手加藤 (Kato),表現身手的機會不算多,但得到少許特效之助,倒沒有丟了李小龍的臉。他英語爛,但劇本已經為他打圓場,無謂投訴太多。至於兩大配角,Christoph Waltz 的角色和演繹彷彿有他在《希魔撞正殺人狂》(Inglourious Basterds) 時的影子,Cameron Diaz 則繼續當(超齡)傻大姐。

看《青蜂俠》最好不要遲到,因為在開場後不久有個跟 Seth Rogen 識於微時、現正上位的男星客串一場,跟 Christoph Waltz 演對手戲,是片中最有演技火花的一幕。

籌備此片之初,劇組曾經跟周星馳斟洽,甚至據說邀請他扮演加藤,但最終沒有成事,也不曉得是不是周星馳自己放棄了。周星馳不拍也好,他跟 Seth Rogen 走在一起的話,便顯得太老。

今年春節,香港的賀歲電影之中,看製作規模,確實以《青蜂俠》算最大。

文首說立體電影,這類片子以前很少,就記得近三十年前明珠台播映上世紀 50 年代的《黑湖妖復仇》(忘了是《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還是其續集《Revenge of the Creature》),儘管故事、造型、特效都不濟,當時颳起過一刻立體電影的熱潮。除了《黑》片外,好像在 1983 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開場時,也有一段三數分鐘的立體歌舞片段。當年嘗試自製立體眼鏡去看,但效果麻麻。想不到的是,過了二十多年,這玩意又廣泛流行起來。

2 comments:

  1. 本來周星馳要做埋導演﹐後來只做演員﹐然後又再同編劇兼老闆Seth Rogen唔多夾﹐加藤一角於是再次易角。

    這是我一月底寫的一段﹕

    整部電影的動作巨星彷彿是加藤創製的一系列黑美人戰車。至於周董施展身手的機會不是沒有﹐只是寥寥可數。雖然他的打鬥仍算精彩 ﹐沒有丟了李小龍的臉﹐然而整部電影的動作場面不太連貫﹐欠缺一氣呵成之感﹐有點搞笑打鬥炒雜碎﹐屬於不可深究一類。

    ReplyDelete
  2. 我在美國睇左3D版,感覺上比起Batman, Spider-man 一類英雄片,the Green Hornet 好似卡通片一樣,故事鬆散,純粹得啖笑。

    Cameron Diaz 在片中老了很多,很多白人女演員真的不經老,很懷念她在'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時的風采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