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5 August 2012

3 星大廚

芝蓮星級餐廳香港也有,光顧過幾家,它們得獎自有過人之處,卻實在沒有哪一家覺得會再去光顧的。看《3 星大廚》(Comme un chef) 不是因為愛吃(最近三個月吃得也夠多了),而是有一段時間沒看 Jean Reno 了。上一次見他,是跟妻夫木聰拍了日本汽車的系列廣告,一個法國魁梧男星跑去日本演多啦 A 夢(叮噹),我的天!

《3 星大廚》不是純粹的美食電影,而是探討了一下對飲食的態度。Alexandre Lagarde (Jean Reno 飾)擁有以家族姓氏命名的三星餐廳,但後來賣給了飲食財團,少東要改革,打算餐廳改賣分子料理,還要使計讓對廚藝自負和執着的 Alexandre 丟掉一顆星,逼對方離開。與此同時,熱愛烹飪又有天分的 Jacky(Michaël Youn 飾)對飲食也十分執着,卻到處得罪人。女朋友要生寶寶了,找不到廚師工作,只能做雜工應付開銷。陰差陽差,兩人遇上了,並一同面對 Lagarde 餐廳的挑戰。

嚴格來說,看來總是彷彿畫了太深眼線的笑匠 Michaël Youn 才是主角。但他對飲食近乎病態的執着,看電影便覺得好笑,落在現實生活,恐怕早已神憎鬼厭。烹飪可以看成為一門生活的藝術,要追求更高層次的話,確實大有學問。在西方世界中,法國菜向來格外獲得推崇,菜式設計,烹調方法,到餐飲的要求,很多事情東西老饕奉為圭臬。片中兩個對菜式設計、食材選擇、做菜方法都嚴格執着的主角,大概也反映出法國人對這門自家藝術的驕傲。

食探為餐廳評分,再公告天下,這理念本身沒有問題,只是這種制度在商業社會中已經被重重的計算扭曲了,例如曾經有名廚因為掉星而自殺。在香港,館子摘星了,頓時擠得(更加)水泄不通,也可能因為應接不暇,影響了質量。到掉了星,或者風評差了,心態像蝗群的客人馬上棄之如敝屣,好好一家店可能就此「玩殘」。《3》片似乎對於這點也作出回應:美食應該包含傳統,(至少在編導的眼中)變得面目全非的分子料理就是擁有一樣的味道,還是喪失了食物和人之間的感情,例如 Alexandre 為了修補和女兒的關係,他為女兒做了大堆好吃又漂亮的麵包和糕點,更重要的是他做的都帶着女兒的回憶。說話回來,電影以「分子料理」當反派,倒沒有將之妖魔化。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 Jacky 獲聘到 Lagarde 餐廳試工,卻沒有薪水。不曉得這是行規還是法國(甚至其他一些國家)那邊的制度?今天讀報,也發現在香港有酒店以時薪五塊錢招人「試工」,試用三至七天後就遣散。電影中就是餐廳給 Jacky 吃的、穿的(制服),也讓他學習和實習,畢竟也是在店裏幹活的啊。沒有工錢,在我看來是有些奇怪了。

演員方面,Jean Leno 在 1993 和 94 年連續兩年憑《時光急轉彎》(Les visiteurs) 和《這個殺手不太冷》(Léon) 提名過法國凱撒獎最佳男主角,也憑另一齣經典《夜海傾情》(Le grand bleu) 提名 1989 年凱撒獎最佳男配角。他不算演技派,但那張典型的法式臉孔(主要是那個鼻子)和還行的搞笑演出,仍能吸引觀眾。Michaël Youn 很生猛,卻也有點誇張,但總的來說,還行。

電影僅長 84 分鐘,偶有佳句,輕輕鬆鬆,完場時還是會感到肚子有點餓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