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3 April 2011

HKIFF 2011 之 7:當愛來的時候

一次看張作驥的電影,聽說過他的《黑暗之光》和在 2002 年摘下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的《美麗時光》。《當愛來的時候》是張作驥第六齣執導的長片,也是他八年來第二次奪得金馬獎最佳電影(2010 年)的作品。在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台灣新氣象」環節中,對《第四張畫》和《當愛來的時候》都感興趣,但最後在「名牌」效應下,選了後者。不知道《第四張畫》好不好看,但《當愛來的時候》就很不錯,不該只在電影節放映一兩場,而是應該公映。

電影以女性為主體。主角來春(李亦捷飾)是二媽(何子華飾)的長女,有點反叛,總覺得家人不關心不愛護她,尤其是母親在生下比來春少不了幾歲的來日(李品儀飾)多年後,再為爸爸(「黑面」林郁順飾)誕下小兒子。來春家裏開飯館,由大媽(呂雪鳳飾)當家。大媽霸道之餘也講理,因為自己沒能生小孩,讓黑面娶小老婆。家裏還有脾氣和順的外公(魏仁清飾)和患自閉症但很有美術天分的叔叔(高盟傑飾)。來春意外懷了男朋友的骨肉,小男友知道後一走了之。看着快要當(單親)媽媽,面對突然中風的爸爸和自閉的叔叔,來春的性格似乎因為荷爾蒙而悄悄產生改變……

這個年頭,看大陸電影比台灣電影多,越發感到兩者明顯的差異。《讓子彈飛》也好,《非誠勿擾 2》也罷,內地電影大多是劈里啪啦,對白又多又快,沒完沒了,美工、造型、特效都搞得大氣、堂皇。比對之下,台灣電影節奏緩慢,文藝腔重,少起用大牌明星,對攝影、音樂等甚為經營。現在於香港,內地電影比台灣電影市場更大,特別是武打和大型電影當道,電影越來越缺乏人文視野。看《當愛來的時候》(或去年的《不能沒有你》),儘管仍覺得一些手法有點矯情(這也跟台灣、香港兩地的文化差異有關係),整體來說,還是拍得不落俗套,像一股清泉。

來春未婚懷孕的故事,沒有停留在家庭倫理通俗劇的層面,獨白有點詩意,不冗長,適可而止。加上大媽、爸爸等其他角色不時爆出一兩句刻薄又幽默的笑話,倒教人看得挺輕鬆開懷。通過大媽、二媽、來春甚至來日,影片也道出了不同年齡女性的一些命運。 眾演員之中,演大媽的呂雪鳳和演叔叔的高盟傑(演過《美麗時光》)比較搶鏡頭。呂雪鳳在開始時有點潑辣霸道,在二媽生了孩子後,開始展露通情達理的一面,設法照顧來春,努力維繫家庭關係。後來老公出事了,她經受不起打擊。幾個階段演來層次分明。高盟傑演自閉的叔叔,影片沒有很清楚交代角色的過去。高盟傑除了把自閉症患者的典型言行演繹得不慍不火外,受到刺激或因為周圍環境而起感觸的內心戲,也表達得不錯。

參演過《黑暗之光》和《美麗時光》的范植偉也客串了一角。不曉得是不是因為他去年的一些「出位」言論影響,覺得他無甚光彩,甚至有點面目可憎。運勢和形象就是互相牽連。

今屆電影節選的九齣電影看了八齣,除了《出軌的女人》較為遜色外,大都屬水準之作,總算沒浪費時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