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6 October 2012

M

文署電影節目辦事處搞的老電影放映,確實是映一場賠一場,除非是離譜的失誤,否則都寬容待之。看 Fritz Lang《M》遇上的不快,跟電影和放映無關,是場地的問題。辦事處花人力物力去搞這個影展,還是值得肯定的。

《M》是 Fritz Lang 第一齣有聲電影,已經能夠善用聲音,在故事的佈局和推演兩方面立下奇功。今天看來順理成章,但在八十年前,有聲電影剛面世不久,可是相當前衛和出色的。

這又是 Fritz Lang 當時的老婆 Thea von Harbou 編的劇本,Fritz Lang 也有份參與,儘管很快就揭露兇手的身份,這個探案故事憑着在節奏、情節、氣氛方面精到的掌握,絕對稱得上的佳作。故事說,在某城連續發生拐誘小童謀殺案,警方束手無策,市民惶恐。兇手繼續逍遙法外,還寄信到報館聲稱仍會繼續作案。警方全力緝兇,嚴打治安,卻因而令黑幫當災。也許為了自保,也許盜亦有道,黑幫也下江湖追緝令,甚至要比警方先抓到兇手。結果,兇手落網,事態卻峰迴路轉……

電影善用聲音效果,光影運用也很出色,一開場就有個好例子:女孩下課回家時被兇手盯上,只見街上懸紅緝兇的海報和疑似兇徒的人頭剪影。觀眾聽到他的嗓子,接着這人(背向鏡頭)帶女孩向盲的小販買氣球,就吹口哨,是一支曲。後來鏡頭交代女孩可能遭遇不測,苦等女兒回家的母親在喊女兒的名字,畫面是公寓幾個冷清的角落,淒厲的喊聲迴盪着。

演員是電影的另一亮點,其中三個男角特別出色。演兇手的 Peter Lorre 有雙又圓又突出的眼睛(讓我想起 Bette Davis),讓他演這人格缺陷的角色如虎添翼。他的演繹帶舞台效果,但不過火,聲線的控制也很不錯。後來他到好萊塢發展,參演過《梟巢喋血戰》(The Maltese Falcon)、《北非諜影》(Casablanca) 等電影,1950 年代起,以拍電視為主。

演兇殺組探長的 Otto Wernicke 和演黑幫頭目的 Gustaf Gründgens 也很搶鏡頭。其中 Gustaf Gründgens 值得一書。他出身劇場,拍完《M》他知名度大增。但 Gustaf 最為人談論的是他在納粹時期的經歷。他沒有離開德國,為納粹拍過宣傳電影,同時也拯救過一些電影人,後來落難,就是昔日因為 Gustaf 而逃出納粹魔掌的人相助而免於一死。戰後,Gustaf 繼續拍戲,其中包括在 1960 年西德版的《浮士德》中飾演梅菲斯特(也就是故事中的惡魔)。電影由他的養子 Peter Gorski 執導,很多人認為 Gustaf Gründgens 演的梅菲斯特是歷來最好的。

說回《M》,電影好看,導演手法高以外,也因為劇本好。編導在最後來了一場群情洶湧的地下公審,當中包括一幕有關死刑的辯證,倒是免電影最後陷於通俗劇的窠臼之中。

《M》最初的版本片長 117 分鐘,後來在 1960 年公映的版本刪減至 100 分鐘以下。之前從荷蘭和瑞士貯存的拷貝中撿回剪掉的片段,重新修復,就是目前看到 108 分鐘的版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