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7 December 2012

偷戀隔籬媽

查有點殘缺的資料,2002 年 10 月百老匯電影中心搞了個電影展,介紹當年尚算新晉、香港觀眾不大熟悉的法國導演奧桑 (François Ozon) 的作品。依稀記得,主辦單位還替他起了一個外號「O 先生」。一口氣看了《1001 火熱男女》(Gouttes d'eau sur pierres brûlantes/Water Drops on Burning Rocks)、《挑逗性謀殺》(Les amants criminels/Criminal Lovers)、《枕邊謎》(Sous le sable/Under the Sand) 和《八美千嬌》(8 femmes/8 Women)。不是 Ozon 的影迷,但原來連同這齣《偷戀隔籬媽》(Dans La Maison/In the House),他拍過的十三齣劇情長片,我看過七齣,絕不算少。

奧桑的電影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是的他愛寫人性的陰暗面,性幻想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題材。他也比較喜歡使用色彩豐富的道具和場景來製造意象。我不是他的影迷,因為奧桑講故事愛賣弄,常常變得故弄玄虛,《偷戀隔籬媽》也是這樣。故事本來挺有趣,但後段拖曳,越看越累人,只有最後一幕的超現實手法才讓觀眾重新振作,可惜電影也拉上帷幕了。

電影跟寫作有關係。法語老師 Germain(Fabrice Luchini 飾)發現男學生 Claude(Ernst Umhauer 飾)有寫作天分,但閱讀他每次交上的作文,發現是紀錄 Claude 愛上同學母親 Esther(Emmanuelle Seigner 飾)的連載小說,描寫他如何設計取得男同學一家的信任,再藉以親近同學的媽媽。Germain 一方面覺得事情不尋常,也給老婆 Jeanne(Kristin Scott Thomas 飾)讀 Claude 的作文,另一方面卻不能自拔,通過 Claude 的作文去偷窺,在工作和道德都走上鋼線……

到底 Claude 是不是真的戀母狂,去偷窺、偷戀同學母親?Claude 的手段彷彿在教導觀眾如何犯罪,他憑優秀的文筆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再被他的戀母經歷吸引過去。《偷》片的劇本改編自西班牙作家的劇作《The Boy in the Last Row》。Claude 作風低調,外表帶點書卷味,不是典型的美少年,但他會間中閃出陰沉的眼神,滿腦子的想像力會教人大吃一驚。例如他有本事一步一步取得同學和對方家長的信任,進入同學的家,去達成他偷窺、親近同學母親的目的,滿足自己的性幻想。

《偷》片確屬偏鋒之作,但對於男學生潛在的陰暗面,編導似乎留了手,所作所為純粹出於性慾望與幻想,而沒有什麼具破壞力的行為。

網上有評論把這電影跟奧桑的舊作《泳池情殺案》互相比較,認為兩者是姊妹作。我沒看過《泳》片,難作比較。

在片中飾演老師和學生的 Fabrice Luchini 和 Ernst Umhauer 都表現不錯,尤其是後者,精神飽滿,亦見層次。在國際間名氣最響的 Kristin Scott Thomas 演來中規中矩,角色發揮空間不多。

看到最後,有觀眾會問,男學生是否從一開始就在玩弄老師?只能說,兩人都是愛好小說,文學和寫作把他們接通了。然而,他們沒有採取尋常的交流方式,不是通過閱讀或分享,而是因為一個挑戰道德的故事(或者說是戲中戲)而認定了彼此。他們望着面對的公寓樓,每個單元各有故事,Germain 和 Claude 彷彿在努力為大廈內不同的單元繼續編寫不同的故事。這跟電影挺見心思的開場戲算是一個呼應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