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0 April 2013

HKIFF 2013 之 9:苦兒流浪記

知道《苦兒流浪記》會全院滿座,所以提早一個小時去排隊;也早知道觀眾以長者為主,那天在會場所見,把所有觀眾的年歲加起來,一定超過二萬歲。

《苦兒流浪記》最為人所熟悉的,要數女主角蕭芳芳和她在片中主唱的那一曲《媽媽好》。電影在 1960 年公映,但早於 1955 年便開始籌備、劇組為讓當年剛憑《梅姑》在亞太影展奪得最佳童星獎的蕭芳芳演出小梅一角而一波三折,延至 1958 年才拍成《苦》片,當時蕭芳芳 11 歲。這戲製作認真,為了拍攝雪景而跑到日本的北海道去,加上其他阻擾,結果成本大增,花了一般黑白片兩倍的製作費。電影後來又給積壓了兩年才能上映。幸好賣座很好,才沒有血本無歸。

故事說小梅(蕭芳芳飾)本為孤兒,媽媽(陳燕燕飾)收養小梅後視如己出,如珠如寶。長期在外打工的「爸爸」受工傷回家,要把小梅賣掉。最後,小梅給一名江湖賣藝人(王引飾)買了,但對方視小梅為女兒,教她耍把戲之餘,也教她認字,兩師徒相濡以沬。後來一次意外,師傅給收監兩個月,小梅帶着猴子和三條小狗遇上了(很可能是她親生母親的)甘太太(胡蝶飾),對方見小梅和自己跛腳的女兒投緣,想把小梅留下,但小梅不忍離開師傅,師傅則希望藉賣藝教會小梅自立的本事和處世之道。於是,兩師徒又繼續到處賣藝,直到遇上一場大風雪……

蕭芳芳演小梅,靈巧敏銳,十分討好。片中的雜耍場面都是芳芳親自表現,沒有花假。前輩藝人認真嚴謹,成名除了看運氣和機緣,本身的實力也非常重要。除蕭芳芳外,陳燕燕、胡蝶、王引都是出色演員。

胡蝶和陳燕燕是舊上海的知名女星。胡蝶出道早,以一人兩分飾兩個性格迥異姐妹的《姊妹花》成名,曾當選「電影皇后」,擊敗陳玉梅、阮玲玉等女星。她拍《苦兒流浪記》時,已經是二度復出了。

陳燕燕在上海時演過《苦》片導演卜萬蒼的《戀愛與義務》,在《一剪梅》(觀後感)中演過阮玲玉的女兒。她從小在北平長大,說得一口標準的國語,所以從默片轉演有聲電影時比較順利。陳燕燕在 1950 年代定居香港,拍了不少電影,包括跟林黛合演《金蓮花》,在亞太影展上林黛得最佳女主角,陳燕燕拿下最佳女配角。

王引也大有來頭,憑《手槍》奪得第一屆金馬影帝(1962 年),後來憑《緹縈》再得第九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電影的結局來得有點突然,看來顯然是要拍續集了。《苦》的製片人朱旭華的長子朱家欣在電影資料館編印的刊物中說,他爸爸很想拍續集,叫《萬里尋親記》,劇本也寫好了,苦兒(小梅)會找到媽媽,母女重逢,只是後來沒有拍成。

從《苦兒流浪記》可以看到國語老片製作認真的一面。不管是在日本實地拍攝的雪景,還是在郊外拍攝的鄉村景色,甚至甘太太坐的那艘船,都看得出當中的考究。《苦》片的一些情節在今天看來很單純,甚至幼稚,但畢竟在那個時代,生活就是那麼純樸。電影沒有複雜的語言,卻有一份濃濃的人文氣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